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  84-[土耳其-伊斯坦堡]-蘇萊曼清真寺.上.
 
置頂照片:美麗的蘇萊曼清真寺.
 
旅遊時間:11天8夜-(3-28到4-7)- 第10天.
 
時間:民國107年4月6日-星期五-上午.
 
可樂旅遊-領隊-黃漢瑋(小瑋)+土耳其導遊-OMER.
 
天氣:晴
 
溫度:6-10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0(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2(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1.瑞士+1.土耳其+1)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相機+鏡頭總重量 = 9公斤.(加腳架超過10公斤)
 
主機-CANON-EOS 5D2,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70-300L(胖白)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CANON-EF-M 11-22mm+EF-M 28mm f3.5+(轉接環+胖白)
 
閃光燈-CANON-EX-430+永諾-YN565EXII+ GODOX 神牛 LED 126 補光燈
 
輕型腳架-FOTOPRO C-4i+ Manfrotto PIXI 迷你三腳架
 
 
蘇萊曼清真寺 (1)
 
今天是我們在土耳其最後一天的行程.
 
天氣依然是艷陽高照.溫度約在十度以下..
 
我們一整天都在伊斯坦堡市區內行走...
 
 
蘇萊曼清真寺 (2)
 
伊斯坦堡位於土耳其西北部的馬爾馬拉大區,
 
總面積5,343平方公里(2,063平方英里)。
 
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
 
將該市分為歐洲部分(色雷斯,包含歷史和經濟中心)
 
和亞洲部分(安那托利亞)。
 
 
蘇萊曼清真寺 (3)
 
天然港口金角灣瀕臨前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所在的半島,將該城進一步劃分。
 
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在今伊斯坦堡的中心交匯,
 
在數千年內抵禦了外來的入侵,今日仍舊為該城的重要景觀。
 
效仿羅馬的模式,伊斯坦堡的歷史半島亦被稱作有七座山丘,
 
每座山丘頂上為帝國清真寺。
 
 
蘇萊曼清真寺 (4)
 
最東邊的山丘坐落於薩拉基里奧角,托卡比皇宮即位於此地。
 
隔金角灣相望的另一座錐形山丘則是今日貝伊奧盧區的所在地。
 
由於地勢原因,過去貝伊奧盧的建築往往需要通過護土牆來建造,
 
道路則以階梯形式鋪設。
 
 
蘇萊曼清真寺 (5)
 
亞洲一側的於斯屈達爾狀況相似,地勢逐漸朝著博斯普魯斯海岸下行,
 
而沙姆西帕夏和阿亞茲馬的地形則更加多變,與岬形似。
 
伊斯坦堡的最高點為恰姆勒加山,海拔288公尺(945英尺)。
 
伊斯坦堡北部的平均海拔要高於南部海岸,有些地方海拔超過200公尺(660英尺),
 
而一些海岸懸崖陡峭形似峽灣,尤其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北端同黑海交匯處。
 
 
蘇萊曼清真寺 (6)
 
伊斯坦堡坐落於北安那托利亞斷層之上,臨近非洲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
 
這一斷層帶由北安納托利亞延伸至馬爾馬拉海,在該城歷史上導致了數次重大地震,
 
其中最為嚴重的地震之一發生於1509年,隨後的海嘯衝破了城牆,導致超過10,000人死亡。
 
1999年震中位於伊茲密特的地震導致18,000人死亡,其中1,000人居住於伊斯坦堡的郊區。
 
伊斯坦堡民眾對於未來更為嚴重的地震表示擔憂,
 
而為了滿足伊斯坦堡迅速增長的人口需求而建造的建築可能無法抵禦這樣的災難。
 
地震學家稱2030年伊斯坦堡發生7.6級地震的可能性超過百分之60。
 
 
蘇萊曼清真寺 (7)
 
氣候
 
伊斯坦堡位於氣候過渡區域,根據柯本-蓋格氣候分類法,
 
其氣候為地中海式氣候、副熱帶濕潤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混合。
 
由於夏季降水根據地區不同為20至65公釐(1至3英寸),
 
由此該城無法被直接劃分為地中海式氣候或副熱帶濕潤氣候。
 
伊斯坦堡的面積、地形、濱海位置以及北部和南部的不同水體使其具有微氣候。
 
 
蘇萊曼清真寺 (8)
 
 
由於黑海的濕潤空氣和高植被覆蓋率,
 
該城的北半部和博斯普魯斯海岸具有海洋性氣候和副熱帶濕潤氣候的特徵。
 
位於馬爾馬拉海一側城區南邊人口居住區的氣候則較為溫暖、乾燥,受濕度影響較小。
 
北部的年降水(巴切科伊;1166.6毫米)有時能夠達到南部馬爾馬拉海岸(佛羅雅;635.0毫米)的兩倍。
 
南北海岸的年平均氣溫亦存在顯著差距(巴切科伊為12.8 °C(55.0 °F);
 
卡爾塔爾為15.03 °C(59.05 °F))。
 
遠離海岸的該省其他地區則受到大陸的影響,日夜和冬夏溫差更為顯著。
 
冬季,該省一些區域平均氣溫夜間可低至或低於冰點。
 
 
蘇萊曼清真寺 (9)
 
伊斯坦堡一些地區氣候的最顯著特點是其高濕度,早間多數可達80%。
 
由於這一狀況,大霧時常出現,不過在城區北部和距離市中心較遠的地區更為頻繁。
 
在秋季和冬季高濕度往往持續至下午,由此產生的大霧時常阻礙這一區域(包括海峽)的交通。
 
在夏季,這般狀況往常在中午前即停止,但高濕度仍然持續並使夏季高溫狀況變得更加糟糕。
 
夏季的最高均溫接近29 °C(84 °F),降雨並不尋常,六月至八月間一般只有十五日有顯著降水。
 
雖然如此,夏季仍舊是大暴雨的最高發季節。
 
 
蘇萊曼清真寺 (10)
 
伊斯坦堡的冬季比多數地中海盆地的城市要寒冷,最低均溫達3~4 °C(37~39 °F)。
 
來自黑海的大湖效應較為尋常,但難以預測,有時可嚴重至如大霧一般影響城市交通。
 
春季和秋季較溫和,但時常濕潤且多變,來自西北的冷風和南部的熱風
 
(有時在同一日內)易導致氣溫波動。
 
就全年來看,伊斯坦堡年均有130日有顯著降水,總額達到810公釐(31.9英寸)。
 
本市的歷史最高和最低氣溫分別為40.5 °C(105 °F)和−16.1 °C(3 °F),
 
最高單日降水量為227公釐(8.9英寸),而最高降雪量則為80公分(31英寸)
 
 
蘇萊曼清真寺 (11)
 

建築
 
主條目:伊斯坦堡建築
 
伊斯坦堡主要以拜占庭和鄂圖曼建築而聞名,
 
但其建築亦反映了曾統治該城市的其他民族及帝國的特色。
 
熱那亞和羅馬建築的痕跡同鄂圖曼建築一般在城中可見。
 
源自希臘古典時期的建築已完全絕跡,但古羅馬建築卻得到了較好的保留。
 
狄奧多西一世時期的狄奧多西方尖碑原先位於君士坦丁堡競技場,
 
今日在蘇丹艾哈邁德廣場仍然可見,
 
而於公元4世紀末建造的瓦倫斯水道橋則有較為完整的一部分位於法蒂赫區西端。
 
君士坦丁紀念柱於公元330年為紀念新都落成而建造,至今仍位於競技場附近。
 
 
蘇萊曼清真寺 (12)
 
