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珍愛典藏-愛在吳哥窟.29 吳哥- 周薩神廟
【周薩神廟 (Chau Say Tevoda )】
周薩神廟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於 1113 年至 1130 年間建造。
打破傳統設計,建築佔地廣闊,牆面雕刻生動自然,
在吳哥古蹟中算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寺廟,與塔瑪儂的建築結構極為相似。
周薩神廟由九座主要單體建築組成:
四座樓門、兩座藏經殿、中央聖殿、高架通道和東神壇。
原本存在的九座單體建築中,除了西塔門保存較好之外,其餘八座建築的毀壞情況極為嚴重。
2000 年 3 月,中國政府無償援助柬埔寨一千萬元,
用於吳哥週薩神廟的修復工程,這也是中國首次參與對外文物古蹟和修復工程。
周薩神廟修繕工程從 1998 年開始勘察設計,2000 年動工維修,2007 年竣工,
歷時八年,施工期近七年。
車子一樣的不動.
我們走到對面就是周薩神廟了...
這時候天已經黑了下來.
只是我用大光圈加高ISO.所以看不太出來.
(本單元一樣5D2+24L+430閃燈)
上面清楚的告知世人這裡的修復工程是由中共負責.
周薩神廟是吳哥王朝鼎盛時期,所修建的一座印度教寺廟,
建築形式與結構都具有鮮明的吳哥古建築特色。
由於年久失修,損壞情況極其嚴重,對周薩神廟重修時,
缺失的部件允許進行修補,但式需要嚴格控制修補的範圍。
一般來說,缺失的部分如果對建築結構的穩定有影響的話,
可以用替代的建材進行修補,但是修補部分必須與整體保持和諧,
同時又需要與原作能作鑑別。
周薩神廟南藏經殿的基座,牆體和屋頂都缺失了很多的部分,
為了將塌落下來的部分復原歸位,以保持結構的穩定,
該殿的維修中就添配了一些替代的建材,
如基座,牆體和下層屋簷缺失的部分,
但上層屋頂和大部分裝飾的部分就沒有去修復。
周薩神廟是一間小廟,他是供奉毗濕奴和濕婆神的廟宇。
許多觀光團到了這裡,導遊通常以正在整修為由簡單帶過,
原因大概是因為他是一間小小的廟而已。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他損壞得相當嚴重。
但是儘管如此,這裡的雕刻仍然精美。
周薩神廟和塔瑪儂寺的蒂娃妲女神雕像,
大概是吳哥古跡中最精美,而且富含特色的地方。
女神雕像大多手持蓮花,還裝飾有五花八門的頭飾。
在周薩神廟旁邊的地上看到好多堆在地上的石塊,
都是準備重新疊上去的,那些應該本來就是屬於周薩神廟的石塊。
深灰色的部分是神廟原本的建築,淺灰色和土黃色的部分則是在修復時才加上去的。
雖然整個廟的主體都被修復了,不過不知道這樣的修法會不會過頭了。
仔細看看門楣,竟然也加上了類似模仿的雕刻。
如果修繕是為了支持原先廟體建築,使他們不致倒蹋,或許還能接受。
可是如果為了讓這座廟跟以前一樣,連雕刻也要新加上去的話,就有點太過頭了。
至少整修時和吳哥窟一樣,用不同顏色的石塊標定,讓人一眼就看出來。
不過被破壞成這樣,能再擺對位置,重新堆疊出來,的確也不容易。
吳哥遺跡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絢麗瑰寶,
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這座曾經輝煌一時,又歷經戰亂損毀,
和自然吞噬的古代都城,多年來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目前以政府名義參與吳哥遺跡保護的國家有法國、印度、
日本、德國、義大利、印尼、中國、及瑞士等國家。
周薩神廟的修復工作,對於以前屬於周薩神廟的石頭,
或是後來才補上去的石頭,其實都有做一些記號以做為區別,
這應該是修復工作中很基本的功夫。
(聽說過二天就是中共國家副主席訪問高棉的時後...)
雖然覺得修過了頭.不過後來想想.
如果沒有把這些東西修上去.
遊客可能也無從得知以前周薩神廟的樣貌...
至少人家有這份心想要修繕.且也花了七年的時間.
這份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我想沒功勞也有苦勞拉....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13張照片.
本次-2009-珍愛典藏-愛在吳哥窟-共已上傳1198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09-珍愛典藏-愛在吳哥窟.大約有40篇文章.1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