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光人壽員工旅遊 02-[苗栗-三義]-廣聖老街
置頂照片:全員集合..^^
時間:民國106年 7月8日-星期六.
新光人壽旅遊-領隊柳老爺
天氣:晴天
溫度: 32-35度C
三義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samˊ ngi hiongˊ),
舊名「三叉」,是臺灣苗栗縣的一個鄉級行政區,位於苗栗縣南端。
境內木雕產業發達,因此有「台灣木雕王國」之雅號。
除此之外,三義也是台灣主要的客家聚落之一,
境內客家人口居各族群多數並以客家語作為主要方言,
屬四縣腔一系,並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發展觀光產業。
除了木雕與客家文化外,因穿越三義鄉的臺鐵舊山線在鄉境內遺留有以勝興車站為中心的多項鐵路遺跡,
因此也逐漸發展出以鐵路為主題的觀光風潮。
境內主要為丘陵與山區的三義鄉在氣候上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特徵深受季風影響。
2016年,三義及南庄兩鄉同時通過「國際慢城認證」,苗栗縣也成為台灣唯一擁有兩個通過國際慢城認證的城市。
景點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八十號(建中國小)
更多資訊:http://okgo.tw/buty/03688.html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苗栗縣三義鄉出現最新觀光景點!
三義鄉公所請來藝術家將位於百年老校建中國小下方的99階長階梯繪製充滿當地特色的3D立體彩繪,
階梯由下往上看可看到油桐花、石虎、勝興車站及蒸汽火車等代表三義的各種元素,
利用階梯本身具有垂直角度繪製出來的3D彩繪效果與一般的平面繪製更顯得生動立體。
由階梯旁轉角進入巷子,更可看到周邊牆面皆繪有特色彩繪,
希望藉由當地藝術家彩繪打造出一條「客家走廊」,讓更多的遊客能了解當地特色與客家生活。
很多人以為這個國小是因為這3D彩繪才開始有名的.
那其實你就錯了....
這個國小在好幾十年前就曾因為一部電影而大大有名了.
是哪一部電影呢?
答案是它-《小城故事》
(英文:The Story of A Small Town)是一部台灣電影,
大眾有限公司出品,由李行執導,鍾鎮濤、林鳳嬌、葛香亭等人主演。
電影同名主題曲〈小城故事〉及插曲〈你在我心裡〉由鄧麗君演唱。
苗栗三義百年老校建中國小前大片階梯,
經鄉公所引進藝術家進行3D彩繪,
呈現融合桐花、石虎、舊山線鐵道及木雕等在地特色的立體景緻,
在新春期間,也成為年節觀光的新亮點。
彩繪階梯,站在最下方,端看仔細,就像是一幅巨幅海報,
這邊是龍騰斷橋,另外一邊則是油桐花,
都是苗栗特色景點,遊客慕名而來。
遊客慕名前來,慢慢的爬上樓梯,
有些民眾則是坐梯子,拍照,
彷彿至身龍騰斷橋或是油桐花林裡,
這地點就在苗栗百年老校建中國小前的階梯,
一共有99階,3D地景藝術,增添不少樂趣。
再來幾張大合照.....
大合照
大合照
大合照
大合照...
最後一張....
雖然沒有大太陽.但這不影響太陽公公的熱情...
苗栗的特產之一-油桐花.
吳家的二朵花...
剛好拍到柳老爺...
每天這樣上下學.身體一定很健康...
苗栗三義鄉-建中國民小學..
順便幫老婆拍個幾張...
柳氏夫妻.
正面先來一張...
登高而望遠...前方就是廣聖老街...
