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aVRSVb  

 

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 36-[義大利-薩丁尼亞島]-卡利亞里舊城區.下

置頂照片:美麗的小山城街道.

旅遊時間:11天8夜-(5-25到6月4)- 第6天.

時間:民國112年5月30日-星期二 中午

鳳凰旅遊-領隊-楊子群先生(小楊)

天氣:陰雨

溫度:12-17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6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0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2.

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義大利+1.西班牙+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腳架-Marsace DT-1541T + DB-1 碳纖維三腳架套組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1).JPG

 

 

現代中國學者對於東羅馬帝國的研究起步於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

受蘇聯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中國對東羅馬帝國的早期研究基本特徵是直接沿用西方學者尤其是蘇聯學者的記載與觀念,

其中也包括大量引用「拜占庭帝國」這一稱謂。到改革開放後的近幾十年,

中國大力加強了對「拜占庭學」的研究與培養,顯著的表現在於對「拜占庭」有關的外文原始資料和獲取研究結論的意識有顯著提高。

但直至今日,中文學術界大量相關研究資料仍然被扣以「拜占庭」的頭銜,

這一現狀背後體現的是中國學者對於西方學術資料中包含話語權與過往政治觀念內容的大量轉述。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2).JPG

 

 

歷史


到公元三世紀,羅馬軍隊已經征服了許多領土,包括地中海地區以及歐洲西南部和北非的沿海地區。

一般來說,地中海東部省份的城市化程度高於西部省份,東部地區此前曾在馬其頓帝國下統一,受希臘文化影響深刻。

已確立的希臘化東方與較年輕的拉丁化西方之間的這種區別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持續存在並變得越來越重要,導致兩個世界逐漸疏遠。

在羅馬帝國發生「三世紀危機」之後,帝國的社會經濟正在全面崩潰。

城市破敗,商業凋敝,農村赤貧化,土地荒蕪,人口銳減,這些現象在以奴隸制度為經濟基礎的帝國西部尤甚。

整個帝國的政治劇烈動盪,將軍自立為帝,軍閥混戰,內亂不斷,各階層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3).JPG

 

 

帝國分裂為東西方的早期事例發生在286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任命馬克西米安為西方的奧古斯都。

幾年後的293 年,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帝共治制,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亞平寧半島和希臘分別各自設立一個皇帝,再分別各自設一個副皇帝輔佐他們。

每個分皇帝都負責地理區域劃分的國的一部分,這個新制度只持續了 20 年,皇帝們很快就開始互相爭奪權力。

整個帝國最終在324年由君士坦丁一世統一。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4).JPG

 

 

君士坦丁在即位後不久採取了兩項意義深遠的措施,第一是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

以挽回因搖搖欲墜的傳統多神教走向沒落而帶來的宗教信仰危機。

第二件事是在帝國的東部建造一座新都城,企圖在東方為帝國尋找生路。

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古希臘城市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堡)。

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

這個新的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中心。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5).JPG

 

 

君士坦丁大帝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和在313年的頒布米蘭赦令中使得基督教合法化的羅馬皇帝。

雖然在君士坦丁的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還不能完全稱之為是東羅馬帝國,

但基督教信仰是帝國的一個重要特性,也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古代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東羅馬歷史的另一個分界線是378年的亞德里安堡戰役,這場敗仗以及皇帝瓦倫斯之死,

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界的時間。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一世(有時也被稱為狄奧多西大帝)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

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各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卡狄奧斯和霍諾里烏斯。

阿卡狄奧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定都於君士坦丁堡;霍諾里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

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6).JPG

 

 

倖免於難

阿提拉南下後,東羅馬帝國享受了一段和平時期,而西羅馬帝國的情況則因蠻族(尤其是日耳曼民族)

不斷擴大的遷徙和入侵而繼續惡化。西羅馬帝國的終結通常定義在476年,

當年東日耳曼羅馬聯邦將軍奧多亞克廢黜了西方皇帝羅穆路斯·奧古斯都,一年後他又篡奪了朱利葉斯·尼波斯的位置。

同年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西哥德人談判,前者結束了西哥德人對東羅馬帝國的威脅,

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羅馬帝國的故土了。

480年,隨著朱利葉斯·尼波斯的去世,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成為帝國皇帝的唯一宣稱者。

義大利的統治者奧多亞克名義上是芝諾的下屬,但行動完全自主,最終為反對皇帝的叛亂提供了支持。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7).JPG

 

 

芝諾與定居在默西亞並打算入侵東部的東哥德人談判,

說服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作為義大利軍事總長前往義大利,以廢黜奧多亞瑟。

通過敦促狄奧多里克征服義大利,芝諾擺脫了奧多亞克這個不守規矩的下屬並將另一個下屬狄奧多里克從帝國的中心移開。

在493年奧多亞克戰敗後,狄奧多里克實際上統治了義大利,儘管他從未被東羅馬皇帝承認為「國王」(Rex)。

491年,有羅馬血統的年老文官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成為皇帝,阿納斯塔修斯顯示出自己是一位精力充沛的改革者和一位能幹的管理者。

他引入了一種新的銅箔造幣系統,這是大多數日常交易中使用的硬幣。他還改革了稅收制度,

並永久廢除了廣義貿易稅(chrysargyron)。當阿納斯塔修斯於518年去世時,

國庫中已存有320,000磅(150,000公斤)的巨額黃金(今天大約價值83億美元)。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8).JPG

 

 

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於三世紀和四世紀所遭遇的劫難。

這有許多原因。首先,東羅馬的城市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

其次,民族大遷徙時,蠻族入侵的主要吸引力在於羅馬的財富。

5世紀中,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入侵和洗劫,東羅馬帝國則往往只要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劫難了。

狄奧多西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蠻族」攻不破的城市。

 

 

.卡利亞里舊城區 (189).JPG

 

 

光復故土

查士丁尼王朝由查士丁一世創立,他雖然不識字,但在518年通過軍隊晉升為皇帝。

他的侄子查士丁尼一世在527年繼位,他可能在查士丁統治期間已經發揮了有效的控制權。

查士丁尼是古典時代晚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可能是最後一位以拉丁語為第一語言的羅馬皇帝,

查士丁尼的統治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時代,其特點是雄心勃勃但僅部分實現了羅馬帝國復興的理想。

529年,查士丁尼任命了一個由卡帕多西亞人約翰擔任主席的10人委員會來修訂羅馬法並創建新的法律集合和法學家摘錄,

這被稱為《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法典》。

534年,《民法大全》再次修訂,並與查士丁尼在534年後頒布的法令一起,

形成了拜占庭時代其餘大部分時間使用的法律體系。

這一法典構成了許多現代國家的民法基礎。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0).JPG

 

 

532年,為了保衛東部邊境,查士丁尼與波斯的霍斯勞一世簽署了和平條約,同意每年向薩珊王朝支付大量貢品。

同年,他在君士坦丁堡的起義尼卡暴動中倖存下來,這鞏固了他的權力,

他在鎮壓暴動時下令殺死了30,000至35,000名抗議者。

533年,查士丁尼派他的將軍貝利撒留奪回了自429年以來一直被汪達爾人控制的前阿非利加行省,

開啟了他對西方的征服。他們的成功來之不易,但直到548年,當地的主要部落才被制服。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1).JPG

 

 

535年,拜占庭對西西里的一次小規模遠征取得了輕鬆的成功,但哥德人很快加強了抵抗,

直到540年貝利撒留成功圍攻那不勒斯和羅馬後才取得勝利。

535-536年,狄奧達哈德派教皇阿加佩圖斯一世前往君士坦丁堡,

請求將拜占庭軍隊從西西里島、達爾馬提亞和義大利撤出。

儘管阿加佩圖斯未能與查士丁尼簽訂和平協議,

但他在此過程中譴責了君士坦丁堡的一性論宗主教安提穆斯一世。

536年末,東羅馬軍隊收復了達爾馬提亞和南義大利,狄奧達哈德再次請求和談,

他和君士坦丁堡的特使彼特發生了如下對話:

「這些條件不能令皇帝滿意,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國王問。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2).JPG

 

 

546年,東羅馬人光復了羅馬。544年被送回義大利的貝利撒留最終於549年被召回君士坦丁堡,

但此後哥德人再度反叛。551年,亞美尼亞人,大太監納爾塞斯率領35,000人的軍隊抵達義大利,

這標誌著哥德命運的又一次轉變。哥德人領袖托提拉在塔吉納亞科(Taginae)戰役中被擊敗,

他的繼任者泰亞(Teia)也在芒斯拉科忒瑞亞斯戰役(Mons Lactarius,552年10月)中被擊敗。

551年,來自西哥德西班牙的貴族阿塔納吉爾德(Athanagild )反抗國王的叛亂中尋求查士丁尼的幫助,

皇帝派出一支軍隊,由一位成功的軍事指揮官利比留斯率領。

儘管有來自一些哥德式駐軍的持續抵抗以及法蘭克人和阿勒曼尼人隨後的兩次入侵,

東羅馬已完成了光復義大利的使命。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3).JPG

 

 

在東方,羅馬-波斯戰爭一直持續到561年,當時查士丁尼和霍斯勞的使者同意達成50年的和平。

到550年代中期,查士丁尼在大多數戰區都取得了勝利,除了巴爾乾地區,

巴爾乾地區受到斯拉夫人和格皮德人的反復入侵。

之後在赫拉克略統治期間,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的部落後來被重新安置在巴爾幹半島西北部。

查士丁尼將賦閒的貝利撒留重新徵召,並讓他率軍擊敗了新的匈人威脅。

6世紀時,東羅馬在同多個民族的戰爭(中古波斯地區的薩珊王朝(224—651年)、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都取得了勝利。

東羅馬帝國同時收復了它在西部喪失的部分總督區:亞平寧半島、利比亞、突尼斯、

今阿特拉斯山脈以北的阿爾及利亞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爾和伊比利亞半島最南端。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4).JPG

 

 

