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初體驗 (18)

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10-法國-初體驗

置頂照片:高物價的歐洲-可口可樂.  
 

旅遊時間:10天7夜--  第三天早上 . 

時間:民國105年3月28日星期一

可樂旅遊-領隊兼導遊-邵士立先生.

天氣:晴

溫度: 5-12度C

 

 

法國初體驗 (1)

 (今天在布魯塞爾買到的棒球帽.紀念品)

暫時離開了比利時-布魯塞爾之後.

終於要進入此次歐洲之旅的最高潮.

也是斯斯心中夢想的過度-浪漫的法國前進了.

我們將近有四天的時間都會在法國之中尋求浪漫.

一想到我終於來到法國了.心中就無比的開心與激動...^^"

 

 

法國初體驗 (2)

 (我的加拿大與比利時棒球帽.將來會越來越多的.)

當然來到此行歐洲的第三個國家-法國前.

按照往例...讓我們先來好好的認識一下法國這個國家唄..

 

 

法國初體驗 (3)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epublique francaise ),

通稱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單一主權制國家,

首都為其最大兼文化商業重鎮巴黎。

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吉利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

整體呈六角狀;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

法國面積位列全球第四十二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宏觀整個歐洲則為第三。

法國至中世紀末期起便為歐洲大國之一。

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

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前殖民地的移民首選之地。

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及科學家,

亦為全球文化重鎮,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初體驗 (4)

 (歐洲高速公路檢查站.)

法國至今仍為大國之一,在政治、外交、軍事及經濟上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法國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由經普選產生的總統,以及由其委任之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

於1958年10月4日、經公投確認之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

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此乃人類史上最早的人權文檔之一,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象徵意味。

除了為其中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其亦是歐盟始創國之一。

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

法國為已開發國家,其GDP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七大購買力,

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

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素質,在教育、醫療、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

該國目前是歐盟人口第二多的成員。

 

 

法國初體驗 (5)

 (來到高速公路的休息站.這裡應該就算是法國了...)

命名由來

「法國」一詞最早源於拉丁文中的「Francia」,意指「法蘭克人之國」。

有關「法蘭克」一詞的由來,則有不同的理論:

有指此衍生於原始日耳曼語中、意指「長矛」或「標槍」的「frankon」一字,

因為該民族所用之投擲斧名稱為「Francisca」。

另外,根據捷克歷史學家大衛·甘斯所載,法國國名亦建基於「Franci」一稱。

此乃公元前61年、卡姆布里族(Sicambri)其中一任君王之名字,

而此君王的主權一直延伸至萊茵河以西、遠至斯特拉斯堡及比利時之地。

 

 

法國初體驗 (6)

 

歷史

主條目:法國歷史、法蘭克和法蘭西殖民帝國

法國在數十萬年前已有人類居住。

公元前57年,該地成為羅馬帝國高盧省一部份。

在5世紀時法蘭克人移到這裡定居。

大約在10世紀,法蘭克帝國分裂;根據843年《凡爾登條約》,

東部的部分形成後來的德意志,中部是後來逐漸消亡的勃艮第,

而西部則逐漸成為現在的法蘭西。

經歷過與英國交戰足足116年的百年戰爭後,在15世紀末,

法國逐漸地形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即法蘭西王國。

 

 

法國初體驗 (7)

 

1789年7月14日爆發法國大革命,法國民眾和軍隊攻陷巴士底監獄,

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並開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

法蘭西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詞就是從法國大革命中來的。

在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直到1804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

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或稱拿破崙帝國),結束了短暫的共和國歲月。

其後,法國於1848年因在國民議會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下,

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並由拿破崙三世擔任總統,

直至1852年拿破崙三世發動政變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帝制恢復」。

 

 

法國初體驗 (8)

 

法國的領土變遷

從17到18世紀,法國在北美和東南亞建立了許多殖民地;

從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法國成為了當時全世界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僅次於英國,

占據了北非、西非、中非、東南亞的大量地區,此外,還包括許多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的島嶼。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次恢復共和制(建立第三共和),

並一度於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間建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共產政權巴黎公社,但隨即被推翻及血腥鎮壓。

法國在普魯士軍隊撤走後,再次恢復了第三共和,1875年正式頒布共和國憲法。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共和終於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所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建立流亡政府,稱為「自由法國」,

與「納粹德國」的附庸「維希法國」對抗;對抗期間,再改名為「戰鬥法國」。

 

 

法國初體驗 (9)

 

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開始。

1958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戴高樂將軍宣布結束「舊憲法」(法蘭西第四共和憲法),

推行「新憲法」(法蘭西第五共和憲法,即現今法國憲法),第四共和結束,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即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時,汲取了前幾次議會制失敗的教訓,

因此創立並使用半總統制半議會民主制(雙首長制),維持至今,並未改變。

而最近幾年法國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

例如在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

 

 

法國初體驗 (10)

 

地理

主條目:法國地理


 

 
法國含海外屬地面積67萬4843平方公里,不含海外屬地則為54萬3965平方公里,

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和北部地區屬西歐平原,法國在此瀕臨英吉利海峽、地中海和大西洋。

南部地區有庇里牛斯山同時也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國界,東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中南部還有中央高原。

主要的河流有羅亞爾河、羅訥河、隆河和塞納河等。

法國河流眾多,便於航行。巴黎的塞納河左岸涵蓋了塞納河畔一個整體的扇形區域。

在巴黎市區內如果乘船由塞納河順流而下,船首左側所展現的巴黎左岸風光。

塞納河左岸是巴黎建市初期的見證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創立初期的歷史遺蹟。

 

