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 58-[奧地利-維也納]-INTERCONTINENTAL大飯店.上
置頂照片:維也納-INTERCONTINENTAL大飯店
旅遊時間:10天7夜-(12-08到12-17)- 第七天
時間:民國107年12月14日-星期五-晚上
可樂旅遊-領隊-邵士立(小邵)
天氣:陰
溫度:-2度- -4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1(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4(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1.奧地利+1.捷克+1)
出遊成員-斯斯+大姑姑+二姑姑+小姑姑.(4位)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主機-CANON-EOS 5D2,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70-300L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CANON-EF-M 11-22mm+EF-M 28mm f3.5
閃光燈-CANON-EX-430+GODOX 神牛 V860二代+ GODOX 神牛 LED 126
輕型腳架-FOTOPRO C-4i+ Manfrotto PIXI
進去飯店之前..先來吃個晚餐.
今晚吃的是中式料理.這家南京飯店今天是第一次吃.
但是兩年之間我們總共來吃過三次了....好厲害!!
有時候偷懶..用M5拍照.
但說實在的..夜間的畫質還真是OOXX.XX又OO...

明年換新機之後.就不再帶M5出國了.
這家餐廳是跟可樂旅遊配合的.
所以只要是跟可樂團.來到維也納一定會光臨這家餐廳.
菜色跟口味都還算不錯.服務也很親切.
吃了幾天的異國料理之後再嘗點家鄉味.腸胃特別舒適.

看到有特色的燈飾.也是斯斯不能錯過的攝影題材之一.
(其他像是水溝蓋.標誌.建築..等族繁不及備載)
當地有名的小紅帽咖啡.是你到歐洲時不能錯過的特產之一.
晚上六點半我們來到了此行歐洲之旅最後的住宿地(連住二晚)
維也納-INTERCONTINENTAL大飯店
維也納洲際酒店
InterContinental Wien酒店位於維也納市中心,
面向Stadtpark公園,靠近城市的所有景點,
距離Stadtpark Underground Station地鐵站僅有幾步之遙。
Wien InterContinental酒店的所有客房均配有最先進的設備,
如平板電視、高速網絡連接和數字電視;酒店共有11個非吸煙樓層,
還可應要求提供無障礙客房。
部分客房可免費使用12樓的InterContinental Club Lounge俱樂部酒廊。
客人全天均可在那裡享用早餐、冷熱小吃以及下午的歡樂時光。
酒店還免費提供商務中心和帶免費WiFi的會議室。
Restaurant Parlor餐廳供應國際特色菜和傳統的維也納美食。
Café Vienna咖啡廳供應咖啡、茶和維也納糕點。
Intermezzo Bar酒吧在晚上供應各種威士忌和雞尾酒,並提供現場音樂表演。
設備先進的健身中心全天開放,
提供桑拿浴室、蒸汽浴室、日光浴床、私人健身教練以及特殊的面部和身體護理服務。
酒店的其他設施包括地下停車場、24小時商務中心和24小時客房服務。
03. 蘭德大街是散步、氣氛、便捷公共交通的絕佳選擇。
03. 蘭德大街是散步、氣氛、便捷公共交通的絕佳選擇。
此區為維也納的人氣推薦區域(依據真實住客評語)
情侶特別喜歡這個位置-並給他們的雙人旅行住宿體驗 9.0 分
낆有會說中文的接待人員
維也納洲際酒店自 2009 年 9 月 8 日開始接待 Booking.com 的旅客入住。
連鎖飯店/品牌: 洲际酒店及度假村
熱門設施
停車場
免費無線網路
可攜帶寵物
禁菸客房
機場接駁車
健身中心評價:非常好
酒吧
大廳上美麗的吊燈.
每到一家飯店住宿..導遊總是特別的忙碌.
團員們則是機機紮紮的說個不停.
斯斯則是拍拍拍的拍個不停.從來沒有改變過..

今天是12月14號了...
聖誕氣氛越來越濃厚了.
氣溫也一路往下降中..
飯店的酒吧區...似乎有間很大的薑餅屋..

這間飯店就位於維也納的市中心.
所來來往往的外國遊客也真是不少.
這時候我還以為這間薑餅屋是假的.
也就只是一間比較大的模型薑餅屋而已.

飯店的鎮店之寶-出自名家美麗的油畫.
這是我們連住二晚的房間了...
這是我晚上傳檔.下載檔案的工作平台.
坐下來喝杯咖啡吧....
ㄟ....
M5傻瓜自拍照...
乾淨的洗手台..該有的瓶瓶罐罐也都一樣不缺.
因為是最後一間飯店了..
明天也是最後一天有行程的旅途.
後天一早就直接去機場了...
所以今晚要先準備打包行李.

