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漫畫 | |
---|---|
公司類型 | 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機構 |
成立 | 1939年(及時漫畫) |
代表人物 | 總編輯Joe Quesada |
總部地點 | 美國紐約第五大道417號 |
業務地區 | NA |
產業 | 出版 |
產品 | 漫畫 |
營業額 | 125,700,000美元 (2007) ▲ |
稅前盈餘 | 53,500,000美元 (2007) ▲ |
母公司 | 漫威娛樂 |
網址 | marvel.com |
漫威出版公司(Marvel Publishing, Inc.,舊譯驚奇漫畫[1]),普遍稱為漫威漫畫(Marvel Comics),是一家美國的漫畫公司,由漫威娛樂所持有,而漫威娛樂目前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子公司。
自2008年起,漫威漫畫工作室(英語:Marvel Studios)開始拍攝漫威電影宇宙系列,將漫畫中的故事再次搬上螢幕。
目錄
[隱藏]
沿革[編輯]
漫威漫畫由美國西部大開發時代題材低俗雜誌出版商馬丁·古斯曼(Martin Goodsman)設立於1939年,當時公司名稱為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該公司首本刊物《漫威漫畫創刊號》於1939年1月出版,霹靂火和海王子兩位超級英雄分別作為正反派在首期亮相,該期連同再版共售出90萬份。內容由裝幀設計Funnies Inc.創作。次年,及時漫畫擁有了自己的員工。
首位真正意義上的主編是喬·西蒙(Joe Simon),他與新興產業著名藝術家傑克·柯比(Jack Kirby)為1941年3月的創刊號創作了首位以愛國為主體的超級英雄美國隊長,近一百萬的銷量證明該角色熱門程度。
2009年12月31日,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2.4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的價格收購漫威娛樂。華特迪士尼公司表示,漫威娛樂的股東所持有的每股股票將獲得30美元現金,加上華特迪士尼公司股票0.745股。[2]
歷任總編輯[編輯]
本章節需要擴充 |
歷史[編輯]
創始之初[編輯]
Marvel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公司名為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 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Marvel Comics,並確定了正式的標記:在漫畫封面的左上角,設置一個長方框,裡面有著當期主角的形象,下面是「Marvel Comics Group」的字樣。因為Marvel有「驚奇、奇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一度被稱為「驚奇漫畫」,2010年9月Marvel將中文名稱正式定為「漫威」。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漫威展區裡,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陸華語世界。
漫威的創立者是出版商馬丁•古德曼,古德曼早先致力於創辦通俗雜誌,題材涵蓋西部故事、偵探、冒險和科幻等許多方面。到1938年,他決定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新奇,華麗,還要有引人入勝的激烈場面——漫畫正是這樣的東西。儘管當時DC漫畫公司已經搶得了先機,推出了兩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俠,不過憑藉新奇的點子和精彩的創意,漫威還是獨闢蹊徑,創造出了令人難忘的新角色。 1939年,一本叫做《Motion Pictures Funnies Weekly》的漫畫在電影院作為贈品發行,Namor the Sub-Mariner(海王子納摩)在其中初次登場。他是人類與魚類的結合體,可以在水下生活。這是漫威的第一位超級英雄——比公司的成立還要早半年。之後,這個故事經過少許擴展,被重新收錄在一個新出版的系列中。而這個新的漫畫刊物的名字將成就一個漫畫帝國的英名——《Marvel Comics》。 其實,納摩並不像超級英雄,反倒像是英雄們常常對抗的怪物。他父親是人類,母親是水下世界的公主。半人半魚的他不僅外貌怪異,其行為也頗值得推敲:長大成人的納摩因為他那美麗的王國被毀,誓要向「地面人」展開復仇。他年輕、危險,而且憤怒。他可不管地面人的死活——他毀壞了大樓和船隻,可以說是近乎屠殺。
《Marvel Comics》第一期還推出了許多別的英雄:Human Torch(火焰人)、Ka-Zar、The Angel等。初代火焰人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人類,而是一個人造人,是一位科學家在巨型試管裡製作出來的造物,同氧氣接觸時就會冒出熊熊的火焰,他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會燃燒。人們出於自身的安全考慮,將他密封在混凝土中;但是一絲裂紋卻給了他氧氣以及逃生的機會。火焰人沖出囚籠,爆發出憤怒的烈火。匪徒試圖利用他,但他不願受人控制。最終,他毀滅了創造他出來的科學家。
納摩和火焰人雖然各有各的獨立連載,但是也曾經一起合作,甚至還互相有過一場大戰。這種互相串場的情況後來被稱作crossover——最後發展成universe的概念。不過,真正讓所有的英雄都投身其中的事件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讓全世界都捲入其中的二十世紀最大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 雖然在歐洲和亞洲戰場戰事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尚未正式參戰。不過英雄們面對法西斯主義橫行的世界局勢,早已擺明瞭自己的態度,也對美國的對外政策提出了挑戰——早在1940年,納摩就摧毀了納粹的潛艇;火焰人也開始了對抗法西斯的行動。然而,最為著名的反法西斯漫畫英雄,恐怕要數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了。
