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 03-[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

置頂照片:雄偉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旅遊時間:11天8夜-(3-28到4-7)- 第2天.

時間:民國107年3月29日-星期四-早上

可樂旅遊-領隊-黃漢瑋(小瑋)+土耳其導遊-OMER.

天氣:寒流來襲.

溫度:4-8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0(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2(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1.瑞士+1.土耳其+1)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相機+鏡頭總重量 = 9公斤.(加腳架超過10公斤)

主機-CANON-EOS 5D2,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70-300L(胖白)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CANON-EF-M 11-22mm+EF-M 28mm f3.5+(轉接環+胖白)

閃光燈-CANON-EX-430+永諾-YN565EXII+ GODOX 神牛 LED 126 補光燈

輕型腳架-FOTOPRO C-4i+ Manfrotto PIXI 迷你三腳架

聖索菲亞大教堂 (1)

話說一聽到聖索菲亞大教堂.

想也知道應該是基督教或是天主教教堂.對不對.

但是後來也改為土耳其的清真寺使用.

一直到近代..才又變成一個博物館.

但是名稱還是稱為-聖索菲亞大教堂.

我們本次行程是有規劃自費入內參觀.

但是因為人實在太多了...所以.... 

好在這不是我們此行的重點啦.(30X2-美金也省下來了.)

 

 

聖索菲亞大教堂 (2)

算一算本來此次自費行程我們都有打算參加.(美金也都準備好了)

結果遇到一位超好的台灣領隊跟一位很讚的土耳其導遊.

因為天氣跟其他因素.通通幫我們省了下來.真是佛心來的.(錢都收了還會退費.足感心ㄟ)

我們這一團有41位團員.連領隊42個.真的大家素質都很高.很有團隊精神.

加上有好的台灣領隊-小瑋.和很帥很有耐心的土耳其導遊-OMER.

雖然今天天氣不是很理想.但大家還是玩得很開心.(雖然真的好冷.感覺比我去哈爾濱還冷)

而且...因為這一場寒流..讓我們明天有了一場意外的驚喜...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聖索菲亞大教堂 (3)

 

來介紹一下.....聖索菲亞大教堂

(希臘語:Ἁγία Σοφία;拉丁語:Sancta Sapientia;土耳其語:Ayasofya)

是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宗教建築,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

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

索菲亞在希臘語裡的意思是神聖智慧。

其拉丁語名稱則為Sancta Sophia,希臘語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Σοφίας」,

解作「上帝聖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神學裡的耶穌。

 

聖索菲亞大教堂 (4)

 

大教堂稱為「聖索菲亞」(Ἁγία Σοφία),是特別獻給天主聖智的那一位,即聖三中的聖言。

這種對耶穌的稱呼可能源自保祿(保羅)對基督的描繪,格前1:24 「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聖智(Σοφία)」。

在該教堂佇立的地點曾經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

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Isidore of Miletus)

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

剛竣工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

在1519年被塞維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由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間都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5)

 

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

還將鐘鈴、祭壇、聖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

日後又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如米哈拉布、敏拜爾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樓。

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1934年該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義。

1935年2月1日,這座見證了數個帝國興盛衰亡的建築以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對世人開放。

 

聖索菲亞大教堂 (6)

 

大教堂藏有大量聖物,當中以一個15公尺(49英尺)高的銀聖幛最具特色,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聖座,在將近千年的時間裡都是正教會的焦點。

1054年,樞機宏伯特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祭壇將牧首米恰爾一世·色路拉里烏逐出教會,

該事件被視為東西教會分裂的開端。

作為接近500年來伊斯坦堡最重要的清真寺,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眾多奧斯曼帝國時期清真寺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

塞札特清真寺、蘇萊曼尼耶清真寺、魯斯坦帕夏清真寺、奇力克阿里帕夏清真寺的模範。

 

聖索菲亞大教堂 (7)

(我們身在土耳其最大的都市-伊斯坦堡)

 

歷史

第一代教堂

第一代教堂被稱為「大教堂」

(希臘語:Μεγάλη Ἐκκλησία (Megálē Ekklēsíā);拉丁語:Magna Ecclesia),

在360年2月15日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位時啟用,大教堂建在正在興建中的帝國皇宮旁。

