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 (54)

 

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13-法國-巴黎-羅浮宮-上.

置頂照片:羅浮宮之精美雕塑   
 

旅遊時間:10天7夜--  第三天中午 . 

時間:民國105年3月28日星期一

可樂旅遊-領隊兼導遊-邵士立先生.

天氣:晴

溫度: 5-12度C 

 

羅浮宮 (1)

 集合之中....

我們等一下就要進入世界三大博物館之羅浮宮了...

(世界三大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台灣故宮博物院、英國的大英博物館)

 

羅浮宮 (2)

 剛剛之前下了一場大雨.

不過那是在我們來之前啦.

可見我們還是運氣很好的.

(不過在我們離開不久之後...就淹水災了...^^")

 

羅浮宮 (3)

 這真的是一個讓我特開心的地方.

尤其是帶著心愛得人時.必須要造訪的城市.

連老天爺都為我們的到來而開心.因而艷陽高照.

 

羅浮宮 (4)

 因為等一下要往前方的地下道進去.

而不是由我們後方金字塔造型建築進去..

所以小邵幫我們每對佳偶拍張到此一遊照先.

 

 

金字塔

羅浮宮擴建工程,是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

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

此工程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玻璃金字塔成為羅浮宮的入口處。

羅浮宮 (5)

 順便也跟後方的小凱旋門拍張合照...^^"

 

 

羅浮宮 (6)

 之後我們就進入地下道....由側門進入地下大廳...

 

 

羅浮宮 (7)

 

羅浮宮(法語:Musee du Louvre)

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監獄,

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藝術收藏達3.5萬件,

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

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羅浮宮 (8)

 

歷史

 
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1190年),由法王菲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

最初是用作監獄與防禦性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

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盧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

當時的盧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羅浮宮 (9)

 目前僅存的中世紀地下室內的原城堡護城河遺蹟。

 

 

羅浮宮 (10)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盧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

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盧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盧浮宮的第二位國王。

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

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盧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

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

亨利二世去世後,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裡宮及杜伊勒里花園,對盧浮宮的擴建工作再度停止。

 

羅浮宮 (11)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盧浮宮與杜伊勒裡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

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

對盧浮宮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羅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

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羅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

以及科學院搬入羅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羅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

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羅浮宮的計劃。

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羅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羅浮宮 (12)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

安置於杜伊勒裡宮,該時期對盧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

法國大革命期間,盧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拿破侖即位後,開始了對盧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裡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

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伊勒裡宮的正門。

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盧浮宮建築群。

 

羅浮宮 (13)

 這就是金字塔的底部...很特別吧.

不來親自一看還真不知道到底下的造型也很特別.

而且他還有特別的功用ㄡ.等一下就知道了....^^"

 

 

羅浮宮 (14)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裡宮和盧浮宮內舉火,

試圖將其燒燬(當時公社決定燒燬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誌性建築)。

杜伊勒裡宮被完全焚燬,盧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燬,但主體建築倖免。

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裡宮廢墟,形成了盧浮宮今日的格局。

 

羅浮宮 (15)

 

博物館


 
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弗朗索瓦一世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曾從義大利購買了包括油畫蒙娜麗莎在內的大量藝術品。

至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雕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術作品。

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繼續從義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

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決定將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集中於羅浮宮,

並將其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命名為「中央藝術博物館」。

11月8日,博物館正式開放,展出了587件藝術品。

此後共和政府又用從教堂、貴族和地方政府等處沒收來的藝術品源源不斷地補充博物館收藏。

 

羅浮宮 (16)

 

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

送至羅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展出,

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

但隨著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

羅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

 

羅浮宮 (17)

 

此後的100多年裡,羅浮宮的收藏範圍不斷擴大,

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

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

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羅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

並對羅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

由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位於羅浮宮中央廣場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築。

整修後的羅浮宮於1989年重新開放。

 

羅浮宮 (18)

 

其展覽區域劃分為: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遠東、近東、伊斯蘭文物;

雕塑;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油畫;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其他繪畫和形象藝術

蘇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東文物;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文物及雕塑

德農庭院(Denon Wing):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羅浮宮 (19)

 (我們在此買的星巴克城市杯....到手.)

 

 

 

羅浮宮 (20)

 

著名藏品

捨杜,古波斯浮雕

米洛的維納斯,古希臘雕塑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古希臘雕塑

垂死的奴隸,米開朗基羅

蒙娜麗莎(法語:La Joconde;英語:Mona Lisa),達文西

聖母、聖子與聖約翰,拉斐爾

黛安娜出浴圖,布歇

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

編花帶的姑娘,弗美爾

梅杜薩之筏,傑利柯

強擄薩賓婦女,普瓦松

大宮女,安格爾

瑪格麗特公主像,委拉克魯茲

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

 

 

羅浮宮 (21)

 (據說觸摸這兩塊金字塔的下面尖端可以帶來好運...)

 

當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要給羅浮宮美術館大門裝點一下門面。

請人設計,後來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脫穎而出,成了羅浮宮的新地標。

這個金字塔高二十一點六公尺,底寬三十五點四公尺,

有四個面,每一面都由六百多塊菱形玻璃拼成。

 

羅浮宮 (22)

 

貝聿銘的思考方式

根據雅虎網站博客的說法,華裔美籍的優秀建築師貝聿銘當時認為,

原本的皇宮已與博物館的空間需求相牴觸,過去大家來到這裡,

連維納斯、蒙娜麗莎都不容易找到,每個人匆匆一瞥便精疲力竭且大失所望地回家,

於是貝聿銘認為只能善用在羅浮宮拿破崙內庭長達七百公尺的新開挖地下層,

使表面沒有改變的舊皇宮,變成當代使用的新博物館。

但是地下層的象徵物,這個關鍵設計的形狀使得大師也頗感困惑。

最後,因為在最富盛名的華府國家畫廊東廂增建案地下穿廊的時候,

他就用了玻璃金字塔結構,之後的好評不斷,於是他再度重用金字塔,但這次卻差點栽個跟頭。

 

羅浮宮 (23)

 

法國人曾經的憤恨

當時的法國文化人認為,羅浮是巴黎的象徵,掉下來一座金字塔是一種文化侵略,

而且一座玻璃體在一群歷史遺產之中,似乎是抹煞了文化價值的延續,更像是一個陵墓。

當時的法國人恨透了玻璃金字塔,也恨透了貝聿銘。

根據當時貝聿銘的摘錄,他曾表示,「巴黎人,罵了我一年半。

不過,優越的法蘭西人可沒輕易放過這個外來「和尚」--金字塔?你懂我們的文化嗎?」

 

 

羅浮宮 (24)


「巴黎人認為太『花裏胡哨』,叫我不要動他們的千年國寶!

