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古街 (161)

 

2014-戀戀上蘇杭 16.蘇州-七里山塘千年古街.下

置頂照片:千年古運河-山塘河

旅遊時間:六天五夜--第三天.早上

時間:民國103年6月1日星期日.

天氣:陰天偶有雨.

溫度:20-25度C.

 

 

 

山塘古街 (111)

 後人為了紀念白居易而立的碑.

 

 

白居易(772年3月3日-846年),

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

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

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山塘古街 (112)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

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

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

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

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

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白劉」。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

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

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並序》、《秦中吟》、

《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山塘古街 (113)

 

 

蘇杭的政績(49歲—56歲)

820年冬,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誥。

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緋色朝服,

(緋色即硃色,為五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

822年,白居易上書論當時河北的軍事,不被採用,

於是請求到外地任職,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

任內有修築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績。

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秋天至洛陽,在洛陽履道里購宅。

825年,被任命為蘇州刺史,5月到任。

826年因病去職,後與劉禹錫相伴遊覽於揚州、楚州一帶。

 

 

山塘古街 (114)

 

 

在杭州刺史任內,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

又見西湖淤塞農田乾旱,因此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

並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與注意事項,刻石置於湖邊,

供後人知曉,對後來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響。

離任前,白居易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之中作為基金,

以供後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公務上的周轉,事後再補回原數。

當這筆基金一直運作到黃巢之亂時,當黃巢抵達杭州,

文書多焚燒散失,這筆基金才不知去向。

 

 

山塘古街 (115)

 

 

 

現在西湖有白堤,兩岸栽種有楊柳,

後世誤傳這即是白居易所修築的堤,而稱之為白公堤。

事實上這道「白堤」在白居易來杭州之前已存在,

當時稱為「白沙堤」,且見於白居易的詩作之中。

當白居易在杭州時,元稹亦從宰相轉任浙東觀察使,

浙東、杭州相去並非太遠,因而二人之間有許多往還的贈答詩篇。

當白居易任滿離開杭州時,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

編成《白氏長慶集》五十卷。

 

山塘古街 (116)

 

 

在蘇州刺史任內,白居易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

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

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

作品例舉:《江樓夕望招客》 、《冷泉亭記》 、

《錢塘湖石記》 、《自到郡齋,僅經旬日,方專公務,未及宴遊。

偷閒走筆題二十四韻,兼寄常州賈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吳中諸客》

 《對酒吟》

 

 

山塘古街 (117)

 好了.說完了唐朝的白居易之後.

咱們來談談近一點的大人物.

那就是曾六次下江南的乾隆皇.(其實康熙也是六下江南拉.)

古時下江南是一件浩大的工程.

不過大多走的是水路.是一條人工運河.叫京杭大運河.

我們這幾天都是圍在它身邊轉來轉去的.

往後我會另篇介紹.先來看看乾隆皇幾時又為何要下江南呢......

 

 

山塘古街 (118)

 

 

清朝乾隆皇帝曾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

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

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

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揚州府、蘇州府、杭州府、江寧府(今南京市)、

泰山,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

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山塘古街 (119)

  

背景

江南主要指長江三角洲地區,

尤其特指江浙長江以南至錢塘江口,

加上揚州一帶,江浙兩省的核心地區,

有時也包含安徽東南部及江西東北部。

清代前期與中期最繁華的是蘇州和揚州,還有杭州。

 

山塘古街 (120)

 

 

這裡古稱吳越,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江浙兩省地盤雖然不大,人口也不很多,

大約只佔國土面積和總人口的2%,

但它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其經濟和人文在全國均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山塘古街 (121)

 

 

 

清朝兩省上交的賦銀賦糧分別達到全國賦銀總數的20.8%左右和賦糧總數的30%左右,

鹽課銀佔全國鹽課銀總數的68%左右,關稅佔全國稅額總數的一半。

這裡出產的絲綢和茶葉歷來是宮廷內外的高檔必需品,

飲食也被認為是明清兩朝宮廷菜系的正宗,

至今國宴仍保留相當比例的揚州蘇州菜譜。

 

山塘古街 (122)

 

 

