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 45-[土耳其-阿斯班多斯]-古羅馬水道橋.
 
置頂照片:偉大的古羅馬水道橋.
 
旅遊時間:11天8夜-(3-28到4-7)- 第6天.
 
時間:民國107年4月2日-星期一-中午
 
可樂旅遊-領隊-黃漢瑋(小瑋)+土耳其導遊-OMER.
 
天氣:雨
 
溫度:8-15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0(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2(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1.瑞士+1.土耳其+1)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相機+鏡頭總重量 = 9公斤.(加腳架超過10公斤)
 
主機-CANON-EOS 5D2,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70-300L(胖白)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CANON-EF-M 11-22mm+EF-M 28mm f3.5+(轉接環+胖白)
 
閃光燈-CANON-EX-430+永諾-YN565EXII+ GODOX 神牛 LED 126 補光燈
 
輕型腳架-FOTOPRO C-4i+ Manfrotto PIXI 迷你三腳架
 
 
古羅馬水道橋 (1)
 
離開古城沒多久.我們來到了一樣是一座古羅馬的偉大建築-水道橋.
 
水道橋 興建於羅馬時代,將附近山上的泉水,
 
經過跨越河谷的渠道,引導至人口密集的城裡,
 
供應飲水,非常浩瀚的工程。
 
古羅馬水道橋 (2)
 
(下雨天.沒有其他的遊客.我們獨享.包場了.)
 
 
 
其實拍全景難以窺見其壯觀,從側面一看,
 
不難想像原本的建築的壯闊!
 
而這水道橋與前面的劇場可是有故事的唷!
 

話說當時羅馬皇帝阿流士想要招駙馬,
 
詔告天下只要誰能做出最有利於人民的公共建築,就將女兒嫁給他,所有工程師躍躍欲試,
 
但最後只剩下前面參觀的「阿斯班多斯劇院」跟這座水道橋讓國王最欣賞,
 
但國王仍必須抉擇,最後國王本來打算選擇比較有利於民生的「水道橋」,
 
但劇院設計師札諾在國王下決定前,要求國王前往劇場感受一下,
 
而他就躲在劇院的某個角落跟國王說話,但國王卻只聽見聲音看不見人,
 
原來是這個劇院的傳音效果實在太好了!國王深感驚訝,因此最終決定把女兒嫁給札諾。
 
古羅馬水道橋 (3)
 
(依然下著雨.一邊撐傘邊拍照...鏡頭都濕了...)
 
在所有古代文明中,古羅馬文化應該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因為當時的羅馬有許多保留下來的文字資料,
 
使後人能夠研究他們豐富的歷史素材。
 
然而一談到藝術,就很難找出它特有的風格,
 
因為古羅馬人將希臘各時期的不同藝術成就都吸收過來,
 
甚至很多羅馬藝術家都來自希臘,這也難怪古羅馬藝術成為古希臘藝術的繼承者。
 
 
古羅馬水道橋 (4)
 
 

  羅馬原本是在西元前八世紀,由拉丁人在義大利半島西部,
 
泰伯河﹝River Tiber﹞下游建立的一個小城邦國家,並在地中海沿岸逐步地發展,
 
從西元前八世紀到西元 476 年,書寫了長達近十三個世紀的歷史。
 
若依照其政治組織情形,古羅馬建築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古羅馬水道橋 (5)
 
 
﹝一﹞王政時期︰﹝The Kingdom period,西元前八世紀 ~ 西元前 509 年﹞
 
  在這個時期,伊特魯里亞人是統治義大利的主要力量,即使如此,羅馬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文化。
 
到了西元前 509 年,當伊特魯里亞的最後一個皇帝被推翻,
 
羅馬於是就完全獨立並建立了一個以法律為基礎,實行自由民主的共和政體。
 
  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在石工、陶瓷構件與拱券結構方面有突出成就。
 
古羅馬人受其影響,於是王政時期與共和初期的建築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
 
 
古羅馬水道橋 (6)
 
 