儘管至少從4世紀的君士坦丁時代起,多神教就被國家鎮壓,

但傳統的希臘-羅馬文化在6世紀的東方帝國仍然具有影響力。

希臘化哲學開始逐漸融入新的基督教哲學。除了基督教思想和經驗主義之外,

約翰·費羅普勒斯等哲學家還借鑒了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由於其教授的異教主義,

查士丁尼於529年關閉了新柏拉圖學園。其他學園在君士坦丁堡、安提阿和亞歷山大港繼續存在。

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統治下,聖索非亞大教堂開始動工。

這座教堂後來成為東羅馬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5).JPG

 

 

首次中衰

在查士丁尼時代,最早的斯拉夫人(542年)、阿瓦爾人(557年)就已經穿越了多瑙河。

由於帝國的重兵集結在東部邊境,以對抗薩珊王朝,因此他們得以從帝國的西北部趁虛而入。

斯拉夫人打垮了駐紮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帝國軍隊,並奪取了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所有主要城市,

摧毀了多瑙河以南的帝國防務體系。

此時西班牙和義大利也面臨著蠻族起義的威脅。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德人(418—711年)對帝國屬地發動全面進攻,

624年將羅馬的力量逐出伊比利亞半島,倫巴底人於568年入侵亞平寧半島並建立了倫巴第王國,

只給帝國留下亞平寧半島南端的一部分,以及拉文納與羅馬之間一塊不安全的地區。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6).JPG

 

 

幾場猛烈的瘟疫也襲擊了東羅馬帝國的領土。

541春天的大瘟疫給帝國造成了第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瘟疫起自尼羅河沼地,

消滅了帝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僅在君士坦丁堡,就有逾半數公民死亡。

按照東羅馬史官的記載,當時甚至找不到足夠的人手埋葬死人:

成堆的屍體被丟進埋屍坑,公主與太監埋在一起,教士與妓女埋在一起,衛兵與乞丐埋在一起。

公用墓地很快被填滿,於是皇帝下令掀開加拉塔城牆上所有塔樓的屋頂,

從上面把屍體扔進去,裝滿一個就封一個頂。

不久,所有的塔樓也被屍體塞滿了,於是死者被葬於海中。

有些屍體已經腐爛得與蓆子粘在了一起,金角灣上浮著一層黃褐色的膿水。

海船穿梭的速度趕不上市民紛紛離世的速度,海葬也來不及了...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7).JPG

 

 

542秋天,瘟疫消失了,然而在此後70年裡又多次爆發,

毀掉了東羅馬帝國的賦稅和兵員來源,使東羅馬帝國的貨幣處於崩潰的邊緣。

查士丁尼一世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所有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

查士丁尼於565年去世,他的繼任者查士丁二世拒絕向波斯人支付大量貢品。

與此同時,來自義大利北方的倫巴第人大舉南下。到本世紀末,

義大利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還保留在拜占庭手中。

查士丁二世的繼任者提比略二世在他的敵人之間進行選擇,在對波斯人採取軍事行動的同時向阿瓦爾人進攻。

儘管提比略的將軍莫里斯在東部邊境領導了一場勝利,但未能抑制阿瓦爾人擴張的步伐,

他們在582年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色米姆要塞,而於此同時斯拉夫人開始入侵多瑙河。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8).JPG

 

 

615年,阿瓦爾汗國的軍隊風捲殘雲般攻入了帝國境內,並一直進逼到離君士坦丁堡僅數里之遙的地方。

在亞洲,東羅馬帝國則遭到了中古波斯地區的薩珊王朝(224—651年)的進攻。

611年,薩珊王朝占領了卡帕多細亞,接著占領了東羅馬帝國東部的黎凡特地區最富庶的敘利亞,

以及帝國第三大城市安提阿,並且在618年入侵了巴勒斯坦,619年占領了埃及,

並於621年將埃及完全占領,將最神聖的基督教文物「真十字架」殘片擄掠而去。

 

 

.卡利亞里舊城區 (199).JPG

 

 

領土的喪失也很快導致了君士坦丁堡糧食供應的減少,公元618年,

向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羅馬公民」分發麵包的政策終止了。

此時原東羅馬帝國四分之三的領土已經喪失掉了:

地中海東岸的黎凡特、埃及、利比亞和除開北段和南段的小亞細亞已落入依蘭沙赫爾的霍斯勞二世之手,

色雷斯大部、希臘、義大利分別被斯拉夫人、阿瓦爾人和倫巴底人占領。

阿瓦爾人和依蘭王國人的軍隊虎視眈眈,準備一舉滅亡東羅馬帝國。

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已經破產,但仍在君士坦丁堡城苦苦支撐的東羅馬帝國政府請求教會,

為了帝國的生存交出其所擁有的金銀財寶、金銀餐具以及法器,以向陳兵於首都城外的蠻族繳納「保護費」。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0).JPG

 

 

到626年,東羅馬帝國收集了大約20萬磅的黃金。

阿瓦爾可汗聽說羅馬皇帝又搞到一批黃金,於是強迫東羅馬人把保護費加倍,

甚至把軍隊開到了君士坦丁堡的金門,把城牆外所有能帶走的東西全都帶走了,

並且一度破牆而入,洗劫了布拉基奈宮和教堂,差一點在城中會師。

當時的形勢如此危急,以至帝國政府甚至考慮遷都至迦太基城。

只是由於帝國海軍擁有制海權,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外界運來糧食,帝國的命運才得以延續。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1).JPG

 

 

穩固疆域

在希拉克略一世統治時期(610—641年),東羅馬帝國完成了從古典的羅馬帝國向希臘化的中世紀君主制國家轉變的進程。

他改革了軍事制度和行政管理,實行軍人領地制,即向農民出身的軍士頒發土地,作為交換條件,這些人必須履行軍人職責。

這種做法鞏固了東羅馬帝國的國防力量和軍力。在希臘、色雷斯、馬其頓等地區,

希拉克略推行軍區(塞馬州)制度,建立一系列由軍人將領統轄的行政單位,州的長官由皇帝直接指派。

隨著塞馬州的建立,帝國鞏固了對飽受斯拉夫人、匈人和阿瓦爾人衝擊的巴爾幹半島領土的統治,鞏固了帝國的疆土。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2).JPG

 

 

赫拉克略即位後,薩珊王朝的推進深入黎凡特,佔領了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並將真十字架移至泰西封。

赫拉克略發起了具有聖戰性質的反攻,基督的形像被作為軍旗攜帶。

在拜占庭-薩珊戰爭持續了二十餘年(602-628),其中的高潮就是626年阿瓦爾、

薩珊波斯和斯拉夫的聯合部隊在對君士坦丁堡的聯合圍攻,但此次圍攻沒有成功。

此後,薩珊王朝的軍隊被迫撤退到安納托利亞。

赫拉克略斯的兄弟狄奧多西在對波斯將軍沙欣的戰爭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此後,赫拉克略進行戰略反攻,率軍入侵了薩珊王朝的美索不達米亞。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3).JPG

 

 

627年,薩珊王朝的主力部隊在尼尼微被摧毀,629年,赫拉克略在一個莊嚴的儀式中將真十字架歸還耶路撒冷,

同時他進軍薩珊王朝的首都泰西封。由於持久的戰爭,波斯帝國出現了無政府狀態和內戰。

最終波斯人被迫撤出所有武裝力量,並返還拜占庭此前奪走的埃及、黎凡特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亞美尼亞的全部領土。

然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使拜占庭人和薩珊人都筋疲力盡,使他們在面對隨後幾年出現的穆斯林軍隊的攻擊時顯得脆弱不堪。

拜占庭人在636年的耶爾穆克戰役中慘敗於阿拉伯人,而泰西封則在637年陷落。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4).JPG

 

 

希拉克略一世時代,帝國希臘化終於完成,使用人數寥寥無幾的拉丁語不再是官方語言之一,

希臘語被指定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銜「奧古斯都」(拉丁語「Augustus」,意為「至尊」)為主頭銜,

而使用「巴西琉斯」(希臘語「Basileus」,意為「君主」)。在宗教上,東羅馬帝國與西歐的區別已經不可忽視了。

不過,東羅馬帝國內也有不小的區別,在其東方和南方的省區裡一般多是東方正統教會,或是二性分離的東方亞述教會,

而非東正教與天主教同屬的迦克墩派。這些區域淪陷後,東正教在剩餘的總督區域裡相對來說更加強大了。

希拉克略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在其他地方的城市不斷衰退的同時,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阿拉伯人試圖占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東羅馬帝國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海洋之火。

阿拉伯人最初的進攻被擊退後,曾屬於帝國的亞美尼亞地區開始得到恢復。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5).JPG

 

 

回教崛起

出身阿非利加的皇帝希拉克略後來收復了這些東部總督區,

但當時剛剛在由穆罕默德創製的伊斯蘭教下統合起來的以貝都因人為主體的的伊斯蘭哈里發之突然出現是希拉克略無法意料到的。

阿拉伯帝國在阿拉伯半島崛起,於634年在約旦附近摧毀了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

並迅速占領了敘利亞、巴勒斯坦,642年完全占領埃及,並出兵波斯地區徹底滅亡薩珊王朝。

雖然東羅馬帝國幾次派軍試圖去收復埃及,但是最終失敗而返,東羅馬帝國永遠失去了這些疆土。

並且同時於632-651年間,阿拉伯軍隊徹底滅亡了薩珊王朝。

670年左右,阿拉伯人哈里發穆阿維葉一世建立了一支咄咄逼人的艦隊。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6).JPG

 

 

不過東羅馬海軍憑藉其秘密武器仍然掌握著制海權,

這個秘密武器就是後來令阿拉伯人聞風喪膽的「海洋之火」。

678年,阿拉伯艦隊直撲君士坦丁堡城下,結果近三分之二的艦隻毀於海洋之火。

在退卻中,又先後遭到暴風雨的襲擊和東羅馬海軍的追擊,幾乎全軍覆沒。

阿拉伯軍隊遭到「聖戰」開始以來最慘痛的失敗,被迫與東羅馬帝國簽訂了三十年和約。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7).JPG

 

 

四面受敵

到希拉克略王朝末期,帝國再度出現內亂,從695年到717年的22年間,皇帝更換了6次。

到8世紀初期,帝國的情況已經瀕於無政府狀態,北非全部落入穆斯林手中,

帝國的疆域也只剩下到君士坦丁堡城及其周圍地區、東色雷斯、希臘的幾個港口、南部義大利和西西里島。

在前兩個地方,聚集了成千上萬來自巴爾幹和希臘的難民,

以及從敘利亞、埃及、迦太基逃出來的幾十萬天主教難民。

像一百年前的情況一樣,海權是在8世紀初使東羅馬帝國免於滅亡、起死回生的因素。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8).JPG

