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太平山一日遊-02-[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森林樂園.下
檜木原始林步道
位置:宜專一線26.5K(太平山莊後方)
步道長度:0.6公里
海拔高度:2,000公尺
溫馨提醒:宜蘭地區因連續多日持續降雨,山區步道易濕滑、泥濘,
提醒您行走山區步道,請準備雨具、雨鞋、登山杖及保暖衣物等登山裝備。
檜木原始林步道位在太平山莊的後方,
是台灣最容易接近的天然原生檜木林,因此,
太平山莊的四百階中央階梯成了步道的必經之路,
兩旁植滿長年楓紅的紫葉槭,從紅葉道拾級而上,
階梯盡頭就是步道入口,步道全長0.6公里,步行時間1小時。
這條海拔2,000公尺的步道平緩好走,
是避暑森林浴的最佳景點。
步道蜿蜒在古木參天的原始紅檜及扁柏森林裡,
沿途或俯或倒的巨木造就不少樹洞奇景,
盤根錯節,姿態多端,令人嘖嘖稱奇。
橫臥的巨幹蘊含豐富的養分,
有些甚至滋養著落在其上的種籽,
長出第二代巨木,形成「雙代木」景觀。
所謂的「檜木」是指柏科(Cupressaceae)
扁柏屬(Chamaecyparis sp.,C.)的植物,依植物學家之分類,
目前世界上有6種(原7種)檜木,
主要分布於日本2種(日本花柏C. pisifera、日本扁柏C. obtusa)、
美洲2種(原3種)(尖葉扁柏C. thyoides、羅氏紅檜C. lawsoniana、
阿拉斯加扁柏C. nootkatensis)及台灣2種(台灣扁柏C. obtuse var. formosana、
紅檜C. formosensis),其中阿拉斯加扁柏近來經植物分類學家變更其屬分類為柏木屬(Callitropsis sp.)。
其中台灣扁柏、紅檜是僅存於台灣島上的特有樹種,成為惟一處亞熱帶的檜木原鄉。
台灣扁柏—世界珍寶,主要生長於台灣中北部山區,
靠近山頂稜線一帶,生長極緩慢,木材質細、芳香,
紋路和顏色優美,廣受大眾喜愛。
紅檜—神木爺爺,為東亞針葉樹最大者,
樹圍可達20 m,樹幹常分枝內部中空藕朽,
加上樹形特殊材積不良,而被伐木者遺棄不用得以留存。
自然生態
A-AA+
發布日期:2016/01/11
發布單位: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更新日期:2016/06/29
太平山過去稱為眠腦,是泰雅族語森林茂密之意,
不僅蘊藏了豐富的森林資源,孕育出的生態樣貌更是多采多姿!
植物資源
本區海拔高差甚大,因此可見亞熱帶至冷熱帶氣候之林相。
從土場開始的亞熱帶雨林、白嶺附近針闊葉混合林、
到太平山與翠峰湖一帶的溫帶針葉林,可以見到十分完整林相。
亞熱帶雨林介於海拔200-500公尺間,天然林多分布於山谷兩岸,
人工林則以桂竹、相思樹為主,
其他樹種以山黃麻、江某、大葉楠楓香、榕樹、構樹等居多。
暖溫帶林介於海拔500-1,500公尺間,以針闊葉混合林為主,
主要的樹木有昆欄樹、烏心石、銳葉新木薑子、
臺灣紅榨槭、杉木、紅檜、台灣肖楠等。
冷溫帶林介於海拔1,500-2,400公尺間,
主要樹種有太平山白櫻花、台灣杜鵑、台灣鐵杉、
巒大杉、紅檜、台灣扁柏、台灣二葉松、馬尾松等,
部分地區還可見到千年紅檜的身影,不過數量不多。
此外,太平山上的毛地黃是相當具有特色的開花植物,
而林下的苔蘚及蕨類,是本區深具吸引力的綠色毛毯。
動物資源
哺乳類
太平山的哺乳類有台灣黑熊、黃喉貂、白鼻心、食蟹獴、
山羌、台灣山羊、台灣獼猴、大赤鼯鼠、白面鼯鼠、帶紋松鼠、
荷氏松鼠、華南鼬鼠、水鹿、野豬等蹤跡,
其中保育類動物以台灣獼猴及山羌較為常見。
台灣黑熊為台灣的特有亞種且是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
在園區內僅發現其遺留的舊痕跡,
可能與北部地區的黑熊族群量較少,且個體活動範圍大有關。
鳥類資源
本森林遊樂區的鳥類資源十分豐富,根據歷年記錄,
太平山附近鳥種,共計53科、164種。
鳥類相以森林內的留鳥為主,有明顯的降遷現象,
其中保育類與特有種鳥類種類眾多,
而稀有的鳥類如:綠啄木、鳳頭蒼鷹、白頭鶇等也較其他地區易見,
帝雉、黃羽鸚嘴等相較國內其他地區更是普遍。
大型的雉科鳥類中,藍腹鷴相對數量高於帝雉,
兩者皆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明星物種。
藍腹鷳為深藍色的大型雉類,羽毛漂亮炫麗,
常於晨昏、濃霧或天候不佳、光線昏暗時,
出現在林下開闊處或林道上覓食。
帝雉又稱黑長尾雉,為所有台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形最大、羽色最高貴的,
性隱密、機警、寧靜,常於雨後或晨昏時分沿著小徑或林緣地帶覓食,
遇干擾時緩緩躲入草叢中,較少驚飛;領域性強,常單獨行動。
兩棲及爬蟲類
兩棲類是一群生活史離不開水的動物,典型的兩棲動物,
由卵中孵出後,必須經過在水中靠鰓呼吸的幼態期,
待四肢及肺部發育後,才能登陸,而在太平山地區,
經初步的調查,已記錄的兩棲類共有4科13種,
其中數量多且最具特色的種類者,
包括:鳩之澤數量龐大的日本樹蛙、
全區廣泛分佈叫聲如火雞的莫氏樹蛙以及翠峰湖畔鳴聲不絕於耳的腹斑蛙三種,
以此區多樣的環境來看,未來可能有更多的兩棲類等著被發現。
爬行動物算是最早脫離水域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
他們的體表都覆有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質衍生物,
(如:鱗片或盾片等),體內則具有功能較發達的肺以及循環系統,
來適應在陸地上乾燥的生活,而在太平山地區,經初步的調查,
已記錄的爬行動物共計有9科34種,包含蜥蜴5科9種、蛇類4科25種,
在分布上,一些中、高海拔才叫得到的種類,
例如:呂氏攀蜥、菊池氏龜殼花都是此區域典型的特色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