客家文化,
是指亞洲地區的客家人共同所創造的文化,
包括客家話、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
建築、人文、飲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漢人南遷時自身所保留的唐宋時期的河洛文化
和中原文化並吸收了苗族、瑤族、畲族等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
融合了原生在廣東地區的南粵文化(即嶺南文化或稱廣東文化),
而位於江西省南部的客家人,則融入了吳文化和楚文化,
再加上長期居住在丘陵地環境影響,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
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在文化特徵上也有所不同。
而客家人也被稱為是「丘陵上的民族」。
其文化特色為:保守、穩重、節儉。
飲食文化
主條目:客家菜
客家族群多遷徙且居住在客家地區,勞動出汗多,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
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並且好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
(如酸菜、梅乾菜、大葉品種的芥菜)、作為食材入菜。
客家飲食文化也傳承了部份中原文化,
例如粄條、米篩目、艾粄是客家人利用製作麵食的方法來製作米食,
而客家擂茶是唐朝中原人飲茶的模式,而擂茶也影響了日本的抹茶。
客家人勤儉刻苦,平時省吃儉用,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
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
為了不浪費食材,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
演變至今,已形成「四炆四炒」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
客家花-桐花
桐花大都生長在丘陵地區,不論在中國大陸還是台灣,
客家人都以油桐樹為經濟作物,所以油桐樹與客家人的淵源深厚,
而油桐花生命力強,也被用來描述性格節儉、堅毅的客家人。
近年來,台灣地區舉辦許多客家桐花季,
作為振興客家地區觀光方法之一。
魚藤坪斷橋,又名龍騰斷橋,位於臺灣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
為縱貫線鐵道(後屬臺中線)全線開通前一年(即1907年)所興建完成的磚造橋墩橋樑。
此橋於1935年新竹臺中地震發生時被震毀,造就此一斷橋之景象,
1999年之921大地震又造成第四號橋墩上半部被震毀崩落。
新竹臺中州大地震震後,魚藤坪橋已不堪使用,
且橋體南北兩側均為急彎彎道,因此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中線震災復興事務所放棄改建原橋,
而在原橋西側另行新建第二代魚藤坪橋,並於1938年竣工,以取代原來的第一代魚藤坪橋(即魚藤坪斷橋)。
1999年的921大地震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2000年將魚藤坪斷橋指定為震災紀念物,
苗栗縣政府於2003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2010年,三義-泰安舊站之間的舊山線復駛計畫中在此設置魚藤坪車站。
傳說
據傳當年在鯉魚潭中有鯉魚精作祟,當地居民便到處種植有毒的魚藤,
並將東面狀似青龍偃月刀刀背的山命名為關刀山,
用意是以關刀斬斷魚藤毒殺鯉魚精之意,即「關刀斬魚藤,魚藤毒鯉魚」。
後來當地居民認為魚藤名稱不雅而將地名改為「龍騰」,因此魚藤坪斷橋也被稱為龍騰斷橋。
不過因為過了一年半左右了.
現場看的顏色感覺淡了許多了.
不像網路上看到的那樣鮮豔...
三義的歷史沿革介紹
三義鄉自古原為山胞聚集之地,原始森林密茂樟木叢生,
昔日居於本鄉南端之荷蘭裔族聚族居於鯉魚潭一帶;
漢民族則分居於各部落,如雙草湖、雙連潭、拐子湖、魚藤坪等地,
其聚居中心部落位於三叉河(老街)一帶。
本鄉名稱之由來為適應地勢自然環境而定。
原出於雙連潭之河川與十六份湧出之河流交叉於廣盛本鄉中心流域,
成為三叉河形狀,故以自古俗稱三叉河。
三義的古名叫「三叉」,其鄉冶所在以前稱作三叉河,
是因為西湖溪(古稱打哪扒溪)流至此地行程三叉狀的緣故。
在日據時期,改名為三叉,因為「叉」字不雅,
在台灣光復後,才更名為三義。
準備往回走了....好熱.
台灣小歸小...老街卻是不少..
像是這個老街..第一次聽到..
寧靜的一個小鄉村..
2017年7月我們在苗栗三義客家村..
橋誌.
走到實在很熱很熱...
沒想到在這種小村莊有著一家這麼大的全聯.
趁還有一點時間進去吹吹免費的冷氣唄.....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