 

法國初體驗 (11)

 

氣候

法國大部分地區屬於闊葉林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常年有雨,

東部和山地大陸性較顯著,南部屬於地中海氣候。

月平均氣溫:1月西部及南部約4-7℃,東部及北部約1-3℃;7月北部及西部約16-18℃,

南部及東部約21-24℃。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

 

 

法國初體驗 (12)

 

經濟

主條目:法國經濟

法國經濟結合了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及政府干預。

政府在各個行業的主要版塊依然有重要影響;

在鐵路、電力、航空和電訊企業,政府還擁有主要的控制權。

這使得法國經濟有較強的國家資本主義色彩。從1990年代初開始,

法國政府就一直在逐漸放寬對這些版塊的控管,並正在緩慢地釋出在法國電信、

法國航空以及保險、金融、國防企業的控股份額。

除此之外,肥沃的田土、先進的技術以及政府的補助使法國成為西歐領先的農業生產的國家。

 

 

法國初體驗 (13)

 

作為八大工業國之一,法國名義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排行第五或第六。

法國與歐盟其餘十一個成員國在1999年1月1日開始使用歐元,到2002年才全面取代法國法郎。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法國在2004年是世界上第四大出口國、第四大製成品入口國。

2003年,法國是經合組織中第二大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投資總額大約470億歐元。

2004年美國本土公司對外直接投資達創紀錄的2520億美元。

同年,法國公司的境外投資總額達573億歐元,僅次於美國的1738億歐元,

超過了英國的553億歐元,在經合組織中排行第二。

 

 

法國初體驗 (14)

 

根據經合組織2005年的數據,法國是八大工業國中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與工作時數之比)最高的國家。

2004年,法國的每個工作小時的國內生產總值為47.7美元,美國則為46.3美元,

德國42.1美元,英國39.6美元,而日本則為32.5美元。

法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按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是全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第六大經濟體;按名義上的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是歐洲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德國與英國。

在家庭總體財富方面,法國是最富有的歐洲國家(同時是世界第四)。

法國人享有高水平的生活質量,教育水平和較長的預期壽命。

 

 

法國初體驗 (15)

 

工業

法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2004年法國每人每小時創造的產值超過美、英、德、日四國,成為當時主要工業國中生產力最強的國家。

法國的核電設備能力、民用航空技術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鋼鐵和紡織工業也具有較高地位。

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飛機製造;電子、電器工業;化學工業;紡織工業等。

法國的航天和軍事工業很發達,是世界上少數能發射衛星的國家。

 

 

法國初體驗 (16)

 

農業

  法國畜牧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較快。80年代初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產值比重大致保持在55%和45%左右。

另外農場平均規模不斷擴大,根據1980年度農業普查,平均規模已經超過25公頃。這些大農場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

畜牧業集中在諾曼底、布列塔尼和中央高原。中央高原以養牛業為主,布列塔尼以養豬為主,西北部則以養羊為主。

當地養禽業較普遍,鵝肝就是有名的出口食品。

農業方面,法國盛產小麥、大麥、玉米、葡萄酒、酪農產品、糖製品、水果及蔬菜等等。

貨幣

主條目:法郎和歐元

1999年1月1日,法國和其他11個歐洲國家共同參與使用歐元,並在2002年初正式開始使用歐元硬幣和紙幣,完全取代之前的法郎。

歐元與法郎之間的匯率固定為1998年12月31日的比價,即1歐元兌換6.55957法郎。

 

 

法國初體驗 (17)

 

人口

主條目:法國人口

根據2011年法國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法國有6386萬7374人,

若不包括海外領地和海外地區(簡稱:DOM、TOM)則為6279萬3432人。

另外法國大概有60萬華人,主要以溫州人和(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印支華人為主。

 

 

法國初體驗 (18)

 (一瓶可樂要1.8歐元.約合台幣70元左右...>"<)

 

語言

主條目:法語

法國官方語言為法語;然而,最近法國政府開始鼓勵學校和政府機構使用一些地方語言,

例如:巴斯克語、布列塔尼語、阿爾薩斯語(屬德語)、弗拉芒語(屬荷蘭語)、科西嘉語,朗格多克語,普羅旺斯語等;

一些學校開始教授當地方言,但是法語依然是全國官方語言。

阿爾薩斯人英語正在成為法國第二語言。

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農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語為口語。

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常用當地的兩種方言:一種與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相近,另一種與撒丁島北部方言相近。

 

法國初體驗 (19)

 

宗教

主條目:法國宗教、法國國教和法國宗教歷史

法國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基督新教、猶太教和佛教。

根據CSA 2006-2007年度民意調查,其比例如下:

天主教:佔總人口51%。

無宗教:約占總人口31%。

伊斯蘭教:佔總人口約4%(包括所有穆斯林移民則可能高達全國人口的7%)。

在法國監獄服刑的囚犯估計有約70%是穆斯林。

基督新教:佔總人口3%。

猶太教:佔總人口約1%。

佛教:根據法國佛教徒協會,法國約有100萬佛教徒,其中主要是亞洲裔。

法國是最多佛教徒的歐洲國家。

 

 

法國初體驗 (20)

 

文化

法國文化富有多元性,13世紀以來法國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法國文化具有濃厚的哥德式和天主教式融合的風格。

現代法國文化則因為經歷了許多挫折,例如英法百年戰爭、法國王朝中央集權制專政時代、

法國大革命、普法戰爭、巴黎公社、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這一切都對法國文化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和蹂躪踐踏,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又不斷湧現和產生出新的文化融合來,造就出今天的法蘭西文化;

