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浪二人轉 (1)

 

 逛完故宮跟少帥府之後.

也是我們享用晚餐的時刻.

而吃完晚餐之後我們晚上還有餘興節目ㄡ...

 

 

 

東北浪二人轉 (2)

 

 出外人吃個止妖的就好拉....

 

 

東北浪二人轉 (3)

 

 基本上斯斯還是每餐都可以吃上二碗的白米飯呢...

 

 

東北浪二人轉 (4)

 

 大陸地區的夜晚美景就從LED燈開始.....

 

 

 

東北浪二人轉 (5)

 

 這是我們今晚住宿的酒店..

 

 

東北浪二人轉 (6)

 

 還算是高檔.

聽說是四顆星的呢.乖乖..

 

 

東北浪二人轉 (7)

 

一般來說都是二張小床.

我也不知是為什麼.

為什麼不能一張大床呢...

 

 

東北浪二人轉 (8)

 

 簡單的放好行李之後.我們要出門去了....

 

 

東北浪二人轉 (9)

 

 

二人轉,亦稱東北二人轉,

舊時稱為「地蹦子」、「蹦蹦戲」、「秧歌」、

「小落子」、「小秧歌」、「雙玩藝」、「過口」、

「風柳」、「春歌」、「半班戲」、「雙條邊曲」等,

1952年定名為二人轉。

是中國東北地區的走場類曲藝、地方戲,

是廣泛流傳於的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及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的戲曲形式。

融合了東北秧歌、蓮花落、戲曲、東北民歌、笑話、雜耍等曲藝形式,

有說是沒有一個東北人不會哼上它幾句。
 

 

 

東北浪二人轉 (10)

 

 

表演形式

通常只有演員2人,1飾丑,1飾旦,以簡單的化裝,

持簡單的道具如手帕、紙扇、竹板等,作對舞、穿花;

另一種形式,是以劇中人的身份,作一些戲劇化的表演,

演出方式十分簡單、活潑、生動。

 

 

東北浪二人轉 (11)

 

 

二人轉本身的表演形式通常演員為一男一女。

在表演有多個角色出場的劇目時,兩人並不會扮演固定的角色,

也不會固定男(女)角色由男(女)演員演唱,

道具上也只會有手絹與扇子。

比較知名的曲目有《馬前潑水》、《大西廂》等。

 

 

 

東北浪二人轉 (12)

 

 

在不表演劇目的時候,

一般男女演員的服裝則會以花俏、詼諧為主,

例如男演員穿大紅褲子,花鞋。

一般演員要攜帶一些東西作為道具。

手絹在過去的表演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演員經常會使手絹不停旋轉,並輕輕一托使其騰空而起,

熟練的表演者可以使拋出的手絹飛回手中。

 

 

東北浪二人轉 (13)

 

 


「二人轉」在每年的燈節時,

人們就拼湊組合起來,載歌載舞地演唱。

初期時的演出是耍「黑棍子」,

就是沒有音樂伴奏和化裝,

只有兩人乾唱一個「老邊關調」,

連唱帶扭很吃力,其後為了省力,

逐漸改為「拉場戲」,由2人變成3人以上來表演。

「單出頭」通常由一人出演,在唱戲的時候,

通常會由這一個人來演全部的角色,

劇目通常是由二人轉的傳統劇目改編而來。

 

 

東北浪二人轉 (14)

 

 

 

唱腔

二人轉在演唱方面吸收了河南、河北、山東各地的民間歌曲和說唱,

同時又在東北的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出「九腔十八調」,

「九腔」即「胡胡腔」、「哈哈腔」、「梆子腔」、「影腔」、

「咳咳腔」、「十三咳腔」、「迷子腔」、「二窩子腔」及「佛腔」;

