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 (2)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代皇帝的墓葬建築群,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

距離京城約50公里,自永樂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

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歷時230多年,

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

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

200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十三陵. (3)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

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有入陵的因由各異。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

繼位的朱元璋長孫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

發起「靖難之役」攻破南京之後下落不明,因此沒有帝陵;

第七帝代宗朱祁鈺,在其兄明英宗於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所俘之後登上帝位。

後來英宗復辟,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

搗毀其在天壽山修建的壽陵,以親王身分將他葬於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十三陵. (4)

 

 

 

十三陵的主陵是朱棣於1409年至1413年最早興建的明長陵,

他當時經「車駕臨視」,欽定山名為「天壽山」,

1423年他於北征韃靼途中駕崩,後安葬於此,

但明長陵工程直至1427年始全部竣工。

期後近200年的興建,形成長達7公里多的完整建築群。

 

 

十三陵. (5)

 

 

 

13座陵墓中,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

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

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

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

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

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十三陵. (6)

 

除了我們夫妻外.

看大家的穿著就知道.今天的溫度有多冷.

冷到讓人受不了.凍到大家磯磯叫.

真是冷到最高點.心中想罵OOXX.

不過也因為如此寒冷.

所以我們今晚剛好逛街時.就會看到雪了.

也是我們唯一六天五夜以來最大的一場北京的雪.....

 

 

 

十三陵. (7)

 

早上說過.今天的溫度是最低的.

更何況今天二站的景點都在郊外.

除了這一座十三陵外.我們下午還要去爬長城了.

對了.有句話說:不爬長城非好漢.你們知道是誰說的嗎.

答案是-

等咱們去爬長城時再見分曉...

 

 

 

十三陵. (8)

 

 

 

當然十三陵我們不可能看的完.

還有一些也沒對外開放.

所以還是以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為主.

開完笑...周長7公里的墓園誰看的完呀...

 

 

十三陵. (9)

 

嘉嘉去買票了.

我們一行人當然是圍起圈圈話家常了...

 

 

 

十三陵. (10)

 

 

路旁的堆雪.

這雪聽說是上星期.到現在還不化.

可見天有多冷.

不過...我確是很開心的.

因為這樣的氣候好適合我....
 

 

 

十三陵. (11)

 

 

我們進來十三陵已經離大門口處有好幾公里了.

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入口處.

一樣有武警唯安.一樣過X光掃瞄器......

 

 

 

十三陵. (12)

 

 

 

1957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

十三陵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區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1995年12月,

「明十三陵博物館」成立。

2003年7月3日,

明十三陵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十三陵. (13)

 

 

 

十三陵屬於太行山脈,西通居庸關,

北通黃花鎮,南向昌平州,成為十三陵及京師之北面屏障。

太行山起澤州,蜿蜒綿亙北走千百里山脈不斷,至居庸關。

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曾指:「群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

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後尻坐黃花(指黃花鎮),

前面臨神京;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可容百萬人,

豁然開明堂。」明代視此為風水地,陵區以常綠的松柏樹為主。

 

 

十三陵. (14)

 

 

天寒地凍的.地有點滑.

走路都要很小心...有雪的地方要避開..

 

 

十三陵. (15)

 

 

 

明十三陵依山而建,沿襲南京孝陵的模式,

即除神道共用外,各陵都是前為祭享區,後為墓冢區。

陵墓規格相近,各據山頭,陵與陵之間相距500米至8000米不等。

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餘均成扇面形分列於長陵左右。

亦有陵仿孝陵之制,稱有一座叫「啞巴院」的建築,

或更設一座琉璃照壁作為螢幕障。

 

 

十三陵. (16)

 

 

每座陵墓的陵門,設有碑亭,

碑文記載皇帝生前的業績,應由嗣皇帝來撰寫,

但從明仁宗為其父朱棣寫了一篇3500字的紀功碑文後,

再也沒有嗣皇帝續寫,所以現在除了長陵碑外,

其餘各陵都成了無字碑。

 

 

 

十三陵. (17)

 

 

 

門旁對放著要對外販賣的大大小小傘.很是可愛.

