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府 (72)

 

(本篇文章資料皆來自於維基百科)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逝世。

1982年10月17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近據『匪』報透露共『匪』又放出邀請張學良返回大陸參加其父張作霖墓園重修典禮之空言

此類統戰邪惡『匪』必層出不窮諺云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我亦唯有作如是觀耳晚秋寒意深至懇母親起居倍加珍護肅叩福安  兒」

 

少帥府 (68)

 

10月20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

「張漢卿在東北人心中尚有其影響力此所以詭『匪』尚有利用者也

若統戰熱化時漢卿默然無聲則又可大做其文章余數十年中為其排難開脫說項在靈心上引介其信仰上帝

再憶漢卿曾對汝痛苦流涕悔其當初鑄成大錯諒需要其可為我億萬大陸受難同胞作一嚴正表示

根據事實痛斥共『匪』偽譎害人之毒辣對其個人亦是有利其可對中國歷史有一交代且須在交代中

預防『匪』方謂並非出諸自願等妄言故須斥文中事前杜絶之猶如余對廖函先予預防其反擊及可能濫言故對『匪』毒先打防疾劑也   母」

 

少帥府 (69)

 

10月22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關於共『匪』企圖邀請張學良返回大陸參加張作霖墓園重修儀式之說係香港『匪』

『文匯報』十月十日轉載『匪』英文『中國日報』試探性之消息目前『匪』尚無進一步之動作

而張學良亦尚一無所知大人所示當依情況發展謀求對策專肅奉稟敬叩福安  兒」

 

 

少帥府 (70)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

李登輝執政後,1990年起,張學良全面恢復人身自由,之後到美國探訪。

1993年4月,受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5月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

1995年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在那裡長居直到逝世。

 

 

少帥府 (71) 

 

逝世

2001年10月14日14時50分(北京時間10月15日8時50分),

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病逝,享年101歲。

10月19日,總統府明令褒揚,全文為:

 東北耆宿張學良,早預戎行,勇略聿昭,英雋秀發,蜚聲於時。

民國十七年臨危授命,主政東北,懷民族大義,秉愛國志節,

勇拒日人威逼利誘,毅然宣布易幟,擁護中央,促成統一,奠定訓政時期建設根基。

旋於中原大戰期間,通電支持國民政府,調停各方,止息戰禍,厥功至偉。

綜其生平,愛國情殷,慷慨貞固;淡泊恬靜,壽登期頤。

遽聞殂謝,悼惜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總統 陳水扁

 

張學良雖然長壽,卻始終沒有回中國東北老家,

 有的歸咎於身體原因,也有歸咎兩岸政治原因。

 

少帥府 (73)

 

軼事

張學良十分欽佩李登輝,認為他是個很好的基督教徒,

又是個很好的學者,無論甚麼事,李登輝都有很好的研究。

張學良對宋美齡滿懷感激之情。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近日公布張學良生前與蔣中正、宋美齡伉儷往來的信件顯示,

宋自1936年「西安事變」後,數十年一直對張備極保護、關懷,

兩人往來信函反映其深厚情誼。

張生前也說,他因為蔣夫人而保命。

因為宋美齡,張在1964年再度受洗入基督教,

據張說,他少年時代就常出入基督教青年會,

中學也在教會學校讀書,對教義很感興趣,早就受洗過了。

 

少帥府 (74)

 

吸毒和戒毒

最初張於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吸食鴉片。

1925年,張學良在講武堂教官郭松齡倒戈反奉後,

奉系情況危急,張壓力過大借毒排愁,因此漸漸吸毒成癮。

1928年夏,張決心戒掉鴉片,

聽了楊宇霆建議採用了據說對戒除鴉片有特效的日本進口注射藥巴文耐魯,

並讓私人醫生馬揚武為其注射。

 

 

少帥府 (75)

 

但後來才知巴文耐魯含有少量海洛因,但張已因長期使用對嗎啡針成癮,

張後來遷怒馬醫生不知藥效,遂辭退馬醫生。

1933年,後來張在上海身體愈加衰弱,宋子文、端納勸張出國前再次戒毒,

張在其戒毒後送負責戒毒的米勒醫師5萬銀元表示感謝。

自此,張已根除毒癮。

 

少帥府 (76)

 

自述公開

張學良晚年曾接受過幾次訪問,澄清了一些爭論已久的歷史問題,

在台灣的訪問,是由郭冠英與周玉蔻聯合執行,製作了電視紀錄片《世紀行過》。

後來又與著名歷史學者唐德剛製作了《張學良口述歷史》(唐德剛著,遠流,出版日期:2009-02-27完成)。

而根據張學良的遺囑,哥倫比亞大學在他死後,也公布了張學良的自述材料(參見維基語錄相關內容)。

唐德剛先生的《張學良口述歷史》一書最終未能寫完,許多關鍵問題,如西安事變,最終沒有得到張學良的親口解密。

 


 

 

少帥府 (77)

 

關於張學良為何推辭解密歷史,張學良在接受華視採訪時說:

「我不願意寫歷史,我說假話?——有意思麼?那我寫什麼給後人?

我寫自己好,臭表功?我寫別人不好,那更不能!

還有好多我有忌諱,我不能把這些話都說出來。

事實我知道太多了,我不能。我的長官、我的父親,還有我的朋友、我的敵人。

 

 

少帥府 (78)

 

比方説對馮玉祥,我對馮玉祥知道得最詳細,我不願意說這些事情,我不應該說這些。」

「我不能罵我自己,罵我自己人家也不信,何必呢?我看人家寫好多回憶錄,

我就笑一笑,那有什麼意思呢?歷史是別人來寫,不是我自己來寫。」

「評論就讓別人去評論去,我不在意。你看我一生,我爭權奪利過嗎?

