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戀戀上蘇杭 13.蘇州圓融時代廣場LED天幕
置頂照片:號稱世上最大的LED天幕
旅遊時間:六天五夜--第二天.傍晚
時間:民國103年5月31日星期六
天氣:陰
溫度:23-26度C.
話說離開蘇州博物館之時也快太陽下山了.
我們的下一站是蘇州的LED天幕.
但在介紹LED天幕之時.
還是讓我們來好好的了解一下蘇州的古往今來呗.........
蘇州,古稱吳、吳都、吳中、東吳、吳門,現簡稱蘇。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
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
也是4個中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
蘇州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
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
蘇州是江蘇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經濟總量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中文名稱: 蘇州
外文名稱: Suzhou
別名: 姑蘇、平江、吳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平江、滄浪、金閶等7區5市
政府駐地: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區三香路180號
電話區號: +86-512-
郵政區碼: 215000
地理位置: 江蘇省東南部,太湖東岸
面積: 8488平方公裡
人口: 1047萬人(2010年全國普查)
方言: 吳語太湖片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金雞湖、拙政園、留園、滄浪亭、虎丘、寒山寺等
機場: 蘇南碩放國際機場(WUX)
火車站: 蘇州站、蘇州北站、昆山南站等
車牌代碼: 蘇E
市花: 桂花
市樹: 香樟
時間: 同臺灣時間。UTC+8。
歷史
主條目:蘇州歷史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在春秋時期是吳國的首都、
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秦漢六朝時有「江東一都會」的美稱,
唐代時是江南地區唯一的雄州,並有「甲郡標天下」之稱,
宋代時開始流傳「上有天堂、下在蘇杭」的俗語,
元代時「蘇州城漂亮得驚人」,明代時是江南一大都會,
清代時又是「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
名稱由來
蘇州現簡稱蘇(苏)。
在夏代之前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謀臣叫「胥」。
他不僅有才學,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
深受舜王敬重,封他為大臣,並把江東冊封給胥。
從此,江東便有了「姑胥」之稱。
在蘇州護城河上即有一橋名為「姑胥橋」。
「姑」是當時古吳語的擬聲詞,無義。「胥」字不常用,就改用一個讀音相近的「蘇」。
「蘇」字代表一種草,有草、魚、禾三個偏旁組成。
「蘇」也象徵魚米之鄉。後來,吳王闔閭在靈岩山造姑蘇台,靈岩山就成了姑蘇山。
蘇州舊稱吳。
相傳商代末年,周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
亶父偏愛季歷,但依照傳統,必須傳位於嫡長子。
泰伯、仲雍為尊重父意,避讓君位而到當時荊蠻人居多的江東,並隨鄉入俗。
當時的江東人喜愛邊跑邊呼喊,泰伯造了一個「吳」字代表他們。
在梅里,泰伯被擁立為君長,國號為「勾吳」。「勾」是當時荊蠻語的擬聲詞,無義。
春秋戰國
吳越古迹蘇州,古代名稱有「句吳、吳、會稽、吳州、吳郡、平江」等。
蘇州別稱有「吳都、吳會、吳門、東吳、吳中、吳下、姑蘇、長洲、茂苑」等。
商末太伯奔吳,建「句吳」國,設都吳城。
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在姑蘇台建立吳都],
命楚國叛將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成闔閭大城,
今天的其規模位置迄今基本未變,為世界罕見。
顧頡剛認為蘇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另有一說為公元前559年建成的會稽,即今紹興)。
吳國又重用兵家始祖孫武,訓練出一支強悍的軍隊,向西滅楚國,
一度盡占今湘贛鄂地區,後北上伐齊,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前496年,闔閭葬於虎丘。另外,在常州和無錫的邊境曾經發現了「闔閭城遺址」,
區別於闔閭大城(蘇州古城),該闔閭城是吳王闔閭伐楚凱旋後沿途修建的一座城池,
而非吳國的都城姑蘇城。
前473年,吳國被越國所滅,蘇州又成為越國都城。
前306年,楚國滅越國,"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
楚治時期,「吳縣」初設。同時「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
以吳為治所設「江東郡」,綜理南至甚為模糊之江東全境。
公元前300年左右,蘇州人口已達10萬人。
從秦漢到隋唐五代
前222年,秦始皇滅楚後,江東郡變更名稱「會稽郡」,
領縣26(吳、無錫、曲阿、毗陵、婁、陽羨、烏程、由拳、餘杭、
富春、全唐、海鹽、余稽、山陰、諸暨、餘姚、上虞、剡、
太末、句章、鄮、烏傷),郡治吳縣,即今蘇州市區。
後來從會稽郡的一部分另設行政區劃,設置鄣郡。
玄妙觀前209年,項羽在會稽郡的首府吳縣招募士兵並起義,幾年後推翻了秦朝。
前202年,會稽郡歸屬漢朝。次年以東陽、鄣、會稽三郡五十三縣置荊國,國治吳。