 
早期拜占庭式建築繼承了羅馬古典時期穹頂和拱門的模式,
 
但對這些元素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在聖謝爾蓋和巴克斯教堂上得到了體現。
 
伊斯坦堡現存最古老的拜占庭教堂為454年建成的斯圖狄奧斯修道院
 
(後改造為伊姆拉赫爾清真寺,現為廢墟)。
 
1261年收復君士坦丁堡之後,拜占庭帝國擴建了兩座最為重要的教堂
 
(至今尚存)——科拉教堂和帕瑪卡里斯托斯教堂。
 
 
蘇萊曼清真寺 (13)
 

雖然如此,拜占庭建築的頂峰,伊斯坦堡最為標誌性的建築之一,
 
仍然要屬聖索菲亞大教堂,其穹頂直徑達31公尺(102英尺),
 
在數世紀內為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後來被改建為清真寺,現今為博物館。
 
伊斯坦堡現存最為古老的鄂圖曼建築為安納托利亞堡壘和如梅利堡壘,
 
在圍城期間極大幫助了鄂圖曼帝國。
 
 
蘇萊曼清真寺 (14)
 
 
在此後四個世紀內,鄂圖曼帝國繼續修建巍峨的清真寺和華麗的宮殿,
 
創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伊斯坦堡天際線。其中最大的宮殿為托卡比皇宮,
 
囊括了一系列的建築風格,包括帝國後宮內的巴洛克風格及恩德倫圖書館的新古典主義風格 。
 
皇家清真寺包括法提赫清真寺、巴耶濟德二世清真寺、塞利姆一世清真寺、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和新清真寺,
 
全部於16世紀至17世紀鄂圖曼帝國的極盛期建築。
 
 
蘇萊曼清真寺 (15)
 
 

此後的幾個世紀,尤其是在坦志麥特改革之後,
 
鄂圖曼建築逐漸為歐式風格所取代,例如奴魯奧斯瑪尼耶清真寺。
 
獨立大街附近的區域修建了宏偉的歐洲各國使館以及成排的新古典主義、
 
新文藝復興、新藝術建築,而這些建築也影響了貝伊奧盧的一系列其他建築,
 
例如教堂、商店、劇院以及諸如多爾瑪巴切宮一類的政府建築。
 
 
蘇萊曼清真寺 (16)
 
宗教
 
主條目:伊斯坦堡宗教
 
伊斯坦堡的城市景觀,是由許多宗教團體所共同塑造。
 
最大的宗教團體是伊斯蘭教。
 
宗教少數群體包括希臘東正教徒、亞美尼亞正教徒、馬龍派天主教徒和塞法迪猶太人。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伊斯坦堡共有2,691座開放的清真寺、123座開放的教堂和
 
 26座開放的猶太會堂,以及109個穆斯林墓地和57個非穆斯林公墓。
 
有些區過去曾經擁有數量可觀的這些民族,例如庫姆卡普區有相當多的亞美尼亞人;
 
巴拉特區有相當多的猶太人;芬內爾區有相當多的希臘人;
 
尼桑塔希區和貝伊奧盧區的一些街區擁有數量可觀的黎巴嫩基督徒。
 
蘇萊曼清真寺 (17)
 
 
但是目前只有極少數人還留在這些區,因為不是移民國外就是移居到其他區。
 
在有些區,例如在庫茲袞庫克,一座亞美尼亞教堂與一座猶太會堂相鄰,
 
在路的另一邊是一座希臘東正教教堂,旁邊是一座清真寺。
 
穆斯林是目前伊斯坦堡最大的宗教團體。其中,遜尼派是人口最多的教派,
 
但是也有許多當地的穆斯林屬於阿列維派。
 
2007年,在伊斯坦堡有2,944座開放的清真寺。
 
 
蘇萊曼清真寺 (18)
 
 
自1517年起,伊斯坦堡成為伊斯蘭哈里發的駐地,
 
直到1924年,哈里發的頭銜被廢除,其權力移交給土耳其國會。
 
1925年9月2日,哈納卡和塔里卡被取締,
 
因為他們的活動被視為與土耳其共和國的政教分離和世俗教育制度不相容。
 
此後,大部分蘇非主義和伊斯蘭其他形式的神秘主義派別的活動改為秘密進行,
 
其中一些教派仍然擁有眾多的追隨者。
 
為了避免仍然有效的這些禁令,這些組織使用「文化協會」的名稱。
 
 
蘇萊曼清真寺 (19)
 
 
自公元4世紀起,該市就是希臘正教會的精神領袖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駐地。
 
目前的駐地為芬內爾區的聖喬治主教座堂。
 
土耳其正教會和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各有一位宗主教駐在伊斯坦堡。
 
在保加利亞正教會的自主地位得到其他東正教教會的承認以前,其總部也設在伊斯坦堡。
 
土耳其大拉比也駐在伊斯坦堡。
 
許多地方反映進入伊斯坦堡的不同團體,主要的有阿爾巴尼亞村(Arnavutköy)、
 
波蘭村(Polonezköy)和新波士尼亞(Yenibosna)。
 
 
蘇萊曼清真寺 (20)
 
 
住在伊斯坦堡的基督徒,主要是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鄂圖曼帝國崩潰過程中,這些非穆斯林的少數民族被土耳其人驅逐,
 
民族宗教關係緊張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持續了一個世紀,
 
在1912年到1922年的十年間(巴爾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土耳其獨立戰爭)達到頂峰。
 
此後,伊斯坦堡的基督徒人口從1914年的45萬下降至1927年的24萬。
 
今天,大部分留在土耳其的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等少數民族都居住在伊斯坦堡附近。
 
今天在伊斯坦堡的土著亞美尼亞人數量約為45,000人
 
(不包括1991年以後從亞美尼亞來到土耳其的近4萬勞工,大多在伊斯坦堡);
 
而希臘人從1924年的15萬人,下降到目前的僅有大約4000人。
 
目前有6萬伊斯坦堡希臘人居住在希臘,但繼續保留其土耳其國籍。
 
 
蘇萊曼清真寺 (21)
 
 
塞法迪猶太人已生活在這座城市超過500年。1492年,安達盧西亞的摩爾人王國滅亡後,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迫使他們改信基督教,於是他們逃離伊比利半島。
 
鄂圖曼帝國蘇丹巴耶濟德二世(1481年至1512年)派遣凱末爾·雷斯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前往西班牙,
 
解救塞法迪猶太人。
 
20多萬猶太人逃往丹吉爾、阿爾及爾、熱那亞和馬賽,後來去薩洛尼卡,最後到伊斯坦堡。
 
蘇丹批准93,000名西班牙猶太人前往鄂圖曼帝國避難。
 
另一大批塞法迪猶太人來自西班牙控制的義大利南部。
 
加拉塔的義大利猶太會堂(İtalyan Sinagogu)的成員主要是義大利猶太人的後代,
 
伊斯坦堡目前還有2萬多名塞法迪猶太人。
 
伊斯坦堡大約有20個猶太會堂,其中最重要的是1951年成立的和平谷猶太會堂,位於貝伊奧盧區。
 
 
蘇萊曼清真寺 (22)
 
