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 02-[奧地利-維也納]-高速公路休息站.
置頂照片:休息站中販賣部.
旅遊時間:10天7夜-(12-08到12-17)- 第2天.
時間:民國107年12月9日-星期日-早上
可樂旅遊-領隊-邵士立(小邵-第三次跟他的團.本團是我們指定小邵帶團)
天氣:陰
溫度:零下1-3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1(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4(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1.奧地利+1.捷克+1)
出遊人員-斯斯+大姑姑+二姑姑+小姑姑.(4位)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相機+鏡頭總重量 = 9公斤.(加腳架超過10公斤)
主機-CANON-EOS 5D2,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70-300L(胖白)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CANON-EF-M 11-22mm+EF-M 28mm f3.5+(轉接環+胖白)
閃光燈-CANON-EX-430+GODOX 神牛 V860二代+ GODOX 神牛 LED 126 補光燈
輕型腳架-FOTOPRO C-4i+ Manfrotto PIXI 迷你三腳架
離開維也納機場之後...
我們要慢慢地先往捷克的方向前進.
之後最後幾天再回到維也納.
所以今天要拉一點車..路程約有259公里可以到達今天的第一個景點.

當然因為路途遙遠.所以總是要在中途點下車放風輕鬆一下...
但是...在這同時.也讓我們維基百科一下..認識一下奧地利唄...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國土面積:83,872平方公里(世界第115名)
水域率:1.7%
首都-維也納
最大城市-維也納
時區-UTC+1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15年估計
以下資訊是以2015年估計
總人口:8,662,588[1]人(世界第94名)
人口密度:101.4/km2(世界第106名)
官方語言-奧地利德語、巴伐利亞語,局部地區是斯洛維尼亞語、阿勒曼尼語
官方文字-德文
民族-奧地利人(91.1%)、其他(8.9%,前南斯拉夫人4%、土耳其人1.6%、未確定少數族群2.4%)
主要宗教-羅馬天主教
主要節日-獨立日:1955年7月27日
家用電源 -電壓:230 V
插座:C、F
頻率:50 Hz
政治文化
國家結構形式
聯邦制
國家政權
奧地利議會
政治體制
雙首長制
議會制
共和制
法律體系
歐陸法系
國家領袖
國家元首(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
政府首腦(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
政府首腦(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6年估計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6年估計
總計:4,159.36億美元[4](第45名)
人均:47,856美元[4](第17名)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16年估計
總計:3,872.99億美元[4](第29名)
人均:44,561美元[4](第14名)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7年估計
▲0.908[5](第20名)-極高
貨幣單位
歐元(EUR,€)
吉尼係數
0.26[6]
其他資料
國家象徵
國花:火絨草
國家代碼
AUT
國際域名縮寫
.at
歐盟亦使用 .eu
國際電話區號
+43
歐元(EUR,€)
吉尼係數
0.26[6]
其他資料
國家象徵
國花:火絨草
國家代碼
AUT
國際域名縮寫
.at
歐盟亦使用 .eu
國際電話區號
+43
(第一次看到高速公路休息站有這麼豐盛的餐點耶...好棒棒)
奧地利共和國-
( Republik Osterreich 說明·資訊)通稱奧地利(德語:Osterreich ),
是一個位於中歐的內陸國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主權國家。
奧地利與多國接壤,東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
西面是列支敦斯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國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
國土面積83,855平方公里(32,377平方英里),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
奧地利成?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500公尺(1,600英尺),
最高點海拔3,798公尺(12,461英尺)。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
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
(這個蛋糕真的是我的菜..只要看到有滿滿的奶油.我人就瘋了..我的天)
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
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
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於2002年起使用歐元。
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
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
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
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
在歷史上和中歐及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越看肚子越餓..)