 

 

海權維持了昔日帝國政治統一時留下來的東西,它保持了地中海上的商業活動不受威脅。

在此期間,大量軍隊從巴爾幹撤出以對抗波斯人,隨後是東部的阿拉伯人,

這為斯拉夫民族逐漸向南擴張進入半島打開了大門。

與小亞細亞一樣,許多巴爾幹城市縮小為小型設防定居點。

在670年代,保加爾人因可薩人的到來而被推至多瑙河以南。

680年,派去消滅這些新定居點的拜占庭軍隊被擊敗。

 

.卡利亞里舊城區 (209).JPG

 

 

681年,君士坦丁四世與保加利亞可汗阿斯巴魯赫簽署了一項條約,

新的保加利亞國家對之前至少在名義上承認拜占庭統治的幾個斯拉夫部落擁有主權。

在687-688年,希拉克略王朝末任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率領遠征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亞人,

並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事實上,他不得不疲於奔命的從色雷斯戰鬥到馬其頓顯示了拜占庭的勢力在巴爾幹北部已經衰落。

查士丁尼二世試圖通過嚴厲的稅收和任命外省人擔任行政職務來打破城市貴族的權力。

他在695年被趕下台,先是在可薩人那裡避難,然後在保加利亞人那裡避難。

705年,他與保加利亞可汗特爾維爾的軍隊返回君士坦丁堡,重新奪回王位,並對敵人實施了恐怖統治。

隨著他在711年的最終推翻,在城市貴族的再次支持下,希拉克略王朝結束了。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0).JPG

 

 

逐漸轉型


750年前阿拉伯國家的擴張。自穆罕默德在632年去世,伊斯蘭教便從貧瘠的阿拉伯半島突出,

席捲整個古典世界,僅用了一百年便佔領了從阿特拉斯到興都庫什的廣大區域,

然而這一擴張也在8世紀中期隨著拜占庭的恢復和倭馬亞的內亂而吿終結

717年,倭馬亞哈里發圍攻君士坦丁堡,持續了一年。

然而,伊蘇里亞王朝的利奧三世的軍事天才、拜占庭人對希臘之火的使用、

717-718 年的寒冷冬天以及拜占庭與保加利亞可汗特維爾的外交共同促成了拜占庭的勝利。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1).JPG

 

 

這使得阿拉伯人元氣大傷,數年內不敢對東羅馬用兵。

在718年利奧三世擊退了穆斯林的進攻後,他開始著手重建小亞細亞的防務。

740年,拜占庭在阿克羅伊農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再次摧毀了倭馬亞軍隊。

利奧三世的繼任者君士坦丁五世在敘利亞北部贏得了可觀的勝利,同時也徹底削弱了保加利亞的實力。

746年,趁著馬爾萬二世統治下倭馬亞哈里發的國內動亂,君士坦丁五世入侵敘利亞並佔領了日耳曼凱亞。

而在凱拉邁亞戰役中,拜占庭海軍對倭馬亞艦隊取得了重大勝利。

再加上哈里發國在其他戰線的軍事失敗和內部不穩定,其軍事擴張走到了盡頭。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2).JPG

 

 

但是,此後東羅馬帝國仍是危機不斷。

746年,近東發生的大瘟疫蔓延到帝國全境,羅馬人和希臘人的死亡人數甚為巨大。

於是空出來的地方聽任從巴爾幹半島以北來的斯拉夫人爭先恐後地遷移進來定居。

東羅馬皇室歷史學家君士坦丁·波菲洛格尼圖斯就曾說:

「當瘟疫吞沒萬物的時候,廣闊大地都斯拉夫化了,都蠻族化了。」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3).JPG

 

 

宗教改革

利奧三世於725年下令教會不得在崇拜中使用圖像。

在726-730年間,兩度宣佈反對供奉聖像的詔令,是為破壞聖像運動。

首先他在726年,頒佈了《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中止了君士坦丁堡及各省的一切關於偶像崇拜的活動,

同時大批教會的土地被充公,剩下的土地亦必須交稅,教會被取締,大批修士還俗,

恢復了勞動人民的本色,徵用教會產業,宣佈沒收義大利南部什一稅,730年,

他召開宗教會議,撤換了反對運動的大教長日耳曼努,代了是擁護運動的大教長阿納斯塔西烏斯,

並制定了有關的宗教法規,為此運動提供了宗教上理論的依據。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4).JPG

 

 

從一個立法者的角度來看,利奧三世先後頒布了經過改革的民法和刑法,

以及農業法、商業法,對傳統的、無伸縮性的羅馬法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使其適應改變了的社會狀況,同時他還吸收新崛起的伊斯蘭教的長處,

對宗教進行大幅度改革,頒布了禁止崇拜偶像、出賣神符的命令,

發動「破壞聖像運動」,從而在天主教中樹立了高度的精神力量,

遏止了教會產業的急劇膨脹和國家財力的流失,並為世俗文化的復興提供了機會。

由於這些改革措施,東羅馬帝國在718年之後終於頂住了伊斯蘭哈里發軍隊的入侵。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5).JPG

 

 

在伊琳娜女皇的努力下,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於787年召開。

在該會議上,再次確定了聖像可以被尊敬,但不能被崇拜的原則,

聖像破壞運動的第一階段結束。

9世紀初,利奧五世重新引入了破壞偶像的政策,但在843年,

西奧多拉皇后在牧首美多德的幫助下恢復了對偶像的崇拜。

偶像破壞在東方與西方的進一步疏遠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一分裂被稱為佛提烏分裂(以時任君堡普世牧首佛提烏一世命名)。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6).JPG

 

 

帝位之爭

8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爭論。

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都發生暴亂。

787年,在伊琳娜女皇的領導下,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

伊琳娜還有與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劃,但這些計劃未能成功。

9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843年再次被制止。

這些爭論使得當時西部的天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未能重新與東羅馬帝國統一起來。

在中世紀的基督徒看來,羅馬帝國是不可分割的,其皇帝擁有最高的統治地位,

即使對於生活在國境之外東基督徒也具有效力。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7).JPG

 

 

自古典時代晚期西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東羅馬帝國(代表其在東部倖存的省份)已被其自身、

教皇和整個歐洲的各種新基督教王國承認為合法的羅馬帝國。

公元797年,君士坦丁六世皇帝被廢黜並被刺瞎雙眼,並由他的母親伊琳娜女皇取代統治,

但是西歐諸國並不不接受她的統治,最常被引用的原因是她是女性。

800年,教皇利奧三世沒有承認伊琳娜,而是根據皇權轉移(拉丁語:translatio imperii)

的概念宣佈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羅馬皇帝。此舉影響重大,

使西方帝國有了與東羅馬帝國分庭抗禮的藉口。

此外,皇帝尼基弗魯斯(802-811年在位)在與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普利斯卡戰役中被殺,

頭蓋骨更被保加利亞酋長克魯姆做成了酒杯。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8).JPG

 

 

盛世危機

馬其頓王朝(867年-1056年)的誕生開創了東羅馬帝國歷史上第二個最輝煌的時期。

馬其頓王朝開國皇帝巴西爾一世生於亞美尼亞,幼時全家被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保加利亞第一帝國俘虜,

發配到馬其頓去開墾土地。長大後,他成為皇宮馬倌,貌美而多力,

受到阿莫利王朝末代皇帝麥可三世(842-867年在位)的注意和寵愛。

麥可任命他為宮廷侍衛長,並於866年把他立為自己的繼承人和共帝。

867年,巴西爾發覺自己有失寵的跡象,於是在9月23日晚上發動了政變,

他先用手擰彎了皇帝寢室的門閂,然後在半夜帶著親信殺入皇帝睡房,迅速制服衛兵,並殺掉了麥可三世。

 

 

 

.卡利亞里舊城區 (219).JPG

 

 

雖然皇位為篡奪而來,但巴西爾一世很快以自己的英明行為讓大家刮目相看。

他在軍事上的勝利使其躋身於東羅馬帝國帝國最偉大的軍事家之列。

他嚴格貫徹希拉克略王朝時開始的軍事制改革,在巴爾幹半島建立新軍事州(塞馬州),

向這些地區遷入新移民,並憑藉不斷增強的君主制國的國力鞏固國防建設,

不僅在巴爾幹半島的多瑙河沿岸北部設立邊境要塞,成功阻擋了斯拉夫人南下,

而且在小亞細亞擴充軍隊並反擊了阿拉伯人的侵略,在義大利南部,

也收復了原屬於東羅馬帝國的領地。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0).JPG

 

 

在馬其頓王朝的統治下,東羅馬帝國在9世紀末期、10世紀和11世紀初達到了頂峰。

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裡,東羅馬帝國抵抗了聖座撤消佛迪奧斯為教宗的要求,

獲得亞得里亞海的制海權,占領了亞平寧半島的一部分和攻占了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大部分。

1014年,巴西爾二世(綽號為「保加利亞人屠夫」)徹底打敗了保加利亞人,

並最終於1018年占領了保加利亞第一帝國。

同時東羅馬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盟友(不過有時也是敵人):

在東歐平原的基輔羅斯(862/882—1223/1236),為東羅馬帝國提供了一支重要的僱傭軍。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1).JPG

 

 

拓展北境

智者利奧於912年去世,隨後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一世率領一支大軍向君士坦丁堡進軍,

敵對行動很快重新開始。雖然城牆堅不可摧,但拜占庭政府一片混亂,西美昂被邀請進城,

在那裡他被授予保加利亞巴西流斯(basileus,皇帝)的王冠,

並讓年輕的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娶了他的一個女兒。

但此後,他再次入侵色雷斯地區並征服了阿德里安堡。

帝國現在面臨著在距君士坦丁堡幾天行軍距離內建立一個強大的基督教國家的問題,

並且不得不在兩條戰線上作戰。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2).JPG

 

 