1941年3月,距離珍珠港事件發生還有9個月的時間。一本名叫《Captain America》的漫畫於此時創刊,一位愛國主義與美國精神的象徵誕生了。編劇喬•西蒙和畫家傑克•科比合作,創造出了這樣一位美國偶像。他身穿紅白藍三色的星條服裝,手持盾牌,對希特勒狠狠地飽以正義的鐵拳。美國隊長從來沒有在別的刊物上試行,而是直接推出獨立漫畫,這在當時是不尋常的——古德曼剛剛見到這個人物的設定稿,就斷定他一定會大獲成功,於是立刻給了美國隊長獨立表現的機會。事實證明,這是完全正確的,充滿美國主義色彩的美國隊長漫畫在推出後大受歡迎。
美國隊長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真實」美國人。他名叫斯蒂夫•羅傑斯(Steve Rogers),原本是一個瘦弱的青年,為了報效國家,他自願參加軍方的秘密計畫,服用了一種秘密藥物,成為超級士兵。納粹間諜殺害了發明藥物配方的教授,讓斯蒂夫成為唯一的超級戰士。在政府的安排下他以普通大兵的身份作為偽裝,在軍中同敵人作戰。美國隊長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沒有不死之身,他只是比一般人堅強、勇敢、機智。他直面德意日軸心國敵人,讓漫畫的主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美國真的宣布參戰之後,這些描寫英雄們打擊敵人的漫畫書也同補給一起送到了前線,長成為軍中的精神食糧,激勵著士兵們英勇奮戰。這個漫畫形象的成功也讓漫威公司從此和DC分庭抗禮。
而隨著戰爭的結束,美國隊長仿佛失去了戰鬥的目標。他淡出了漫畫世界,一直到了60年代才真正重新回到漫畫中來。但是社會情況已經同他所熟悉的善惡分明的世界不一樣了,愛國主義也已經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儘管他歷經了許多不同的戰鬥,但這個真正的美國英雄對抗法西斯敵人的事蹟依然為人們所懷念。
同樣在1941年,古德曼妻子的表弟,16歲的斯坦利•萊伯(Stanley Lieber)加入了漫威。但同他的本名相比,他的筆名更加知名——斯坦•李(Stan Lee)。作為編輯和主要作者,他不僅創造了80%的漫威知名角色,也伴隨漫威公司歷經了六十多年的滄桑。可以說,是斯坦•李真正創造了漫威的奇跡,他也因此被稱為美國漫畫界的龍頭老大。
50年代,美國漫畫遭受了最大的挑戰,」漫畫有害論「開始風行,1954年春,參議院專門針對漫畫出版召開了聽證會。漫畫公司不得不自我設限,同時社會上也掀起了反對漫畫的運動。出版社紛紛關閉,一年之內,漫畫書的銷量下降了75%。漫威的創始人古德曼不堪虧損,將當時名為Atlas的公司關閉了。儘管它的漫畫還在出版——只剩下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而且喪失了所有的發行管道,不得不借用競爭對手DC漫畫公司的管道來發行少數僅存的漫畫。
漫威瀕臨崩潰邊緣徘徊,漫畫業看來毫無前途,以至於在逆境中苦苦奮鬥多年的斯坦•李幾乎決定退出這一行,另謀高就。然而,1961年,一件事的發生改變了這一切。漫威老總古德曼和DC老總萊波維茲打高爾夫球時,萊波維茲提到DC公司剛剛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正義聯盟」,這是一個集合了所有明星角色的戰隊;受到啟發的古德曼作出了一個將會永遠改寫漫畫歷史的決定:他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戰隊。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斯坦•李。斯坦•李原本就打算在退出漫畫界之前寫一部他心目中的作品。聽了古德曼的要求,他想出了一個故事大綱,然後同畫家傑克•科比一道,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英雄組合:驚奇4超人(Fantastic Four)。正是這本漫畫導致了漫威的復興。
因為漫威手頭沒有任何活躍著的英雄,斯坦•李便自創了四名角色:英俊成熟、卻有點嘮叨和沉悶的科學家裡德•理查茲;他的好友本•格瑞姆;他的女友蘇珊•斯托姆;還有蘇珊的弟弟約翰尼。他們四人乘坐的試驗飛船穿越了一場宇宙射線亂流,讓他們每個人都具有了不同的超能力:裡德能夠讓身體自如的伸長,被稱為神奇先生(Mr Fantastic);本的外形變成了粗蠻的巨人,擁有了超強的力氣,自稱石頭人(The Thing);蘇珊有了隱形能力,成為隱形女(Invisible Woman);約翰尼則能夠在體外產生火焰並驅動他飛行——他承繼了從前Marvel Comics第一期裡那個渾身被火焰包圍著的人的名字:霹靂火(Human Torch)。他們四人自此便成為了驚奇4超人,這不僅是一個戰隊,更是一個家庭。
驚奇4超人和其他一些英雄漫畫的成功,讓漫威意識到:超級英雄再度成為了漫畫的主流。接下來,斯坦•李和傑克•科比又再度聯手合作,創造出了另一位反英雄式的角色:綠巨人浩克。 浩克體現了漫威從正在逐漸放棄的驚悚漫畫向英雄漫畫的過渡。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年輕的科學家布魯斯•班納,他為軍方從事研製「伽馬炸彈」的工作。在一次實驗中,為了救一個少年,布魯斯遭到大量伽馬射線輻射,結果變成綠色的大塊頭——浩克,蠻力強勁,但是卻難以保持人類的理智。在《綠巨人》裡,主角同軍隊站在了對立面。這正是60年代的潮流:對權威,尤其是官方力量的質疑。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核能威脅的恐懼。
迅速崛起的漫威收到了不少讀者來信。許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也有大學生。據此,斯坦•李認為塑造一個年輕的英雄將會受到讀者歡迎。在此之前,少年們通常是作為大英雄的助手出現的;這一次,斯坦•李要創造一個獨立的、全新的年輕角色。他和畫家斯蒂夫•迪特科共同創造出了一個平凡的學生形象,他的名字叫彼得•派克(Peter Parker)——他就是蜘蛛人。 彼得在和同學們一起參觀實驗室時,被一隻經過輻射的變種蜘蛛咬了一口,從此獲得了類似於蜘蛛的超能力。可是,他一開始甚至根本不想同罪惡做什麼鬥爭——他只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賺錢!然而因為他放過了一個小毛賊,導致撫養他長大的叔叔被害死,他才明白了一個道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成了漫畫世界裡的名言。1963年,蜘蛛人正式開始獨立連載。如今他是漫威最受歡迎的明星角色之一,被人們昵稱為Spidey。