129年,會稽郡北部改稱吳郡,郡治吳縣。南部地區另划出,設置會稽郡,郡治山陰。
三國屬吳。孫權建立吳國前,吳縣為孫吳的統治中心。南朝置吳州。
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戰亂不斷,大批士紳舉族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隋開皇九年(589年)置蘇州,並開通南北大運河,蘇州位於重要的商路上。
唐朝,蘇州為江南地區唯一的「雄」州,蘇州為江南道治所,江南道分治後,蘇州為江南東道治所。
825年,大詩人白居易修築連接蘇州城和虎丘山的山塘街。
五代十國時,蘇州為南唐和吳越國的邊境城市。
宋、元
宋朝(960年-1279年)北宋屬兩浙路。
宋徽宗政和三年,升為平江府。南宋屬兩浙西路。
當時蘇州已經是重要的工商業都會,特別以絲綢著稱。
1035年,范仲淹建立文廟、創辦府學,此後,蘇州長期文風鼎盛,歷代文人雅士輩出。
1130年2月,金兵南下,曾毀壞並屠殺該城,戰後不久得到恢復。
1275年,蒙古軍隊佔領蘇州。元改「平江路」。
元末,張士誠自稱吳王、改平江路為隆平府,都治蘇州。
明、清
1367年,朱元璋的軍隊攻破蘇州,張士誠投降。
明改「蘇州府」,直隸南京。
明時管理南直隸長江以南部分的應天巡撫駐紮在蘇州。
拙政園附近的古建築明朝中後期,手工工場出現在當時的蘇州,
所謂「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就是手工工場,
這成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標誌之一。
清代,蘇州為江蘇巡撫和江蘇布政使駐地。
明(1368年-1644年)、清(1644年-1911年)兩代,蘇州經歷了一段更加繁榮的時期。
由於工商業的發展,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長期保持在50萬以上,
最高將近500萬市鎮人口,城市街區沿幾條主要通航河道向外呈放射狀延伸,
最遠處距離城門(閶門)已經超過10華里。所謂「蘇州以市肆勝」。
明代蘇州的滸墅關在全國8個主要鈔關中稅收額名列第2。
當時活躍於全國的徽商這樣評價全國的各大城市:
「今之所謂都會者,則大之而為兩京,江、浙、閩、廣諸省(會);
次之而蘇、松、淮、揚諸府;臨清、濟寧諸州;儀真、蕪湖諸縣;瓜州、景德諸鎮……」。
清代蘇州更名列天下四聚(四大商業中心)之一。
由於消費人口集中,城外楓橋形成全國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
糧食供應來自長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一部分通過海路轉銷浙江、福建。
蘇州的外港,在明朝是太倉的瀏河(通過婁江聯繫蘇州),在清朝則是上海(通過蘇州河聯繫)。
這一時期,蘇州是全國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為「士大夫必游五都會」之一。
明清兩代全國狀元共出204名,而蘇州即產生了34名。蘇州籍的名相重臣蔚為大觀。
在明、清兩代,蘇州建造了許多著名的私家園林,
其中有許多為回蘇州的退休官員所建,體現明顯的士大夫情趣,
與北京的皇家園林或揚州的鹽商園林有明顯的不同。
蘇州園林以其精緻典雅的文化風格,備受當時人的讚賞。
1860年,李秀成率領太平天國軍隊進攻蘇州,
蘇州經歷一次浩劫,知府下令放火,將繁華的城西閶門商業區徹底焚毀,
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難,成為後來上海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州是太平天國蘇福省的省會,建有李秀成金碧輝煌的忠王府。
1863年12月,戈登的常勝軍配合淮軍從太平軍手中奪取蘇州。
但戰後蘇州全國經濟中心的地位已經讓位給上海。
整個蘇州府的人口從戰前1851年的654.1萬銳減到戰後1865年的228.9萬,
人口減少了65%,直至1953年才恢復到313.2萬人。
1895年的馬關條約簽訂以後,蘇州連同重慶、杭州、沙市被闢為國內第一批內陸通商口岸商埠,
城南還設立了蘇州日租界,但該租界始終未繁榮起來,只是後來在界內開辦了瑞豐絲廠。
1906年滬寧鐵路通車以後,閶門外石路地區一度有所恢復,清末民初,
蘇州商會總會統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和太倉直隸州各商務分會,
與上海、江寧兩地商會共管江蘇商務。
蘇州商會採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創辦事業,蘇州的民族工業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20世紀以後
1912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廢府留「吳縣」。
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曾設立蘇州市,市轄範圍在原吳縣城區範圍內。
1930年,撤銷蘇州市,原蘇州市轄區併入吳縣。
1937年,蘇州淪陷日軍控制範圍,1940年汪精衛政權將江蘇省省會從鎮江遷往蘇州。
1945年蘇州光復,駐蘇州日軍在閶門外向國民革命軍投降。
移遷各地的蘇州居民
在中國抗日戰爭中,蘇州經濟又受到重創。
大批難民與富商分別逃亡往湖北和重慶。
眾多的蘇州居民甚至在重慶主城區白象街附近形成了一條基本由蘇甬滬居民組成的「蘇州街」
。現在白象街附近仍有蘇州籍商會和民會會館。
戰後有約30萬當時有經濟能力逃難的蘇州中產居民選擇繼續留在重慶生活,
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蘇錫生意人甚至40年代在重慶重新打出諸如陸稿薦、采芝齋、黃天源等老字號繼續營業,
這部分人口約佔當年蘇州居民人口數量的15%,
除此之外另有約20萬居民在回到蘇州後又在解放前夕再次遷往重慶或逃亡香港和台灣等地。
地理
位置
蘇州市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帶,
東接上海,西抱太湖,南連浙江,北枕長江,