過程

六下江南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士紳、培植士族、閱兵祭陵。

乾隆帝期間多次下諭,蠲免江浙、安徽上千萬兩銀。

第一次南巡時,諭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蘇積欠賦銀228萬兩、安徽積欠 30萬餘兩,

及浙江本年應徵銀30萬兩。二次南巡,諭免蘇、浙、皖三省二十一年以前積欠錢糧,

又免浙江漕銀20餘萬兩。三次南巡,諭免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三省積欠錢糧,

又免浙江漕銀等項27萬餘兩。四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錢糧143萬餘兩及浙江13萬餘兩。

 

 

山塘古街 (123)

 

 

五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欠銀130餘萬兩。

六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欠銀130餘萬兩。總計六次南巡免銀在1000萬兩以上。

但是,另一方面講究排場,開支巨大,勞民傷財,負面批評不少。

每次南巡歷時四五個月,隨駕當差的軍人3000名左右,約需用馬6000匹和船四五百隻,

還有幾千名民工,用掉了上百萬銀兩,還給民間帶來了極大的騷擾。

乾隆亦相當重視對黃河的治理,以及對江南人才的賞賜。

 

山塘古街 (124)

 

 

歷次南巡

第一次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日,奉皇太后離京,二月初八日,

渡黃河(當時黃河走淮河入海),閱天妃閘(淮陰縣)、高家堰(淮陰縣高堰村。經過淮安,見城北一帶,

內外皆水,僅有土堤,思人煙湊集之區,設有異漲,何能抗禦。

命改建石工,以資保障。由運河乘船,經揚州、鎮江、丹陽、常州至蘇州,諭三吳士庶各敦本業,力屏浮華。

三月,至杭州,參觀敷文書院,頒賜江浙各書院殿版《十三經》、《二十一史》。登觀潮樓閱兵,裁杭州漢軍副都統。

奉皇太后遍游西湖名勝,至紹興祭禹陵,還杭州。迴鑾時,繞道江寧(今南京)祭明太祖陵,閱兵。

沿運河北上,至蔣家壩、高家堰閱視河工,定洪澤湖五壩水志。四月,從陸路至泰安,祀岱廟拈香。

五月初四日,還京。此次南巡,往返行程水陸共計五千八百里,歷時五月余。

 

 

山塘古街 (125)

 

(閶門,俗稱吳門,原是吳中(蘇州)西北面的一個城門,

特別以附近一帶曾經繁華蓋世的商業區著稱。 )

 

第二次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十一日,奉皇太后啟鑾出京師,二月初五日,奉皇太后渡河,至天妃閘,閱木龍。

十三日,渡江,詣范仲庵高義園。二十二日,至蘇州府,奉皇太后臨視織造機房。

二十四日,閱兵於嘉興府後教場及石門鎮。二十七日,奉皇太后至杭州府。三月十八日,奉皇太后至江寧府,親祭明太祖陵。

二十八日,渡河。四月初四日,至徐州閱視河工,見所過桃源、宿遷、邳州、睢寧等處,百姓鶉衣鵠面,相望於道,

降旨賑期展至五月,截留漕糧,以備平糶,又將積欠籽種、口糧全行免去。親閱高堰、清口、徐州等處工程。

初五日,至孫家集閱視堤工,命將高堰、武家墩面北一帶河堤改用磚砌。初六日,渡河,至荊山橋、韓庄閘巡視。

初十日,至曲阜謁孔林。二十六日,還京師至圓明園。

 

山塘古街 (126)

 

 

第三次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十二日,離京啟鑾,二月初八日,奉皇太后渡河,閱清口東壩、惠濟閘,登舟巡視河堤。

十七日,至焦山閱京口水師。至蘇州,謁文廟行禮。三月初一日,奉皇太后至杭州。

次日,至海寧閱海塘,命歲修老鹽倉一帶百餘里柴塘,增坦水石簍,以資擁護,並命修尖山、塔山之間石壩。

旋登觀潮樓,閱福建水師。初十日,奉皇太后臨視織造機房。二十六日,祭明太祖陵。幸兩江總督尹繼善官署。

二十九日,渡江。四月,閱高家堰。迴鑾至河,命庄親王允祿等奉皇太后,由水路回程。自登陸由徐州閱河工。

至鄒縣祭孟子廟。再至孔廟行禮,謁孔林,登泰山,至玉皇頂拈香。至德州行宮,迎送皇太后登舟。

五月,至涿州。初四日,回京住圓明園。初八日,至黃新莊迎皇太后迴鑾,居暢春園。

 