法國報紙管我叫金字塔的『貝法老』。

巴黎人開始流行戴圓形小徽章,上面寫著『為什麼要造金字塔?』

再說我從美國來,法國人看不起美國人,他們問密特朗為什麼法國人自己不可以修?」

 

羅浮宮 (25)

 

法國人最終轉變觀念

現在,多數人都願意多花點時間,排隊從金字塔進入羅浮宮參觀,而不願意走另外兩個沒有特色的入口。

根據雅虎博客的評論,貝聿銘作的最大更動,是改變了羅浮宮的方向,把入口設計在拿破崙廣場。

這樣就使得每一位從入口進去的訪客,要走到任何一個展覽區的距離都大幅縮小。

羅浮宮很大,現在去羅浮宮參觀的人還是會覺得走一、兩百碼 的走道很長很遠,

然而二十年前,從舊入口走到最偏遠的展覽區,最長的一條走道的距離超過一公里 。

 

羅浮宮 (26)

 

建築是有生命的,它雖然是凝固的,但在它身上可以蘊涵著無限的人文思想。 —貝聿銘

貝聿銘用建築來呈現極緻的藝術美學,或許是受到柯比意的影響,在他整體藝術氛圍的營造中,

也經常會邀請國際著名的藝術大師設計專屬的作品來襯托他的建築,

其中畢卡索便將他所創作的西維特(Sylvette)銅像放在貝聿銘設計的紐約大學宿舍,

雕塑家朱銘也曾為貝聿銘設計的香港中國銀行大樓創作雕塑「和諧共處」。

貝聿銘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除了先前所介紹的一系列作品外,尚包括:

美國大氣研究中心、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伊弗森美術館與康乃爾大學詹森美術館…等。

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都是經由中庭與室外空間串連。到了晚期,貝聿銘更著重在自然光的投入,

讓中庭透入大自然的光線,像是香山飯店的常春廳、紐約IBM公司的入口大廳、紐約賽奈醫院古根漢館、

比佛利山莊創意藝人經濟中心、中國駐美大使館…等。

 

羅浮宮 (27)

 

羅浮宮拿破崙廣場上的這一座玻璃金字塔堪稱是史上最受爭議的建築物之一,

雖然羅浮宮博物館典藏豐富,但是由於羅浮宮原本是法國皇宮,

原始設計並非作為博物館之用,因此缺乏足夠的展示空間、出入口狹小而陰暗、而且參觀路線太過於複雜,

造成許多參觀民眾的困擾,種種原因促使法國總統密特朗於1981年決定進行大羅浮宮計劃。

密特朗諮詢了15位全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館館長來推薦最優秀的建築師,

其中便有13位館長推薦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

 

羅浮宮 (28)

 

這不僅是建築師至高的榮耀,同時也是名垂青史的大好機會,卻為貝聿銘帶來極大的挑戰。

首先是自認優越的法蘭西人,對於任命一位華裔美籍的建築師來主導法國最重要的博物館羅浮宮增建根本是一個無法接受的事實,

其次,法國的文化界認為羅浮宮是巴黎的象徵,廣場上蓋一座金字塔簡直是一種文化侵略,

而且一座玻璃體在一群歷史遺產之中,似乎是抹煞了文化價值的延續。

法國群眾無法接受,保守派人仕更是吵得天翻地覆,支持者與反對者間的爭論罕見地激烈,

引起的爭議與反對的浪潮甚至一度危及密特朗總統的聲望。

為了平息眾怒,也為了說服反對勢力,貝聿銘應巴黎市長之要求,

在拿破崙廣場建立了一個實體大小的模型,經過一段時間,

這個建築上的大膽創新漸漸被法國人接受,最後終於將反對的聲浪壓了下去,

後來越來越感覺金字塔好像是羅浮宮原來就有的一部分。

 

羅浮宮 (29)

 

貝聿銘要面對的困難還不止於此,在歷經八個世紀的羅浮宮,

許多地方已經有近一個世紀未經整修,正如同藝術史學家Andre Chastely所形容:

「羅浮宮是世界各國中保存最差、管理最糟的大型建築物」,

羅浮宮的館長還戲稱這座博物館是「沒有後台的歌劇院」。

貝聿銘知道,羅浮宮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間,需要明亮的氣氛,

需要成為遊客愉快的環境,需要與現代文明接軌,

他要為這座全球最富盛名的博物館來一次徹底的改造。

貝聿銘提出玻璃金字塔的概念,因為三角錐的形狀體積小但總表面積大,

在有限的空間中能得到最大的採光,利用折射能引進豐富的日照,

為羅浮宮增添更温馨明亮的氛圍,他還在地下設計了400座的視聽室、書店、餐館,

還能通往時髦的地下購物城。

 

羅浮宮 (30)

 這位高大的法國人就是我們此次的中文導遊.

沒錯..他說的中文比你我都還要字正腔圓.

而且引經據典..很是厲害與幽默...^^"

 

 

羅浮宮 (31)

 

1989年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紀念時大羅浮宮開幕,拿破崙廣場中央聳立一座高21.6公尺、寬35公尺,

總重達180噸壯觀的大玻璃金字塔,成為羅浮宮的新地標,

歷時19年兩階段的規劃重建後直至1997年度才全部完成。

現代的創新將成為未來的歷史,十年後玻璃金字塔與巴黎鐵塔同為法國民眾最值得驕傲的巴黎地標,

也被稱譽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

高齡93歲的貝聿銘至今仍持續在為他的美學風格留下不朽的典範,且更加洗鍊、更加鮮明,

像卡塔爾首都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流暢的線條,揮灑自若,意定神閒,

如盤龍旋空,將貝氏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羅浮宮 (32)

 

貝聿銘一生獲奬無數,先前所介紹的日本滋賀縣美和博物館便為貝聿銘獲得一座普力茲建築獎,

貝聿銘也接受過美國及法國數次頒授榮譽勳章,最近的一次是於2003年接受美國柯林頓總統所頒發的終生成就奬。

貝聿銘嚴格要求細節、樂在工作的追求完美,更是他超越群倫的要件,「華人第一建築師」的封號貝聿銘可說是當之無愧。

By Pongo (June 23, 2012)

 

羅浮宮 (33)

 

2008年開始羅浮宮的語音導覽系統變得更先進,內容也更豐富。

由精挑細選的專家錄製百餘件展覽作品的最新解說,

搭配導覽機螢幕上的博物館互動式平面圖,或有聲指示,讓參觀更具機動性。

這個系統不僅是多媒體工具,並有個人化的閱覽建議,推薦給高度自主性的自由行的遊客。

這款新的多媒體語音導覽目前備有法語、英語、西班牙語、德語、義大利語、日語以及韓語等版本。

 

羅浮宮 (34)

 

 羅浮宮博物館(Louvre Museum)是世界最大最具象徵地位的博物館之一,

同時是古代與現代建築史的最佳融合,博物館內珍藏中古至19世紀的藝術珍品,

包括不容錯過的羅浮宮三寶:蒙娜麗莎的微笑、雙翼勝利女神和維納斯雕像。

         羅浮宮博物館的前身原是大牢,後變成皇宮,其歷史可追溯到1190年,

當時國王菲力普二世(Philippe Auguste)為防守要塞所建,至1360年時查理五世將此地改為皇室住所,

正式開啟羅浮宮的輝煌歷史,建築師皮爾(Pierre Lescot)於15世紀中為羅浮宮設計的門面,就是巴黎第一個文藝復興式建築。

但它能成為一代風騷,還得感謝亨利四世,沒有他,羅浮皇宮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羅浮皇宮做為權力中心,前後約有兩百年,路易十四建凡爾賽皇宮後,它才開始沒落。

