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
![]() |
臺中市政府將興建一符合國際水準之歌劇院,期能吸引國際水準之表演團體至此從事表演,及文化活動交流,提供臺中地區民眾高水準之欣賞表演空間,提升臺中地區之藝文水準,並以戲劇饗宴之方式行銷臺中至全世界,未來希望歌劇院設立與臺中市周邊商圈結合,蓬勃經濟繁榮發展與增加就業機會,並成為臺中市一處最佳文化景點。 |
本案規劃精神 |
![]() |
- 台灣需要再有一個合乎國際水準劇場 |
因為只帶小傻瓜EOS M+18-55隨身鏡.
晚上沒腳架.只能馬馬虎虎了.
就不多作介紹了.等下次白天來再用無敵兔好好地拍一拍....
臺中市簡介
臺中市位於台灣的中心位置,同時也是苗栗以南、雲林以北,
六百萬人口的經濟重心,南來北往綿密的交通網,未來兩岸直航的重要基地,
臺中市地處最重要的樞紐位置,儼然成為「台灣之心」
(Heart of Taiwan)臺中市年均溫23℃,終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
市民平均擁有的綠地面積全台第一,並經評選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民國九十二年百貨公司營業額成長率更高居全國之冠,市民盡享多樣化的休閒生活。
而具有特色、舒適宜人、房價較北高兩市為低的居住環境,使得臺中市擁有完善的生活機能。
加上匯聚自十二所大專院校豐富的教育及人力資源,臺中市城市競爭力高居全國第二名。
市長胡志強就任以來,積極建設臺中市為「創意、活力、文化城」,
除相繼舉辦重要文化活動之外,洲際棒球場、圓滿戶外劇場等硬體建設亦陸續興建完成。
胡市長特別強「城市競爭力」,積極推動都市行銷,爭取國外投資不遺餘力,
以致中部科學園區招商熱絡,投資額兩年內接近一兆,建廠土地供不應求。
齊備多元優勢與能量,等待發光發熱,臺中市已蓄勢待發,準備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
基本資料
位置
東經120.4度,北緯24.09度
總面積
163.4平方公里
人口
1,017,232人 (民國93年8月底統計)
年均溫 23℃
年雨量 1700毫米
地形 盆地地形,東西長14.2公里,南北寬11.3公里
開發歷史 西元1705年至今
歷史
西元一七0五年(清康熙四十四年),駐軍嘉義的台灣北路營參將張國,
發現南屯一帶地沃水豐,於是著手墾荒,是臺中市發跡的開始,
從犁頭店到西屯、北屯,臺中市駐軍紮營之處,開始成為戮力耕耘的希望之地。
西元一八八七年(清光緒十三年),臺中市一度成為台灣的行政中心。
日治時期,於鐵路、海港與公路的開通與興建,臺中市躋身為中台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西元一九四五年二戰後,六十多年來,在歷任市長努力之下,
臺中市欣欣向榮,成為中台灣區塊發展的火車頭。
市長胡志強上任後,帶領臺中市走向「創意、活力、文化城」的宏觀遠景,
結合苗栗以南、雲林以北的六百萬人口,和產、官、學界共同推動建構「中台區塊」,
提昇都會及國際競爭力。「台灣之心」及「超高趕北」的施政願景將指日可待。
交通
臺中市座落台灣地理位置中心,三百年來以交通為主軸的城市發展,儼然建構台灣南來北往的重要樞紐。
九次元交通在南北向聯外道路,有中山高速公路、中部第二高速公路、西濱快速道路、
中投快速道路等重要幹道,是南北交通重要樞紐;而內陸與海岸線東西向聯繫道路,
則有中彰快速道路與特三號道路,親近海洋,就在彈指間;軌道系統方面,
目前業已完工通車的高速鐵路,連接規劃中的捷運綠線以後,將使臺中
市與台北、高雄的距離僅僅剩下四、五十分鐘車程;
而原有的台鐵則成為大臺中區塊間,最便捷可靠的通勤系統。
在臺中生活圈快速道路系統規劃完成之後,將更能展現臺中市區與聯外道路的密切聯繫;
為了體貼臺中市民與商務觀光旅客,臺中市政府特地規劃最快捷便利的高潛力公車,
目前已有十一條高潛力公車路線,搭乘公車的人口,也由原來的每月二十萬人次,
提高到每月一百一十三萬人次,加上原有公車系統,構成四通八達的公車路網。
即使是初訪遊客,也能自在悠遊於臺中市區。
臺中港是台灣第三大港,每月的貨物吞吐量可超過四百五十萬公噸,
貨運航程橫跨世界各大洲,台灣大道連接臺中市與臺中港,熱絡的物流與倉儲轉運業務,
奠定臺中市國際視野的基石。於九十三年三月啟用的清泉崗國際機場,
每天固定班次飛往台北、高雄、花蓮、金門、馬祖等城市,並可直達香港、琉球,