  ﹝二﹞共和時期︰﹝The Republic period,西元前 509 ~ 西元前 27 年﹞
 
  共和時期,羅馬不斷以戰爭擴張版圖。在西元前三世紀佔領了整個義大利,
 
到了西元前二世紀與迦太基人﹝Carthaginians﹞經過幾次戰爭,
 
制服了北非;三年之後,即西元前 146 年,又征服希臘化時期的希臘。
 
  羅馬在統一義大利半島與對外侵略中經常聚集大量勞動力、財富與自然資源,
 
因此在公路、橋梁、城市街道與輸水道方面進行大規模的建設。
 
尤其對希臘的征服,又使古羅馬人學會大量的希臘與小亞細亞文化和生活方式。
 
於是除了神廟之外,公共建築,如劇場、競技場、浴場、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躍,並發展了圓形競技場。
 
從古羅馬建築遺跡來看,希臘建築在建築技藝上的精益求精與古典柱式也強烈地影響著羅馬。
 
 
古羅馬水道橋 (7)
 
 
﹝三﹞帝國時期︰﹝The Empire period,西元前 27 ~ 西元 476 年﹞
 
  羅馬將領凱薩﹝Julius Caesar﹞的姪子屋大維﹝Octavius﹞於西元前 27 年結束內戰,
 
成為羅馬的統治者奧古斯都皇帝﹝Augustus﹞之後,將羅馬帶進入了帝國時期,開始長達約兩百年的繁榮時期。
 
當時的版圖東起小亞細亞和敘利亞,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顛的廣闊地區;
 
北面包括高盧﹝相當現在的法國、瑞士的大部以及德國和比利時的一部分﹞,
 
南面包括埃及和北非。在這段時期,帝國各地普遍進行重大的建築活動,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集中在羅馬本城。
 
 
古羅馬水道橋 (8)
 
 
 
羅馬帝國時期疆域
 
  在帝國繁榮時期,歌頌權力、炫耀財富,表彰功績成為建築的重要任務,
 
因此不少雄偉壯麗的凱旋門,紀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廣場、神廟都陸續建造。
 
此外,劇場、競技場與浴場等亦趨於規模宏大與豪華富麗。
 
  由於古羅馬公共建築物類型多,型制相當發達,樣式和手法很豐富、結構水準高,
 
而且初步建立了建築的科學理論,所以對後世歐洲的建築,甚至全世界的建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從西元三世紀起,古羅馬帝國開始在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逐漸陷入混亂,建築活動也逐漸沒落。
 
以後隨著帝國首都東遷拜占庭,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建築活動仍長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
 
古羅馬水道橋 (9)
 
 
古羅馬的建築
 
  古羅馬人征服希臘之後,發現希臘藝術之美,於是向被征服者學習。
 
無論建築、雕刻或繪畫,似乎只有模仿希臘,才能充實羅馬人的新知識,才是培養羅馬人的新教養。
 
  因此古羅馬的一切建築也是繼承希臘建築式樣而來的,從而繼續發展下去。
 
換句話說,希臘時代的多利克、愛奧尼亞、科林斯三種式樣都為羅馬所繼承,其中最富裝飾性的科林斯式被運用得最多。
 
除了原有的托次坎柱式﹝Tuscan Order﹞,羅馬人也改良出兩種新的柱式:
 
  ﹝一﹞羅馬多利克柱式﹝Roman Doric Order﹞:這是羅馬人改造多利克式,在柱底加上一個柱基後的成品。
 
  ﹝二﹞複合柱式﹝Composite Order﹞:這是把愛奧尼亞柱式柱頭上的卷渦﹝volute﹞
 
造型加在科林斯式芼茛葉柱頭上得到的複合式柱頭柱式。
 
 
古羅馬水道橋 (10)
 