(上面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奇怪?這時候我怎麼又來到飯店外了呢?
正常來說我應該在傳檔.整理照片中才是呀??
原來是因為我們身在音樂之都的維也納.
可樂旅遊有安排我們今晚去聽聽交響樂.
聽說今晚聽的是-史特勞斯的圓舞曲耶...讚!
(因為那是我唯一買過的原版CD古典樂)
飯店的接待車.
住宿在飯店的名車們.
維也納-洲際飯店大門口.
音樂廳就在我們飯店的斜對面.
走路大概五分鐘就到了.(正對面是捷運站)
我們飯店的全景照..
而這間就是維也納音樂聽了..
這也是我們活到這麼大.第一次來聽古典樂.好興奮ㄡ.
不過要進去聽音樂也是有一點麻煩.
就是你的外套一定要寄放.不能穿外套進去....(這是他們的一種禮儀??)
經過一陣手忙腳亂之後..我們被安排坐在最後面的位子.
圓舞曲(德語:Walzer,音譯「華爾茲/滋」)
有別於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維也納作曲家的嚴肅作品,
它和「輕歌劇」(operette)可說是19世紀民主化社會中,
為適應一般群眾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輕音樂」;
它們在維也納的誕生、興盛與衰竭,
正好與整個19世紀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榮枯息息相關,
了解其社會背景有助於對維也納輕音樂的認知。
歷史
當法國大革命於18、19世紀之交震撼著整個歐洲時,
源於德國南部與奧國鄉間的一些三拍子民俗舞曲,
諸如「連德勒舞」(Ländler)、「德國舞」(Deutsche)、
「旋轉舞」(Dreher),逐漸地被引進城市,
轉變成文明社會中的「圓舞」或「華爾滋」。
圓舞雖被適度地「文明化」了,
然而它仍然保有著源自鄉間的愉悅奔放的本質,
以及剛興起時尚被視為「有傷風化」的男女相擁的舞姿。
無論如何,它終能逐漸取代了屬於「舊時代」優雅高貴卻顯得矯揉造作的宮廷舞蹈「小舞步」(Menuett),
而以它那平民化的格調體現了「新時代」的精神;當時可供跳舞的咖啡館、小酒館或稍後興起的大規模舞廳,
王公貴族或一般平民都可以自由出入,如此而消除了階級間的界限。
當拿破崙征服歐洲的行動失敗之後,歐洲各地的貴族為了重建新秩序而召開「維也納和會」(1814-1815年)。
據說開會的代表們與其說是在開會,不如說是天天在跳舞作樂。
從和會期間一直到1848年革命事件爆發為止,這段所謂的「畢德邁雅時期」(Biedermeier),
儘管處於梅特涅首相(Metternich)專制政體與嚴厲的警察制度箝制之下,
藝術(尤其是音樂)卻由於得到中產階級的支持而得以穩健地發展;而維也納人的喜歡跳舞,
使整個首都永遠處於歌舞昇平中。
根據統計,當時維也納的人口總數約二十萬人,而全城可供跳舞的場地可容納五萬人,
也就是說,該市四分之一的人染上了所謂的「華爾滋病毒」。
此「畢德邁雅時期」正是圓舞曲音樂的先鋒約瑟夫·蘭納(Josef Lanner, 1801-1843)、
老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 1804-1849)活躍的時期,
而「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I, 1825-1899)才剛開創他的事業,
也就是說,維也納輕音樂的黃金時期才剛要展開而已。
在浪漫時期,受圓舞曲的流行風潮影響,作曲家也嘗試將圓舞曲放入他們的大型作品中,
例如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的第二樂章便是用圓舞曲所寫成,
另外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涅金」、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
以及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中,都有精彩的圓舞曲音樂。
除此之外,蕭邦和布拉姆斯也都創作了多首用鋼琴獨奏的圓舞曲,這又是圓舞曲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了。
至於做為社交舞,起源於1780年代的華爾滋,很快就傳到其它歐美國家。
至於做為社交舞,起源於1780年代的華爾滋,很快就傳到其它歐美國家。
俗稱慢三步,用3/4拍的音樂,抱握姿勢以閉合位置為主。
特點是在第一拍的時候,身體要低下來,而在第二、三拍的時候,身體要升高,形成波浪式的移動。
基本舞步是左轉(Reverse Turn)和右轉(Natural Turn)。
「維也納華爾滋」(Viennese Waltz)是從華爾滋演變出來的速度很快的舞,俗稱快三步。
國際華爾滋只限於閉合位置(closed position),
而美國式華爾滋(American Style Waltz)卻允許閉合位置以外的所有位置。
舞蹈特點
圓舞曲擺盪的動作與轉身動作是不能分開的,兩者之間並存的是一種引擎與輪胎的關係,
沒有轉身動作,擺盪的動作將顯得硬而不平衡,擺盪的完成表象,
要藉著身轉動作經過身體中心以及腿部、臀部的運動,還有肩膀與手臂的擺轉來達成時間運動的技巧,
來完成輕盈且優雅而具有動力型態舞姿。開始移動後,舞步里所指的轉度,指的是雙足之間的轉度,
並非指身體的轉度,尤其是女士,幾乎只有前進與後退的動作,轉度則由男士全部來完成。
風格
動作如流水般順暢、像雲霞般光輝。瀟灑自如、典雅大方。
波浪起伏接連不斷地瀟灑旋轉。享有"舞中皇后"的美稱。
華爾茲舞步在速度緩慢的三拍子舞曲中流暢地運行,
因有明顯的升降動作而如一起一伏連綿不斷的波濤,
加上輕柔靈巧的傾斜、擺盪、反身和旋轉動作以及各種優美的造型,
使其具有既莊重典雅、舒展大方、又華麗多姿、飄逸欲仙的獨特風韻.
關於小約翰‧史特勞斯
(Johann Strauß II, 1825 - 1899),在維基百科有詳細記述。
維也納圓舞曲 (ViennaWaltz)是19世紀在維也納流行,
隨着「維也納會議」之舉行而擴展到全歐洲的3拍子的舞曲。
大家都認為當時舞蹈音樂團團長約瑟夫‧蘭納
(Josef Franz Karl Lanner, 1801 -1843),
與被稱為「圓舞曲之父」的老約翰‧史特勞斯
(Johann StraußI,1804 - 1849)兩人,
是維也納圓舞曲的創始人。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5張照片.
本次-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共已上傳3404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大約有70篇文章.45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