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 33-[土耳其-孔亞]-蘇丹哈尼驛站.上.
 
置頂照片:屹立千年的古老驛站.
 
旅遊時間:11天8夜-(3-28到4-7)- 第5天.
 
時間:民國107年4月1日-星期日-上午
 
可樂旅遊-領隊-黃漢瑋(小瑋)+土耳其導遊-OMER.
 
天氣:晴
 
溫度:10-18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0(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2(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1.瑞士+1.土耳其+1)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相機+鏡頭總重量 = 9公斤.(加腳架超過10公斤)
 
主機-CANON-EOS 5D2,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70-300L(胖白)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CANON-EF-M 11-22mm+EF-M 28mm f3.5+(轉接環+胖白)
 
閃光燈-CANON-EX-430+永諾-YN565EXII+ GODOX 神牛 LED 126 補光燈
 
輕型腳架-FOTOPRO C-4i+ Manfrotto PIXI 迷你三腳架
 
古驛站 (1)
 
 
孔亞(Konya)
 
位於卡帕多奇亞到地中海岸間,曾經是古代絲路的要道,
 
來小亞細亞經商的駱駝商隊都必須要在此歇腳,因此有許多固若金湯的驛站。
 
古驛站 (2)
 
 
孔亞:KONYA
 
孔亞城(曾是12世紀時塞爾柱帝國的首都)
 
在13世紀麥法尼拿在此設壇講學,
 
這裡成為土耳其的宗教中心。
 
此地最著名的就是迴旋舞,麥法尼拿創立了迴旋定律,
 
認為通過欣喜若狂的迴旋舞蹈,舞者的精神可和神靈結合。
 
古驛站 (3)
 
 
孔亞並非一個著名的觀光勝地,他是土耳其最保守的都市,
 
若非因在卡帕多奇亞到地中海的途中,會更少外國人認識他。
 
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央的孔亞,
 
在12~13世紀時曾是塞爾柱土耳其人建立的魯姆蘇丹國的首都,
 
也是許多穆斯林朝聖的地方,
 
因為這裡有發明旋轉舞的精神導師梅烏納拉的終老之所-梅烏納拉博物館。
 
 
古驛站 (4)
 
(今天的第一個景點-一座千年的古老驛站)
 
 
 蘇丹哈尼驛站(Sultanhanı Kervansaray)
 
蘇丹哈尼驛站位於卡帕多奇亞到孔亞中點的阿克薩來(Aksaray),
 
這段路位於地中海到黑海貿易之路上,往來商旅貿易興盛,可想而知宵小頻傳,
 
12~13世紀的蘇丹國王為了保護商隊,根據駱駝每 8~9小時能行走的距離 40~45公里設立一個驛站,
 
並派軍隊駐守,另外還聘請醫生、獸醫、鞋匠、美容師服務旅人,通常居住的前三天免費。
 
此時期在土耳其境內約有一百個驛站,現今只剩40多個保存下來,
 
現代多被作為餐廳或旅館,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便是建於1229年的蘇丹哈尼驛站。
 
 
古驛站 (5)
 
 
Kervansaray(英:Caravanserai)意即供旅人落腳的巨大建築,通常設立在城外,
 
土耳其話又叫"Khan"或"Han",常見於商隊興盛的西亞、北非或東南歐。
 
驛站成方型,在正中間開一個大門,四周有厚實的城牆,內部依著城牆分隔成不同空間,
 
中間是天井或庭院,夏季住在庭院,後頭有屋頂的空間則作為冬天使用,
 
通常在大門進入會有清真寺,其他配置如房間、餐廳、澡堂、辦公室、畜舍等,
 
牆角還有塔樓供駐守的軍隊防衛用。
 
 
古驛站 (6)
 
 
孔亞(Konya)位於卡帕多奇亞到地中海岸間,曾經是古代絲路的要道,
 
來小亞細亞經商的駱駝商隊都必須要在此歇腳,因此有許多固若金湯的驛站。
 
 
古驛站 (7) 
 
驛站前一大片的石板路面廣場..
 
可以想像一千多年前在此有多少的駱駝商隊在此排隊等待進入驛站.
 
 
 
古驛站 (8)
 
大大的WC...人很多還是等一下再進去...拍照先. 
 
 
 
古驛站 (9)
 
斯斯超喜歡的拍照角度...有樹枝剪影 . 
 
 
古驛站 (10)
 
幫我們家長腿姐姐拍幾張紀念照先... 
 