儘管蜘蛛人行俠仗義的起因是叔叔遇害,但是他的動機並不是復仇,而是自身的罪惡感。然而,Spidey可不是一個悲劇英雄。他樂觀,愛幻想,而且一點不缺幽默感。就算背負著內心的愧疚,得不到別人的理解,還經常被員警追捕、被媒體責難,也不能改變他的天性。即使在激烈的戰鬥中,他也總能令讀者開懷。而在漫威世界的其他英雄書裡客串時,蜘蛛人更是屢屢擔當起搞笑的任務。而在生活中,他會錯過約會,會沒錢交房租,會忘了在相機裡裝膠捲……總之,他就是這樣一個隨處可見的毛頭小夥子。
同時,漫威也開始挖掘舊有的英雄們。在驚奇4超人第4期上,拿摩復蘇了。雖然拿摩的獨立漫畫只是偶爾出版,但是他在整個漫威世界中都是一個活躍角色,經常和其他英雄共同出現。 許多新的人物也不斷被創造出來,其中大部分都是斯坦•李的傑作:雷神托爾,鋼鐵俠,還有蟻人、黃蜂俠、超膽俠、特工尼克•弗瑞…… 1964年,斯坦•李和傑克•科比樹立起了漫威歷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他們創造了漫威的全明星陣容:復仇者聯盟。
復仇者初戰的對手是邪神洛基,儘管這主要是雷神托爾的敵人,但是蟻人、黃蜂俠、鋼鐵俠、綠巨人等都捲入了。在戰鬥勝利之後。他們決定定期會面,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對敵。這就是復仇者的由來。由於難以控制自己力量的綠巨人並不適合團隊合作,所以第二期就退出了;其他成員在找尋途中發現了被冰封在北海裡的美國隊長,他也成為了這支戰隊的領導人物。不久,由身為巨富的東尼•史塔克出資,在曼哈頓設立了復仇者總部。
由於當時漫威的發行管道有限,每個月只能出版少量的漫畫,所以他們覺得讓已有獨立漫畫的明星們再占一本書有點不合算。於是,漫威在第16期撤走了除美國隊長以外的全部主要角色,代之以三名「改過自新」的反派:神箭手鷹眼,變種人快銀和緋紅女巫兄妹,他們長期留在復仇者聯盟中。當漫威終於走出發行困境後,原本的創立者們(除了綠巨人)也都回來了。復仇者的成員變動也很大,不少瑪寶凱瑞特都曾經在其中呆過一段時間。到1985年,它的人數變得極其龐大,就算除去非活躍成員,也難以容納在一本書的篇幅裡。因此鷹眼在洛杉磯另建了分部——「西海岸復仇者」,這一分部一直持續到1994年。紐約總部則至今仍在繼續運行中。
同一時期誕生的團隊還有X戰警。故事發生在由X教授建立的變種人學園,它的目的一方面是訓練年輕的變種人正確運用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是保護世界不被邪惡一方的變種人侵害。故事從新學生琴•葛蕾來到學園開始,加上獨眼龍、野獸、天使和冰人,一共五名成員。他們一開始的對手便是萬磁王。
此時的X戰警成員都身著統一的制服,非常年輕,不過比起別的戰隊,其最大的特色是有一位並不參與實戰的領導——輪椅上的X教授。漫畫引入了「學習和控制超能力」的思想,這是同一貫的超級英雄概念所不同的。既然活動地點是學校,難免和校園青春劇一樣,加入感情戲等「文場」,並不是一味的打鬥,這是當時其他的漫畫戰隊很少涉及的。
漫威的大部分英雄都靠斯坦•李一個人來編寫,這樣繁重的工作量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有時甚至連斯坦•李自己都不記得寫過的人物,為了方便記憶,他在為筆下人物取名時故意把姓和名都選取相同的首字母——彼得•派克 (Peter Parker)、布魯斯•班納(Bruce Banner)、麥特•默多克(Matt Murdock)……同時,他發明了「漫威式創作法」:第一步:編劇和編輯討論,提出故事梗概和大綱;第二步:畫家接到大綱後,決定故事的步調和重心,畫成指定頁數的漫畫;第三步:編劇拿到畫家鉛筆稿後,以其作為指導,撰寫最終的劇本,包括人物對話和標題;第四步:描字、墨線和上色的工序。這種做法相當於編劇們只提供創意,由畫家們發揮自己的創造進行創作,然後編劇再來「看圖說話」,減弱了編劇的勞動,而增加了畫家的工作,所以同漫威編劇們配合的畫家們就尤為重要。
靠著這一大批出色的人物,到了1968年,漫威已經追上甚至超越DC,成為漫畫業的又一巨頭。同時,漫畫行業也終於走出了困境,高速發展起來。這個時代也被稱為漫威時代。
1974年,漫威又推出了一個同過往的英雄都大不一樣的神秘人物:他個子不高,脾氣火爆,狂野、危險,手背上能伸出鋒利的鋼爪,所受到的任何損傷都能迅速復原。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人們只知道他叫做金剛狼(Wolverine)。他作為加拿大政府的特工「Weapon X」,在《The Incredible Hulk》第180期的最後一頁上登場,並在緊接著的第181期中得到了集中表現。
此時X戰警已經停刊了好幾年。金剛狼的出現為這部漫畫帶來了新的生機。漫威決定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成員,另外再加入一批新鮮血液。1975年,《Giant-Size X-men》特刊出版。它既為老隊員提供了發揮的空間,也為新加入的成員安排了特別任務讓其得以表現。一支全新的隊伍誕生了。X-戰警成為最流行的英雄漫畫之一,而金剛狼始終是新的X戰警裡最吸引人的角色,他看上去既是英雄又是反派,似乎天生就是要將對手剖殺似的。但是在他的野性之中,又有著頑強的意志力和驚人的自製力——多年以來,許多作者都將他描寫成集狂暴的殺手與自製的典範於一身的人物。在團隊之中,金剛狼也總是偏向於獨行俠的角色——他冷酷,頑強,沉默寡言,而他神秘的過去也總是一個謎。漫畫裡偶爾透露出他的經歷的一鱗半爪,反而更加勾起讀者的好奇心。直到2002年,漫威才在《Origin》(起源)一書中詳細披露了他的來歷。
八十年代[編輯]
進入八十年代,為了順應美國漫畫讀者趨於青年化的形勢,漫威對《超膽俠》(Daredevil)進行了改造,擔綱的是在讀者中呼聲很高的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這位既是編劇又是畫家的年輕作者,徹底改變了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故事的基調和發展方向。米勒帶來了驚險的武打場面,鮮明的表現主義畫法,現實而黑暗的劇情,以及新的敵人Elektra,她既是超膽俠的前女友也是殺手。於是,米勒筆下的超膽俠漫畫並非簡單的正邪大戰,而混合了超級英雄和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風格,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這個時期,漫威讓自己的角色變得更加黑暗、冷血,塑造了懲罰者等「反英雄」。