 

羅浮宮 (35)

 

羅浮宮在改朝換代的洗禮下,累積收藏了更多藝術品,直到1747年,

「博物館」的概念在當時被藝術及學術界所提出,羅浮宮這個「藝術皇宮」終於在1793年8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

1798年法國大革命,皇權倒台,羅浮皇宮這才蛻變為博物館,因此羅浮做為博物館也已兩百多年了。

        羅浮宮博物館有四十二萬件典藏,時間起自西元前三千年到十九世紀,

但經常展出的只有一萬三千件,其中不少是無可替代的,珍貴可知。
 
         羅浮宮博物館限於皇宮的格局,展出不盡理想,因此自1983年起重整羅浮,這就是「大羅浮計畫」,

也是法國十大文化建設中最受重視的一大建設,此一工程已在1997年完工,把羅浮原有的八公里參觀路線擴大了四倍,

展出也重新調整,因此比以前舒服多了,也有比較有系統,當得起世界第一之譽。
 

 

羅浮宮 (36)

 

法國大革命後於西元1793年改為博物館。

收藏品達三十萬件。現在的羅浮宮包括博物館以及法國財政部。

西元1988年大羅浮宮計畫完成時後兩者將遷移;並且在拿破崙正庭中,

出現由中國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的地下進口,外形為透明金字塔狀的入口建造完成,

羅浮宮成為一個完整的博物館。

目前其藏品包括:古東方、古埃及、古希臘和羅馬文物;雕刻、繪畫、素描及工藝品等七大部門。

當然,世界各國來到這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羅浮宮博物館,

最重要的是為羅浮宮三寶:米羅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的微笑。

這三寶都是世界上難得見的真品。

 

羅浮宮 (37)

 人潮不斷地湧入....等一下人會更多.

 

 

羅浮宮 (38)

 當然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從這金字塔的大門進入....^^"

 

 

羅浮宮 (39)

 亞洲人也不少....

不時可以聽到說日文的.說韓文的.說北京片子的.還有台灣.國語的...

 

 

羅浮宮 (40)

 在等待的時間中..多拍幾張金字塔....^^"

 

羅浮宮 (41)

 在法國..美女都是穿皮衣的....^^"

 

 

羅浮宮 (42)

 大家行李都寄放完成..

我們的中文導遊要帶著我們大家去大開眼界了....

不過我們只逛較為重要的部分.因為我們不可能完全逛完羅浮宮的.

 

羅浮宮 (43)

 不過說真的....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

我們就是屬於外行的那一種.

斯斯只是喜歡拍照...對於藝術沒有太大的興趣與天份.

所以我們就不看圖說故事了....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來說說幾個重要的歷史與人物.

比如英法百年戰爭怎麼來的...

還有在英法百年當中幾位法國重要的英雄人物.

比如拿破崙.還有聖女貞德.....等.跟斯斯來了解一下法國歷史也不錯啦...^^"

 

 

羅浮宮 (44)

 很多人沒來過羅浮宮.卻都有一本羅浮宮精美的圖鑑.

老婆說她們以前好像也有買一本.

不過好像....流落到小姑姑家去了....^^"

 

羅浮宮 (45)

 排隊進入中...

還要經過X光感應器....

 

羅浮宮 (46)

 首先來到了精美的雕塑區.....

 

 

羅浮宮 (47)

 旁邊剛好可以看到外面的大小金字塔...

 

 

羅浮宮 (48)

 精美的藝術雕塑區...處處都是人潮.....

 

 

羅浮宮 (49)

 說真的....

對於斯斯來說最開心的.

還是可以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下這一切.

只要可以拍照...我都很開心啦.

不像我們的故宮..都不給拍...真小氣....

 

 

羅浮宮 (50)

 

 看到這一尊尊完美的雕塑..真是讓人驚訝.

雕塑與美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美呆了..

 

羅浮宮 (51)

 這個雕塑是一個有名的希臘神話-邱比特與賽姬的故事..

希臘神話中,邱比特與賽姬的故事是少數以喜劇結尾的故事。


        賽姬(Psyche,意為「心靈」或「蝴蝶」)是國王的第三個女兒,她及兩個姊姊都貌美如花,小公主賽姬尤其美得不可方物。

她的美貌使得大家將她視為女神般地愛慕與尊敬者,甚至認為她就是美的女神的化身。

因此,前去祭拜愛芙洛黛蒂(Aphrodite,真正的美神【羅馬名Venus,維納斯】)的人就變得少之又少,

祂的聖壇變得破舊不堪,積滿許多灰塵。這下子,便惹惱了尊貴的愛芙洛黛第女神。

 

羅浮宮 (52)

 

女神不僅阻止任何向賽姬求婚的人,祂還命令祂的兒子─愛洛斯

(Eros,愛神【羅馬名Cupid,邱比特】)用箭去射她,要讓賽姬愛上世界上最醜陋的男子。

人民對賽姬的崇拜,終於招來女神的忌妒,命令祂的兒子去陷害她。

當邱比特飛到熟睡的賽姬床前,準備用金箭射向賽姬時,祂也被賽姬的美貌所吸引了,著迷地望著賽姬那絕俗的容貌,

因而手中的金箭一不小心刺破了自己的手指,從此邱比特就愛上了賽姬,可是如此一來,祂就違反母親的命令了。

苦惱的邱比特就去請求阿波羅(Apollo,太陽神)的幫助,此時賽姬的父母也因賽姬的無人求婚而苦惱,

正來到阿波羅的神殿請求神諭,阿波羅於是向賽姬的父親降下一道神諭:「這個女孩的丈夫是神與人都鬥不過的惡魔,正在山巔等待著她!」

同時,邱比特也化為一條大蛇,來到國王的夢中,要國王將賽姬帶到西方的山崖邊,他自會去迎娶她。

否則,他將施法讓王國變得窮困,災禍連連。


賽姬前往嫁給妖怪的路上,完全見不到任何喜悅。

 

羅浮宮 (53)

 

於是,傷心無助的賽姬決定嫁給大蛇以換取大家的幸福。一行人將賽姬送到山崖邊後就離去了。

恐懼的賽姬一直等到夜晚,才出現一陣柔和的西風,將賽姬送到一座森林,森林深處矗立著一座金碧輝煌的城堡。

賽姬進入城堡後,站在明亮光潔的大廳,四處無人,但此時她的耳邊卻出現人聲:「我們是你的僕人,遵照你的旨意做事。」

於是賽姬就這樣在城堡住了下來,城堡裡除了她不見半個人,平常她就享用美酒佳餚,有事就使喚看不見的僕人,過著十分休閒的日子。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月過去了,賽姬幾乎也接受了這樣的事實。大蛇告訴她,因為他長得很怪異,所以白天他不會出現,可是夜晚他會來陪伴賽姬,

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一到晚上,鐘響十二下之後,賽姬必須把所有的燭火弄熄,這樣他才敢出現在這個扆間裏。

如果賽姬違反了這個誓言,賽姬將永遠的失去他。

 

羅浮宮 (54)

 

