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上海灘 (60)

 

2014-戀戀上蘇杭 02-上海灘  (下)

 旅遊時間:六天五夜-第一天.

置頂照片-斯斯可愛的老婆於上海灘.

時間:民國103年5月30日星期五下午

天氣:陰

溫度:25-30度C

 

 

背景音樂-劉德華-上海灘

浪奔 浪流 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盡了 世間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 是愁 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
成功 失敗 浪裡看不出有未有

愛你恨你 問君知否 似大江一發不收
轉千灣 轉千灘 亦未平復此中爭鬥
又有喜 又有愁 浪裡(就算)分不清歡笑悲憂
仍願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夠
(仍願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夠)

 

01-上海灘 (52)

 

 

上海市,簡稱滬,別稱申,

是中國大陸國家中心城市和直轄市之一,

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市區總人口世界第一。

上海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

地區生產總值居大中華區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

上海市最重要的產業為商貿流通、金融、信息、製造等。

上海是中國的鐵路與航空樞紐,其港口為世界最大的貨櫃港。

上海正在致力於建設成為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

 

01-上海灘 (53)

 

 

上海位於中國東部弧形海岸線的正中間,

地處長江三角洲最東部,東向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

南瀕杭州灣,西部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最北部為處於長江入海口中的崇明島。

上海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常住人口逾2415.15萬,

其中本地戶籍人口為1425.14萬人,約佔總人口數的59%。

江南的吳越文化傳統與各地移民帶入的多樣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01-上海灘 (54)

 

 

先秦至元代,上海漸成為糧、鹽產地。

明代起,上海發展為重要的棉紡織基地。

1843年上海開埠後,移民從各地湧入,

上海憑藉獨特的地理和政治環境迅速崛起,

對中國近現代科技文化與工商業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曾被蔣中正評價為「中外觀瞻之所系」。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上海是亞洲最大的城市、

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有「東方巴黎」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上海是中國大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與製造業基地。

1990年起實施的浦東開發開放政策使得上海經濟快速發展,

並於2005年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3年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為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個自由貿易區。

 

 

01-上海灘 (55)

 

 

上海一名的由來,通常認為最早始於宋朝,

當時吳淞江下游有一條名為上海浦的支流。

浦一詞原指河川匯合之所或入海處,

但在吳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

「上」一詞,在江左地區的河流名稱中,

又常指靠近源頭一面。

反之,下即指靠近河口附近的地區。

在今虹口的提籃橋地區尚有下海廟一地名。

宋代經濟發達,催生了酒業的發展,

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設置酒務以征酒稅,

稱為上海務,上海一名由此傳播。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還記載了關於上海名稱起源的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因為「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種則說「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為上海。

此外,上海的簡稱「滬」來源於古時當地人創造的一種名為「扈」的捕魚工具,

別稱「申」則因相傳上海西部地區曾為楚國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01-上海灘 (56)

 

 

上海境內最早的人類文明遺迹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元朝以前,上海為沿海的一個漁港和商貿集鎮。

宋代設有華亭縣,元代始有上海縣,明朝時已頗為繁榮。

上海開埠後迅速成為全國經濟、外貿中心,

1930年代是遠東最大的都會以及商業和金融中心。

1949年以後,上海成為中國大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製造業中心。

藉助1990年起浦東開發開放,上海保持了持續繁榮並快速發展,

現致力於建設國際金融與航運中心。

 

 

01-上海灘 (57)

 

 難得來一次上海.忍不住的幫老婆多拍了幾張了.....

 

01-上海灘 (58)

 (好喜歡這張老婆的可愛表情......)

 

地形

上海位於北緯30°23′-31°27′,東經120°52′-121°45′,

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前緣,東瀕東海,北界長江,

南臨杭州灣,西與江蘇省和浙江省接壤,是中國海岸線的中心位置。

全市面積6340.5平方千米,南北最長處約12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00公里。

其中市區面積為2648.6平方千米。上海市全境為沖積平原,僅西南部有部分火山岩丘。

海拔平均高度在4米左右,地勢平坦,略呈東高西低,山脈少而低小。

東部沿海由長江不斷攜帶入海的泥沙沉積而成,崇明、浦東等地的面積依舊在增長中,

西部有佘山、天馬山等,但高度都在100米以下。

上海市最高點是位於杭州灣內的大金山島,海拔103米。

 

