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府 (1)

 

 

張氏帥府是“大帥府”、“少帥府”的合稱,

是奉係軍閥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將軍的官邸和寓所。

位于沈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

建于1914~1939年。

這是一座由青磚素面墻圍廓的中西混合建築群,墻高3米余,四角歸方。

 

 

少帥府 (2)

 

 

從建築時間和使用上帥府可分為兩部分,

即以現存院內青磚墻為界,分東、西兩院。

東院是帥府的早期建築,包括四合院、小青樓、大青樓、關帝廟,

還有東墻外的趙四小姐樓,西院是後期建築,共有磚混樓房6座。

 

少帥府 (3)

 

 

四合院:

是帥府的早期建築。群體建築中心,位居中軸。

建于1914年至1918年。坐北朝南,呈長方形,

南北長、東西窄,三進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余間。

主要建築都是石雕柱礎轉角石刻,墻基鑲嵌浮雕石板,

墻頂鑲嵌磚雕飾件,門前踏步垂帶,挂梅欄板雕刻精湛,

額枋檐檁廊柱及門窗油飾彩畫獨具風格。

從南起有起脊挑檐正南門,門外有磚雕“壽”字影壁墻。

從前門入內便是第一進院,前有門房七間,

中為過道門,東為傳達室,西為電話室,兩側為衛士房。

 

少帥府 (4)

 

 

東西廂房分別為內帳房、大廚房,承啟處、餐廳、電工室。

通過儀門(垂花門)是二進院,正房七間,中開過門。

東西廂房各五間,這是張作霖屬下八大處的處理公務之地。

正房東間是臥室、客廳,西間是書房、倉庫。

東廂房北為內收發,南是秘書長室。

西廂房是一般秘書辦公室。

第三進院是張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居室。

正房當中靠北是祖先堂,東、西,南辟三門通往東西屋和院內。

東西廂房各五間對稱,東為會客室、西是辦公室。

三進院都各有東西便門與院外相通。

 

少帥府 (5)

 

 

小青樓在東院,坐北朝南二層樓。

上下各五間,中開門,前檐出廊,

青磚青瓦,為中國古式建築,是帥府的早期建築之一。

1928年6月張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陽,

在皇姑區附近被炸傷後,醫治無效死于小青樓下。

 

少帥府 (6)

 

 

大青樓位于東院北部,

張作霖1925年晉升為東北邊防督辦後在此商議軍事機密、制定重大決策和接待中外要員。

赫赫有名的“老虎廳”就在一樓的東北角,它因陳設有東邊道鎮守使湯玉麟送的兩只老虎標本而得名。

楊宇霆、常蔭槐就是在這裏被張學良處決。

大青樓是三層樓,坐北向南,多邊形,磚混結構,歐洲哥特式建築,

青磚墻體,白色水泥抹邊線,黑白相映,顯得格外醒目、素雅。

樓下臺明高約一米左右,南面和東側各有一個“八”字形垂帶,九級臺階。

一樓正面辟門三處,中為半圓形上亮過道門,兩側為半圓形群體組合門。

正視二樓平臺與三樓的兩個突出半圓體陽臺。

都是水泥花格,上曲裝飾三角紋,半圓形,瓶式欄板,廊柱,圓形柱頭

 

少帥府 (7)

 

 

東院東北角有三間平房,傳說是張作霖的家廟,

據張學良之弟張學銘講,此房不是家廟,而是關帝廟。

張作霖崇拜關羽,在沈陽共建三處關帝廟(另兩處在風雨壇和大南門外)。

    在東墻外路東,有一座幾何形單體建築,即趙四小姐樓,

這是張學良專門為趙四小姐修建的寓所。

西院有樓房6座,原是為張氏各子準備的寓所,

“九一八”事變前尚未竣工,後由日本人繼續建成。

 

少帥府 (8)

 

 

 解放前,“帥府”名為中央圖書館奉天分館,

實際上先後被日本奉天第一軍管司令部和國民黨市黨部及接收大員等佔踞,

院內建築多被毀壞,雜草叢生,無人問津。

 解放後,遼寧省圖書館及遼寧省文聯、作家協會等文藝團體在這裏辦公,帥府成為文化活動中心。

帥府的產權,根據黨的政策,幾十年來,一直歸張學良將軍所有,

使用單位按規定繳納房租,房產部門代收、代管。

人民政府曾多次撥款進行大規模維修,使這一建築群保存完好。

1985年2月沈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12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少帥府 (9)

 

 

地址:位于沈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

    交通:乘213、215、222、227路汽車,環路、10路電車可達。

    門票:28元(含趙一荻故居)

    開放時間:冬8:30-16:30 ;夏8:30-17:30。

    電話:024-24842454

 

少帥府 (10)

 

 中國近代史上的二大悲劇英雄人物.