賽姬答應了這樣的請求,雖然好奇丈夫的長相,但她也不曾違反過她答應過的誓言。

半年很快的過去了,對於賽姬而言,晚上能和大蛇共渡是最快樂不過的了,因為大蛇不像兇猛的怪物,

反而既溫柔又體貼,帶給她不少歡樂,也讓她不再懼怕自己的丈夫。

一年過去了,賽姬開始想念起家人來了,她將思念家人的心情告訴自己的丈夫,

邱比特知道賽姬的姐姐們將會毀了自己的婚姻,所以阻止賽姬的姐姐們來探望她。

然而,賽姬卻愈發想念自己的親人。於是邱比特最終還是允許了賽姬的姐妹們來到他們所居住的地方。

 

羅浮宮 (55)

 

賽姬的姊姊們來到了賽姬居住的城堡,三姊妹相擁而泣,到了晚上姊姊們才離開。

姊姊們一連好幾個月都來看她,漸漸的,她們覺得賽姬嫁給大蛇並不是什麼壞事,

而且看賽姬吃、穿都比她倆好時,一股妒火便油然而生。


姊姊們給了賽姬一把刀子,要賽姬殺了大蛇,這樣她們一家人就可以團聚了。

賽姬不肯,於是姊姊又給了賽姬一個燭火,要她小心藏在身邊,

她們深信,只要賽姬看見大蛇的醜陋的真實容貌,一定就會下得了手。


姊姊們不斷地造謠,挑撥賽姬對自己丈夫的信任,最後賽姬還是敵不過自己的好奇心,

終於決定趁晚上丈夫熟睡的時候,要好好地瞧一瞧他的面貌。

 

羅浮宮 (56)

 

當天晚上,等到枕邊人真正的熟睡之後,賽姬便悄悄的起床來,

拿著刀子和點燃燭火小心的靠近自己的丈夫,想一睹他的盧山真面目。

    賽姬拿著燭火慢慢靠近,結果卻讓賽姬嚇一跳,只見一個俊俏少年躺臥在床上。

金色的鬈髮、象牙白的皮膚,自己的丈夫哪裡是一條大蛇呢?

賽姬傻傻地看著他,而忘了她與大蛇之間的約定。

結果,蠟油一不小心滴到了邱比特的肩上,邱比特驚醒過來。

邱比特發現賽姬竟毀了他倆的誓言,傷心的坐了起來,

他說:「噢!愚蠢的賽姬啊,你就是這樣回報我的愛嗎?

在違背我母親的命令與讓你成為我的妻子之後,

你還認為我是妖怪想砍下我的頭嗎?

回去找建議你這樣做的姊姊們吧!去找建議你這樣做的人吧!

我給你最大的懲罰就是妳再也見不到我了。

愛情是不能存在懷疑之中的。」 說完,邱比特就像一陣風似的不見了,就連城堡也消失了。


沒有了信任,愛情( Cupid )也無法留在心靈( Psyche )之中。也因此,邱比特只能選擇離開賽姬了。

 

羅浮宮 (57)

 

賽姬坐在消失的地板上,傷心後悔,最後她告訴自己,無論如何,她一定要挽回邱比特的心。

於是她開始不眠不休地尋訪她的丈夫。有一天她來到迪蜜特(Demeter,穀物女神【羅馬名,Ceres】)的神廟,

賽姬誠心地祈求女神指引他的方向。穀物女神被她所感動,於是告訴賽姬,讓她去找美神愛芙洛黛蒂。


邱比特受傷回到母親愛芙洛黛蒂的神殿,結果他和賽姬的事情就被女神知道了。

愛芙洛黛蒂很生氣,竟然連兒子都愛上了賽姬。

於是當賽姬來找愛芙洛黛蒂的時候,這位美神就派給賽姬許多工作,將賽姬當成僕人使喚。

不過賽姬並不怨恨愛芙洛黛蒂,因為祂希望經由幫祂作這些事情,求得愛芙洛黛蒂及邱比特的原諒。

 

羅浮宮 (58)

 

愛芙洛黛蒂給賽姬的第一道難題是帶她到穀倉,要她在一天內將混雜的各種穀物分門別類地挑揀出來。

賽姬看到成山的穀物都傻了,單靠她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完成這個任務。

而邱比特雖然被賽姬所傷,但仍忘情不了他這個妻子。於是他就請螞蟻們來幫賽姬的忙。

有了大群螞蟻的幫助,在天黑之前,就幫賽姬把小麥、大麥、高粱等等的穀物分類好了。

愛芙洛黛蒂看到賽姬完成了任務,但祂還是不高興,於是又給賽姬出了另一道難題。


愛芙羅黛蒂的第二個難題是要她去拔金色的羊毛回來。

問題是這群沒有主人的羊為數眾多,賽姬一個人實在沒辦法在每頭羊身上都拔下一撮毛帶回給女神。

正當她為此煩惱的時候,牧神悄悄地告訴她,這群羊都會到荊棘附近休息吃草,賽姬只要到荊棘那邊拿下鈎在枝幹上的羊毛就可以了。

有了牧神的指示,賽姬再一次的完成女神交給她的任務。

 

羅浮宮 (59)

 

關於第二個任務,也有一說是女神要求賽姬編織一條結實的繩索來提取神殿後的山泉水,

因為那是可以讓眾神養顏美容的水源之一。

賽姬照著女神的命令來到了山谷邊,正愁著用什麼東西來編織繩索時,

忽然從天上飛來許多小鳥,嘴上各啣著一條堅韌的麻草,牠們很快地就幫賽姬結好了一條紮實的繩索。

於是賽姬就完成了她的任務。


儘管賽姬接連完成了女神交付的任務,愛芙洛黛蒂還是不滿意。

於是祂又交給賽姬第三項任務。祂要求賽姬到冥府去,用盒子把冥后---波塞芬妮(Persephone)的青春靈藥裝一點回來。

賽姬接受了這個任務,當她到達冥府,向波塞芬妮轉達愛芙洛黛蒂的要求時,波塞芬妮給了她一個盒子,並叮囑她不能自己打開。


賽姬帶著波塞芬妮給她的盒子上路了,然而,再一次的,賽姬敵不過自己的好奇心,在半路打開了盒子,

放在盒子裡的睡魔一下子就籠罩在賽姬身上,於是賽姬就倒在地上,沉沉睡去。

 

羅浮宮 (60)

 

待在愛芙洛黛蒂神殿的邱比特正心急地等待賽姬的歸來,但已過了好幾天卻杳無音訊,

於是祂親自出來尋找賽姬,終於在通往冥府的道路上發現了沉睡的賽姬。

邱比特輕易地看出她是被睡魔所困住,於是祂將睡魔又收回盒子裡,賽姬這時才徐徐醒來。


經過這件事之後,邱比特就飛到了奧林帕斯山,

祈求眾神之王—宙斯(Zeus,【羅馬名Jupiter,朱彼特(也是木星的名字)】)讓祂跟賽姬可以結為連理,

不再受到神與凡人的限制。宙斯被賽姬的真情所感動,

決定破例一次,將賽姬提升為神祇之一,讓邱比特與賽姬這對夫妻從此都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羅浮宮 (61)

 當然講到雕塑不能不提一下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讓我們透過維基百科來複習一下唄.....^^"