 

01-上海灘 (59)

 

 

氣候

上海的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7 °C。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較短,

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較長。

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因而5月至9月間為上海的汛期,

降水量達全年的60%左右。

每年的7月進入伏旱天氣,較之日常月份顯得潮濕酷熱平均氣溫為27.8°C,

每年平均有8.7天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5度。

每年1月為全年最寒冷的季節,平均氣溫3.5°C。

市區徐家匯(1872年開始統計)極端最高氣溫為40.8°C(2013年8月7日),

極端最低氣溫為-12.1°C(1893年1月19日)。

國際交換站(1951年開始統計)極端最高氣溫39.9℃(2013年8月6日、8日),

極端最低氣溫-10.1℃(1977年1月31日)。

受北方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影響,會出現霜凍現象。

如遇強冷空氣來襲並恰逢暖濕氣流,上海也會出現雨夾雪或降雪天氣。

 

01-上海灘 (60)

 

 


    行政區劃

上海市現轄16個市轄區、1個縣,下轄98個街道、108個鎮、2個鄉,

細分為3914個社區和1613個村。

其中黃浦、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為傳統中心城區,

現今包括浦東部分區域在內的外環以內地區亦屬上海中心城區範疇。

據2001年的統計,上海市區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50%(其中中心城區佔4%,城鄉結合區佔46%),

市區人口佔總人口的80%以上。

 

01-上海灘 (61)

 

 

上海市人民政府於1949年5月成立時,上海市總轄區面積僅為現在的1/10。

今日的市域大致位於外環線以內,面積663.5平方公里。

1958年,江蘇省10個縣劃歸上海市,基本形成當今的轄區範圍。

1988年開始,除崇明外其餘郊縣撤縣建區。

2000年,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是中國第一個副省級區。

市中心區的行政區劃則幾經改變,形成現在八個區的格局。

此外,上海市在江蘇、安徽兩省境內擁有若干飛地及不擁有當地土地所有權的「准飛地」。

當地居民擁有上海戶籍及相關待遇福利。

 

 

01-上海灘 (62)

 

 

從上海簡短的城市歷史來看,

而現代上海人的概念存在時間僅百年左右。

上海人通常講上海話,上海話屬於江南吳語的一種。

由於現代上海地區的三分之二是最近的兩千年才逐漸成陸,

而其餘早先成陸的地區也飽受海侵與洪水,幾度荒無人煙,

所以如今上海的居民追根搠源,基本上都是不同時期的移民,

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於鄰近的江蘇、浙江地區。

 

 

01-上海灘 (63)

 

 

長久以來上海地區的上古居民被認為是吳越人的一支。

但最近的遺傳學研究現代上海市區人約45%的遺傳成分以及上海郊區人約30%的遺傳成分來自於當時北方漢族[1],

而曾經的原住民,吳越人被種族清洗,或者說是因數次移民潮的衝擊而遭受到了極大程度的稀釋。

中國現殘存的吳越遺傳成分以上海南郊和浙江居多,而上海市區、嘉定區、寶山區、浦東新區、

崇明縣等較晚成陸的北部地區吳越人所佔的人口比例有所降低。

吳越人是周朝以來分布在長江以南吳國(今江蘇、江西)和越國(今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一個族群,

其父系源頭可追溯至馬家浜文化甚至是浙江的河姆渡文化時期的先民,而絲毫不具有黃河沿岸華夏人的遺傳成分。

西周時期太伯奔吳建立吳國,後又先後被越國、楚國征服,楚國時為春申君的封地,因而上海又簡稱「申」。

在晉朝的衣冠南渡、兩宋之間等時期,都曾有中原人大規模移民江南。

在南宋時,設立了上海鎮,元朝時設立了上海縣,近代以來逐漸成為一個大都市。

1950年代,上海市周邊郊縣劃入上海市,之後其中的大多數的郊縣改為區或新區。

 

 

01-上海灘 (64)

 

 

上海名人

上海開埠後,各地的精英移民來到上海。

上海有「冒險家樂園」之稱,很多近代的上海名人並不出生於上海,

如魯迅(紹興)、周璇(常州),但上海以海納百川的氣度,

吸引這些新移民新移民和上海本地居民共同成就了上海的都市輝煌。

在體育方面,上海人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如女子足球運動員孫雯、

男子足球運動員范志毅、田徑運動員劉翔、NBA球員姚明等。

 