而「十八調」即「下盤棋」、「媽媽糊塗」、「茉莉花」、「小放牛」、

「鋪地錦」、「寡婦上墳」、「鴛鴦扣」、「叫五更」、「姑娘」、

「跑關東」、「打牙牌」、「沙金扇」、「茨山」、「放風箏」、

「遊寺」、「思凡」、「光棍哭妻」和「小上墳」。

 

東北浪二人轉 (15)

 

 

流派

二人轉有東、西、南、北4個流派,

東路多用「彩棒」,有武打戲助場;

西路唱腔,講究趕板奪字;

南路最早使用扇子,歌舞並茂;

北路唱腔優美,做工細膩。

故有「南靠扭、北靠唱、西溝板頭、東要棒」之說。

 

 

東北浪二人轉 (16)

 

 

 作為地道的“草根”藝術,二人轉是東北農民最為喜愛的一種娛樂消遣。

去年6月2日,東北二人轉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是對二人轉的承認,也是對東北這批民間藝人的認可。

作為東北二人轉的領軍人物,趙本山聞訊后更是欣喜地表示:

“二人轉的生命力是最頑強的,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

二人轉會有更適合的生長環境,這是件大喜之事。”

 

 

東北浪二人轉 (17)

 

 


  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文聯副主席、劇作家崔凱激動地說:

“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二人轉生命歷程中一次最大的榮耀。”

近日,筆者專程採訪了這位資深二人轉編劇,請他為大家破解“東北二人轉紅火之謎”。

  鄉土起源

  二人轉產生於田間地頭,是東北勞動人民自己創造的藝術形式。

在東北漫長的冬天,人們“貓冬”“貓”出了二人轉。  

 

 

東北浪二人轉 (18)

 

 


  俗話說,“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

二人轉是東北這片黑土地產生的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

有著近300年的歷史,在明末清初已經很紅火了。

大多數學者認為,它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

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等姊妹藝術,並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演變而成。

 

 

東北浪二人轉 (19)

 

 

二人轉產生於田間地頭,是東北勞動人民自己創造的藝術形式。

因為在東北漫長的冬天,老百姓迫切需要豐富的文化生活,

俗話說“耍正月,鬧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

藝人們在村鎮、地頭走場,那些收了庄稼趁農閑唱戲的叫“高粱紅”,

全年都唱的叫“四季青”。演出形式可以說是“一樹多枝”,

有單出頭(就是一個演員表演),也有二人和多人表演(也叫拉場戲)。

但大多為一男一女化裝成一丑一旦,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

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

它的演出不需要豪華的場所,發展中兼收並蓄,一直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

 

 

東北浪二人轉 (20)

 

 


  1953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

東北代表團的二人轉節目正式參加演出,從而二人轉這個名字首次得到全國文藝界的承認,並叫得越來越響。

  二人轉裡面飽藏著人們的喜怒哀樂。

它十分生動地反映了東北的文化、民俗、道德和觀念,可以說是“東北民間文化的百科全書”。

現在有400多個保留劇目,有很多名段,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西廂》、《包公賠情》、

《王二姐思夫》、《藍橋》和《楊八姐游村》等。

 

東北浪二人轉 (21)

 

 

 為何紅火

  二人轉能紅火,離不開其靈變的表演,更離不開改革的機緣與對民眾生活的貼近。

說到底,正是因為二人轉內在氣質與外在環境的和諧共融,才有了今天熱鬧的局面。  

  【靈變】

  中國原有300多個曲種劇種,而現在隻剩幾十個,很多已經成為被挽救的對象,

沒有演出場所,缺少演員,失去觀眾,如今幾乎看不到了。

而二人轉能發展到今天,跟他不斷吸收不同藝術形式、靈活多變有關。

 

 

東北浪二人轉 (22)

 

 


  【“五功”】

  二人轉演員的表現手法,有“五功”之說。

“五功”就是唱、說、扮、舞、絕,使藝人有豐富的選擇性。

這也使得二人轉成為一種小型的綜合民間藝術。

  五功“唱”為首,唱腔講究“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

100多個曲牌和小曲小調,以及豐富的板式變化。

“說”指說口,以插科打諢為主,男演員(丑角)利用類似今天脫口秀的形式,

使二人轉具有喜劇性的娛樂效果。

 