第二年保加利亞人自由地蹂躪希臘北部。

923年阿德里安堡再次遭到掠奪,924年保加利亞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

然而西美昂在927年突然死亡,保加利亞的勢力隨之瓦解。

保加利亞和拜占庭進入了長期的和平關係,帝國現在可以集中在東部前線對抗穆斯林。

968年,保加利亞被斯維亞托斯拉夫一世的統治下的羅斯人佔領,但三年後,

約翰·一世齊米克斯擊敗了羅斯人,並將東保加利亞重新納入拜占庭帝國。

976年約翰一世去世,羅曼努斯二世的兒子巴西爾二世和君士坦丁八世繼位,

後者對於政事幾乎完全不過問。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3).JPG

 


在巴西爾二世的統治下,帝國再度進入黃金時期。

它在軍力、商業和政治方面的實力都達到了頂峰,

擁有強大的陸軍和海軍,貿易興旺,學術和藝術發達,

宗教的影響擴及所有斯拉夫人的君主制國家。

巴西爾將消滅保加利亞人視為首要任務,

然而其第一次遠征保加利亞並不成功。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4).JPG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皇帝忙於安納托利亞的內部叛亂,

而保加利亞人則在巴爾幹擴大了他們的領土。戰爭拖了將近二十年。

拜占庭在斯佩爾切奧斯和史高比耶的勝利決定性地削弱了保加利亞軍隊,

隨後巴西爾有條不紊地消滅保加利亞人的據點[77]。

我生命的每時每刻都在保持警,以守護新羅馬的孩子們。

當我勇敢地進軍西方(赫斯珀里亞),還是直至東方(厄俄斯)邊疆的最遠方,

一路沿著阿布哈茲,以實瑪利,阿拉伯,伊比利亞。

大地上布滿戰利品,波斯人和斯基泰人(保加利亞人)作為見證。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5).JPG

 

 


在巴西爾二世的統治下,東羅馬帝國的疆域達到了自查士丁尼一世之後從未有過的規模,

主宰了亞美尼亞、南義大利,整個巴爾幹半島也重新成為帝國的領土。

他於1018年滅亡了保加利亞,這次戰爭使他獲得了「保加利亞人屠夫」的稱號:

在巴西爾的命令下,14000多名保加利亞俘虜被剜掉了眼睛。

保加利亞沙皇薩繆爾見此慘狀,心臟病發作而去世。

到1018年,保加利亞最後的據點投降,該國成為了成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此後一個半世紀裡,保加利亞人都臣服於東羅馬帝國之下。

這次勝利恢復了自希拉克略皇帝以來丟失的多瑙河邊界。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6).JPG

 

 

東方戰線


在820年代初期,利用斯拉夫人反叛的時機,阿拉伯人重新出現並佔領了克里特島。

他們還成功地攻擊了西西里島,但在863年,彼得羅納斯將軍在拉拉卡翁戰役(Lalakaon)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擊敗了馬拉蒂亞的埃米爾奧馬爾·阿爾-阿克塔(Umar al-Aqta)。

在克魯姆的領導下,保加利亞多次南下入侵東羅馬,但在815-816年,克魯姆的兒子奧穆爾塔格與利奧五世簽署了和平條約。

在830年代,阿拔斯哈里發開始了軍事遠征,最終在阿莫利烏姆之劫(Sack of Amorium)中取得勝利。

拜占庭人隨後反擊並洗劫了埃及的杜姆亞特。

後來,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再次派兵進入安納托利亞進行洗劫和掠奪,直到他們最終在863年的拉拉卡翁戰役中被拜占庭人殲滅。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7).JPG

 

 

在巴西爾一世統治初期,阿拉伯人對達爾馬提亞海岸的襲擊和對拉古薩的圍攻(866-868)被擊敗,

該地區再次處於拜占庭的安全控制之下。這使拜占庭傳教士能夠滲透到內地,

並使塞爾維亞人和現代黑塞哥維那和黑山的公國皈依基督教。

相比之下,拜占庭在義大利南部的地位逐漸鞏固;到873年,巴里再次處於拜占庭統治之下,

義大利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在接下來的200年裡仍留在帝國境內。

在更重要的東部戰線上,帝國重建了防禦並繼續進攻。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8).JPG

 

 

963年,羅曼努斯二世皇帝去世後,由於王子年幼,

名將尼斯弗魯斯·弗卡斯與皇后提奧法諾結婚,然後自立為皇帝。

士兵皇帝尼基弗羅斯二世(963-969年在位)將帝國擴展到敘利亞,

並擊敗了伊拉克西北部的埃米爾。962年,尼基弗羅斯佔領了阿勒頗。

963年,阿拉伯人被驅逐出克里特島,這結束了阿拉伯人對愛琴海的襲擊,

讓希臘周邊再次繁榮起來。 賽普勒斯在965年被永久收復,

尼基弗羅斯的成功在969年達到頂峰,他圍攻安提阿並重新奪回,

並將其合併為帝國的一個省。

 

.卡利亞里舊城區 (229).JPG

 

 

他還發動了幾次規模巨大的戰役,擊退了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和基輔羅斯人的攻擊,

然後出兵進攻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但是當年年底,他被皇后收買的部將齊米斯克斯刺殺。

齊米斯克斯隨後稱帝,號稱約翰一世·齊米斯克斯(969-976年在位)。

約翰一世斯重新奪回了大馬士革、貝魯特、阿克里、西頓、凱撒利亞和提比利亞。

在1021年到1022年間,經過多年的緊張局勢,巴西爾二世領導了一系列對喬治亞王國的勝利戰爭,

導致喬治亞的幾個省份被帝國吞併。巴西爾的繼任者也在1045年吞併了巴格拉提德亞美尼亞。

但重要的是,拜占庭政府的重稅政策大大削弱了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實力,

而這種衰弱在1071年拜占庭在曼齊克特的失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0).JPG

 

 

聲教廣播

在850到1100年間,東羅馬帝國與橫跨黑海北部出現的新的國家基輔羅斯發展出了一種複雜關係,

這種關係在東斯拉夫人的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帝國迅速成為基輔的主要貿易和文化夥伴,860年,羅斯人對君士坦丁堡發動了第一次進攻,掠奪了城市的郊區。

941年,他們出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海岸,但這次被擊潰。

這表明907年之後拜占庭的軍事力量有所改善。巴西爾二世不能忽視羅斯的新興力量,

並以他的前任為榜樣,將宗教作為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期望達到真正的基督教普世帝國。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1).JPG

 

 

在988年安娜·波菲羅格內塔 (Anna Porphyrogeneta) 與弗拉基米爾大帝聯姻,

此後羅斯與拜占庭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隨後羅斯也被基督教化。

拜占庭的牧師、建築師和藝術家被邀請在羅斯周圍的眾多大教堂和教堂中工作,

進一步擴大了拜占庭文化的影響力,而許多羅斯人在拜占庭軍隊中擔任僱傭兵,最著名的即是瓦蘭吉衛隊。

然而,即使在羅斯基督教化之後,關係也並不總是友好的。

兩個大國之間最嚴重的衝突是968-971年在保加利亞的戰爭,

但也記錄了俄羅斯對黑海沿岸的拜占庭城市和君士坦丁堡本身的幾次突襲。

儘管大多數人被擊退,但它們之後往往會簽訂普遍有利於羅斯的條約,

例如在1043年戰爭結束時締結的條約。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2).JPG

 

 

重回頂峰


巴西爾二世被認為是最有能力的拜占庭皇帝之一,他的統治是中世紀帝國的頂峰。

到1025年,也就是巴西爾二世去世的日期,

拜占庭帝國從東部的亞美尼亞延伸到西部的義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亞。

從征服保加利亞到吞併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部分地區,再到重新征服克里特島、

賽普勒斯和重要城市安提阿,帝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些不是暫時的戰術收益,而是長期的重新征服。

利奧六世完成了對希臘拜占庭法律的完整編纂。

這部60卷的不朽著作成為後來所有拜占庭法律的基礎,至今仍被許多學者研究。

利奧還改革了帝國的行政管理,重新劃定了行政區劃軍區的邊界,整理了等級和特權系統,

並規範了君士坦丁堡各個貿易行會的行為。利奧的改革大大減少了之前帝國的分裂,

帝國從此擁有一個權力中心,君士坦丁堡。

然而,帝國在軍事上的日益成功極大地豐富了地方貴族,

並賦予了地方貴族對農民的更大權力,東羅馬基本上淪為農奴制國家。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3).JPG

 

 

在馬其頓王朝的統治下,君士坦丁堡蓬勃發展,成為歐洲最大和最富有的城市,

在9世紀和10世紀人口約為40萬。

在此期間,拜占庭帝國僱傭了一支由稱職的貴族組成的強大的公務員隊伍,

負責監督稅收、國內管理和外交政策。

馬其頓王朝的皇帝還通過促進與西歐的貿易,特別是通過出售絲綢和金屬製品來增加帝國的財富。

帝國的疆域東起亞美尼亞,北到多瑙河下游平原,西至亞得里亞海,南至幼發拉底河和美索不達米亞。

自從查士丁尼一世以後,這個帝國的國威從來沒有如此時之盛者,

但是也和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之後的帝國一樣,成功的因素已經耗盡。

巴西爾二世曾經擔心兩方面的危險,一是外敵的進攻,二是內部敵人侵蝕帝國的國力。

他的這兩個擔憂在隨後的50年裡成了現實。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4).JPG

 

 

東西分野


馬其頓王朝時期還包括具有重大宗教意義的事件。

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和羅斯人改信東正教,這構築了現代歐洲的宗教版圖。

西里爾和美多德是來自塞薩洛尼基的兩個傳教士,他們對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並在此過程中設計了格拉哥里字母,即西里爾字母的祖先。

1054年,東西方在迦克頓基督教下的傳統關係達到了最終的破裂,這標誌著東西教會大分裂。

1054年7月16日,三個教皇使節在周六下午的神聖禮儀期間進入聖索菲亞大教堂,

並在祭壇上放置了一頭被逐出教會的公牛時,東方和西方達成了徹底的決裂,

這一決裂直至千年後的1965年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才得以消弭。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5).JPG

 

 