附近的伊蓮娜教堂(Hagia Eirene,「神聖和平」)在較早時已建成並作為主教座堂,

直至聖索菲亞大教堂建成。這兩所教堂同為拜占庭帝國最重要的教堂。

索克拉蒂斯(Socrates of Constantinople,380年-440年)記述了第一代教堂,認為它是君士坦丁一世所建。

它被建為拉丁柱廊式的大教堂,附有長廊及木製屋頂,還有一個天井。

它在當時被譽為世上最出色的歷史建築物之一。

君士坦丁堡牧首約翰一世與皇帝阿卡狄奧斯的妻子、皇后阿麗亞·尤多希亞(Aelia Eudoxia)發生衝突,

因而在404年6月20日被流放,因此而起的連串暴亂使第一教堂毀於一旦,關於第一所教堂的一切在當今已徹底消失。

 

聖索菲亞大教堂 (8)

(在土耳其這幾天..走到哪都會看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土耳其國旗..我們輸了..)

 

第二代教堂
 

狄奧多西二世下令興建第二代教堂,於415年10月10日落成,這個木製屋頂的教堂是由建築師魯弗留斯所建。

532年1月,尼卡暴動引起的一場大火將第二代聖索菲亞大教堂燒成渣滓。

第二代教堂的數塊大理石殘骸倖存至今,這些石塊上的浮雕展示了十二羔羊、十二使徒等圖像。

這些石塊原來是正門的一部分,現在展示在教堂的庭園內。這些石塊是在1935年由A. M. 施奈德對西庭的一次挖掘當中被發現,

由於擔心損害現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建築,發掘工作再也沒有開展。

 

聖索菲亞大教堂 (9)

 

第三代教堂(現存建築)

532年2月23日,在第二代教堂被摧毀後的僅僅數天,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興建第三代截然不同的大教堂,第三代教堂較前兩所更為宏大雄偉。

查士丁尼一世選用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和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為建築師,但安提莫斯在不足一年內逝世。

拜占庭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在《建築》一書裡描述了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狀況。

皇帝將帝國各地的物料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如以弗所阿耳忒彌斯神廟的古希臘圓柱。大石都是來自遠處的採石場,

包括埃及的斑岩、色薩利的綠色大理石、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區的黑石及敍利亞的黃石。

超過一萬人參與建造工作,這所新教堂馬上就被認為是重要的建築,展示了建築師的創造力。

 

聖索菲亞大教堂 (10)

 

建築師們採用了希羅的理論,在廣大的空間之上建造巨大的圓頂。

皇帝與牧首梅納斯在537年12月27日一起參與了盛大的落成儀式。

教堂內的鑲嵌畫則在查斯丁二世在位時(565年-578年)才完成。

553年8月及557年12月的地震使主圓頂及東面的半圓頂破裂,

558年5月7日發生的地震使主圓頂徹底倒塌,破壞了讀經台、祭壇及其華蓋。

 

聖索菲亞大教堂 (11)

(雖然天公不做美.又冷到快往生.但還是要打起精神努力拍照.)(因為時差.精神不是很好.)

 

皇帝馬上下令修復,讓米利都的伊西多爾的姪甥伊西多拉負責修復工作。

他使用了較輕巧的物料,又將圓頂提高了6.25公尺(20.5英尺),

使教堂的內部高度達到現時的55.6公尺(182英尺)。

修復工程在562年完成,使教堂在6世紀的面貌得以保存至今。

拜占庭詩人示默者保羅(Paul the Silentiary)為教堂的重建創作了一首名為《讀畫詩》的長詩。

562年12月23日,牧首優迪基烏(Eutychius)主持落成儀式。

 

 

聖索菲亞大教堂 (12)

(四月份是土耳其的國花-鬱金香盛開的季節.比荷蘭鬱金香更美麗)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座堂,