 

01-上海灘 (65)

 

 

明代有內閣首輔徐階,內閣次輔徐光啟及其學生、炮兵專家孫元化,少年詩人、抗清英烈夏完淳。

近代,孫中山長期居住在上海。

國民政府時期的四大家族核心人物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陳立夫、陳果夫或生於上海或成長於上海。

中國共產黨早期曾長期將中央機關設在上海,成為大批共產黨員活躍的地區。

民國著名的政界人物,後轉任台灣省主席的吳國楨曾於光復後擔任上海市市長直至解放軍進入上海前夕。

1949年以後,中共經濟戰線領導人陳雲是上海青浦人。

上海曾是「四人幫」的主要基地。

陳毅、汪道涵、江澤民、習近平、朱鎔基、吳邦國、黃菊、陳良宇、韓正、徐匡迪、孟建柱、陳至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都曾擔任上海市市長、市委書記或其副職。

香港回歸後的首任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亦為上海人。

 

 

01-上海灘 (66)

 

 不過以上的名人們對斯斯來說皆遠不及這位大哥來的讓人有興趣,

是的沒錯,立於十里洋場中,當然要來介紹一下它的老大-杜月笙.

(電視劇的上海灘老大說的就是他了.)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

名鏞,號月笙,原名月生。

江蘇省上海縣(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人,

近代中國綠林,上海租界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

悟字輩,也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人物之一,卒於香港。

 

 

01-上海灘 (67)

 

 (中國海上執法的單位就叫中國海事)

杜月笙於清光緒十四年農曆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

盂蘭盆節出生於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高昌鄉二十二保三十四圖

(現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東鎮沈家弄村),

母、父在他四歲以前相繼去世,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

十四歲即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不久被開除,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

1911年,杜月笙加入八股黨販毒,得到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

華探長頭目、黑社會青幫老大黃金榮賞識。

1925年與另兩位青幫名人黃金榮、張嘯林開設三鑫公司,

壟斷法租界毒品交易,杜與黃張三人並稱上海灘三大亨。

同年任上海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法租界納稅華人會監察。

 

 

01-上海灘 (68)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重組中華共進會。

4月11日晚,他誘殺了上海共產黨工人帶頭人汪壽華,

使得次日共產黨工人武裝被迅速鎮壓,即清黨,共產黨方面稱為「四·一二事件」。

亦擔任過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

同年底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杜月笙亦參與協助周邊維安工作。

1929年開設中匯銀行。

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華董,取得較高社會地位。

1933年成立自己的幫會組織「恆社」。

1934年起先後任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通商銀行董事長等職。

1934年國民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杜月笙亦帶頭響應,本身也戒掉長期的鴉片菸癮。

 

 

01-上海灘 (69)

 

 

1937年抗戰爆發,杜月笙積極抗日。

淞滬會戰期間,動員恆社門生組織別動隊協助國軍作戰,

並暗中幫助軍統網羅人員、收集情報,並協助戴笠建立「人民行動委員會」,

策劃多次暗殺漢奸活動,包括與日本合作擬出任偽浙江省長的張嘯林和偽上海市長傅筱庵,策反王克敏離間汪陣營。

1937年10月,時任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主席的杜月笙應八路軍駐滬主任潘漢年的要求,

向晉北前線的八路軍將士捐贈荷蘭進口的防毒面具1000套,對共產黨表示了合作的態度。

上海陷後,杜月笙前往香港,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身份,

將紅十字會組織設於香港柯士甸道的自宅中,在香港通過捐款、運送物資等各種方式支援抗戰。

香港被日本佔領後,前往大後方重慶居留,設立中華實業信託公司,自任董事長。

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曾被選為上海市參議會議長,但還沒有上任即辭職。

 

 

 

01-上海灘 (70)

 

 

1949年4月,杜月笙赴香港。

擔任過新界青山酒店董事、中國航聯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長。

1950年與京劇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結婚。

居港期間杜月笙氣喘病情不斷惡化,於1951年8月16日申時於香港寓所病逝。

杜月笙過世後,於1952年10月下葬於台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大尖山下。

墓地坐東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於今天秀峰國小後方,

墓園上有蔣介石題字「義節聿昭」,墓園本有牌坊,上有張群題字「譽聞永彰」,

後在秀峰國小建校時將牌坊拆除,而題字則鑲嵌到墓園。

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為伴。

 

 

01-上海灘 (71)

 

 來來往往的船隻未曾停歇.真是好不熱鬧.