一是孫立人將軍.另一位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張學良將軍了.

那麼在介紹張學良之前我們得先要來認識一下他的爸爸-張作霖大帥

 

少帥府 (11)

 

 (小張真是一位好導遊.介紹的非常詳細.給你拍拍手)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

字雨亭,小名張老疙瘩,遼寧海城人,出身貧農。

曾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喜人以「張大帥」稱。

張作霖是北洋軍奉系首領,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史稱皇姑屯事件。

張作霖身受重傷,回到奉天後身亡,子張學良接掌東北軍政。

 

 

少帥府 (12)

 

 

生平

張作霖生於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少時曾入私塾讀書修業,後改學獸醫。

1894年投入駐營口的毅軍。甲午戰爭失敗後, 1895年3月被遣返,回到故里,成立當地士紳僱傭的地方保安隊。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被盛京將軍增祺收編,任游擊馬隊管帶,遂升擢而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經奉天省君主立憲派領袖袁金鎧保舉,

被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重用,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打擊革命黨人。

民國元年(1912年)9月,被袁世凱任命為陸軍第27師師長,鎮壓反袁的南方革命黨份子。

 

少帥府 (13)

 

 

民國四年(1915年),張作霖支持袁世凱洪憲稱帝,籍以打擊前清宗室與日本人勾結的宗社黨在東北地區的滿人復辟活動。

被袁世凱封為二等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

民國五年(1916年)袁世凱死後,張作霖被北京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領奉天督軍,

兼省長,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行省,成為奉系首領。

此後,張作霖的勢力範圍在東北三省,全盛期奉系轄區更擴至熱河,察哈爾,綏遠,直隸及山東。

1920年直皖戰爭中支持直系,獲勝,勢力擴展到山海關關內。

民國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敗北,撤回關外。

民國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取勝,段祺瑞任臨時執政,惟張幕後控制北洋政府。

 

少帥府 (14)

 

 

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擊敗馮玉祥,段祺瑞下台,張作霖直接全面控制北洋政府。

6月入北京,與吳佩孚會面。旋即離開北京,往返於天津與奉天之間。

7月9日,廣東國民政府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率國民革命軍北伐。

11月張作霖在天津被孫傳芳、吳俊陞、張宗昌、閻錫山、寇英傑、劉鎮華等十六人推戴為安國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對革命軍作戰。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16日在北京被孫傳芳、張宗昌、吳俊陞、張作相等擁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

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統治者。6月18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就任大元帥,行使大總統職權,並令潘復組織軍政府內閣。

 

 

少帥府 (15)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3日夜,張作霖自認不敵北伐而來的國民革命軍,

於是由北京返回奉天,6月4日凌晨5點,在皇姑屯事件,也就是東北軍控制的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的交界處,被預埋炸藥炸死。

通常認為是被日本關東軍所害,但是俄羅斯作家普羅霍羅夫則聲稱張作霖系蘇聯情報人員暗殺,然後嫁禍給日本關東軍[2]。

該說法並未被日本主流歷史學界採信。普羅霍羅夫聲明他的觀點不是以未公開過的秘密檔案為根據的,

只是通過「綜合分析」,「幾乎可以斷定」「張作霖被炸是蘇聯情報機構所為」。

 

少帥府 (16)

 

 

據中國《環球時報》調查 (《環球時報》 2006-04-04 第16版 ),

很多俄羅斯專家都表示沒有聽說過普羅霍羅夫。

普羅霍羅夫全名為德米特里·彼特羅維奇·普羅霍 羅夫,

是俄羅斯的一個歷史小說作者。

其子張學良繼任中國東北元帥,繼續統領東北。

不久宣布「東北易幟」,棄五色旗,改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歸順國民政府,實現形式上的中國統一。

 

少帥府 (17)

 

 


 評價

正面評價

民間肯定說法不少。

認為張作霖從一個出身低微農民起家,苦心經營方成為顯赫一時的人物,相當不簡單。

還有些人認為,張作霖因未答應《日張密約》而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屬於民族英雄。

也有人認為張作霖治家很嚴,子張學良受其影響很大。

張作霖曾事綠林,後又以剿匪起家,對剿滅當時在東北極爲猖獗、

破壞人民生產生活的土匪,護國安民做出重要貢獻。

 

少帥府 (18)

 

 

