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初相遇.上

 

2023-楓紅名城-美加東 74-[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初相遇.上

置頂照片:北美最繁忙的港口-紐約港.

旅遊時間:12天9夜-(10-04到10月15)-第十天

時間:民國112年10月13日-星期五-早上

可樂旅遊-領隊-楊麗豫小姐(小楊)

天氣:晴

溫度:10-19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7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1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2.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

土耳其+1.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義大利+1.西班牙+1.美國+1)

本次參加人員-斯斯.彤彤.二姑姑.小姑姑-4位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腳架-Marsace DT-1541T + DB-1 碳纖維三腳架套組

 

自由女神初相遇 (1).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2).JPG

 

紐約港

(英語:New York Harbor)是一個地理詞彙,

是臨近美國紐約市的哈德遜河河口周邊所有河流、海灣及潮汐河口的總稱。

本詞常用以表示「紐約和紐澤西港」。更狹義的範疇上,本詞有時僅指代「上紐約灣」。

紐約港是北美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亦為世界天然深水港之一。

 

自由女神初相遇 (3).JPG

 

1980年吞吐量達1.6億噸,多年來都在1億噸以上,每年平均有4000多艘船舶進出。

由總噸數來看,該港是全美第三大港,也是東岸第一大港。

由於紐約位居的大西洋東北岸為全美人口最密集、工商業最發達的區域,

又鄰近全球最繁忙的大西洋航線,在位置上與歐洲接近;

再加上港口條件優越,又以伊利運河連接五大湖區,

使得紐約港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產品集散地,

也因此奠定了其成為全球重要航運交通樞紐及歐美交通中心的地位。

 

自由女神初相遇 (4).JPG

 

在紐約的發展史上,紐約港處於最關鍵的地位。

該港不僅為紐約市帶來大批的財富及物產,

19世紀初及20世紀末時,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也透過紐約港進入紐約市,

而這些移民及其後代日後都成為了紐約市發展的主力。

 

 

自由女神初相遇 (5).JPG

 

紐約港有兩條主要航道。

一條是哈德遜河口外南面的安布羅斯航道,

長16公里,寬610公尺,維護深度13.72公尺,

由南方或東方進港的船舶經這條航道進入紐約灣駛往各個港區。

另一條是長島海峽和東河,由北方進港的船舶經過這條航道。

 

 

自由女神初相遇 (6).JPG

 

哈德遜河入海口的狹水道,水深30多米,

東河水道大部分河段水深在18米以上,最深處近33公尺。

港口不易淤積。紐約港腹地廣大,

公路網、鐵路網、內河航道網和航空運輸網均四通八達。

紐約地區的14條鐵路線,其中8條可通往美國各地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等。

 

自由女神初相遇 (7).JPG

 

地理

廣義地看,紐約港的範圍包含以下水體及其岸線:

上紐約灣、下紐約灣、北河(亦即哈德遜河的最下游部分)、

東河、凡庫爾水道、紐華克灣、亞瑟水道、紐約灣海峽、牙買加灣、拉里坦灣及哈林河。

此區域面積約為1,200平方英里(3,100平方公里),擁有超過1,000英里(1,600公里)的海岸線。

頂峰時期,它包含650英里(1,046公里)發達的岸線,這些岸線分布於以下11個獨立、

興旺的港區: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區、布朗克斯、史坦登島、

珀斯安波易、伊莉莎白、貝揚、紐華克、澤西市、霍博肯及威霍肯。

雖然美國地名委員會並未確立紐約港一詞,但它有著重要的歷史、政治、經濟和生態用途。

 

自由女神初相遇 (8).JPG

 

歷史

紐約港於1614年為荷蘭人開始建設,後為英國人所經營。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紐約港進行大規模建設,

由於自然條件優越,1800年便成為美國最大港口。

後來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開始了快速的擴張,

經濟中心也逐漸轉移到北方,再加上移民人口的遽增,

紐約港日益繁忙,更加速城市的發展;

再加上伊利運河的開放通行,使得紐約港的腹地擴大至美國中西部,

亦使得當地產品得以自五大湖透過紐約港外銷全球,

紐約因此成為美國產品最為重要的集散地。

 

自由女神初相遇 (9).JPG

 


至1871年,紐約成了美國第一大港市。

1921年,紐約港務局(今紐約與紐澤西港務局)建立,

負責港口規劃和建設。紐約港有水域約700多平方公里和陸地1000多平方公里。

全港有16個主要港區:紐約市一側10個,紐澤西州一側6個。

全港深水碼頭線總長近70公里,有水深9.14、12.80米的遠洋船泊位400多個。

早期是沿哈德遜河建設突堤式狹棧橋碼頭,佈置緊湊,後方陸域小。

近期建設的伊麗莎白港區和紐華克港區的碼頭是順岸佈置,陸域面積寬敞。

 

 

自由女神初相遇 (10).JPG

 