(經過十幾分鐘的路程.終於來到了今天的第一個景點)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Süleymaniye Camii)
 
是土耳其伊斯坦堡市內的數座大清真寺之一。
 
它是由蘇萊曼一世下令從1550年至1557年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的,
 
是建築師科查·米馬爾·希南最重要的作品。
 
其包括清真寺在內的宏偉的建築群既有城市建築,
 
也有國家性的意義,與法齊赫清真寺擁有同樣的重要性。
 
 
蘇萊曼清真寺 (23)
 
整個建築群建在複雜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
 
使用了出奇的建築方案將山丘和周圍的街巷結合到一起。
 
比如1558年和1559年完工的第三和第四伊斯蘭學校階梯狀地向金角灣下降,
 
是建築史中的傑作。清真寺內部首次使用了紅色的依茲尼克瓦片。
 
 
蘇萊曼清真寺 (24)
 
建造歷史
 
參與建造該建築群的主要是來自鄂圖曼帝國各處的自由工匠,
 
其中包括許多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約50%為基督徒)。
 
新軍士兵主要做助手工作,他們占約40%。
 
不到5%的人是奴隸,主要來自划船,用來搬運建築材料。
 
共有約2500至3000人參加了建築工程。
 
科查·米馬爾·希南把這座清真寺稱為是他的學徒畢業作品(kalfalık eseri)。
 
 
蘇萊曼清真寺 (25)
 
鄂圖曼帝國長期有一習俗,既只要城內有足夠的禮拜地點就不建造其它的大清真寺。
 
建造龐大的清真寺被看作是浮誇,因此被高級神職人員嚴厲批評。
 
在伊斯蘭教里奢侈總的來說是被批評的,而節儉則是一項美德。
 
因此一座清真寺往往與其它福利建築同時作為建築群建成來作為建造大清真寺的理由。
 
一些這些建築中的設施(比如商店)也被用來作為建築群的財政來源。
 
蘇萊曼在東南歐、安那托利亞、麥加、麥地那、大馬士革、耶路撒冷、
 
巴格達等地建造了多座大型公共建築來顯示他的威力和證明他的合法性,
 
但是蘇萊曼清真寺是所有這些工程中最龐大的。
 
 
蘇萊曼清真寺 (26)
 
建築
 
清真寺位於一個216米長、144米寬的院子裡,其中還包括拱北和一座墓地。
 
包括其內院它長108米,寬73米。
 
清真寺本身的建築為59米長、58米寬,院子為46米長、32米寬。
 
主拱頂有53麥可,其直徑為27.25米。
 
塞利米耶清真寺和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的規模和它差不多一樣大。
 
在主拱頂內錫南在牆裡嵌入了64個直徑0.5米的瓮,這樣使得整個建築擁有極好的聲學效應。
 
科查·米馬爾·希南借鑑了巴耶塞特二世清真寺和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建造方式,
 
清真寺由四根主支柱支撐主拱頂系統,此外還有兩個半拱頂和兩扇山牆。
 
但是他的建築的空間感與其榜樣完全不同。蘇萊曼清真寺被看作是鄂圖曼建築頂峰初期的代表作。
 
 
蘇萊曼清真寺 (27)
 
為了支撐整個建築的重量,科查·米馬爾·希南在使用樁子來加強地基。
 
地基本身是用特殊的水泥做的,而且水泥是非常緩慢地凝結的。
 
直到地基完全乾了,達到了所需要的強度和抗地震效應後他才開始建築主建築。
 
清真寺的窗戶使用130種不同顏色的玻璃,拼成絕妙的書法,讓光線透過羅盤牆射入。
 
清真寺的內院由四座叫拜樓環繞,其中朝向清真寺的兩座比較高(81米)。
 
除主清真寺包括其禮拜廳(cami)、前院(avlu)和情節泉(şadırvan)外整個建築群還包括以下周圍建築:
 

墓地

墓地看守的房子

天文台

聖訓進修學校

初級學校

四座伊斯蘭大學

醫學系

醫院

古蘭經學校

小學

濟貧廚房

驛站

分水站

公共浴場

噴泉

廁所
 
 
蘇萊曼清真寺 (28)
 
主清真寺後面的花園裡有兩座突北,
 
其中埋葬著蘇萊曼一世和他的妻子洛克塞拉娜、他們的女兒、
 
蘇萊曼德拉母親和他的姐姐以及蘇萊曼二世和艾哈邁德二世蘇丹,
 
還有穆斯塔法二世的女兒。
 
科查·米馬爾·希南的墓位於整個建築群的邊緣。
 
 
蘇萊曼清真寺 (29)
 
分析
 
對蘇萊曼清真寺的分析可以分為許多不同的象徵和象徵層次。
 
其中包括功能層次的分析、比如通過使用一定的建築材料產生的文化聯想和神話、建築的形式語言和許多銘文。
 
從穆罕默德二世開始鄂圖曼帝國蘇丹逐漸把自己看作是正宗遜尼派伊斯蘭教的捍衛者,尤其是針對寬容的蘇菲派。
 
這可以從把神學院緊緊地貼在清真寺側面看出來。從神學院數量之多就可以看出阿訇的影響越來越大。
 
穆罕默德二世還把自己看作是羅馬皇帝的繼承人(Sultan-i Rum)。
 
但是鄂圖曼帝國占領了阿拉伯本土後蘇萊曼的父親塞利姆一世就接受了「聖地麥加和麥地那的保護者」的稱號,
 
他把自己稱為是伊斯蘭統治者(Padischah-i Islam)。
 
 
蘇萊曼清真寺 (30)
 
蘇萊曼本人每星期都到這個象徵著他的威力的帝國清真寺來做禮拜,
 
這樣一來他還通過施捨也建立了一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公共關係。
 
早在數世紀前開始拱頂就已經是天穹的象徵。
 
當時的人把拱頂和其下面的半拱頂描寫為天上的軌道的孿生兄弟。
 
「大地用比天堂還要高的拱頂向天穹挑戰。」前院裡的噴泉象徵著天堂中的天河。
 
整個清真寺被看作是天堂的代表,精美的書法加強了這個比喻。如同大多數鄂圖曼建築,
 
透過彩色的玻璃窗光線充斥整個清真寺,這也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
 
蘇萊曼清真寺 (31)
 
比如玻璃窗上的書法引用古蘭經中的第24章《光明》:
 
真主是天地的光明,他的光明象一座燈台,那座燈台上有一盞明燈,
 
那盞明燈在一個玻璃罩里,那個玻璃罩仿佛一顆燦爛的明星,
 
用吉祥的橄欖油燃著那盞明燈;它不是東方的,也不是西方的,
 
它的油,即使沒有點火也幾乎發光——光上加光——真主引導他所意欲者走向他的光明。
 
真主為眾人設了許多比喻, 真主是全知萬事的..
 
