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古堡楓情-加拿大 56.加拿大-溫哥華-ROOTS國民服飾+大西洋龍蝦套餐
置頂照片: 想了多年的 波士頓龍蝦到口..^^"
玩美加族-領隊兼導遊-賴春燕(小燕)
旅遊時間:10天7夜--第八天晚上
時間:民國104年10月1日-星期五.
天氣:陰有霧
溫度: 5-10度C
溫哥華市中心(英語:Downtown Vancouver)
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中北方,是大溫哥華地區以至低陸平原的商業、金融和文娛中心。
市中心座落布勒半島,佔地375公頃,北臨布勒內灣、西鄰史丹利公園和西端區、南至福溪、東面與市中心東端和士達孔拿為鄰。
坊間常將西端區和史丹利公園當成市中心一部分,但市政府對市中心的官方定義並不涵蓋該兩處地方。
市中心除了辦公大樓外,也有大量多層住宅樓房,尤以耶魯鎮和高豪港沿岸一帶為甚。
市中心其他近鄰社區包括固蘭湖廣場和娛樂區、市中心南部、煤氣鎮、日本城和華埠。
歷史
溫哥華開埠初期的市中心位於卡路街至緬街的一段喜士定街上(即現市中心東端一帶),
而現市中心當時則是政府贈予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CPR)的土地,
作為興建鐵路連接加拿大東西兩端的回報,CPR遂於其贈地內豪街的盡頭(即現濱海站附近)興建其西岸總站。
CPR深知集團未來的利潤將有一大部分來自將該片土地出售從而套現,
因此積極游說權力機關和富商到此置業,以提升該帶的形象並推高地價。
CPR並計劃將佐治街夾固蘭湖街一帶打造成溫哥華的核心地段,
於1886年(即溫哥華正式設市同年)在這個街角修建第一代溫哥華酒店。
在CPR的催谷下,該帶出現一片建築潮,更為日後市中心西移埋下伏綫。
路面電車服務於1890年開通,而該帶於一戰結束後的發展更為顯著。
但建築潮隨著1929年股災引發經濟大蕭條而停頓,市中心在往後30多年亦沒有太大轉變。
市政府曾於1960年代建議在市內興建高速公路連接市中心和北岸、東區和南區等地,
令華埠、士達孔拿和煤氣鎮內多座建築物面臨清拆厄運。
該三區的居民和商戶於是聯手反抗公路計劃,遂於1968年逼使市政府放棄計劃。
經此一役,華埠和煤氣鎮於1971年獲省政府列為歷史城區。
公路計劃取消後,市政府有感市中心道路網的運載量有限,
有需要限制進出市中心的汽車流量,因此於1974年將奶路臣街至喜士定街的一段固蘭湖街劃為巴士和行人專用區。
洛遜廣場法院建築群於1977年落成,為市中心心臟地帶帶來寶貴的公共空間。
在1986年世界博覽會舉行前夕,市中心周邊的前工業用地重新發展,
卑詩體育館和加拿大廣場等建築相繼落成,架空列車捷運系統也開通,為市中心帶來一片新氣象。
世博過後,其會址發展成高密度住宅區,市中心亦從純商業區演變成商住兩用的社區。
然而,近年發展商一窩蜂在市中心興建住宅樓宇,令區內的商住發展出現不平衡現象。
交通:
市中心三面環水,為對外交通帶來制肘。
四條行車橋樑連接市中心和其他地區:
獅門橋向北通往西溫和北溫,而布勒橋、固蘭湖街橋和甘比橋則向南通往福溪南岸地區。
運輸聯線旗下多項公共運輸服務均在市中心設站。
架空列車全數三條路線(博覽線、千禧線和加拿大線)駛經市中心,
西岸快車通往大溫地區東部和菲沙河谷,而海上巴士則橫渡布勒內灣連接市中心和北溫市。
以上各交通服務均停靠濱海站,令其成為市中心的公共運輸樞紐。
此外,運輸聯線亦營運多條巴士綫連接市中心和溫市其它地區及大溫其它城鎮。
市政府亦有意將行駛福溪南岸的市中心電車從現時位於緬街的總站經華埠伸延至史丹利公園。
現時此計劃還在紙上談兵階段,尚未落實執行。
(來這地方最主要目的-給嘟嘟買衣服)
roots[加拿大休闲服饰品牌]
Roots 创立于1973年,是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休闲服饰品牌,