歷史
主條目:奧地利歷史
根據考古發現,奧地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
在羅馬以前,有多個凱爾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區活動。
其後羅馬帝國佔領了凱爾特王國諾里庫姆並設立為行省。
羅馬帝國衰落後奧地利曾先後被匈人、倫巴第人、東哥特人、巴伐利亞人和法蘭克人佔據。
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爾卑斯地區遷移,佔據了現今奧地利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建立了卡蘭塔尼亞王國。
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該地區,鼓勵拓殖,並引進了基督教。
查理曼之後,法蘭克帝國分裂,奧地利地區成為獨立的東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
當時該地區被稱?「marchia Orientalis」(拉丁語「東方邊疆領」之意),
由巴伐利人領袖(後來的巴伐利亞公爵)管理。
(新鮮果汁)
976年被封予巴本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作為對抗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前線基地。
奧地利這個名字最早見諸記錄是在996年,當時寫作Ostarrichi,亦即「東方邊疆領」的古德語翻譯。
奧地利這個名字最早見諸記錄是在996年,當時寫作Ostarrichi,亦即「東方邊疆領」的古德語翻譯。
1156年的小特權將奧地利升格為公國;1192年巴本堡王朝又獲得了施蒂利亞公國。
1246年奧地利的腓特烈二世死後,巴本堡王朝絕嗣,奧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亞的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之手。
但1278年在邊疆領之戰中奧托卡二世敗於德意志的魯道夫一世,
從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止,奧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紀積極擴張領土。
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紀積極擴張領土。
1526年奧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亞和鄂圖曼帝國未有佔領的匈牙利,兩大帝國之間的摩擦日益增多。
1683年9月12日的維也納之戰中奧地利聯合來自波蘭的援軍將圍困維也納兩個月之久的鄂圖曼帝國軍隊擊敗。
這場戰役阻止了鄂圖曼帝國向歐洲中西部擴張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
隨後的一連串軍事行動,導致1699年卡爾洛夫奇條約的簽訂,奧地利獲取匈牙利全境。
從此至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覆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聖羅馬帝國。
(滿滿的自助式餐點...)
隨著普魯士的崛起,奧地利開始了與普魯士之間長期的爭奪德意志地區霸權的鬥爭。
同時奧地利也先後夥同普魯士及俄羅斯兩次參與瓜分波蘭(第一次和第三次)。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而在此兩年前,弗蘭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蘭茨二世皇帝)宣布自己為奧地利帝國的皇帝,
統治範圍是以奧地利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襲領地。1867年,為了化解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的失利對帝國的衝擊,
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對帝國內強大的匈牙利貴族做出妥協,宣布將奧地利帝國更改為所謂共主邦聯──奧匈帝國,
匈牙利地區在理論上升級為奧匈帝國內部的一個王國,
並擁有自己的國王(在奧匈帝國半個世紀的歷程中匈牙利國王始終由奧匈帝國皇帝兼任),議會和海關系統等;
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
(各種看起來很可口美味的蛋糕)
在一戰中戰敗的奧匈帝國被分割為多個小國家,其中原先內萊塔尼亞的一部分成為了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間的11個月稱為「德意志奧地利」),
並被禁止與德國(即當時的魏瑪共和國)合併。
1938年,納粹德國實現了德奧合併,奧地利到二戰結束前的7年都受其統治。
納粹德國於1945年戰敗後,奧地利進入盟軍統治時期,直到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簽訂為止。
在奧地利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之後,佔領奧地利的各同盟國軍隊陸續撤離,
奧地利最終獲得獨立並成為今天的奧地利第二共和國。
1989年,東歐共產黨政權解體後,奧地利逐漸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
並於1995年加入歐盟,又於1999年加入歐元區。
(口水流滿地了....忍住.把他吸回去...我吸..)
政治
主條目:奧地利政治
總統是奧地利的國家元首,由每6年一次的全民選舉直接選出。
總統負責提名總理,總理通常是議會中最大黨派的領袖。
奧地利國會由兩院組成,分別是由64名州代表構成的聯邦院(即上議院)
和183名由直接選舉選出的議員構成的國民院(即下議院)。
國民院負責制定法律,主持新政府的就職儀式,通過不信任表決罷免聯邦政府及其成員。
聯邦院則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權將國民院通過的法案駁回,
但如果國民院堅持原法案,聯邦院則無權再次否決。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和中間偏右人民黨長期組成大聯合政府,
這與其他歐洲國家的聯合政府極為少見。
在社會民主黨作為議會第一大黨及佔有總理職位30年之後,1999年大選,
右翼民粹主義的自由黨成為第二大黨,因此人民黨結束與社民黨多年的大聯合政府關係,
與自由黨合作組成右翼聯盟。這在奧地利國內外都引起強烈反應。
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浪潮;歐盟就對新的右翼政府採取政治制裁措施,奧地利外交陷入孤立。
當自由黨被認為不會對奧地利的民主構成威脅,9月歐盟取消了制裁,國內政局和對外關係逐步恢復正常。
2002年9月,由於執政兩黨在關於政策和領導權的爭執加劇,人民黨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宣布提前舉行議會選舉。
在當年11月的選舉中人民黨的地位獲得鞏固,取得79席和42.3%選票,取回第一大黨地位,
而自由黨得票率大幅下降,議席大減至18席,只得到10.1%的選票。
(歐式三明治.很多老司機一塊三明治一杯果汁就是一餐了.)