盛極轉衰

巴西爾二世去世後,東羅馬帝國的皇權開始陷入混亂。

巴西爾二世共帝君士坦丁八世的女兒佐伊皇后與其情人麥可一道將羅曼努斯三世皇帝溺死在澡盆中,

然後將麥可立為皇帝,號稱麥可四世。麥可死後,佐伊又將他的侄子納入自己的後宮,將其封為麥可五世。

4個月後,麥可五世試圖將佐伊皇后廢黜,結果政變未遂,反被愛戴佐伊的君士坦丁堡市民推翻,

用烙鐵弄瞎了眼睛,扔進修道院。62歲的佐伊隨後又與一位老情人結婚,是為君士坦丁九世。

1050年佐伊去世,5年後君士坦丁九世也死了,他留下的遺產之一是1054年東西教會的永久分裂。

隨後13年裡,麥可六世、伊薩克一世(科穆寧王朝始祖,1057-1059年在位)、

君士坦丁十世(伊薩克的遠親,杜卡斯王朝始祖)、羅曼努斯四世和麥可七世相繼繼承皇位。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6).JPG

 

 

政局的混亂只是帝國衰落的表象,隱藏在貴族們爭權奪利的現實是,

他們擁有著地方大量土地資源作為其黨同伐異的後盾,

而這些大量占有土地的世襲軍事貴族打亂了塞馬州的制度,破壞了農民的小土地所有制,

這個長久以來帝國稅收和徵兵的基礎。

假如東羅馬帝國只需要對付它的舊敵神聖羅馬帝國和阿拉伯的伊斯蘭哈里發的話,

它可能還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敵人根本不為它的聲威所嚇怕,而不斷對外強中乾的帝國進行衝擊:

諾曼人征服了南義大利,而更致命的是突厥語族的塞爾柱帝國在1070年代幾乎占領了小亞細亞。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7).JPG

 

 

1071年8月,塞爾柱帝國在亞美尼亞凡湖以北的曼齊刻爾特擊敗東羅馬帝國軍隊,並迅速占領了整個小亞細亞。

亞洲領土的喪失標誌著東羅馬帝國喪失了最大的兵力來源地,此後只能雇僱傭兵,

這些僱傭兵包括法蘭克人、諾曼人、瓦良格人、基輔羅斯人。

僱傭兵的到來,並沒有對崩潰的帝國軍事帶來多少良性影響,反而又催生了一連串的宮廷政變:

1078年麥可七世被廢,軍界元老、80歲的尼基弗魯斯取而代之。

阿萊克修斯·科穆寧又在1081年推翻了尼基弗魯斯三世,將皇權奪回科穆寧一系。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8).JPG

 

 

王朝中興

阿萊克修斯一世登基時,由於多年的內亂與大量的領土淪喪,

帝國的地方行政體系已經頻臨崩潰,軍事組織也幾近於無。

所幸的是,阿萊克修斯與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婚姻意味著在這半個世紀間一直爭鬥的新舊軍事貴族最終達成了和解,

而阿萊克修斯在早年的軍事行動中也為他積累下足夠的聲望讓他進行挽救帝國的改革。

阿萊克修斯登基時最大的外患,除了與君士坦丁堡一衣帶水的突厥人,便是占據南義大利的諾曼人霸主羅伯特·吉斯卡爾。

出身海盜民族的羅伯特正如其綽號「吉斯卡爾」(意為「狡詐者」),是一個軍事專家。

1081年,即在阿萊克修斯即位之初,吉斯卡爾便在都拉齊翁擊敗的阿萊克修斯親率的帝國親衛隊,

進而占據了帝國重要的貿易站科孚島,更進逼帝國重鎮帖撒羅尼迦。

 

.卡利亞里舊城區 (239).JPG

 

 

阿萊克修斯只得放下羅馬皇帝的架子,親自前往西方,向威尼斯人以及拉丁基督教世界求援。

這次外交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果:一直為諾曼人海盜活動所苦的威尼斯人對帝國提供了裝備精良的艦隊,

而早已對諾曼人多次進犯教宗國和北義大利不滿的亨利四世決意出兵干涉南義大利,

導致吉斯卡爾在1083年被迫回兵西西里,直到2年後才有機會再戰東羅馬。

而這次,他征服巴爾幹半島的企圖被早有準備的阿萊克修斯徹底挫敗,而自己也熱病身死。

此後諾曼人陷入了繼承紛爭而無暇征戰,帝國西邊的邊患暫時解決了,儘管留下了兩個當時看起來並不嚴重的隱患:

一個是從此介入東地中海貿易,對帝國敲骨吸髓的威尼斯商人,另外一個是與帝國終生為敵的一代名將,

吉斯卡爾的長子,後來的十字軍主要領袖與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0).JPG

 

 

求援西方


邊患解決之後,阿萊克修斯著手改革拜占庭政府機構和貴族等級,

建立以科穆寧家族和杜卡斯家族為核心的貴族執政聯盟,終結了貴族紛爭;

仿照西歐的采邑制度推進普羅尼亞制改革,以極短的時間挽救了頻臨崩潰的帝國行政,

以較低的成本重建了運作良好的行政系統與健全的軍隊體系。

此外,阿萊克修斯還在1092年推展了幣制改革,恢復了因杜卡斯王朝的濫發劣幣而破產的帝國貨幣信用,

重建了以帝國為中心的貿易體系。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1).JPG

 

 

在國力逐漸恢復之後,帝國在軍事上又先後挫敗北方佩切涅格人與庫曼人的南侵,

並對塞爾柱帝國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但由於塞爾柱帝國的軍力依然強大,

阿萊克修斯的兵力不足以與其完全正面對抗。在1095年的皮亞琴察會議上,

阿萊克修斯的使者向教皇烏爾班二世講述了東方基督徒的苦難,並強調如果沒有西方的幫助,

他們將繼續在穆斯林統治下受苦,

故而請求羅馬教宗號召西方各國出兵幫助東羅馬帝國去收復原屬東羅馬帝國的小亞細亞的領地。

這個請求立即得到了教宗烏爾班二世的回應,但出乎阿萊克修斯意料的是,

他所獲得的援軍並不是預想中的,如同瓦蘭吉衛隊一般的由少數精銳西歐騎士構成的傭兵團,

而是一柄難以操持的,在以後對帝國的內政與外交都造成極大挑戰的雙刃劍:

1096年出現了第一次十字軍運動,大批騎士和平民離開西歐,向近東進軍。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2).JPG

 

 

十字軍從塞爾柱帝國人手中收復了尼西亞,但救兵很快成了仇兵。

阿萊克修斯一世擔心這些好勇鬥狠的騎士危及東羅馬帝國,因此要求其對自己宣誓效忠。

然而當十字軍進入小亞細亞、正與塞爾柱帝國作戰時,阿萊克修斯卻試圖擴大自己的地盤,

結果與十字軍首領們,特別是此前就與帝國多次交戰的南義大利諾曼人領主們種下矛盾。

而在阿萊克修斯因為擔心自己兵力不濟而決定對撤走前往救援困守中的安條克城的援軍後,

十字軍騎士們終於忍無可忍,在安條克防衛戰的主帥博希蒙德和他的侄子坦克雷德的煽動下,

紛紛違背先前的誓言,在近東建立了4個獨立的十字軍國家。

但最終,阿萊克修斯以及他的後繼者:約翰二世和曼努埃爾一世仍憑藉出色的外交手腕,

使得十字軍首領們依舊保持與帝國的盟友關係,甚至通過數次成功的軍事征討,

讓其中的亞美尼亞大公國和安條克公國成為帝國的附庸。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3).JPG

 

 

暗流湧動


東羅馬帝國雖然借十字軍的力量,奪回了西安納托利亞,一度消除了塞爾柱帝國的軍力威脅,

但北部佩切涅格人與匈牙利王國的不斷南侵、西部塞爾維亞人的持續叛亂,

以及南義大利的諾曼人仍是東羅馬帝國的大患,甚至後來,

自詡為「正統羅馬皇帝」的霍亨施陶芬王朝也加入到對東羅馬帝國的敵對同盟中。

為此科穆寧皇帝們在通過外交軍事雙管齊下暫時安穩住佩徹涅格人和塞爾維亞人後,

決定將反帝國同盟的核心,始終敵視帝國的諾曼人趕出西西里,

為此引發了與諾曼人的海上衝突(1147-1158年),但最終消滅諾曼人王國,

重建帝國在南義大利統治的戰略意圖仍以失敗告終,

只能迫使諾曼人在相當一段長時間無法進犯帝國。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4).JPG

 

 

此外東羅馬帝國還對匈牙利王國發動了兩次戰爭,雖然結果令匈牙利國王臣服,

並使帝國獲得對克羅埃西亞地區的直轄權,但耗費了大量的軍力,以致帝國近東的小亞細亞國防防禦再度出現空虛。

1176年,在相繼逼迫諾曼人和談、羈縻匈牙利、取締威尼斯貿易特權,

並通過資助倫巴第同盟拖住紅鬍子腓特烈的「帝國統一」後,

自覺西方邊疆已經穩固的曼努埃爾一世率軍征伐羅姆蘇丹國首都科尼亞,以期完全收復小亞細亞,

是為密列奧塞法隆戰役,結果遭到重創,儘管在稍後的門德雷斯河谷戰役勉強挽回劣勢。

這些稱不上非常成功,甚至在純軍事的角度上可以說是失敗的戰爭直接消耗了東羅馬帝國的有限的軍力和財力。

曼努埃爾死後,帝國再度陷入宮廷政變頻發的困境,於是東羅馬帝國從阿萊克修斯一世之後的中興局面迅速跌落下來。

到12世紀後期,原來雄踞東地中海的東羅馬帝國幾乎只剩下一個空殼,

其軍力、國力和人力已不足以應付四面受敵的局面,令邊境防線瀕臨崩潰。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5).JPG

 

 

西侵日衰

貫穿在整個科穆寧王朝時期的一個隱憂,就是不斷向東羅馬傳統勢力圈滲透的西方勢力。

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以及來自西西里島和南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

因此,東羅馬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

因為這些十字軍正是主要由德意志人和諾曼人構成的。

另一方面,阿萊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義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

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

尤其迅速崛起為東羅馬最主要的商業競爭對手的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儘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6).JPG