江蘇省東南部,與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及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及上海市接壤。
地形
蘇州處太湖平原,沿江為高沙平原,河湖密布,
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全市總面積8488.4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其中平原約4660平方公里,
水面約3607平方公里,丘陵約221平方公里,
分別佔總面積的54.9%、42.5%、2.6%。
蘇州的地表自然形態,是漫長地質歷史時期演變的產物,
它經歷了從古生代寒武紀至新生代第四紀若干億年的地層沉積和多次海浸、
海退的滄桑變化,最終形成今天的自然面貌。
蘇州的地貌特徵以平緩平原為主,全市的地勢低平,
太湖水網平原可分為河網沖積--堆積高亢平原、
低洼湖蕩平原、平坦水網化平原、濱湖圩田平原。
全市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
陽澄湖和吳江一帶僅2米左右。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
分布在西部山區和太湖諸島,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
此外比較著名的還有洞庭山縹緲峰(336米)、洞庭山莫里峰(293米)、
南陽山(338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靈岩山(182米)、
虞山(261米)、潭山(252米)、漁洋山(170米)等。
主要山體沿太湖呈東北—西南走向,構成七子山—東洞庭山,
穹隆山—漁洋山—長沙島—西洞庭山,鄧尉山—潭山—漫山島,
東渚—鎮湖一帶殘丘等四組山丘、島嶼群,穹窿、陽山和七子諸山之間,
有靈岩、天平、天池等組成的花崗岩丘陵,沿江有香山等低丘,
另有虞山、玉山等孤丘矗立於江湖之間的平原上。
蘇州境內河港交錯,湖盪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於西隅的太湖和漕湖;
東有澱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
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東進淀泖後,經黃浦江入江;
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黃浦江東泄入江,
由此形成蘇州市的三大水系。全市水域面積(含太湖)3608平方公里。
大小河流2萬餘條,總長1457公里;其中縣級以上河道147條;
通江港浦52條(並港建閘後留有41個口子)。
湖泊蕩漾323個,計421萬畝(28.07萬公頃);
其中500畝以上的湖盪129個,千畝以上的湖盪87個,分布在陽澄、淀泖、浦南地區。
根據地貌成因形態及其區域特徵,
蘇州地貌分屬於長江沖積平原區和太湖水網平原區兩個大區,
兩個大區又分別包涵了隸歸於三角洲平原、古湖平原、石質山地的6種地貌類型。
氣候
蘇州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6 °C左右,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
蘇州平野稻香,碧波魚躍,農副物產十分豐富,
人們傳誦的「近炊香稻識紅蓮」、「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的詩句,
就是歷代詩人對蘇州物產富足的讚美和謳歌。
在世人的心目中,蘇州就是「魚米之鄉」的代名詞。
經濟
蘇州是中國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是江蘇省的經濟中心、
工商業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金融、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
蘇州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GDP從1995年的903億元( 人民幣‧下同),
急增12倍至2012年的12011億元,與深圳同年的GDP 12950億元相差無幾。
2012年蘇州市的地區生產總值12011.65億元,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和天津,
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6位,華東第2位,地級市第1位。
其中蘇州市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47.99億元,
次於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深圳、
佛山、重慶,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11位,華東第4位,地級市第2位。
根據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的預測,蘇州將很有可能再次成為整個中國的經濟中心。
蘇州經濟實力強橫,多年前已超越名氣較大的省會南京,成為江蘇全省第一;
蘇州的經濟量亦為全國地級市之首,緊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一線大城市。
究其原因,從1990年代末以來,蘇州屢出大膽改革的官員,經濟上每每大刀闊斧,
蘇州經濟快速增長之餘,他們的官位亦水漲船高。
2013年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列中國第8名,
位列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杭州之後。
同時蘇州於2012年成為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並成為全國人均產出最高的城市之一。