將來可望實現包機直航中國大陸的理想。
商圈
多元與創新是臺中市這個消費型都市的競爭力來源;
服務業是臺中市最主要的產業,全市商家超過六萬五千家。
從全世界的第一杯珍珠奶茶開始,臺中市融合了美食、
文化與創意的商業型態就此聞名遐邇;交融咖啡與人文精神的「精明一街商店街」;
高級美食與華麗視覺享受的「美術館園道」;青年學子流連忘返、
完全流行也完全平價的「天津服務形象商圈」。
多元的商業文化,讓人目不暇給。
購物
舒適的購物環境與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
使得臺中市成為大臺中都會區六百多萬人的消費生活中心。
臺中市有新光三越、衣蝶、廣三SOGO與中友百貨大型百貨公司,
老虎城與德安購物中心是大家逛街的好去處,許多名牌服飾的旗艦店,都設立在臺中市。
根據統計,九十二年臺中市百貨公司的營業額成長相較其他都會區高出甚多。
美食
聞名全台主題鮮明的各式美食餐廳,
以及長榮桂冠、金典、全國、永豐棧、福華等國際級飯店,
吸引中部地區眾多消費人口到臺中市來休閒消費,吃喝玩樂盡在臺中市。
科技
中部科學園區九十二年七月動土開發以來,截至九十三年三月底前,
已經有四十六家高科技廠將投入超過六千億的資金,
以發展光電科技、半導體、奈米科技、生物科技、精密機械、通訊航太等產業,
其中還包括國際知名光電產業龍頭廠商友達公司及美國康寧公司也選擇中部科學園區為全球最大單一廠投資地點。
臺中市未來還將結合環隆科技工業園區、臺中工業區、文山工業區,
以及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形成「大肚山台地科技走廊」,
整合上、中、下游產業垂直分工,是提昇產業及國家競爭力。
教育
臺中市有中興、東海與逢甲等十二所大專院校,
超過二百所的各級教育機構,學生人數佔全市人口近三分之一,文風鼎盛,人才備出。
九十三年,臺中市教育科學文化的預算支出即佔總支出預算的百分之四十九,
居全台之冠,由此可見臺中市對教育文化重視。
除了在投資環境與行政管理的全力支援之外,
每年近三萬畢業自大臺中都會區的大專院校高科技人才,
提供投資不絕的高素質人力資源。
而由台灣、德國、新加坡、澳洲、英國等國際團隊主導開發的臺中國際會展中心,
同時幫助投資者建立國際觸角,與國際經濟脈動緊密結合。
藝文
世界著名男高音卡瑞拉斯、小提琴家林昭亮、大提琴家馬友友以及享譽國際的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
都先後將他們生命中焠煉過的音樂菁華獻給臺中市,使這個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浪潮,讓市民浸潤其中。
生活在臺中市的人們,一整年都可以沈浸在熱鬧歡愉的藝文節慶裡。
從初春繽紛的元宵燈節揭開序幕,到盛夏熱情奔放的巴西森巴嘉年華、
美洲隨興輕鬆的爵士樂風與充滿歐洲情調的國際啤酒節,延續到秋末隆重盛大的文學、美術、
音樂饗宴─臺中文化季,歲末時節則以普羅音樂、街頭舞蹈及跨年晚會迎接新年的來臨。
臺中市藝文氣息濃厚,各類藝文展演活動蓬勃興盛。
在臺中市內,有國家級的國立台灣美術館、中興堂與中山堂二處主要表演中心、
保留傳統版印與漆器的文英館、推廣藝文教育的臺中市文化中心,
以及國內第一個鐵道藝術網挌「二十號倉庫」。
自由多元的藝文交流,使臺中市呈現豐富多元的文化樣貌。
享有「文化城」美名的臺中市,生活中盡是歷史的記憶。
市長官邸已脫胎換骨為「藝文之家」、百年前的市役所、現代主義風格的臺中放送局,
她們都曾是舊時代裡於臺中市共同記憶的珍貴資產,
末來也將成為獨一無二的資源,繼續為臺中市的文化寫歷史。
自然
綠川、柳川、梅川、麻園頭溪與筏子溪,
曾經把臺中市妝點得輕透寫意。對老臺中來說,最深的記憶是大坑風景區與大肚山的綠意;
對曾經在臺中市佇足的異鄉學子來說,忘不了的是中興大學的黑森林湖畔與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
臺中市民最幸運的是隨時可以享受都市綠地,漫步在翡翠綠園思道上,
從植物園、科博館、國美館、市民廣場到美術館綠園道,串成一條翡翠項鍊,而美麗的翠玉墜子就是臺中公園。
自然綠意是臺中市市民的禮物,地方文化就是人們回饋給這個城市的深情。
在民俗公園裡,紀錄著百年前台灣的平民文化與動態的生活軌跡。
籌建中的南屯麻芛文化館,計畫重現犁頭店的麻芛文化,
拼接出臺中市早期的自然資源與先民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