我從來沒為我自己爭權奪利過,我能給國家,給人民貢獻,我盡我力量。

我個人地位,我隨便怎樣,我就走開,就完了。」

 

少帥府 (79)

 

 評價

張學良晚年自評: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爲了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

唐德剛:把個花花公子和政治家、軍事家分開來做,

則民國史上實是車載斗量,沒啥稀奇;

可是把這三種不同的行業,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體,

如魚得水,則學良之外,也就真的別無分店了。

 

少帥府 (80)

 

政治方面「其政治家的節操與風範,和青年愛國者的熱血」尤爲難能可貴。

「他在二十來歲的青年期所具有的現代化的政治觀念,已非老帥所能及」,

「竟能在日俄兩大帝國主義環伺之中、守舊派元老將領壓力之下,義無反顧,歸順南京,幡然易幟」。

須知學良於1928年底的易幟,與中國內戰史上的「勢窮來歸」或「變節起義」是截然不同的,

「奉張」又何嘗不可「挾寇自重」呢?

 

少帥府 (81)

 

但是學良不此之圖,偏要易幟歸順,促成國家統一,

最後招致日俄二寇,南北夾攻,終使他獨力難以為繼。

或問學良當年何以見不及此?答曰無他,一股青年熱血沸騰而已。

學良當年既拒日又抗俄的干法,實在是一位少年氣盛、忠肝義膽的民族英雄之所為,

與當時那些私心自用,假抗敵之名,行投機之實的軍閥、官僚、文人,實無法相比。

 唐德剛的評價得到張學良本人的肯定。

歷史學家楊天石也稱讚唐德剛:「寫張學良寫的是『全人』,更接近真實。」

 

少帥府 (82)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在2006年12月12日作出回應:

張學良與楊虎城當年身為國民黨將領,不僅沒有積極剿共,

還以非常手段挾持統帥,這種行為幾乎等於是『軍事政變』,

即使在今天的中國,也應該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沒有所謂『平反』的問題.

 

 

少帥府 (83)

 

劉大年:評價張漢卿先生有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我們是把中華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

還是把國民黨、共產黨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

第二,推動蔣中正參加抗日戰爭,是抬高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

還是貶低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

第三,「西安兵諫」,是只有張、楊能夠起這種作用,

或者還有別人能起這種作用?

「西安兵諫」是個人或少數人的行為,還是代表了全民族的意願?

根據以上三條原則去衡量,我們講歷史的人,只要不是負鼓盲翁,

就很容易對張學良的是非功過做出判斷。

學術討論可以各說各的,但像張漢卿這樣的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評。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要從民族大義去考慮問題,一切以民族大義為重。」

 

 

少帥府 (84)

 

 

曹長青:張學良嗜好毒品、女色,生活上是花花公子作派,

甚至在指揮熱河保衛戰時,「只到前線去過一次,還是為了陪宋子文;

汽車每行15公里就得停下來,讓他注射毒品」。

張學良是假將軍、假英雄、假基督徒。

 

少帥府 (85)

 

《紐約時報》在張的訃告《Zhang Xueliang, 100, Dies; Warlord and Hero of China》

中稱將張稱為改變了中國歷史的民族英雄,同時海峽兩岸沒有太多共同觀點的領導人,

能夠同時為張先生的死發去悼函,說明了張先生具有一定聲望。

 

 

少帥府 (86)

 

毛澤東: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恩來:張、楊兩將軍「是有大功於抗戰事業的」。

1956年,周總理在紀念「西安事變」二十周年的講話中說:

「不論張學良將軍死活,我們中國共產黨評張學良將軍為千古功臣」。

 

少帥府 (87)

 

江澤民:張學良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

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以愛國的赤誠之心,

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毅然發動西安事變,聯共抗日,

為結束10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少帥府 (88)

 

胡適: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是名為抗敵,

實則自壞長城,是國家民族之罪人。

呂正操:張學良無愧於千古功臣稱號。

 

少帥府 (89)

 

李敖:張學良是民族英雄。

張學良最偉大的是他本可以做東北王,但是張學良熱愛祖國,

東北有獨立的本錢卻沒有獨立,比台灣大36倍的地方不肯獨立。

他的爸爸為此而死,他自己為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尊嚴,被蔣中正從38歲關到83歲。

李敖考證九一八事變關於張學良不抵抗的問題時,得出並非張學良本意,

而是蔣介石的命令,「918怪張學良不抵抗的人,請看當時「國聞周報」10卷37期吧:


「不抵抗主義,不創自張學良,而創自蔣主席。」

「國府文告中,對日避免衝突之指示,即是國府對於張學良不抵抗之承認。」

蔣介石御用史家梁敬錞「九一八事變史述」

結論:「不抵抗之責任,要非學良一人所能獨負。」大家多讀點書吧。」

 

少帥府 (90)

 

卜寧:張學良就是一個花花公子,紈絝子弟。

小時候不學無術,吃喝嫖賭。

長大後,眼見父親被日本人炸死,東三省被日本人侵佔,

置國仇家恨於不顧,率領兵強馬壯的東北軍狼狽逃入關內,

把東北的土地拱手讓與日本關東軍。

彼時東北軍幾十萬將士之實力完全可以與關東軍幾萬人奮死一戰也。

張學良在東北背叛北洋政府投靠蔣中正之國民政府,

入關後又背叛蔣中正,投靠共產黨。

晚年後又背棄中華民族,投入基督上帝懷抱。

此君完全是一個沒有文化,沒有膽識,沒有主見,出爾反爾,

 

背信棄義之小人也,比吳三桂有過而無不及也。


 

 

少帥府 (91)

 

張學良一生中有二個老婆.

