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澳洲雪梨-無尾熊 10-[澳洲-雪梨]-聖瑪莉教堂+海德公園.下
置頂照片:教宗本篤十六世-約瑟夫·阿洛伊修斯·拉辛格
旅遊時間:六天四夜-- 第三天早上.
時間:民國106年 4月30日-星期日.
可樂旅遊-領隊兼導遊-賴宜君小姐.(小賀)
天氣:情天
溫度: 15-18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18(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9(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1.荷蘭+1.比利時+1.法國+1.韓國+1.澳洲+1...等)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相機+鏡頭總重量 = 9公斤.(加腳架超過10公斤)
主機-CANON 5D2,鏡頭-CANON-16-35 F4L.28-70 F28L.70-300L(胖白)
備用機-CANON-EOS M,鏡頭-CANON-18-55mm.22mm f2.0.28mm f3.5.
雪梨海德公園(Hyde Park)
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公園[1],
面積16.2-公頃(40-英畝),
位於新南威爾斯州雪梨的中央商務區東側。
它是一個公園鏈的最南端,
向北經雪梨禁苑(The Domain)
和雪梨皇家植物園一直延伸到雪梨港岸邊。
海德公園的形狀大致呈長方形,
南端方形,而北端圓形。
公園西到伊莉莎白街,
東到書院街(College Street),
北到聖雅各路和艾伯特王子路,
南到利物浦街。
環繞海德公園的邊界,
北側是新南威爾斯州最高法院、
聖雅各堂、海德公園兵營和雪梨醫院,
東側是聖母主教座堂、澳洲博物館和雪梨文法學校,
南側是唐寧中心法庭大樓,
西側是大衛瓊斯百貨公司旗艦店和中心商務區。
它被被東西走向的公園街分為兩部分。
海德公園的花園看護良好,有細葉榕、
棕櫚樹等約580種樹木,並以壯觀的無花果樹林蔭大道著稱。
海德公園被公園街分爲南、北兩部分,
其中北部的核心是阿齊保噴泉(Archibald Fountain),
南部的核心則是澳紐軍團戰爭紀念堂(ANZAC War Memorial)。
阿齊保噴泉
(J. F. Archibald Memorial Fountain)
位於澳大利亞雪梨市中心的海德公園,
以捐資者、《The Bulletin》雜誌主編J. F.阿齊保命名。
阿齊保規定,設計者必須是一位法國藝術家,
一方面是因為他熱愛法國文化,
另一方面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澳大利亞和法國的聯繫。
他希望雪梨從巴黎的城市設計和裝飾得到靈感。
他所選擇的藝術家是弗朗索瓦 - 萊昂·錫卡François-Léon Sicard,
1926年在巴黎完成作品,
1932年3月14日由雪梨市長塞繆爾·沃爾德揭幕。
幫老婆跟噴泉拍一張....
再一張....
法國雕塑藝術家-弗朗索瓦 - 萊昂·錫卡François-Léon Sicard
這座噴泉的雕像早在1929時就在巴黎完成了,
但設計師Francois Leon Sicard卻無緣見到他的設計;
一直到1932年才由雪梨市長為這座噴泉揭幕~
由這個角度聽說是必拍的角度.
因為一次可以拍到噴泉跟教堂..
也因為這樣...老婆也來湊熱鬧..
不同視角也來一張...
廣角來一張...
來一張對比強烈一點的...
再多一點樹的剪影....
往雪梨市區大樓方向...
在海德公園往雪梨塔方向....
明後天我們將會上雪梨塔去看雪梨夜景了....期待中...
這時候剛好有街頭藝人出來表演...
是二位小朋友耶....厲害.
阿齊保噴泉的石碑介紹..
真的是藝術級的美麗噴泉-阿齊保噴泉.
整個公園就這個噴泉最是吸引我的注意...
美麗的藍天白雲.真的是一個適合戶外運動的好天氣.
澳洲的胖子雖然很多..
但是熱愛運動的人也不少.
慢慢地往聖瑪莉教堂的側面逛去....
等紅路燈中.....
這個教堂的每一個角落都值得一拍再拍...
在台灣真的看不到這樣子雄偉又美麗的教堂..
而且還有一些動人的雕像...
喜歡這種由下往上俯仰拍攝的角度..感覺雄偉.
美吧....
把宗教信仰先拋在一旁..
從建築美學的角度來切入..真的美呆了..不是嗎?
這也是我喜歡拍拍這些建築的最大樂趣.
從側門進入教堂內...
以不影響別人的條件之下拍個幾張就走人了...
隨著陽光滲透進來.