不愧是世界第一大商港....

 

 

01-上海灘 (72)

 

 在大陸地區.百事可樂才是飲料界的老大.

可口可樂因為太晚進入大陸.因此...所以....只能當個屁....

就像麥當勞輸給肯得基一樣.

 

01-上海灘 (73)

 

 因為真的太開心來到上海了...

只要一停下來就立馬拍照.....

 

01-上海灘 (74)

 

( 上海外灘的老婆大人.)

 

上海是中國內地的經濟中心,

生產總值約佔中國的4%,且位居大中華圈城市之首,

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為21,602.12億元,

全世界排名第11位,其中第三產業分別超過60%。

上海生產總值的一半是由非公有制經濟企業貢獻的。

上海最重要的產業依次為商貿流通業、金融業、信息產業、

房地產業、成套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

此六大支柱產業約佔生產總值的一半。

人均生產總值達到達到90,700元,折合約14,756美元....

01-上海灘 (75)

 

 (再來一張漫畫風格檔..)

 

 

01-上海灘 (76)

 

 鄉親呀..還記得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說過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嗎?!

 

資料顯示....這句國父孫中山先生名言....最早出現於上海和平飯店...

而圖中左邊那一棟樓頂綠色的建築物.就是大大有名的上海和平飯店

 

01-上海灘 (77)

 

 

大陸散見的資料顯示,國父孫中山先生1911年底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前,

上海各界為他舉辦歡迎大會,他就是在當時叫「匯中飯店」喊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號。

已故總統蔣中正和蔣宋美齡的訂婚宴,同樣也選擇當時最洋派的遠東第一樓。

和平飯店的身世,宛如民國發展的崎嶇坎坷。

 

 

01-上海灘 (78)

 

 

二戰時期,日本攻占上海後、徵收和平飯店成為日本官方辦公場所;

抗戰勝利,內戰又起,故總統蔣中正最後再也沒回去自己訂婚大喜的歡慶地,

中共建政後也像日本一樣,曾將部分空間徵用為官方辦公室。

後來匯中飯店改名為「和平飯店」,直到2007年一度大整修。

樓能如其名,有歷史發展的時勢始然。

1998年,和平飯店最大的和平廳見證當時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的「辜汪會晤」。

那年,辜振甫一字一句說著:接受分治的中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

 

 

01-上海灘 (79)

 

 

上海是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商業中心。

上海自建城以來,由於處於富庶的江南平原地區,

加之自身傳統自然經濟手工業的發達。

因而早在宋明時期,便已經是有名的商埠。

元朝政府在上海設市舶司,使得上海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得到了極大發展。

明代,松江府成為全國紡織手工業和棉布貿易中心。

清康熙年間,由於海禁解除,加之江海關的設立,上海棉布貿易迅速擴大。

至嘉慶、道光年間,每年銷往英國的上海棉布就多達80萬匹。

 

 

01-上海灘 (80)

 

 

上海開埠後,海外商品源源不斷的由上海進入內地。

上海的進口貿易得到了飛速發展。

到1850年代中期起,上海已經超越廣州,

成為全國的外貿中心,上海的市面也變得異常繁華。

庚申之劫之中,上海由於租界的保護未受到嚴重破壞,

而周邊的蘇州、杭州等江南城市則經歷了一場浩劫,

因此吸引了蘇州等地大批商戶到此躲避戰亂,

上海的商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此成為中國的商業中心。

到1908年,據《上海華商行名簿冊》記載,

租界內共有包括銀行、錢莊、商店、工廠、交通等各類企業、店鋪在內,

總數已達10534戶,如今世界知名的南京路在此時已經初具規模。

 

 

01-上海灘 (81)

 

 

上海菜,當地人稱為本幫菜。

最初為上海本地居民的家庭料理,

後各地移民紛至沓來,上海菜開始吸收各地不同的風格,

調和成今天以濃油赤醬、淡雅爽口、醇厚鮮美、鹹淡適中的本幫菜。

除一般烹調手法外,本幫菜擅長糟味,極富江南地區特色。

目前本幫菜以綠波廊、上海老飯店等兩家百年老店最為著名。

八寶鴨、糟缽頭、蝦子大烏參、腌篤鮮等均為知名的菜肴,

而油爆蝦、紅燒甩水則是較為知名的家常菜。

此外,生煎饅頭和小籠饅頭則是本幫小吃的知名代表。

 

 

01-上海灘 (82)

 (拍謝.這張白平衡跑掉了...>”<)

 在上海外灘享用今晚的美食.