在2006年10月1日的大選中,社民黨以微弱優勢獲勝,
重新獲得了對政府的主導權並最終與人民黨再次組成「大聯合政府」。
2008年人民黨因為預算爭議,宣布退出持續一年半的大聯合政府,
奧地利於當年9月28日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
雖然在選舉中社民黨和人民黨的得票率皆創歷來新低,
社民黨大幅度下降至不足30%並失去了11個議席,
但仍以約3.3個百分點的優勢超過了人民黨的得票率。
在經過艱苦談判之後,最終兩黨於當年12月2日達成妥協並重新組建大聯合政府,
維爾納·法伊曼成為新任總理。
在2013年9月29日的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中,
社民黨和人民黨的得票率自2008年選舉以來繼續創新低,
分別祗得到了26.8%和24.0%的選票,
在總得票勉強超過半數議席之後得以繼續聯合執政,
成為奧地利第二共和國史上得票優勢最微弱的聯合政府。
歷史遺留問題,歐洲經濟危機帶來的對歐洲一體化的不信任感,
東歐劇變及歐盟東擴後大量東歐移民帶來的社會和治安問題等是進入21世紀以來.
奧地利選民趨嚮保守及極右黨派在選舉中不斷擴大勢力的根本原因,
而右翼的奧地利自由黨更是2013年選舉中的最大贏家,
其21%的得票率與議會傳統的兩大黨派之一人民黨的得票率已經相差無幾。
(又看到德國蝴蝶餅了..二姑姑要瘋了...
)

此外,由旅加拿大的奧地利富翁Frank Stronach組建的對歐盟及歐元持抵制態度、
但持自由主義的施特羅那赫團隊,在成立剛滿一年之後就獲得了5.7%的支持率並在大選中一舉拿下了10個議會席位
(按照2013年夏季的民意調查結果該黨甚至希望能夠獲得20個左右的議會席位),
也可以說明當前的經濟及政治背景下奧地利選民的消極保守態度。
當前奧地利議會(國民院)的議席分配如下(根據2013年9月29日的選舉結果):
社會民主黨52席(得票率26.8%)
人民黨47席(得票率24.0%)
自由黨40席(得票率20.5%)
綠黨24席(得票率12.4%)
施特羅那赫團隊11席(得票率5.7%)
新黨9席(得票率5.0%)
地理
主條目:奧地利地理
奧地利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
地勢西高東低,阿爾卑斯山貫穿奧地利的西部和南部,
這使得奧地利成為著名的冬季運動勝地。
山地占國土面積的70%。山脈南北兩側是石灰岩帶,中央是結晶岩帶。
最高峰為大格洛克納山,海拔3798米。東北部是維也納盆地,東南部和北部為丘陵地型及高原。
多瑙河流經東北部,在境內長350公里。南部有穆爾河和德拉瓦河,西部則有因河和薩爾察赫河等。
奧地利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過渡區內,
氣候溫和,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奧地利的森林覆蓋率約為46.7%。
首都為座落於多瑙河邊的維也納。其它主要城市包括薩爾斯堡、因斯布魯克、格拉茲和林茲等。
總面積約83879平方公里。
總面積約83879平方公里。
經濟
主條目:奧地利經濟
奧地利的市場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準較高。
同時奧地利的工農業都比較發達。
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器、紡織、
木材加工、水力發電等;畜牧業以養牛、豬為主。
農作物有馬鈴薯、甜菜、小麥、玉米等。
奧地利的經濟與其它歐盟國家聯繫緊密,特別是與德國。
加入歐盟使奧地利直接進入統一的歐盟市場,由此帶來了更多的外資。
2006年奧地利的GDP增長率為3.3%。
人口
主條目:奧地利人口和奧地利宗教
奧地利有92%的人口稱自己的族系為奧地利人
(這數字曾更接近百分之百,直到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難民湧入奧地利為止),
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阿爾卑斯類型,而其餘大約10%的奧地利人口並非奧地利裔。
這些人大多來自周邊地區,特別是東歐國家。
另外有約1萬8千名斯洛維尼亞族人在克恩頓州和施蒂利亞州定居。
地處歐洲三大族(日耳曼、斯拉夫、拉丁)之交匯處,
奧地利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結合而成,
並吸收有馬扎兒人、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
他們雖與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語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形成過程。