還有一些証據表示,張出身貧寒,僅略進私塾,通曉文字,

但卻未能受到完整的教育,但他仍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尊敬孔儒。

他同時亦重視現代化教育,當然主要是為軍事服務的,但客觀上也起到了培養人材的作用。

1922年(民國十一年)籌建東北大學;1923年(民國十二年)4月,東北大學成立。

這所大學在當時師資水平較高,像章士釗、黃侃等著名學者曾教書於此,

東北大學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經費最多的大學,其每年經費相當於排名第二的北京大學的3倍多。

 

少帥府 (19)

 

 

在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張的故事,其智勇、氣節得到頗多體現,

併流傳下「張作霖為日本人作字畫,不寫手『墨』,為不把『土』送給日本,改寫為手『黑』。」的故事,

這個「張作霖手黑,寸土不讓」的典故,少有史料支持,但是張作霖識字,且能為書法是確實的。

做為傳奇人物,深受他的家鄉人民的喜愛。張作為統鎮要地的首領,其政治、軍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

被譽為「亂世梟雄」。蘇日雖將張作霖視成眼中釘,卻也不得不嘆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

 

少帥府 (20)

 

 

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曾發展工業擴充軍備,建立中國當時唯一「海軍」、「陸軍」、「空軍」具全的武力。

大量引入山東漢人進入滿洲,這一移民戰略大大充實東北邊疆,改變了東三省的人口、民族、文化格局,

成為日後日本侵略此地時一大障礙,由於兵工廠的建立,東北軍成爲當時中國唯一一支擁有自主生産火砲和彈藥的軍隊,

由於火砲生産的自主,使得東北軍砲兵的火砲數量多,火力猛,砲彈充足,成爲東北軍相較於其他軍閥的優勢兵科。

1931年(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奉天省淪陷日本之手後,滿洲盡喪。

時人皆稱:「大帥(張作霖)在,必不至此!」張學良則評論自己的父親:有雄才,無大略。

 

少帥府 (21)

 

 

負面評價

關於張作霖負面評價主要有三點:

窮兵黷武:

張作霖參與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江浙戰爭,

作為軍閥,張作霖一再發動戰爭,不惜向日本等國借款而且截留鹽稅等國稅收入用於戰爭。

且張作霖的部隊奉軍軍紀渙散,常有劫掠的現象,戰爭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刻的苦難。

 

少帥府 (22)

 

 

 

鎮壓民主:張作霖思想較為守舊[來源請求],曾經數次反對民主主義,屠戮革命黨人。

1915年,為支持袁世凱洪憲帝制,鎮壓遊行的學生的領導者。

1919年五四運動,張作霖發布命令:「對肇事之徒,嚴加懲處。」學生不准自由活動,且有警察干涉。

張作霖反對共產黨,1927年4月,逮捕並處決了李大釗等共產黨人。

 

少帥府 (23)

 

 

 

巴結日本:張作霖對日本採取親善,尤其是初期。

1912年,張作霖在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書記深澤說:「日本國在南滿洲享有利權,乃屬當然,毫不為過。」

且大量僱傭日軍事人員。但後來張作霖大勢已去,國民黨快將統一,當時仍控制東北,

不甘心受日本控制,而日本正計劃入侵中國東北,張在東北的牢固統治反而成為日本侵華的障礙,

因此在國民黨北伐之際,日本遂於1928年6月4日在瀋陽西郊製造皇姑屯事件,將張作霖暗殺。

這導致其子張學良向國民黨投降,中國名義上統一。

 

 

少帥府 (24)

 

 再來...我們就要介紹這位36歲就被軟禁.時間長達50年的悲劇英雄人物-張學良將軍的生平了.

請大家慢慢的仔細觀看.......^^”

 

少帥府 (25)

 

 

張學良
 
 

字漢卿,號毅庵,

乳名雙喜、小六子,

中華民國陸軍元帥。

出生 1901年6月3日

大清奉天省台安縣


逝世 2001年10月15日(100歲)

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市史特勞比醫院
父母 張作霖(父親)
趙氏(生母)
親屬 於文斗(岳丈)
張學銘(二弟)
張學曾(三弟)
張學思(四弟)
張學森(五弟)
陳淑貞(媳婦)
陶鵬飛(女婿)
張居信(孫)
張居仰(孫)
配偶 于鳳至(1916年-1964年)
趙一荻(1964年-2000年)
子女 張閭珣(子)
張閭玗(子)
張閭琪(子)
張閭琳(子)
張閭瑛(女)
學歷 奉天講武堂砲兵科第一名畢業
職業 東北保安總司令
東北大學名譽校長
哈爾濱工業大學理事長
軍事背景
服役 國民革命軍
軍銜 元帥
指揮 東北軍
參戰 中東路事件
中原大戰
九一八事變
熱河戰役

