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57-[荷蘭-阿姆斯特丹]-玻璃船遊運河.下
置頂照片:夕陽西下人約阿姆斯特丹.
旅遊時間:10天7夜-- 第八天下午.
時間:民國105年 4月2日-星期六.
可樂旅遊-領隊兼導遊-邵士立先生.
天氣:情天
溫度: 12-16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16(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去過的國家:7(日本+9.中國大陸+4.柬埔寨+1.
加拿大+1.法國+1.荷蘭+1.比利時+1...等)
(文章接續上一篇....^^')
中等教育也比較不錯。
阿姆斯特丹有三類不同的文法學校(荷蘭語:gymnasia),
其中一部分會教授古典希臘語和拉丁語。
雖然直到現在都有一部分人認為語法學校過時且流於精英主義,
但最近仍有一批語法學校獲得復甦。
演出
夜生活
阿姆斯特丹也因為她充滿活力以及與眾不同的夜生活而著名。
最主要的兩個夜生活廣場是萊頓廣場和倫勃朗廣場。
阿姆斯特丹有很多咖啡館。他們的規模有大有小。
若隱若現的燈光和燭光使得傳統的棕色咖啡館(brown cafe)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
夏天的時候,很多咖啡店會擺出大排檔。
這時候最常見的景象是一廣場的大排檔以及享用啤酒或葡萄酒的人們。
阿姆斯特丹多元的文化使這裡擁有各種各樣的餐館。
從小飯館到豪華餐廳都可以找到。
荷蘭許多最高檔的餐廳也匯集於此。
阿姆斯特丹也有許多迪斯科舞廳。
大部分舞廳都坐落在倫勃朗廣場和萊茲廣場附近。
帕拉迪索、銀河以及糖廠這樣的大型夜店也會有迪斯科舞場。
但舞廳的典型代表是「逃離」俱樂部(Escape)和「家」(Club Home),
除此之外「巴拿馬」(Panama)和「力量地帶」(The Powerzone)也較有名。
雷古里爾大街(Reguliersdwarsstraat)是該城市主要的同性戀大街。
節日
阿姆斯特丹是座「節日之都」。
2007年在該城市總共舉行過約140次節日慶祝活動。
大多數慶祝活動在女王日(現在為國王日)、同性戀自豪日和文化季期間舉行。
2013年以前,每年的4月30日,女王日那天,大約有十萬人左右走上街頭慶祝。
大多數城區都會開辦自由市場,並舉行各種演唱會,到處都是人頭攢動的景象。
2013年荷蘭新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克勞斯·喬治·費迪南德繼位,改成每年4月27日的國王日慶祝。
8月的第一個周末,同性戀自豪日大遊行期間,
在城市運河上都會有長長的船隊載著狂歡的人群到處遊樂,狂歡會一直持續整個周末。
文化季一般在8月底舉行,為期三天,會有各種詩人和音樂家的表演。
雜項
紅燈區
主條目:德瓦倫
德瓦倫(De Wallen,亦稱Walletjes或Rosse Buurt),
是一個合法賣淫的指定區域,也是阿姆斯特丹最大和最著名的紅燈區。
它由道路與小巷的網絡組成,在這些街巷內是數百座小的單間公寓,
由女性性工作者租賃,她們在特以紅燈照亮的窗戶或玻璃門後面提供服務。
該區域也有許多性用品商店,性劇院,西洋景(Peep show),
一家性博物館,一家大麻博物館,以及許多提供各種大麻製品的大麻咖啡館。
雖然遊客中有26%會來此區「看看」,但妓院數量仍然日趨下降.....