我們先來介紹其元配-

于鳳至


少帥張學良的原配妻子。

在張學良的坎坷人生之中,

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姓 于
名 鳳至
姓名 于鳳至
字 翔舟
出生 1897年6月7日(1897-06-07)
 大清吉林公主嶺南崴子鄉大泉眼村
婚年 1916年
逝世 1990年3月20日(92歲)
 美國洛杉磯
親屬
父親 于文斗
夫 張學良
夫之父 張作霖
夫之母 趙春桂
子 張閭珣、張閭玗、張閭琪
女 張閭瑛

 

少帥府 (92)

 

早年生活

于鳳至祖籍山東海陽司馬庄,現乳山市乳山寨鎮司馬庄村。

祖輩因災荒落戶鄭家屯(現吉林省雙遼市)。

其父靠經商致富,為避風險,將家眷安置於懷德縣大泉眼村(現公主嶺市南崴子鎮大泉眼村)。

1897年于鳳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歲入私塾,九歲到鄭家屯。

十一歲時由父母訂下婚約,對方是小她三歲的張學良。

1913年考入並最終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奉天女子師範學校。

 

少帥府 (93)

 

新婚受寵

1916年4月,于鳳至與張學良在鄭家屯舉行婚禮結為夫婦。

婚後來到瀋陽,住在「大帥府」。

雖然起初張學良對於父母的包辦婚姻表示反對,

但後來,于鳳至贏得了張學良的愛慕和敬重。

兩人興趣相投、相敬如賓,感情日益融洽。

公公張作霖也對這個兒媳婦喜愛有加。

由於她處事得體、有主見、待人真誠,

在複雜的大帥府中也逐漸獲得了普遍的歡迎和威望。

 

少帥府 (94)

 

 感情波折

1929年,趙一荻來到瀋陽,于鳳至大為不悅,拒不接受。

後來,經約法三章勉強應允:

“趙四小姐對外沒有夫人名份。

對外國人稱是你的秘書;對中國人稱為侍從。”

不過,于鳳至逐漸發現趙一荻對張學良的愛的確出於真誠,

並且才智過人、精通英文、善於交際。

自己需要打理帥府內外,不能常伴丈夫左右,

如今他身邊有這樣一個體貼聰明的女人倒也不錯,

遂慢慢對她有了好感。

加之趙一荻對她也頗為尊重,兩人感情日甚,親如姐妹。

 

少帥府 (95)

 

 相夫持家

于鳳至初到張府,即由於張作霖的愛護和自己的能力樹立了威望,並逐漸接管帥府內務。

另一方面,張學良一直稱她為「大姐」,遇有難事常與她討論,

徵求她的意見,特別是在苦悶之時常得她的巧妙安慰。

1928年,張作霖被日軍炸死,致皇姑屯事件爆發。

于鳳至率張作霖眾妾等秘不發喪,巧與日本特務周旋,

張學良扶持靈柩返回奉天,卻假言張作霖只受了點輕傷。

聽聞張作霖仍在,各方勢力不敢妄動,從而使張學良得以順利繼承父親在東北軍政方面的大權。

 

 

少帥府 (96)

 

1929年1月,張學良為了穩固軍權,欲處置守舊派代表楊宇霆、常蔭槐。

起初打算將其二人禁錮起來,但他與于鳳至商量時,于說:

“你能關得住他嗎,張作相等人為他求情你是放還是不放?”張遂決定處決之。

張後來回憶時說:

“真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1930年,遼西大水,于鳳至在瀋陽組織「水災協賑會」救災。

之後,趕往南京,與正在參加蔣張首次會晤的丈夫相會,首次會見蔣介石與宋美齡。

後下上海,曾拜宋老夫人(倪桂珍,宋氏三姐妹之母)為乾娘,與宋美齡等結下姐妹情意。

 

少帥府 (97)

 

933年,張學良被迫下野,4月11日于鳳至隨夫出訪義大利,

途中曾填詞一首安慰沮喪中的丈夫:

越大洋乘風破浪,等閒千堵冰障。

人言英雄志無量,空餘豪氣萬丈。

將門子,百將戰驍勇何懼敵囚旺。

一馬平盪。嘆成命難違,請纓無路,長嘯嘆淪喪。

道甚麼,外交可攘頑敵,國人急呼良將。

問君此去何惆悵,蓄得青山樹千丈。

述衷腸,實難忘,永志塞外恥辱帳。慢動悲愴戕。

青史無虛謊,黑白分明,笑對世人謗。

在義大利時會見了墨索里尼等,並輾轉參訪歐美諸國。

之後,于鳳至留在義大利,安排和照顧正在羅馬讀書的孩子。

1936年11月,義大利支持日本宣布承認滿洲國成立,

張家與時任義大利外交部長的加萊亞佐·齊亞諾私交破裂,

于鳳至攜子女來到英國倫敦。

 

少帥府 (98)

 

回國救夫

1937年,剛到英國的于鳳至得到丈夫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扣押的消息,帶病回國救夫。

然而,多方奔走卻毫無效果。

她要求與丈夫一同承受牢獄之災,從此經受了三年被特務嚴密看守的幽禁歲月。

 

少帥府 (99)

 

起初,張常有自殺的念頭,欲以此控訴蔣介石對他的囚禁,但于鳳至勸之[3]:

“在軍事法庭上,你光明正大地說明「西安事變」的兵諫,是為國家存亡的革命行為;

是為了改正錯誤的政策而兵諫,並不承認有罪,這從得到蔣先生的允諾採納我們的主張可以證明。

既然我們認為不僅無罪而且行為正確,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學文天祥等仁人志士為人才是,

我們心有正義,歷史會有裁判,怎麼能喪失信心?