 
托次坎柱式﹝Roman Tuscan Order﹞
 
羅馬多利克柱式﹝Roman Doric Order﹞
 
羅馬複合式柱式﹝Roman Composite Order﹞
 
羅馬人發展出的三種建築柱式
 
  由於羅馬民族愛好華麗,經常在建築上將希臘式的裝飾上又加了羅馬式的裝飾,使建築變得更為華麗。
 
不過,到了羅馬真正強盛之後,就開始發揮他們自己的民族個性,將羅馬的特色表現在所有各種的建設上。
 
譬如運用拱券結構創造拱門與拱頂﹝arch and vault﹞於各式建築,這是希臘建築所沒有的建築形式。
 
古羅馬水道橋 (11)
 
 

  實際上,拱門造型從古代近東時代便開始發展,即使在義大利很早也被伊特魯里亞人所運用,
 
到了羅馬時代,羅馬人首度將它與標準的希臘石柱結合運用,成為羅馬建築的特色之一。
 
羅馬的拱門是由一塊塊楔型拱石﹝voussoir﹞交相砌成,十分穩固。
 
後來演變成筒型拱頂﹝barrel vault﹞及穹型拱頂﹝groin vault﹞。
 
以下舉萬神殿﹝Pantheon﹞、圓形競技場﹝Colosseum﹞與君士坦丁凱旋門
 
﹝Arch of Constantine﹞ 與古羅馬高架渠為例,說明羅馬建築的特色。
 
古羅馬水道橋 (12)
 
圓形競技場
 
  圓形競技場是個橢圓形的建築,可容納五萬名觀眾觀賞競技比賽或戲劇表演活動。
 
其樓高四層,下面三層皆有拱廊環圍。每一層都被不同的圓柱形式的拱門所支撐,
 
如第一層為多利克柱式,第二層為愛奧尼亞柱式,第三層為科林斯柱式,最頂端則為科林斯半露柱壁。
 
從競技場頂端可伸展出大型的遮蓬,遮蓋整個競技場以遮陽或擋雨用。

  圓形競技場歷經三朝皇帝才建造完成,於其他的建築相較,其建造、工程及威權之表徵,在在都顯示這就是古羅馬文化。
 
建築物的正面,在第二及第三層的拱門間原來都有雕像佇立在旁。觀眾則由地面樓層的拱門進場入座。
 
 
古羅馬水道橋 (13)
 
 
古羅馬高架渠
 
  二世紀,當羅馬人征服西班牙時,也在現今馬德里西北方的塞哥維亞﹝Segovia﹞,
 
利用拱形建築了著名的古羅馬高架渠﹝Roman Aqueduct﹞,從遠處輸水使用。
 
這條高架渠全長為 17 公里,利用附近盛產的花崗岩,採用堆積石頭的方式而非以灰泥塗抹。
 
自從羅馬時代,它一直供應當地居民飲水用。
 
原本在高架渠中央高處的牆凹處有羅馬皇帝及大力士赫克勒斯﹝Hercules﹞ 的銅像,
 
但是在 1520 年被聖母瑪利亞像和聖西巴斯堅﹝St. Sebastian﹞的雕像所取代。
 
 
古羅馬水道橋 (14)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
 
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
 
(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縮寫為SPQR。
 
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
 
 
古羅馬水道橋 (15)
 
 
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
 
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
 
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
 
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
 
古羅馬水道橋 (16)
 
 
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
 
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
 
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
 
前451年,頒布了十二銅表法,
 
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
 
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古羅馬水道橋 (17)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
 
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
 
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亞、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
 
 
古羅馬水道橋 (18)
 
 
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
 
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
 
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古羅馬水道橋 (19)
 
 
文化
 
主條目:古羅馬文化
 
古羅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傳統上受伊特魯裡亞、希臘文化的影響,吸收其精華並融合而成。
 
西元前3世紀以後,羅馬成為地中海地區的強國,其文化亦高度發展。
 
西元3世紀後羅馬經濟、政治轉入危機階段,文化逐漸衰落。
 
同時基督教迅速傳播,基督教文化開始形成。古羅馬文化對後世西方國家文化有相當影響。
 
 
古羅馬水道橋 (20)
 
 
文學和史學
 
主條目:古羅馬文學
 
古羅馬文學為拉丁文學,其原創性不大,多摹擬古希臘文學。
 
拉丁文學的全盛時期約為前80年至西元17年左右,
 
這段時期以西元前42年為準又可分為兩期,
 
前期以西塞羅、凱撒、卡圖盧斯為代表;
 