超過74%的奧地利人信奉基督宗教,,59.9%為羅馬天主教,
6%為正教會,3.5%為新教路德宗,4%為其他新教。
其他宗教包括伊斯蘭教(6%)、佛教、印度教等。
猶太人曾大量居住在奧地利,1930年時猶太人數量超過十萬,
但後來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數量劇減。
1900年全國人口只有大約6,003,845人,之後全國人口逐漸回升,
據2017年3月14日全國人口統計奧地利共有8,598,375人。
(手工巧克力片..秤斤論兩計價)
語言
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口語使用上德意志語的多種方言
(下阿勒曼尼方言、中巴伐利亞方言、下巴伐利亞方言),與書面語差別較大。
奧地利的德語標準與德國使用的德語標準也有一些區別。
教育
主條目:奧地利教育
1774年,奧地利當時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女大公爵瑪麗亞·特蕾西亞開先河為當時的奧地利訂定教育制度的基礎。
奧地利的教育體制由聯邦政府控制,對6-15歲的兒童實行9年義務教育,
其教育體制大體上可以分為4個部分,亦即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
學前教育
大部分滿3歲的兒童會進入幼稚園學習,但非強迫性。
初等教育
迄兒童滿6歲時 (每年9月1日為界定日) 即須進入國民小學(Volksschule)接受為期4年的教育。
期間,學齡兒童的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用由國家負擔。
可就讀的學校除了一般國家設立的學校之外,在特定條件下尚可前往當地的私立學校就讀,甚至在家中學習。
中等教育
繼國民小學後,學童約10歲,可以選擇進入普通中學(AHS Unterstufe, Allgemeinbildende hohere Schule)
抑或是主幹中學(Hauptschule),為期4年。
普通中學設有入學考試,須通過考試才可以就讀;主幹中學則無此限制。
若學童有特殊問題可擇特別學校(Sonderschule)為其學習的機構。
迄順利完成8年級(9年義務教育)的學習後,學童將面臨從4種教育機構中,
即普通高中(AHS Oberstufe)、高階職訓學校(BHS, Berufsbildende hohere Schulen)、
中級職訓學校(BMS, Berufsbildende mittlere Schulen)、多元技術學校附設進階職校
(Polytechnische Schule mit anschliesender Berufsschule),擇一就讀,每一種皆為新的階段,
而其中只有高階職訓學校(BHS)需考試且有分數門檻。
由高階職業學校及普通高中躍升至高等教育時,須通過畢業考試(Matura)。
(外面天寒地凍.裡面暖氣呼呼吹..也是讓斯斯有一點不太習慣)
高等教育
奧地利的高等院校主要分兩種,分別為大學(Universitat)與高等技術院校(Fachhochschule)。
奧地利大學學習年限一般為4-5年,其中基礎學習階段為2年,專業學習階段為2-3年。
學生在規定的年限內要完成必修課、選修課的學習,通過考試取得必要的學分,
學習的最後階段寫篇畢業論文,在通過之後即可畢業。
奧地利只在大學裏設一個高級學位──博士學位。
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續。能否成為博士生要看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導師同意與否。
博士生年齡不限,在奧地利的大學裡不設研究生院,
博士生教育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安排,主要形式由導師指導。
傳統學制無學士學位,稱為Diplomstudium,分為2-3大階段(Abschnitt)。
修學分通過各個階段畢業考試及論文(Diplomarbeit)答辯後授予碩士學位(Magister;工科為Diplom-Ingenieur)。
修得碩士學位後得進入博士班(Doktoratsstudium),撰寫博士論文(Dissertation)
通過答辯後依學術分類授予不同的博士學位(Doktor)。奧地利學制嚴謹,原則上,攻讀博士領域須與先前所修碩士同一類別。
近年奧地利改革高等教育,引進學士學位(Baccalaureus),但至目前為止,
僅有極少數系所提供學士課程(Bakkalaureatsstudium),大部分系所仍以傳統Diplomstudium修業規定授課。
1980年代以前,各藝術院校畢業文憑稱Diplom,商學院畢業文憑稱Diplom-Kaufmann,
相當於今日的藝術碩士(Mag.art.)及社會經濟學碩士(Mag.rer.soc.oec.)。