整個教堂映著金黃色的砂岩石架構.
充滿溫暖的色調....
美字已不足以形容了..
到國外旅遊教堂是我最喜歡拍的建築.
黑白的...
真的是很大的一間教堂...
再拍一張美麗的彩繪玻璃窗...
連門板都很有特色..
再到教堂外面拍拍一些細節...
教堂側面一角..
陽光照不到的另一面..
前方有一尊雕像...瞧瞧去..
教宗本篤十六世-約瑟夫·阿洛伊修斯·拉辛格
本篤十六世(拉丁語:Benedictus XVI,義大利語:
Benedetto XVI,德語:Benedikt XVI,1927年4月16日-)
是第265任天主教教宗,本名約瑟夫·阿洛伊修斯·拉辛格
(德語: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拉丁語: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
2005年4月19日被選為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目前領銜「榮休教宗」。
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
2005年選舉教宗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樞機,
故參與了前兩次相隔僅數月的教宗選舉,而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這次也參與了,
因此參與這次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
2013年2月11日,聖座宣布,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
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
近600年來首位請辭的教宗,而他的請辭引起德國及天主教國家各地民眾和領袖的廣大反響。
2013年2月28日辭職後保留「本篤十六世」之稱號,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經歷
1927年4月16日復活節前日,拉辛格出生於德國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的馬克特爾鎮(Marktl am Inn),
他也是在同一天受洗的。他是家中第三個也是最小的孩子,父母分別為老約瑟夫·拉辛格及瑪利。
父親曾為當地警察,於1937年退休,並定居於特勞恩施泰因(Traunstein)。
其兄長格奧爾格·拉辛格是天主教神父及音樂家,依然在世。姊姊名為瑪麗亞·拉辛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度過了十四歲生日後,不情願地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團。
1944年9月,拉辛格被分配至義務勞動,但他拒絕加入武裝黨衛隊。
同年十二月,被分配至德意志國防軍。1951年任司鐸職,1953年獲神學博士學位,其論文題為
《聖奧斯定關於天主子民與天主聖殿的教會學說》。拉辛格於1957年獲得大學教授資格,
隨後在弗賴辛神學高校講授基本神學,後又轉至波恩大學任教。
拉辛格在20世紀60 年代以其敏銳、深刻的思想而在天主教神學界脫穎而出,
他於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期間擔任大會神學顧問,於1963年任明斯特大學教義學和教義史教授,
1966年轉至杜賓根大學任教,1969年擔任雷根斯堡大學教義學講座教授。
當選教宗
2005年4月2日若望·保祿二世於在梵蒂岡去世後,拉辛格以樞機團團長身分召集樞機團開啟樞機會議。最後於同年的4月19日宣告當選。
在推選教宗前他以樞機團團長身份對樞機團的布道中,拉辛格告誡他的同僚不要被現代宗教潮流所干擾:「我們正進到相對主義的獨裁中。
它不承認任何事物是絕對的,它的最高價值是個人的自我和欲望。」拉辛格以發展出一套能應付社會變遷和挑戰的天主教教會學說為己任,
其論域之焦點乃神學理論與教會存在的密切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拉辛格同時還是一位學者型的教廷領袖。他的《我為何仍留在教會內》一文,
在神學界引起很大反響,文中指出:「只有在教會內,而非在教會旁,才可成為真正的基督信徒。」
正因為他在神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因此,78歲高齡的拉辛格幾乎沒有多少懸念就當選為天主教歷史上第265任教宗。
他也成為繼16世紀初的阿德里安六世(實際上是荷蘭人,當時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之後482年以來的首位來自德語地區的教宗。
除了母語的德語外,拉辛格還精通法語與義大利語,此外也使用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與拉丁語。
另外拉辛格也能閱讀古希臘文及希伯來文。拉辛格也是名古典音樂愛好者,能彈奏鋼琴並偏好莫扎特及巴哈的作品。
教堂側面的一個角落..
經由側面漸漸地往大門前進中...
這些黑黑的是故意噴的嗎?
教堂路燈剪影..
站在教堂大門口處往前方望去...最前方還有一個大水池.
這是我們等一下集合的地方.
旁邊剛好停著一台賣冰淇淋的車.
生意看樣子不錯...不過不便宜就是.
逆光下拍拍教堂...
不同的光圈下的教堂..
這就是美麗的雪梨-聖瑪莉教堂..
再拍最後一張...
我們的小巴士來了.....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9張照片.
本次-2017-澳洲雪梨-無尾熊 -共已上傳500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7-澳洲雪梨-無尾熊.大約有40篇文章.25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