然而,這自然就與古代古典的法蘭克文化相對地顯得曲折離奇和大相逕庭了。

 

 

法國初體驗 (21)

 

文化史

主條目:法國文化史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法國在遠久的歷史中,

就一直夾雜著古羅馬古典的文化氣息和以前被認為「蠻族」的法蘭克、哥特人和高盧人的文化特色;

事實上,最近三四百年,法國文化都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點在後來瀕臨羅馬帝國滅亡的3世紀到4世紀彰顯得更為鮮明:

法蘭克地區的蠻族群越境進入古羅馬在現今法國的疆界中進行軍事政治和文化習俗等等領域上的入侵,

再加上基督教得到在羅馬帝國的合法地位(311年頒布羅馬皇帝《米蘭敕令》)甚至國教地位(392年成立羅馬基督天主教會,或稱梵蒂岡教會);

種種原因為這一文化糅合的色彩進一步推進羅馬帝國法蘭克地區行省而產生出嶄新的「法蘭西文化」提供了客觀、有利和大勢所趨的條件。

 

 

法國初體驗 (22)

 

文化糅合這一點不僅能從當時4世紀羅馬帝國法蘭克行省的市鎮和村莊生活中看到——古羅馬式的建築與新興蠻族風味的基督教堂興起、蠻族生活方式進入羅馬人體系中等等;

甚至連羅馬帝國官方的軍隊管理形式也受到了法蘭克文化客觀上的「入侵」——法蘭克、斯拉夫和德意志人的大量移民改變了羅馬軍團在軍營裡面的管理和訓練形式。

種種客觀的歷史跡象綜合起來,法蘭克與古羅馬的文化是相糅合而產生出嶄新的中世紀文化,法蘭西文化又在中世紀主流文化中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古羅馬文化與法蘭西文化平等地相輔相成:法蘭西受到古羅馬文化渲染而演成文化同化或是進步,

而古羅馬又從法蘭克的大量移民中領會到了蠻族訓練軍隊和管理民眾的方式甚至是他們的文化特徵,從而鞏固羅馬帝國對人民的統治。

 

 

法國初體驗 (23)

 

飲食

主條目:法國餐廳和法國烹飪

法國烹飪是在西方世界最具影響和最具特色的烹飪系統。

法國君主具有較強的王權,宮廷奢華風氣在飲食上十分講究,各種烹飪方法通過效仿的貴族流入民間。

法國烹飪重視烹飪方法和就餐禮儀,其餐館以豪華的禮儀和風味著稱。

法國是世界著名的飲食文化大國,在法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色美食:

東北部的美食以海產為最佳;西部地區的諾曼第的羊獨具風格,

此地生產的牛奶和蘋果能分別製成乳製品和白蘭地;中部地區的美食以里昂聞名,

當地豐富的農產品使本來卓越的烹飪手對推向更高層次,如知名的伯黑斯雞、墨馮山區的干火腿。

 

 

法國初體驗 (24)

 

法律制度

主條目:法國法律制度

法國法律制度屬於歐陸法系,是成文法律,不容許法官制定法律。

法官只能夠根據法條來詮釋法律。法國法律的基本精神仍然跟從《法國民法典》。

根據《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只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會被禁止。

法國司法制度擁有兩套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即行政法院系統和普通法院系統,兩者並行運轉。

兩個法院系統有各自管轄的訴訟案件並能夠作出最終的判決。

行政法院系統,由行政法院、上訴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所組成,

而普通法院系統則由基層法院(初審法庭、大審法庭、輕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勞資調解委員會等)、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組成。

為了解決兩個法院系統在管轄範圍上的爭議,法國還設立了權限爭議法庭。

 

 

法國初體驗 (25)

 

教育

主條目:法國教育

請參見:法國大學、法蘭西學會(法語:Institut de France)、法蘭西學術院(法語:Academie francaise)

和法蘭西公學院(法語:College de France) 法國教育制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等教育(enseignement primaire)、

中等教育(enseignement secondaire)和高等教育(enseignement superieur),

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以公立學校占優勢,而高等教育則兼有公立和私立成分。

法國的學校教育要求6歲兒童必須進入小學就讀第一年。許多父母儘早將孩子送到附屬於當地小學的幼兒學校(maternelle)。

兒童離開幼兒園之後,就進入小學。離開小學之後4年的初中(college)和初中之後3年的高中(lycee)完成後需要進行業士文憑考試。

法國高中生若通過高中畢業會考取得高中文憑,會被自動分發到大學(universite)就讀,

但大學一年級結束前會舉行考試,考試通過才可升大學二年級繼續就讀,未通過者則需退學。

 

....................以上....這樣有對法國稍微了解一些嗎........往後幾篇我們還會來介紹一下英法百年戰爭的來龍去脈....精彩ㄡ.....................

 

法國初體驗 (26)

 不同於亞洲的日本漫畫.這裡大多都是美國漫畫.

 

 

法國初體驗 (27)

 在法國地區一定都會看到的巴黎鐵塔愛情杯.

沒想到我們後來真的有買.而且是在巴黎鐵塔上買的....^^"

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啦.我也是順從天意.

 

 

法國初體驗 (28)

 

 休息區中的另一邊雜誌區.

 

法國初體驗 (29)

 

 歐洲物價真不是普通的便宜.

一杯咖啡.一小塊牛角麵包要價3.5歐.約台幣170元.

 

法國初體驗 (30)

 當然我們只是好其的進來看看而已..

