頤和園. (2)

 

 

清朝三山五園是指北京西北部的皇家園林群的統稱。

這些園林興建於清康熙時期,興盛於乾隆時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焚毀。


名稱爭論有關三山五園的具體所指,目前比較通行的說法是,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別建有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後為頤和園),

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參見《中國古代建築史》清代卷》)。

 

 

 

頤和園. (3)

 

 

第二種說法認為,五園的範圍不包括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

而是另指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者合稱圓明園)和暢春園、西花園(兩者合稱暢春園)

這五座園林,因此「三山五園」實際上包括八座園林。


第三種說法則將暢春園排除在外,認為圓明三園及圓明園附屬的另外兩座園林——春和苑

(又名春熙院,乾隆後期至嘉慶朝陸續拆分為淑春園(漱春園)、鳴鶴園、朗潤園、鏡春園,在今北京大學校園內)

和熙春園(咸豐朝拆分為熙春園和近春園,在今清華大學校園內)才是「五園」,

這種說法的理由是五園及三山都是供皇帝游幸的,而暢春園為皇太后居住的園林,不應包括在內。

 

 

頤和園. (4)

 

 

拙政園是蘇州最著名的園林,與蘇州另一名園「留園」、

北京「頤和園」、熱河承德的「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頤和園. (5)

 

 

頤和園(滿語:穆麟德:h?waliyasun be ujire yafan )

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北海淀區,佔地290公頃(合4400畝),

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園林和清朝的行宮。

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重建於光緒年間,

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

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

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頤和園. (6)

 

 

 

來到大陸身體不好還真的玩不了.

下車到景點.要走一段路.

逛景點更要走不少路.因為都很大很大.

要上車還是一樣要走路.

所以將來老了走不動了.還是在台灣就好了...

 

 

頤和園. (7)

 

 

 

因為天氣都灰灰的.此時約下午三點半.

所以這個景點斯斯做了許多的修圖.

讓畫面看起來不會那麼的單調無趣...

 

頤和園. (8)

 

 

歷史


萬壽山頤和園北京西北郊區泉水豐富,風景秀麗,

早在金朝便已在西山地區建立了名為「八大水院」的八處離宮。

明時在此營建了多處帶有園林的寺廟和私家園林,

最著名的是外戚李偉的清華園(清代改建為暢春園,與現存的清華園同名異地)

和米萬鐘的勺園(在今北京大學校園內)。

但明朝時期由於西北存在蒙古邊患,沒有在北京西郊修建皇家園林。

 

 

 

頤和園. (9)

 

 

 

清朝入關後,由於滿族遊獵文化影響,

其皇帝不喜久居宮城,多在宮外尋找風景優美之處居住。

順治帝常居於南苑和皇城的西苑。

康熙帝即位初期,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玉泉山南麓改為行宮,

命名為「澄心園」,並在香山寺旁建行宮。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清華園廢址上修建了暢春園,

成為北京西郊第一處常年居住的離宮。

在暢春園周圍為各皇子和寵臣的賜園,

著名的有圓明園、自得園、水村園等。

 

頤和園. (10)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將圓明園升為離宮,

開始大規模擴建,將其面積由300畝擴大至約3000畝,並命名了「圓明園二十八景」。

乾隆帝即位後,開始了大規模的園林興建。

他首先在乾隆二年(1737年)將圓明園二十八景擴建為四十景,

隨後在乾隆十年(1745年)在其東邊修建長春園。

同年在香山修建靜宜園,建成二十八景。

 

 

頤和園. (11)

 

 

1749年(乾隆十四年),為向其母祝壽,

在瓮山(改名萬壽山)興建清漪園,至1764年建成。

同一時期對太后居住的暢春園進行大修,在其西部增建西花園,

為皇子讀書居住之所。

 

 

 

頤和園. (12)

 

 

1750年(乾隆十五年)擴建玉泉山靜明園(1692年由澄心園改名),

將玉泉山全部圈佔,並修建了靜明園十六景,1759年建成。

1760年,長春園北部西洋樓景區竣工。

1769年,將圓明園東南若干皇子和公主賜園收回,並為綺春園。

至此「三山五園」工程基本全部完成。

 

 

頤和園. (13)

 

 

在全盛時期,自海淀鎮至香山,

分布著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

暢春園、西花園、熙春園、鏡春園、淑春園、鳴鶴園、朗潤園、

弘雅園、澄懷園、自得園、含芳園、墨爾根園、誠親王園、康親王園、

壽恩公主園、禮王園、泉宗廟花園、

聖化寺花園等90多處皇家離宮御苑與賜園,園林連綿二十餘里,蔚為壯觀。

 

 

頤和園. (14)

 

 

 

嘉慶朝以後,清朝國力逐漸衰落,無力增建新的園林。

道光帝甚至令撤除三山各宮殿的傢具陳設,

實際上相當於將其廢棄,放任不顧。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軍隊將西郊各園林悉數焚毀。

同治年間曾計劃重建圓明園,為此拆除了周圍附屬園林中倖存建築的木料,

但因財力窘迫而被迫擱置。

 