後期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李維為代表。
 
 
古羅馬水道橋 (21)
 
 
前期的西塞羅,以書信、演講詞著稱;凱撒征服高盧所寫的高盧戰記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稱描述的戰記,
 
簡潔流暢,是後人研究西歐早期歷史的重要資料;維吉爾則是後期最傑出的詩人。
 
史學方面,則有李維的羅馬史,記錄羅馬早期的歷史;塔西圖斯留下豐富的歷史著作,
 
著有《編年史》、《歷史》、《日耳曼尼亞志》等不朽著作,如描寫帝國早期的編年史,強調歷史的鑑誡功能。
 
 
古羅馬水道橋 (22)
 
 
語言
 
拉丁文字母成為許多民族創造文字的基礎,也是整個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不過,在東部,希臘文亦為受過教育的人所使用。
 
一般人在埃及使用古埃及語文,在中東使用閃族語系中的阿拉姆語文。
 
在西方,高盧與不列巔地區的普通人使用塞爾特方言,
 
萊茵河與多瑙河地區的日耳曼人講古老的日耳曼語文,迦太基一帶講腓尼基語文。
 
羅馬法和法學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凱撒、西塞羅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
 
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
 
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物件。
 
在羅馬帝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基督教,
 
給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古羅馬水道橋 (23)
 
 
宗教
 
主條目:古羅馬宗教
 
義大利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自然物體內有一些精靈或神明控制人類的命運,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門神等等。
 
前三世紀開始受到古希臘宗教影響,便開始信仰希臘人所信仰的神祇。
 
共和後期和帝國時期,來自中東和小亞細亞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女神伊色斯,
 
小亞細亞的大母神,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秘宗教,也得到古羅馬人的信仰。
 
帝國時期,基督教開始發展,教義倡導平等博愛、相互扶持,吸引大批社會底層的人民和奴隸信仰。
 
由於拒絕接納羅馬信奉的諸神明、不願將羅馬在世的皇帝視為神明,故受羅馬政府的打壓與迫害。
 
隨著羅馬帝國國勢走下坡,內部與外部危機的出現,不少上流社會的貴族亦改信為基督徒。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頒布的米蘭敕令,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
 
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頒下詔令,獨尊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古羅馬水道橋 (24)
 
 
藝術
 
主條目:古羅馬藝術
 
古羅馬藝術大多承襲希臘與伊特拉斯坎,羅馬人崇拜希臘藝術,所以大量引用希臘藝術形式,
 
也因此而缺乏獨創性,不過羅馬人與希臘人重理想,在藝術創作中喜歡運用抽象、概括的理念不同,
 
羅馬人更現實、講究實際,更喜歡具體、實在的物體,儘管古羅馬十分重視發展希臘藝術,
 
不過也保留自己的藝術特點,以建築和雕刻最具代表性。
 
雄偉壯觀的公共建築,如萬神殿、羅馬競技場、君士坦丁堡、凱旋門,展現了帝國的氣魄。
 
雕刻強調真實、自然,則表現羅馬人務實的性格。
 
 
古羅馬水道橋 (25)
 
 
哲學
 
主條目:古羅馬哲學
 
古羅馬哲學深受希臘化時代斯多亞學派與伊比鳩魯學派思想影響。
 
代表思想家為西塞羅。他認為善行產生快樂,智者就是依照理性指導而生活的人,因而不為煩憂痛苦所困擾。
 
哲學家盧克萊修著作的《論物性》是流傳至今唯一闡述古代原子論的著作;五賢帝之一的奧理略,留下沉思錄名著。
 
公元3世紀以後的新柏拉圖主義成為具影響力的學派,有取代斯多亞學派之趨勢。
 
該學派的創立者為普洛提納斯。他鼓吹苦行禁慾和內省思考;在宇宙本體的看法上,
 
結合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說,其主旨為太一或上帝發投出心靈和世界靈魂,然後到達認知的世界。
 