畢竟這地方的物價真的讓人不敢恭維...>"<

 

 

法國初體驗 (31)

 這個時候...外面的雨越下越大

 

 

法國初體驗 (32)

 前面介紹完了法國之後.

你以為這樣就沒有了嗎.

當然不...要知道在法國四天當中.

大約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巴黎市區.

所以接下來...你們知道的....歷史與地理課又來了...

不准睡覺.不准曠課...不然死當.....^^"

 

 

法國初體驗 (33)

 (好可愛的小朋友..好想偷抱回家....)

 好啦..只是開開玩笑啦.

人家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不過要是能一邊看斯斯的相片一邊來點文字解說不是更讚嗎...^^"

以下巴黎的介紹......開始.....

 

法國初體驗 (34)

 

巴黎(法語:Paris)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

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的省區與市鎮),也是法蘭西島大區的核心。

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僅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道路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

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內人口超過225萬,巴黎都會區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內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間)。

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

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大都會之一 ,一般普世觀念上與日本東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列世界四大國際級都市。

許多國際組織都將總部設立在巴黎,例如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商會或巴黎俱樂部等。

巴黎也是歐洲綠化最深與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生活費用最高的城市之一。

 

 

法國初體驗 (35)

 

巴黎與法蘭西島大區大約貢獻法國4分之1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09年為5,521億歐元 。

根據估計,巴黎是歐洲第一或第二大城市經濟體,也是世界上第六大城市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PPP調整〉。

總共有33間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設立在巴黎都會區,是歐洲最集中的地區。

巴黎市轄區範圍外的商業區拉德芳斯是歐洲最大的中央商務辦公區。

巴黎的高等教育機構是歐盟最集中的地區,高等教育研究與發展支出也是歐洲最高的地區。

巴黎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適合研發創新的城市之一。

每年有4,200萬人造訪巴黎與鄰近都會區,也讓巴黎成為世界上最多觀光客造訪的城市。

巴黎與與鄰近都會區總共有3,800個法國國家遺產與4個世界遺產。

巴黎也是1989年的歐洲文化之城。

 巴黎在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3位。

 

 

法國初體驗 (36)

 

地名

「Paris」一詞源自古代高盧的一個分支:巴黎希人(Parisii),該部落於公元前3世紀於塞納河一帶聚居。

有說「巴黎希」(Parisii)這個名稱源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

在羅馬人來到此地後,將其命名為盧泰西亞(拉丁語:Lutetia(lutetja)或Lutetia Parisiorum),

也就是後來的呂得斯(法文:Lutèce,[lytɛs])。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帕里斯是是來自凱爾特語中的parisio,意為「工作中的人」或「工匠」。

如果是女生的名字則寓意「公主」。當時的呂得斯只是一個河邊的小鎮,僅佔今日巴黎範圍中心的一小部分而已。

後來在君士坦丁王朝的羅馬皇帝尤利安在位(360年至363年)時,這座城市改名為巴黎。

巴黎有許多暱稱,但是最有名的稱呼是「光城」(La Ville-Lumière) ,

因為巴黎是啟蒙時代教育及文化中心,而且很早就開始使用街燈。

法國歌手赫諾·塞尚發明的黑話將巴黎稱為Paname。

他的歌曲從70年代至今在法語世界有深刻持續的影響,尤其在青少年族群中廣受歡迎。

居住在巴黎地區的人通常被稱為Parisiens,有時更被戲稱為Parigots。Parigots這個名稱是由居住在巴黎地區以外的人在1900年發明的。

 

 

法國初體驗 (37)

 (歐洲人環保意識更甚於亞洲)

 

歷史

主條目:巴黎歷史

 

巴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考古學家認為公元前4200年就已經有人類居住在此。

凱爾特人當中的高盧人分支巴黎西人在公元前250年就已經居住在塞納河沿岸 ,

所以巴黎市的核心就位於塞納河上的西提島(又譯為「西岱島」或「城島」,Île de la Cité)。

公元前52年,羅馬人征服了巴黎地區。

此前,巴黎是一個名為巴黎西(Parisii)的凱爾特高盧人部落的聚居地。

公元358年,羅馬人開始在此建造宮殿,這一年被視為巴黎建城的開始。

羅馬人起初將該這座城市命名為呂得斯(Lutetia)並於四世紀時改名為巴黎。

羅馬時期高盧行省的中心位於法國南方的里昂,而巴黎是一個低規模的人類聚居地,人口集中在塞納河左岸。

巴黎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持續擴張,成為一個擁有宮殿、競技場、浴場與花園的繁華城市。

 

 

法國初體驗 (38)

 

地理

 

主條目:巴黎地理

 

 
巴黎處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Bassin parisien)的中央。

市區位於塞納河沿岸。河上的西堤島與聖路易島是巴黎最古老的地區。

狹義的巴黎市只包括原巴黎城牆內的20個區,面積為86.928平方公里 ,人口超過220萬。

大巴黎地區還包括分布在巴黎城牆周圍、由同巴黎連成一片的市區組成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和塞納-聖但尼省。

巴黎市、上述三個省以及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被稱作法蘭西島。

巴黎市區地形相對平緩。最低點海拔為35公尺。最高點位於北方的蒙馬特,海拔為130公尺[59]。市區內有幾座小山丘。

受到北大西洋洋流的影響,巴黎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盛行西風。冬天的巴黎,難得見到太陽,雨水比較充沛,霧氣較多。