頤和園. (15)

 

 

1884年集中力量重修清漪園(前山部分),改名為頤和園。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雖然未對頤和園加以破壞,

但移走了園中大量文物陳設,圓明園內的殘存建築和樹木也被北京百姓哄搶殆盡。

 

 

 

頤和園. (16)

 

 

清朝滅亡後,頤和園被列為皇室財產,對公眾開放。

1924年後由北平市政府接管,改為公園,但不少院落被改為私宅。

香山靜宜園遺址在清末被皇室賜給教育家英斂之、熊希齡等人,

用於開辦學校,民國時期香山多處地方被北洋政府官員圈佔,

興建別墅。玉泉山的情況與之類似。

 

 

頤和園. (17)

 

 

圓明園遺址中殘存的石雕、欄杆、太湖石、圍牆、

磚瓦被移走興建花園、墳墓(張作霖、譚延闓等人墓地均使用了圓明園石料),

部分華表、石獅、假山湖石被移置於燕京大學、

清華大學、正陽門、新華門、中山公園等處。

暢春園殘留遺蹟也被搬運一空。

圓明園周圍各附屬園林及親王賜園,

大多轉賣給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以及民國顯貴富商,部分園林保存至今。

 

 

頤和園. (18)

 

 

現狀

圓明園:已被開闢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頤和園:作為公園開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

香山:作為公園開放。

玉泉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佔用,作為辦公和別墅區,禁止遊覽。

暢春園:遺址現為北京大學新校區和宿舍區。尚有恩佑寺和恩慕寺兩處磚石山門。

 

 

頤和園. (19)

 

 

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顏亮已經在頤和園內的香山、玉泉山設置金山行宮。

當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接濟漕運用水的需要,水利學家郭守敬開闢上游水源,

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勢增大,

成為保障宮廷用水和接濟漕運的蓄水庫。

 

 

 

頤和園. (20)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聖夫人羅氏在瓮山前建圓靜寺,後來卻荒廢了。

此後瓮山周圍的園林逐漸增多。明武宗在湖濱修建行宮,稱「好山園」,

為皇室園林,並將「瓮山」之名改回為「金山」,瓮山泊改名「金海」。

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遊樂。

明熹宗時,權閹魏忠賢曾將好山園據為己有。

清代初期,瓮山成為宮廷養馬的草料場,有罪太監被發配至此鍘草。

頤和園. (21)

 

 

 

頤和園有290公頃大的面積.湖水就佔了四分之三.

那290公頃到底有多大呢.以斯斯親身的體驗來告訴大家.

(我有上網查資料.不是斯斯隨便說說的ㄡ.)

我們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是台灣最大的都會形公園.很大了吧.

比起日本的 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起碼大了四倍.

但是...

注意ㄡ...

但是來了.當老師說到但是的時後同學們要仔細聽好了ㄡ.(黃老師上身中)

頤和園是大安森林的12倍大.兼六園的48倍大.這樣應該知道頤和園到底有多大了吧.

再則....

頤和園不只是大而已.因為不論是風水擺位.名山盛水造景.雕刻.美術都是世界之最ㄡ.

所以.因此.話再說回來....兼六園跟頤和園一比.

兼六園不過是個......屁.

 

 

頤和園. (22)

 

 

 

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則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為燕山余脈,

山下有湖,稱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

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帶的園林增多,

大量的園林用水使得耗水量與日俱增,

當時園林用水除了流量較小的萬泉河水系外,

多來自玉泉山發源、流入西湖之水,

而這也是明代以來通惠河的水源,

如果大量截流玉泉山水,

將威脅到北京至通州一段的通惠河水位,

直接影響到漕運。

 

 

頤和園. (23)

 

 

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了籌備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的60大壽,

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攔截西山、玉泉山、壽安山來水,

並在西湖西邊開挖高水湖和養水湖,以此三湖作為蓄水庫,

保證宮廷園林用水,並為周圍農田提供灌溉用水。

乾隆帝以漢武帝挖昆明池操練水軍的典故將西湖更名為昆明湖,

將挖湖土方堆築於湖北的瓮山,並將瓮山改名為萬壽山。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漪園建成,耗銀480餘萬兩。

 

 

 

頤和園. (24)

 

 

清漪園內以中國古代神話中「海上三仙山」的構思,

在昆明湖及西側的兩湖內建造三個小島:南湖島、團城島、藻鑒堂島,

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清漪園的總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

同時廣泛仿建江南園林及山水名勝,如鳳凰墩仿太湖、

景明樓仿岳陽樓、望蟾閣仿黃鶴樓、後溪湖買賣街仿蘇州水街、

西所買賣街仿揚州廿四橋等等。

園內的主體建築為大報恩延壽寺,並有一條長達700多米尺的長廊,

其建築與裝飾繪畫都相當精彩具有藝術價值以及眾多遊賞建築。

 

 

頤和園. (25)

 

 

 