新柏拉圖主義對早期基督教神學發生了深遠影響。
 
 
古羅馬水道橋 (26)
 
 
科學
 
古羅馬科學是總結過往累積的經驗和吸引地中海各民族科學成就的基礎上發展而成,
 
在農學、天文學、地理學及醫學、工程技術有較大的成就。
 
與古希臘人比較起來,羅馬人在科學方面的研究有兩個明顯的特色。
 
第一,羅馬人注重實際,而不看重抽象的理論框架的構造。
 
第二,雖然羅馬人在自然科學方面,無重大創新,由於他們征服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
 
接觸到許多文明古國創造的優秀成果,故此在對人的科學成就進行總結有所貢獻。
 
 
古羅馬水道橋 (27)
 
 
社會
 
古羅馬人與古代世界的許多民族一樣為父系社會,重視家庭生活,
 
結婚的兒子及其家庭和奴隸常住在一起,為一種大家庭。
 
父親或家長有很高的權威,也是家庭祭祀的主持人。
 
一般人居住的房子是四邊的房間即前庭,後來在四邊加蓋其他房間,它就變成客廳。
 
城市中有一層的房屋或多層的公寓,鄉間則有豪華的別墅。
 
飲食方面,羅馬人吃三餐,但除了晚餐外,都很簡單。
 
至於衣著,常穿寬的外袍,其款式和顏色隨著身分與財富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古羅馬水道橋 (28)
 
 
古羅馬人喜歡競技和賽車。
 
賽車常在一種長圓形的競技場進行,大賽場有時可以容納30萬名觀眾,而大競技場也很壯觀。
 
此類活動充斥血腥與暴力,而一般窮人在政府供應的節目中樂此不疲,以致詩人朱維納感嘆他們只知麵包和競賽。
 
雖然相對於希臘女性享有更多自由,婦女在羅馬社會中地位並不高。
 
在家庭上,婦女為丈夫的所有物,丈夫可以任意支配、懲罰甚至殺死;在法律上,
 
羅馬法並不承認婦女有訂定契約、處分財產和繼承的權利。
 
不過,上層社會的婦女享有較多的自由,擁有支配財產和婚姻的權力。
 
 
古羅馬水道橋 (29)
 
跟古羅馬歷史建築再一次的肢體接觸..
 
 
 
古羅馬水道橋 (30)
 
  
 
古羅馬水道橋 (31)
 
雨中的古羅馬水道橋....再會了...
 
 
 
古羅馬水道橋 (32)
 
之後我們繼續趕路...往48公里外的安塔莉亞前進..
 
好在天氣變晴朗了... 
 
 
 
古羅馬水道橋 (33)
 
 
安塔利亞
 
(Antalya)位於土耳其西南部、地中海岸,安塔利亞省首府。
 
2011年人口964,886,該年度外國遊客數居全球各城市的第四位,達一千零五十萬人次。
 
2015年G20領導人峰會在此舉行。
 
 
古羅馬水道橋 (34)
 
土耳其-安塔莉亞美麗的民宅.
 
 
古羅馬水道橋 (35)
 
 土耳其-安塔莉亞美麗的民宅.
 
古羅馬水道橋 (36)
 
 土耳其-安塔莉亞美麗的民宅.
 
古羅馬水道橋 (37)
 
 土耳其-安塔莉亞美麗的民宅.
 
古羅馬水道橋 (38)
 
 土耳其-安塔莉亞美麗的民宅.
 
古羅馬水道橋 (39)
 
 土耳其-安塔莉亞美麗的民宅.
 
古羅馬水道橋 (40)
 
 土耳其-安塔莉亞美麗的民宅.
 
古羅馬水道橋 (41)
 
 土耳其-安塔莉亞美麗的民宅.
 
古羅馬水道橋 (42)
 
車外的街景....
 
 
 
古羅馬水道橋 (43)  
 
終於到達安塔莉亞了....可以吃中餐了....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3張照片.
 
本次-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共已上傳2381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大約有95篇文章.5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