 

 

十三陵. (18)

 

 

大陸真的是地大物博.

每個地方都好大好大.

來到這個地方.讓人胸襟更為開闊.

建議綠色小人們多來走走.別再小鼻子小眼睛了.

 

 

 

十三陵. (19)

 

 

以規模較大的定陵(萬曆帝墓)為例,

其地面建築的總布局,呈前方後圓,象徵「天圓地方」,

地面建築佔地18萬平方米,前有寬闊院落三進,

後有高大寶城一座。陵墓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監、

神宮監、神馬房等附屬等建築物300多間,

往後是陵園最外面的圍牆-外羅城(圍牆外的圍牆)。

 

 

十三陵. (20)

 

 

明十三陵雖屬皇家工程,

但總體耗費並無全面的精準紀錄,

但部分陵寢的紀錄仍可作參考。

1584年動工的萬曆帝陵墓定陵,

是十三陵中三大陵墓之一,

1584年動工,歷時6年,當時共耗用800萬銀兩。

 

 

十三陵. (21)

 

 

安葬明穆宗朱載垕及三位皇后的昭陵,

早年施工不周,完工後一年,建築便出現了地基沉陷的問題。

1574年,昭陵神宮監官陶金等上奏說:

「六月以來,陰雨二日,本陵棱恩門裡外磚石沉陷。」1575年正月,

明神宗不得不委派工部左侍郎陳一鬆等提督再修昭陵。

 

 

十三陵. (22)

 

嘉嘉真的是個負責任的導遊.

她決不會讓大家自行去觀賞.

她一定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解說.

而且態度絕對是很謙和的.

也因為她讓我對於女導遊又有了好印象..

 

 

十三陵. (23)

 

 

第一次興建地面建築,共動用庫銀390932兩,

仍未計算當中木植、白城磚、大石窩等費用。

後來又有戶、兵二部動用110119銀兩,總計501050銀兩。

其中;營繕司又用204422銀兩,虞衡司 13145兩,

都水司118854兩,屯田司164628兩。

 

 

 

十三陵. (24)

 

 

 

第二次修葺的費用,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

但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前後兩次修建共用銀150餘萬兩。

這還不算嘉靖時營建玄宮的費用。

如算上嘉靖年間營陵的費用,其總用度至少在200萬兩以上,

當時隆慶年間一年的財政總收入亦只有230餘萬兩。

由於營建昭陵需要龐大的錢糧開支,工部庫銀匱乏到了極點。

萬曆二年(1574年)八月修繕涿州橋,工部拿不出銀兩,兵部派不出軍匠,

最終輔臣張居正請求明神宗懇請太后解囊捐銀,僱工修建。

 

十三陵. (25)

 

  

公元1409年(永樂七年):五月己卯(八日),

朱棣臨視黃土山,封山名為「天壽山」,興工營建長陵

 

1929年:1月30日,河北省委員會第六十一次會議通過

《河北省昌平縣明陵保護辦法》。決定在長陵設護陵警察分駐所


1935年:1月,北平市政府根據國民政府保護古物的命令,派人勘測長陵,估算修繕經費。

3月21日開工修葺,6月27日竣工。工程項目有大紅門、神功聖德碑亭、龍鳳門、

長陵陵門、陵內碑亭、?恩門、?恩殿、內紅門、牌樓門、明樓、皇牆、神帛爐等

 

十三陵. (26)

 

 

 

1937年:思陵等先後被各股土匪盜發

1937至1948年:獻、景、裕、茂、泰、康、永、昭、慶、德等陵殘壞的?恩門、

?恩殿,在戰亂中被逐漸拆毀,只餘殘垣斷壁。

思陵享殿、碑亭、明樓被國民革命軍拆除後,將磚運走修炮樓


1949-1950年:隸屬河北省通縣專署的昌平縣政府,設立護陵委員會駐景陵村

1952年:10月,河北省文化局指示,改護陵委員會為十三陵文物保管所
 

 

十三陵. (27)

 

 