 

山塘古街 (127)

 

 

第四次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六日,奉皇太后由京師發。二月,渡河,閱清口東壩木龍、惠濟閘。閏二月初一日,至蘇州,謁文廟。

初七日,奉皇太后至杭州。至海寧閱塘工。觀潮後,回杭州。三月,幸焦山,奉皇太后駐蹕江寧府,親至明太祖陵奠酒,臨視尹繼善署。

十一日,奉皇太后渡江。閱高家堰堤工,奉皇太后渡河。四月十二日,駐蹕德州,命簡親王豐訥亨等奉皇太后從水路回程。

乾隆帝由陸路,於二十一日返京。二十四日,迎皇太后居暢春園。

此行皇后、令貴妃、慶妃、容嬪等人陪同。閏二月十八日,皇后突然被從杭州送回北京。

乾隆帝回京後,收回皇后手中四份冊寶。此後,乾隆帝雖未廢除烏喇納喇氏皇后之位,但她的待遇遠不如普通妃嬪。

皇后烏喇納喇氏和乾隆帝在杭州發生了什麼,成了千古之謎。

 

 

山塘古街 (128)

 

 

 

第五次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從京師出發。扈從的有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直隸官員、回部郡王台吉、四川土司等。

經過山東時,他派遣官員至曲阜祭祀了先師孔子。沿途他遣官祭已故河道總督靳輔、齊蘇勒,大學士嵇曾筠、高斌等祠,

親自視察清口東壩等地堤工。此外,他還在杭州、江寧等地閱兵,召見和加恩江浙地區的士紳,拜謁了明太祖朱元璋孝陵,

頒布了移風易俗的諭示。五月初九日,返回京師。

山塘古街 (129)

 

 

第六次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從京師出發,開始第六次南巡。和前五次一樣,這次他仍乘坐安福艫,翔鳳艇作為備用。

沿途地方官員三十里以內接送。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順琰、十七子永璘隨駕。沿途拜謁了少昊陵,在曲阜謁見了孔子廟,

遣官祭祀了顏回、曾子、子思、孟子祠,以及宋臣范仲淹祠、韓世忠祠、故大學士蔣溥墓、巡撫湯斌祠、張伯行祠、總河陳鵬年祠。

三月,進入浙江鏡內,視察了沿海石塘工程。二十四日,撰寫了《南巡記》一文,總結性地敘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

閏三月,乾隆帝到達江寧(今南京),遣官祭祀明太祖陵。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師。

 

山塘古街 (130)

 

 

創作的繪畫

康熙朝,由王翬主筆繪製記錄康熙帝南巡的《康熙南巡圖》。

乾隆帝南巡,則由宮廷畫家徐揚照其體例繪製了《乾隆南巡圖》。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進量絹本十二卷;六年後,再進紙本十二卷。

在此之前,徐揚還創作了《南巡紀道圖》,與《南巡圖》不同之處在於只畫山川風物,不畫人物。


 

 

 

山塘古街 (131)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

乾隆帝弘歷相繼下了兩道上諭,講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

大致有四點:

一是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

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

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后,遊覽名勝,以盡孝心。

 

 

山塘古街 (132)

 

 

 

這些理由固然存在,但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

這就是江浙的客觀環境和歷史條件。

江浙兩省雖然地盤不大,人口也不特別多,

大約只佔國土面積和總人口的2%,但它是魚米之鄉,

其經濟條件和人文條件都在全國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兩省上交的賦銀賦糧分別達到全國賦銀總數的208%和賦糧總數的 30%,

鹽課銀佔全國鹽課銀總數的68%,關稅佔全國稅額總數的一半。

江浙人文茂盛,是全國文化最發達地區,才子學者之多,數倍數十倍于其他省份。

 

山塘古街 (133)

 

僅以關係到政局和學術文化界的科舉而言,從順治三年到乾隆六十年的150年裏,

共舉行了61科,其中,江浙兩省出了51位狀元,佔全國狀元總數87%;

