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_32921

 

 

鄉親呀.右邊這些就是果仁張有名的糕點.

剛好斯斯又是最喜歡糕點的現代人.

真的是好好吃呀..尤其那個天津皮糖更是一絕呢.

(左邊上面是葡萄乾.下面是好喝的雲南普洱茶.以後會再介紹.)

 

 

古文化街.下 (2)

 

(細哩...這就是那傳說中好吃的驢打滾拉.一盒10元人民幣)

維基:

驢打滾,又稱豆麵糕,是一種以糯米做皮,

紅豆做餡的滿族傳統小吃,清朝時列為宮廷食品,

現已成為北京著名小吃。因為在其表面裹有均勻的一層豆麵,

外觀頗似小毛驢在土地上打滾後渾身沾滿干土而得名。

驢打滾的製作是將糯米麵和成米漿,上鍋蒸熟成麵團,

然後用勁攪拌,再裹以炒熟的豆麵?成麵皮,

放入紅豆餡捲成卷,切成合適的大小即可。

 

 

 

古文化街.下 (3)

 

 

在此我要認錯一下.因為我上上篇說我沒吃過天津三絕之一的耳朵眼炸糕.

但是後來看到照片之後我才驚覺.原來我有吃過.那為什麼沒印象呢.

圖上中間那一塊暗紅的東西是我買的.這三個也是10元(算起來也不便宜.)

我只吃了一口.不知是啥東西做的.就給了老婆.

結果老婆跟美雲小姐各咬了一口後.就被我們給拋棄了....實在是見面不如聞名呀

(也或許是天氣太冷.硬到咬不下去.也吃不出滋味的關係吧.)

 

 

---

 耳朵眼炸糕是天津著名小吃,是天津的「三絕」食品之一。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一個名為劉萬春的人開的店,

在北門外大街耳朵眼胡同口,名為劉記炸糕鋪,後改為增盛成,

但一直被人們俗稱為「耳朵眼炸糕」。

現在的店名是一九八三年時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胡子昂先生所題.

耳朵眼炸糕用糯米粉做皮,內放豆沙餡,色澤金黃,

皮酥脆,餡鮮嫩,可存放半月而不變質。

1985年被天津市命名為市級優質食品。

古文化街.下 (4)

 

 

天津(Tientsin或Tianjin),

舊簡名沽,今簡名津,係中國一城。

家下天津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位於華北地區海河?五條主要支流?呢度匯合流入渤海。

天津係中國第五大城市,?上海、北京、廣州同武漢之後。

2006年3月22號?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一次將天津定位做北方經濟中心,同埋將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寫入十一五規劃。

政區上天津市畀河北省圍住,西北同北京市接壤。

 

 

古文化街.下 (5)

 

 

 


「天津」呢個典故最早出現?戰國時代楚國大詩人屈原?詩歌名句。

呢位處於逆境中?苦吟詩人,?《離騷》入面寫?「朝發軔於天津兮」咁昂揚?詩句。

呢段文采華美?詩歌大意係:搬開停車用?軔木啦!迎住朝陽從天津出發,就去得到我理想?頂峰崑崙之巔。

「天津」個名,最流行?講法係「天子渡口」之意思。

話說大明皇帝朱棣諗到自己奪取帝位成功,係由渡過沽河開始,

所以?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西曆1404年12月23號),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

亦有講法指係來自同名星「天津」。

 

古文化街.下 (6)

 

 

 

天津租界

1860年被闢為通商口岸後,曾經有九個國家?天津沿海河兩岸開闢租界。:

天津英租界,1860年。1941年12月8日,日軍進佔英租界。

天津美租界,1860年。1902年併入天津英租界。

天津法租界,1861年。

天津德租界,1895年。1917年收復。

天津日租界,1898年設立,1903年開發。

天津俄租界,1900年。

天津意租界,1902年。

天津奧租界,1902年。1917年收復。

天津比租界,1902年。

 

古文化街.下 (7)

 

 

 

天津租界

1860年被闢為通商口岸後,曾經有九個國家?天津沿海河兩岸開闢租界。:

天津英租界,1860年。1941年12月8日,日軍進佔英租界。

天津美租界,1860年。1902年併入天津英租界。

天津法租界,1861年。

天津德租界,1895年。1917年收復。

天津日租界,1898年設立,1903年開發。

天津俄租界,1900年。

天津意租界,1902年。

天津奧租界,1902年。1917年收復。

天津比租界,1902年。

 

