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是發揚腳踏車王國的美譽,
闢建了中部地區規模最大、
景觀最美的自行車專用道,
利用廢棄鐵道規劃自行車道,
完成東豐自行車綠廊-泰安舊山線鐵路綠色走廊-潭雅神綠園道;
而后里馬場則是國內設備最完善的馬場,擁有著名的馬術訓練中心及馬匹百餘隻。
所以透過單車、駿馬地方產業、及觀光特色形塑文化流行風采,
徹底運用了台中縣的地方特色創造出新的生命力。
(本篇照片皆由EOS M+18-55 IS拍攝)
(印象中這是我們夫妻第四次的后豐鐵馬道之旅了.)
特色:
后豐鐵馬道為臺中縣自行車專用道之一,
尤以那跨越大甲溪的花樑鋼橋以及早期獨特建構的鐵馬隧道,
更是具有無比的魅力,在這裡騎鐵馬(自行車),
不僅沿途可欣賞田園風光及自然景色外,
亦可體驗騎鐵馬逛鐵橋.鑽隧道,體驗獨特休閒的自行車專用道。
介紹:
后豐鐵馬道以后里馬場為起點,貫穿原舊山線 9 號隧道,
再經花樑鋼橋,全長共四點五公里,最後與國道四號橋下,
並可與東豐自行車綠廊交接,形成總長約18 公里,
且具獨特、懷舊、休閒的自行車專用道。
九號隧道一九○八年完工,長一千兩百六十九點五公尺
特色:
道兩旁綠化林,儼然成為「綠色的大甲溪」,綠廊風情讓人心曠神怡。
初乍此地,可以選擇租車或是自備單車,適合呼朋引伴或親子同遊,盡情享受騎乘樂趣。
沿途可與后里鐵馬道接軌,兩旁景觀秀麗,這樣的健康休閒方式,讓人忘卻ㄧ切煩憂!
介紹:
后豐鐵路綠色走廊是全國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為自行車道的腳踏車專用道,
也是全國第二條腳踏車專用道,全長約十二公里,沿途風光明媚,景色宜人,
除了施設腳踏車專用道外,並在車道兩旁實施綠美化,是一條「綠色的大甲溪」,
而與鄰近的藍色大甲溪相互輝映,除了可提供假日休閒育樂新去處外,更可舉辦國際性自行車大賽。
成為臺中縣假日休閒新景點,民眾可以前來騎單車,體會一下風光明媚的感覺。
在這邊暫時休息一下.
因為林老爺夫妻倆也到來了.
所以在此稍等他們.
不過後來他們選擇在車行等我們.
於是我們不久之後就繼續往前行...
遊客於后豐綠色自行車道騎單車好不愜意自在.
全國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為自行車道的腳踏車專用道,
全長約 十二公里 ,車道兩旁綠化林,儼然成為「綠色的大甲溪」,
綠廊風情讓人心曠神怡。
適當的休息.是為了騎更遠的路.
不彷停下你的腳步.來杯咖啡吧.
這樣的天氣真的很適合騎單車...舒爽.
斯斯當領頭羊...來到了這邊.
聽說大姑姑落單了....
心急的斯斯趕緊往回去找心愛的....
九號隧道:舊山線最長的隧道,長1269.5公尺。
隧道北口題有「潛行不窒」四字;
南口則題有「氣象雄深」四字。
隧道南端連接大甲溪橋;北端離后里站不遠。
九號隧道就是有名的后豐鐵路隧道(俗稱舊山線)
過了九號隧道口就是后里...可直接騎到后里馬場
在幽暗的隧道中邊騎邊拍...
哥哥有練過.小朋友別學ㄡ.
在這樣的天...在這樣的隧道中...心情是有點緊張的..
因為不知老婆大人如何了...會一個人在那邊哭哭嗎.
沒有帥氣的老公在身旁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天真的我當時是這麼想的.
舊山線鐵路以前是后里至豐原市的隧道及鐵橋
騎慣了自己的單車.
這種車子感覺真難騎.
加上我心急如焚地想找老婆.
真是擂人呀.....
舊山線鐵路以前是后里至豐原市的隧道及鐵橋....
還好.老婆大人在這邊等我們回返.