也是我們六天五夜的第一餐.

每餐的餐標是40元.算是不錯了.

老婆說下一次來參加美食養豬團.

餐標都100以上.最貴的俏江南要180元一餐...

 

 

01-上海灘 (83)

 

 反正不管菜色如何.總是要吃二碗白飯.

讓肚子不會餓就好.還真的沒差到說會吃不飽.晚上還要吃泡麵拉.

說真的斯斯來大陸三次了.還沒吃過泡麵或是晚上喊餓的...

 

 

 

01-上海灘 (84)

 

 

此外,由於上海開埠後大批移民湧入,

申城可以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各菜系餐館。

其中粵菜以杏花樓和新雅粵菜館最為著名,

而蘇菜則以德興館為其代表,寧波風格料理則可以在寧波湯糰店品嘗到。

而西方飲食文化隨同上海開埠進入申城,

1853年開業的老德記西餐館為滬上首家西餐廳。

最初西餐一般以應對外國顧客為主,

1910年德大西餐館開業,成為面向各界民眾的西餐館。

十月革命後,由於大批蘇俄僑民湧入,

俄式西餐一度成為大眾西餐的典範,其中羅宋湯頗受平民喜愛。

目前,上海經營各國菜肴的餐館為數眾多,風格來自世界各地。

而西方糕點隨同西餐傳入後由於其價格較之正式西餐相對低廉,受到普通民眾的喜愛。

上海民眾日常飲食的主食以米飯為主,偶爾以餛飩、麵條等作為調節。

傳統家庭早飯以隔夜的剩餘米飯加水製成泡飯,並輔以醬菜、鹹蛋和腐乳等。

如在小攤提供的早餐則以豆漿、油條、大餅、粢飯最為常見,

因而被滬上民眾稱為「四大金剛」。

 

 

01-上海灘 (85)

 

 因為是端午假日.連拍婚紗照的也多.

光在這邊就不知看過多少對了..

 

 

01-上海灘 (86)

 

盲拍二張..

願同志們幸福美滿.多子多孫多福氣蛤....

 

 

01-上海灘 (87)

 

 這邊這條河也是很有名ㄡ.它叫蘇州河.

剛好在此和黃浦江交匯.之後一起匯入長江再入東海....

 

 

01-上海灘 (88)

 

 

吳淞江,

中國上海市區內河段習稱蘇州河,

古稱松江、吳江,亦名松陵江、笠澤江,

原為長江入海前最後一條支流,

明代以後成為黃浦江支流。

吳淞江發源於蘇州市吳江區松陵鎮以南太湖沿岸的瓜涇口,

由西向東,在今上海黃浦公園北側外白渡橋以東匯入黃浦江,全長125公里。

 

 

 

01-上海灘 (89)

 

 

 吳淞江,最初稱為松江。

蒙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華亭府更名為松江府後,松江更名為吳淞江。

上海開埠後,來滬外國人曾溯河往上,發現可以乘船直抵蘇州府城,

於是英文標準譯名便為「Soochow Creek」。

1848年,上海道台與英國駐滬領事簽訂展拓英租界條約時,

首度在正式文本中,將吳淞江稱為蘇州河,

後來上海市區的民眾也逐漸稱之為蘇州河。

但蘇州河北新涇開始的上游地區民眾和教科書等官方仍稱之為吳淞江。

 

 

01-上海灘 (90)

 

 

上海的古代建築,目前基本遺留的以明代建築為主,

而且大部分為民居和私家園林。

除官署、學堂、寺廟外鮮有其他類型的建築。

民居大多為江南風格,磚木立帖式平房,

在上海,除老城廂以外,在各郊區的鄉鎮中仍能見到較多的此類建築。

上海的私家園林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為豫園,

而古代居民區保存較為完整的有閔行七寶鎮、青浦朱家角鎮、浦東新場鎮等。

 