1955年: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據前政務院關於接管十三陵,修繕古建築,

植樹造林,闢為公園的指示,派市建築工程局第一建築公司備料施工,

修葺長、景、永三陵;9月,明十三陵由河北省昌平縣劃歸北京市園林局。


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

5月,打開定陵地下玄宮,出土文物近3000件


1958年:文化部文物局批准成立定陵博物館

 

 

十三陵. (28)

 

 

1959年:10月,定陵正式對外開放(隸屬北京市文化局)

1961年:國務院公布十三陵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至90年代:修復工作進行,其餘陵墓陸續開放

1966年8月24日: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打倒地主階級頭子萬曆」的口號聲中,

十幾個紅衛兵衝進定陵地下博物館,把「明神宗朱翊鈞」、「孝端顯皇后」王氏及

「孝靖皇后」王氏的三具屍骨拉出來擺放在博物館大紅門前廣場上,進行批鬥,最終付之一炬。

 

 

 

十三陵. (29)

 

 

995年:5月,修繕獻陵工程竣工;7月,神路二期工程竣工;12月「明十三陵博物館」成立。

2003年:7月3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1年起,昌平區在已修繕部分陵寢的基礎之上,投資上億元開始了又一輪的大規模修繕,

先後修繕了德陵、康陵、慶陵、泰陵、茂陵,到2013年初,最後一座殘陵裕陵修繕完工。


2013年1月1日起,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將永陵、康陵、茂陵、泰陵、德陵、

慶陵6座陵寢對外開放,但不接待散客

 

 

十三陵. (30)

 

 

 

主要代表景點:

石牌坊

  在陵區的正南,為十三陵之入口處,建於1540年。

石牌坊以漢白玉石雕砌而成,刻有龍獅等瑞獸和吉祥圖案,

刻工精緻,是我國保存至今年代最早、最大的石牌坊之一。

為5門6柱11樓型制,寬28米,高14米。

 

十三陵. (31)

 

長陵

  為明十三陵之首陵,座落天壽山中峰之下。

墓主明成祖朱棣,為明代第三個皇帝,在位期間(22年)在朝政上頗多建樹,

如1421年由南京遷都北京、編輯《永樂大典》、派遣太監鄭和六次下西洋等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十三陵. (32)

 

 

明代遷都北京以後,從西元1409年明成祖朱棣開始營建成祖長陵,

建造這座大型陵墓群歷時長達230多年,工程極為浩大,

到明末皇帝崇禎自縊身亡入土後,眾多的皇后、太子、

妃嬪及宮女等亦陪葬於此明十三陵陵墓以最早興建的長陵為中心,

其建築規模最大也最宏偉,有一條長約1060公尺的公共神道從南端陵門直達長陵,

兩側建有龍鳳門、大宮門及石牌坊等建築,

象徵著皇帝的權威與營造明十三陵陵墓的莊嚴氣氛,

另外還有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

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及思宗思陵等共13處陵寢。

 

 

 

十三陵. (33)

 

 

 

明十三陵中長陵、永陵和定陵都是皇帝生前就興建的,

其餘的是死後才動工,目前十三陵開放民眾參觀的有長陵、昭陵、定陵和神路等四處;

『長陵』建於1409年是明成祖和皇后的陵墓,方位座北朝南,主要建築在同一中軸線上,

其大殿座落在石階的臺基,總面積約1956平方公尺,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大殿,

並有附屬東西兩井是埋葬宮妃的墳,東井在饅頭山南方、西井在定陵的西北方以便隨侍皇帝。

『昭陵』俗稱啞巴院,相傳在昭陵初建時為了防止工匠及民工洩漏宮廷內的秘密,

被逼服藥變成啞巴,而啞巴院就是他們服藥之處,

昭陵內有一個高6.75公尺、深約8.1公尺的封閉式月牙城,

是一座最新開放的陵墓;『定陵』是明十三陵中工程最精細的一座陵墓,

廣場的南側有旅遊商品中心,擁有多樣具有特色的旅遊工藝品與紀念品供遊客購買;

『神路』建於1435年,兩旁有獅子、大象與馬等動物的雕刻,雕工精細使雕像栩栩如生。

 

十三陵. (34)

 

 

明朝13個帝陵大同小異,不過規模不同而已,其中的長陵最為浩大。

長陵位於天壽山中峰以下,是永樂帝和徐皇后的陵墓。

營建了l8年的長陵有一個和故宮太和殿相媲美的棱恩殿,

殿闊66.75米,進深29.31米;

 

看守棱恩殿的二位女服務生.