 
 
古驛站 (11)
 
 因為這個丫頭

往後我便可以結束這永生不滅的詛咒

歸於無了

是我這永生不滅的人生

這是妳這張臉


好像是妳這張臉--金信
 
(以上..來自於-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
 
古驛站 (12)
 
 
 我藏著心中的秘密,向老天祈求,再多瞞妳一天,

就這樣再瞞著一百年。

然後在一百年後的某一天,時間正好的某一天。

告訴,就是就是我的初戀。
 
(以上..來自於-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
 
 
古驛站 (13)
 
 
唯一的入口高聳,厚重的鐵門上頭還有挑高的牆面與裝飾,伊斯蘭風格的華麗的花紋。
 
每天早上守衛在第一聲喚禱聲後開門,並負責最後一個關門。
 
 
古驛站 (14)
 
 此驛站是土耳其塞爾柱時期(12世紀)

在蘇丹哈尼任內建造,提供給軍隊及絲路商旅休憩之用,驛站因為要保障

商旅的安全,所以牆特別厚實,窗戶也採外窄內寬的防衛性設計
 
 
古驛站 (15)
 
 Aksaray在當時是安那托利亞區商旅必經之地,亦為絲路通往Konya

的中繼站,附近總共有三座驛站,蘇丹哈尼位於Aksaray以西40公里處的

蘇丹哈(Sultanhan)為三座中之最大,同時也是現存土耳其境內最宏偉的驛站
 
 
古驛站 (16)
 
 
 塞爾柱時期的驛站通常呈長方形,周圍有固若金湯的高牆,內部通常

配置為住宿區、畜舍、貨倉、廚房、浴室、清真寺。爲確保商人及旅人

的安全,驛站內會有軍隊駐守,商人或旅人要拿到許可文件,才能進入

驛站休憩,驛站為免費,但有停留天數限制,通常以3天為限
 
 
古驛站 (17)
 
 大門為傳統塞爾柱時期的設計..
 
古驛站 (18)
 
斯斯喜歡拍攝的題材-有故事的歷史遺跡.
 
 
 
古驛站 (19)
 
存在超過一千年的遺跡雕塑...
 
 
 
古驛站 (20)
 
 
蘇丹哈尼古驛站是經過整修的.
 
大家會發現建築物很像穿著補丁的衣服.
 
因為當初在修復時讚成用不同顏色來表示新修部份的那派勝出..
 
古驛站 (21)
 
接下來讓我們來稍微認識一下歷史-大塞爾柱帝國
 
 
 
古驛站 (22)
 
 
大塞爾柱帝國
 
(現代土耳其語:Büyük Selçuklu İmparatorluğu;波斯語:دولت سلجوقیان‎‎)
 
是中世紀時期的突厥-波斯、遜尼派伊斯蘭帝國,
 
由烏古斯人中的一支發展而來,領土範圍東至興都庫什山脈,
 
西至東部安納托利亞,北至中亞,南至波斯灣。
 
塞爾柱人由鹹海發跡,隨後挺進呼羅珊,再入波斯地區,最終征服東安納托利亞。
 
 
古驛站 (23)
 
 
11世紀前半葉,塞爾柱王朝的創立者圖格魯勒·貝格為帝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他的父親為烏古斯葉護國的高官,圖格魯勒·貝格本人全名的一部份(塞爾柱)也是王朝和帝國名稱的由來。
 
1037年,圖格魯勒·貝格正式創立帝國。塞爾柱人統一了支離分裂的東部伊斯蘭世界,
 
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塞爾柱帝國在文化和語言上表現為高度波斯化,
 
並在突厥-波斯文化的發展傳承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還將波斯文化傳播至安納托利亞。
 
突厥部落在帝國西北部的戰略性定居大大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突厥化.
 
 
古驛站 (24)
 
 
歷史
 
背景
 
八世紀伊朗地區在經歷伊斯蘭征服後,相繼由阿拉伯帝國奧米亞王朝(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統治。
 
隨著阿拔斯王朝與拜占庭帝國的長年戰爭,帝國對伊朗地區的控制持續衰弱。
 
九世紀末,薩曼·胡達擊退阿拉伯人,在伊朗東部建立了薩曼王朝。
 
十世紀末,薩曼的奴隸將軍阿爾普特勤及其女婿蘇布克特勤自立伽色尼王國,
 
取代舊主,掌握伊朗東部的統治權;與重奪伊朗西部的阿拉伯白益王朝分庭抗禮。
 
在動亂中,各勢力常僱傭北方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為傭兵,烏古斯人是其中較為強大的一支。
 
古驛站 (25)
 