2010年,蘇州成為全國第一個國稅收入超千億元的地級市,
蘇州國稅部門共組織收入1012.3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位列中國大陸城市第5位。
2011年蘇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9.58億元,居全國第9位,華東第2位,地級市第1位。
下轄的崑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和太倉市等四個縣級市的經濟實力均列全國百強縣(市)前十位,
分居並列第一、第三和第六位。蘇州是中國城鄉發展最均衡的地區之一。
2012年,蘇州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79元,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國第四位,在華東地區中僅次於上海。
蘇州全市農村人均純收入19396元,位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東莞市。
蘇州正在成為一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產學研緊密聯合、各類人才聚集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基地,
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度假基地。
蘇州城市經濟建設發展的目標是「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基本現代化地區。
2008年7月,由中國國家統計局、商務部、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的
《2008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統計年鑒》表明,
全國、全省商品交易市場排名榜全國前100強中,蘇州市有6家市場上榜。
在江蘇省前30強市場中,蘇州市有9家市場上榜。
財政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宏觀經濟效益繼續向好。
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41.82億元,比上年增長35.4%。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佔GDP比重為9.5%,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30.8%、33.0%和41.7%。
財政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對新農村建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
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大。
地方一般預算支出493.13億元,比上年增長28%。
文化
蘇州文化是吳文化的核心文化,
包含了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
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各個方面,是人們長期創造積澱的產物。
吳文化是吳地的區域文化,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吳文化是吳地的傳統文化。
名人
參見:蘇州相關人物列表
(按出生年代)及Category:蘇州人
蘇州人文薈萃,賢能輩出。
名人有兵法家孫子、趙飛燕、陸遜、范仲淹、沈括、姚道衍、唐伯虎、
蒯香山、馮夢龍、顧炎武、金聖嘆等。
中國史上曾出過51名狀元,尤其是清代出了26名,佔到全國近四分之一。
蘇州遂又有「狀元之鄉」的美名。
由於蘇州歷史上的轄區很大,尤其隋唐以前,與蘇州相關的歷史人物極多。
包括杭州、常州、無錫、寧波、上海等地在內的幾乎整個長三角地區都曾經隸屬於蘇州管轄,
在此,並不列出這些地區的人物,僅僅統計今天蘇州市區(不含吳江)範圍內的歷史人物。以下列出部分著名人物。
孫武(前535年-?):軍事家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孔子弟子
趙飛燕(前32年-前1年):舞蹈家,漢成帝皇后
陸遜(183年-245年):軍事家、政治家
陸機(261年-303年):文學家
張僧繇(502年-519年):畫家
陸探微(?-485年):畫家
陸龜蒙(?-881年):農學家、文學家
范仲淹(989年-1052年):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詩人
姚廣孝(1335年-1418年):政治家,明成祖的謀士
蒯香山(1398年-1481年):著名工匠
沈周(1427年-1509年):書畫家、詩人,「吳門畫派」創始人
唐寅(1470年-1523年):畫家
文徵明(1470年-1559年):畫家
馮夢龍(1574年-1646年):文學家、戲曲家
錢謙益(1582年-1664年):文學家
金聖嘆(1608年-1661年):文學批評家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畢沅(1730年-1797年):史學家、經學家、政治家
翁同龢(1830年-1904年):書法家
顧頡剛(1893年-1980年):歷史學家
葉聖陶(1894年-1988年):作家、教育家
陳一白(楚寶、維邨、南琛,1903年-1952年):
中國兩個半電訊專家之一,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防空情報電臺總台首任少將總台長
嚴家淦(1905年-1993年):政治家
費孝通(1910年-2005年):社會學家
吳健雄(1912年-1997年):物理學家
貝聿銘(1917年-):建築師
說了那麼多關於蘇州的人文地理之後.