由Michael Budman及Don Green在加拿大安大略湖畔所共创。
幸运地,当时唐正好在翻阅朋友的生物学教科书,
突然被"roots"(树的根部)这个字吸引着,
他喜欢"roots"所代表的大自然的含义,
更即时想起我们的脚其实就好像是树木的根部,
因为它们同样可与大地直接接触。
恰巧两位品牌创办人起初也有意以海狸作品牌商标,
因为其中一个于阿尔贡金省立公园(Ontario's Algonquin Park)
举办露营活动的组织 Camp Tamakwa 是以海狸作品牌商标,
而两位品牌创办人就是因为参加该组织的夏季露营活动而相识,
并从此爱上并对阿尔贡金省立公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說真的..要不是嘟嘟特別交代要買ROOTS的衣服.
我還真不知道有這品牌...
不過有上網去看看價格.在台灣真的好貴好貴.
一件衣服要一二千元...在這邊只要加幣20元左右.(台幣五六百)
真的差很多.有些特價的只要11塊加幣而已....
所以忍不住多買了幾件..^^"
這就是加拿大的國民服飾-ROOTS
更好玩的是只要你有買.小燕跟它們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袋子.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十來個袋子.....哈哈.
如果你們有在宏泰市場看到一個老帥哥背著這一個ROOTS的袋子陪著老婆在買菜.
別懷疑嘿...那就是斯斯我本人....^^"
喜歡在冬天運動的人.這邊有許多很棒的服飾.....讚.
但其實我還想要找一隻加拿大鳥-Arc'teryx...但沒找到....>"<
Arc'teryx,
中文被稱為始祖鳥及加拿大鳥等,是一個主要出品戶外服裝、運動裝備的公司,
1991年成立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溫哥華。
目前雖然有部分附屬產品的生產移至了紐西蘭、越南和中國等地,但該公司的總部、設計室、主要的生產車間仍然在溫哥華,其產品多用於攀岩、徒步等活動。
該公司由Dave Lane和Jeremy Guard創建,原名為Rock Solid,最早的產品是攀岩裝備。
通過使用熱壓合技術,從而設計並生產出了Vapor系帶,該產品此後成為該公司最流行的產品之一。
公司運營的第二年,隨著公司重新定位並召集新員工,Arc'teryx推出了也採用Vapor技術的Bora系列背包。
1996年,Arc'teryx獲得了WL Gore and AssociatesGore-Tex面料的使用授權,公司隨後將應用於新服裝的生產。
Arc'teryx的LEAF(Law Enforcement and Armed Forces)生產線主要針對軍警市場。
在設計上,一些系列與其應的民用型號對應,而其他系列,比如Arc'teryx的Tango和Charlie背包,則採用了迷彩的樣式,完全針對軍用。
Arc'teryx屬於高端的戶外品牌,產品價格昂貴。
暢銷的服裝系列包括Theta AR和Gamma MX短上衣。始祖鳥的設計獲得了Backpacker、Outside、Climbing、Men's Journal以及Powder雜誌在內的一系列獎項。
2002年,Arc'teryx公司被Adidas-Salomon集團收購。
2005年,Salomon從A-S集團分拆售予芬蘭的Amer Sports集團,如今Arc'teryx是Amer旗下Salomon集團的子公司。
Arc'teryx的名字和商標來源於始祖鳥,圖案形象基於1880年前後於德國發現的化石標本(Berlin Specimen,HMN 1880),該標本是迄今最完整的始祖鳥化石。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旅遊」2015年度票選全球最佳城市活動,