何況你對東北軍幾十萬將士有責任,對西北軍官兵有責任,對兒女有責任,

你要戰死在前線的心愿未遂,蔣幫如此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報應未見;

所以,不但不能自殺,反而要千方百計保住自己的生命才對得起人,對得起大帥在天之靈。”

張遂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少帥府 (100)

 

1940年,于鳳至在貴州被查出患有乳癌,醫院告知國內無法醫治。

且他們有一個兒子于倫敦轟炸中腦部受損,需親人照顧。

經張學良勸導、蔣介石同意,於3月去美,同時將子女接至美國照顧。

起初,于鳳至不願去美國,她說:

“漢卿,知情的當然會知道我去美國治病是你的主意,可是不知情的人又會怎麼看我于鳳至呢?

現在你也許被人當成了千古罪人,我想若干年後你也許就是千古英雄。

到那時,世事劇變,物是人非,也許我們那時都不在人世了。

我于鳳至會不會被史學家們當成痛罵的對象?”張安慰她說,他自己被囚,

于只要照顧好在外的三個孩子,就是對張家最大的功勞。並且病好了也永遠不要進蔣統區,

要幫他完成揭開「西安事變」真相的心愿。

豈料,這一去竟是他們夫妻的永別。

 

少帥府 (101)

 

終老海外

1964年,為斷絕張學良遠走美國這一退路,

蔣介石借張皈依基督教,按一夫一妻制的教義,

一名男子不能同時與兩名女子保持夫妻關係,逼迫張和于鳳至離婚。

“我和漢卿電話中說此事,他說:「我們永遠是我們,這事由你決定如何應付,

我還是每天唱《四郎探母》。」為了保護漢卿的安全,我給這個獨裁者簽字,

但我也要向世人說明,我不承認強加給我的、非法的所謂離婚、結婚。

漢卿的話「我們永遠是我們」,夠了,我們兩人不承認它。

 

少帥府 (102)

 

宋美齡每年和我都互寄聖誕、新年賀卡。

這年,她信封上仍然是寫張夫人收。以後每年都如此。

趙四不顧當年的誓言,說永遠感激我對她的恩德,說一輩子做漢卿的秘書,

決不要任何名分等,今天如此,我不怪她。

但是,她明知這是堵塞了漢卿可以得到自由的路,這是無可原諒的。

 

 

少帥府 (103)

 

趙一荻

 又名綺霞。

出生於香港,國民政府將領張學良第二任妻子,

人稱「趙四小姐」。

  
姓 趙
名 一荻
姓名 趙一荻
乳名 香生
出生 1912年5月28日(1912-05-28)
 英屬香港
逝世 2000年6月22日(88歲)
 美國夏威夷檀香山
親屬
父親 趙慶華
母親 呂葆貞
夫 張學良
夫之父 張作霖
夫之母 趙春桂
夫之元配 于鳳至
子 張閭琳

 

少帥府 (104)

 

簡介

 1928年(一說1927年)與張學良相識於天津,

私奔,趙跪求張妻于鳳至接納,並許諾終生不要名份。

後住在于鳳至出資修建的「金屋」以秘書身份伴張。

張學良1928年冬「東北易幟」,後又力挺中原大戰情勢危殆的蔣介石,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張妻于鳳至和趙多有襄助。

1940年,于鳳至因患乳腺癌,不得不與張分離,去美國治病,趙得以陪伴張左右。

 

少帥府 (105)

 

1964年,為斷絕張遠走美國這一退路,

蔣介石借張入基督教,按教義一名男子不能同時與兩名女子保持夫妻關係,

想逼迫張與于鳳至離婚,趙一荻亦放棄不要名份的誓言,遣人遊說于鳳至,

稱張學良主動要求與于鳳至離婚並和自己結婚,于鳳至為張學良安全考慮,

同意在形式上和張離婚,但堅持「離婚」是被逼無奈,並非夫妻情斷。

之後趙一荻和張學良正式成為法定夫妻。

二人有一子張閭琳。

 

少帥府 (106)

 

張學良將軍的第二位夫人是趙一荻女士。

趙一荻,又名綺霞。父親趙慶華曾任津、滬等鐵路局局長及交通次長等職。

趙慶華有6男4女。綺霞在四女中排行第四,故人們又稱她為趙四小姐。

張學良於1926年在天津蔡公館舉辦的一次生日舞會上與趙一荻女士相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親密交往後,趙一荻與張學良同居了。

從此,趙一荻女士一直陪伴在張學良將軍的身邊,直到1964年7月4日,

張學良與趙一荻才在台北市的北投溫泉風景區的一個教堂裡舉行了婚禮。

此時張學良已64歲,趙一荻女士也已是54歲了。

張學良將軍與趙一荻女士生有一子張閭琳,現居美國。

張閭琳也是張學良的惟一在世的兒子。

 

少帥府 (107)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

趙一荻女士於1937年1月攜年幼的兒子張閭琳去南京准備去陪伴落難中的丈夫張學良將軍。

由於種種原因沒能成行,就隻好轉至香港居住了近3年的時間。

1940年,趙一荻得知張學良被轉移到貴州修文陽明洞後,再度決心去那裡陪伴囚牢中的張學良。

要去陪伴丈夫就不能帶著年幼的兒子張閭琳,經過一番痛苦的思考,

趙一荻決定把不滿10歲的兒子張閭琳送往美國舊金山,托附給一位美國朋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婦代為撫養。

 

少帥府 (108)

 

伊雅格20世紀20年代曾到過中國東北,在張學良的父親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部下當過軍需官。

張學良年幼之時,就與伊雅格多有交往,感情深篤。

當張學良代父執掌東北叁省軍政大權以後,更加重用這個老軍需官伊雅格。

1933年,張學良下野,赴歐洲進行軍事考察,伊雅格也陪同隨行。

考察結束後,伊雅格回到了英格蘭故土。戰後,伊雅格移居美國西部城市舊金山。

 