出了38 位榜眼,佔榜眼總數62%;出了47位探花,佔探花總數77%。

再就大學士九卿督撫來看,江浙兩省出了很多大學士和尚書總督巡撫,

像狀元出身的呂宮、徐元文、于敏中等都任至大學士。

另一方面,江蘇、浙江又是明末遺民活動的中心,

反清思想和反清言行一直不斷,發生了多起文字獄。

沒有江蘇、浙江這兩個省巨大的財政收入和紳衿支援,清朝的統治是很難鞏固的。

牢固控制住江浙,充分利用江浙的財力人力和物力,來發展其“盛世”,

這就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根本原因。

 

 

山塘古街 (134)

 (黄姓图腾,黄字的初文(最原始的本字),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即双珩之所合成,也就是璧,

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称“复”,上面的一横是玉衡,下面是二系垂。中间的璧,古代又叫“璜”。

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它就是“璜”字的初文。

可见,“黄”的最原始意思是指佩玉,在商、周青铜器文中,凡言赏赐佩玉,均用“黄”字)

 

乾隆帝于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南京)、蘇州、杭州、揚州,後四次還要到浙江的海寧。

六下江南所經之地和所做之事,雖然不盡相同,但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即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縉紳,培植士類,閱兵祭陵。

 

山塘古街 (135)

 (吳的古字)

 

 

乾隆帝在六下江南期間,多次下諭,蠲免江、浙、皖上千萬兩銀子。

第一次南巡時,諭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蘇積欠賦銀228萬兩、

安徽積欠 30萬餘兩,及浙江本年應徵銀30萬兩。

二次南巡,諭免江、浙、皖三省二十一年以前積欠錢糧,又免浙江漕銀20余萬兩。

三次南巡,諭免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三省積欠錢糧,又免浙江漕銀等項27萬餘兩。

四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錢糧143萬餘兩及浙江13萬餘兩。五次南巡,

諭免江蘇、安徽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欠銀130余萬兩。六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欠銀130余萬兩。

總計六次南巡免銀在1000萬兩以上。

 

山塘古街 (136)

 

 

以皇祖之心為心的乾隆帝,也像其祖父那樣,

極其重視河工海防,把它視為六巡江南的一個主要任務。

江蘇、安徽、浙江經常發生水災,乾隆七年,黃河、淮河同時漲水,

江蘇、安徽的海州、徐州等府50余州縣“水災甚重”,災民多達700~800萬人。

在乾隆寫的禦制《萬壽重寧寺碑記》和《南巡記》裏,他著重講到,“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

“六巡江浙,計民生之最要,莫如河工海防”,“臨幸江浙,原因念河工海塘,親臨閱視”。

這些話並非空談,而是乾隆傾盡全力大興河工的歷史實際的真實概括。

河工興修規模之大,投入財力物力人力之巨,興修時間之長,乾隆可以稱之為古今惟一的帝王。

以經費而言,每年河工固定的“歲修費”,多達380余萬兩,約佔每年朝廷“歲出”額數1/10強。

臨時興修的大工程,又動輒用銀幾百萬兩,像藺陽青龍崗之工,“費帑至二千余萬”。

 

 

山塘古街 (137)

 

 

在乾隆四十九年的禦制《南巡記》裏,他對幾十年大興河工的情形作了總結,主要是四大工程。

第一項大工程是定清口水志,加固高堰大堤,基本上保護了淮安、揚州、泰州、鹽城、通州等富庶地區免受水淹。

第二項大工程是陶莊引河工程,在陶莊開挖一條引河,寬80~90余丈,長1000余丈,深一丈余,以防止黃河河水倒灌清口。

引河開成以後,解決了“倒灌之患”。第三項大工程是在浙江老鹽倉一帶修建魚鱗石塘,

歷時三年,花銀數百萬兩,修建好魚鱗石塘4100余丈。

第四項大工程是將原有范公塘一帶的土塘,添築石塘,修了三年多。

這對保護沿海百姓生命財産安全,起了重大作用。

 

 

 

 

 

 

山塘古街 (138)

 

 