 

少帥府 (26)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

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中華民國陸軍元帥。

中國奉天省(今遼寧)海城人,生於台安縣桑林,人稱「少帥」,

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長子,「民國四公子」之一,享年101歲。

1936年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遭蔣中正、蔣經國父子軟禁長達五十餘年。

後來張學良獲得自由。

由於西安事變,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歷史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歷史對張學良評價不同。

台灣公共電視在張學良不再被軟禁後,製作一部以其口述為主之記錄片。

 

 

少帥府 (27)

 

 

民國四公子(或近代四公子)指民國時期四位有名的世家子弟。

關於四人的身份說法不一,不過張學良與袁寒雲見於各說。

四公子如下(介紹父親,以民國官職為主):

張學良,東北奉系大元帥張作霖之嫡長子。

袁寒雲,名克文,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次子。

溥侗,清朝皇族,加郡王銜恭勤貝勒載治之子。

孫科,國民黨總理孫中山之子。

張伯駒,直隸都督張鎮芳之子。

張孝若,農商總長張謇之子。

盧小嘉,浙江督軍盧永祥之子。

段宏綱,民國執政段祺瑞之子。

 

少帥府 (28)

 

 

早年經歷

講武堂畢業

1919年就讀於奉天講武堂,在校內結識戰術教官郭松齡,兩人成為忘年之交。

1920年後以砲兵科第一名畢業,初任東北軍第三混成旅第二團團長,

負責保衛張作霖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維持治安。他將郭松齡一同帶至奉軍服務。

 

少帥府 (29)

 

 

起初,張作霖並不支持張學良就讀講武堂,因為軍人的危險性太高,

張學良說:「父親最反對我當兵,他要我學別的甚麼東西,留不留洋也好。

他說『軍人是賭腦袋的,幾個活著回家?』我堅持,他也順了我,

說,『你這麼倔,要便要罷,記得把腦袋懸在褲腰帶上,隨時準備送給人家。』另外一方面,

張作霖怕張學良喫不了苦,張作霖曾對張學良說:

「甚麼?你要上講武堂?你別給我丟人了!你去了幾天,幹不了再出來?你在講武堂要能畢業的話,回來我就給你當營長!」

 

 

少帥府 (30)

 

 

第一次直奉戰爭

主條目:第一次直奉戰爭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與郭松齡指揮的東路軍奉軍第三混成旅,

張學良任旅長,經過霸縣戰鬥和山海關阻擊戰,成爲了第一次直奉大戰當中,奉軍唯一取勝的部隊。

 

 

少帥府 (31)

 

 

整軍精武

張作霖汲取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教訓,任命張學良為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處長。

負責整個東北軍調整與軍紀,史稱「整軍精武」。

經過張學良2年多「整軍精武」後,東北軍軍威大振,張作霖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直軍完敗。

 

少帥府 (32)

 

 

第二次直奉戰爭

主條目: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率領奉軍第三軍與姜登選的奉軍第二軍為東北軍入關的主力軍,

經過張學良部隊的猛攻,奉軍突破山海關,直搗北平。

直系全面潰敗,全軍覆沒,吳佩孚成爲張作霖手下,直系從此走入歷史。

奉系由此一戰順利奪取了中央政權,張作霖成爲了北洋軍閥領導人,奉系軍事實力此時達到頂點。

戰後,張學良升為京榆地區戍衛總司令。

 

 

少帥府 (33)

 

 

郭松齡反奉

主條目:郭松齡

1925年11月,張學良恩師、奉天講武堂教官郭松齡反奉。

郭素稱東北軍第一猛將,率領7萬人直取奉天,張作霖猝不及防,準備撤守。

據奉軍軍團長王鐵漢說,此時張學良率軍與郭松齡對峙在巨流河,

郭手下官兵看見河對岸是張學良,紛紛棄走投奔,郭松齡頓成孤家寡人。

郭又遭到日軍空襲,僅以身免,只得化裝逃跑。

後被逮捕,張作霖下令將其槍斃,暴屍三日。張學良痛哭失聲,幾至昏厥。

 

 

少帥府 (34)

 

 