 

少帥府 (109)

 

當1940年,趙一荻赴貴州前夕,將兒子閭琳交給他們夫婦照看時,他們欣然接受了。

臨行前,趙一荻叮囑伊雅格夫婦,不要讓孩子與外界多接觸,以防止有人加害於孩子。

母子分別時,年幼的張閭琳哭得十分傷心,並哭喊著要跟媽媽一塊去見爸爸,還緊緊地抱住媽媽的腿不放。

此時的趙一荻也是淚流滿面,忍著內心的無比痛苦告別了年幼的孩子,來到丈夫的身邊。

 

 

少帥府 (110)

 

伊雅格和埃娜夫婦對趙一荻女士的行為深表敬佩,也知道這也是張學良將軍在危難之際對他們的重托。

一向仗義的伊雅格夫婦更感到不能忘了張家“老帥”與“少帥”對他們的知遇之恩,一定要將這個孩子撫養成人。

為了不讓張閭琳真實身份暴露,伊雅格和埃娜商議,決定搬出現在居住的舊金山華人聚居區。

他們這樣做主要是擔心有熟悉他們底細的華人,怕他們發現了張學良、趙一荻夫婦托孤的秘密。

另外,為了萬無一失,伊雅格和埃娜不但將張閭琳改了美國名“克爾”,而且還讓這個孩子幾乎完全西化。

全家人教他學英語,還用英語和他對話。

 

少帥府 (111)

 

伊雅格和埃娜還自稱是張閭琳的爸爸媽媽。以致後來張閭琳自己也說不出父親張學良的名字了。

為了確保張閭琳的安全,伊雅格夫婦還在張閭琳於舊金山讀完小學以後,又遷居到洛杉磯定居。

由於張閭琳天資聰慧、學習勤奮,中學畢業後便考取了加州大學,攻讀航天專業。

大學畢業後,張閭琳終於成了一名航天方面的專家。

 

少帥府 (112)

 

伊雅格和埃娜還自稱是張閭琳的爸爸媽媽。以致後來張閭琳自己也說不出父親張學良的名字了。

為了確保張閭琳的安全,伊雅格夫婦還在張閭琳於舊金山讀完小學以後,又遷居到洛杉磯定居。

由於張閭琳天資聰慧、學習勤奮,中學畢業後便考取了加州大學,攻讀航天專業。

大學畢業後,張閭琳終於成了一名航天方面的專家。


 

 

少帥府 (113)

1940年,張閭琳的母親趙一荻女士赴美托孤以後,

來到貴州與張學良一同處於囚禁之中,與外界幾乎隔絕,

從此,兒子張閭琳音訊全無。

1946年,趙一荻女士隨丈夫張學良經重慶秘密轉到台灣以後,

便進入更嚴密的幽禁之中。

 

 

少帥府 (114)

 

轉眼15年過去了,這15年來,他們與兒子沒有聯系。

而趙一荻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兒子,

尤其是1952年發生在舊金山華人社區的那一場大火之後,他更擔心兒子的去向。

1955年春天,張學良的好友董顯光夫婦即將赴美就任“大使”,

臨行前,前往張學良的住地辭行,此時的趙一荻忽然又想起了分別了15年的兒子張閭琳,

希望他們赴美以後,能幫他們找到自己寄養在美國的兒子。

 

少帥府 (115)

 

董顯光夫婦當即向趙一荻女士索要了張閭琳在美國的地址。

但是,歷經10年囚禁生涯的張學良,沒有與外界的通訊自由,

他們夫婦無法向董顯光夫婦提供伊雅格夫婦現在在美國的住址,

隻是給了1940以前趙一荻居住在香港時與伊雅格的通訊地址:美國舊金山灣區格林大道309號。

董顯光夫婦到了美國後,按照趙一荻女士提供的伊雅格的地址去舊金山尋找張閭琳,

然而來到這裡時,發現伊雅格在灣區的住宅已蕩然無存,原來的格林大道已被改成一個高夫爾球場。


 

 

少帥府 (116)

 

董顯光夫婦於是又求助於舊金山市政當局,

了解1952年曾經發生的那一場大火災中9 名死者是哪些人,

結果發現沒有伊雅格和妻子埃娜,他們才算鬆了一口氣。

至於火災後伊雅格夫婦遷到何處,一時又難以查清。

董顯光夫婦於是又求助於美國聯邦調查局,

終於查清了伊雅格的妻子埃娜9年前去世,

伊雅格本人早在1952年那場大火之前就移居洛杉磯。

根據線索,董顯光夫婦終於在洛杉磯見到了已長大成人的張閭琳。

1956年,張閭琳第一次來到台灣,去高雄探望仍被囚禁中的父母親。

1959年,台灣官方宣布張學良重獲自由後,1961年的夏天,趙一荻赴美探親。

從此,張學良、趙一荻夫婦終於和自己隻會說英語不會說漢語的兒子頻繁往來,共享天倫之樂。

 

少帥府 (117)

 

張閭琳在加州大學讀書時,結識了一位在加州大學讀書的華人少女陳淑貞,

陳淑貞是粵系軍閥陳濟棠的侄女。不過,那時他們相識時二人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世。

直到他們定情結婚後,陳淑貞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學良將軍的兒子。

其實他們二人都是名將之後,真可謂門當戶對。

張閭琳與妻子陳淑貞生有二子,長子張居信,即張學良將軍的長孫,

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學電機系畢業,並獲博士學位,在科研領域有突出貢獻,曾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金。

次子張居仰,即是張學良將軍的次孫,生於1967年,據稱居仰為張家的精英。

 

少帥府 (118)

 