有沒有想過其實台灣有某一部份也跟蘇州有關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台灣最早成立的第一間私立大學-東吳大學.
它的英文名字叫Soochow University.也就是蘇州大學.
當然這不是斯斯唬濫ㄡ.....請看
東吳大學(英語:Soochow University)(蘇州大學),
是一所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由美國基督教監理會創建於中國蘇州的私立大學,
最早稱為「東吳大學堂」,英文稱為「中國中央大學」(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
民國時期的東吳大學以其法學院之優秀而聞名於中國,法學界曾有「南東吳,北朝陽」之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進行調整。
原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與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併為蘇南師範學院,
同年定名為江蘇師範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最終發展成為了現在的蘇州大學。
1951年東吳大學部分師資力量在台灣開始復校,並於1954年正式成為了如今的台灣東吳大學。
台灣東吳大學的英文名亦保留原「Soochow University」(蘇州大學)一稱,
與同源的蘇州大學常有交流。
維基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9C%E5%90%B4%E5%A4%A7%E5%AD%A6_(%E8%8B%8F%E5%B7%9E)
蘇州時代廣場天幕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圓融時代廣場,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ED天幕,
長約500米、寬32米、高21米。
之前前國內最大的北京世貿天階天幕長250米、寬30米,
全世界最大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天幕長400米,寬25米。
蘇州時代廣場天幕採用如同水立方造型的膜結構封頂,
配合新型LED燈條、燈帶、射燈等,整個“天幕”由2000多萬隻超高亮度的LED燈組成,
顯示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宛如一條蜿蜒的綢緞、炫目的長虹,飛架在時代廣場的上空。
與此同時,“天幕”系統在設計採用了三維聲像擴聲系統,完美的做到了影像一聲音同步。
在近500米的天幕系統中採用了前所未有地106聲道環繞效果音效系統,系統龐大超乎想像,非常值得一看。
走到哪都不要忘了幫老婆拍張紀念照才是....
再一張不同風格檔...
目前我們所在位置是蘇州市的-圓融時代廣場.
聽說是新加坡集團所蓋的.