 

義大利文藝復興(義大利語:Rinascimento italiano)

開創了早期的文藝復興時代,即從14世紀末期到大約1600年之間,一個具有文化上重大改變與成就的時代。

雖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紀早期,義大利文化裡的許多面向大致都是中世紀的,而且文藝復興一直要到這個世紀結束時才整個呈現出來。

義大利文「rinascimento」的字面意思是「重生」,而這個時代最為人熟知的是,在被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稱為黑暗時代之後,重新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

這些改變雖然很有意義,卻集中在精英階層,絕大多數的人民生活跟中世紀比較起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義大利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北部開始,集中在佛羅倫斯。它接著往南傳布,對羅馬的影響尤其大,而羅馬大致上是被文藝復興教宗們重建的。

義大利文藝復興在15世紀晚期達到全盛時期,當時外國入侵使整個地區陷入混亂。

但是,文藝復興的想法跟理想散布到歐洲其他地方,開啟了北方文藝復興與英國文藝復興。

義大利文藝復興最為人熟知的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包括佩脫拉克、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利奧內和馬基維利的文學作品,

藝術家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和拉斐爾,還有偉大的建築物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

 

羅浮宮 (62)

 

起源

中世紀後期的北義大利

在中世紀進入後期之前,曾經是羅馬帝國中心地帶的義大利中部與南部,已經變得比北部遠為貧窮。

羅馬城此時大部分為廢墟,而教皇國則是一個缺乏紀律的鬆散統治區域。教宗權移動到法國的亞維農,部分原因也是這個。

有段期間那不勒斯、西西里、薩丁尼亞被外國統治。

義大利北部則繁榮多了,有些城邦還是當時歐洲最富裕的國家。

十字軍東征造成通到黎凡特(Levant)的長久商業連繫,而且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對拜占庭帝國做為義大利商業對手的傷害性很大。

主要貿易路線從東邊經過拜占庭帝國或阿拉伯而至熱那亞、比薩和威尼斯。

在黎凡特購買到的奢侈品,例如香料、染料、絲織品,被進口到義大利,然後轉賣到歐洲各地。而且,這些內陸城邦受益於波河河谷的肥沃農地。

從法國、德國、低地國家,陸路與海運貿易路線把羊毛、小麥和貴重金屬之類的物品帶入這個地區。

從埃及延伸到波羅的海龐大貿易使這些城邦有足夠的盈餘投資在礦業和建築上。

因此,雖然義大利北部在資源上比歐洲其他地方還要少,卻能夠達到很高的發展水平。

佛羅倫斯因為織品商業而變成北義大利最富裕的城市之一。羊毛從北歐和西班牙進口,來自東方的染料則用來作高級衣料。

 

羅浮宮 (63)

 

義大利商隊的貿易路線覆蓋地中海地區並向外延伸,這也是他們文化和知識交流的主要渠道。

義大利的一部分文明也來自於君士坦丁堡,剛剛接受基督教的西班牙和保存上古時期(the classical era)知識的阿拉伯地區。

十字軍東征引領歐洲人開始接觸到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典事物。

但是在這段期間很重要的是西班牙15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以及薩拉曼卡學派的阿拉伯語學者將阿拉伯著作進行翻譯的成果。

阿拉伯的科學、哲學和數學的思想也從埃及和地中海東部地區傳入了義大利北部。

北部地方也與羅馬帝國殘留的文明接壤,如果有足夠耐心去仔細搜尋的話,還會發現遠古時期的手稿,建築學的原理和一些藝術形式。

 

羅浮宮 (64)

 

歐洲經濟

在13世紀,歐洲普遍經濟繁榮。

部份義大利境內的商業與漢撒同盟聯合成為一個共同的歐洲經濟體。北部的城邦在這個時期迅速擴展,勢力漸增,實際上已經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的管轄。

在這段期間內,現代商業基礎萌芽,出現共同股票公司(joint stock market)以及國際銀行體制(international banking system),

這種體制是有組織地與外地交易,另外也出現了保險及國債。

佛羅倫斯成為歐洲銀行業的中心,而且佛羅倫斯使用的弗羅林變成了國際貿易實際上的通用貨幣。

如此產生了一批透過經濟手段來得到地位的新貴族階級,顛覆長久以來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度。

義大利北部除了米蘭附近地區以外,一直不像歐洲其他地區那麼封建化。這地區絕大多數地主和貴族的勢力都比大主教地區(urban patriarchs)來的低,

而商業貿易的興起使得此情形與日俱增,促進早期文藝復興的發展。

 

羅浮宮 (65)

 

封建主義的衰微和城市興起互相影響對方;舉例來說,奢侈品的需求帶動了貿易的成長,有許多商人就由於貿易的增長而變得愈加富有。

然後由於變的富有,對奢侈品的需求也就愈加強烈。這樣的轉變使得商人富可敵國,甚至有能力支配義大利北部的政府,進一步擴展貿易。

最重要的影響是降低貿易的風險。封建體制下,家財萬貫的商人常與專制的地主發生衝突,像是土地充公。

最有名的是發生在十五世紀的法國商人雅克·柯爾身上的例子。

某些北部地區仍保有中世紀法律,這些法律阻礙貿易發展,例如禁止高利貸,或是只能與天主教徒作生意等等。

在其他北義大利的城邦,這些法律都被撤銷並重新制訂。

 

羅浮宮 (66)

 

十四世紀的崩潰

在14世紀人們看見了一連串因為歐洲經濟衰退所帶來的災難,中世紀溫暖時期結束而過渡到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開始時期。

這個氣候上的改變導致農產品產量明顯的下降,並帶來不斷出現的飢荒,而初期人口迅速的成長使得這個問題更為惡化。

英法百年戰爭尤其終止了歐洲西北方的貿易往來,在1345年英王愛德華三世拒絕支付他的欠款,導致佛羅倫斯兩家最大的銀行─Bardi和Peruzzi─破產。

在東部,隨著奧斯曼帝國在這個地區的擴張,戰爭也影響了貿易路線。

但是打擊最大的還是造成北義大利人口密集城市大量減少的黑死病。例如,佛羅倫斯的人口就從90,000降到了50,000人。

接踵而來的還有1378年佛羅倫斯的梳毛工起義事件發生。

 

羅浮宮 (67)

 

文藝復興的先驅像是但丁和彼特拉克,就活在這個動盪的年代。文藝復興也在14世紀上半葉拉開序幕。荒謬的是這些災難加快了文藝復興的到來。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威脅了拜占庭帝國的利益,迫使一批東部地區的富人和受過教育的希臘難民流入義大利,

也為義大利帶來古典的希臘文明,導致許多已經被遺忘許久的古典作品重新被發現。

黑死病奪去歐洲1/3人口的生命,但倖存的人因此變得更加富有,食物更加充足,而且更特別地是有更多盈餘可花費在藝術和建築之類的奢侈品上。

在15世紀早期黑死病出現的頻率漸漸減少,歐洲的人口數量再度開始增長。

而因為黑死病導致人口數量降低,因此新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都可以供應無虞,使社會下層階級的人們處於有利的地位。