古文化街.下 (8)

 

 

歷代天津之景 
 
隋朝-

 青池春漲 | 白澗秋澄 | 采村煙霽 | 鐵嶺雲橫 | 盤山暮雨 | 獨樂晨燈 | 崆峒積雪 | 瀑水流冰

明朝-

拱北遙岑 | 鎮東晴旭 | 安西煙樹 | 定南禾風 | 吳粳萬艘 | 天驥連營 | 百沽潮平 | 海門夜月

清朝-

 三分中水 | 七台環向 | 溟波浴日 | 洋艘駢津 | 浮梁馳渡 | 廣廈舟屯 | 南原樵影 | 西淀漁歌


1990年-

 薊北雄關 | 獨樂晨光 | 故里尋蹤 | 三盤暮雨 | 天塔旋雲 | 龍潭浮翠 | 雙城醉月 | 沽水流霞 | 海門古塞 | 中環彩練

 

 

 

古文化街.下 (9)

 

 

天津位於東經117.2°,北緯39.1°,海拔2到5米。

?華北平原東北,北屏燕山,東臨渤海。

係華北平原?最低點同海河水系?匯流處,號稱「九河下梢」。

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氣溫-6℃到-4℃,

七月平均氣溫25℃到27℃,年降雨量為500~700毫米。

政治上同河北、北京接壤,隔海望見山東同遼寧。

 

 

古文化街.下 (10)

 

 

 

泥人張為天津的一種民間美術品,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現為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泥人張的創始人是張明山,他從小和父親學習泥塑製作,

18歲時便得「泥人張」的藝名,並開始經營泥塑作坊名為塑古齋。


1915年,張明山的彩塑作品《編織女工》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

泥人張第二代傳人張玉亭的作品也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譽獎

。此後,經過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禧、張景祜、張銘四代泥人張傳人的精心傳承,

泥人張成為天津乃至中國北方泥塑藝術的精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泥人張彩塑得到了保護和扶持的政策,

泥人張彩塑藝術也從家庭作坊走向學校和社會。泥人張第二代傳人張玉亭被聘為天津市文史館館長,

泥人張第三代傳人張景祜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並在天津建立泥人張彩塑工作室。

時任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曾為泥人張題詞「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滿天下。」

 

 

古文化街.下 (11)

 

 

(本來想進去參拜一下.但是要門票.所以.....)

天津天后宮,俗稱娘娘宮,是一座位於中國天津市南開區古文化街的媽祖廟。

天津天后宮位於原天津老城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始建於元泰定元年(1326年),

明永樂元年(1403年)重建,該建築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現為天津民俗博物館。

與福建莆田湄洲島湄洲媽祖祖廟和中華民國雲林縣北港朝天宮並稱為世界三大媽祖廟

 

天津天后宮始建於元泰定元年(1326年),並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稱天后宮。

天后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並舉行酬神演出的場所,後來,天后宮兩側的街道形成商業集市和年貨市場,

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之日,天后宮都會舉行天津皇會,會上會表演龍燈、高蹺和旱船等民俗藝術。

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對天津天后宮進行居民動遷、文物修繕和博物館建設,

對天津天后宮內的海神天后媽祖、王靈官和四大金剛等神像進行復原。

1986年元旦,天津天后宮經過重建重新對外開放。

目前,天津民俗博物館將天津天后宮內的配殿闢為民俗展品陳列室。

 

 

古文化街.下 (12)

 

 

天津天后宮俗佔地面積為528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341平方米。

天后宮建築群坐西朝東,由戲樓、幡桿、山門、牌樓、前殿、正殿、藏經閣、啟聖祠、鐘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組成,

之後又新添建了關帝殿和財神殿。其中,正殿內的娘娘塑像高2.7米,兩旁設有捧印、抱瓶、打扇恭立的四侍女和一套鑾駕。

天后宮的山門前矗立有兩棵分別高25米和26米的幡桿。

 

 

古文化街.下 (13)

 

 

天津民俗博物館

1986年,天津民俗博物館在天津天后宮正式對外開放並成為當時天津首家民俗專業博物館和中國較早的民俗類專業博物館。

天津民俗博物館以天后文化為基礎、對天津的地域民俗進行挖掘、徵集、收藏、研究和展示,

並開闢了「漕運與天津城市形成」、「天津婚育習俗」、"商業習俗"等展廳。

此後,天津民俗博物館又相繼建成「天后聖跡圖」、「媽祖泉」、「普濟泉」和「天后文化長廊」

等景觀並恢復天津皇會、「天后宮傳統文化廟會」、「天后誕辰系列紀念活動等天津傳統民俗活動。

此外,天津民俗博物館還與北京民俗館、內蒙古赤峰博物館、新疆博物院、吉林延邊博物館、法國里爾博物館等結成友誼單位。

 