蘇萊曼清真寺 (32)
 
也就是說清真寺似乎是被真主的光照耀。
 
晚上清真寺則由2000多盞玻璃(過去還有鴕鳥蛋殼)做的燈照明,其內部如同星星閃爍的天穹。
 
朝向麥加的牆是用精美的依茲尼克瓷片鑲嵌的,它們展示天堂花園裡的植物和花朵。
 
在蘇萊和洛克塞拉娜的突北這個天堂主題更加被加強。
 
在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被修新的時候蘇萊曼也下令在那裡使用這種紅色和藍色的瓷片做裝飾。
 
有趣的是蘇萊曼的突北是仿照圓頂清真寺建造的:
 
它有兩個拱頂、內部有圓形的騎樓、地基是八角形的、外面有廊子。
 
蘇萊曼清真寺 (33)
 
此外其內部的屋頂和圓頂清真寺一樣用水晶裝飾,因此更加加強了與圓頂清真寺的相似處。
 
這些類似處是為了暗示傳說中的國王和先知索羅門的廟宇。
 
在噴泉的銘文中蘇萊曼特地還提到這一點並自稱為「當代索羅門」(Süleyman-i Zaman)。

 
清真寺的創建證書把它稱為是重建的千柱之城伊林,伊林也是一個天堂的比喻。
 
 
蘇萊曼清真寺 (34)
 
這個比喻也說明了為什麼在建造的時候花了那麼大的功夫去尋找和挑選花崗岩、斑岩和大理石柱子。
 
在整個鄂圖曼帝國他們在古代的和後代的建築廢墟中尋找這樣的柱子。
 
比如記載說17根柱子是從君士坦丁堡的競技場運來的。
 
在運輸這些沉重的石柱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很快就造成了許多傳說,
 
這些傳說與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傳說類似,它們同時也體現了帝國及其蘇丹的強大、富有和力量。
 
聖索菲亞大教堂被看作是模仿索羅門的廟宇建造的(templum novum salomonis),
 
因此蘇萊曼在建造他的清真寺的時候使用了同樣的風格(拱頂、兩個半拱頂、兩堵山牆),由此來加強這個傳統。
 
 
蘇萊曼清真寺 (35)
 
像聖索菲亞大教堂一樣蘇萊曼派人用船從巴勒貝克的朱庇特神廟運來了無價的石柱。
 
此外他還從被他征服的羅得島、貝爾格勒和馬爾他運來石柱。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模仿索羅門不是偶然的。每根從遠處運來的石柱象徵著對一個不同民族的紀念。
 
在每堵山牆下有兩根巨大的玫瑰花崗岩柱。傳說兩根分別來自亞歷山卓和巴勒貝克。
 
按照伊斯蘭文獻巴勒貝克的神廟被看作是索羅門為示巴女王建造的宮殿。
 
另兩根分別是從伊斯坦堡的一座王宮和另一個地方(可能競技場)運來的。
 
還有兩根從亞歷山卓運來的石柱在一場大風暴中沉船了。
 
 
蘇萊曼清真寺 (36)
 
這四根石柱也代表了穆罕默德的四名繼承人:
 
艾卜·伯克爾、奧馬爾一世、鄂圖曼·伊賓·阿凡和阿里·伊賓·艾比·塔利卜。
 
相應地清真寺周圍有四座伊斯蘭法學學院和四座伊斯蘭大學。
 
清真寺的四座叫拜樓也象徵著穆罕默德的四名「朋友」(繼承人)。
 
除此之外四座叫拜樓還代表著蘇萊曼是鄂圖曼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後的第四名蘇丹。
 
四座叫拜樓共有十個陽台,這代表著蘇萊曼是鄂圖曼帝國建國後的第十名蘇丹。
 
 
蘇萊曼清真寺 (37)
 
同樣拱頂的四個巨大的圓拱也可以和穆罕默德的四名繼承人和四個法學學院聯繫到一起。
 
在文獻中這個帳篷主題也被與薩珊王朝庫思老一世的宮殿中的圓拱相比較。
 
當代的人把蘇萊曼清真寺看作是第二座克爾白。
 
令人吃驚的是鄂圖曼帝國的敵人伊朗沙皇太美斯普一世就該清真寺啟用時寫給蘇萊曼的一封信:
 
他把這座清真寺稱為聖地並寫道,這座清真寺使他聯想起「真主神聖的房間」(即克爾白)。
 
這個聯繫不是偶然的。在蘇萊曼的突北入口處嵌入了克爾白神聖的黑隕石的一小塊。
 
 
蘇萊曼清真寺 (38)
 
清真寺被造在金角灣、伊斯坦堡七座山丘的第三座上也是專門選擇的。
 
在這個位置上它在整座城市的天幕上非常明顯,而從這裡一個人又可以俯瞰整座城市。
 
愛維亞·瑟勒比寫道從那裡一個人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一座高大的清真寺,超越所有周圍的建築,位於整個城市上方,
 
加上它層層下降的拱頂結構,象徵著蘇丹位於整個鄂圖曼帝國之頂的國家結構。
 
與聖索菲亞大教堂相比蘇萊曼清真寺的內部裝潢很簡樸,它完全服從於建築的需要。
 
 
蘇萊曼清真寺 (39)
 
建築的晶體幾乎結構應該吸引來訪者,而不是其表面。
 
在整個建築中歐基里德幾何完全地體現出來。
 
另一個引入注目的地方是對材料的精心選擇。
 
清真寺內的書法中除了奠基篇外全部是引用《古蘭經》的詩句,
 
它們的意義在於讚美蘇丹無限的權利。
 
許多這些《古蘭經》詩句提到天堂。比如第39章第73句:
 
敬畏主者將一隊一隊地被邀入樂園,迨他們來到樂園前面的時候,
 
園門開了,管園的天神要對他們說:
 
「祝你們平安!你們已經純潔了,所以請你們進去永居吧!」
 
 
蘇萊曼清真寺 (40)
 
在清真寺入口上方的書法也暗示清真寺是地上天堂的入口處(13章24句、16章32句):
 
「祝你們平安!這是你們因堅忍而得的報酬,後世的善果真優美。」
 
「祝你們平安,你們可以因為自己的善功而進入樂園。」
 
拱頂的詩句描寫宇宙學(35章41句):
 
真主的確維持天地,以免毀滅;如果天地要毀滅,
 
則除真主外,任何人不能維持它。他確是至容的,確是至赦的。
 
蘇萊曼清真寺 (41)
 
圓頂里的字像陽光一樣向四周輻射,這與鄂圖曼帳篷中的裝飾一樣。
 
圓頂作為天穹,天穹作為圓頂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土耳其象徵,早在中亞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使用這個象徵了。
 
如同真主維持天地,四根刻有穆罕默德的四名繼承人的書法的巨大石柱維持拱頂。
 
其它《古蘭經》詩句保障信徒堅奉伊斯蘭法,這樣可以保證他們進入天堂。
 
這些詩句體現了當時就已經存在的與伊朗薩非王朝奇茲爾巴什之間的競爭。
 
蘇萊曼清真寺 (42)
 
清真寺
 
系列條目

伊斯蘭教
 
清真寺(阿拉伯語、波斯語:單數مسجد masjid,複數مساجد‎ masājid),
 
又稱回教堂、禮拜寺,是供穆斯林群眾使用的宗教場所。
 
對於什麼宗教場所可視作清真寺,遜尼派的伊斯蘭教法學裡有嚴格以及具體的要求,
 
不符合規定的場所則稱作musallah。
 
正式被劃定為清真寺的場地(通常是更大綜合建築物的一小部分)有嚴格的使用限制,
 
而伊斯蘭教法規定,一旦某個場地被正式劃定為清真寺,該場所將直到末日都作為清真寺用途,
 
被非穆斯林摧毀或占用的情形是絕對不容許的。
 
 
蘇萊曼清真寺 (43)
 
(進入清真寺中要脫鞋.女孩兒要圍頭巾.)
 