 

 

阿萊克修斯一世登基之初,盤踞西西里島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對巴爾幹半島及愛琴海島嶼虎視眈眈,

而東羅馬海軍的軍艦此時早已破敗朽爛,因此只好與威尼斯共和國達成一筆交易:

威尼斯人派出一支海上艦隊對付諾曼人,東羅馬則允許威尼斯商船自由地出入帝國境內所有港口,免去一切海關稅收。

在這樣豐厚的條件下,威尼斯艦隊於1085年在亞得里亞海擊敗了諾曼人。

東羅馬從此在軍事上擺脫了諾曼人的威脅,但在經濟上受到威尼斯的挾制。

東羅馬與威尼斯的同盟不僅使其國庫失去了海關收入的絕大部分,

而且帝國在商業方面的壟斷地位也逐漸喪失,東羅馬商人在東地中海地區開始讓位於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的商人。

而另一個致命的影響是,東羅馬的經濟結構為此傾向單一,逐漸演化成嚴重依賴義大利城邦出口貿易的經濟作物農業經濟,

這同樣嚴重阻礙帝國民力軍力的恢復。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7).JPG

 

 

出於上述原因,當諾曼人的威脅解除後,科穆寧王朝的皇帝曾幾經努力,

試圖取締威尼斯人的特權,但是其強大的海上勢力使東羅馬望而卻步。

1122年,約翰二世·科穆寧皇帝取消了威尼斯的特權,後者立即以強大的艦隊劫掠愛琴海諸島,

並占領了科孚島和凱法利尼亞島。從此,威尼斯人更肆無忌憚地在東羅馬海域和君士坦丁堡城橫衝直撞。

在馬爾馬拉海和黑海的各主要港口,停泊著威尼斯的大批商船,在首都郊外的加拉塔和佩拉居住著無數威尼斯富商大賈,

他們自恃財大氣粗,耀武揚威,驕橫無比,東羅馬臣民對這些「拉丁人」無不恨之入骨。

東羅馬與威尼斯的第二個鬥爭回合發生在約翰二世的兒子曼努埃爾一世在位時期。

雖然曼努埃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8).JPG

 

 

為了壓制威尼斯人的氣焰,他把貿易特權授予熱那亞、比薩等城市,試圖以此牽制威尼斯人,

兩國關係為此更加緊張。1171年,在曼努埃爾一世的詔令下,東羅馬全國發生了驅逐威尼斯人的行動,

全部威尼斯僑民被逮捕,他們的貨物和商船被沒收。威尼斯艦隊迅即入侵東羅馬水域,

但很快被曼努埃爾成功重建的東羅馬海軍擊敗。東羅馬帝國籍此一度擺脫威尼斯的經濟控制,

但其代價是帝國與威尼斯不再有重建友好關係的可能,埋下了1204年十字軍洗劫君士坦丁堡的禍根。

 

 

.卡利亞里舊城區 (249).JPG

 

 

諾曼人征服之前的南義大利,東南角紫色區塊為拜占庭領土,

相鄰的兩國則是倫巴人建立的貝內文托公國(粉米色)和薩萊諾公國(淡青色);

教宗國(淺黃色)在11世紀中雖然支持羅伯特徵服南義大利,

但中部的史波雷托公國(淡粉色)和卡普亞公國(深米色)則到其侄魯傑羅二世才征服

1084年羅伯特建立的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公國(南義大利),西西里島北部是其弟羅傑建立的西西里伯國(深青色)、

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努埃爾所率領的東羅馬、匈牙利與十字軍國家的四萬大軍。

這次軍事失利對東羅馬而言,與此前的諾曼人戰爭、匈牙利戰爭相比,並不算傷筋動骨,

因為死傷的萬餘人中,絕大部分是匈牙利和十字軍國家的僕從兵,東羅馬的主力部隊基本保存完好。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0).JPG

 

 

但是就往後的發展而言,仍然是一個轉捩點:東羅馬浪費了唯一一次西方邊境安穩而能專心東方事務的機會,

因此本以為必勝的曼努埃爾一世為此意志消沉,不久去世,

留下年幼的孤兒阿萊克修斯二世與不得人心的攝政皇太后安條克的瑪麗,

而小阿萊克修斯的皇位很快就為堂叔本都總督安德洛尼卡·科穆寧篡奪。

科穆寧王朝100年間的穩定發展宣告終結,又一個政變頻發的時代來臨了。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1).JPG

 

 

禍亂交興

科穆寧王朝的權力,原來是依靠地主貴族和威尼斯友誼的支持,

但安德洛尼卡一世改變了策略,轉而依靠那些憎惡威尼斯商業優勢的君士坦丁堡居民和商人階層。

他殘暴地削減貴族的力量,殺害無辜,建立了恐怖統治,同時將阿萊克修斯一世以來,

東羅馬持續的對西方勢力友好的外交政策破壞殆盡,

而這項政策的良好成果正是曼努埃爾一世時期維持東羅馬的地中海霸權與經濟穩定繁榮的關鍵。

安德羅尼庫斯曾經試行改革,比如制止賄賂、整頓賦稅、採取省長定薪制等等,

但這些改革產生的良好效果都被他樹立的敵人——不管是國內的羅馬貴族還是國外的十字軍附庸——打消了。

甚至當他由於害怕諾曼人的進攻而再度向威尼斯人請求締結同盟的時候,威尼斯對他仍未釋然於懷。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2).JPG

 

 

安德洛尼卡一世在1185年被民眾暴動推翻。

暴動的發動者、皇室的遠親伊薩克·安吉洛斯(伊薩克二世)即位,開始了安吉洛斯王朝的統治。

伊薩克二世執政10年,對內雖然任命了一些有才幹的官員,增加了稅收,

但卻把搜刮來的錢用於擴建和翻修皇宮,以及搜集聖像和珍寶。

他的對外政策搞得一塌糊塗,北方保加利亞人再度揭竿而起,

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巴巴羅薩領導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目的是為了收復1187年被薩拉丁占領的耶路撒冷)

也給拜占廷城鄉造成極大禍害。1195年,伊薩克二世被親兄弟阿列克修斯三世推翻,刺瞎雙眼,投入監獄。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3).JPG

 

 

伊薩克二世的兒子小阿列克修斯在其父被廢後僥倖逃出牢房,

輾轉流亡到神聖羅馬帝國投奔其姐姐、士瓦本王后伊琳尼,

隨後又求助於教宗英諾森三世,請其協助復位。他向教宗發誓,

一旦復位成功,他將使希臘教會歸屬於拉丁教會。這個計劃與威尼斯的利益不謀而合。

威尼斯總督恩里科·丹多洛誘使十字軍將東征的矛頭轉向了威尼斯的競爭對手。

1202年,小阿列克修斯與十字軍領導人簽署了一項協議,十字軍將進入君士坦丁堡,

幫助伊薩克與阿列克修斯父子奪回皇位,事成之後,拜占廷將支付20萬馬克銀幣,

向巴勒斯坦派出勤務部隊,並承認教宗對東方教會的控制權。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4).JPG

 

 

君堡淪陷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神聖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東羅馬帝國,

但給東羅馬帝國帶來毀滅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這次十字軍東征的原定目的是占領阿尤布王朝統治下的埃及,

但威尼斯共和國的船艦總督恩里科·丹多洛獲得了領導權。

在東羅馬王子阿列克修斯四世的請求和威尼斯總督恩里科·丹多洛的慫恿下,

十字軍於1203年攻打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沿海一面是馬爾馬拉海上的峻峭陡壁,只有金角灣沿岸地勢平緩,

是優秀的港灣,但是灣口攔上鐵索。陸地一面的城防更是牢固無比,

實際上十字軍在陸地一面的進攻也的確被東羅馬皇帝近衛軍打退了。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5).JPG

 

 

但是,威尼斯人長期在君士坦丁堡經商,對這裡的防禦措施可以說是瞭如指掌。

他們並不直接攻打金角灣,而是繞至博斯普魯斯海峽色雷斯一岸的另一端,

奪占了熱那亞人移民區加拉塔,然後從這裡砍掉鐵索,進入金角灣。

在灣內,威尼斯戰艦燒毀了大批東羅馬艦隻,然後用船上的投石機和雲梯攻打君士坦丁堡城牆,

奪取了沿海城牆上的25座塔樓,又縱火焚毀了城牆附近的建築。

東羅馬軍隊人數不少,但裝備很差,而且多由僱傭軍組成。這些僱傭軍本來就紀律鬆懈,

又長期得不到軍餉,因此經過幾個回合的戰鬥,東羅馬軍隊徹底被打散。

阿列克修斯三世從陸上一面逃出首都,進入色雷斯地區避難。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6).JPG

 

 

十字軍駐紮在君士坦丁堡城外,向復位的伊薩克二世和阿列克修斯四世索取報酬,以繼續東征。

但二位皇帝兩手空空,既沒有錢來還願,也沒有辦法去弄錢,萬般無奈下,

伊薩克只好下令沒收皇族的私人財產,並搜刮了君士坦丁堡城內各教堂的金銀珠寶祭器,

湊了10萬馬克白銀送給十字軍。1204年2月初,雙方正在繼續談判時,城內又節外生枝。

君士坦丁堡各階層都對阿列克修斯四世招來第四次十字軍的做法極為反感,

對教堂的搜刮更是火上澆油,城中不斷發生希臘人襲擊「拉丁人」僑民的事件,

有一次嚴重的衝突竟然導致城東地區失火,這是5世紀以來君士坦丁堡最大的一次火災,

大火整整燒了兩天兩夜,從奧古斯都廣場到提奧多西廣場的精華區全部化為灰燼,

公共建築、住宅和古典藝術遺產遭到巨大的損失。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7).JPG

 

 

火災後,拉丁僑民不敢再停留於君士坦丁堡,紛紛出城,投入十字軍營內,

連一向與東羅馬交往甚密、少有衝突的比薩人也逃了出去。

於是,城中希臘居民的憤怒全都轉移到皇帝父子身上。

他們認為災難全是伊薩克二世和阿列克修斯四世造成的。

於是,憤怒的市民於1204年2月中旬在君士坦丁堡城內聚集起來,

把貴族和僧侶趕到聖索非亞大教堂中,在這裡宣布廢黜安吉洛斯王朝,

另立阿列克修斯三世的女兒歐多齊婭的情人阿列克修斯·杜卡斯為帝(阿列克修斯五世)。

暴民隨後沖入皇宮,把伊薩克二世投入監獄,並絞死了小阿列克修斯。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8).JPG