皇姑屯事件

主條目: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淩晨5點30分,張作霖因戰事節節失利,

無法抵抗國民革命軍北伐,宣布由燕京退守山海關關外,乘火車返奉天,

途經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認為,是日軍河本大作大佐策劃。

後來俄羅斯作家普羅霍羅夫稱,蘇聯特工偵知張作霖似擬退回關外,

欲仿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自治或獨立的形式,

蘇聯一方面因其曾結怨於張作霖收回中東鐵路之路權與收容白俄之反共勢力,

另一方面擔心其與日本密切的關係與合作,故由特工進行暗殺任務。

 

 

少帥府 (35)

 

 

普羅霍羅夫聲明他的觀點不是以未公開過的秘密檔案為根據的,

只是通過「綜合分析」,「幾乎可以斷定」「張作霖被炸是蘇聯情報機構所為」。

據中國《環球時報》調查 (《環球時報》 2006-04-04 第16版 ),

很多俄羅斯專家都表示沒有聽說過普羅霍羅夫。

普羅霍羅夫全名為德米特里·彼特羅維奇·普羅霍 羅夫,

是俄羅斯的一個歷史小說作者。

 

 

少帥府 (36)

 

 

東北易幟

主條目:東北易幟

1928年皇姑屯事件後,張學良深懷日本關東軍殺父之仇,

一方面奉承父親遺志,堅守中國領土,盡力擺脫日本軍政影響;

另一方面貫徹自己一貫反對內戰,支持三民主義政治理想,

宣布東北地區服從國民政府領導,除去北洋政府五色旗,

升上南京國民政府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史稱東北易幟。

此擧標誌北伐戰爭正式勝利結束,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形式上統一中華民國。

 

 

 

少帥府 (37)

 

 


  誅滅楊常

主條目:楊宇霆和常蔭槐

奉系將領楊宇霆與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欲合謀奪取軍政大權。

大元帥張作霖被刺殺後,楊宇霆自以為老臣,時常對少主張學良不假辭色,

動輒譏諷,諸將深以為大不敬。

楊宇霆還逼迫張學良必須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以常蔭槐主其事。

1929年1月10日,楊宇霆、常蔭槐被張學良誘殺處決,

而後張學良送楊、常兩家各一萬銀元奠儀,作為撫恤金。

 

 

少帥府 (38)

 

 

中東路事件

主條目:中東路事件

1929年7月,在蔣中正強力支持下,張學良執行蔣的「革命外交」政策,

意圖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各項權益,「強硬對抗蘇俄」。

故提出要取消蘇俄在東北特權,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著手收回中東鐵路。

7月10日,蔣在戰前強調:「以蘇聯在國際上的孤立地位,也不必擔心中蘇開戰。

縱使萬一中蘇開戰,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萬,撥幾百萬元軍費不成問題」。

 

 

 

 

少帥府 (39)

 

 

8月14日,史達林命令蘇聯軍隊沿中東路一線向東北進攻,

張學良領導的東北軍敗給蘇軍。

張被迫在伯力簽訂議定書,恢復蘇聯在中東鐵路的特權,一切回到原點。

由於中原大戰隨即發生,蔣為穩住內政,也默許張對蘇妥協,以換取其對蔣中原大戰的支持。

另外值得注意是,在整個中東路事件過程中,中央未給張學良事先承諾好的任何援助與補償,

也體現出當時中國內憂外患,以及蔣欲借軍閥抵抗外患的意圖。

而中國共產黨在蘇聯進攻中國東北的中東路事件中,積極維護蘇聯利益,贏得共產國際讚譽。

 

 

 

少帥府 (40)

 

 

張學良因此獲得中華民國政府頒發第一座青天白日勳章,

此勳章是頒授給有功於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軍職人員,

表揚他保持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的貢獻。

這次挫敗,對以後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處理方式有影響,

因其體認在中央未準備周全下,整體國防與戰爭因由中央政府統籌,

以避免戰事擴大或無謂犧牲。

 

 

少帥府 (41)

 

 

中原大戰

主條目:中原大戰

北伐結束後,蔣中正見各軍閥派系依在,

希望削弱中國國民黨其他軍人兵力。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決意聯軍,

合取蔣中正,聯、蔣雙方激烈戰鬥,死傷慘重。

 

 

少帥府 (42)

 

 

戰爭僵持階段,雙方試圖爭取奉系支持。

最終張學良與蔣協調,選擇站在蔣一邊。

9月18日,張學良發出〈巧電〉,宣佈反對內戰,

支持蔣中正,希望各方立刻停戰。

 

 

少帥府 (43)

 

 

張學良建議被聯軍拒絕後,張於兩日後率東北軍幾萬人入山海關,聯軍潰敗。

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張收編接管西北軍,

並入主燕京,進軍華北,勢力大增,中原大戰結束。

蔣中正獲勝,對各地軍閥的控制能力大增,

而張學良奉系對中國的影響力也廣受人知。

 