工學碩士至今仍然使用Diplom-Ingenieur的傳統名稱。奧地利公立大學採分工制,
各校水準平均,學生是以希望修習科目及交通便利與否作為選校依據。
與私立院校相形,公立大學文憑極受重視。私立大學,前三所由奧地利機構成立的以外,
後兩校僅在美制工商管理碩士等企業管理系所受到重視。
(12月聖誕佳節期間..到處都充滿聖誕氣氛的裝飾)
文化
主條目:奧地利文化
奧地利產生過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頓、莫扎特、舒伯特、布魯克納、
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馬勒、荀貝克、維博恩、博格等。
其他著名的奧地利人包括物理學家玻爾茲曼、薛丁格,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天文學家喬治范派爾巴赫(Georg von Peuerbach),
哲學家維根斯坦、哥德爾,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
詩人彼特·魯塞格爾(Peter Rosegger)和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等。
觀光
觀光業是奧地利經濟的重要產業,佔奧地利GDP總量的約9%。
觀光業是奧地利經濟的重要產業,佔奧地利GDP總量的約9%。
奧地利的遊客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峰值是二月和七月/八月。
2007年,奧地利是世界國際旅遊收入排名第八位的國家,達189億美元。
在世界入境遊客數排名中,奧地利排名第12位,達2080萬人。
除了薩爾茨堡、維也納等城市之外,阿爾卑斯山的山地景觀也是奧地利重要的旅遊資源。
(斯斯習慣以可樂來評價該國的物價指數.以1/35來算.77元.這還不是600cc的...貴)
奧地利大公國(德語:Erzherzogtum Osterreich),
神聖羅馬帝國最重要的邦國之一,為哈布斯堡君主國的權力核心,奧地利帝國的前身。
將近七百年來,奧地利從一個藩侯國(Markgraftum)晉身為帝國的中心。
地理
以維也納為中心,大公國涵蓋了整個維也納盆地。
其範圍相當於今日奧地利的下奧地利邦,已及幾乎全部的上奧地利邦。
位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東南方,和匈牙利王國以萊塔河為界。
與施蒂利亞公國之間隔著賽梅林山口,和北方的波希米亞王國以波希米亞森林和塔亞河為界。
西邊和巴伐利亞公國接壤,在邊界處的因菲爾特原為巴伐利亞公爵所有,
直到1779年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的《特申條約》將之以及薩爾茨堡總主教區割讓給奧地利大公國。
1251年到1276年在位的奧地利公爵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將恩斯河以西的部分領土劃入奧地利的版圖,
1251年到1276年在位的奧地利公爵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將恩斯河以西的部分領土劃入奧地利的版圖,
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公國於976年建立起,這些土地一直屬於巴伐利亞公國。
這部分領土成為上奧地利,後來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也沒有改變這份劃分規則。
(這是奧地利必買的第一名-莫札特巧克力 Mozartkugel)
(不過小邵說便宜的還在後面行程裡.這邊不要急著買)
奧地利國旗是一面由三條橫間所組成的國旗,最上處和最底處都是紅色,中間是白色。
現時奧地利的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之一。
奧地利國旗的來源有不少,而最多的說法是於1192年,公爵雷歐伯德五世帶領十字軍東征時,
奧地利國旗的來源有不少,而最多的說法是於1192年,公爵雷歐伯德五世帶領十字軍東征時,
雷歐伯德五世在戰爭之中身穿的白色戰袍被血染成紅色,而中間腰帶的一部份依然是白色。
東征返國後,雷歐伯德五世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讚頌,並頒贈紅、白、紅的勳章,表揚他的功勞。
而這赤地中白旗也於這時開始使用,在1804年因成立奧地利帝國而停用。
一次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採用原來的三色旗,政府旗幟後來加上了雄鷹。
類別
民用旗(海陸)
比例
2:3
啟用日期
1230年
形式
等寬平行紅白紅三色旗
(這邊休息30分鐘.還有時間慢慢逛一下...)