 

 

阿列克修斯五世上台後立即著手鞏固城防,關閉城門,把在城外安營紮寨的十字軍拒之門外,

同時宣布拒絕履行阿列克修斯四世對十字軍許下的諾言。威尼斯總督丹都洛清楚地認識到,

奪取君士坦丁堡城的時機來臨了。4月8日,他下令發動總進攻。

經過斷斷續續4天的戰鬥,第四次十字軍的在金角灣和加拉塔的靠近君士坦丁堡城牆的

海岸船艦的拋石機和攻城錘在1204年4月12日在金角灣和加拉塔附近的海岸輕易突破擊毀君士坦丁堡的幾處城牆之後,

最初是70個拉丁法國貴族騎士攻入君士坦丁堡,之後總共有大概幾百個第四次十字軍的騎士攻入君士坦丁堡,

並四處謀殺、強姦、搶掠、破壞了三天。

 

.卡利亞里舊城區 (259).JPG

 

 

9個世紀以來,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基督教世界中,

對從古希臘時代以來古代高度文化和物質文明一脈相承的唯一城市。

這裡聚集了來自拜占庭帝國的無數珍貴藝術品和古代圖書手卷,

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奇珍異寶、金銀錦緞。這些都是對財寶如饑似渴的十字軍洗劫的對象。

皇宮、教堂、府邸、浴場、墓地、修道院、國家圖書館、公眾會議廳、大賽車競技場都成了劫掠的對象,

目擊這場劫難的軍隊指揮官傑弗里·德維爾阿杜安在其《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中寫道:「所有的戰利品,多得不得了。

沒有人能告訴你究竟有多少。黃金、白銀、器皿、寶石、錦緞、銀線布匹、長袍、

貂皮、灰鼠皮、銀鼠皮以及各種最精緻的東西,散亂堆放在地上……自從世界創造以來,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獲得這麼多的戰利品。過去的窮漢,現在又富又豪華了。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0).JPG

 

 

許多參加十字軍的領主把戰利品運回本國,

所有參與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軍隊的國家被這些從君士坦丁堡搶來的珍寶和藝術品裝飾一新。

大部分西歐教堂都得到了搶來的拜占廷宗教聖物,其中法蘭西王國教會收穫最大。

威尼斯共和國也因為分得的拜占廷文物而變得雍容華貴起來。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上的裝飾物——鎦金的銅駟馬被運回威尼斯,成為聖馬可教堂正門的裝飾物。

1204年3月,在第二次圍攻君士坦丁堡之前,丹都洛總督和十字軍的統帥們簽訂的合同上有如下的規定:

占領君士坦丁堡後,戰利品平均分配;由6個威尼斯人和6個法蘭西人組成的選舉團將推舉一個新的「拉丁」皇帝,

他將獲得君士坦丁堡的兩座宮殿和原東羅馬帝國四分之一的土地。

剩下的四分之三領土中,威尼斯獲得一半(八分之三或37.5%),剩下的按照西歐封邑的模式分配給十字軍將領們。

經過選舉,來自佛蘭德的鮑德溫伯爵被選為東方帝國的皇帝,管轄一個幅員不大的「拉丁帝國」,

其疆域包括馬爾馬拉海兩岸地區和附近一些島嶼,以及5/8的君士坦丁堡城(威尼斯得到八分之三多)。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1).JPG

 

 


另起爐灶

由於對拜占廷地理的熟悉,威尼斯掌握了可以保證其海上優勢的領土——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的摩冬港和科龍港(以出產品紅聞名),

兩地扼守愛琴海和黑海入口,被稱為「威尼斯的右眼」。此外威尼斯還獲得了伊庇魯斯沿岸、愛奧尼亞群島、科孚島、

克里特島、愛琴海中其他幾個大島和色雷斯的港口,以及內地的阿德里安堡。

蒙費拉侯爵博尼法斯二世獲得了薩洛尼卡港、馬其頓和希臘中部的大片土地,建立了薩洛尼卡王國(1204-1223);

勃艮地貴族奧東·德拉羅什獲得了提佛和雅典,建立了雅典公國(1205-1460);

《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作者傑弗里·德維爾阿杜安的侄子承繼了占據伯羅奔尼撒半島大部的亞該亞侯國(1205-1432);

愛琴海中大部分島嶼原來是交給威尼斯的,但威尼斯共和國政府卻決定把這些占領地交給私人,

於是丹都洛總督的侄子帶領幾個同夥,在這些島嶼上建立了阿希佩戈拉公國(1207-1566)。

凱法利尼亞島成為特殊伯爵領地,羅得島起初還被東羅馬貴族牢牢占據,但很快被一夥義大利冒險家占領,

1309年落入聖約翰騎士團手中,成為抵抗鄂圖曼人的巨大要塞。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2).JPG

 

 

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前夕,許多拜占廷貴族高官紛紛攜帶家眷和金銀細軟逃離危在旦夕的首都,

來到海峽對面的小亞細亞地區。阿列克修斯三世的另一個女婿,拉斯卡利斯家族的提奧多雷,

而後倉皇從海路撤出君士坦丁堡,先在普魯薩城暫避風頭,後得到擔心拉丁人勢力東擴的塞爾柱人蘇丹的支持,

在尼西亞定居下來。提奧多雷以這個繁榮城市為中心,建立了一個新的希臘人帝國,仍自號「羅馬帝國」,

史稱尼西亞帝國。尼西亞帝國公開宣布繼承拜占庭帝國的法統。它在建國之初受到拉丁帝國的在1205年的進攻追擊,

西歐騎士追擊流亡朝廷,直至小亞細亞。只是由於後方發生了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和色雷斯人的入侵(1207年),

迫使拉丁帝國軍隊回師,尼西亞帝國才獲得喘息的機會。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3).JPG

 

 

1205年,希臘-保加利亞聯軍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中全殲拉丁帝國軍隊,鮑德溫皇帝被俘虜,尼西亞帝國起死回生。

1242年至1243年蒙古入侵後,羅姆蘇丹國的衰弱使許多貝伊人和加齊人在安納托利亞建立了自己的公國,

這削弱了拜占庭對小亞細亞的控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一個貝伊人鄂圖曼一世創建起了鄂圖曼帝國。

然而蒙古人的入侵也讓尼西亞暫時擺脫了塞爾柱人的攻擊,使其能夠專注於對抗北部的拉丁帝國。

另外,原拜占廷皇室後裔和貴族也建立了一些國家。米海爾·科穆寧·杜卡斯奪取了伊庇魯斯地區,

建立了「伊庇魯斯專制國」(1204-1336),該國後來被塞爾維亞人吞併。

在黑海東南岸,有安德洛尼卡一世·科穆寧之孫大阿萊克修斯建立的,

定都特拉布宗的特拉布宗帝國,與尼西亞帝國競爭拜占庭帝國的法統。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4).JPG

 

 

對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入侵拜占庭帝國的行為,

教宗依諾增爵三世雖然威脅要把丹都洛和第四次十字軍的領袖——蒙費拉公爵博尼法斯革出教門,

但他私下裡也感到高興,認為這是征服了一個不服從管制的東正教徒,並使東西兩教會合而為一。

不過,這次征服君士坦丁堡的行為對聖座和整個十字軍運動都是絕對有害無益的。

它不但不能使歐洲免於穆斯林世界的威脅,反而自毀長城。

拜占庭帝國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堡壘,足以使來自於小亞細亞的羅姆蘇丹國在歐洲的大門前望而卻步。

然而經過這次巨大的毀滅之後,這個帝國再也未能恢復昔日的軍力和聲威。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5).JPG

 

 

走向末路

1211年,尼西亞帝國擊敗拉丁帝國和突厥人的聯軍,活捉了羅姆蘇丹,一直把邊界推進到安卡拉附近。

向西則兼併了愛琴海上的好幾個繁榮島嶼,並奪取了拉丁帝國的亞洲領土。

不久,它還收復了在歐洲的土地,滅亡了伊庇魯斯專制國和薩洛尼卡王國,

北方與保加利亞接壤,西邊直抵亞得里亞海。

1259年,大貴族麥可·巴列奧略被提升為拉斯卡利斯王朝(尼西亞帝國)共治皇帝。

1261年,一支800人的尼西亞部隊在希臘居民幫助下混進君士坦丁堡,兵不血刃地占領了這座城市,

拉丁帝國末代皇帝鮑德溫二世聞訊乘小船逃走。1261年8月15日,麥可舉行了入城典禮,

隨後在聖索非亞大教堂加冕為羅馬皇帝米海爾八世,開始了巴列奧略王朝的統治。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6).JPG

 

 


麥可·巴列奧略雖然恢復了帝國,但巴列奧略王朝皇帝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

而忘了他們在亞洲的敵人。為了維持他對拉丁人的戰爭,米海爾從小亞細亞撤軍並對農民徵收嚴重的稅收,

引起了極大的不滿。早在13世紀初的時候,羅馬人完全有能力清除突厥人這個未來的隱患,

但是他們並沒有預見潛在的威脅,而是任其發展,而後更是將兇猛剽悍的突厥人作為內戰和對斯拉夫人作戰的主力,

使之發展更加迅速。東羅馬帝國在小亞細亞的領土,約在其首都遷回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就立即開始縮小了。

突厥人的幾種勢力蠶食拜占庭帝國的領土,使它只剩下沿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長地帶。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7).JPG

 

 