夏天平均溫度介於攝氏15至25度之間,但是最高溫有時也會超過30度(例如2003年歐洲熱浪期間)。

最近幾年來,巴黎7月的平均溫度是攝氏17.6度,平均低溫是攝氏12.9度,平均高溫則是攝氏23.7度。

巴黎整年都會降雨,但是巴黎並不是非常多雨的城市,偶發性的大雨反而比較常見。

巴黎每年降雨量為652公厘,每個月份都十分平均。

巴黎有史以來記錄到的最高溫出現在1948年7月28日(攝氏40.4度),最低溫則出現在1879年12月10日(攝氏-23.9度)。

 

 

法國初體驗 (39)

 

 

人口

主條目:巴黎人口

 

巴黎在1921年時人口為290萬人,達到歷史新高,此後人口逐漸減少。

截至2009年為止,巴黎市內人口超過223萬人。

在1962年至1975年之間,大量人口從市區往郊區移動,主因為高房價、工業化程度下降、人口士紳化及大眾運輸系統發展所造成的。

人口流失對於巴黎造成負面影響,不過在市政府的努力下,2004年7月的人口自從1954年以來首次出現正成長。

巴黎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如果將文森森林與布洛涅森林排除在外的話,巴黎市區的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4,448人(根據1999年人口普查),與亞洲的人口稠密地帶相當。

即使包含文森森林與布洛涅森林,巴黎市區的人口密度仍然有每平方公里20,164人,位居法國第5位,

僅次於佩聖熱爾維(Le Pré-Saint-Gervais)、文森、勒瓦盧瓦-佩雷與聖芒代,這些地區都位在巴黎附近。

巴黎市西邊的區域人口較為稀少,巴黎十一區每平方公里有40,672人(1999年),而東部與北部的區域每平方公里則高達100,000人。

 

法國初體驗 (40)

 

法蘭西島以巴黎為中心,因此俗稱為大巴黎地區,包括巴黎省(75省)、上塞納省(92省)、塞納-聖但尼省(93省)、

瓦勒德馬恩省(94省)、塞納-馬恩省(77省)、伊夫琳省(78省)、埃松省(91省)和瓦勒德瓦茲省(95省)。

巴黎市區相當緊密,遠比郊區還要小。巴黎郊區的面積廣達2,845平方公里,幾乎是市區的27倍大。

巴黎都會區的人口自從法國宗教戰爭於16世紀結束後就一直穩定成長,雖然法國大革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阻礙人口增加。

巴黎都會區的人口於近年來快速增加,目前已經有超過1200萬人居住,法蘭西島的人口成長率快速上升。

 

 

法國初體驗 (41)

 

人口

 

巴黎與巴黎都會區是歐洲最大的多元文化區域之一。

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23.1%的人口出生於法國本土以外的地區。

2009年的人口普查也顯示巴黎都會區4.2%的人口是新移民(1990年至1999年間移入巴黎),

主要從亞洲與非洲移入。37%的法國移民居住在巴黎都會區。

首波國際移民潮出現在1820年代,當時德國人因為農業危機而移居巴黎。

接下來持續有幾波移民潮出現,義大利人與歐洲中部的猶太人於19世紀移居巴黎,

許多俄羅斯人於1917年俄國革命結束後離開蘇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讓大量的亞美尼亞人逃進法國,

居住在殖民地的法國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返回法國,大量的波蘭人於兩次世界大戰間前往法國,

葡萄牙人、義大利人與北非人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移居巴黎,北非的猶太人在北非脫離殖民國家統治後也紛紛前往巴黎。

 

 

法國初體驗 (42)

 

巴黎都會區估計有170萬戶穆斯林家庭,大約佔10%–15%的人口。

但是這個數據是以出生國來估計的,所以很可能有誤,因為有些出生在穆斯林家庭或回教國家的居民被認為是「潛在的穆斯林」。

根據北美的猶太人銀行估計,大約有310,000猶太人居住在巴黎與法蘭西島。

巴黎從以前開始就吸引許多外來移民,是歐洲最大的移民區之一。

巴黎郊區的移民問題相當嚴重,北非移民大多居住在郊區由政府提供的廉價住房裡,各種治安事件時有發生。

2005年10月至11月曾經發生過大規模騷亂,騷亂波及全法國以及比利時等其他歐洲國家。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INSEE)的研究顯示,

居住在巴黎的居民中有20%是外來移民,20歲以下的居民中有41.3%至少有一位雙親是外來移民。

在18歲以下的居民中,12.1%是馬格里布人、9.9%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4.0%則有南歐的血統。

35%的法蘭西島居民,大約有400萬人不是外來移民(17%)就是雙親中至少有一位是外來移民(18%)。

根據不完全統計,大約30萬華人居住在大巴黎地區,其中大約有15萬生活在巴黎市區。

主要集中在第三區、第十三區、第十九區和美麗城附近。

 

 

法國初體驗 (43)

 (辛苦的警察大人)

經濟

主條目:巴黎經濟


 
巴黎商會是歐洲第一大商會,巴黎也是法國多數國際大企業的總部所在地,巴黎主要的商業區為拉德芳斯。

巴黎在2012年3月英國智庫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名列世界第22位,也是歐洲第7位,法國首位。

巴黎在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中排名世界第7位。

巴黎都會區在2009年的GDP約為5521億歐元,這使得巴黎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之一,巴黎的GDP也是歐洲最高的地區之一。

巴黎如若是一個國家的話,它將排到世界第十七大經濟體的位置,幾近於荷蘭全國的經濟總量。

巴黎是法國經濟的中心,儘管它只占法國都會人口的18.8%,但其GDP量卻占法國都會的29.5%(2009年)。

儘管巴黎都會區的經濟活動多種多樣,卻沒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專門製造業

(比如洛杉磯是娛樂業的中心,而東京、倫敦和紐約除其它活動相當興盛之外,還是金融中心,但是巴黎卻不是這樣的城市)。

近幾年來,巴黎的經濟活動開始轉向高附加值的服務業(例如金融與資訊科技等)和高科技製造業。

 