漫威的前身雖然在四十年代就存在,但真正確立方向並開始發展是在六十年代初,一個從美國夢中覺醒,並開始將夢幻打破的時代。因此也造就了漫威的特點:走現實路線,80%以上的故事都發生在紐約市,英雄們是被排斥的對象,《號角日報》頭版整天掛著批判蜘蛛人的高論。漫威的英雄不是完美的,他們展現給我們的,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缺陷:媒體的誇大事實、政府的不負責任,還有階級與種族的衝突——X戰警就是代表。這群受人歧視的英雄,本身就是對傳統的英雄主義的顛覆。蜘蛛人則始終被媒體視為眼中釘,並被受輿論左右的警方當作殺人兇手。他們活在一個殘酷的世界中,不得不全力求存,並且同罪惡對抗。漫威雖然也充滿了魔法、太空冒險和日本忍者,但它紮根在一個醜陋、骯髒的現實背景中,因此顯得更為「真實」一些。
終極宇宙[編輯]
在漫威的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門:蜘蛛人跑去和綠巨人戰鬥,金剛狼和美國隊長一起搭救了年幼的黑寡婦。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漫畫,但只要屬於同一公司,就都是一個「世界」(Universe)裡的人物。
所謂Universe,—般就是同一公司的角色在漫畫中所生活的龐大、複雜的「世界」。在同一世界裡的人物雖然有各自的主打漫畫(包括但不限於英雄漫畫),但互相之間有所關聯,並可以發生互動。而漫威的主世界即為Marvel Universe(也被稱為地球616/ Earth-616,意為1961年6月建立)。「世界」概念的重要性,就是保證同一公司出品的漫畫在一定範圍內的整體連續性。假如一個事件在一本書裡犮生,那麼同一世界裡的所有人物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這種做法有它的好處,就是故事有連續性,雖然是不同的編劇和畫家共同創作,但大家都在同一個大背景下,所以不會亂;但也有缺點,那就是面對浩如煙海的背景劇情,一個新讀者很難明白來龍去脈,也不太可能去把幾十年的漫畫都補習一遍。因此,美國漫畫界發現自己處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境地:新讀者越來越少,漫畫店越來越小眾。
2000年的世紀之交,漫威針對這種情況,開始著手進行一個大膽的計畫:何不乾脆丟掉過去的歷史包袱,從頭講述英雄們的故事?這些角色經過重新包裝,在21世紀背景下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新的讀者投入其中。
首先被列為實驗物件的是漫威最熱門的系列——蜘蛛人,隨後是X戰警。這兩大王牌獲得成功之後,其他英雄系列如驚奇4超人等也逐漸加入進來,開創了漫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被稱為終極宇宙(Ultimate),編號為地球1610(Earth-1610)。所有標題中有「終極」字樣的漫畫都屬於這個世界,其本意是從頭開始講述一批主流英雄的故事,吸引新讀者。這些英雄一開場就被設定在了21世紀,其身世經歷與正傳既相似又不同,貼近當代人的生活。終極系列發展到後來,與主線的差別已經很大。
終極系列的初衷是吸引新讀者,但老讀者同樣也會從這些新的演繹中獲得樂趣:他們所熟悉的情節發生了哪些改變?「增強版」的某某角色將會是個什麼樣子?對於從前某些飽受批評的橋段,作者和讀者雙方都相當於獲得了第二次機會——他們知道從前錯在哪裡,這一次重新講述的故事將會更好。
「終極宇宙」和正傳世界之間的差異,本身就是這個系列的最大賣點。畢竟,正傳裡的角色多半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在「80後」「90後」讀者面前,當年令他們的父母讚歎不已的神作,如今已經成了古董:蜘蛛人和X戰警誕生的年代流行的是輻射,如今時髦的則是奈米和基因;伽馬射線在漫畫裡是創造綠巨人的可怕射線,今天伽瑪刀在醫院並不罕見;而曾經揮拳痛揍希特勒的美國隊長,更是曾祖父級的人物了。
在終極宇宙裡,我們的英雄不僅回到了原點,甚至比正傳裡他們登場時還要年輕——神奇先生裡德•裡查茲不再是兩鬢斑白的科學家,而是僅僅二十一歲的天才青年;終極版的怪奇博士是原怪奇博士的兒子,法力經常出問題,還喜歡在媒體上拋頭露面……
終極宇宙雖然由各個英雄自己的系列構成,互相之間相對獨立,但都或多或少地牽涉到一條暗線:各國政府製造超級士兵的企圖。就連絕大部分時間獨往獨來、自成一體的《終極X戰警》也不例外,雖然他們作為變種人,很少干涉一般人的糾紛,但旨在將變種人洗腦作為武器的「Weapon X」計畫,始終是X戰警們要面對的陰影。
漫威世界裡早就有了現成的超級士兵——美國隊長。不過美國隊長被製造出來之後,發明超級士兵配方的科學家就被德國間諜暗殺了,於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可是這樣一個樣板擺在那裡,誰都會覺得有一就有二。所以各國都在努力想製造自己的超級士兵出來,就連美國也從未停止重新製造一位元新的隊長的試驗。
換言之,整個終極系列的重要背景就是各國之間的基因競賽。綠巨人是科學家布魯斯•班納試圖使用自己的基因製造超級士兵的產物;那隻咬彼得•派克的蜘蛛,原是綠魔鬼諾曼•奧斯朋的實驗品,目的是臝得軍方的超級士兵訂單;還有沙人、克隆蜘蛛人……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繼美國隊長之後,再度打造一個完美的超級人類。各國都有自己的研究專案。歐洲各國甚至模仿美國隊長造出了代表自己國家的「隊長」。 儘管如此,在終極宇宙裡,按照美國法律,未經政府許可而故意改造人類基因依然是非法的。這也是變種人遭到排斥的原因之一:雖然他們的基因變異是與生倶來,不算在法律限制之內,但他們也和在正傳裡一樣,為人們所畏懼和歧視。