【維也納】必買伴手禮-
莫札特巧克力 Mozartkugel
榜首就是莫札特巧克力了!
市面上或觀光景點販售的價錢 很難讓人下手
最讚的就是在超市買啦~不僅經濟實惠包裝也很多種類 可以任君挑選
巧克力的包裝 有分盒裝和袋裝的
建議大家可以買袋裝的 比較好打包又不會折爛
施華洛世奇水晶 Swarovski Crystal
2009.12.2 在市中心(Karntner Strasse 24.)全新開設了一個
Schillernde Momente des Staunens !
大家可以在那邊欣賞水晶藝術&購物
買水晶的好時機 就是在新年聖誕節過後和夏季拍賣 這兩個時間
因為有的商品會打到5~7折 又加上退稅 很划算的!
http://www.swarovski.com/Web_AT/de/index
重點是如果逛街逛到想上廁所 他們地下一樓的廁所可以免費使用唷!
Julius Meinl Kaffee 麥諾咖啡 (小紅帽咖啡)
維也那的咖啡是舉世聞名!
維也那的咖啡是舉世聞名!
有喝咖啡習慣的人 可以在這裡可以買到很不錯的咖啡豆/粉
在維也納市中心有一間Julius Meinl Supermarkt~是一間高級的超市(有點類似微風超市)
在那裡可以找到各式各樣Julius Meinl的相關產品
除了咖啡豆/粉 也推薦他們家的果醬喔!
麥諾咖啡豆/粉可以在每一家超市都買的到
不一定要在Julius Meinl超市買唷!
水果花草茶
各式各樣的水果口味還有花草茶 喝起來很香很順口
除了重量不重 打包、攜帶方便 價格也划算
有時遇到超市打折 還能省一點荷包呢!
Teekanne 和 Milford 這兩個牌子都是不錯的選擇喔!
奧地利 d'arbo手工果醬
這裡的果醬內容真得很豐富又好吃!
標籤上會有標示有多少百分比的果粒 或者是無果粒的
大部分都是玻璃罐裝的 會有一點重啦~
不過d'arbo牌會出那種小瓶裝的試吃罐(三小罐一起的)
大家也可以試看看囉!
維他命發泡錠
在台灣現在很多人都有在喝維他命
在維也那的各大藥妝店都有在販售 各種維他命的發泡錠
價格更是划算得不得了~
在外旅行的人 也可以買一條隨時補充維他命
讓身體隨時充滿活力!
Parodontax牙膏
這算是私房介紹囉!
這個可以預防牙周 適合敏感牙齒
味道是有點鹹鹹的 刷得很乾淨呢!
很多牙齒不好的人都適合這種 較少發泡劑又溫和的牙膏!
各種奧匈帝國旗幟的杯子..不過售價不便宜..
水果酒.
造型很特別的酒瓶..
一大堆的馬克杯..
對於喜歡馬克杯的斯斯來說真的好不吸引人...買.

在歐洲地區一定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國家製造的多樣化口味的巧克力..買了.

肚子真的餓了....
自助式的櫃檯區有專人服務..我們也買二塊蛋糕來滿足一下我們的味蕾.
各種水果酒..口味任你選..帥
當然果汁飲料也不缺席..
早上一大早在飛機吃過簡單的飛機餐後到現在肚子也有一點點餓了.
來吧..來二塊蛋糕..大家一起試試口感...說真的..不錯吃..

一大早..加上星期天..休息區的人潮還沒出現..只有觀光客.
奧地利出產的酒.
聖誕氣氛早已經出現了...
時間差不多了...下一站我們來了...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2張照片.
本次-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共已上傳96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大約有70篇文章.45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