 

少帥府 (44)

 

 

九一八事變

主條目:九一八事變

中原大戰及萬寶山事件發生後,全球經濟大恐慌環境下,

剛從內戰中恢復的華北及東北統一的中國主權和日本南滿鐵路的特權,衝突可能性升高。

。1931年5月28日,張學良因傷寒病住進北平協和醫院。

7月6日,張密電東北政務委員會:「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

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避免衝突,以公理為周旋」。

8月16日,蔣密電張:「無論日本軍隊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

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少帥府 (45)

 

 

9月6日,張密電東北政務委員會代主席臧式毅和東北邊防公署參謀長榮臻:

「查現在日方外交漸趨吃緊,應付一切,亟宜力求穩健。

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當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

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駐守北大營的一萬多名東北軍將士因遵循張的嚴令,

張本人說「不抵抗」是要表明日本侵略而非維護其南滿鐵路特權。

 

 

少帥府 (46)

 

 

事變發生後,張要求率領東北軍力避衝突,

未行軍事抵抗,導致東北淪陷,滿洲國傀儡政權建立。

張率領東北軍關內陝西。此時蔣令東北軍固守錦州,

但張學良卻棄守錦州,帶領東北軍約40萬人退入關內。

日軍很快侵佔東三省全境。

 

 

少帥府 (47)

 

 

關於這場事變,全世界都感到匪夷所思——

為什麼2萬日本關東軍7個小時就打跑了30萬中國東北軍及15萬警察、民團、佔領了瀋陽?

東北軍260多架德國戰鬥機,3000多門大砲,1萬多支步槍,5800挺機槍,一夜之間,就落入日軍手裡?

在九一八事發當時,乃是張學良親自下達「不抵抗命令」與蔣中正無關。

而蔣中正遲至9月19日到達南昌後,晚間九點至十點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消息。

張學良事後自己也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

 

 

少帥府 (48)

 

 

榮臻,九月十八日深夜:(節錄)


得知日軍襲擊北大營,當即向北平張副司令以電話報告,並請應付辦法。

當經奉示,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故轉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長,令不抵抗……彼時,

又接報告,知工業區迫擊炮廠、火藥廠,均被日軍襲擊。當時朱光沐、王以哲等,

又以電話向張副司令報告,奉諭,仍不抵抗……

 

 

少帥府 (49)

 

 

張學良,九月十九日下午:


昨日接到瀋電,驚悉中日衝突事件,惟東北既無抵抗之力量,

亦無開戰之理由,已經由瀋,嚴飭其絕對不抵抗,盡任日軍所為。

1946年,曾任張學良機要秘書的郭維城,宣稱東北軍不抵抗,是因為張學良接獲蔣介石命令。

中國大陸長年宣傳張學良「接蔣介石命令不抵抗」並以此拍攝電影《西安事變》。

張學良日後接受訪問時,多次堅持是因為他誤判情勢,下令不抵抗所致。

 

 

 

少帥府 (50)

 

 

再失熱河

1932年10月,北平綏靖公署主任張學良轉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副委員長。

1933年2月25日,熱河戰役爆發,國民政府中央力促張學良抵抗,

並協助調動八個軍組編為八個集團軍,未料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五軍軍長,張學良旗下東北軍系)放棄職守,再次不戰而退。

3月7日,張學良電呈中央:

自東北淪陷之後,效命行間,妄冀待罪圖功,勉求自贖,

詎料熱河之變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學良雖粉身碎骨,

亦無補於國家,無補於大局,應懇迅賜命令,准免各職,以示懲儆。

 

 

少帥府 (51)

 

 

西安事變

主條目:西安事變

1934年2月,張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35年3月,任武昌行營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此時,日軍侵華日亟,中國分離主義更是猖獗,中國共產黨反蔣反日等口號,

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呼聲日益高漲。

1935年11月13日,張學良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奉共產國際指示發表

《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中,

被中共形容為:「不抵抗將軍賣國賊」、「日本帝國主義忠實的走狗」。

 

 

少帥府 (52)

 

 

1935年4月,蔣命令張圍剿中國工農紅軍,

但卻遭到挫折兩個整編師被全殲,逐漸對蔣的調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張與周恩來在膚施(今陝西延安)會談,提出聯蔣抗日,