五六十年以後,陳文述對比當年海塘利民和現在海塘失修災害加劇時,

寫下有感而作的《議修海塘》詩説:

嘆息魚鱗起石塘,當年純廟此巡方。

翠華親蒞紓長策,玉簡明禋賜禦香。

列郡田廬資保障,萬家衣食賴農桑。

如何六十年來事,容得三吳駭浪狂。

 

 

山塘古街 (139)

 

 

另外,《南巡記》裏還提到將高家堰的三堡、六堡等原來用磚砌的堤一律改為石堤,徐州城外添築石堤直至山腳。

僅據《清高宗實錄》的記載,六巡期間,乾隆對黃河、淮河的河工及浙江、江蘇的海塘,下達了數以百計的上諭,

指示治理,動用了幾千萬兩帑銀,完成了多項工程,對減少洪災、保護百姓田園廬舍和生命安全,起了不能抹煞的重大作用。

 

 

山塘古街 (140)

 

 

南巡期間,乾隆對禮遇致仕大臣和“培養士類”做了大量工作。

他重新起用或擢用辦事實心頗有政績的大臣,像原任大學士的陳世倌、

史貽直和大學士管江南河道總督的高斌,都是當時的能臣,僅因小過或一時不順上意,

而被降被革被致仕,使其才幹無所施展,于國于己皆有損害,現在借南巡之機,乾隆諭命他們三位都官復原職。

原禮部侍郎沈德潛乃江南文壇泰斗、大詩人,原刑部尚書錢陳群詩書皆優,二人皆為乾隆帝所賞識器重,

在江南甚至在全國文人士子中影響很大,可以説是德高望重。

乾隆南巡時,對二人十分優遇,既賜沈德潛禦詩,又為沈主持的紫陽書院題額“白鹿遺規”,

並親寫長詩相賜,還加沈德潛禮部尚書銜,給俸,諭令錢陳群依其原官刑部尚書給俸。

這在縉紳中當然會産生良好影響。

 

山塘古街 (141)

 

 

更重要的是“培植士類”。

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增加生員名額。六次南巡,大約增加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生員名額5664名。

也就是説,每次南巡增錄的生員,相當於每三年一次錄取的名額1/4左右。

二是考試敬獻詩賦的士子。試題均由乾隆親出。第一次考試江蘇、安徽、浙江進獻詩賦的士子時,

江南(江蘇、安徽)取了一等5名,依名次順序是蔣雍植、錢大昕、吳烺、褚寅亮、吳志鴻。

浙江取中一等3名,即謝墉、陳鴻寶、王右曾,均特賜舉人,授為內閣中書。

以後五次南巡,每次取中的士子,名額又多了一些。

 

山塘古街 (142)

 

 

通過這六次的考試,清政府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飽學之士,他們之中的一部分,

有的成為政界能臣,有的學界泰斗,有的詩文書畫大家。

先以第一次取中的八位士子來看,江南一等第二名的錢大昕,

歷任編修、侍講學士、學政、少詹事,精研經史,詩文特優,著作等身,撰《南巡盛典金山》

寫了《唐石經考》、《二十二史考異》(100卷)、《元史藝文志》、《潛揅堂文集》(50卷)、

《詩集》(20卷)等幾十種著作,被公認為有清一代經史權威、學界泰斗、文壇大家、詩詞巨匠。

謝墉,浙江一等第一名,歷任編修、內閣學士、殿試讀卷官、吏部侍郎、上書房行走、國史館副總裁、四庫全書館總閱。

另外,褚寅亮、王右曾等人也是著述甚多,成就很大。

 

 

山塘古街 (143)

 

 

以後第二、三、四、五、六次取中的士子,也是人才濟濟。

像孫士毅,歷任四庫全書總纂官、雲南巡撫、兩廣總督、吏部尚書、大學士。

王昶,歷任鴻臚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

特別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考取的士子中,不少人參加了《四庫全書》的編輯工作,

有些人還是重要人物,對編纂《四庫全書》做出了突出貢獻。

僅據初步統計,名列四庫全書館任事官員的便有十六七位,他們是副總裁沈初,總閱官謝墉,

總纂官陸錫熊、孫士毅,總校官陸費墀,翰林院提調官馮應榴,武英殿提調官韋謙恒,

總目協勘官程晉芳,纂修官、分校官金榜、王念孫、張培、鮑之鐘、沈叔埏、楊揆、趙懷玉等。

南巡期間,乾隆還在蘇州、杭州、江寧、嘉興等地多次閱兵,檢閱軍隊操練,整飭營務,

對所到之地的地方官員予以考核獎懲升降。

另外,他還遊遍江南名勝,觀古賞景,悅目怡心,賦詩唱和,題字留念,廣寫匾額。

 