並且是拜占庭帝王儀式的首要場地,如加冕典禮。

大教堂為作惡者提供庇護,外國遊客對此深受感動。

726年,拜占庭皇帝利奧三世頒布一系列的詔令抵制偶像崇拜,

命令軍隊摧毀一切聖像,迎來了毀壞聖像運動。

聖索菲亞大教堂內的所有宗教畫像及雕像被移除。

在伊琳娜女皇執政時期(797年-802年),聖像崇拜得到短暫的恢復,

此後偶像破壞者捲土重來。拜占庭皇帝狄奧斐洛(Theophilus)深受伊斯蘭藝術影響,

而伊斯蘭藝術是禁止偶像崇拜的。

他將刻有畫押字的青銅兩翼門安裝在大教堂的南面入口。

 

聖索菲亞大教堂 (13)

(教堂跟清真寺的結合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

 

859年的大火對大教堂造成破壞,而869年1月8日的地震使一個半圓頂倒塌,巴西爾一世下令復修。

989年10月25日發生強烈地震,破壞了大教堂的大圓頂,巴西爾二世委託阿美尼亞建築師、

阿尼及阿吉涅大教堂的創造者梯利達特(Trdat)修復圓頂,西面的圓拱及部份大圓頂是他主要的修復部分。

大教堂的損毀程度使修復工作持續了六年,大教堂在994年5月13日重開。

君士坦丁七世在他的《典儀論》(De Ceremoniis)裡記載了帝王及牧首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典禮儀式的詳情。

 

聖索菲亞大教堂 (14)

 

聖索菲亞大教堂裡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的墓碑,他在1204年領軍劫掠君士坦丁堡。

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大教堂被拉丁基督徒洗劫及褻瀆。

據史學家尼基塔斯·蔡尼亞提斯(Niketas Choniates)所述,

大教堂的一些聖物如耶穌墓碑的一塊石頭、聖母瑪利亞之奶、耶穌裹屍布及多位聖人的骨頭都被轉送到西方,

現今可在西方多個博物館內參觀這些聖物。

 

聖索菲亞大教堂 (15)

 

在拉丁帝國的佔領下,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了羅馬天主教會的主教座堂。

鮑德溫一世於1204年5月16日在聖索菲亞大教堂依照拜占庭傳統加冕為王。

在1204年發動拉丁十字軍的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被葬在教堂內,

碑文顯示了他的名字,成為了地面裝飾。

1261年,重奪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人向碑文啐唾洩憤。

不過,1847年至1849年的復修工程卻令公爵墳墓的真確性遭到質疑,

該墳墓更像是一個象徵式墓地以作紀念。

 

聖索菲亞大教堂 (16)

 

拜占庭人重奪君士坦丁堡後,大教堂已顯得相當破敗,

西面的四道扶壁大概就是在這時加建。

1317年,安德洛尼卡二世在教堂東部及北部加建四道扶壁。

1344年10月的地震使教堂的圓頂崩裂,

部分建築在1346年5月19日倒塌,教堂在此後關閉。

1354年,建築師阿斯特拉及佩拉爾塔負責教堂的修繕工作。

 

聖索菲亞大教堂 (17)

 

清真寺
 

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隨即被轉換成阿亞索菲亞清真寺。

當時教堂已相當殘破,多道門窗剝落。

多個西方訪客都描述了當時教堂的狀況,包括科爾多瓦貴族佩德羅·塔富爾(Pedro Tafur)

及佛羅倫斯的克里斯托福羅·布隆戴蒙提(Cristoforo Buondelmonti)。

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清理及將教堂轉換為清真寺。

繼任蘇丹巴耶濟德二世建造了一座新的叫拜樓替代他的父親所建的叫拜樓。

 

聖索菲亞大教堂 (18)

 

在十六世紀,蘇萊曼一世在征戰匈牙利後帶來了兩根巨大的蠟燭,

放置在清真寺米哈拉布的兩側。

在塞利姆二世統治時期,清真寺已顯得老舊,

被認為是世上首個地震工程師之一的科查·米馬爾·希南在清真寺外面加築支撐結構。

除了強化歷史悠久的拜占庭建築結構外,希南又在西端加建兩座大型叫拜樓、蘇丹專用的前座,

又於1577年在東南方建造塞利姆二世的陵墓。

1600年代,穆拉德三世及穆罕默德三世的陵墓建在塞利姆二世陵墓旁。

 

聖索菲亞大教堂 (19)

 