張學良移居美國後,曾多次向兒子表示,他晚年最大心願就是回東北探親,

但是由於健康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為了了卻父親的心願,兒子張閭琳受父親委托,多次回到大陸,回到東北老家探親。

1994年5月,張閭琳和妻子陳淑貞第一次經香港、北京回沈陽一路探親訪友。

當他們夫婦來到北京以後,堅持要以非官方的身份,即以華裔旅美航天專家的身份進行探親訪問。

當有關方面得知張閭琳先生到北京後,邀請他到航天航空公司去參觀我國歷次發射的衛星、火箭的實物及模型。

參觀後,張閭琳對祖國航天工業的迅速發展感到分外欣慰。

 

少帥府 (119)

 

隨後張閭琳回遼寧,代表父親憑吊祖父張作霖的“大帥陵”。

“大帥陵”位於撫順市東北 60公裡的高麗營盤上,

是父親張學良為1929年在皇姑屯事件中喪生的祖父張作霖所建。

1931年,正當張學良准備將暫時停放在沈陽的張作霖的靈柩移入這座仿古的陵墓時,“九一八”事件發生了。

從此張學良離開東北,再也沒有能回到老家沈陽,張作霖的遷靈之事也始終未能實現,

致使撫順的“大帥陵”一直空著。

直到1990年,張閭琳的父親張學良真正恢復自由時,才多次向兒子表示,

有一天回東北老家去,首要的大事就是將祖父的靈柩移至“大帥陵”。

然而,此事直到張學良2001年去世時也沒能完成。

 

少帥府 (120)

 

張閭琳看到眼前的12.5萬平方米的“大帥陵”,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後,

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時,心中充滿感激之情。

張閭琳為了能讓遠在大洋彼岸的父親放心,還用攝影機拍下了陵區的全部景物,帶回美國。

2004年9月20日,張閭琳再次偕夫人陳淑貞、長子張居信回沈陽出席了在遼寧大劇院舉行的

“紀念張學良逝世3周年暨張學良學術研究會”時,他們夫婦再度回到大帥府參觀。

這次參觀,還看到了有關他的祖父張作霖的圖片展,母親趙一荻過去住過的“趙四小姐樓”等,

更觸動了他對逝去的親人無限的懷念。

 

少帥府 (121)

 

介紹完了張學良的一生.

我覺得錯與對似乎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該有的歷史評估將來一定能更有更客觀公正的言論.

至少在此之時.有二位夫人的支持與陪伴.我想張老先生也可以一笑置之才是....

 

少帥府 (122)

 

至少36歲前的張學良已經是大大的不平凡了.

凡人不敢想不能想的他都有了..

而既然發動了政變.該有的覺悟也理當如是....

 

少帥府 (123)

 

(趙四小姐的居所.

這邊的票是另外買的.小張送的)

張學良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無法規避的一個名人,

而趙四小姐則是張學良百年人生中一個不可規避的女人。

她16歲與風流倜儻的張學良一見鍾情,

18歲不顧家庭的阻撓孑然一身來到有妻有子的張學良身邊。

兩人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守可謂是一波三折,頗具傳奇色彩。

 

少帥府 (124)

 

 

趙四小姐祖籍浙江蘭溪市靈洞鄉洞源村。

其父趙慶華,號燧山,曾任清郵傳部主事,津浦、滬寧、滬杭甬、廣九等鐵路局局長。

在梁士詒任國務總理時,趙慶華又官至交通部次長,並曾任交通銀行經理、東三省外交顧問等職。

一生為官清廉,名聲頗佳。

趙四小姐1912年出生於香港,為此,母親給她取名香笙。

據説在其出生時,東方海天交接處出現了一道瑰麗的彩霞,望著織錦般絢麗的景色,

父親趙慶華由之動情,遂給女兒取名為綺霞。“綺霞”其意雖美,卻不如“趙四”更為世人所知。

“趙四”源於排行,趙慶華膝下六男四女,綺霞在姐妺中排行老四,便被家裏人稱為四小姐,

外人則稱她為趙四小姐,後來人們簡而化之,又稱她為“趙四”。

 

少帥府 (125)

 

 

在香港度過童年生活後,趙四隨父親來到了天津,

就讀于天津浙江小學和中西女子中學,取英文名字Edith,一荻是譯音,

因此,又名趙一荻。除此之外,她還有兩個名字:趙媞和趙多加。

趙多加是她晚年篤信基督教後取的教名。

在她晚年所寫的證道小冊子中所使用的都是趙多加之名。

 

少帥府 (126)

 

 

趙四聞名遐邇,自然與張學良有關。

如果不是因為她與張學良那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知道趙四小姐是何許人也。

趙四曾就讀的天津中西女子中學是當時一所著名的貴族學校,

很多達官顯貴家的小姐都在這個學校讀書。

在這些粉紅黛綠的名門閨秀中,趙四學習認真,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

加之性情溫和,從不與別人爭吵,頗受同學、老師喜歡。

她興趣廣泛,愛好騎馬、打網球、游泳、開車、跳舞等等,

而她最大的嗜好就是讀書,尤其對新文學作品特別偏愛。

 

少帥府 (127)

 

 

然而,趙四並非如人們傳言中的那樣美貌絕倫、傾國傾城,

在女郎中論長相只能屬於中上等。

但她身材頎長,體態婀娜,再加上氣質和風度絕佳,愛打扮也會打扮,

因而能在眾多的佳麗中脫穎而出,為人所矚。

因此,天津的《北洋畫報》還曾把她的玉照上了封面。

 

少帥府 (128)

 

 