這是一個世俗的世界。在終極宇宙裡,托比•馬奎爾主演的《蜘蛛人》電影正在上映,終極戰隊的成員則在討論布拉德•皮特和約翰尼•德普誰會出演他們的影片;美國隊長率領美軍進入伊拉克,普京總統聲明俄羅斯和入侵美國的超能部隊沒有關係……但它比同樣標榜現實的正傳要高明:它不是因為「黑暗」才顯得現實,而是真正讓人感到它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生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這個世界裡也存在魔法、平行世界、時間旅行,但同正傳比較起來無論是範圍還是強度都要低得多——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戰鬥所造成的破壞規模則要大得多。綠巨人動不動就毀掉整個街區,死傷數千人,這在正傳裡甚少提及,仿佛正傳裡的戰鬥不是發生在人口稠密的紐約一樣。
終極戰隊[編輯]
《終極戰隊》源自正傳中的戰隊「復仇者聯盟」,卻沒有採取「終極復仇者」這樣的標題,而是直接用整個系列的名字稱呼自己:The Ultimate。它由馬克•米拉編劇,布萊恩•希治繪畫,是終極宇宙最華麗耀眼的明星——它不僅讀者年齡段更高,政治戲更多,場面也更宏大、更有電影感,堪稱漫威的豪華版大製作。這個系列從2002年開始出版。
在二戰時代,斯蒂夫•羅傑斯成為了美國隊長,但在勝利前夕消失在海中;另一個被改造的黑人士兵尼克•弗瑞活了幾十年沒有衰老,逐漸成為美國安全機構神盾局的總指揮,他召集了一批科學人才試圖再次創造超級士兵,結果研究伽馬射線的布魯斯•班納在自己身上做實驗,成了難以自控的綠巨人,導致了同事派克夫婦死亡(他們的兒子就是蜘蛛人彼得•派克);漢克•皮姆開發了可以把物體變大變小的技術(蟻人),實際上是利用了他妻子珍(黃蜂俠)的血樣;富有的東尼•斯塔克從小就接受了父母的改造,身體覆蓋著一種可再生人造神經組織,長大後則開發出了「鋼鐵俠」機甲。
一直準備建立超級部隊的美國政府,為了擺脫超人類在公眾心目中的負面印象,指派尼克•弗瑞組建一支「英雄的」超能戰隊——終極戰隊。和神盾組織有長期合作關係的軍火商兼發明家東尼•史塔克當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自稱雷神的托爾也被招攬進來,儘管他向來看不慣美國的對外政策;前克格勃成員「黑寡婦」、神射手兼武器專家「鷹眼」、萬磁王的兒女快銀和緋紅女巫也加入了進來……最終,人們發現了二戰時期就被冰封在北海中的美國隊長,他的歸來為這支戰隊貼上了最輝煌的金字招牌。
不同於正傳中獨立行事的復仇者戰隊,終極戰隊裡的英雄們都是聽命於政府的士兵,或者用漫畫裡的話來說「大規模殺傷性人類」。同正傳相比,所有的人都更暴力、也更強硬。這是一支高調行事的隊伍,由於一開始的目的就是把他們樹立成「樣板」,所以最大限度地操作媒體資源,將他們進行明星化包裝也就是成了戰鬥之外最重要的事情——綠巨人的女友負責公關部,整天周旋於媒體之間。儘管如此,人們最終還是發現,終極戰隊建立之後最常做的事情不是打擊敵人,而是為自己人捅的婁子善後:不是綠巨人暴走轟碎了N個街區,就是家庭矛盾鬧得滿城風雨;人們還在懷疑托爾到底真的是神還是妄想型精神病,隊伍內部又出了引狼入室的叛徒。
此時正值美國出兵中東某國,美歐的眾多超級戰士被用於在該地的工作,東方幾國在不安之下集合了本國的超級士兵,得到洛基的幫助,用計謀使終極戰隊分裂。黑寡婦作為他們的間諜,殺害了鷹眼的妻兒,嫁禍美國隊長,又勾引鋼鐵俠,破壞他的裝備;敵對國家組建的超能力軍隊進攻美國,立國以來從未遭受攻擊的美國本土,在超級聯軍進攻下不堪一擊——華盛頓正在燃燒!
眼看美國面臨亡國之危,關鍵時刻托爾從天而降,手中的雷神之槌雷霆萬鈞,逆轉了戰況。以美國隊長為首的英雄們也展開了反擊,連綠巨人也來助戰,聯軍的超級士兵紛紛被擊敗,只剩下一個力量類似雷神的佩壬(Perun,斯拉夫神話中的雷神)選擇了投降。洛基召喚了大批魔怪下凡作亂,托爾帶著仙宮的英靈大軍與終極戰隊一起擊潰了魔軍。從此世人才相信他確實是傳說中的那個神。黑寡婦被鋼鐵俠擒獲後,鷹眼親手殺死了她。
這一場終極版英雄的華麗大戰,精彩絕倫!這是馬克•米拉和布萊恩•希治的巔峰之作,華麗的大戰場面,「正常得如同呼吸般」的政治操作與陰謀,令人大呼過癮。
資料來源:漫威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650002.htm?fromtitle=MARVEL&fromid=2142763&type=syn)
著名創作[編輯]
連載作品[編輯]
作品中文名稱 | 作品英文名稱 | 開始於 | 結束於 | 總期數/目前期數 |
---|---|---|---|---|
神盾局特工 | AGENTS OF S.H.I.E.L.D | 2013年9月25日 | 連載中 | 2季/2 |
懸疑故事 | Tales of Suspense | 1959年1月 | 1968年03月 | 99 |
驚奇首演 | Marvel Premiere | 1972年4月 | 1981年8月 | 61 |
驚奇4超人 (vol. 1) | Fantastic Four (vol. 1) | 1961年11月 | 1996年09月 | 416 |
神奇蜘蛛人 (vol. 1) | The Amazing Spider-Man (vol. 1) | 1963年03月 | 1998年11月 | 441 |
復仇者 (vol. 1) | Avengers (vol. 1) | 1963年09月 | 1996年09月 | 402 |
X戰警 | The X-Men/Uncanny X-Men | 1963年09月 | 連載中 | |
夜魔俠 (vol. 1) | Daredevil (vol. 1) | 1964年04月 | 1998年05月 | 375 |
夜魔俠 (vol. 2) | Daredevil (vol. 2) | 1998年06月 | 2009年08月 | 119 |
夜魔俠 (vol. 3) | Daredevil (vol. 3) | 2011年9月 | 連載中 | |
蜘蛛人 (vol. 1) | Spider-Man (vol. 1) | 1990年08月 | 1998年11月 | |
驚奇4超人 (vol. 2) | Fantastic Four (vol. 2) | 1996年11月 | 1997年11月 | 13 |
復仇者 (vol. 2) | Avengers (vol. 2) | 1996年11月 | 1997年11月 | 13 |
驚奇4超人 (vol. 3) | Fantastic Four (vol. 3) | 1998年01月 | 2003年08月 | 70 |
復仇者 (vol. 3) | Avengers (vol. 3) | 1998年02月 | 2004年08月 | 88 |
雷霆悍將 (vol. 1) | Thunderbolts (vol. 1) | 1997年07月 | 2003年09月 | 81 |
新雷霆悍將 | New Thunderbolts | 2005年01月 | 2006年04月 | 18 |