更進一步來說,這個需求也製造越來越多的銀行家、商人和技術工匠。

對於黑死病的恐懼與教會的無能都降低了教會對於人們的影響力,而這也是另一個促進文藝復興的重要因素。

此外Bardi和Peruzzi銀行的倒閉,開啟了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斯的興起之路。

商業革命的著名歷史學家羅貝托·薩巴提諾·洛佩茲,認為經濟的崩潰是形成文藝復興的主要原因。

根據這個論點,許多繁榮的年代處於優越的投資風氣下,商人都會迅速的將所賺取的財富再度進行投資以求獲得更多金錢。

然而在貧困的十四世紀,財富較少被投入到頗具前景的投資機會中,反而是注入到文化與藝術的層面。

 

羅浮宮 (68)

 

另一個關於義大利文藝復興頗受歡迎的詮釋是由歷史學家漢斯·巴倫率先提出的"巴倫理論"。

在此理論中闡述到,文藝復興初期的推進是由於佛羅倫斯與米蘭之間一系列長期的戰爭。

在十四世紀晚期,米蘭在貴族階級的維斯孔蒂家族(Visconti)統治下成為一個集權君主政體。

吉安·加萊亞佐·維斯孔蒂這位因殘忍卻具有卓越能力而知名的貴族在1378年到1402年之間統治了這座城市,

他在義大利北部建立起自己的帝國,並引起一系列與米蘭之間的長期戰爭。

一開使他征服了鄰近的地區,但最後佛羅倫斯聯盟最後仍是被打敗,因此放棄往前推進的計畫。

這個戰役最後在1402年佛羅倫斯的圍城行動中達到高潮,吉安·加萊亞佐·維斯孔蒂意識到這是場註定失敗的戰爭,

在他隨即過世後他的帝國也隨之瓦解。

巴倫的理論認為在這一段長期的戰爭中,透過對佛羅倫斯的描繪,把這場戰爭定位在自由共和國與君主暴政之間的戰鬥,

更藉此重振人民的精神,就像希臘對上羅馬共和國的理想,或羅馬帝國與中世紀王國的戰鬥。巴倫認為將這個思想體系形塑的更加精密的重要人物就是李奧納度·布倫尼。

巴倫指出此時的佛羅倫斯也是早期文藝復興主要思想的成熟關鍵期,一些人物像是雕刻家洛倫佐·吉貝爾蒂、多那太羅、帕尼卡雷的馬索利諾與伯魯乃列斯基都在此時出現,

他們也都受到共和思想的教育。根據巴倫的論點,這些當時的思潮主張,稍後塑造了許多共和理想的擁護者,而這個理想也對於文藝復興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影響。

 

羅浮宮 (69)

 

發展

國際關係

義大利北部於14世紀分裂為幾個好戰的城邦,其中最強大的幾個是米蘭、佛羅倫斯、比薩、錫耶納、熱那亞和威尼斯。

義大利北部在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為了爭奪誰才擁有至高主權而發起的長期紛爭中進一步被分裂。

每個城邦會和其中一方結盟,然而城邦內部又會分裂成兩個派系。每個城邦之間戰事頻仍,不過來自於義大利之外的入侵則較少。

在這個軍隊主要是由傭兵所組成的時代,儘管這些城邦人口不多,它們卻能夠維持龐大的軍力。最終較有力量的城邦就併吞了鄰近較小的地區。

佛羅倫斯在1406年兼併了附近地區,威尼斯拿下帕多瓦省和維羅納,於此同時米蘭則併吞了鄰近許多區域包含了帕維亞與帕爾馬。

在文藝復興開始的時期,可見到的幾乎都是各城邦間因地位競爭而引起持續不斷的陸上與海上戰爭。

在陸地戰爭的部分,是以被稱為""Condottieri""的傭兵團為主,這些士兵們在歐洲各地形成拉鋸戰。

但特別在德國與瑞士,許多僱傭兵不願意過份的冒生命危險,且戰爭變成大型的圍城計畫與多個經過策劃謀略的激戰。

雙方的僱傭兵也都很有興趣將衝突形成拉鋸戰,因為這樣他們的僱傭期限就會繼續下去。

僱傭兵也成為一股威脅僱主的力量,如果沒有付錢給他們,這些僱傭兵就會換個僱主。

假使一個城邦很明顯的得完全依靠僱傭兵,也會形成讓僱傭兵掌握兵權的誘惑-這樣的狀況在許多時機中都發生過。


在海上的部分,義大利的城邦派出了許多艦隊參與戰鬥。主要參與戰爭的包含了比薩、熱那亞與威尼斯。

但是長期的衝突下來熱那亞人取得了比薩。威尼斯向敵人證實了自己的軍力更有威力,

不過在一開始雖是旗鼓相當,但是最後威尼斯的艦隊仍在1380年襲擊並摧毀了熱那亞人。自此開始威尼斯就獲得獨尊的地位。

在陸地上,十幾年來佛羅倫斯與米蘭的戰爭讓它們逐漸合併成為具有優勢的參戰者,這兩股勢力終於決定不理會兩者的差異性,

且在1454年同意了維持和平的洛迪和約,為此地區帶來本世紀首次平靜的關係,也維持了接下來十四年的和平盛世。

而因為威尼斯在海上獲得了無須爭議的霸權,也史無前例的使得十五世紀的多數期間是能維持在和平的狀態。

在十五世紀初期,探險家和貿易商人像是尼科洛·達·康提就旅行到東南亞這麼遠的地方並順利回航,

帶回了世界各地新奇的知識,也預示了歐洲人航海探險的未來。

 

羅浮宮 (70)

 

美第奇家族統治下的佛羅倫斯


從十四世紀晚期開始,佛羅倫斯最重要的家族就是奧比奇家族(Albizzi),而他們主要的敵手就是美第奇家族,

這個家族一開始是由喬凡尼·德·美第奇所主掌,接著是他的兒子科西莫·德·美第奇。美第奇家族掌控了歐洲最大的銀行與佛羅倫斯和其他地方各類龐大的企業體系。

在1433年奧比奇家族曾流放科西莫·德·美第奇。然而隔年美第奇的執政團在選舉中獲得贊成票使得科西莫得以歸來,

美第奇家族成為本地的第一家族,且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都掌握了這樣的地位和權力。

佛羅倫斯仍是共和體制,但是政府組織卻都是穩固的在美第奇與他們同夥的掌控下,科西莫·德·美第奇雖然並不具有官方的身份,但卻毫無疑問的是這個地區的領導人。

科西莫·德·美第奇受到全體公民高度的歡迎,主要是因為他為這個城鎮帶來了穩定與繁榮。

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在佛羅倫斯與米蘭進行了十多年的戰爭後,與弗朗切斯科一世·斯福爾扎進行了洛迪和約的協商工作,除了結束戰爭之外也帶來了義大利北部的和平。

科西莫也是一位重要的藝術活動贊助者,雖然有些現代的歷史學家認為他對藝術的贊助是被過份誇讚了。

 

羅浮宮 (71)

 

科西莫體弱多病的兒子皮耶羅一世·德·美第奇(Piero de' Medici)繼承了家業,但是在接手的五年之後就過世了。

在1469年統治權交到了科西莫21歲的孫子洛倫佐一世·德·美第奇手上,他就是後來變得相當知名的「偉大的洛倫佐」,締造出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

