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 44-[亞斯文-艾德福]-艾德福神殿.上.
置頂照片:雄偉的艾德福神殿入口處.
旅遊時間:10天7夜-(2-23到3月3)-第六天
時間:民國113年2月28日星期三-早上
可樂旅遊-
台灣領隊-王建榳(小菲)
埃及導遊-趙雲
天氣:晴
溫度:11-29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8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2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2.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
土耳其+1.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義大利+1.西班牙+1.美國+1.埃及+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 小米12手機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早上八點多..今天的第一個景點-艾德福神殿.
埃德富(埃及阿拉伯語:إدفو)
是埃及尼羅河西岸的一座城市,介乎伊斯納及亞斯文之間,人口約六萬。
根據埃及神話,荷魯斯為報父仇,與賽特在埃德富大戰,
最後把他殺死,埃德富從此成了古埃及人供奉荷魯斯的地方。
繼卡納克神廟後最大的古埃及神廟埃德富神廟(又作「荷魯斯神廟」)
亦坐落在埃德富上。
當地以北五公里有一個古代金字塔的遺址。
埃德富神廟
埃德富最主要的托勒密王朝時期神廟—
—埃德富神廟建於公元前237年至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位時的前57年。
在所有埃及廟宇中,埃德富神廟是保存得最好的。
神廟以砂岩製成的磚塊建築而成。
它是在原來一座新王國時期的小廟上建造的,
其中軸東西走向,它的正面對著尼羅河。
後來造的建築物則是南北走向的,
在第一院的東側還可以看到其前身的立柱。
古代城市遺址
古代埃德富城市遺址位於神廟以西約50米處,在老神廟立柱的左側。
它的古埃及名字是魏特傑塞特霍爾(Wetjeset-hor),
拉丁名字為阿波羅波利斯馬格納(Apollinopolis Magna),
希臘名稱為阿波羅波利斯(Απολλινόπολις)。
據《百官志》記載羅馬第二軍團的部分士兵駐紮在上阿波羅,
即這座城市的古羅馬名稱。
雖然對於來訪的旅遊者來說它看上去不起眼,
這座遺蹟包含的埃及歷史古蹟和考古發現比托勒密時代的神廟要多。
雖然城市的大部分顯示很重的風化,或者被過去的挖掘移除或者打開,
但是它依然保存了許多信息,其中有些一直可以回溯到王朝前的時候。
它展示了這個省城從古王朝時代一直到拜占庭時代的發展過程。
它是第二上埃及省的省會,在當地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古王朝時代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部分位於遺蹟的東面,就在神廟的附近。
一些跡象表面它在第一中間時期非常繁茂,向西擴展了許多。
尤其有意思的是它是埃及南部少數在北方,
尤其是三角洲地帶,經濟蕭條的時候特別繁茂的城市。
今天埃德富古城部分地區的遺蹟有20米高,
包含從古王國時期到希臘羅馬時期的完整歷史記錄,
長達三千多年,因此為研究一個省城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遺址的中心部分從1921年就開始被法國學者發掘了。
在1928年、1931年以及1939至1939年間這裡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三份詳細的報告被發表。
從1939年中至今在埃德富沒有再進行過徹底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遺址的東部。
古城的行政中心已經被發現,
在這裡發現了一座中王國時期後期建造的石柱大廳以及一座巨大的糧倉。
糧倉是第二次中間時期建造的(第17王朝)。
在這裡發現了至少七座直徑在5.5至6.5米之間的穀倉,
這是至今為止在埃及城市中心發現的最大的圓形穀倉。
在埃德富沒有發現第5王朝以前建造的大型建築。
古墓地里有古王國時期及其後的墓。
新王國時期前墓地就被遷到城西了,
後來被遷到南部。這裡是荷魯斯的聖地。
金字塔遺跡
沿著尼羅河西岸興建的七座省城階梯金字塔中一座的遺址坐落於埃德富以北的五公里的尼羅河河谷里。
金字塔以紅色的砂岩興建,目前高5.5米。
一般認為這些金字塔是第三王朝的法老胡尼命人興建的,
但沒有人知道建造這些金字塔的目的。