雷霆悍將 (vol. 3) | Thunderbolts (vol. 2) | 2006年05月 | 連載中 | |
蜘蛛人 (vol. 2) | Spider-Man (vol. 2) | 1999年01月 | 2003年08月 | |
神奇蜘蛛人 (vol. 2) | The Amazing Spider-Man (vol. 2) | 1999年01月 | 2003年11月 | 58 |
新復仇者 (vol. 1) | The New Avengers (vol. 1) | 2005年01月 | 2010年04月 | 64 |
新復仇者 (vol. 2) | The New Avengers (vol. 2) | 2010年06月 | 連載中 | |
復仇者 (vol. 4) | Avengers (vol. 4) | 2010年07月 | 連載中 | |
復仇者 (vol. 5) | Avengers (vol. 5) | 2013年01月 | 連載中 |
終極系列(Ultimate Marvel)[編輯]
《終極系列》(Ultimate Marvel)為2000年開始另闢的平行世界作品。
作品中文名稱 | 作品英文名稱 | 開始於 | 結束於 | 總期數 |
---|---|---|---|---|
終極蜘蛛人 | Ultimate Spider-Man | 2000年10月 | 2009年07月 | 133 |
終極X戰警 | Ultimate X-Men | 2001年02月 | 2009年03月 | 100 |
終極驚奇大合作 | Ultimate Marvel Team-Up | 2001年04月 | 2002年07月 | 16 |
終極驚奇4超人 | Ultimate Fantastic Four | 2004年02月 | 2009年02月 | 60 |
終極鋼鐵人 (vol. 1) | Ultimate Iron Man (vol. 1) | 2005年03月 | 2006年02月 | 5 |
終極鋼鐵人 (vol. 2) | Ultimate Iron Man (vol. 2) | 2007年12月 | 2008年07月 | 5 |
終極漫畫 復仇者 (vol. 1) | Ultimate Comics Avengers (vol. 1) | 2009年10月 | 2010年06月 | 6 |
終極漫畫 蜘蛛人 | Ultimate Comics: Spider-Man | 2009年10月 | 連載中 | 26 |
終極漫畫 復仇者 (vol. 2) | Ultimate Comics Avengers (vol. 2) | 2010年06月 | 2010年10月 | 6 |
終極漫畫 復仇者 (vol. 3) | Ultimate Comics Avengers (vol. 3) | 2010年10月 | 2011年03月 | 6 |
終極漫畫 復仇者大戰新終極戰隊 | Ultimate Comics Avengers vs. New Ultimates | 2011年04月 | 2011年09月 | 6 |
人物[編輯]
英雄[編輯]
註記"*"者,表示初登場時為反派。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本名 |
---|---|---|
天使 | Angel / Archangel | 華倫·肯尼思·沃辛頓(Warren Kenneth Worthington III) |
原子彈 | A-Bomb | 理察·瓊斯(Richard Milhouse "Rick" Jones) |
黑蝠王 | Black Bolt | 布萊克卡德·伯特剛(Blackagar Boltagon) |
鎖齒狗 | Lockjaw | 史巴克(Sparky) |
海妖 | Banshee | 西恩·卡西迪(Sean Cassidy) |
野獸 | Beast | 漢克·麥考伊(Hank McCoy) |
主教 | Bishop | 盧卡斯·畢希普(Lucas Bishop) |
甲蟲 (I) / 馬赫V* | Beetle / MACH-V | 艾伯納·詹金斯(Abner Ronald "Abe" Jenkins) |
黑貓 | Black Cat | 費莉西亞·哈蒂(Felicia Hardy) |
地獄貓 | Hellcat | 派翠西亞·沃克(Patricia "Patsy" Walker) |
黑豹 (II) | Black Panther | 提恰拉(T'Challa) |
黑騎士 (III) | Black Knight | 戴恩·惠特曼(Dane Whitman) |
黑寡婦 (I)* | Black Widow | 娜塔莎·羅曼諾夫(Natalia Alianovna "Natasha" Romanova) |
刀鋒戰士 | Blade | 艾瑞克·布魯克斯(Eric Brooks) |
冬日戰士 | Bucky / Winter Soldier | 詹姆斯·巴恩斯(James Buchanan "Bucky" Barnes) |
酷霸 | Cable | 納森·桑默斯(Nathan Christopher Charles Summers) |
美國隊長 (I) / 超級士兵 | Captain America / Super-Soldier | 史蒂芬·羅傑斯(Steven Grant "Steve" Rogers) |
英國隊長(不列顛隊長) | Captain Britain | 布萊恩·布拉多克(Brian Braddock) |
鋼人 | Colossus | 皮特·尼古拉耶維奇·拉斯普廷(Piotr "Peter" Nikolaievitch Rasputin) |
獨眼龍 | Cyclops | 史考特·桑默斯(Scott Summers) |
星爵 | Star-Lord | 彼德·奎爾(Peter Quill) |
毀滅者德拉克斯 | Drax the Destroyer | 亞瑟·道格拉斯(Arthur Sampson Douglas) |
亞當魔術師 | Adam Warlock | 他(Him) |
伊格瑞斯 | Ikaris | 伊格瑞斯(Ikaris) |
夜魔俠(魔膽俠) | Daredevil | 麥特·梅鐸(Matthew Michael "Matt" Murdock) |
死侍* | Deadpool | 韋德·威爾遜(Wade Winston Wilson) |
奇異博士 | Doctor Strange | 史蒂芬·史傳奇(Stephen "Steve" Vincent Strange) |
幻影殺手 | Elektra | 伊蕾莎·奈裘斯(Elektra Natchios) |
艾瑪·弗洛斯特* | Emma Frost | 艾瑪·弗洛斯特(Emma Grace Frost) |