 
建立
 
起初,塞爾柱人屬於烏古斯人中的一個部族,以雇傭兵的身分在突厥斯坦地區活躍。
 
西元985年,由於與烏古斯領袖的爭執,塞爾柱·貝格帶領部族離開了烏古斯葉護國,在錫爾河一帶遊牧並皈依伊斯蘭教。
 
1040年,一族在塞爾柱的孫子圖赫里勒·貝格與恰格勒·貝格的率領下,於丹丹納干戰役中打倒了他們的宿敵伽色尼王國,
 
征服了伊朗東部的呼羅珊地區,圖赫里勒自立為蘇丹。為紀念祖父,兄弟將國名命為塞爾柱蘇丹國。
 
 
古驛站 (26)
 
 
擴張
 
從1040年之後,圖格魯勒將目光轉向南方,侵略波斯灣北部的伊拉克一帶和米底亞王國南部的哈馬丹城,
 
並於1055年,替阿拔斯哈里發從白益王朝手中奪回巴格達城。
 
被正式追封為蘇丹的兄弟挾哈里發令諸侯,進一步往南部巴勒斯坦地區以及西部安納托利亞高原擴張。
 
十一世紀的東羅馬帝國經歷早先巴西爾一世的持續擴張,國家的力量被帝國的幅員及連年戰爭所削弱。
 
在這種情況下,塞爾柱突厥人從東方大舉入侵,像潮水一樣湧進拜占庭帝國。
 
並佔領了拜占庭在高加索及小亞細亞的大片領土。
 
 
古驛站 (27)
 
 
1071年8月,
 
第二任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在亞美尼亞凡湖以北的曼齊刻爾特戰役擊敗由羅曼努斯四世所率領的東羅馬帝國軍隊,正式占領全小亞細亞。
 
同年,塞爾柱突厥人從法蒂瑪王朝奪得聖城耶路撒冷。東羅馬帝國阿萊克修斯一世(1081-1118),向教宗烏爾班二世求救。
 
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列芒招募民衆前往聖地,解放耶路撒冷。該演說直接引發了後來的十字軍東征。
 
古驛站 (28)
 
 
暗殺、分裂、十字軍
 
參見:羅姆蘇丹國
 
阿爾斯蘭過世後,由其子馬立克沙一世以及重臣尼札姆·穆勒克繼續經營帝國。
 
然而兩人在1092年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接連被刺殺。
 
權力的真空使帝國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前就分裂為若干小國。
 
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統治著安納托利亞的魯姆蘇丹國,突突什一世則執掌敘利亞,
 
耶路薩冷則重新為法提瑪王朝掌控。
 
而突突什一世於1095年死去後,其子法赫爾·穆爾克·拉德溫和杜卡克又分別繼承了阿勒頗和大馬士革,
 
其後帝國一直維持著分裂並且相互對立的狀態。
 
 
古驛站 (29)
 
 
滅亡
 
1141年,西遼在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使塞爾柱失去了對中亞的控制。
 
 1194年,花剌子模國王塔乞失在哈馬丹打敗塞爾柱末代蘇丹圖格里爾三世,
 
塞爾柱帝國滅亡,版圖併入花剌子模王朝。
 
1243年,蒙古帝國入侵小亞細亞,在科塞達克將羅姆蘇丹國軍擊潰,
 
從此羅姆蘇丹國淪為蒙古伊兒汗國的藩屬。
 
1299年羅姆蘇丹國發生分裂,1307年從歷史記錄上消失。
 
 
古驛站 (30)
 
 
相關蘇丹的名號
 
關于蘇丹的名號,形式有所差異,而拼法也因來源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一些則用阿拉伯字母受波斯語影響的變體,又或對應現代土耳其語語言學及拼字法的翻譯。
 
一些蘇丹有兩個名字,分別使用在他們的遺產裏。
 
如阿拉丁·凱庫巴德一世所建的兩所皇宮分別名為庫巴達巴德宮(Kubadabad Palace)
 
及庫巴達巴德迪葉宮(Keykubadiye Palace),
 
又將科尼亞的清真寺名為阿拉丁清真寺(Alaeddin Mosque),
 
稱港口城市阿拉尼亞為阿萊耶(Alaiye)。
 
同樣地,基耶斯丁·凱霍斯魯一世在開塞利所建、獻給格芙赫爾·內西貝
 
(Gevher Nesibe)的學校被名為基耶斯葉學校。
 
伊茲丁·凱考斯一世在錫瓦斯所建的學校稱為伊茲迪葉學校。
 
 
古驛站 (31)
 
今天還是一如以往.是個屬於美麗又燦爛的好天氣. 
 
 
 
古驛站 (32)
 
附近環境逛一逛....電話亭.
 
 
 
古驛站 (33)
 
送外賣的機車.
 
 
 
古驛站 (34)  
 
 
 本篇就暫時到此結束了....放風去.....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34張照片.
 
本次-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共已上傳1738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8-伊斯坦堡-土耳其.大約有95篇文章.5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斯斯 的頭像
    斯斯

    斯言彤語-旅行攝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