蔡公館一舞傾心

1927年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

一個傳説了半個多世紀的動人愛情故事在天津蔡公館拉開了序幕。

20世紀20年代的天津,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城市。

這裡有英、法、德、日等外國列強的租界,有五座外國教堂,

七個洋人俱樂部,八個網球俱樂部和一個寬大的跑馬場。

當然,天津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蔡公館。

蔡公館的主人叫蔡少基,也就是後來張家三公子張學曾的岳丈。

此人在清末民初曾擔任過北洋大學總辦、天津海關道臺,家資富有,

又屬洋派,常常在家中舉辦舞會,放映電影,使蔡公館成為當時天津頗有名氣的上流社會交際場所。

天性風流、喜好玩樂的張學良自然不會錯過這樣一個好去處,很快就成為蔡公館的常客。

 

少帥府 (129)

 

 

對於這樣一處社交場所,喜愛跳舞的趙四小姐也是神往已久。

但對於只有16歲的她來説,還未到正式進入社交圈的年齡,故一直未能如願。

這天晚上,當得知姐姐們又要前往蔡公館,趙四軟磨硬泡,一定要去湊湊熱鬧,無奈,姐姐們只好帶她同行。

在那些著意修飾、濃粧艷抹、花枝招展的太太小姐們中間,

正值豆蔻、不施粉黛的趙四小姐顯得格外超凡脫俗,吸引了諸多青年才俊的目光,爭先恐後邀其共舞。

但趙四卻一反常態,先後婉拒了多次邀請,只是靜靜地坐在大廳的一角,

一邊品茶,一邊觀看舞者,仿佛在刻意等待著誰的到來。

 

少帥府 (130)

 

 

突然,舞池中蕩起一陣輕輕的騷動,一英俊瀟灑的青年在一群副官、侍衛的簇擁下,神采奕奕地走了進來。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趙四馬上意識到這一定就是她仰慕已久的少帥張學良。

在中西女校的課堂上,在家人的口中,在閨密的私談中,

她早就知曉張學良在兩次直奉戰爭中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事跡,

早就聽聞過他抬棺上戰場、在槍林彈雨中親督戰事的美談,張學良那英勇無畏、

臨危不懼的英雄氣概在趙四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得以見到本人,果然名不虛傳!

而張學良也漸漸注意到了角落裏獨處的趙四。

多年往來于京津之間,見過了無數名門閨秀,看慣了癡婦艷女,

卻難得見到這樣不施粉黛、如清水芙蓉般超凡脫俗的女子。

 

少帥府 (131)

 

 

鬼使神差般,張學良不由自主地走過去邀趙四共舞。

趙四好似沉睡已久的白雪公主,終於等來了她盼望已久的王子,隨即在張學良的帶領下飄入舞池。

在舞步翩躚之中,他們都從對方眼中發現了一種微妙感情的流露。兩顆心在不知不覺中緊緊貼近了!

一曲未終,張學良因公務匆匆離去。臨別時,他與趙四兩人緊握雙手,都有依依不捨的感覺。

這是張學良與趙四初次相識,兩人就因舞會上的一面之緣,竟一見鍾情,互為對方傾倒。

也正是這一面之緣,開始了兩人七十二載情路風雨!

關於兩人相識的時間,史界、文學界都有幾種説法,有説1924年,有説1926年。

但據張學良晚年回憶:“我跟太太(趙四)認識的時候,她才16歲。”北方人習慣上説的都是虛歲,

趙四齣生於1912年,在她與張學良相識的1927年,虛歲正好16歲。

 

少帥府 (132)

 

 

緣分來時擋都擋不住


蔡公館一別,很長一段時間兩人竟無緣再見,徒留倩影英姿在彼此心底。

或許是機緣註定,或許是天公作美,不忍再苦苦折磨他們,兩人竟意外地再度相逢于北戴河。

那個年代,每到盛夏,京津一帶的達官貴人常攜家眷到北戴河避暑。

老話講,緣分來的時候,真是擋都擋不住。就在張學良忙裏偷閒,來到北戴河時,趙四小姐也隨家人來到這裡。

意外相逢讓一直對張學良魂牽夢縈的趙四喜出望外,張學良也是欣喜至極。

在北戴河的那些日子裏,他們幾乎每天都見面,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在兩人的最初交往中,雖是兩情相悅,但無疑,情竇初開的趙四投入的感情更多,陷得更深。

一次,張學良來找趙四,直入臥室,碰巧趙四外出。張學良順手翻了一下她放在床頭的日記,

見日記中寫有“非常愛慕張少帥,可惜他已有妻室,命何之苦也”等語後,不由心潮起伏,好一陣不能自已。


 

 

少帥府 (133)

 

 

又有一次,在宴會上,趙四與張學良並坐在一起。

趙四胸前垂著一顆雞心飾物,張學良伸手拿過飾物,打開蓋,發現雞心裏面嵌著的竟是自己的小照,

而且還寫著“真愛我者是他”的字樣,使張學良對趙四的愛情更入肺腑。

從此,兩人常常相攜出入于京津之間的各大娛樂場所,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熱戀到了昏天黑地、死去活來的地步。

很快,兩人夜夜起舞、秘密幽會的事傳入了趙慶華的耳中,趙慶華大為光火。

其實,從個人條件、家世背景來講,趙慶華倒是樂得結此姻緣。

但張學良這時早已有了妻室,哪一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去給人家做小?

何況趙四小姐的個人條件也相當優越,完全可以明媒正娶地嫁一個有為好青年。

為了徹底斬斷這段不倫不類的情緣,趙慶華做主,迅速給趙四小姐物色了一樁門當戶對的婚事。

趙四小姐百般不願,可趙慶華橫眉立目,這事就這麼定了!