獵鷹 | Falcon | 山謬·湯瑪斯「山姆」威爾森(Samuel Thomas "Sam" Wilson) |
夜鷹* | Nighthawk | 凱爾·李察曼德(Kyle Richmond) |
洛克希德 | Lockheed | 洛克希德(Lockheed) |
金牌手 | Gambit | 雷米·樂博(Remy LeBeau) |
惡靈戰警 (II) | Ghost Rider | 強尼·布雷茲(Johnathon "Johnny" Blaze) |
惡靈戰警 (III) | Ghost Rider | 丹尼爾·凱契(Daniel "Dan" Ketch) |
蟻人 / 巨人 (I) / 歌利亞 (I) / 黃蜂 / 胡蜂 (II) | Ant-Man / Giant-Man / Goliath / Yellowjacket / Wasp | 漢克·皮姆(Henry Jonathan "Hank" Pym) |
衝擊波 | Havok | 艾力克斯·桑默斯(Alexander "Alex" Summers) |
戰跡 | Warpath | 喬納森·傲星(James Jonathan Proudstar) |
墨紋 | Ink | 艾瑞克·吉特(Eric Gitter) |
沖蝕 | Washout | 約翰·羅培茲(John Lopez) |
鷹眼 (I)* | Hawkeye | 克林特·巴頓(Clinton Francis "Clint" Barton) |
巴尼·巴頓 | Barney Barton | 巴尼·巴頓(Charles Bernard "Barney" Barton) |
大力士 | Hercules | 海格力斯(Heracles) |
浩克 | Hulk | 布魯斯·班納(Robert Bruce Banner) |
霹靂火 (II) | Human Torch | 強尼·史東(Jonathan Lowell Spencer "Johnny" Storm) |
黑子 | Sunspot | 羅伯托「巴比」達科斯塔(Roberto "Bobby" da Costa) |
陽炎 | Sunfire | 吉田 四郎(Shiro Yoshida) |
冰人 | Iceman | 鮑比·德雷克(Robert "Bobby" Louis Drake) |
隱形女 | Invisible Woman | 蘇珊·理查茲(Susan Storm "Sue" Richards) |
水晶 | Crystal | 水晶·阿瑪凱林(Crystalia Amaquelin) |
鐵拳俠 | Iron Fist | 丹尼·蘭德(Daniel Thomas "Danny" Rand) |
鋼鐵人 | Iron Man | 東尼·史塔克(Anthony Edward "Tony" Stark) |
茱比麗 | Jubilee | 李歡歡(Jubilation "Jubilee" Lee) |
水蛭人 (漫威) | Leech | 吉米(Jimmy) |
魔術女 | Magik | 伊莉雅娜·拉斯普欽(Illyana Nikolaevna Alexandria Rasputina) |
千面人 (漫威) | Morph | 凱文·雪梨(Kevin Sydney) |
神奇先生 | Mister Fantastic | 里德·理查茲(Reed Richards) |
月光騎士 | Moon Knight | 馬克·史貝特(Marc Spector) |
驚奇女士 | Ms. Marvel | 凱洛·丹弗斯(Carol Susan Jane Danvers) |
仿聲鳥 | Mockingbird | 芭芭拉·"波比"·莫爾斯(Barbara "Bobbi" Morse) |
夜行者 | Nightcrawler | 庫爾特·瓦格納(Kurt Wagner) |
尼克·福瑞 | Nick Fury | 尼克·福瑞(Nicholas Joseph "Nick" Fury) |
琴·葛雷 | Jean Grey | 琴·葛雷(Jean Grey) |
終極哨兵機器人 | Omega Sentinel | 迦里瑪·莎潘達(Karima Shapandar) |
北極星 | Polaris | 羅娜·戴恩(Lorna Dane) |
北極星 | Northstar | 吉恩-保羅·畢柏(Jean-Paul Beaubier) |
力量人 | Power Man | 路克·凱吉(Luke Cage) |
X教授 | Professor X | 查爾斯·賽維爾(Charles Xavier) |
心靈忍者 | Psylocke | 伊莉莎白·貝茲·布拉多克(Elizabeth "Betsy" Braddock) |
制裁者 | Punisher | 法蘭克·凱索(Frank Castle) |
快銀 | Quicksilver | 皮特洛·麥西莫夫(Pietro Maximoff) |
紅浩克* | Red Hulk | 賽迪斯·羅斯(Thaddeus E. "Thunderbolt" Ross) |
小淘氣 | Rogue | 安娜·瑪麗(Anna Marie) |
幻影貓 | Shadowcat | 凱蒂·普萊德(Kitty Pryde) |
紅女巫 | Scarlet Witch | 汪達·麥西莫夫(Wanda Maximoff) |
哨兵 | Sentry | 勞勃·雷諾斯(Robert Reynolds) |
女浩克 | She-Hulk | 珍妮佛·華特斯(Jennifer Susan "Jen" Walters) |
希芙 | Sif | 希芙(Sif) |
銀色衝浪手* | Silver Surfer | 諾林·萊德(Norrin Radd) |
歌姬* | Songbird | 梅莉莎·高德(Melissa Joan "Mel" Gold) |
蜘蛛人 | Spider-Man | 彼得·帕克(Peter Benjamin Parker) |
蜘蛛女 | Spider-Woman | 潔西卡·德魯(Jessica Miriam Drew) |
暴風女 | Storm | 奧蘿洛·門羅(Ororo Munroe) |
劍客* | Swordsman | 賈克·杜肯(Jacques Duquesne) |
石頭人 | Thing | 班傑明·葛林姆(Benjamin Jacob "Ben" Grimm) |
雷神索爾 | Thor | 雷神索爾·奧丁森(Thor Odinson) |
貝塔雷射 | Beta Ray Bill | 西蒙·沃爾特斯(Simon Walters) |
類星體 | Quasar | 溫德爾·沃恩(Wendell Elvis Vaughn) |