東北浪二人轉 (23)

 

 

“扮”是一男一女,分包趕角,跳進跳出,靈活扮演不同角色,

就是所謂的“千軍萬馬,就憑咱倆”,有靈變性、生動性,活靈活現﹔

說到“舞”,因為二人轉是從東北大秧歌中學習而來,

以獨特的肢體語言來刻畫人物、表達感情,形成了自己一整套二人轉的舞蹈語匯。

“絕”就是絕活。主要指用手絹、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動作。

二人轉的絕活,比如手絹,就可以轉、頂、飛,來代替雨傘、秧苗等,

手絹花和扇子花較為常見,這部分與東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別具一格。

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風擺柳”、“仙人摘豆”、“金龍盤玉柱”、

“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纏頭裹腦”等高難動作。高手還有其他器樂演奏的展示。

 

東北浪二人轉 (24)

 

 


  【貼近】

  二人轉的演出內容始終與東北人民的生活分不開,都是大白話,

“不隔心、不隔耳、不隔音”,表現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它的變化,

無論是劇本還是表演,都一直沒有脫離東北大眾,身上一直流著鄉土的血脈。

所以它給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樂趣。

  【機緣】

  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那些創作時間較慢、演出時間冗長的曲藝節目,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

而二人轉及時補缺,以快節奏迅速佔據城市休閑生活,將流行歌曲、舞蹈、脫口秀等形式引入,

完成了藝術裂變,將二人轉的農民化調整為市民化,迅速適應城市觀眾口味。

  現在全國每天有近千個演出場所上演二人轉,僅北京就有128個演出場所,

很難估算出全國到底有多少演出隊伍,要是粗略估計一下,包括音像、布景、后期延伸服務等工種,全國有近10萬大軍。

 

 

東北浪二人轉 (25)

 

 

從文化產業角度來看,二人轉已經是大眾娛樂業中最紅火的一個行業,

遼寧各城市內挂牌的二人轉專業演出場所有30多個(每天都上演),

這裡不包括茶社、廣場、農村、鄉鎮,如果都加上,那應該有幾百個演出場所。

  二人轉的興起,形成了東北重要的文化現象,活躍了演出市場,演出靈活便利,

票價低廉,自由觀看,保障了廣大低收入者的文化權益。趙本山領銜創辦的遼寧民間文化藝術團,

在沈陽劉老根大舞台演出二人轉,已經成為沈陽文化旅游的亮點,是觀光游客在沈陽的“首選文化節目”,

甚至達到提前一周賣光門票的地步。

 

 

東北浪二人轉 (26)

 

 

發展困惑

  盡管紅火,但是二人轉發展中依然存在著不少的困惑。

無論是傳承、創作還是市場的開拓與管理,二人轉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專業二人轉劇團寥若晨星。活躍在這些演出場所的多半是民間藝人,沒有管理團體,

大多是散兵游勇,良莠不齊、流動性大,不少是個體的演出行為,給演出帶來低級庸俗淺薄的東西,加上有些演出場所管理不善,

使這類演出更加低級化、庸俗化,甚至惡俗,引起了廣大觀眾的不滿。

  一些年輕的藝人沒有扎實的功底。他們大部分對傳統二人轉的唱功、說口、舞蹈、絕活等沒有很好地學習掌握,

把二人轉本體的藝術精華大部分丟失,演出大部分都是模仿流行歌曲、滑稽表演取悅觀眾。這種現狀使二人轉的繼承和創新面臨嚴峻的挑戰。

 

 

 

 東北浪二人轉 (27)

 

 