為中共中央所採納,與紅軍達成「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協議。

這時,中共葉劍英又攜帶雙方停戰計劃及毛澤東約書來西安,

張學良拿出巨額銀元私款,贈送紅軍做冬季衣食補給費用。

中國共產黨也在西安設立辦事處。

6月30日,張學良主動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

 

 

少帥府 (53)

   

1936年12月4日,蔣到西安督戰。

張學良與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第17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共同向蔣面諫,蔣拒諫。

蔣令張、楊立即進攻陝北紅軍,否則將其所部分別調往福建、安徽。

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組織大規模群眾遊行示威,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

蔣強令張制止學生遊行。張接到命令後,趕上遊行隊伍,極力勸說學生回去。

東北大學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

張學良向群眾表示一周內以實際行動答覆學生要求。

 

 

少帥府 (54)

 

 

 1936年12月12日,張與楊兵諫蔣,共同逼蔣聯共抗日,

造成「西安事變」,震驚中外。

事變結果,蔣最終獲釋,而國民政府提前停止剿滅中國共產黨,中國建立形式上抗日戰爭統一戰線。

12月30日,國民政府任命李烈鈞為審判長,對張學良軍法會審。

12月31日,軍法會審結果,張學良被高等軍事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褫奪公民權5年,

他從宋子文公館移住南京中山門外孔祥熙公館。

當天下午,蔣呈請國民政府「予以赦免」。

 

 

少帥府 (55)

 

 

中年經歷

被囚禁的後半生

 1937年1月4日,國民政府發布『特赦令』,將張學良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

張從此開始軟禁生涯。

1月13日,在戴笠陪同下,由南京乘專機往到浙江奉化溪口鎮雪竇山上中國旅行社招待所。

9月中秋節,張學良到妙高台過節,晚上寫信給蔣介石,請求抗戰。

蔣要他「好好讀書」。

 

 

 

少帥府 (56)

 

 

1938年1月,遷移湖南郴州蘇仙嶺。

3月,遷移湘西沅陵鳳凰山。

1939年11月下旬,日軍進犯湖南,張又遷移貴州修文縣陽明洞。

1946年11月,遷移重慶戴笠公館。

不久被遷移到台灣新竹井上溫泉(也稱清泉溫泉)。

 

 

少帥府 (57)

 

 

幽禁時期的言論

1957年初,張學良尊蔣中正之命開始撰寫回憶錄,

4月22日完成,命名為《雜憶隨感漫錄》。

該文中,張學良指責中共"包藏禍心,別有所圖",

讚揚蔣在西安事變中"剛正嚴厲",

自貶「行動魯莽,思想幼稚,可恥而又可笑」。

稿件上交時,張學良復函稱本人對稿件並不滿意,還請上峰修改指教。

5月5日,蔣高度評價這本回憶錄,並親自對稿件做了修改,要張親筆再抄一份。

5月10日,張收到退回的修改稿件,按蔣要求開始抄寫,

稿件改名為《西安事變反省錄》,內容並無重大變動。

7月14日,張學良將《西安事變反省錄》抄寫完畢。

 

 

少帥府 (58)

 

 

8月3日,他在報上讀到一個東北舊友的反共談話,

想模仿著寫一篇文章,請劉乙光代其向「上峰」請示並獲准。

8月4日,張學良開始動筆,並將文章名稱定名為《坦述西安事變痛苦的教訓敬告世人》。

8月26日文章寫成,簽名後交給劉乙光。

在該文中,張稱蔣中正是「現代對共產主義鬥爭中唯一的有明見、有經驗、英勇果毅、不屈不撓的一位老戰士」,

稱自己過去是「受了欺騙,受了愚弄,受了利用」,已經「徹底覺醒」,

因而要「竭盡綿薄,現身說法,對共產主義者實行口誅筆伐」。

9月2日,蔣經國閱後表示「甚為感動,已呈老先生矣」。

 

 

 

少帥府 (59)

 

 

11月23日,蔣中正在大溪召見張學良。

張向蔣檢討說:「我先前一直存著一個幻想,誤認共產黨也是愛國分子,希望國共合作了救中國」。

「我是幼稚愚魯,我不怨恨任何人,只恨我無識。」蔣談到西安事變,聲稱「西安之事,對於國家損失太大了」。

張在日記中稱:「我聞之甚為難過,低頭不能仰視。」

蔣氏父子先後接見,使張學良心頭升起希望。

據看守張的人回憶,當時張「以為要放了,那興奮的樣子,真是手舞足蹈。」

 

 

少帥府 (60)

 

 

1959年7月25日,張學良與宋美齡長談,宋美齡稱:

「你的問題,時間還要久啦。須要有忍耐。我人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願多作禱告。」