火焰領主 | Firelord | 派瑞爾斯·奎恩(Pyreus Kril) |
虎女郎 | Tigra | 葛瑞兒·尼爾森(Greer Grant Nelson) |
英國傑克 | Union Jack | 詹姆士·弗斯沃(James Montgomery Falsworth) |
猛毒 (IV) | Venom | 尤金·湯普森(Eugene "Flash" Thompson) |
幻視 | Vision | 亞歷克斯·立頓(Alex Lipton) |
神力超人 | Wonder Man | 賽門·威廉斯(Simon Williams) |
戰爭機器 | War Machine | 詹姆斯·羅德斯(James Rupert "Jim" Rhodes) |
黃蜂女 (I) | Wasp | 珍娜·范達因(Janet van Dyne) |
金鋼狼 | Wolverine | 詹姆斯·霍雷特(James "Logan" Howlett) |
X-23* | X-23 | 蘿拉·金尼(Laura Kinney) |
反派[編輯]
註記"*"者,表示在目前連載中已經非反派角色。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本名 |
---|---|---|
惡剎 | Abomination | 艾米爾·布朗斯基(Emil Blonsky) |
吸收人 | Absorbing Man | 卡爾·魚簍(Carl "Crusher" Creel) |
天啟人 | Apocalypse | 恩·沙巴·奴爾(En Sabah Nur) |
莫度男爵 | Baron Mordo | 卡爾·莫度(Karl Amadeus Mordo) |
齊莫男爵 (XIII)* | Baron Zemo | 黑爾姆特·齊莫(Helmut J. Zemo) |
黑心怪 | Blackheart | 黑心(Blackheart) |
黑視 | Blackout | 馬可斯·丹尼爾斯(Marcus Daniels) |
靶眼 | Bullseye | 萊斯特(Lester) |
蟒人 | Constrictor | 法蘭克·佩恩(Frank Payne) |
緋紅斗篷 | Crimson Cowl | 賈絲廷·漢墨(Justine Hammer) |
駄犬 | Daken | 明弘(Akihiro) |
末日博士* | Doctor Doom | 維多·馮德姆(Victor von Doom) |
八爪博士 | Doctor Octopus | 奧托·奧克塔維斯(Otto Gunther Octavius) |
多瑪暮 | Dormammu | 多馬畝(Dormammu) |
電光人 | Electro | 麥斯威爾·迪倫(Maxwell "Max" Dillon) |
行星吞噬者* | Galactus | 蓋倫(Galan) |
幽靈 | Ghost | |
綠惡魔 / 鋼鐵愛國者 | Green Goblin / Iron Patriot | 諾曼·奧斯朋(Norman Virgil Osborn) |
哈利·奧斯朋* | Harry Osborn | 哈利·奧斯朋(Harold "Harry" Osborn) |
紅坦克* | Juggernaut | 凱恩·馬可(Cain Marko) |
拼圖人 | Jigsaw | 比利·魯索(Billy Russo) |
征服者康 / 鐵少年* | Kang the Conqueror / Iron Lad | 奈森·里查茲(Nathaniel Richards) |
金霸王 | Kingpin | 威爾遜·費斯克(Wilson Grant Fisk) |
死亡女 | Lady Deathstrike | 小山百合子(Yuriko Oyama) |
大頭目 | Leader | 山謬·史德斯(Samuel Sterns) |
蜥蜴人 | Lizard | 寇特·康納斯(Curt Connors) |
洛基* | Loki | 洛基·勞菲森(Loki Laufeyson) |
永生者 | Lord Immortus | 奈森·里查茲(Nathaniel Richards) |
萬磁王* | Magneto | 麥斯·艾森哈特 / 艾瑞克·藍歇爾(Max Eisenhardt / Erik Lehnsherr) |
控訴者羅南* | Ronan the Accuser | 羅南(Ronan) |
滿大人 | Mandarin | 可汗(Khan) |
梅菲斯特 | Mephisto | 梅菲斯特(Mephisto) |
月光石 (II)* | Moonstone | 卡拉·索芬(Karla Sofen) |
魔形女* | Mystique | 瑞雯·達克霍羅姆(Raven Darkhölme) |
火人 | Pyro | 約翰·艾列戴斯(John Allerdyce) |
紅骷髏 | Red Skull | 約翰·施密特(Johann Shmidt) |
威廉·史崔克 | Reverend William Stryker | 威廉·史崔克(William Stryker) |
劍齒虎 | Sabretooth | 維克多·信條(Victor Creed) |
沙人* | Sandman | 威廉·貝克(William Baker) |
蠍子人 | Scorpion | 麥唐納·加根(MacDonald Gargan) |
銀武士* | Silver Samurai | 健一原田(Keniuchio Harada) |
任務大師* | Taskmaster | 東尼·麥斯特(Tony Masters) |
薩諾斯 | Thanos | 薩諾斯(Thanos) |
犀牛人 | The Rhino | 亞歷克謝·塞爾斯維奇(Aleksei Mikhailovich Sytsevich) |
紅斗篷 | The Hood | 帕克·羅賓斯(Parker Robbins) |
猛毒 (I) / 血清 / 毒素 (II)* | Venom / Anti-Venom / Toxin | 艾迪·布洛克(Edward Charles Allan "Eddie" Brock) |
招射 (I) | Trickshot | 查爾斯·巴頓(Charles Bernard "Barney" Barton) |
奧創 | Ultron | 奧創(Ultron) |
虛無 | Void | 勞勃·雷諾斯(Robert Reynolds) |
狂鞭 (I) | Whiplash | 馬克·史卡拉第(Mark Scarlotti) |
狂鞭 (II) | Whiplash | 伊凡·萬科(Ivan Vanko)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