從2010年開始芝加哥大學的東方研究所在對它們進行詳細的測量和研究。
埃及和羅馬時期
在希臘化時代和羅馬帝國時期埃德富的名稱為阿波羅波利斯馬格納。
它是阿波羅波利特省的省會。羅馬帝國時期它是第二軍團的總部。
城市在那個時候就已經以它的兩座神廟著稱,
這兩座神廟被看作是埃及第二重要的神廟。
阿波羅波利斯馬格納成為一個基督教主教駐地。
共有五位主教的名字被記錄下來。
今天天主教把阿波羅波利斯馬格納列入前主教教省名單。
艾德福神殿
(Temple of Edfu;又作荷魯斯神殿,Temple of Horus)
是位於埃及尼羅河西岸城市埃德富的一座古埃及神廟。
它是繼卡納克神廟後最大及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神廟,
除了用作供奉鷹頭神荷魯斯之外,神廟亦作宗教祭祀活動。
此外,廟內牆壁的銘文也為學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於希臘羅馬時期在語言、
神話及宗教方面的資料。
歷史
跟丹德拉神廟、伊斯納的克奴姆神廟、
考姆翁布神廟及菲萊神廟等神廟一樣,
埃德富神廟也是在托勒密王朝期間興建的。
從神廟的規模可見當時的埃及是頗為繁榮的。
神廟由公元前237年開始興建(當時在位者為托勒密三世);
直至公元前57年完成(當時的統治者為托勒密十二世)。
原本該地是用來興建一所規模較小、以及同是供奉荷魯斯的神廟,
而其建築結構亦應是坐西向東而不是像現在的坐北向南的。
在目前神廟的東面有一道已經破廢的塔門;
在那裏發現的文字證實了在新王國時期的拉美西斯一世、
塞提一世及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間,
埃及人已經有在埃德富興建神廟的計劃。
經羅馬帝國狄奧多西一世於公元391年頒令嚴禁偶像崇拜後,
這座作為宗教遺址的神廟就一直被棄置。
跟埃及其他地方的神廟一樣,
由於基督教是當時埃及最具勢力的宗教,
神廟上很多銘刻都給抹去。
而且,在多柱式的內殿內亦可發現被薰黑的天花板,
相信這是由於縱火造成的,目的也是要摧毀當時多神教的信仰。
多個世紀以來,埃德富神廟一直埋在12米的沙土以及由尼羅河沉澱的淤泥下。
而當地居民亦直接的在埋藏著神廟的土地上興建家園。
當法國於1798年遠征隊到來,神廟塔門的頂部才得以被發現。
到了1860年,法國的埃及學家奧古斯特·馬里埃特開始發掘神廟的工作。
時至今天,埃德富神廟幾乎完好無缺,這是因為神廟多年來長埋沙土之下,
令它得以好好保存下來。
埃德富神廟對考古學極為重要;同時,
它亦成了埃及的旅遊景點,
不少沿尼羅河行駛的內河遊輪都會在該處附近停泊,
讓遊客到神廟參觀。
2005年,神廟附近興建了旅客中心及停車場;
到了2006年,神廟更加設燈光設備,方便旅客入夜後參觀。
建築特色
整座神廟面積約為8400平方英尺,從塔門至北面盡頭的牆壁長度超過150英尺。
神廟塔門高36米,入口處兩側置有以黑色花崗岩雕成的荷魯斯鷹像,
塔門上有4個供插旗的凹槽。
塔門牆身刻著托勒密十二世在鷹首人身的荷魯斯及女神哈索爾面前打敗敵人;
神廟內的廳柱具為希臘式的風格。
在進入外柱廳的入口兩旁亦有荷魯斯鷹像,
較左的那尊比較完整,而較右的那尊下半截則損毀嚴重。
外柱廳的壁畫上可看到托勒密九世對荷魯斯敬拜的畫面,
而內柱廳內就刻了托勒密王朝時期舉行宗教儀式的場面,
廳內有不少用來儲存祭品的儲物室。
聖殿外廳是用作擺放供品的地方,
而聖殿本來是擺放了荷魯斯的金雕像的,
但是雕像早已不知所終。
位於聖殿後的聖所放有荷魯斯聖船的複製品,
而圍繞著聖殿的十間聖所則是屬於其他神祇的。
神廟的宗教用途
在埃德富神廟西部內牆的壁刻描繪了兩位神祇之間的大戰——根據埃及神話,
賽特殺死了為埃及人帶來文明的歐西里斯,
歐西里斯的兒子荷魯斯為報父仇,在埃德富與賽特決戰,
最後荷魯斯成功殺死賽特,於是埃德富就成了供奉荷魯斯的地方;
而埃及人亦每年都會在這裏慶祝荷魯斯戰勝了賽特。
神廟的內柱廳右邊有樓通往廟頂,
樓梯的牆壁上刻有新年慶祝的情景——每逢古埃及的元旦,
祭師會把荷魯斯的神像抬到廟頂,讓祂的靈魂吸取太陽的能量。
其他每年在埃德富神廟進行的宗教活動包括:
模仿荷魯斯伴侶哈索爾到訪的儀式;
於廟內為被視為荷魯斯在人間化身的法老進行加冕典禮;
以及及重新扮演荷魯斯出世的情景等。
拍的照片眾多...以下就不再介紹了.....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5張照片.
本次-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共已上傳2075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大約有70篇文章.3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一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