許多清真寺都有精緻的圓頂、叫拜樓和禮拜殿,各有獨特的建築風格。
 
清真寺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如今所有人類聚居的大陸裡均能發現其蹤影,
 
用作穆斯林(伊斯蘭教徒)禮拜的地方,也可以作傳達信息、教育以及爭議解決等用途。
 
清真寺的會眾由伊瑪目帶領禱告。
 
 
蘇萊曼清真寺 (44)
 
詞源
 

阿拉伯文的مسجد masjid一詞,其詞根為سجد sajada,意為「拜倒」,
 
因為穆斯林禮拜時需要拜倒叩拜。
 
歷史
 
全世界的第一座清真寺通常被認為是位於麥加、以克爾白為中心的禁寺。
 
早在公元638年起,禁寺就擴大了若干次,
 
為的是容納日益增多、住在禁寺周邊地區或每年前往麥加朝聖的伊斯蘭教徒。
 
也有意見認為史上第一座清真寺則應該是坐落在今麥地那的庫巴清真寺,
 
因為這是穆罕默德先知在622年從麥加遷移時建造的第一座建築。
 
 
蘇萊曼清真寺 (45)
 
穆罕默德先知接著在麥地那親自再建設一座清真寺,
 
現稱作先知清真寺,並幫助開拓清真寺作為伊斯蘭城市的重點的概念。
 
先知清真寺的一些特點,在當今清真寺也仍常見,
 
其中包括設於禮拜殿後牆正中處的小拱門的米哈拉布以及講台敏拜爾,
 
該清真寺也建有一個大庭院,清真寺自此都常見這樣的設計。
 
蘇萊曼清真寺 (46)
 
現代政治角色
 
參見:伊斯蘭教與政治
 
20世紀末,作為政治用途的清真寺數量日漸增多,
 
而當今西方世界的清真寺通常也會倡導民間參與。
 
正因為清真寺在社群裡的重要性,所以清真寺被用來宣揚與非信徒的和平共存,即使是在逆境中。
 
大型清真寺有時也會扮演政治角色,如孟加拉、巴基斯坦、
 
伊朗和伊拉克(2003年後)等伊斯蘭國家的伊瑪目會定期在星期五的禱告上宣揚政治主張,
 
其他伊斯蘭國家的伊瑪目則一般禁止談及政治課題。
 
 
蘇萊曼清真寺 (47)
 
宣揚
 
伊斯蘭教徒為少數群體的國家和地區比伊斯蘭教徒占主體的
 
大中東國家和地區更有可能會通過清真寺作為倡導民間參與的一種方式。
 
美國的清真寺會主辦選民登記和民間參與運動,以促進通常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的穆斯林移民參與政治。
 
正因如此,再加上清真寺也會嘗試及時告知穆斯林居民有關穆斯林社群所面臨的問題,
 
清真寺的人員更有可能參加示威、在請願書上簽名或涉及其他政治活動。
 
 
蘇萊曼清真寺 (48)
 
社會衝突
 
沙烏地阿拉伯的影響
 
組成建築
 
清真寺內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偶像,即沒有任何人物、動物、圖騰和標誌的雕像、畫像,
 
也不需要任何供品(因為造物主-真主-是無求的 主),只有圍繞的柱廊,
 
中心一個大拱頂,主要的牆要向著麥加的卡巴方向,牆中間有一個凹下的壁,
 
叫做米哈拉布(محراب‎),是指示穆斯林禮拜方向的。
 
蘇萊曼清真寺 (49)
 
壁中有一座帶階梯的高台,是在主麻日時,為伊瑪目站在上面帶領誦讀《古蘭經》、
 
講道、宣布消息--等用的,叫敏拜爾(منبر),
 
誦讀《古蘭經》時不得有任何道具或樂器及音樂和歌唱。
 
底下一般鋪有地毯,因為穆斯林需要赤腳禮拜。
 
清真寺外面或一進門地方有自來水或噴泉,
 
要求穆斯林洗淨手、臉、腳(小淨)後才能禮拜。
 
不同清真寺有為區隔男女禮拜有不同設計和設施。
 
女性多數在家禮拜,很少到清真寺禮拜。
 
 
蘇萊曼清真寺 (50)
 
有穆斯林帶領下非穆斯林是允許進入禮拜殿的。
 
穆斯林在清真寺內禮拜時要排成長排,
 
跪拜俯伏在地、以額觸地、禮和拜獨一無二的造物主——真主。
 
由於《古蘭經》要求穆斯林每日要做五次禮拜:日出前、正午後、下午時、日落和進入黑夜,
 
在古代沒有時鐘的情況下,很難掌握統一的時間,因此在清真寺外建有叫拜樓,
 
每到禮拜時間,就有喚禮者在塔上大聲呼喚,有的大清真寺四周有幾個叫拜樓,
 
現代都裝有擴音器,不再或很少上叫拜樓喚禮(Azan)。
 
 
蘇萊曼清真寺 (51)
 
穆斯林
 
宗教經典
 
古蘭經

語言

穆斯林(阿拉伯語:مسلم‎),
 
即信仰伊斯蘭教者,也是伊斯蘭信徒的自稱。
 
「穆斯林」一詞音譯自阿拉伯語「مسلم‎」,
 
其原意為「順從(信仰)者」、「實現和平者」。
 
 
蘇萊曼清真寺 (52)
 
什葉派穆斯林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當代發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
 
信仰唯一真神,屬亞伯拉罕系一神教。
 
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
 
如在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東南亞的很多國家均是多數,
 
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伊斯蘭教在中國有包括回族、維吾爾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
 
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700多萬人口,
 
該十個民族為「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
 
 
蘇萊曼清真寺 (53)
 
 
穆罕默德
 
(阿拉伯語:محمّد‎ Muḥammad;571年4月24日-632年6月7日),
 
全名是阿布·卡西木·穆罕默德·本·阿布杜拉·本·阿布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
 
(ابو القاسم محمد ابن عبد الله ابن عبد المطلب ابن هاشم‎ Abū al-Qāsim Muḥammad ibn ʿAbd Allāh ibn ʿAbd al-Muṭṭalib ibn Hāshim),
 
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改革者。
 
他成功地使阿拉伯半島的各部落在伊斯蘭一神教下統一。
 
除了阿赫邁底亞的穆斯林以外,穆斯林認為他是「真主」派遣到人類的最後使者、先知和天啟宗教復興者。
 
其他的使者分別為阿丹(亞當)、努哈(諾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
 
穆薩(摩西)、爾薩(耶穌),中國的穆斯林普遍尊稱之為穆聖。
 
 
蘇萊曼清真寺 (54)
 