二人轉的藝術創作沒有形成一支隊伍。二人轉的新作品非常少,形成全國二人轉一台戲,

全國都是那些《小拜年》、說口,嚴重雷同,讓二人轉的發展缺少持續性。

  衍生出的市場管理問題。二人轉進入城市之后,城市對它缺乏積極的管理,因此二人轉還沒有適應城市的文化標准。

到底什麼場合適合表演?由誰來管理?怎麼區分娛樂和庸俗?取悅觀眾的標准是什麼?這都有待規范。

同時也缺少必要的理論研究和批評,所以也影響著它的健康發展。因此二人轉的發展應該更規范化,

提高演出隊伍的文化水平、加強市場管理、開展正確批評引導。

 

 

 

東北浪二人轉 (28)

 

 

綠色前景

  “綠色二人轉不僅單純指干淨的二人轉,還包括講二人轉應該自然、純淨,不要忘本,不能丟掉民間民俗的東西。”  

  唱二人轉出身的著名笑星趙本山,成名后仍念念不忘二人轉,是他將二人轉這個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東北民間藝術,

首次“轉”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舞台,首次成功組織了全國百場巡演,首次赴美國演出並贏得一片掌聲。

  2002年,趙本山第一次提出了“綠色二人轉”的概念。

同時他還建議,應建立幾個文明劇場,借助這樣的場地淨化舞台,扭轉觀眾對二人轉的不良印象,

讓“綠色二人轉”走近觀眾。借電視劇《劉老根》的轟動效應,趙本山於2003年開始在各地建起“劉老根大舞台”,

高舉“綠色二人轉”的大旗,與“黃色二人轉”抗爭。他認為,“綠色二人轉不僅單純指干淨的二人轉,

還包括講二人轉應該自然、純淨,不要忘本,不能丟掉民間民俗的東西。”

 

 

 

東北浪二人轉 (29)

 

 

 2004年,遼寧大學和趙本山合作,創辦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其中的民間藝術專業,主攻二人轉。

目前首批20多名學員已經讀大三了,著名二人轉舞蹈專家馬力給學生們教二人轉舞蹈,崔凱則為大家講戲劇文學。

“這是二人轉發展近300年來首次培養大學本科生呀。這一舉動就是要培養全面的人才,全面學習東北民間藝術。”崔凱動情地說。

  崔凱認為,現在二人轉的演出形式還在變化之中,並沒有最后定型,他相信,

貼近市場的二人轉會找到既保持傳統又適應市場的演出形式。

 

 

東北浪二人轉 (30)

 

 千軍萬馬,就憑咱倆”,從東北大秧歌中脫胎而來的二人轉靈變、詼諧,

已經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東北浪二人轉 (31)

 

 當然有些二人轉成名的也為你我所熟知的演員.

比如-

小瀋陽(1981年5月7日-),

本名沈鶴,中國二人轉和小品演員,

出生於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小瀋陽最初在中國東北地區各大小城市的劇場演出,

廣受觀眾喜愛,2006年農曆八月十五(10月6日)成為著名笑星趙本山的弟子。

200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和師父趙本山等人聯袂出演小品《不差錢》,

並從此開始被全國觀眾所熟悉。

 

 

......................................隔天...............................

 

 

東北浪二人轉 (32)

 

 吃早餐了...

這是此行八天七夜的最後一頓早餐了..

 

 

東北浪二人轉 (33)

 

 真是燈光美氣氛佳呀....

 

 

東北浪二人轉 (34)

 

 早上七八點的瀋陽市....

我們今日的回程是去旅順跟大連....

 

 

東北浪二人轉 (35)

 

 

 

 

東北浪二人轉 (36)

 

 今早又是要拉車拉幾個小時......

說真的光是一個遼寧省就不知比台灣大幾倍了呀...

 

 

東北浪二人轉 (37)  

 

 大陸地名跟台北市的地名都是一樣的..真是有趣..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37張照片.

本次-2013-東北三省-情繫哈爾濱-共已上傳1669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3-東北三省-情繫哈爾濱.大約有40篇文章.23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斯斯 的頭像
    斯斯

    斯言彤語-旅行攝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