 

法國初體驗 (44)

 

巴黎都會區最高密度的商業活動聚集在嘉尼葉宮(Palais Garnier,即巴黎歌劇院)、

拉德芳斯與塞納河畔商業區之間的三角地區,其中拉德芳斯商業區是歐洲最大中心商務辦公區。

雖然巴黎以第三產業為主,但是仍是歐洲重要的第二產業中心,特別是航空業、汽車業與電子業。

根據1999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巴黎都會區有5,089,170名就業人口,其中16.5%從事商業活動,

13.0%從事零售業活動,12.3%從事製造業活動,10.0%從事公共行政或國防工業,8.7%從事醫療相關活動,

8.2%從事運輸活動,6.6%從事教育活動而24.7%則從事其他各種產業(其中觀光業為6.2%)。

電子業的員工是所有產業中最多的一種,出版業與印刷業也佔相當大的比例。

根據許多資料顯示,移入居民居住的郊區失業率介於20至40%之間。

高所得的居民集中在巴黎西部地區(尤其是第六區、第八區、第七區與第十六區),

而收入較低的移入居民則多半居住在東部及北部地區(尤其是第十區、第十八區、第十九區與第二十區)。

 

法國初體驗 (45)

 

文化
 
主條目:巴黎文化

娛樂

巴黎最大的歌劇院分別是19世紀建造的巴黎歌劇院與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內建造的巴士底歌劇院。

巴黎在19世紀中葉就已經擁有2座歌劇院,分別是法國喜歌劇院(Opera Comique)與國家歌劇院(Théâtre Lyrique)。

許多法國著名歌手都曾經在音樂廳演出,例如墨利斯·雪佛萊(Maurice Chevalier)、喬治·布拉森斯(Georges Brassens)、

查爾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與艾迪特·皮雅芙。

巴黎每年都會舉辦一些慶典,例如塞納河搖滾節。

 

法國初體驗 (46)

 

電影


 
許多巴黎電影對世界各地產生巨大影響,許多著名導演對於法國電影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例如尚盧·高達、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法蘭索瓦·杜魯福、克勞德·夏布洛與呂克·貝松等。

巴黎也擁有十分巨大的電影院網路,因為許多舞廳與音樂廳從1930年代開始改建成電影院。

許多著名電影也在巴黎拍攝或以巴黎為故事背景,例如美國導演伍迪·艾倫執導的《午夜巴黎》、

澳大利亞導演巴茲·雷曼執導的《紅磨坊》、羅恩·霍華德執導的《達文西密碼》與奧黛莉·朵杜主演的《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料理鼠王》也以巴黎為故事背景。

 

 

法國初體驗 (47)

 (天啊...這麼髒亂的交流道....這是法國嗎...)

觀光

 

羅浮宮每年可以吸引超過800萬人參觀,是世界上最多觀光客造訪的藝術博物館.

自從1848年開始,巴黎就逐漸成為法國鐵路網的中心。

艾菲爾鐵塔於1889年世界博覽會完工後,法國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之一。

每年有2,800萬人造訪巴黎市(巴黎都會區則有4,200萬人),

其中包括1,700萬名國際觀光客,也讓巴黎成為世界上最多觀光客造訪的城市。

博物館與紀念性建築都吸引許多觀光客造訪,羅浮宮每年可以吸引超過800萬人參觀,

是世界上最多觀光客造訪的藝術博物館。

教堂也是巴黎著名景點之一,聖母院與聖心堂每年分別可以吸引1,200萬與800萬人次造訪。

艾菲爾鐵塔每年可以吸引超過600萬人次造訪,自從開幕以來已經有2億人次參觀。

巴黎迪士尼樂園也吸引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前往,每年可以吸引1,450萬人次造訪。

凡爾賽宮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從1682年至1789年之間曾是法國的王宮,並於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法國初體驗 (48)

 (小邵說.因為不滿每年提高的清潔稅.所以市民們以亂丟垃圾為抗議....>"<)

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大與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展出許多著名藝術品,

包括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與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羅丹美術館與分別展出西班牙畫家巴勃羅·畢卡索與雕刻家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

法國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位於龐畢度中心的內部,展出許多現代藝術品。

克魯尼美術館(Musée de Cluny)與奧賽博物館則分別展出中世紀與印象派畫家作品,

包括《情人與獨角獸》(The Lady and the Unicorn)、《煎餅磨坊的舞會》、《隆河上的星夜》與《拾穗》等著名藝術品。

麗都(Le Lido)的舞孃表演與紅磨坊的康康舞也都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

蒙馬特區位於十八區,名稱來自蒙馬特山丘,以歷史悠久的教堂及夜店、酒店、俱樂部聞名。

山頂上的聖心堂是巴黎北部著名的地標,1914年建造完成,也是該市的天主教宗座聖殿,整體建築風格有濃厚的羅馬拜占庭色彩。

2014年美國全球語言觀察機構(GLM)公布最新調查指出,根據過去三年透過字詞使用分析趨勢,

巴黎排名落後紐約,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時尚城市。

 2014年3月大巴黎區地方旅遊委員會(Île-de-France Regional Tourism Committee)根據旅館住房率統計,

2013年近1550萬外國遊客造訪巴黎,巴黎再度榮登2013年全球旅遊目的地首選。

 

 