忙著說話呢....

 

 

十三陵. (35)

 

 

鄉親呀...這就是棱恩殿的主人-永樂大帝-朱棣.

那些紙超不知是誰家的.好想把它掃起來....

 

 

十三陵. (36)

 

 

 不怒而威的永樂大帝

 

十三陵. (37)

 

 

 

 機會難得..再一張....

 

十三陵. (38)

 

 

ㄟ.....ㄟ.....ㄟ.....

這是....難道是.....

傳說中的.

超級珍貴無比..只有皇帝才能御用的.....

 

 

十三陵. (39)

 

 

 

沒錯.

最令人稱奇的是殿內的32根金絲楠木明柱,

柱高14.3米,直徑1.7米,極其罕見!

而且經過這五百多年來.它一點也沒蛀牙ㄡ.拍拍手.

不愧是當今第一奇木.在它面前.台灣紅檜不過是個屁....

日本的大鳥居更是連屁都不如....

 

 

十三陵. (40)

 

 

 

金絲楠木 緣何珍貴。

金絲楠木原產於我國湖南、雲南等地,其材色呈黃褐色,

略帶淺綠,紋理常傾斜或交錯,花紋美麗,經久耐腐。

因為它順紋理的方向上,有排列有序的“金絲”,所以稱“金絲楠木”。

金絲楠木極為名貴,在明代皇家宮殿中運用多一些,

典型的如十三陵中的長陵大殿和北海、故宮中的一些建築。

但到清代以後,金絲楠木的運用就不多了。

現在金絲楠木樹種在我國已經基本滅絕了。

在緬甸、老過(寮國)一帶的熱帶雨林中可能僅存少量。

 

 

十三陵. (41)

 

 

《紅樓夢》中秦可卿的楠木棺材,有“一千兩銀子只怕無處買”的記述。

 

考證一:修建紫禁城的金絲楠木出自四川峨眉,古人法度嚴禁,選擇四川峨眉 

                的金絲楠木修建紫禁城肯定和材料品質有關係,而且當時蜀道難於上 

    青天,書上論述:有一根楠木一條命的說法.若不是四川的金絲楠木

    材質最好,完全可以從西南別的省採購.

考證二:明代起,皇家專門有金絲楠木置辦的部門,當時各地官員將進供金絲

    楠木當成頭等大事,官員進供金絲楠木可做為業績考核和晉升的標

    準,平民進供一根金絲楠木即可做官.

考證三:清朝其實已無多少金絲楠木可用,所以大直徑的楨楠才被選為皇家宮

    殿建築用材,明清兩代均嚴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築使用金絲楠木,

    嘉慶殺和珅,公佈了二十大罪狀,條條死罪其中和珅家產查抄,所蓋

    楠木房屋,已逾制,其大罪十三。

 

 

十三陵. (42)

 

 

 皇帝用的玉帶.

 

十三陵. (43)

 

 皇后用的首飾

 

 

十三陵. (44)

 

 

 鳳冠

 

十三陵. (45)

 

十三陵分部圖....很大的地方.

一眼看不完.....

 

 

 

十三陵. (46)

 

 

 永樂大帝的畫像

 

十三陵. (47)

 

 

 

 墓碣

十三陵. (48)

 

 

 這都是複製的而已

 

十三陵. (49)

 

 

 

 

十三陵. (50)

 

 

 

看完珍貴的金絲楠木後.總算我們有不虛此行的念頭.

開玩笑.你們有幾個看過金絲楠木了呢....

 

 

十三陵.(01)  

 

 

 

PS: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