圓融時代廣場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岸,
是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商務、文化、旅遊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大規模、
現代化、高品質的“城市級商業綜合體”及一站式消費的複合性商業地產項目。
圓融時代廣場一期已建成開業,項目建築群分為四大功能區:
圓融天幕街區、生活休閒區、久光百貨區和商務辦公區。
世界第一500米巨型神奇天幕、4000多個地下車位、6個地鐵出口、水上巴士、
空中連廊、超大廣場、泊車系統、主題景觀、時尚夜景……圓融時代廣場致力於引領現代蘇州CBD時尚生活新方式。
• 圓融天幕街區:全權代言活色生香的遊購情景體驗
圓融時代廣場•圓融天幕街區分為圓融天幕東街和圓融天幕西街。
通過LED巨型天幕把多個獨立建築有機串聯,將休閒、娛樂、餐飲與購物融合在一起。
“圓融天幕”全長約500米,寬32米,高約21米。在建築規模上,已超越了美國拉斯維加斯天幕,堪稱世界之最。
天幕每晚定時開啟,在神奇天幕下徜徉,為金雞湖這一全新的時尚地標增添一抹全新的光彩。
• 生活休閒區:家時尚聯合體
圓融時代廣場•生活休閒區用心打造家時尚聯合體,彙集包括家居、家電、數碼及兒童天地等主題專業商場,
包括玩具反鬥城、卡通尼飛夢玩國、WEE-WORLD大未來兒童職業體驗館、順電家電世界、
月星家得樂……生活休閒區以宣導精緻生活方式為己任,充分滿足家庭式消費體驗。
• 久光百貨區:為蘇州注入時尚都會魅力
圓融時代廣場•久光百貨由擁有及經營香港崇光百貨和上海久光百貨的香港利福國際集團打造,
建築設計新穎獨特,總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體單一百貨。
久光是一家集國際著名品牌、餐飲美食及流行娛樂於一體的超大型“一站式”百貨公司,
現已有500多個品牌進駐,其中有100多個品牌是首次進入蘇州市場,部分更是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Bally、Burberry、Cerruti 1881、Coach、Givenchy、Hugo Boss、Omega、Rolex、Mont blanc……雲集世界名牌精品,引導蘇州時尚潮流。
• 商務辦公區:CBD地標級國際商務建築群
圓融時代廣場•商務辦公區是由4棟國際標準寫字樓組成的CBD地標級國際商務建築群,
總建築面積達13.4萬平方米,構成了圓融時代廣場恢弘的“北大門”。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金融商務中心的重要載體,專案已吸引了韓國SK集團、韓國國民銀行、三星財產保險、
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平安、臺灣合作金庫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太平財產保險、臺灣廣運集團等一批金融機構及大型企業入駐。
這對於促進園區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努力打造新的金融高地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下子全世界最大跟第三大的天幕我們都看過了..
說真的....好像也沒什麼麻....哈哈
脖子好酸ㄡ.....
雖說有500公尺長.但因為是有弧度的.再加上中間有隔開.
所以不能在其下方得以一窺全貌.有得可惜...
撥放的主題是什麼.我也看的不是很明白.
就當是外行的看看熱鬧呗...
還是那句老話.大陸地區的環境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台灣人不要再當井底蛙坐井觀天了....加油好嗎.
西洋人都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這個中國人指的是大陸地區的人.而不是台灣人.OK..
嗯....一條龍..這我看懂了..
天幕景色變化......
天幕景色變化......
天幕景色變化......
天幕景色變化......
天幕景色變化......
天幕景色變化......
夜來臨了...
我們要去金雞湖畔吃晚餐了.....
菜色不錯.尤其是他們的米飯.
天呀....吃過北京跟東北三省的米之後.
蘇州的米香最讓我懷念呀....
氣氛佳自然也會燈光美..
聽說這是金雞湖中最偶名的魚.
不過我忘了是什麼魚了...
一樣餐餐有可樂有啤酒.贊拉...
(吃飽後的夜晚的金雞湖)
金雞湖是位於中國蘇州的一個小面積淡水湖,
地處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城湖泊之一。
湖面面積10768畝,水深平均2.5至3米,為一淺小湖泊,
有河道與周圍水系相通,湖心有大小兩座人工島。湖北面建有金雞湖大橋,南面規劃有金雞湖隧道。
目前鄰湖標誌性建築有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蘇州摩天輪公園等。
位於湖南端的李公堤是蘇州工業園區內一處餐飲休閒街區。除此以外,
金雞湖畔在建的有2座世界級超高層摩天大樓,
分別為世界結構最複雜的超高層建築東方之門和世界十大高樓之一的(建成後)蘇州國際金融中心。
摩天輪公園位於金雞湖東北角,佔地3萬多平方米。
園內有遊樂園三寶,即旋轉木馬,過山車和摩天輪,
其中摩天輪高達120米,可坐覽金雞湖全景。
另外還有前往金雞湖湖心島的遊船。
就要結束第二天的行程了...
大家都玩的很開心很放鬆.
期待明天又有什麼美麗的景色在等著我們呢.....
ps:為什麼台灣人總是說-去蘇州賣鴨蛋呢.
咱們下一篇就來問問當地蘇州人呗......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6張照片.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共已上傳776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大約有45篇文章.3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