法國初體驗 (49)

 (真是OOXX....這不是巴黎.這不是巴黎..這真的不是巴黎....>"<)

 

名勝古蹟


   

主條目:巴黎旅遊景點列表

巴黎三個最有名的地標分別是:

西岱島上12世紀的主教座堂巴黎聖母院、

拿破崙一世興建的凱旋門,

和19世紀的艾菲爾鐵塔。

艾菲爾鐵塔是一座「臨時」建築,由 居斯塔夫·艾菲爾為1889年世界博覽會而建,

此後一直沒有拆除,現在成了巴黎的一個持久象徵。

巴黎的歷史軸是一條從市中心筆直向西的直線,

由文物古蹟、建築、街道組成,這條軸線的東端開始於羅浮宮,

然後經過杜樂麗花園、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街,到達戴高樂廣場中央的凱旋門。

 

法國初體驗 (50)

 

20世紀60年代以後,軸線繼續向西延伸到拉德芳斯商務區,其核心是方形的拉德芳斯區新凱旋門;

這一區域擁有巴黎都市區大多數的摩天大樓。榮軍院博物館埋葬了許多偉大的法國軍人,

其中包括拿破崙,而萬神殿教堂是許多法國傑出男女的安葬地點。

一些「舊政權」著名成員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死亡之前,曾被關押在昔日的司法大廈(Conciergerie)古監獄。

另一個革命的標誌物是位於塞納河上的天鵝島(Île des Cygnes)和盧森堡公園的兩尊自由女神像。

較大的雕像於1886年被作為禮物送往美國,目前安置在紐約市的港口。

巴黎歌劇院興建於第二帝國後期,駐有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而從前的羅浮宮 現在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索邦大學是巴黎大學最著名的部分,坐落在拉丁區的中心。

在巴黎聖母院之外,其他的教堂建築傑作包括13世紀哥德式的宮廷教堂聖禮拜堂和馬德萊娜教堂。

1991年巴黎塞納河沿岸眾多的名勝古蹟被一起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法國初體驗 (51)

 

旅遊景點: 埃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巴黎凱旋門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巴黎歌劇院(Le Palais Garnier,或又稱L'Opéra Garnier)(加尼葉歌劇院)
聖心聖殿 (巴黎) (聖心堂)(Le Sacré-Cœur)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巴黎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盧森堡公園(Jardin du Luxembourg)(法國參議院(Senat)所在地)
波旁宮(Palais Bourbon)(法國國民議會所在地)

博物館和展覽館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遠古和古代藝術)
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近代藝術)
龐比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現代藝術)
巴黎格雷萬蠟像館(Musée Grevin)
羅丹美術館(Musée Rodin)
畢加索博物館(Musée Picasso)
巴黎達利蒙馬特空間(L'Espace Dali)(超現實主義藝術)
克呂尼博物館(L'Hôtel de Cluny)
蒙帕納斯博物館(Musée du Montparnasse)
大皇宮(Le Grand Palais)(1900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小皇宮(Le Petit Palais)(1900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1937年世界博覽會展館)

街道、廣場 里沃利路(Rue de Rivoli)
巴黎塞納河左岸(Rive gauche)
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
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
新橋(Pont Neuf)
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
左岸咖啡(les cafés de la Rive gauche)

夜生活 紅磨坊夜總會(Bal du Moulin Rouge)
蒙馬特高地(Montmartre)
瘋馬(Crazy horse)
拉丁天堂

大巴黎地區 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
楓丹白露宮(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
巴黎迪士尼樂園度假區(Disneyland Resort Paris)

 

法國初體驗 (52)

 

社會

巴黎西部是法國最富裕的地區,許多上流社會人士都居住在這裡,

就像紐約的上東城、洛杉磯市的比佛利山或倫敦的梅費爾等地。

巴黎西部大致是以巴黎的歷史軸為中心,沿途有羅浮宮、杜樂麗花園、協和廣場、戴高樂廣場一直通到塞納河畔訥伊。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巨著《人間喜劇》與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也都對巴黎西區的居民有許多描述。

在法國歷史上,巴黎西區對於法國的文化、經濟與社會都有指標性的地位 。

巴黎西區並不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代表法國上流社會人士的生活方式與習慣。

左岸通常指巴黎在塞納河左岸的部分,具有濃厚的文化或意識形態意味,有許多的學院及文化教育機構聚集在此。

右岸通常是指塞納河流經巴黎市區河段的右岸,現在可以用來指在波希米亞的左岸所不具有的優雅的水平和複雜的程度。

右岸最著名的街道包括香榭麗舍大街(Champs-Élysées)、和平街(Rue de la Paix)、里窩利街(Rue de Rivoli)和蒙田大街(Avenue Montaigne)。

 

 

法國初體驗 (53)

 

交通

主條目:巴黎交通


 

 
巴黎是塞納河重要貨運與客運中心,也是法國第四大港口,僅次於馬賽、勒阿弗爾與敦克爾克。

巴黎也是法國主要的高速公路、鐵路與航空運輸中心。

巴黎目前有兩個國際機場:位於巴黎東北方的夏爾·戴高樂國際機場以及南方的奧利機場(Aeroport de Paris-Orly)。

巴黎的交通網路十分龐大,而且持續發展進步當中。

法蘭西島運輸聯合會(Syndicat des transports d'Île-de- France)負責法蘭西島各種交通運輸系統。

巴黎地鐵是巴黎市內交通的主力軍,開幕於1900年,總共有14條主線、2條支線,地鐵站遍布市內,共有300個車站,總長度為214公里。

其中最新建成的14號線非常現代化,是一條全自動無人駕駛的線路。

巴黎市內的公車路線則有五十餘條。

連接市區與法蘭西島其他地區的交通服務則由1960年代開張的區域快鐵(Reseau Express Regional, RER)和遠郊鐵路(Transilien)來負責,