自此,張對自由不再抱幻想,也不再撰寫回憶錄,

或者發表檢討自己歷史或者批評中國共產黨的言論。

 

 

少帥府 (61)

 

 

1964年7月1日,台北《希望》雜誌刊登《張學良西安事變懺悔錄摘要》一文,

內容為蔣經國定稿的《西安事變反省錄》。

張讀到後立即給蔣中正寫信,說明「這個東西可不是我發表的」,「誰發表誰的責任」。

蔣中正為此非常生氣,結果《希望》雜誌被查禁。

西安事變發生時,張36歲。張在回憶錄提及:『我的事情就只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

回首一生,張自問做了最錯的事,就是在西安事變中,姑息了共產黨。

往後數十年,隔岸目睹中華民族盡歷空前的苦難,張氏最是羞悔。

 

 

少帥府 (62)

 

 

重獲自由以後的言論

關於東北易幟,他在不同場合說:「因為我是中國人」,

我們張氏父子不會做東北「土皇帝」,

「日本人想控制我,我不會給他們做傀儡」。

由1956年至1958年,張學良於回憶材料中揣摩蔣意流露出「悔意」 ,

但鑒於張彼時仍期盼重獲自由,上述回憶材料所言應非張學良真意。

 

 

少帥府 (63)

 

 

1990年,張在接受日本NHK電視台採訪組採訪時說:

「我為了停止內戰,全國抗日,發動西安事變,我沒有錯。也許方法欠妥。」

1992年,張對唐德剛說:「至於你們問我,為什麼會有西安事變,我只能這麼說,

我相信中國一定要統一,要槍口對外,不要再打內戰了。這是我的一貫信仰,

從東北易幟到西安事變都如此,談不上什麼後悔不後悔。」 。

1995年,張學良九十五歲生日時說:

「回憶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歷程,我對1936年發動的事變無悔,

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還會做西安事變之事。」

 

 

少帥府 (64)

 

 

(對汪兆銘說)「蔣先生在信里讓你跟我商量,蔣先生要給我下命令,那我沒法子,那我就打。

你為什麼不給我下命令?你既然這個事情讓我自個兒自動,我不幹。你真要打,那我打。

你不介入,讓我敷衍一下子,舍掉我(那我不幹)。讓我的部下打一下,

讓我的部下拿生命來換你們的政治生命?我張學良從來沒有靠犧牲我部下的生命,

來換取我的政治生命。為這事,你中央政府也好,你也好,都別來找我!」

 

 

 

少帥府 (65)

 

 

關於中國共產黨,他不僅敬佩共產黨的長征,還公開說

「為什麼共產黨剿不完,就是因為中共有人民支持,我們(指自己和蔣中正)不得民心。」

他還說:「我可以說我就是共產黨,我同情他們,不但同情他們,我擁護他們,這是真正我內心……」,

又說:「(蔣先生)把民眾的力量看得不高,估計得低」,罵我「失敗主義」,

我說:「我們要考慮,我們自個兒為什麼這麼大的力量不能把它消滅了?你消滅不了,應聯合他。」

 

 

少帥府 (66)

 

 

關於發動事變的動機,張學良自述說:

「我主要的敵人是日本人,共產黨跟我們爭,那還是中國人。」

他說:「(蔣)認為在中國能夠奪取他政權的,只有共產黨。

我就不同,奪不奪取(都好),共產黨也是中國人。」

張學良在重獲自由以後,還曾經多次發表言論批評蔣中正,其言論與幽禁時期大相徑庭。

近代史歷史學家楊天石認為:張學良幽禁時期的所謂「懺悔」,

只是在特殊壓力下的一種自我保護,通過「改頭換面」,藉以「死裡求生」。

 

 

 

少帥府 (67)  

 

 

晚年經歷

晚年

1946年國共兩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上,中國共產黨曾提出釋放張學良,未獲蔣中正同意。

國民政府撤往臺灣前,蔣中正於1946年11月將張學良轉至臺灣繼續軟禁,限制人身自由。

在臺灣,張學良於1946年11月最初被軟禁在新竹縣五峰鄉清泉溫泉長達13年,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灣,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在三地都過著軟禁生活。

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生三子一女,後有情婦「趙四小姐」。

他後期信奉基督教,這是他早年讀教會學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

依照一夫一妻規則,蔣中正令張與于鳳至離婚,和趙四小姐結婚。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7張照片.

本次-2013-東北三省-情繫哈爾濱-共已上傳1564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3-東北三省-情繫哈爾濱.大約有40篇文章.23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