後來,清真寺再加設蘇丹樓座、一個以大理石裝潢的敏拜爾、

一個布道用的講台及一個供宣禮員使用的涼廊。

穆拉德三世從帕加馬運來了兩個古希臘漢白玉大甕,放置在清真寺正殿兩側。

1739年,蘇丹馬哈茂德一世下令復修清真寺,並加建一所伊斯蘭學校、一所施食處及一所圖書館,

又在1740年加建洗禮用的噴泉,將清真寺建築轉變為庫里耶(建築群)。

與此同時,清真寺內再加設一個蘇丹樓座及一個米哈拉布。

 

聖索菲亞大教堂 (20)

 

在1847年至1849年間,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對清真寺開展了最為著名的一次復修,

在瑞士及義大利籍建築師兄弟加斯帕雷及朱塞佩·福薩蒂的監管下動用八百名工人。

他們鞏固了圓頂和拱頂、擺正圓柱及改變建築內外的裝潢。

上層樓座的鑲嵌畫都被擦掉,古舊的吊燈被撤換。

巨大的圓框雕飾被加掛在圓柱上,刻有阿拉、先知穆罕默德、四大哈里發

(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及穆罕默德兩位孫兒(哈桑、海珊)的名字。

1850年,福薩蒂加建一個拜占庭復興建築風格的長廊,連接清真寺後方的皇室樓閣。

一座記時員建築及一所伊斯蘭學校建在清真寺外,叫拜樓也被修正為同一高度。

復修完成後,清真寺在1849年7月13日舉行盛大慶典並重開。

 

聖索菲亞大教堂 (21)

 

博物館(現時用途)
 
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總統及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將聖索菲亞大教堂變為博物館。

地毯被移走,覆蓋在鑲嵌畫上的石膏由專家煞費苦心地擦去,地面飾品得以展示。

成為博物館之後的聖索菲亞教堂被改名為阿亞索菲拉博物館,

實際上該博物館的展品主要就是建築物自身以及其中的鑲嵌畫藝術品。

20世紀40年代中,由美國拜占庭研究會以及敦巴頓橡樹園現場委員會

(Dumbarton Oaks Field Committee)牽頭的考古學家們開始了對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修復工作。

 

聖索菲亞大教堂 (22)

 

1985年,聖索菲亞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堡文化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是博物館的修復工作並不理想,1993年,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考察團在其報告中指出,

博物館日久失修,牆上的石膏正在脫落,有些破損的窗戶沒有及時被修復,

大理石的清理進度也不理想,一些顏料已經被潮濕的空氣侵蝕了。

同年,博物館在其穹頂之下搭建起了整修用的腳手架,

這一「臨時」建築一直在博物館內存在著,直到2010年拆除。

 

聖索菲亞大教堂 (23)

 

1996年至1998年,阿雅索菲亞博物還被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選為其百大瀕危遺產。

如今的阿雅索菲亞博物館大約每年接待二百五十萬外國遊客,

隨著伊斯坦堡當選為201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

對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修復工作被重新提上議程。

重達160噸的腳手架在同年被拆除。

 

聖索菲亞大教堂 (24)

 

建築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築最佳的現存範例,

其鑲嵌畫、大理石柱子及裝飾等內景布置極具藝術價值。

大教堂的富麗堂皇及精美粉飾令查士丁尼也不禁聲稱:

「所羅門!我已經超越了你!」(Νενίκηκά σε Σολομών)。

查士丁尼監督著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建造,直至塞維亞主教座堂完成前,

聖索菲亞大教堂保持著最大教堂的地位達一千年之久。

 

聖索菲亞大教堂 (25)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古代晚期建築的一大成就,又是拜占庭式建築的第一個傑作。

它在建築及禮儀方面的影響深遠並普及至正教會、天主教會及穆斯林世界。

這座教堂內一共使用了107根柱子,柱頭大多採用華麗的科林斯柱式,

柱身上還增加了金屬環扣以防止開裂。

大教堂最大的圓柱高19至20公尺,直徑約1.5公尺,

以花崗岩所制,重逾70噸。

 

聖索菲亞大教堂 (26)

 

查士丁尼一世曾下令將巴勒貝克、黎巴嫩的八個科林斯柱式拆卸及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

