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八臘之祭所對象為八種農事神、古來每逢農事告成即祭八臘。「先嗇」為八臘之首、即神農之神,「嗇」者農事也,先嗇宮乃供奉農事先知先覺─神農大帝故名之,
另五穀王即上古時代的神農氏,被農、藥、商等行業奉為守護神,故又名「五穀\先帝廟」,「嗇」音「ㄙㄜˋ」。
先嗇宮現位於三重市五谷王北街,創建於清乾隆初期,迄今已240餘年,是三重市最古老的廟宇。該宮起源自清乾隆廿年(西元1755年)新莊頭前地方供奉之神農大帝,
由於位在淡水河邊深受水患侵襲,於是就遷移至三崁店,最後遷移到三重市的五穀王村,即今五谷王北街。於道光三十年(庚戍年西曆1850年) 有人倡議重修,始有前後殿之觀瞻。
物換星移、日蝕雨淋,棟樑日見傾毀,於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地方士紳林清敦邀集十四保之耆紳、保正商議,得神機指示、擴充規模,改另基礎始於丙寅年春(民國十五年)迄丁卯年夏(民國十六年)完竣。
歷時一年餘完工,土木兩匠、爭麗鬥華、兩派匠師一為台灣本地的陳應彬、黃龜理,一為唐山師邱文珍、吳海桐。雙方互相較藝,
因此今日先嗇宮建築可見東、西兩廂細部雕刻各有巧妙不同,也保留了當時知名藝匠的藝術作品。
(本篇照片皆由EOS M+22MM拍攝)
先嗇宮於民國71年(西元1982年)落成啟用後為一棟三層樓殿宇,一樓供做社教活動中心,兩邊分設圖書室、勵學室、閱報室,
並定期舉辦晨間講道、社區登山活動、技藝比賽、婦女座談。原二樓奉祀黃帝,三樓奉祀主神神農大帝,民國84年12月起,
二樓改奉伏義聖祖、太上道祖、保生大帝,三樓加奉九天玄女、盤古大帝。兩廂都設有清靜客房,可容納350位香客住宿,並有數百坪寬闊的地下室。
先嗇宮又名「五穀先帝廟」,主祀神農大帝,位於三重市五谷王北街,創建於清乾隆初期,迄今已二百四十餘年,是三重市最古老的廟宇。該宮起源自清乾隆廿年(西元一七五五年)新莊頭前地方供奉之神農大帝,由於位在淡水河邊深受水患侵襲,於是就遷移至三崁店,最後遷移到三重市的五穀\王村,即今五谷王北街。當時三重市居民蓋了一間簡樸的小廟供奉神農大帝,香火十分鼎盛,直到清道光卅年(西元一八五0年)鄉紳林茂盛倡議重修廟殿,於是廟宇擴建為前後兩殿。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晒,廟宇又呈斑剝之態,民國十四年(日本大正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總董事林清敦先生邀請地方士紳共同募款重建廟宇,歷經一年完竣。民國六十五年(西元一九七六年)出任本宮董事長的連清傳提議重建後殿,民國七十一年(西元一九八二年)落成啟用後為一棟三層樓殿宇。一樓供做社教活動中心,兩邊分設圖書室、勵學室、閱\報室,並定期舉辦晨間講道、社區登山活動、技藝比賽、婦女座談。原二樓奉祀黃帝,三樓奉祀主神神農大帝,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起,二樓改奉伏義聖祖、太上道祖、保生大帝,三樓加奉九天玄女、盤古大帝。兩廂都設有清靜客房,可容納三百五十位香客住宿,並有數百坪寬闊的地下室。
先嗇宮是三重地區最古早的一座廟宇,也是三重市民的信仰中心所在,前董事長連清傳先生及蔡詩祥先生暨現任代理董事長李乾龍先生有感於此,
不但致力於發展社會教育,更盡心推展民俗活動,每年農曆四月廿六日的神農大帝聖誕日,以及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該宮都有盛大的慶典活動,
如最有民俗風味約三獻、踩街遊行、放水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