伊利運河建設前

17世紀紐約港地區的原住民德拉瓦族,在語言學上歸類於阿爾岡琴語系,

他們使用該水道捕魚及旅行。他們於1609年在港口迎接了首個有記錄的歐洲人,

亨利·哈德遜。1524年「他(喬瓦尼·達韋拉扎諾)在史坦登島和長島間的紐約灣海峽拋錨,

受到了德拉瓦族獨木舟聚會的迎接。

他的一隊水手可能在史坦登島上一處稱為『飲水處(the watering place)』

的泉水取淡水——如今在海灣街和勝利大道轉角處,

此地點的大概位置上的一座小公園中,樹立著一座紀念碑—

—不過韋拉扎諾對此區域地理的描述大多含混不清。

 

自由女神初相遇 (11).JPG

 

歷史學家堅持認為韋拉扎諾拋錨的地點就在現在的韋拉札諾海峽大橋在布魯克林區的登陸點附近。

他還觀察了北部一塊他所認為是巨大淡水湖的水域(顯然就是上紐約灣,也稱紐約港)。

他顯然並未足夠深入紐約灣,故並未發現哈德遜河的存在。」

1624年在總督島建立了首個歐洲永久殖民地,8年後在布魯克林亦建立了殖民地;

這兩處殖民地隨後通過渡船業連接起來。

 

自由女神初相遇 (12).JPG

 

荷蘭殖民地新尼德蘭主管,彼得·史蒂文森,

命令建造下東河曼哈頓沿岸的首個碼頭,

此碼頭受到掩護故不會受到風及冰凌襲擊。

工程於1648竣工,並命名為施賴爾之彎鉤(Schreyers' Hook)碼頭

(位於現在的珍珠街和寬街附近)。

這使得紐約成為英國殖民地的主要港口,

並在以後成為新獨立的美國的一部分。

1686年英國殖民當局給予紐約自治市岸線的控制權。

 

 

 

自由女神初相遇 (13).JPG

 

伊利運河及其後時期


由於其所處的位置和水深,港口隨著輪船的採用而快速增長;

隨後的1825年,伊利運河竣工,紐約成為美國內陸與歐洲及沿岸目的地間重要的駁運港。

約1840年時,通過紐約港的旅客及大噸位貨物數量大於當時全國其他主要港口的總和,

至1900年紐約港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

位於埃利斯島的移民入境港在1892至1954年間有1200萬移民抵達。

1870年紐約市成立了碼頭管理局,以便系統開發岸線資源,喬治·B·麥克萊倫為首任總工程師。

 

 

自由女神初相遇 (14).JPG

 

在中心公路改善從而提高卡車運輸效率之前,

鐵路貨物通過渡船從紐澤西運至曼哈頓,

鐵路公司只有少量的拖船、駁船及火車駁船

(一種專門設計的駁船,覆有軌道,車皮能直接駛上駁船)。

紐約通過資助此項業務,從而搶走競爭港口的生意。

 

 

自由女神初相遇 (15).JPG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後時期


在美國參戰後1942年的鼓點行動中,軸心國王牌U-潛艇部隊對美國領海內的商船發起攻擊,

從而開始了第二段歡樂時光。U-潛艇指揮官能通過城市燈光逆光分辨出目標船隻的剪影並發動攻擊,

從而毫髮無傷地避開港口內的美國海軍。

康布里亞(Coimbria)號油輪在桑迪胡克半島外、諾爾內斯(Norness)號在長島外被擊沉。

紐約港作為美國主要的護航運輸節點,是第二次大西洋戰爭中重要的軍事集結轉運點,

而美國商船海員死亡率為1/26,高於其他美軍部隊。

 

自由女神初相遇 (16).JPG

 

該港口於二戰期間的1943年3月達到業務頂峰,錨地內有543艘船隻待泊,

等待分配護航或靠泊(並有425艘遠洋輪船停靠於750座碼頭中的部分碼頭)。

有1100座總面積近1.5平方英里(3.9平方公里)的倉庫、575艘拖船及39座船塢

(可能是極重要的,於1801年建造的紐約海軍船廠)為貨運提供服務。

因為驚人的重型機械庫存,紐約港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自由女神初相遇 (17).JPG

 

航運

從航運的角度來看,紐約港是以上紐約灣為中心,

由約240英里(386公里)航道(需要引航)、錨地及港口設施組成的綜合系統。

大型貨船需要拖船輔助才能在航道急彎處完成轉彎,

例如從范庫爾水道駛入紐華克灣的急彎。

從大西洋進入港灣的主入口位於東南方的羅卡威和桑迪胡克之間;

另一個入口從東北方向進入,通過東河出口處的長島海峽。

 

自由女神初相遇 (18).JPG

 

港灣向西南延伸至拉里坦河河口,

向西北至紐華克港,向北至喬治華盛頓大橋。

其他穿越港灣的鐵公路通道有紐新港務局過哈德遜河捷運(PATH)