與主要使用大理石的希臘建築以及主要使用混凝土的羅馬建築不同的是,聖索菲亞的主要建築材料為磚塊。

教堂內部的空間廣闊,結構複雜。教堂正廳之上覆蓋著一個最大直徑達31.24公尺、高55.6公尺的中央圓頂,

圓頂直徑較萬神廟的穹頂直徑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卻多了四分之一。

圓頂下連綿的拱廊使圓頂看似失重,其下方的40個拱形窗戶引進光線,使室內呈現色彩。

由於經歷過為數不少的維修,圓頂已經不是絕對圓形的底座,圓頂略呈橢圓,其直徑介乎31.24公尺至30.86公尺之間。

 

聖索菲亞大教堂 (27)

 

如何在立方體的建築上放置圓形穹頂,一直是古代建築學的上的難題。

聖索菲亞大教堂給出的解決之道是帆拱,四個三角凹面磚石結構將世界上最大的圓頂之一架設在了恢弘的大廳之上。

圓頂的重量通過穹隅,由角落的四條巨型柱子支撐,圓頂看似就在這些柱子的四個大拱形之間浮起。

在東西兩端各有兩個半圓穹頂分散重量,每個半圓穹頂又將其壓力進一步分散至三個較小的半圓穹頂上。

室內地面舖上了多色大理石、綠白帶紫的斑岩以及金色的鑲嵌畫,在磚塊之上形成外殼。

這些覆蓋物掩飾了柱墩,同時使外觀看起來更加明亮。

 

聖索菲亞大教堂 (28)

 

外圍建築

在教堂的東端和西端,拱形缺口由半圓頂伸展,形成了半圓座談間。

這種圓頂層次創造了在主圓頂下的廣闊橢圓空間,這在近古時代是前所未有的。

即使如此,圓頂的重量依然造成問題,因此在奧斯曼帝國時代,

建築師米馬爾·希南在建築的外部修建了扶壁用以加固。

在外面,簡單的灰泥牆突顯了拱頂及圓頂,

而外牆的紅黃之色是十九世紀復修時由建築師福薩蒂加上的。

教堂西南方的叫拜樓以紅磚建造,而其餘三座叫拜樓則以白色的石灰石及沙石建造,

當中東北方較為狹窄的一座是巴耶濟德二世所興建的,

西方兩座較大的叫拜樓是塞利姆二世所建的,

由奧斯曼帝國著名的建築師米馬爾·希南設計。

 

聖索菲亞大教堂 (29)

 

現今用途

土耳其總統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下令把聖索菲亞大教堂變成博物館,禁止把此處用作宗教禮拜場所。

不過在2006年,有報導指土耳其政府允許把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的一些小房間用作小型祈禱室,

供博物館職員開放給基督徒及穆斯林使用。

恢復教堂用途的運動

2007年,美國商人及政客克里斯·斯皮魯(Chris Spirou)啟動了一個名為「解放聖索菲亞大教堂會議」的運動,

支持恢復聖索菲亞大教堂原本的用途。

2007年6月20日,他在美國國會人權委員會核心小組上作證,在聽證會完結時,

核心小組主席及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主席湯姆·蘭托斯發言道:

「人權委員會在25年來調查過的全球侵犯人權的個案裡,當中最重要的是宗教自由,

核心小組格外關注有關聖地被強迫轉變用途的人權侵害,當中又以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為重要。」

克里斯·斯皮魯又曾在俄羅斯媒體的訪問裡強調了這件事

 

聖索菲亞大教堂 (30)

 

拜占庭式建築,指的是拜占庭帝國時期的建築風格。

在古羅馬巴西利卡式的基礎上,融合了東方

(主要是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等)藝術,形成了新的風格。

對後來的東歐建築和伊斯蘭教建築有很大影響。

 

聖索菲亞大教堂 (31)

 

發展歷史

前期(4-6世紀)

主要是延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

拉文納的、八角形的聖維塔教堂和君士坦丁堡的神聖和平教堂、

聖索非亞大教堂已具有突出的拜占庭建築風格。

在薩洛尼卡的聖迪米特里奧斯教堂和西奈山的聖凱瑟琳修道院亦顯示出早期的拜占庭建築特色。

早期興建的世俗建築包括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地下水宮殿和有著192座塔樓的君士坦丁堡城牆等。
 

