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南嘉義二日遊-[台南-北門] 02-井仔腳瓦盤鹽田
置頂照片:我可愛的老婆大人^^"
旅遊時間:2天1夜-(03-05到03-06)-星期五-星期六 第1天.
時間:民國110年03月05日星期五 下午
可樂旅遊-領隊-孫青蛙
天氣:晴
溫度:25-27度C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RF 15-35L F2.8+ RF 35 F1.8+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來到本日第二站.位於台南的北門區
濃濃的在地台南味
因為在海邊所以有著濃濃的魚腥味拉
這是我們夫妻生平第一次的到來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
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西元1818年遷移此至,至今未再移位,
是台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至今已有200年歷史。
史書上記載,鄭氏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當時原住民族製鹽技術尚不成熟,
故產出的鹽味苦澀,於是改革製鹽方法。
在海邊築埕,在其上鋪碎瓦片,引水至鹽池,
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推進人工造鹽產業的進程。
以厚約6公厘的瓦缸片鋪成的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
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
讓「井仔腳」特殊的曬鹽景觀保留在北門永華里的海岸邊。
夕陽西下,晚霞餘暉倒映在鹽田中,此地更是攝影好手捕捉落日美景的勝地,
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
井仔腳瓦盤鹽田讓人重溫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
遊客更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
深入了解臺灣製鹽史地的點點滴滴,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旅遊景點。
地方不大.但因為是第一次來處處感覺很新鮮..
鹽可以指:
鹽,化學中的鹽。
食鹽,日常調味品。
氯化鈉,關於食鹽的主要成分及工業用途。
硫酸鎂,瀉鹽。
亞硝酸鈉,一種能引起中毒的常見的鹽,易與氯化鈉混淆而導致誤食
海鹽,通過蒸發海水獲得的鹽和礦物的混合物。
井鹽,地層中的鹽質溶解於地下水中,掘井汲取地下水經過蒸發後才形成了析出的鹽粒。
岩鹽,地殼的運動、擠壓,讓地層中的礦物質與海鹽結成了五顏六色的岩鹽。
湖鹽,來自鹽湖,它跟海鹽類似,只是本身水裡含有的鹽的濃度更高。
浴鹽,洗澡用的鹽。
鹽業,食鹽的經濟意義。
鹽 (密碼學),一種加密方法。
語法鹽(英語:syntactic salt),指讓寫出壞代碼更難的語法特性。
鹽 (散文詩),散文詩作家瘂弦作品。
食鹽是一種調味劑,能產生人類能感知的鹹味,
常在烹飪和享用食物時用作調味。
常見的餐桌鹽是一種含有97至99%的氯化鈉的精製鹽,
另外還有未經提純的粗鹽、以氯化鉀取代氯化鈉的低鈉鹽、
加入了碘化合物以防止使用者出現碘缺乏的碘鹽等。
鹽中的鈉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可作為人體所需的電解質和滲透溶質,
但過度食用食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例如兒童和成人的高血壓症狀。早有以鹽對健康的影響為研究對象的研究。
根據這些研究的結果,世界許多衛生機構及已開發國家的專家們都建議人們少吃些常見的高鹽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取少於2,000毫克的鈉,相當於5公克食鹽。
鹽主要從鹽礦提取,自然結晶成礦的鹽稱作「岩鹽」或「石鹽」。
鹽也可把海水和富含礦物的溫泉中蒸發而成。
鹽是海水最主要的礦物成分,含量較高,稱為海鹽。
在海洋的浮游生物界,每公升海水含有約35克(1.2盎司)鹽分,鹽度是35‰。
動物組織含有的鹽分相較植物組織為多。
在全球,鹽的年產量約2億噸,其中只有6%供人類食用(食鹽),
其餘用途包括水處理、公路除冰、農業用途等。不少加工食品亦含有食鹽。