南非開普敦目前第4度領先群雄,暫居第一。
威尼斯、溫哥華、紐約暫居第2、3、4名。投票至明年2月底截止。
其中紐約曾於2011年拿下冠軍。自2012年開始,均由開普敦蟬聯冠軍。
南非新聞網站「時報即時消息」(Times LIVE)今天報導指出,
「英國每日電訊旅遊」(UK TelegraphTravel)
所舉辦的年度最佳城市(The world’s bestcities)票選活動,
目前已有超過3萬人投票,預估總投票人數將高達10萬人。
目前暫居前10名最佳城市,
自第5名開始依序為雪梨、東京、舊金山、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西班牙的塞維雅(Seville)與巴塞隆納。
溫哥華市於1929年1月1日與南溫哥華自治區和灰角自治區合併,市界綫維持至今。
合併後溫市人口達228,193人。
為慶祝建市百週年,溫哥華於1986年舉辦世界博覽會,也是北美洲目前最後舉辦的一次,
隨之而來的地標建築和基礎建設(如加拿大廣場、架空列車、科學世界以及已拆除的萬國廣場)為溫市帶來一番新景象,
吸引了22,111,578人來參觀,世博過後福溪會址和耶魯鎮一帶更是脫胎換骨,從荒廢工業用地轉型成高密度住宅區。
溫哥華再於2010年連同威士拿等城鎮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
成為歷屆冬季奧運會主辦城市之中的首個沿岸城市、冬季平均氣溫最高的城市、以及都會區人口最多的城市。
(捉到一台橘色野生小蠻牛.)
溫哥華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市內草地常綠、繁花似錦,
有許多城市公園,其中史丹利公園(面積404.9公頃1.001英畝)為北美中最大城市公園之一。
溫哥華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在2009年7月30日,於機場測得的極高溫度為34.4 °C (93.9 °F)。
在溫哥華市區測得的首次極高溫度是在1965年7月31日,為35°C (95.0 °F)。
在一次測得是在1981年8月8日,而最後一次是在1983年的5月29日。
(溫哥華路邊收費計時器)
夏季氣溫一般在攝氏20度左右,冬季氣溫一般在攝氏0度以上。
11月份溫哥華的氣溫在一般保持在3℃-9℃之間,溫潤而舒適,是加拿大城市中最溫暖的城市。
按平均值來看,每年下雪天數為11天,三天後積雪深度達6釐米或者更深。
平均每年的積雪深度為38.1釐米,但通常情況下,積雪很快就會融化。
冬季年平均降水充沛,為溫哥華帶來「加拿大雨都」之稱。
溫哥華是華人重鎮,通用廣東話(粵語)、普通話(國語)及其它各種中國方言。
《中英聯合聲明》於1984年簽署後觸發了從香港前往加拿大的移民潮,
而作為加拿大亞太門戶的溫哥華亦接收了大批香港移民,為該市的種族結構帶來重大變化。
連同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移民,溫哥華成為華裔人口最集中的北美城市之一,
而溫哥華華埠也是北美除舊金山以外最大的唐人街。
亞裔移民的抵步亦延續了溫哥華作為移民熱門目的地的角色。
市內其他主要亞裔族群包括南亞裔(主要是旁遮普裔)、越南裔、菲律賓裔、印尼裔、韓國裔、柬埔寨和日本裔。
此外,市內的拉丁美裔人口亦不斷增長,當中主要來自秘魯、厄瓜多、薩爾瓦多和墨西哥。
哇...好漂亮的骨董車...
不過真的是計程車嗎...我很懷疑.
這邊真的是超熱鬧的...好多遊客.
每一棟建築也都超有特色..我喜歡.
也難怪很多華人心中第一個移民的地方會想到溫哥華.
空氣好..氣溫好..治安好....還是先進的城市..又有無限多的大自然美景....^^"
一不小心又逛到了蛋糕店.這迷人又害人的小東西....>"<
只要是個女人都會受不了它的誘惑....^^"
剛剛的計程車還停在這裡...後面也很可愛..