 

聖索菲亞大教堂 (32)

 

中期(7-12世紀)

由於外敵相繼入侵,導致國土縮小,建築也減少,規模也大不如前。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占地少而向高處發展,中央大穹隆沒有了,

改為幾個小穹隆群,並著重於裝飾,如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

在馬其頓王朝(867-1056年),位於希臘的達夫尼修道院,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和希俄斯新修道院興建完成,為拜占庭中期的建築。

而科穆寧王朝時期興建、位於伊斯坦堡和小亞細亞的拜占庭建築幾乎蕩然無存,

現今剩下的包括位於卡帕多奇亞的數座石建修道院。

 

聖索菲亞大教堂 (33)

 

後期(13-15世紀)

數次東征使拜占庭帝國和其建築損壞不堪,尤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為甚。

以後巴列奧略王朝時期興建的建築既不多,也沒有什麼新創造,在被鄂圖曼帝國滅國後大多破損無存。

建於14世紀、位於薩洛尼卡的聖使徙教堂常被引用為典型的晚期拜占庭建築。

其他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前所興建的教堂多數現存於希臘的阿索斯山和米斯特拉斯。

 

聖索菲亞大教堂 (34)

 

對後世的影響

在西歐和中歐,拜占庭建築風格的主流最終於中世紀讓位予羅曼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

在東方的阿拉伯世界,拜占庭建築風格對早期的伊斯蘭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位於大馬士革的倭馬亞大清真寺和位於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就可印證此點。

其中倭馬亞大清真寺的平面圖更類似公元6至7世紀時的巴西利卡形式。

地磚、牆磚的鋪設、幾何格局、多拱門、圓頂和多色磚的運用都顯示了伊斯蘭建築和摩爾人的建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拜占庭建築的影響。

在保加利亞、俄羅斯、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喬治亞、烏克蘭和其他東正教國家,拜占庭建築風格持續的時間就更長久了。

拜占庭式建築沒有因為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而消失。

反之,這種建築風格的復興於1840年代起重新開始於歐洲出現,並於19世紀後半期在俄羅斯帝國達到高峰。

20世紀最大的拜占庭復興建築是位於塞爾維亞的聖薩瓦教堂。

由於在18世紀至20世紀早期,俄羅斯帝國內有著拜占庭建築風格的復興,境內至今仍保存有不少帶有拜占庭風格的建築。

 

聖索菲亞大教堂 (35)

 

建築特點
 

圓形穹頂

參見:圓頂
 

穹隅(Pendentive)是指拱頂之間形成的三角形球面。

在穹隅的發展前,建築師常採用疊澀拱或內角拱(Squinch)於四角以支撐建築。

穹隅的發明使得方形基座上可以搭建巨大的圓形穹頂。

這是一個古羅馬建築師沒有解決的問題,是建築史上的偉大發明。

聖索非亞大教堂即以大穹頂著稱,並有多個圓形穹頂的小廳。

高大寬闊,採光充分。

 

聖索菲亞大教堂 (36)

因為時間還早.想進去也沒辦法.加上天氣真的很糟糕.

OMER立刻隨機應變.下午的遊船也不坐了.

改為最後一天再搭船.我們下午的行改為去參觀舊皇宮.

 

聖索菲亞大教堂 (37)

來土耳其的第一天就可以看到街上有著幾隻大型流浪犬.

不過每一隻耳多上都有標記.應該都是有在管理拉.別擔心.

 

聖索菲亞大教堂 (38)  

說真的...這時候的我.冷到根本不想拍照.

只想找個地方取暖.斯斯身上只穿一件薄帽T跟一件薄皮衣.

冷到把口罩.圍巾從相機包抓來圍在身上...還是冷..冷..冷. 

冷到快往生.冷到快暈倒.冷到快要抓狂兼罵人....

這時候我們夫妻就在想...嗯..該是買一咖旅行包的時候了..

(老婆:靠...又想亂花錢了....OOXX&%$#@!!......)

好啦..本篇就在老婆的謾罵聲中要結束這一回合了... . .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38張照片.

本次-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共已上傳135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大約有95篇文章.5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