危機漸深

1396年,巴耶濟德一世率領下的鄂圖曼帝國同西方基督教聯軍在尼科波利斯爆發大戰,

鄂圖曼軍隊擊敗了基督教聯軍。這是西方最後一次組織十字軍,

也是瓦爾納戰役前最後一次阻止鄂圖曼擴張的嘗試。此後歐洲人聯合抵抗土耳其人的信心喪失,

後者得以牢牢控制著巴爾幹半島,並持續對君士坦丁堡施壓

在塞爾柱人的幾股勢力中,有一支烏古斯人的分支卡耶部落的成員鄂圖曼人部落由於大蒙古帝國的哲別和速不台、

以及綽兒馬罕、拜住、野里知吉帶和闊里吉思的入侵而從其在羅姆蘇丹國故土西遷,進入了小亞細亞最西部。

1281年,奧斯曼·加齊成為這個部落的首領,該部落遂被稱為「鄂圖曼人」或「鄂圖曼蘇丹國」。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8).JPG

 

 

1301年,在巴菲翁(Baphaeon)附近,鄂圖曼帝國首次與東羅馬帝國發生直接衝突。

雖然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但鄂圖曼帝國軍隊的士氣輕而易舉地蓋過了基督教徒的士氣,

他們將安德羅尼卡二世皇帝的軍隊打得大敗。

這時他們倖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鄂圖曼帝國內部分裂。當鄂圖曼帝國站好陣腳後,

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圖曼帝國占領了。

東羅馬帝國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

巴列奧略王朝雖然頒布法律統一教會,但東羅馬帝國的人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

一些西方的僱傭軍來到帝國內,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看著東羅馬帝國滅亡。

 

 

.卡利亞里舊城區 (269).JPG

 

 

鄂圖曼之子奧爾汗加齊把一批批騎馬牧民改編為從突擊隊到正規騎兵和步兵的作戰單元,

並著手實施一個多方向的擴張計劃:先向南、向東控制塞爾柱人的穆斯林諸國,

把它們拉過來作為盟國,或者變成附庸國,或者乾脆兼併他們。

1362年,穆拉德一世繼位,此後鄂圖曼蘇丹國使用武力向歐洲發動了主動進攻。

在穆拉德即位後18個月內,就占領了整個色雷斯地區。

鄂圖曼人約在1369年占領阿德里安堡並將它作為首都。

1371年,鄂圖曼軍隊在馬里查河擊敗了塞爾維亞軍隊,

後來東羅馬帝國約翰五世皇帝被迫承認鄂圖曼帝國是他的宗主國,

並將次子曼努埃爾送去作為人質。

 

.卡利亞里舊城區 (270).JPG

 

 

在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中,鄂圖曼軍隊戰勝了波蘭、匈牙利王國、塞爾維亞、

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和阿爾巴尼亞聯軍。塞爾維亞大公拉扎爾的女婿假意投降,

在下跪時用一柄短劍將年已70的穆拉德蘇丹刺穿,他的兒子巴耶濟德一世(「雷電」之意)繼位。

1390年,鄂圖曼軍隊到達多瑙河。但是正當他們在巴爾幹進行戰爭的時候,

帖木兒的軍隊出現在其亞洲領土上,迫使其回師抵擋。

當鄂圖曼軍隊離開歐洲後,東羅馬皇帝曼努埃爾二世向教宗發出呼籲,請求支援。

受此請求,教宗波尼法爵九世組織了最後一次十字軍遠征。

1396年9月28日,最後一支十字軍隊伍在尼科堡戰役中被打敗。

巴耶濟德正準備回師攻打君士坦丁堡時,遭到帖木兒進攻,巴耶濟德於安卡拉之戰戰敗被俘,

使鄂圖曼帝國陷入空位時期。東羅馬帝國於1403年與巴耶塞特一世次子蘇萊曼·切萊比簽訂《加里波利條約》,

取得尼科米底亞等地區。

 

.卡利亞里舊城區 (271).JPG

 

 

政治上的分裂和中央集權的瓦解,使末日的東羅馬帝國四分五裂。

帝國內部政治動盪,皇室鬥爭激烈,共帝之間先後爆發了「兩安德羅尼庫斯之戰」、

「兩約翰之戰」、「約翰祖孫之戰」。巴列奧略王朝的分封習俗加劇了帝國的分裂,

分散在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的幾個殘餘省份幾乎都成了獨立國家,除了承認東羅馬帝國的宗主地位外,

不對中央政府承擔任何義務,既不納稅也不提供士兵,朝廷的政令幾乎不出京城。

尼西亞帝國時期一度恢復的軍區制度再次瓦解,殘存的幾個富庶的農業地區全部被鄂圖曼人占領,

國家幾乎沒有收入,依靠變賣皇室財產土地和借高利貸度日。這個國家也失去了所有兵員來源,

陸軍只得聘請加泰隆尼亞人、法蘭西人、威尼斯人、熱那亞人、塞爾維亞人、瓦拉幾亞人、

保加利亞人和鄂圖曼人充當僱傭兵。這些人名為士兵,實為匪徒,稍有不滿即大動干戈,

洗劫當地居民。東羅馬海軍也同時衰落,只能依靠威尼斯和熱那亞的艦隊保衛海上通道。

 

.卡利亞里舊城區 (272).JPG

 

 

孤都終亡

上帝不允許我在沒有帝國的情況下像皇帝一樣生活。

當我的城市淪陷時,我也會隨之倒下。誰想逃,就讓他自己去吧,誰準備面對死亡,就請他隨我一起。

1451年,鄂圖曼蘇丹穆拉德二世中風去世,穆罕默德二世即位。

他決心奪取君士坦丁堡,完全消滅東羅馬帝國。1451年9月,他與威尼斯人訂立協議,

以不介入威尼斯-熱那亞戰爭為代價換得了威尼斯的中立。

同年11月,他又與當時的匈牙利攝政王匈雅提·亞諾什簽訂一個條約,

以不在多瑙河上建立新要塞的承諾換得了匈牙利的中立。這些條約的有效期是3年,

也就是說他在這3年裡將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攻打君士坦丁堡。

與此同時,拜占庭皇帝向西方尋求幫助,但教皇只會考慮派遣援助以換取東正教教會與羅馬教廷的統一。

教會的統一被討論過,偶爾也通過帝國法令來實現,但東正教徒和神職人員強烈地憎恨羅馬和拉丁禮的權威。

一部分西方軍隊抵達以加強對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防禦,但大多數西方統治者都忙於自己國內的事務,

而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另一個原因鄂圖曼帝國將拜占庭與西歐和中歐分隔開來使得難以直接支援。

 

.卡利亞里舊城區 (273).JPG

 

 

以往鄂圖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

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克服它。但隨著火炮的出現,這堵牆再不能保護這座城市了。

匈牙利工程師烏爾班為其提供了巨大的臼炮,其威力足以擊碎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此時的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已經嚴重崩潰,城市破敗不堪。曾經宏偉的皇都現在的人口僅與散落的村鎮相似。

1453年3月初,穆罕默德二世開始將攻城臼炮運到君士坦丁堡城外。

1453年4月2日,蘇丹穆罕默德率領的80,000名士兵和大量非正規軍包圍了這座城市。

守城的基督教軍隊只有約7,000人(其中2,000人是外國人)。

4月5日,星期四,鄂圖曼軍隊出現在君士坦丁堡城牆之外的平原上。

 

.卡利亞里舊城區 (274).JPG

 

 

第二天是穆斯林的主麻日,穆罕默德下令解開大炮。

開始了與東羅馬帝國的最後決戰。君士坦丁堡的守軍擊退了多次進攻,

但是經過兩個月的炮轟,城牆多處被轟垮,在這期間,鄂圖曼內部亦發生了一定分化,

一方面是受當時小亞細亞的卡拉曼侯國的威脅,另一方面是擔憂屆時的歐洲天主教國家救援君士坦丁堡。

在5月29日的總決戰中,鄂圖曼軍隊衝入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戰鬥中殉國。

5月30日上午,穆罕默德二世進入君士坦丁堡,當日,東羅馬帝國滅亡。

穆罕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1461年,東羅馬帝國末代王族統治的特拉布松帝國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領了。

到15世紀末,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都已落入鄂圖曼帝國的控制之下。

 

 

.卡利亞里舊城區 (275).JPG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

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

一直到20世紀初覆亡時為止,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

東羅馬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最重要的影響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東羅馬帝國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

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

被後世的歷史學家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由是,持續1480年的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卡利亞里舊城區 (276).JPG

 

 


政治制度

拜占庭帝國的最高權力由皇帝掌握。皇帝是整個帝國的象徵,也是最高政治領袖、軍隊的最高統帥、

最高的司法裁判者和和宗教的最高主宰。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有三種稱呼。

Βασιλεύς(Basileus)是最常見的稱呼,來自古代希臘人對君主的稱呼。

在629年之前,羅馬帝國的希臘語地區已經長期使用此稱呼來揶揄皇帝是個「披著共和制元首外衣的東方式專制君主」,

甚至薩珊王朝的霍斯勞二世也在其致莫里斯的希臘語國書中也稱呼羅馬皇帝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但東羅馬帝國官方一直避免此稱呼。

 

.卡利亞里舊城區 (277).JPG  

 

 

公元629年,希拉克略皇帝基於基督教神學理論,正式啟用「虔信基督的皇帝」

(希臘語:Πιστὸς ἐν Χριστῷ Βασιλεὺς)作為皇帝的官方稱號,

以昭示皇帝是「萬王之王」(希臘語: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εων)耶穌基督在塵世的代理人,

自此Βασιλεύς代替帝國拉丁時期的那種冗長的皇帝兼銜,成為東羅馬皇帝的正式稱呼。

9世紀前,東羅馬皇帝因自詡為基督教世界的唯一皇帝而僅使用Βασιλεύς稱號,

但在9世紀查理曼加冕後,囿於國勢相當,也承認法蘭克人君主為基督教世界裡的Βασιλεύς,

故為表自己方為羅馬正統自稱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Ῥωμαίων」(「羅馬人的皇帝」),

而將法蘭克君主,以及日耳曼的神聖羅馬皇帝稱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Φράγκων」(「法蘭克人的皇帝」)。

至15世紀時,東羅馬皇帝為向西方求援,故自降位格自稱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Ελλήνων」(「希臘人的皇帝」)。

除了東羅馬皇帝外,其他大國(如波斯帝國和法蘭克帝國)的君主也被東羅馬人稱為Βασιλεύς。

小國君主則被稱為Ρήγας(Regas,來自拉丁語「Rex」,即國王)。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97張照片.

本次-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共已上傳1962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大約有66篇文章.36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