 

古文化街.下 (14)

 

 

 

「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城」,天后宮作為天津民俗文化的發祥地也派生出一些老地名,

如:「宮北大街」、「宮南大街」、「宮南街道居委會」、「宮北街道居委會」、

「宮前街街道居委會」、「宮前二道街」、「宮南里」、「宮南別苑」等....


娘娘宮在天津人的文化生活中有重要的意義。

以前,幾乎所有天津人在新婚時都必會至娘娘宮,朝拜天后娘娘。

天津人觀念中,將海神媽祖和送子娘娘混為一體了,他們認為媽祖娘娘能保佑早生貴子,

故他們去娘娘宮求取一個泥娃娃,作為自己的孩子,認為這樣可以帶來子嗣。

如果一年之中沒有生育,會將泥娃娃抱到娘娘宮「洗澡」,也就是換一個更大的泥娃娃,使泥娃娃「長」一歲。

如果生育了孩子,會尊泥娃娃為「大哥」,自己行二。

因此以前天津人互相尊稱「二爺」,沒有叫「大爺」的,因為大爺一般都是泥娃娃大哥。

(和北京的風俗不同,北京人認為「二爺」都是管家或門房,互相都尊稱「大爺」)。

天后神像旁有一個小神像被稱為王三奶奶,據說是為天后送子的侍女,

是一個軟身神像,求子嗣的人要摸一下這個神像的手,據說就可以有神效。

由於每天有許多人摸,就不能作成泥胎神像,是木製的手臂,穿著布制衣物,頭是泥塑的,栩栩如生。                             

 

 

古文化街.下 (15)

 

 

 

又一家賣茶湯的.

說起天津的名產其實還有一個’津八件”

不過因為此行似乎沒看到.所以就略過不提.

 

古文化街.下 (16)

 

 

 

 

古文化街.下 (17)

 

 賣茶壺的仁君軒.

 

 

古文化街.下 (18)

 

 

又是一條巷道.

只不過我們快沒時間了.前面還有一大段要逛.

所以只好拍拍照.也許將來有機會有時間再來逛逛吧.

 

 

古文化街.下 (19)

 街道中的石敢當?

 

 

 

 

古文化街.下 (20)

 

 

中國特色商業街-古文化街.

意思就是說來天津不來此街.天津你就等於白來了.

是這個意思嗎.沒錯.肯定是這個意思..

 

 

 

古文化街.下 (21)

 

 

後來我上網求證了一下.

地面的果然是岩石ㄡ.真是厲害.

不過有些鞋子很容意滑倒.小心.

 

 

古文化街.下 (22)

 

 

可能是當地的名人.

因為從那醜陋的簡體字中實在不知道他的繁體字名是什麼.

在此只好說聲拍謝拉...

 

 

古文化街.下 (23)

 

 

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

溫度也越來越低.讓我的大腿都凍傷中....

 

 

古文化街.下 (24)

 

 

不過今天是星期三耶.

怎麼看到很多年輕人來此逛街呢?

 

 

古文化街.下 (25)

 

 

 

 

古文化街.下 (26)

 

 

泥人張彩塑創作題材來源於民間習俗、舞台戲劇、民間故事、古典文學名著。

泥人張彩塑所塑作品用色簡雅明快,用料講究,神形兼具。

一般泥人張彩塑大小約40公分,為架上雕塑、彩塑藝術,屬於室內陳列性雕塑。

清朝時期,慈禧太后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的賀禮禮單中都列有「泥人張」這一項,李鴻章等諸多政要、名流都慕名塑像。

 

 

 

古文化街.下 (27)

 

 

每一家都是當地有名又有特色的名店.

不然也進駐不了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下 (28)

 

 

這也是一家很有名的店.等一下回頭我們會進去購物.

這也是我們一家人唯一進去並購買食品的店.

下次如果你們有來此.別忘了進去多買一點.因為真的好好吃..

 

 

 

古文化街.下 (29)

 

 

這是古文化街的另一頭了.

這也表示我們要往回走了..