 
生平

穆罕默德出生在麥加的古萊什族的哈希姆家族,為當時麥加的望族,因此穆罕默德的幼年環境相當地富裕。
 
穆罕默德的父親在穆罕默德出世前就不幸隨商隊病死沙漠,
 
因此穆罕默德的童年是隨他的叔父阿布·塔里布(Abu Talib)照料至大。
 
根據伊斯蘭傳統,嬰孩在出生不久後,就會被送往貝都因人所住在沙漠當中,
 
因為他們相信能在沙漠中生存的孩子是健康的,
 
因此穆罕默德就在他的養母哈利瑪(Halimah bint Abi Dhuayb)家中度過兩年。
 
而穆罕默德的母親阿米娜也在穆罕默德六歲那年因病逝世,而身為古萊什家族領袖的祖父阿布杜·穆塔里布,
 
也在照顧穆罕默德後相繼去世,因此穆罕默德的祖父將穆罕默德託付給個性相當老實的兒子阿布·塔里布照顧至大。
 
 
蘇萊曼清真寺 (55)
 
 
在麥加
 
穆罕默德的祖父過世後並未留給阿布·塔里布太多的東西,因此阿布·塔里布在從商的路上走得並不順遂。
 
穆罕默德在他祖父過世後,為了不要加重叔父的負擔,而開始替人放牧,並在十二歲起就隨叔父外出經商,
 
曾到過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根據伊本·希夏姆、泰伯里等伊斯蘭史學家的記載,
 
基督教僧侶巴希拉認出了他,並預言他將來將成為先知。
 
在二十五歲時受僱於麥加富孀赫蒂徹,為其經商,不久與其結婚。
 
很少人知道真正的青年穆罕默德背後的故事,僅可以一些零碎的信息與穿鑿附會的傳說得知。
 
但眾所皆知的是,他後來成為了個商人;當時的麥加雖然是個重要的交通商業中心,
 
但他畢竟沒有足夠的自然資源,因此必須要與遠方的部落互通有無,因此穆罕默德開始往返印度洋與地中海貿易。
 
在他隨叔父從商的日子中接觸到了基督教與猶太教,這也成為了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契機。
 
然而他耿直的個性也促使他在從商的路上獲得了「可靠者」(Al-Ameen)的尊稱。
 
在得到「可靠者」名號的數年後,歷史學家伊本·易斯哈格的書中寫道:麥加在一次的洪水將天房摧毀,
 
而重建後麥加各部落的首領爭著要作為將克爾白的黑石放回原處的人,而爭執不休。
 
他們達成協議,等下一位過門的男子並詢問他的選擇,此時過門的男子就是35歲的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提議讓所有人在地上鋪一塊大白布,將這塊石頭放置白布中央,
 
然後讓城內部落的首領一起將這塊白布抬到克爾白的中央,而他自己則將這塊石頭安置下來了。
 
 
蘇萊曼清真寺 (56)
 
 
與赫蒂徹的婚姻
 
約595年,在一次旅行中,25歲的穆罕默德認識了當時40歲寡婦海迪徹(赫蒂徹,Khadijiah)。
 
穆罕默德的才能給海迪徹印象深刻,因此她問穆罕默德是否願意娶她為婦。
 
這個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按當時的規矩非長子無法獲得任何遺產,因此穆罕默德既沒有從他父親那裡又沒有從他祖父那裡獲得任何遺產。
 
但海迪徹為他帶來了很大的財富。阿拉伯傳記記錄說海迪徹和穆罕默德共有三個男孩及四個女孩,
 
分別是:扎伊納布、露卡依亞(二女兒,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妻子)、
 
烏姆庫勒蘇姆及法蒂瑪(四女兒,第四任哈里發阿里妻子。
 
穆罕默德的兒子先後夭折,其血脈只有從其四女法蒂瑪一脈繼承)。
 
海迪徹和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布塔里布均逝世於619年,因此穆斯林稱這一年為「悲痛年」。
 
穆罕默德與他後來的妻子都沒有孩子,除了後來與來自埃及的科普特妻子瑪利亞有一子易卜拉欣早夭。
 
 
蘇萊曼清真寺 (57)
 
 
伊斯蘭的開端
 
穆罕默德中年時,時常在麥加的希拉山洞裡徹夜沉思。
 
610年,當時40歲的穆罕默德在沉思時,耳邊傳來大天使吉卜利里(加百列)的聲音,
 
並帶來真主(造物主)的第一個啟示傳達給他:『你應當奉你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
 
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
 
並宣稱從此真主揀選了穆罕默德為真主的最後先知和使者,不識字的穆罕默德就在加百列的帶領下,將《可兰经》讀誦出來。
 
在面臨神蹟後的穆罕默德顯得相當惶恐,於是他返家將之所遇到的事告訴他的妻子赫蒂徹。
 
赫蒂徹相信時常扶老濟弱的穆罕默德遇見的是神的使者,而非邪靈。
 
而當時赫蒂徹的基督僧侶堂兄瓦拉格·本·瑙法爾也相信穆罕默德是耶穌預言的先知。
 
約613年開始展開穆罕默德傳道的日子。
 
蘇萊曼清真寺 (58)
 
 
迫害
 
613年,穆罕默德開始了他漫長的傳道歲月,雖然他的妻子相信他並皈依伊斯蘭。
 
但整個古萊什族聽了他的話後,大多譏弄他認為他瘋了,但也有一些成為他的追隨者。
 
當時皈依伊斯蘭的群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大商人的弟弟和子女、家道中落的家族、弱勢並未能得到保護的外國人。
 
當穆斯林越來越多時,麥加的權貴們認為伊斯蘭教的一神信仰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和牟利。
 
這是因為當時克爾白天房內有三百六十個偶像,多數阿拉伯人崇拜這些偶像,麥加的貴族可以藉此謀取大額財富。
 
尤其身為守護克爾白的古萊什族而言,穆罕默德的言行更是令他們感到反感,於是麥加的貴族們就企圖說服穆罕默德停止傳教,
 
並且以金錢和名利,或者讓他與一些最富有的家庭通婚,以讓先知穆罕默德放棄他的信仰解散他的信徒、改變他的宗教。
 
這都被先知穆罕默德嚴詞拒絕了。最後麥加人要求阿布·塔里布將他交出處死,但被阿布·塔里布拒絕了。後來甚至有多神教徒試圖刺殺他。
 
穆斯林一再受到人身攻擊和財產掠奪。麥加的貴族開始殘酷迫害入教的穆斯林,典型的例子如:來自衣索比亞的黑人比拉勒被迫躺在熾熱的沙上,
 
胸部被壓上一塊巨石,紅滾的鐵汁澆在身上。麥加人的迫害,促使許多穆斯林因而死亡,但沒有一個人背叛或反悔。
 
這些迫害暫時並未針對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因為他背後仍是有影響力的叔叔阿布塔里布。
 