1940是他的出生日媽...比我還大很多...^^"
逛到一間唱片行..好多可愛的小公仔.
公仔主角-副警長瑞克·格萊姆斯
《陰屍路》(英語:The Walking Dead)
是一部由法蘭·達拉本特創作的美國恐怖電視影集,
改編自由羅伯特·柯克曼、東尼·摩爾和查理·艾德勒共同繪製的同名漫畫。
主角是由安德魯·林肯所扮演的副警長瑞克·格萊姆斯,
他從昏迷中醒來後發現自己身處於已被喪屍佔領的末日後世界裡。
接著他決定開始尋找自己的家人,並在沿路中遇到許多其他的生還者。
影集的英文標題「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不只是指肆虐的喪屍,也意指這群生還者。
《陰屍路》在美國當地時間(下同)2010年10月31日於美國有線電視頻道AMC首播。
接著在2010年11月的第一週起透過福斯國際電視網在全球多個國家播出。
由於播出後獲得的好評,AMC在2011年10月16日決定續約製作第二季,並在2011年10月16日播出。
在第二季播出兩集後,AMC隨即宣布《陰屍路》將會接著推出共有16集的第三季,於2012年10月14日開始播出。
在2012年12月21日,AMC確定繼續製作同樣共有16集的第四季,並在2013年10月13日首播。
在2013年10月29日,AMC宣布會繼續製作《陰屍路》第5季,預計在2014年10月12日首播。2015年10月12日將直播第六季
目前為止,這部影集獲得了普遍的好評,並在許多獎項中入圍或得獎,
包括美國編劇工會獎以及金球獎的最佳戲劇類電視影集。
《陰屍路》在美國的收視率上也有傑出表現,超越了許多有線電視影集的紀錄,
其中第五季首播共有1,729萬人收看,成為了基本有線電視戲劇類影集史上最多人收看的一次播出。
《星際大戰》(英語:Star Wars),中文可簡稱「星戰」,
是美國導演兼編劇喬治·盧卡斯所構思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
同時「星際大戰」也是該系列電影最早拍攝上映的第四章故事的原始片名。
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盧卡斯出品了《星際大戰》三部曲。
他曾説明第一部星戰(第四部曲)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隠し砦の三悪人)所創作而成;
原三部曲以二戰英德大戰為架構並溶入美國西部片及日本武士刀劇的節奏;藴涵了太空冒險、希臘神話的大視野製作。
影片中所使用的特效技術從新定義並改變了往後太空科幻片的未來發展。
1990年代末,基於各界要求又拍攝了原三部曲之前的故事,又稱「星戰前傳」。
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的第四、五、六集,並將最早的第四集改名為「曙光乍現」(A New Hope)。
2012年10月,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0.5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迪士尼公司亦宣布製作星戰新作三部曲,
第七部電影《STAR WARS:原力覺醒》在英國拍攝[4],已於2015年12月上映。
該片描寫,在很久以前,一個遙遠的銀河系,肩負正義使命的絕地武士與帝國邪惡黑暗勢力作戰的故事。
絕地武士是一群有著非凡天賦的人,經由各種篩選,他們在幼年即開始接受嚴格特殊訓練,其宗旨是認識和使用「原力」(Force)。
訓練有素的絕地武士有極強的意志力可以使用無所不在的「原力」來維護銀河系的和平。
例如,影響意志較弱的人的思想,甚至預感將要發生的事情。絕地武士也有著非凡的戰鬥能力。
故事以三條主線貫穿:銀河共和國被政治陰謀篡權為銀河帝國引發眾人不滿而引起了內戰,
不滿的共和國擁護者揭竿而起的反抗軍與帝國軍互相對抗、絕地武士組織的興衰起落、以及天行者家族在大環境下面臨的種種挑戰。
本片開啟好萊塢電影商品授權的龐大事業,旗下分別有小說、漫畫、玩具與電玩遊戲等相關周邊產業,