 

 

古文化街.下 (30)

 

 

(看到店員在倒茶.又是親切的招呼我們.就進去逛逛吧.)

果仁張為天津傳統小吃,創始於1830年,創始人張氏兩代是清朝宮廷御膳房名廚師,

第三代張惠山曾為國家高級宴會製作各種食品,受到國內外賓客的好評。

第四代傳人張翼峰和夫人陳敬在新的環境下進一步發展了果仁張食品,

並首創了掛霜系列新產品,深受國內外賓客的青睞。

 傳統產品果仁張傳統產品有:

琥珀花生仁、琥珀核桃仁、虎皮花生仁、淨香花生仁、奶香瓜子仁、五香松子仁。

創新產品有:琥珀腰果仁、奶香杏仁、奶香、五香、可可、麻辣、海菜、香草、

桔香、檸檬、山楂、咖喱、薄荷、薑汁等多種口味的花生仁、蠶豆及青豆。

果仁張食品具有香甜酥脆、美味可口、回味無窮、久儲不綿的特點。

它以其精湛的工藝、獨特的風味聞名海內外,被稱為《食苑一絕》。

 

 

古文化街.下 (31)

 

 

哇))裡面好多的甜食.

很多都是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小甜點.

 

 

 

古文化街.下 (32)

 

 

老婆.阿嬸.美雲都一人一包.

但因為沒買過.所以都買不多.

 

 

古文化街.下 (33)

 

 

當時的我還傻傻的搞不清楚那甜糕點有多好吃了.

如果時間可以倒轉.我一定買一大箱回來送給親朋好友.

 

 

古文化街.下 (34)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在以前那個年代要是跟我一樣這樣貼圖這樣喊.應該會被抓去槍斃吧.

 

 

古文化街.下 (35)

 

 

 

 

古文化街.下 (36)

 

 遠遠的就看到老婆跟阿嬸拿著一包的甜點.

 

 

古文化街.下 (37)

 

 幫老婆拍一下這著名的景點-津門十景之古文話街.

 

 

古文化街.下 (38)

 

 在以前.這應該是有錢人家的大院子吧.

 

 

 

古文化街.下 (39)

 

 

崩豆張”是天津最有名的一家專門製作和銷售各種豆類幹貨小吃食品的私營企業。

公司由總店和一個分店、一個加工廠共三部分組成有職工六十余人。

總店設在南市食品街,在古文化街設分店、王頂堤設加工廠。

生產糊皮正香崩豆、去皮夾心崩豆、桂花酥崩豆、豌豆黃、三豆涼糕、

冰糖奶油豆、冰糖怪味豆、兒童珍珠豆、去皮麻辣豆等。

分高、中、低三個檔次,共16大類76個品種。

產品暢銷天津、北京、武漢、南京、貴陽、杭州、合肥、大連等地,

1990 年作為天津市的名、特、優、新產品,指定在亞運會期間進京展銷。
 

    “崩豆張”是個老字號。早在清朝嘉慶末年,“崩豆張”的創始人張德才,在清朝宮廷禦膳房任廚。

當時,宮廷和王府中的帝王將相、皇親國戚們吃飽喝足之後,總希望有小食品磨牙消食。

張德才悉心研究,精心實踐,終於製成多種豆類風味幹貨食品,

如“糊皮正香崩豆”、“豌豆黃”、“三豆涼糕 ”及果仁、瓜子等。

同時,在佳節喜慶宴會時,他還為宮廷製作了“九龍貢壽”、

“麻姑獻壽”、“龍鳳成祥”等特種成型貢品。

尤其是“糊皮正香崩豆”,在宮廷中最受達官貴人的青睞

 

 

古文化街.下 (40)

 

 

 

老婆.瑪麗亞跑哪去了.

可惡.每次要拍照.她就不見了.

告訴她當心點.小心我炒了她...

 

古文化街.下 (41)

 

 

 

 

古文化街.下 (42)

 

 

走那哪都是有名的店噎.譚木匠.

 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譚木匠控股,以及譚木匠

(英語:Carpenter Tan Holdings Limited,港交所:0837),

在1993年由譚傳華創立一家重慶市專門銷售梳子、鏡子、組合禮盒、其他飾品等,

另外還有特許加盟商店。

而香港、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德國,以及美國紐約也有分店。

 

 

 

古文化街.下(01)  

 

 

 愛吃的一家人不知又在看什麼好吃的美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