615年,麥加的迫害情況越來越危險時,穆罕默德聽聞阿比西尼亞有個以公正善良聞名的基督徒國王,因而勸告一部分穆斯林逃去避難。
 
 
蘇萊曼清真寺 (59)
 
 
夜行登霄
 
621年7月27日(回曆前1年7月17日)的夜晚,真主命令吉卜利里來帶著神獸布拉克到麥加迎接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遂在吉卜利里來的陪伴下,瞬間即乘布拉克趕到了遠寺(耶路撒冷)。
 
然後,按照一些《聖訓》的說法,穆罕默德登上登霄石從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登上七重天。
 
穆罕默德登上第六層時,見到了穆撒(即摩西),穆撒向真主禮了三拜,因此現在穆斯林把這三拜作為副天命。
 
穆聖遨遊到第七層時,見到了天堂和火獄等,旅程的最後,透過真主的光芒,受真主指示說今後所有穆斯林每天必須禮拜五十次。
 
穆罕默德返回到第六層重新遇見穆撒時,穆撒提醒其五十拜遠遠超過了穆斯林的承受能力。
 
穆罕默德於是連續九次求真主減少禮拜次數,直至減到一日五拜。黎明時分,穆罕默德即重返麥加。
 
遷移麥地那
 
希吉拉
 
622年,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隨者受到的迫害越來越大,穆罕默德嘗試到附近的塔伊夫宣傳伊斯蘭,
 
然而,他被當地人毆打、石擊、被用荊棘和棍棒抽打。當麥加貴族們決定刺殺他時,穆罕默德的追隨者建議他遷往離麥加320公里遠的麥地那。
 
「希吉拉」也代表了伊斯蘭曆的開始。麥地那人希望穆罕默德可以統一他們,避免再度發生像618年麥地那內戰。
 
622年至623年間,穆罕默德來自麥加的追隨者和麥地那附近的部落簽定了一項和平友好協議,建立了一個聯盟。
 
這個文件簽署後麥地那和它的郊區成為了一個聯盟,麥地那是其首都,穆罕默德是其領袖。
 
為了擴大這個和平和安全的區域,穆罕默德與他的國家周圍的部落簽署類似的條約,最為著名的是與猶太人簽署了和平協議,即《麥地那憲章》。
 
 
蘇萊曼清真寺 (60)
 
 
衝突的開始

針對先知穆罕默德的遷徙,在麥加的古萊氏族與麥加的其他氏族成立了一個聯盟來迫害麥地那和麥加的穆斯林,
 
他們威脅說每個回家鄉的穆斯林都將被處死。在麥地那的穆斯林對此非常警戒。
 
一些從麥加逃出來的穆斯林因為麥加多神教徒奪走了他們的家鄉和所有的財產,不得不開始襲擊麥加多神教徒去往敘利亞的商隊。
 
與此同時,穆罕默德根據啟示將朝拜的方向從古都斯(耶路撒冷)改為麥加,麥地那的猶太人表示不滿。
 
624年3月,穆罕默德帶領300人襲擊一支麥加的商隊,這支商隊得以逃脫但麥加決定出動一支約800人的軍隊。
 
624年3月15日,兩支軍隊相遇,雖然穆斯林的軍隊人數不到麥加軍隊的一半,他們打了個勝仗,麥加軍死亡45人,
 
包括他們的指揮官,穆斯林軍損失14人,70麥加人被俘,即白德爾之戰。
 
這次戰鬥勝利後,穆斯林又消滅了一個違約背叛麥地那憲法的猶太部落。
 
627年4月,一支一萬人的麥加軍隊開至麥地那。麥地那的猶太人雖然參加了麥地那的聯盟,但他們不參加保護城市,
 
而且他們還和入侵者串通,在入侵者入城後從後方攻擊穆斯林。還有一些偽信者也叛變,打算在麥加軍進城後加以協助。
 
但麥加的萬人軍隊卻無法越過麥地那城周的城壕。麥加軍撤走之後,城裡的穆斯林開始對他們的叛徒進行報復,
 
特別是對城裡的猶太人進行懲罰:所有成年男人被殺。
 
到627年,穆罕默德已經統一了麥地那,城裡倖存的猶太人和基督徒都受穆斯林的保護。
 
沙漠裡的貝都因人過去與穆斯林有過一些衝突,這時也已經與穆罕默德聯盟,接受了他的宗教。
 
 
蘇萊曼清真寺 (61)
 
 
攻克麥加
 
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對麥加施加經濟壓力,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麥加人能夠主動皈依伊斯蘭。
 
628年3月,穆罕默德帶領1600名追隨者和平地進入麥加,試圖進行朝覲。
 
然而麥加人將他們滯留在國境邊上,於是在數日後,穆罕默德與麥加當局簽訂了《侯德比耶和約》,
 
希望雙方停止戰鬥,而穆斯林被允許於次年進入麥加。兩年後古來氏族違反停戰協定,但很快地他們就向穆罕默德投降。
 
穆罕默德宣布特赦麥加人,並特別贈送禮物給統治階層。麥加克爾白裡的偶像和儀式壁畫全部都被清除一空。
 
穆罕默德宣布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讓該地成為穆斯林朝覲的中心,這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
 
雖然他攻克了麥加,但他卻選擇返回麥地那,讓阿塔布·本·烏賽德(Attab bin Usaid)統治該城。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區的其他活動使他最終統一了整個半島,終結了麥加長期以來的混亂。
 
過了一段時日這個條約仍舊僅屬徒具形式,629年11月,麥加的聯軍毀約攻擊了穆罕默德的一個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條約失效。
 
他暗地裡做好準備,於630年1月帶領一萬人向麥加出發。但雙方沒有打仗,麥加的首領們就宣布投降。
 
穆罕默德和平佔領麥加。他離開麥加的8年後他又重返故地了。
 
雖然穆罕默德沒有要求麥加人皈依伊斯蘭,但還是有許多人主動入教了。最後,穆罕默德將天房內的偶像全數摧毀。
 
 
 
蘇萊曼清真寺 (62)
 
 
征服阿拉伯
 
阿拉伯的統一
 
在征服麥加後,在半島上的伊斯蘭教勢力日漸鞏固後,居民更主動接受伊斯蘭教,而麥加貴族在宗教上的優越地位也得以保持。
 
隨後,阿拉伯半島遠近的各個部落紛紛遣派使者往麥地那表示歸順,少數對抗者遭到鎮壓。
 
自此,阿拉伯半島上的各部落民眾開始以伊斯蘭教為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
 
穆罕默德回到麥地那來調停當地兩個部落之間的爭執。
 
他依伊斯蘭教原則建立福利設施、收取稅收(天課)將它們分給很可憐的貧困老弱、簽署了眾多和平協議、修建了許多清真寺,
 
建立了一個所有宗教族群和平相處的寬容環境。
 
告別朝覲
 
632年,在遷移到麥地那之後的第十年結束時,穆罕默德完成了他的第一個真正的伊斯蘭朝聖,
 
領導他的追隨者作大朝聖,被譽為朝覲。
 
完成朝聖後,穆罕默德在阿拉法特山發表了著名的演講,被稱為告別講道。
 
在此講道,穆罕默德勸他的追隨者並不遵循一定的古阿拉伯習俗。
 
他宣稱,阿拉伯沒有優於非阿拉伯國家,也不是一個非阿拉伯擁有一個阿拉伯的任何優勢。
 
逝世
 
在告別朝覲幾個月後,穆罕默德便開始持續好幾天的高燒,最終在632年6月7日,病逝在他的妻子阿伊莎(Aisha)的家中。
 
穆罕默德逝世後,根據他的遺囑,葬於麥地那的先知清真寺的原來的住所內。
 
穆罕默德出生於儒略曆571年4月24日星期五,即伊斯蘭紀元前53年3月12日;
 