鹽也用於保存食品。
由於食鹽稀少、而且人們對鹽有廣泛需求,因此歷史上有國家開徵鹽稅,以提高稅收。
歷史
主條目:鹽的歷史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鹽的取得便是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
此過程中提取的鹽可能和最初人口增長有直接的關係。
這是由於遊牧民族以牛羊肉為主食,不用鹽,
因為肉類、血液和乳汁等動物組織裡含鹽量通常比植物組織多;
而以穀物和蔬菜為主食的農耕民族則需在膳食中補充鹽份。
生產
有證據顯示最早在公元前6050年的新石器時代,
前庫庫泰尼文化的人會使用陶器煮沸含鹽的泉水,
以提取其中的鹽;而中國大約在同一時期也已有鹽業存在。
在中國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和羅馬尼亞皮亞特拉-
尼亞姆茨鹽泉附近的波亞納斯拉蒂納(Poiana Slatinei)考古遺址中,
是目前可查證最古老鹽場之一;另在保加利亞的索爾尼特歷史,
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400年,曾一度被認作是歐洲最早提供鹽礦的城市。
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的陵墓中有鹽、鹽漬魚和鳥等祭品。
貿易
鹽可能早已在新石器時代安那托利亞的黑曜岩交易中用作以物易物。
隨著文明的傳播,鹽成為了世界主要貿易商品之一。
大約在公元前2800年,埃及人開始以鹹魚交易腓尼基人的杉木、玻璃以及骨螺紫的染料。
腓尼基人同時也和夥伴們交易埃及的鹹魚、北非的鹽等商品。
他們的貿易王國遍布整個地中海。
(幫老婆拍幾張到此一遊 照)
在公元前1000年期間,凱爾特人的社區透過與古希臘及古羅馬交易鹽和鹹肉致富,
並與它們換取葡萄酒和其他奢侈品。希羅多德在公元前5世紀描寫了穿越利比亞的食鹽貿易路線。
羅馬帝國早期修建了從奧斯提亞的鹽盤到首都的撒拉里道,以運送食鹽。
在古代,鹽巴對於希伯來、希臘、羅馬、拜占庭、西臺和埃及等人來說皆是珍品。
食鹽成為一項重要的貿易品,當時的人們會把食鹽經地中海船運,
運經特地為食鹽而建的道路,再以駱駝隊穿過撒哈拉。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鹽曾作為貨幣使用,例如在衣索比亞岩鹽磚曾被用作硬幣。
在6世紀的摩爾商人手裡,鹽可以與等質量的黃金交換。
傳統上,圖瓦雷克人維護著一條橫越撒哈拉沙漠的路線,特別是鹽馬幫用以運輸鹽的路線。
雖然現今在尼日南部的馬幫們往返比爾馬時依然會穿越沙漠,但是大部分的貿易都是以卡車運輸。
每隻駱駝前往比爾馬時帶著兩捆飼料和兩份貿易品,返回時則馱著對方用來交換的鹽柱和海棗。
稅收與戰爭
據說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航海活動就是用西班牙南部的鹽稅資助的。
而在貿易路線以陸路為主的城市會徵收關稅,
利物浦等城鎮也會通過出口從柴郡的鹽礦中提取的鹽以帶動經濟的發展。
鹽也引發了不少衝突與戰爭。有些國家之間為了食鹽而動起干戈。
威尼斯便曾與熱那亞為鹽而戰,並贏得勝利。
鹽在美國革命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國的抗爭積極分子中便有製鹽者;
英國的一部分戰略是否認來自美國的反叛者帶了鹽過去。
高昂的鹽稅也是法國大革命的起因之一。
但在法國大革命鹽稅廢除不久後,拿破崙一世便成為了皇帝,
並宣布重新課徵鹽稅以應對對外戰爭的開支。
直到1945年法國鹽稅才被再度廢除。
1930年,為了抗議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食鹽專營制度,
聖雄甘地率領了100,000名以上的支持者舉行了名為「鹽進軍」的抗議活動。
他們走至海邊,將海水煮沸以取得鹽類。
這種公民不服從的精神激勵了成千上萬的普通百姓,
並讓印度獨立從精英人士的主張變為了全國性的運動。
成分與作用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其他成分則來源於生產過程中的殘留物質,
或是有意添加的,如防止結塊的抗結劑。
用途
食鹽的鹹味是人類能感知的基本味道之一。
全球很多菜式皆有使用食鹽,也常常裝在餐桌上的鹽瓶中供食客調味,
同時還是很多加工食品的添加物質之一。
許多東亞國家的傳統調味品並非食鹽。
在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裡,
食鹽的功能被醬油、魚露和蠔油一類的調味品取代,
且主要用於烹調,很少用作餐桌上的佐料。
食鹽可以為食物提供防腐和提香等功能,所以它存在於大多數的加工食品中