 

少帥府 (134)

 

 

出走瀋陽,趙父斷女兒後路

事情的發展往往是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

這時,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發,張學良化裝返奉、接掌大權。

百廢待興、百事待理,張學良每日忙於公務,但稍有閒暇,趙四的倩影便不自覺地闖入腦海。

而遠在津門的趙四更是夜夜獨對孤燈,輾轉難眠,飽受相思之苦。

也許是日夜的操勞,也許是同樣的相思,張學良生了病。

得知此消息的趙四心急如焚,她知道多日來的緊張局勢讓張學良壓力甚巨,

滿腹的擔心,滿心的思念,讓她恨不得生出雙翅馬上飛到瀋陽……於是,

1929年9月的一天,趙四給家裏留下一張字條,便以探望生病的張學良為由,一個人來到了瀋陽。

趙四小姐私奔的消息很快就在天津傳播開來。

一些小報得此爆料,立刻刊登出“趙四小姐詭譎失蹤”的懸疑新聞,弄得天津滿城風雨。

趙慶華得知此事後,暴跳如雷。趙慶華一生耿介清廉,頗注重個人名聲。

自己的女兒居然私奔瀋陽,投入有妻有子的張學良懷抱。

這在趙慶華看來簡直就是傷風敗俗,有辱門庭。

盛怒之下,趙慶華在報上連續五天(1929年9月25日—9月29日)公開發出啟事,

將趙四從趙氏宗祠開除出去,斷絕一切往來,並引咎從此不再為官。

耿直的趙慶華直到1952年病逝于北京時,都不肯原諒這個他最鍾愛的小女兒,這也成為趙四心中永遠的痛。

據張學良晚年回憶,趙四小姐當年來瀋陽“只是來看看”他,然後“還是要回去”。

可趙慶華一登報,斷了她的後路,反倒回不去了。

趙慶華此舉,稍事品評,卻也不難體察內中的深思熟慮。

其實,這應該是趙慶華一箭三雕的謀略。

第一,這樣做可以使他的家庭避免受到軍閥間爭鬥的牽連;

第二,趙四當時與別人已經訂了婚,他無法悔婚,登報聲明也算是對兒女親家的一個交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樣做擺明是斷了女兒的後路,寄希望於張學良永遠不要辜負趙四。

可憐天下父母心,趙慶華“清理門戶”,絕非盛怒下的單純之舉。

 

 

 

少帥府 (135)  

 

 


  有情人隔窗相望


趙家父女成了陌路,瀋陽大帥府內也是嚴陣以待,擺出架勢準備“禦敵于府門之外”。

一向極有涵養,對張學良偶爾出軌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態度的于鳳至,這次卻一反常態極力阻撓。

最後,張學良表明瞭態度:趙四是不可能回天津了,她現在只有一個家,那就是瀋陽。

于鳳至迫於無奈,默認了趙四的存在,但卻提出了兩個條件:一、趙四小姐不能進帥府;二、趙四小姐不能有正式的名分。

按于鳳至最初的想法,趙四這樣一個受過正規教育的大家閨秀,年齡又小張學良十幾歲,

面對這樣的苛刻條件,肯定不會接受,説不定一氣之下,就會離張學良而去。

可是出乎于鳳至的意料,一心只想與心上人相守的趙四小姐對這些條件全盤接受,毫無怨言。

於是,趙四小姐住進了張學良的北陵別墅。

苦苦相思後的久別重逢,而且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再也不用顧忌飛短流長,

張學良與趙四在這裡開始了他們之間最熱烈、最瘋狂的一段生活。

張學良白天去帥府辦公,晚上回到別墅。每天早晨分手,兩人都是難捨難分的樣子,

而每天晚上再見,又都有闊別多年的感覺。兩人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相守在一起,一時也不分離,一刻也不分離。

于鳳至很快就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當初不讓趙四入帥府,是希望她知難而退,主動斬斷與張學良的情絲。

可現在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不僅“情敵”沒有趕走,自己的丈夫也因此終日有家不回。這讓于鳳至很是發愁。

思前想後,于鳳至做出了一個決定:將位於帥府東墻外王永江那棟二層小樓買下來,讓趙四居住。

這樣,既將其置於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起到約束作用,又沒有違反當初不讓趙四進入帥府的要求,

還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大度成全”而博得張趙二人的感激之情。

于鳳至沒有同張學良商量,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將小樓買了下來,待裝修完成後,親自去北陵別墅將趙四小姐接了過來。

此後,趙四小姐便在小樓裏住了下來,人們也因此稱這座小樓為“趙四小姐樓”。

很多來過帥府的人都感到疑惑,趙四小姐為什麼捨棄陽光明媚的南屋,而是選擇位於東北角、終年陰冷潮濕的房間為自己的臥室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僅僅是因為站在這裡,她能隔窗看到位於大青樓二樓張學良辦公室裏的燈光。

在這座小樓裏,趙四小姐度過了她人生中最為幸福的一段時光。

更讓她為之興奮的是,在這裡,她與張學良的愛情終於開花結果——她懷孕了。

趙四小姐的命運似乎註定是多波多折。懷孕不久,她生了一種怪病,背上長了一個險惡的癰疽,睡覺時只能向一方側臥。

疾病折磨得她苦不堪言,為病心焦的她,也更加思念父母家人。

於是,于鳳至與張學良商量,將她送至天津一家德國人開的醫院裏,以便能見到家人,緩解病痛。

為了有利於治療,醫生多次勸趙四墮胎。但趙四怎忍心放棄她與張學良的愛情結晶呢,

柔弱的她咬緊牙關,忍常人所不能忍,一直堅持到懷孕7個月,終於生下了她和張學良唯一的兒子——張閭琳。

抱著酷似張學良的寶貝兒子,趙四忘記了背上的疼痛,喜極而泣...................................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8張照片.

本次-2013-東北三省-情繫哈爾濱-共已上傳1632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3-東北三省-情繫哈爾濱.大約有40篇文章.23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arrow
arrow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