荷蘭阿姆斯特丹運河 :
阿姆斯特丹運河帶(Amsterdam Canal)是整座城市重要的風景線,
也是有著“水城”之稱的阿姆斯特丹的命脈所在。
開鑿於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運河構成了城市環狀的分佈,
是城市規劃的成果完美展現;同時,運河巡禮也是遊客遊覽的最佳方式,
沿線1550座紀念建築更是成為重要的文化遺產。
現在,運河帶已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用其古老的風貌吸引著全球的遊客前來。
阿姆斯特丹運河帶(Amsterdam Canal)遍布在市區各個區域,
擁有160多條運河、約100座島嶼和1000多座橋樑。
最主要的是四條同心的半環形運河,其末端均止於IJ灣,
即沿岸主要為住宅區的紳士運河、皇帝運河和王子運河,
及用於防禦和和水處理(今已轉變為居住和商業發展)的辛厄爾運河。
遊客可以乘坐觀光遊船,欣賞沿途風景,
感受阿姆斯特丹華麗而富有歷史感的城市魅力。
阿姆斯特丹的運河總長度超過100公里,
擁有大約90座島嶼和1,500座橋樑,
使得該市被稱為「北方的威尼斯」。
三條主要的運河:紳士運河、王子運河和皇帝運河,
開挖於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代,組成環繞城市的同心帶,
稱為運河帶(grachtengordel)。
主要運河沿線有1550座紀念建築。
阿姆斯特丹運河體系的大部分是都市計畫的成功結果。
17世紀初,在移民達到高峰之際,一個綜合規劃也付諸實施,
即同時開挖了四條主要的同心的半環形運河,
其末端均止於IJ灣,稱為運河帶(grachtengordel)。
三條運河(紳士運河、皇帝運河和王子運河)的沿岸主要為住宅區,
而外側的第四條運河,辛厄爾,今天的拿騷/施塔德豪德,
用於防禦和和水處理(今已轉變為居住和商業發展)。
這個規劃還設計了輻射狀運河使這些主要運河相互聯通;
約丹(Jordaan)區一系列平行的運河(最初用於貨物運輸,例如啤酒);
和超過100座橋樑。拿騷/施塔德豪德最初用於防禦目的,
包括護城河和土築堤,其門開在通行點上但沒有磚石上層建築。
建築自西向東推進,橫跨規劃區, 歷史學家黑特·馬柯(Geert Mak)
說這像一個巨大的擋風玻璃雨刷——並不是通常傳說的自中心向外圍推進。
西北段建築開始於1613年,完成於大約1625年。
1664年以後,開始了南段建築,不過由於經濟蕭條,進展緩慢。
同心環運河規劃的東部——覆蓋了阿姆斯特爾河和IJ灣之間的區域——很長時間沒有實施。
在此後數百年中,那片土地大部分成為了公園、植物園、
敬老院、劇院和其他公共設施,沒有規劃更多的水道。
城市以及市區的若干部分是干拓,由其後綴-meer(意為「湖」)即可辨認出,
如阿爾斯梅爾(Aalsmeer),庇基莫梅爾(Bijlmermeer),
哈勒默梅爾(Haarlemmermeer),以及瓦特爾赫拉夫斯梅爾(Watergraafsmeer)。
在阿姆斯特丹的市徽中或者街道上的路樁,都可以看到標有3個X的標記,
這3個標誌代表阿姆斯特丹的剋星,分別是:水、火與黑死病。
15世紀的幾場大火,幾乎將所有荷蘭中世紀木造的房子燒光,
所以您現在可以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石材或磚造的房子。
阿姆斯特丹最特別的建築就是山形牆建築,
即在面牆上加一座山形牆(gable)以裝飾門面,
也增加一個小閣樓的空間,而隨著阿姆斯特丹越來越繁榮,
山形牆後來甚至有梯形、頸型、鐘型等華麗的形式出現。
領略阿姆斯特丹最悠閒的方法就是散步、遊運河或騎腳踏車。
阿姆斯特丹並不大,許多的觀光景點也都相當聚集,
例如,您就可以從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
沿著紳士運河(Prinsengracht),散步到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
即使是在最尋常的街道上漫步,都可以給了您無窮的靈感。
當然您也可以搭乘遊船,漂流
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欣賞她迷人的水都風光,
或者租輛腳踏車,穿梭於城裡上千座風韻猶存的橋樑上。
河道兩旁是典型的荷蘭傳統民居建築。
特點是房子正面和窗戶都是細長的,
這是因爲當時徵收房産稅是按門面的面積徵收,
精明的荷蘭人爲了節省稅都儘量減少正面的面積。
由於門面狹小所以裝飾的心思都放在了屋頂的山形牆(gable)上,
有梯形、頸型、鍾型等華麗的形式出現。
由於門窄,大型家具物品需從窗戶進去,
爲此房上設有突出的吊鈎。
荷蘭約1/4的國土在海平面以下,
阿姆斯特丹的地勢更是低於海平面1~5米,
海水漲潮時,海面與城內的二層樓頂同在一個水平面,
是個典型的“水下城市”。
全城有幾百萬根塗著黑色柏油的木樁打入地下11~16米的深處,
在此之上蓋起房屋。
所以許多房子都有傾斜的感覺~
以下請自行觀賞...斯斯就不多作介紹了...^^
再會了...阿姆斯特丹運河..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9張照片.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共已上傳3785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大約有45篇文章.4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