洛倫佐是家族裡第一位早年就接受傳統人文教育的成員,他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藝術贊助者。

在洛倫佐的管理之下,美第奇家族的統治在七十個新興的議會團體中正式穩定的以然正式穩定,當然這些團體也是由洛倫佐帶領。

此時共和體制仍繼續維持,但實際上卻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權力。在商業表現的部分,洛倫佐並沒有像他的祖先那麼樣的成功,美第奇家族的商業帝國逐漸緩慢的在腐蝕當中。

洛倫佐繼續與米蘭維持同盟合作,但與教廷的關係卻開始變質。接著在1478年,羅馬教皇與帕齊家族聯盟,為的是嘗試刺殺洛倫佐。

雖然這個陰謀失敗了,但是洛倫佐的弟弟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卻也因此身亡。刺殺行動的失敗導致教廷掀起一場戰爭,而宣戰所持的正當理由是要推翻洛倫佐所掌握的集權政治。

 

羅浮宮 (72)

 

文藝復興的傳播

文藝復興的理想,一開始是從佛羅倫斯開始傳到鄰近的托斯卡納一帶,像是錫耶納與盧卡。

而托斯卡納文化迅速成為北義大利所有城邦的典範,而這裡的多樣性也讓托斯卡納成為義大利最具優勢的地區。

在1447年弗朗切斯科一世·斯福爾扎掌握了米蘭當地的權力,也將這個中世紀的城市迅速轉型成為一個藝術與知識的主要中心。

而另一個因為掌握地中海而同樣富裕的城市就是威尼斯,也成為文藝復興文化的重鎮,尤其是在建築方面。

在1378年,教皇回到了羅馬,但這個曾經繁榮的城市在文藝復興早期依舊貧窮且破敗不堪。

在1447年教皇尼閣五世即位後,發起了一個龐大的羅馬重建計畫,並且成果顯著。

不過此時教宗對北義大利的富有家族失去了控制權(像是美第奇家族與波吉亞家族),且文藝復興的藝術與哲學精神超越了梵蒂岡。

教宗思道四世繼續著尼閣五世的志業,最著名的成就即是下令建造西絲汀教堂。

在幾任開戰的教宗加速中央集權之後,他們也逐漸在教宗國當中增加了對於世俗的統治權。

文藝復興的本質在十五世紀晚期也開始改變,文藝復興的理想完全被統治階級和貴族所採用。

在文藝復興初期的藝術家們比較像是具有威望或是被認可的工匠,在文藝復興的後期他們則是具有龐大影響力的高階人士,而且索費可以訂得相當高。

繁榮的貿易往來帶動了藝術的發展,在文藝復興初期許多主要的藝術家都是來自於中低階層,而慢慢的則有越來越多人變成貴族階級。

 

羅浮宮 (73)

 

一般大眾

在這場文化運動中,義大利文藝復興只有影響到小眾的人口。義大利北部是整個歐洲最為都市化的地區,但是有四分之三的人仍是以務農為主的鄉下人。

這群人仍並未改變自中世紀以來維持的生活形式,階級的封建制度在義大利北部從未被凸顯,因為這些農夫多半是在私人農場工作或是成為佃農。

一些學者觀察到,文藝復興晚期那些城市的菁英份子成為貴族之後,封建制度的趨勢又再度興起。

在城市的狀況又有所不同,城市是由那些自中古世紀以來就承襲貴族階級的商業菁英所支配。

這群人是文藝復興文化的主要贊助人與觀眾,在他們之下的階級人物是一群龐大的藝術家與協會成員。

他們過著舒適的生活且對於共和體制的政府有著顯著的權力。和歐洲他處的藝術家總是處於不變的低下階層比較起來,則有很大的反差。

因為具有文化素養且受過教育,因此這群人也參與了文藝復興的文化。

而有一大部分的城市人口,則是僅擁有不太熟練技術且未被雇用的窮人,因此和農夫們一樣,文藝復興對這些人的影響是極微渺小的。

在歷史學家之間則一直有一個爭論,也就是文藝復興之時這些團體之間的流動到底有多容易,因為有些個別案例證明的原先出生卑微的人是可以成為菁英份子的。

但是歷史學家「Burke」也指出對這個時代雖然有兩個主要的研究學說,但兩者的資料中都沒有顯著證據能證明社會階層的流動有增加的趨勢。

多數歷史學家感覺在文藝復興初期的社會流動率是特別高的,但是到了十五世紀的時候這狀況的發生率卻是驟減的。

社會不平等的狀況非常普遍,上流階級的人總是不斷的贏過僕人與勞工階級。

一些歷史學家則感覺到,財富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對文藝復興的影響相當大,因為藝術贊助都得依靠非常富有的有錢人。

文藝復興並不是一個在社會或經濟上有著偉大變革的年代,僅在文化與思想體系上有所發展。

只有小眾的人口與之有所接觸,這情況也使得許多現代的歷史學家,尤其是追隨唯物主義思想的人,降低了文藝復興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性。

 

 

羅浮宮 (74)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結束

 


 死後獲稱「世界第一夫人」的伊莎貝拉·埃斯特(1474-1539年),雖然只是小國曼圖亞的侯爵夫人兼攝政,

但是她對藝術的贊助、政治技術的妙用、科學知識的興趣,使她成為羅倫佐之後,文藝復興的典範人物

有幾個並不顯著起始點導致了文藝復興的結束,像是1497年在佛羅倫斯強調回歸樸實的激進僧人薩佛納羅拉的勢力崛起,就象徵著這個城市的繁榮景象已經。

這位樸素禁慾的僧人行使的權力為世俗階層帶來極大的衝擊,也對文藝復興的延續帶來影響-在他短暫統治的期間,在佛羅倫斯有許多藝術作品都毀於「虛榮之火」,

當薩佛納羅拉的統治很快的瓦解,而美第奇家族重新奪回權力的同時,教會的清算運動卻仍然持續著。

在1542年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宗教法庭成形,幾年後一份禁書目錄出現,查禁了大量文藝復興時代的作品。

對於文藝復興結束同樣影響甚巨的原因,是許多來自於國外的侵略造成了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破壞了原本穩定的局勢。

戰爭是由西元1494年法國入侵義大利北部的廣大地區開始,並終結了當地許多獨立的城邦。

最大的損害則是在1527年5月6日發生的,當時西班牙與德國的部隊洗劫羅馬,也終止了教宗身為文藝復興藝術與建築最大贊助者的工作。

有許多義大利偉大藝術家因為局勢不穩定,並且開始接觸來自於國外的統治者後,選擇移民到他處。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發生在李奧納多·達文西身上,他在1516年移居到法國,且地中海貿易路線不再是最重要的航線。

在1498年華士古達伽馬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了印度,也開啟了從東方經過大西洋,將貨物運送到位於伊比利半島、法國與英格蘭的主要貿易路線。

這個區域在財富與權力上的發展,迅速超過了義大利。

然而,當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潮正逐漸凋零之時,在其他地區發展出的北方文藝復興風潮仍採用了許多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與形式。

 

 

羅浮宮 (75)

 