其中區域快鐵亦貫穿巴黎市內。巴黎市區的四周還圍著4條有軌電車線路(Tramway):

巴黎路面電車1號線(聖德尼至努瓦西勒塞克)、巴黎路面電車2號線(拉德芳斯商業區至凡爾賽門)、

巴黎路面電車3號線(加利格里亞諾橋至伊夫里門)與巴黎路面電車4號線(奧奈叢林至邦迪),目前也有6條路線正在計劃當中。

 

 

法國初體驗 (54)

 

巴黎水上巴士於2008年開通,是巴黎塞納河和馬恩河上的水上運輸服務,

連接巴黎市區東南方的奧斯特里茨車站和東南郊的阿福居(Maisons-Alfort)。

巴黎是法國的鐵路中心,故旅客從此前往法國各地極為方便。

巴黎目前有6個鐵路車站,分別是巴黎北站、巴黎聖拉扎爾車站、巴黎里昂車站、

巴黎蒙帕納斯車站、巴黎東站與巴黎奧斯特里茨車站,並提供法國高速列車、Corail與法蘭西島區域鐵路等服務。

法國國家鐵路公司目前已經建成多條高速鐵路線(TGV)連接巴黎與其他地區,從巴黎前往里昂只需2小時,抵達馬賽需要3小時。

2007年4月巴黎與斯特拉斯堡之間的TGV也部分通車。

從巴黎乘坐高速鐵路前往其他歐洲國家也很方便。

 

法國初體驗 (55)

 

例如從巴黎開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高速火車(大力士高速列車)每天會從巴黎北站開出25班,行車時間僅為1小時22分鐘。

而從巴黎開往阿姆斯特丹的火車則每日開出約八班,行車時間為4小時13分;巴黎來往科隆的列車班次則每天六班,車行時間為3小時50分。

巴黎目前也提供「Vélib'」城市單車自由租用計劃,在1,450個單車站準備超過20,000輛單車提供遊客使用。

巴黎也是法國最重要的高速公路網路中心,三條環狀高速公路圍繞在巴黎四周。

環城大道興建於1970年代初期,完成於1973年4月25日,也是巴黎市區(約200萬居民)

和郊區(超過1200萬居民)之間被普遍接受的分界線,因為它的大部分路段是沿著巴黎市的行政邊界建造。

A86高速公路,又稱巴黎超級環城大道,是巴黎第二條繞城道路,以市中心的巴黎聖母院為起點。

杜弗羅德高速公路(Francilienne)是巴黎第三條繞城道路,環繞巴黎外側的市區。

 

 

法國初體驗 (56)

 電影中常出現的法國捷運...

 

 

法國初體驗 (57)

 而捷運鐵道下更是許多無業遊民聚集的地方..

在我們這次歐洲之旅三國中.法國是治安最差的.

馬路上一大堆的扒手...

而大家也都知道他們是扒手.警察也知道.

就好像只有他們自己不知道大家都知道它們是扒手...

不過只要胎們不是現行犯.警察好像也無可奈何.

所以小邵都會告訴我們小心錢不露白.也不要一個人單獨行動.

 

 

法國初體驗 (58)

 雖然這一切的一切不好的行為.

但在我心中..法國還是浪漫的 夢想國度.

斯斯歷經了半個世紀才來到此..

可不想如此膽戰心驚的度過...^^"

 

 

法國初體驗 (59)

 從現在起....斯斯算是圓夢的開始...

因為我已經身在夢想國度當中.

在我心中..只會看到美好的一切.

不好的...完全不會進入我的心中的..

(不過我還是會注意自身安全啦.畢竟我還有一位小美人要保護..^^")

 

 

法國初體驗 (60)

 就這樣我們慢慢地進入市區當中...

等一下我們的第一站是哪裡大家知道嗎.

鄉親呀...我們要去看蒙娜麗莎了....開心吧.

為了她...我可是準備了胖白伺後著呢.ㄏㄏ

 

法國初體驗 (61)

 一直沿著這條捷運..就會到達市中心了..

我的一顆心越來越開懷了...哈哈..

巴黎耶...不是八里...掯...差十萬八千里的.

 

法國初體驗 (62)

 地上還是濕濕的.因為剛剛有下過大豪雨.

不過別擔心.等我們到達羅浮宮附近時就會出大太陽了.

我說過我們夫妻走到哪ㄉ會是好天氣的啦.....^^"

 

法國初體驗 (63)

 歐洲的很多道路都是這樣的石板路.

所以這邊的機車...有很多都是三輪的.

因為安全不會滑倒...這幾天在法國會看到很多很多三輪車..

 

法國初體驗 (64)

 這種街道場景很多電影應該都出現過吧..我喜歡.

 

法國初體驗 (65)

 瞧...騎一般的機車真的要很小心..容易滑倒.

 

法國初體驗 (66)

 很有藝術氣息的國度-法國....我...來...了....

 

 

法國初體驗 (67)

 這一邊本來是要拍有名的紅磨坊.

不過因為剛好在車的另一邊我沒拍到....>"<

 

 

法國初體驗 (68)  

 好了....下車了...

鄉親呀..睜大你們的眼睛跟著斯斯好好的來一趟深度的法國之旅吧....^^"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8張照片.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共已上傳589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大約有45篇文章.4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