及跨越紐約灣海峽的韋拉札諾海峽大橋。

 

自由女神初相遇 (19).JPG

 

港口


儘管紐約港這個詞一直都暗指包含五行政區及臨近的紐澤西市岸線的紐約港口,

直到1972年它們才劃歸單一的兩州港務局管理。

從1950年代開始,紐華克灣內紐華克港-伊莉莎白航運碼頭的貨櫃船設施讓臨近的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兩地的商港黯然失色,

而它也是東海岸最大的貨櫃港口。港口在客運方面的重要性現已下降,

但港務局同時也管轄紐約甘迺迪機場、拉瓜地亞機場及紐華克自由機場三座航空站。

紐約市同時有遊船線路、通勤渡輪及觀光船的服務。最近有一個新的旅客設施在布魯克林紅勾開放。

儘管大部分渡輪服務都是私營的,史坦登島渡輪卻是由紐約市交通運輸管理局運營的。

 

 

自由女神初相遇 (20).JPG

 

航道維護

港口的管理職責由聯邦政府至市政府各級分別承擔。

港口設施由兩州港務局控制,但航道深度控制其實是由美國陸軍工兵部隊承擔,

該部隊自1826年國會通過一條關於河流及海港的綜合法令起就已加入港口管理。

紐約港的自然水深約為17英尺(5公尺),不過控制水深1880年已加深至約24英尺(7公尺)

 

 

自由女神初相遇 (21).JPG

 

1891年主航道最淺處為30英尺(9公尺)。

1914年安克拉治航道成為海港的主入口,航道深40英尺(12公尺)、

寬2,000英尺(600公尺)。二戰期間航道疏浚至45英尺(14公尺)以便容納更大的巴拿馬型貨輪。

目前工兵隊把疏浚至50英尺(15公尺)的工程包出,該工程保證航道能容納超巴拿馬型貨櫃貨輪,

這種貨輪能通過蘇伊士運河。

 

自由女神初相遇 (22).JPG

 

連接紐華克港貨櫃裝卸設施與大西洋的航道引發了一系列環境擔憂。

淤泥下積蓄有多氯聯苯及其它污染物。

很多區域的砂質海床已開挖至岩石面,需要進行爆破。

疏浚設備隨後挖起碎石並棄至別處。

2005年曾有70台疏浚設備在此處進行港口挖深作業,

而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疏浚船隊。

史坦登島的居民偶爾會覺察到疏浚作業產生噪音及震動。

挖掘作業人員會在進行爆破前向當地居民預警。

 

 

自由女神初相遇 (23).JPG

 

安全保障

美國海岸警衛隊負責水路的管理,包括治理涌流,船舶營救,打擊恐怖分子。

兩州的紐約港岸線委員會也負責調查與打擊犯罪活動,特別是一些有組織的犯罪。

該委員會成立於1953年(一年後描述1950年代紐約港各種勢力互相鬥爭的電影《碼頭風雲》上映),

來打擊勞動力壓榨。據稱甘比諾家族控制了紐約濱海地區,而熱那亞家族控制了紐澤西州一邊。

1984年,當地的卡車司機兄弟會依據反詐騙法成立,2005年,依據相同的程序,當地又成立了國際碼頭工人協會。

 

 

自由女神初相遇 (24).JPG

 

2006年3月,港口乘客設施轉交杜拜全球港口分公司負責,此事引起很大爭議,

人們懷疑美國的港口運營由他國,特別是阿拉伯國家接手是否安全,

儘管事實上如今的運營商也是英國的P&O港口公司,

而且,中國共產黨官方的東方海外投資有限公司承包了紐約貨櫃碼頭。

另一個問題是,美國海關的「綠巷」計劃,

對可信船隻進行相對較少的檢查,使得走私物資變得更加容易。

 

 

自由女神初相遇 (25).JPG

 

港灣環境

這裡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紐約港很大程度上缺乏海洋生物。

但事實是,它支持著多樣而生機勃勃的河口水生生物物種。

而事實上潮流存在於北方100英里(161公里)外的特洛伊。

自由女神像、埃利斯島、總督島、柯林頓堡、

蓋特威國家遊憩區及格蘭特將軍之墓現在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維持。

 

 

自由女神初相遇 (26).JPG

 

照片眾多...還沒看到自由女神像...請自行觀賞唄!!

 

自由女神初相遇 (27).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28).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29).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0).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1).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2).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3).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4).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5).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6).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7).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8).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39).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0).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1).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2).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3).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4).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5).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6).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7).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8).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49).JPG

 

 

 

自由女神初相遇 (50).JPG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0張照片.

本次-2023-楓紅名城-美加東-共已上傳3328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3-楓紅名城-美加東.大約有86篇文章.42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斯斯 的頭像
    斯斯

    斯言彤語-旅行攝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