 

01-上海灘 (91)

 

 

 

上海開埠以後,隨著租界建立和歐美文化大舉進入,

一些西式別墅和洋房開始興建,上海也開始出現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

因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其中尤以外灘地區的金融建築最為著名,

諸如中式的中國銀行原總行大樓,如折衷主義風格的江海關,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匯豐銀行上海分行大樓等,

採用美國裝飾藝術運動摩天樓風格的沙遜大廈等,

現大量作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予以保護。

因為人口大量增加,這個階段也產生了極富上海特色石庫門住宅,

直至1980年代一直是上海最常見的住宅樣式。

 

01-上海灘 (92)

 

 

進入1990年代後,上海開始廣泛進行城市建築和基礎設施改造,

新建了大量商務辦公樓、大型商場、高層住宅等現代風格建築。

至2008年,樓層超過30層的高樓已有2000多棟,

其中尤以而浦東陸家嘴地區為代表,

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已成為上海地標,

另有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正在興建。

 

 

01-上海灘 (93)

 

 

上海在租界時期遺留了眾多富有特色的歐式建築,

而1990年代起又出現了諸多現代化建築,

同時,周邊郊區分布著幾處具有江南風格的水鄉古鎮,均成為了旅遊景觀。

上海於1986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各國遊客,

到2012年,接待入境的國際旅遊者達到800萬人次。

 

 

01-上海灘 (94)

 

 

上海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

上海科技館3處屬中國最高的5A級旅遊景點,

另有20處4A級景區,佘山、東平、共青、海灣等4處國家森林公園,

以及沙遜大廈、外白渡橋等617處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上海每年舉辦的文化推廣活動也推動了上海旅遊業的發展,

包括國際電影節、國際音樂節等。

每年9月的上海旅遊節則是展示上海和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舞台和途徑。

網球上海大師賽和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國站也成為一些遊客到上海旅遊的目的。

2010年5月至10月間,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參觀人數是達到了7300餘萬人次....

 

 

01-上海灘 (95)

 

 上海也有許許多多美麗的老舊建築..

如今看起來還是宜古宜今.讓人讚賞不已...

 

 

01-上海灘 (96)

 

 這應該是一種快遞吧.....

在大陸地區之前說過了摩托車很少.

但在江南地區因為氣候溫潤.所以電動機車一大堆.

導遊說看品牌拉.價格約在2000-4000元左右.

這六天五夜下來光是被這些電動機車的喇叭吵到快抓狂....

 

 

01-上海灘 (97)

 

 全世界都一樣.只要一有空閒.

大家都在滑手機....

 

 

01-上海灘 (98)

 

 這才是上海的真正樣貌...

 

 

01-上海灘 (99)

 

 而且電動機車來無聲去也無聲.

但就是會突然在你身後按喇叭.讓你嚇一跳.

而且是一直按不停的那種.

當地人早以見怪不怪了.

但對於外來人的我們就有一點受不了了.....

 

 

01-上海灘 (100)

 車子經過蘇州河橋上過後看到一棟特別的建築物.

經過導遊一說大家都特別的興奮.紛紛扎拿起相機手機來拍照.

原來...它是非常有名的-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

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

目前正門門牌號為光復路1號,

它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

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

這座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

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

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緊靠現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

但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

 

01-上海灘 (101)

 

 

在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戰事中,上海「四行倉庫」是一處十分重要的地方。

1937年8月13日爆發淞滬戰役,日軍原本希望透過襲擊攻勢快速佔領中國,

但卻意外與國民政府部隊陷入長期的拉鋸戰而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計畫。

在10月26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

四百多名中方守軍在中校團長謝晉元的率領之下死守了四行倉庫四個晝夜,

除了有效掩護主力部隊西撤的戰略意義之外,

由於四行倉庫與位於蘇州河南岸的英美租界僅有一河之隔直接就在西方民眾與媒體的關注下,

再加上女童軍楊惠敏冒險獻旗的事蹟,因此使得四行倉庫成為八一三淞滬會戰的重要見證地。

 

 

01-上海灘 (102)  

 

 這篇就在上海到處林立的住宅中要跟大家說再會了.

我們晚上要去看表演.下一篇就會介紹了...好看ㄡ...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1張照片.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共已上傳102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大約有45篇文章.3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