系列中每部電影,小說與電玩遊戲,皆以「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系……」(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開頭。
Timberland(在台灣戲稱為-踢不爛)
是由同名公司所生產的戶外服飾(特別是靴子)的商標。
雖然此公司所生產的靴子是專門為登山客以及徒步旅行者設計,
但卻是流行的主要元素之一,在紐約市、紐澤西以及康乃迪克州等地區受到非裔美國人、西印地安人和拉丁年輕人的歡迎。
除此之外,Timberland也製作生產手錶、皮具、眼鏡和其他商品。
Timberland是全球領先的戶外品牌, 旗下有Timberland、Timberland PRO、SmartWool、Timberland Boot Company及Howies®等品牌,
通過提供高質量、講究細節的工藝製品,來滿足不同戶外環境下的需求。
Timberland的產品透過北美洲、歐洲、亞洲、拉丁美洲、南非及中東的百貨公司、專賣店和Timberland直營店營銷全球。
Timberland在承諾對股東,雇員和消費者利益和責任的同時,做到對自然環境負責。
2007年,Timberland被CNN評選為「百大最佳公司」之一以及「新罕布夏州最佳工作的公司」。
PS:斯斯有進去看了一下...經典的黃靴約為台幣5000多元.並沒有便宜很多..
還有很多我們或是我不知道的知名品牌....
不知道有不知道的好處啦.
才不會亂花錢..
就連辦公大樓也很有特色..讚
不過肚子餓了...該去吃飯了..
看就知道今晚吃的是西餐...
而且吃飯的地點很特別ㄡ..
是的...我們是在鬧區的一家酒吧吃晚餐...
服務生都穿正式的套裝...很是莊嚴.
別人都是來喝酒的居多..
感覺應該是越夜越美麗才是.
但我想男男女女多半醉翁之意不在酒才是...^^"
這小小的燭光很有特色..第一次看到..
上前菜了...
沙拉跟龍蝦肉湯...好吃.口感佳.湯鮮味美.
道具上場....等一下要吃龍蝦餐.
這就是今日的主菜-波士頓龍蝦.
一人一隻剛剛好.加上二姑姑今日吃素.
所以我跟小姑姑一人可以多吃半隻.....哈哈哈..
(不過比我所想的小隻了一點.)
美洲螯龍蝦(學名:Homarus americanus),
即俗稱的波士頓龍蝦,分布於大西洋的北美洲海岸,
特別是加拿大海洋省份、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美國緬因州和麻薩諸塞州。
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是名貴的海鮮食物。
美洲螯龍蝦雖然名字中帶有「龍蝦」二字,
但實際上龍蝦單指龍蝦屬的物種,
而美洲螯龍蝦屬於螯龍蝦屬,
故美洲螯龍蝦是螯龍蝦,
不屬於嚴格定義上的龍蝦。
而作為食材的確被泛稱為龍蝦。
大家都不忙著吃.反而是先拍照為先.
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樂趣呀.
我拍完之後也收起了無敵兔..專心吃起大蝦來了...
(以下之圖片皆由EOS M+22MM所拍攝)
吃完大餐後還有一點時間.
拿起小M東拍拍西拍拍...服務生個個都很火辣...^^"
拍拍身旁的小小燭光...很是美麗.
除了酒.還是酒的吧檯..
吃完大餐..先喝杯咖啡...
等一下還有飯後甜點.
整間酒吧真的很熱鬧..
只是現在就在喝...會不會太早了..
甜點上場...是老婆最喜歡的起司蛋糕..
閒著也是閒著.就再把相機拍拍這美麗的小燭光...還真是有意外的小驚喜.
最後就在這美麗燭光中.我們要離開了..
等一下就要去機場了.....
真的要說再會了...溫哥華...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7張照片.
本次-2015-古堡楓情-加拿大 -共已上傳3268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5-古堡楓情-加拿大.大約有50篇文章.3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