 

山塘古街 (144)

 

 

六下江南,有得有失,有利有害。

通過六巡,乾隆帝相當清楚地了解江南的官風民情,

又大興河工,廣蠲賦稅,禮遇致仕大臣,培植士子,宣揚了聖恩,

對爭取縉紳士民,安定江浙,保護百姓的身家性命財産,發展生産,

豐富文化,創造和延續“大清全盛之勢”,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開支確實十分巨大,每次南巡,歷時四五個月,

隨駕當差的官兵一般是3000名左右,約需用馬6000匹和船四五百隻,

還有幾千名役夫,用掉了上百萬銀兩,還給民間帶來了極大的騷擾。

 

山塘古街 (145)

 

 

乾隆對此也很了解,他在四十九年的禦制《南巡記》裏,

既講述了“西師”、“南巡”兩件大事成功的原因,

又明確指出,不具備君主之“無欲”、扈駕人員之“守法”、

官員之“奉公”、民人之“瞻覲親切”這四個條件,不可言南巡。

過了十幾年,他對南巡的勞民傷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説:“朕臨禦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

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

 
 
文章來源: 中國網 

 

 

山塘古街 (146)

 

 門前的石龜

 

 

山塘古街 (147)

 

 山塘客棧.適合背包客.

 

山塘古街 (148)

 

 古色古香的門窗..

 

 

山塘古街 (149)

 

 山塘街有名的甜點.

 

 

山塘古街 (150)

 現代的全家便利商店就躲在其中耶......

 

 

 

山塘古街 (151)

 

新民橋

 

 

山塘古街 (152)

 

 下過雨之後...人變多了耶....

 

 

山塘古街 (153)

 

 真的是現代人逛古街.

而且還是一條1200年的古街.

我特喜歡的...

 

山塘古街 (154)

 

 享譽海內外的蘇州七里山塘--松鶴樓

 

 

山塘古街 (155)

 

 上橋來拍幾張...瞧...船開動了.

鮮得更有活力更生動的景色..

 

山塘古街 (156)

 

 後製一張...不同風格.

 

 

山塘古街 (157)

 

 在台灣這樣的景色是看不到的.

只能從電視中觀望.

今天有此機運來到此地.

無遺是人生中的一大美事.

這就是旅遊的好處之一呗..

讓我們不再是井底蛙.只會坐井觀天.

 

山塘古街 (158)

 

 多希望時間就停留在這一刻呀...

下一次再來我們會去坐船遊河的拉..

 

山塘古街 (159)

 

 往路旁再拍一張..

 

 

山塘古街 (160)

 

 船都出航了....羨慕..

 

 

山塘古街 (161)

 這景色很美吧...義大利的威尼斯都不算什麼了...

 

 

山塘古街 (162)

 

 黑白的來一張.....

我真的捨不得離開呀...

 

 

山塘古街 (163)

 

 千年走一回...

 

 

山塘古街 (164)

 

 懷舊色調....

 

 

山塘古街 (165)

 

 今天也在此看到不少新人來此拍婚紗照...

 

 

山塘古街 (166)

 

 另外一對...

 

 

山塘古街 (167)

 

 山塘街我們就要離別了....我會想你的...

 

山塘古街 (168)

 

 黑白照

 

山塘古街 (169)

 

 山塘昆曲館...

 

 

山塘古街 (170)

 

 當地的櫻桃.

 

山塘古街 (171)

 

 又下雨了....

是在為我們的離別而哭泣嗎...

 

山塘古街 (172)  

 

 再會了千年山塘.

總有一天我們夫妻會再來的....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2張照片.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共已上傳948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大約有45篇文章.3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