雕塑、繪畫與建築

雕塑是最能展現文藝復興特點的藝術形式。

多那太羅是文藝復興早期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他的大衛雕像表現了對裸體的研究。

一個世紀後米開朗琪羅拓展了對雕塑形式的發掘,他的作品獨立於任何一種建築結構。

他的作品大衛雕像也是種對裸體人像的研究;然而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像是種更自然的形式野格都以構圖的均衡為基礎,以一隻腳承重。

這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像的典型姿勢。

 

羅浮宮 (76)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以對於透視法、現實主義和宗教主題的脫離著名,而以宗教作為主題的中世紀藝術不同。

這個時期人體和自然景觀成為繪畫作品的中心。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當時以空間透視畫法而聞名。

馬薩喬在那時還不是很著名。和哥德式的繪畫作品相比,他的畫作是革命性的。

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並不為多數人所熟知,例如烏切洛(Paolo Uccello)、多米尼科·基蘭達伊歐和波提切利。

文藝復興時代的古典主義派別出現了人們所認為最「精緻」的畫作。

其中最著名的畫家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他們很多作品聞名於世,像是最後的晚餐、雅典學院和聖家庭與聖約翰,都是利用透視、寫實和自然畫法的代表作。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在16世紀中期融合了風格主義。風格主義畫作更多的描繪風景和肖像,極少有宗教主題。

角色通常是變形和扭曲,動作中雕琢的痕跡比較重。

 

羅浮宮 (77)

 

像繪畫一樣,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藝術受到古典文明的啟發。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風格最初從佛羅倫斯開始。

一些早期的建築物表現了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風格的神聖風格。

文藝復興早期建築的典型代表,佛羅倫斯聖神大殿建築內部的結構表現了對透光性和空間新的理解。

這種建築流派反映了人文主義哲學思想,對於人心靈的啟迪和透徹剛好和中世紀的黑暗和精神性相反。

古代文明的復興在《Ruccelai宮殿》上得到了最好的證明。建築物的立柱都是按照古典的順序排列的。

地面的立柱是多利克式柱頭,第一層是愛奧尼亞式柱頭,而第二層是科林斯式柱頭。

 

羅浮宮 (78)

 

文藝復興在1500年的羅馬達到空前的規模。

聖彼得教堂是這個時期最著名的建築物。

起初是由本時期最卓越的建築學家多納托·伯拉孟特設計的,

同時參與人員的幾乎囊括了所有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建築學家,

包括米開朗基羅和賈科莫·德拉·波爾塔。

晚期文藝復興開始的標誌是1550年,安德烈亞·帕拉弟奧提出了一種新的柱式風格。

正面由一些兩到三層高的巨柱做裝飾。

 

羅浮宮 (79)

 

米開朗基羅

(義大利語:Michelangelo / 義大利語發音:[mikeˈlandʒ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布奧納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

又譯「米高安哲羅」、「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奴」、「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

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

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美第奇墓前的「晝」、「夜」、「晨」、「昏」四座雕像構思新奇,

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

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

他還設計和初步建造了羅馬聖伯多祿大殿,設計建造了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

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

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

米開朗基羅1475年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卡普雷塞,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小行星3001、水星上位於45.0°S,109.1°W的隕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示尊敬和紀念。

 

羅浮宮 (80)

 羅浮宮本身的雕塑也是金碧輝煌..

 

 

羅浮宮 (81)

 尤其是這些宮殿式建築風格...真是讓人讚嘆.

這要花多少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有時間.

 

 

羅浮宮 (82)

 光是要搭棚上去畫畫就讓人心驚驚吧...^^"

 

 

羅浮宮 (83)

 我們來到了位於二樓的德農館.

這邊展示的都是世界名畫ㄡ.

當然有幾幅勢必一看的畫作.

不過我是一福也不認識啦....>"<

 

羅浮宮 (84)

 不過斯斯說過了....畫看不懂眛關係.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法國歷史也是不錯的.

 

 

羅浮宮 (85)

 我們離這些名畫也只有一線之隔而已....

而且法果導遊說.你們所看到的都是真跡.決不會是複製品.

就算是蒙娜麗莎的微笑也都是真跡.法國人愛面子重真誠.絕不騙人...^^"

 

 

羅浮宮 (86)

 鄉親呀....又是一個歷史名人..

這位袒胸拿著法國過期的小女孩.那一年只有18歲.

她就是有名的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

(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

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不過要談到這位有名的法國民族英雄時.還是要先談談英法百年戰爭...

 

羅浮宮 (87)

 小邵告訴我們一個很簡單易懂的故事...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

在海上有一群海盜...他們叫維京人.

不知道維京人???

那有跟斯斯一樣小時候看過一部卡通叫-北海小英雄吧.

沒錯...他們就是維京人..也就是海盜.

 

 

羅浮宮 (88)

 在當時法國已經是一個很強盛的國家了...

而這群維京人在海上搶來的東西需要交易.

於是找上了法國.而法國皇帝為了跟維京人交易.

於是賜給了他們一塊小小的封地.以方便交易貨物.

 

羅浮宮 (89)

 於是這群海上的強盜在陸地上生根..

但由於搶盜的個性使然..於是開始侵略他周邊的國家..

慢慢地越來越強大...成立了帝國...就是現在的大英帝國.

 

羅浮宮 (90)

 大英帝國因為越來越強大..

進而不把當時養尊處優的法國看在眼裡.

於是開始進攻法國...於是...英法百年戰爭開始了...

 

羅浮宮 (91)

 

 當然這些話說得輕鬆...

但是最苦的還是人民啦....

下一篇我們會來好好地說說這百年來戰爭對雙方的影響.

讓我們好好的來了解一下這段過往今來...

希望人們能記取教訓.別再有戰爭了.

 

羅浮宮 (92)

 當然曾經對於戰爭.雙方都看不順眼.

尤其是被侵略的法國人更是看英國人不順眼.

所以當美國想要獨立時..第一個贊成出錢出力的就是法國.

而當美國獨立成功時..法國人不但開心.還送了美國一個大禮.

各位應該都知道是甚麼吧...

沒錯...那就是有名的自由女神像..

知道了以前的歷史再對照雙方的你往我來...有趣吧.

 

羅浮宮 (93)

相對於海盜出身的英國人...

後來都以貴族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就算是汽車工業也都是貴氣逼人的車子..

比如勞斯萊斯.賓利.阿斯頓馬丁.積架.....等.

真的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尊.....好玩吧.

 所以我是喜歡法國而討厭英國人的.哈哈.

 

羅浮宮 (94)

 而且....在這裡你看不到中國的國寶.

不過..在大英博物館就很多了..

這就是英國跟法國人的不同.

給法國人一個讚.

 

羅浮宮 (95)

 包裝的再貴氣逼人..終就還是海盜出身的啦..

所以這也是我現在出現在法國巴黎.而不是英國倫敦的原因之一.

彤彤:這是因為你在法國才會說這樣.如果你身在英國.一定會說法國不過是個屁.

斯斯:哈哈哈..知我者莫若愛妻呀...

 

 

羅浮宮 (96)   

 咱們下一篇再會了....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96張照片.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共已上傳803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大約有45篇文章.4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