清漪園園中理政及居住性質的建築極少,

乾隆帝遊覽清漪園均為當日往返,從未在園中居住。

清朝道光年後,由於國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陳設,

清漪園逐漸荒廢。

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

 

 

頤和園. (26)

 

 

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間(1884年至1895年),

為慈禧太后「還政」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挪用海軍經費重建清漪園。

由於經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築群,

並在昆明湖四周加築圍牆,改名頤和園,成為離宮。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園內建築及文物遭八國聯軍破壞,兩年後修復。

 

 

 

頤和園. (27)

 

 

 

清帝遜位後,頤和園成為清室私產,民國三年(1914年)始對外售票開放。

民國十三年(1924年)溥儀被驅逐出宮後,頤和園被北平特別市政府接管,改為公園。

1949年後,頤和園一度被中共中央黨校圈佔。

多位共產黨政要以及毛澤東故交(如柳亞子、江青)均曾在園中的聽鸝館等處居住。

1953年起,頤和園作為公園對公眾開放,其後經歷多次大修。

1998年11月,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底,中國發行了「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紀念幣。

 

 

頤和園. (28)

 

 

 

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

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

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

前山有長廊、排雲殿、佛香閣、智慧海、石舫、

樂壽堂、國花台、聽鸝館、畫中游等景點。

後山中路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

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

諧趣園、花承閣、賅春園、丁香院、四大部洲、

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建築。

昆明湖中有一島,名南湖島。昆明湖兩岸仿照西湖修了東堤和西堤

 

 

頤和園. (29)

 

 

仁壽殿位于頤和園東宮門內,是宮廷區的主要建築之一,

 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

乾隆清漪園時期稱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

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

取《論語》中仁者壽之意,改名仁壽殿。

這里是慈禧和光緒住園期間臨朝理政,

接受恭賀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

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

 

 

 

頤和園. (30)

 

 

 

前山

 

敗家石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

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

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

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

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東宮門之北、園牆之內,原為嬪妃命婦所住的院落「東八所」,

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飯店。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園中坐朝聽政的正殿。

乾隆時名為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為現名。

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

前有銅麒麟、壽星石,東為仁壽門。

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

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頤和園. (31)

 

 

仁壽殿玉瀾堂:

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後重建,成為皇帝在園中居住的地方。

正殿即玉瀾堂,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囚禁於此,

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

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

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

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頤和園. (32)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時改為皇后住所。

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

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

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

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

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頤和園. (33)

 

 

玉瀾堂及宜芸館西立面,左側後方為德和園德和園大戲樓:

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

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

(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

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

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

 

 

 

頤和園. (34)

 

 

樂壽堂: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

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

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居所,

中部為起居空間,內有寶座、御案、圍屏、宮扇,西間為寢宮,

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

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

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

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

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

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

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

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于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


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頤和園. (35)

 

 

 

 

頤和園長廊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

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

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

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

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

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

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

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頤和園. (36)

 

 

頤和園長廊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

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

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

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

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

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

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

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頤和園. (37)

 

 

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

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

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

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

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

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

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

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

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

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

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

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

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頤和園. (38)

 

 

眾香界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

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

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

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

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頤和園. (39)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

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

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

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頤和園. (40)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

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

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石舫:名清宴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

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

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頤和園. (41)

 

 

聽鸝館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

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

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

經營仿清宮廷菜肴,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

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

各建築間有爬山游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

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頤和園. (42)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庄、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

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

無盡意軒和自在庄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

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頤和園. (43)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

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

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

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

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

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

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頤和園. (44)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

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

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

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頤和園. (45)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

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

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

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

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

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

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

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

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

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

另外,環繞水池的游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

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頤和園. (46)

 

 

冬天結冰的昆明湖.很美吧...

昆明湖位於北京西郊頤和園內,北倚萬壽山,

面積3300餘畝,約佔頤和園的四分之三。

昆明湖曾有七里濼、大泊湖等名稱。

 

 

頤和園. (47)

 

 

(不同的後製風格.有著不同的感受)

金時引金山(萬壽山)下的水匯成金水河,稱為金海。

元代定都北京後,經水利學家郭守敬主持,開發上游水源,

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注入湖中,改稱瓮山泊(萬壽山原稱瓮山),

成為大都城內接濟漕運的水庫。

 

 

 

頤和園. (48)

 

 

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圍種植稻穀,

湖旁又有寺院、亭台,酷似江南風景,遂有「西湖」之稱。

清乾隆建清漪園時,將湖開拓,成為現在的規模,

並取漢武帝在長安開鑿昆明池操演水戰的故事,

命名昆明湖,每年夏天在湖上練武演操。

 

 

頤和園. (49)  

 

 

 

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

西堤及西堤六橋
東堤
南湖島
十七孔橋等。

此時的溫度因為隨著太陽的下山已經低於零下十度了..贊.

 

 

因為過年放長假所以變的有點懶寫文字了.

有不如意的地方還請多多包含.

下一篇我們來了解一下頤和園的主人-慈禧太后吧...

 

 

PS: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arrow
arrow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