(如罐裝食品、鹽藏食品、醃製食品和即食食品等),
然而在青菜、水果等天然的食物裡卻幾乎不存在。
生產黃油和奶酪製品的過程中要用到乳製品用鹽。
在電製冷技術出現前,食品保存的主要方法就是用鹽醃製。
如新鮮鯡魚每100克中含有67毫克的鈉,而醃製以後則含990毫克的鈉;
豬肉每100克含63毫克鈉,而煙肉含1,400毫克鈉;馬鈴薯每100克含7毫克鈉,
但馬鈴薯片每100克含800毫克鈉。飲食中食鹽的主要來源除了氯化鈉之外,
還有麵包和穀物製品、肉類製品和奶製品。
雖然人們從20世紀起已逐漸能使用罐裝和人工製冷的方式來保存肉類,
但肉類仍是各類型食品中添加鹽較多的。
製鹽工藝
製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化學工藝之一。
根據來源,鹽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石鹽等幾大類。
如今在世界的鹽產來源中,岩鹽佔41%、地下滷水及鹽湖占29%、海鹽佔26%。
其中海鹽和石鹽是最主要的兩個來源。
海鹽
海水的鹽度約為35‰,儲鹽量是所有鹽產資源之冠,
是食鹽取之不盡的來源,海鹽可自然或者加工技術生成,可分成海水蒸發和離子交換膜電透析(EDI)。
海水蒸發是傳統工法,受日照或降雨因素影響產量,需佔地廣大的鹽田。
而離子交換膜電透析是海水淡化技術的一種,需消耗大量能源,但比較可以有穩定的產量。
在蒸發量大、降雨量小的海洋國家,海水蒸發是製鹽的首選方法。
先讓鹽田內充滿海水,等到海水蒸發後就能從中獲得鹽晶。
由於一些海藻和微生物在高鹽度的環境下生長良好,因此有時這些鹽田會有非常鮮艷的顏色。
中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原鹽年產量240多萬噸,占中國全國原鹽總產量的7%和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特種
各地的天然鹽有各自獨特的礦物風味。
粗海鹽含有少量鎂和鈣的鹵化物、硫酸鹽,還有極少量藻類、耐鹽細菌和沉積物等。
其中的鈣和鎂使粗海鹽略帶苦味,且容易潮解(露置保存時會慢慢吸收空氣中的水汽)。
藻類則帶有輕微的「魚腥味」和「海風味」,後者來源於有機溴化合物。
另外海鹽中或多或少含有沉積物,所以會帶有一點暗灰色。
因為這些有著特殊味道和氣味的化合物含量很低時就能被人類感知,
所以海鹽撒在食物上時會帶來比較複雜的味道,而若在烹飪過程中加入,
食物的調料就很可能蓋過這些味道。
法國鹽之花是一種在鹽結晶體沉積至鹽田的底部之前,
馬上刮除表面最乾淨的結晶,
就是所謂的鹽之花,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生產的鹽之花風味都不相同,各有特色。
鹽花是春天時最初的結晶鹽,重量稍輕,會漂浮在水面上,
台灣早期因傳統上認為鹽花的鈉含量太低,不夠純正,
鹽工會把鹽花都敲碎使其與其它礦物質一起沉澱,衛生福利部近年將低鈉鹽列入特殊營養品。
台灣也有本土鹽花生產,
如採傳統的天日曬鹽法的台灣最古老鹽田台南市北門區井仔腳瓦盤鹽田與嘉義縣布袋鎮的洲南鹽場。
傳晉朝葛洪發明「竹鹽」,海峽兩岸目前均有生產,如新竹縣農會使用尖石鄉孟宗竹,以松木為材窯燒成無碘鹽。
傳統的韓國料理中將粗鹽裝入兩端用黃土封口的竹筒中煅燒得到竹鹽。
竹鹽吸收了竹和黃土中的礦物質,據稱能增加大醬(一種發酵豆制調料)的抗突變功效。
猶太鹽雖然也經過精煉,但不含碘,顆粒也比多數精製鹽要大。
這種鹽的烹調特性也有所不同,可用於烹飪猶太教肉品。
有些猶太鹽經過認證符合猶太教教規,但並非所有標稱猶太鹽的產品都是如此。
如泡菜鹽的顆粒很細,可加速制鹵時的溶解過程。
斯斯到此一遊之紀念拉!!!!
地址
臺南市北門區復育鹽田西南郊
電話
+886-6-7861629
官方網站
https://www.tnshio.com/page/about/index.aspx?kind=54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JingZaiJiaoTilePavedSaltFields
開放時間
星期日:09:00 - 17:30
星期一:09:00 - 17:30
星期二:09:00 - 17:30
星期三:09:00 - 17:30
星期四:09:00 - 17:30
星期五:09:00 - 17:30
星期六:09:00 - 17:30
小叮嚀
開放時間:
夏令時間(五月-十月): 09:30-18:00
冬令時間(十一月-四月): 09:00-17:30
若有特殊拍攝需求者,如商業、非商業錄攝影活動等(不限一般遊客),
請事先洽詢台灣守護文創股份有限公司,連絡電話:(06)7861629。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