此時我的一顆懸著的心才總算放了下來...心安了
后豐鐵路(俗稱舊山線)是后豐自行車道地標
大甲溪鐵橋,又稱大甲溪花樑鋼橋,
是臺灣鐵路舊山線上的鐵路橋樑,
屬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4月完工的后里-葫蘆墩(今豐原)路段,
跨越大甲溪中游,是原本縱貫鐵路非常重要的南北之間的聯絡橋樑。
1998年10月7日舊山線停駛後,規畫成后豐鐵馬道的一部份,
於2004年2月6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成為台灣目前碩果僅存的幾座鋼桁橋之一
大甲溪鐵橋位於山線鐵道后里--葫蘆墩間,1906年開始興建,1908年完工。
1908年4月,縱貫線全線通車。1935年新竹台中大地震,
新竹州、台中州震災嚴重,此區隧道、橋樑、鐵軌損毀至鉅,費時3年始修復完成。
1945年台灣戰後時期,山線鐵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接管,
1964年(民國53年)4月臺鐵進行抽換鋼梁工程,
1960年代末期十大建設進行鐵路電氣化工程。
1997年10月8日停駛鐵橋與九號隧道。
1998年(民國87年)10月7日,后里=豐原間鐵道改新山線,大甲溪鐵橋正式走入歷史。
921大地震後,由當時的臺中縣文化局進行油漆保養工程。
2004年8月由當時的臺中縣政府交通旅遊局,在拆除鐵軌之後,
將原來的鐵路路線規劃改造成為鐵馬專用車道,稱為「后豐鐵馬道」。
2006年(民國95年)6月,曾因大雨造成大甲溪水暴漲,
洪水強力衝擊造成花樑鋼橋的橋墩移位,使鋼橋自行車專用路面扭曲,
臺中縣政府於2007年2月修復。
大甲溪鐵橋為鋼桁樑橋,設計上採下承式曲弦桁架,
因外型而稱為花樑鋼橋,與大安溪鐵橋和下淡水溪鐵橋形式相同。
總長382.2公尺,高度為11.6公尺,共有七座橋墩,
每座橋墩分為三層,下部結構是混凝土砌塊石沈箱,
橋墩則以磚角石構成。
橋基於日本時期建造,鋼製桁架則是在1964年修建,
六個桁架跨在大甲溪河床上,壯觀巍峨,整體造型優美.
彤彤:
大甲溪鐵橋(花樑鋼橋):
長382公尺,有六座花樑。是后里區與豐原區的分界。
舊山線鐵路地標是遊客必騎車拍照景觀之一
平凡的我們夫妻當然也是要如法炮製一番.
拍個照.
后豐綠色走廊綠葉成蔭單車步道聞名全國..
臭小子騎到我前面了...
回過頭來...阿丈拍一張..
初乍此地.可以選擇租車或是自備單車.
適合呼朋引伴或親子同遊.盡情享受騎乘樂趣.
沿途可與后里鐵馬道接軌.兩旁景觀秀麗.
這樣的健康休閒方式.讓人忘卻ㄧ切煩憂.......
沿途風光明媚.景色宜人.
除了施設腳踏車專用道外.
並在車道兩旁實施綠美化.
是一條「綠色的大甲溪」
|
||||||||||||||
|
之後按照我們的行程.是要往高美濕地去...
不過在鐵馬道有點耽誤了時間.所以在日落前我們是趕不到高美濕地了..
但是這並不減少我們那份熱情如火的遊興啦.衝....
現在好冷好冷...風又大.
可是人潮還是很多很多...
位在台中縣清水鎮的高美濕地.
是很著名的中部觀光景點.
約三百公傾的溼地面積.
且擁有豐富多樣的濕地生態.
再加上一排林立的壯觀風車.
真的是假日遊憩戲水的好去處...
跟著夕陽的腳步.
我們終於來到高美濕地了˙
好啦..因為來的太晚.
太陽公公都下班了.
只好稍微後製一下.不然真是不能看的..
隨著太陽下山..人也漸漸散去了..
高美濕地位於清水大甲溪出海口南側,面積廣達300公頃,
近年來高美濕地已成為喜好賞鳥人士的新興賞線,
另外出海口生態保育區的地位,也是老少咸宜嬉水的好去處。
許多學校機關把高美濕地當戶外生態教學的好去處。
由於這裡是出海口所以水質介於海水與淡水之間,
這裡的生物、螃蟹、彈塗魚請勿隨意捉回家養,
這些生物在一般人的家中的淡水不易存活。
交通
主要道路有海口南路(連接西濱快速道路)、
護岸路(往大甲溪口,路寬較小)、
高美路(連接西濱快速道路,路寬較小)。
公有停車場為有高美濕地遊客中心,
堤岸邊的高美路亦有許多私營停車場。
大眾運輸則有往清水車站的111路、178路、179路公車。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