逝世於儒略曆632年6月7日星期日,即伊斯蘭紀元11年3月12日;享年63歲(採用伊斯蘭紀年計算)。
 
伊斯蘭曆每年3月12日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的重要節日,既是誕生紀念日又是逝世紀念日,稱為聖紀節(亦稱聖忌節)。
 
 
蘇萊曼清真寺 (63)
 
 
穆罕默德與可兰经
 
可兰经是先知穆罕默德632年最後一次去麥加的路上口述記下來的。
 
這說明可兰经在穆罕默德生前即使還沒有寫到紙上,至少已經有一個固定的順序了。
 
而所有穆斯林均相信,穆聖去世後,《可兰经》還沒有定本。
 
艾卜·伯克爾繼位的第二年,亞瑪瑪戰役,不少哈菲祖(能全部背頌《可兰经》的聖門弟子)戰死。
 
歐麥爾向艾卜·伯克爾建議趕緊整理《可兰经》,以免散佚。
 
艾卜·伯克爾便說:「使者沒有做過的事,我們怎麼能做呢?」但歐麥爾終於說服了他。
 
他就使人去把宰德找來,對他說:「你是一個有才智的青年,我們對於你是毫不懷疑的;你還替使者記錄過啟示。
 
請你把《可兰经》搜集起來吧。」事後,艾卜·伯克爾又邀請了武百耶、阿里、奧斯曼三人來協助宰德。
 
他們四位都是替穆聖記錄啟示的,又都能背誦全部《可兰经》,
 
他們組織了一個會議以整理他們以前所記錄的啟示,以背記的資料和記錄的資料,互相校對。
 
他們校到第九章《討白章》第一二八節和一二九節的時候,只有背記的資料,沒有記錄的資料,
 
在艾卜·胡宰默(Abu Khuzaima ibn 'Aus)的家裡找到了記錄的資料,他們才敢著筆。
 
第三十三章《艾哈薩卜章》的記錄資料也是自胡宰默的家裡找出來的。他們把全部《可兰经》整理起來,交給艾卜·伯克爾保管。
 
他去世後,歸歐麥爾保管。歐麥爾去世後,歸他女兒聖妻哈福賽(Hafsa bint 'Umar)保管。
 
於回曆二十五年(公元645年—646年),利亞和伊拉克的穆斯林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役中曾為《可兰经》的讀法而發生爭執,
 
侯宰斐(Hudhaifa ibn al-Yamani)目擊這種情形,並在返回麥地那後報告哈里發奧斯曼,
 
並且建議說:「在這個民族像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樣分裂之前,你趕快設法挽救吧。」
 
奧斯曼就派人去對哈福賽說:「請你使人把《可兰经》的資料送來給我們,讓我們抄錄幾部,然後送還你。」
 
奧斯曼命宰德、伊本·左丕(Abdullah ibn Zubair)、賽義德(Sa'id ibn al-Asi)、
 
阿卜杜拉赫曼(Abdurrahman ibn al-Harith)等人寫了好幾部。
 
宰德是麥地那人,其餘的都是麥加的古萊氏人(Quraish),奧斯曼對他們說:「倘若你們為《可兰经》的詞語而與宰德的意見不一致,
 
那麼,你們照古萊氏人的方言抄寫吧。因為《可兰经》是依他們的方言而啟示的。」他們總共抄了七部,一部保存在麥地那,
 
其餘的分寄麥加、大馬士革、葉門、貝海賴尼、庫法、百索拉等地。奧斯曼下令把其它的抄本一概焚毀,
 
他下令抄寫的《可兰经》,稱為定本(al-Mushaf al-Imam),
 
或奧斯曼本(Mushaf'Uthman),現在通稱奧氏本(al-Mushaf al-Uthmani)。
 
現在全世界通行的《可兰经》,只有這種定本。
 
 
蘇萊曼清真寺 (64)
 
 
有關穆罕默德的評論
 
伊斯蘭教最主要的教義是對真主的真誠的信仰,和超越部落分裂和對布道者的信奉的道德觀。
 
伊斯蘭傳統認為穆罕默德是文盲,不會閱讀及書寫。
 
但出身貴族的他文盲一說受很大爭議,他成長時,他曾經多次作為商隊的管理員,
 
他的任務是保護商隊完好到達目的地和保護所有的商品完好。他生前所有的買賣都是公道的,所以他的買賣相當成功。
 
本條目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4年9月1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討論頁。
 
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明確地區分他作為先知的宗教模範和他的個人喜好嚴加區分。
 
他將他的錯誤歸罪於自己,而將他的成就歸功於阿拉。他一再堅持將可兰经與他的言論和行為分開來對待。
 
他一直反對別人將他看做神。穆罕默德去世後,弟子中有人十分激動,不能接受先知的離逝,
 
此時,先知的大弟子兼好友艾卜·伯克爾對其他弟子說:「要讓那些愛戴穆罕默德的人知道,他確已離我們而去 ;
 
而讓那些崇拜真主的人知道,真主是活著的,永遠不會死亡。」
 
在政治上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他的繼承人將這個帝國擴張為一個從大西洋到印度河的大國。
 
一些非穆斯林指責穆罕默德在建立這個帝國時使用的手段,
 
他們認為有些做法按今天的標準來看是犯了戰爭罪,穆斯林強烈反對這個觀點。
 
他死後數世紀中許多穆斯林獲得的創造經常被歸功於他的精神影響,尤其歸功於他對知識的追求。
 
對他生活的研究在穆斯林世界產生了一個專有的歷史科學(聖訓學)。
 
蘇萊曼清真寺 (65)  
 
 
 
對穆罕默德的批評
 
自從7世紀以來對穆罕默德的批評就已經存在,主要是來自當時信奉多神教的阿拉伯人。
 
穆罕穆德有很多的配偶,超過了他所創立的伊斯蘭教的教條所規定的四個,他的多配偶制婚姻也受到批評。
 
他占有奴隸和在中東進行軍事擴張的行為也飽受許多批評。
 
穆罕默德一生正式娶妻13位,另有大量的妾侍。
 
他的12位妻子是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也就是他進入麥地那擁有自己的地盤之後(公元622-632年)娶的,多為戰爭俘虜。
 
他最年輕的妻子阿伊莎嫁給時年53歲的穆罕默德時年僅9歲。
 
雖然阿伊莎的結婚年齡有爭議,但卻影響伊斯蘭世界至今。
 
直到21世紀,仍有穆斯林組織宣稱女性的合法結婚年齡為9歲,引起許多人的批評。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5張照片.
 
本次-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共已上傳4581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大約有95篇文章.5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