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7-澳洲雪梨-無尾熊  41-[澳洲-雪梨]-雪梨三寶之-雪梨歌劇院.下

置頂照片:美麗的歌劇院大音樂聽

旅遊時間:六天四夜-- 第六天-下午

時間:民國106年 5月3日-星期三

可樂旅遊-領隊兼導遊-賴宜君小姐.(小賀)

天氣:陰雨天

溫度:7-12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18(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9(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1.荷蘭+1.比利時+1.法國+1.韓國+1.澳洲+1...等)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相機+鏡頭總重量 = 9公斤.(加腳架超過10公斤)

主機-CANON 5D2,鏡頭-CANON-16-35 F4L+28-70 F2.8L+70-300L(胖白)

備用機-CANON-EOS M,鏡頭-CANON-18-55mm+22mm f2.0.28mm f3.5.

閃光燈X2= CANON-EX-430+永諾-YN565EXII.

輕型腳架-FOTOPRO C-4i

雪梨歌劇院 (106)

 

2003年4月,雪梨歌劇院設計大師烏特松先生獲2003普利策建築學獎。

普力策獎是對烏特松和他的傑作的最終承認。被譽為建築學“諾貝爾獎”的普力策建築學獎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是專為在建築學上獨具想像力、非凡才幹和傑出奉獻的建築設計大師設立的。
今年4月9日是烏特松先生85歲生日。


普力策建築學獎的頒發是送給這位大師的最佳生日禮物。

 

烏特松於1960年設計出在建築史上大放異彩的雪梨歌劇院方案。

 

對於這位丹麥建築設計大師來說,這座白色風帆式的建築使他苦樂參半。

 

雪梨歌劇院 (107)

 

1966年,在歌劇院 的施工過程中,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因財政困難為由要求烏特松修改設計方案,壓縮建築資金。

但追求完美的烏特松無法接受州政府的意見,與州建築部長休斯吵翻之後,辭職離開澳大利亞。

後來的工程由澳大利亞建築設計師協助進行。雪梨歌劇院於1973年全面竣工。

自離開之後,烏特松再也沒有重登這塊大陸,親眼看看這座聞名遐邇的建築奇跡。

 

雪梨歌劇院 (108)

 

普力策獎審查委員弗蘭克‧格裏說,烏特松先生設計了一個超越時代、超越科技發展的建築奇跡。

他不顧任何惡意攻擊和消極批評,堅持建造一座一改傳統風格的建築。

皇家澳大利亞建築學院院長格萊漢姆‧嘉恩說,烏特松先生的經歷表明,

衝破世俗,把新的夢想帶進城市是極其困難的。

普力策獎是對烏特松和他的傑作的最終承認。 

 

雪梨歌劇院 (109)

 

為興建這座歌劇院於1955年舉行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從233個方案中選定丹麥建築師J.烏特松的設計。
 
1966年烏特松辭去劇院總建築師職務,剩下的室內設計由澳大利亞建築師完成。
 
雪梨歌劇院 1959年3月破土動工,歷時14年,耗資1億多澳元,1973年10月落成揭幕。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專程前來剪綵。 

 

雪梨歌劇院 (110)

 

烏特松參加設計競賽方案過於簡略,後來在工程進行中遇到了一系列複雜而困難性技術課題。

例如起初設想那些巨大的殼片是鋼筋混凝土殼體結構,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只能將每一個殼片劃分為一條條鋼筋混凝土的肋券,

再分段預製,然後才能組合成整體。為了減少施工的困難,又將全部殼片改為同樣的曲革,使每一個殼片都相當於假想半徑為76米的圓球表面的一部分。

為研究和設計這些殼片的結構,用去8年時間,施工也費時3年多。工程預算700萬美元,實際費用達12000萬美元。

 

雪梨歌劇院 (111)

 

雪梨歌劇院坐落在雪梨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

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雪梨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

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除了用作觀光、演出歌劇、芭蕾舞劇、以及音樂會之外,
 
雪梨歌劇院還是澳洲歌劇團、雪梨戲劇團和雪梨交響樂團的所在地。

 

雪梨歌劇院 (112)

 

歌劇院由新南威爾斯文化部的子機構——歌劇院管委會管理。

雪梨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一些小型劇院、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
 
兩個大廳均位於比較大的帆型結構內,小演出廳則位於底部的基座內。

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可容納大約2500人。

設計的初衷是把這裡建造成為歌劇院,後來設計改動了,
 
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台被推倒重建。

 

雪梨歌劇院 (113)

(歌劇院內特別的建築工法....很是特別)

 

音樂廳內有一個大風琴,是由羅納德沙普(RonaldSharp)於1969年至1979年製造的。

它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鏈桿風琴,由10,500根風管組成。

主廳中較小的一個才是歌劇院。由於當初是將較大的主廳設計為歌劇院,

小廳被認為不太適合做大型的歌劇演出,

舞台相對較小而且給樂隊的空間也不便於大型樂隊演奏。曾因改造擴建而耗時多年。

 

雪梨歌劇院 (114)

 

雪梨歌劇院是最能代表澳洲的建築物,
 
更可以說是雪梨市的靈魂,並列於舉世文明的建築物之列。

 

雪梨歌劇院從 1959 年開工以來,因為施工時數次延期,

 

曾被人譏笑為 ” 未完成的交響曲 ” 。

 

這外觀像是一片片巨大貝殼的歌劇院開幕時,伊麗莎白女王二世還曾親臨。

 

不過就如當初的評估一樣,雪梨歌劇院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物之一。

 

雪梨歌劇院 (115)

階梯上去才能進入大音樂廳裡面...

 

雪梨歌劇院 (116)

 

音樂廳是雪梨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

 

通常用于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樂等多種表演。

 

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于音樂廳正前方,

 

由澳大利亞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

 

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

 

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大利亞木材,

 

忠實呈現澳大利亞自有的風格。

 

 

雪梨歌劇院 (117)

 

建造雪梨歌劇院的計畫始于1935年代,

 

雪梨音樂學院的院長Eugene Goossens遊說建造一個能夠表演大型戲劇作品的場所。

 

當時進行戲劇表演的場所雪梨市政廳對于戲劇表演來說太小了。

 

在1954年,Goossens成功取得了新南威爾士州總理Joseph Cahill的支持,

 

Joseph Cahill要求要求設計一個專門用于歌劇的劇院。

 

也是Goossens堅持將歌劇院建在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上。

 

 

雪梨歌劇院 (118)

 

盡管Cahill曾想將其建得離位于CBD西北方的溫耶德火車站(Wynyard railway station, Sydney)更近一點。

 

Cahill于1955年9月13日發起了歌劇院的設計競賽,共收到了來自32個國家的233件參賽作品。

 

參賽作品的規定是必須有一個能容下3000人的大廳和一個能容下1200人的小廳,

 

兩個廳都要被設計成有不同的用途,包括歌劇,交響樂和合唱音樂會,大規模的會議,講座,芭蕾舞演出和其他演講。

 

 

雪梨歌劇院 (119)

 

澳大利亞的雪梨歌劇院離雪梨市機場較近,在著名的海德公園內,

 

乘坐機場大巴2路至雪梨歌劇院南交通中心下或乘坐6路到海德公園,

 

步行約10分鍾可到達後廣場,後廣場所有公共交通車可到達前廣場,

 

也可乘坐較貴的短駁車前往雪梨歌劇院北交通中心,

 

步行3分鍾可到達1號入口或2號出口。

 

 

雪梨歌劇院 (120)

慢慢地我們就快要進入大音樂廳之中.

 

雪梨歌劇院 (121)

 

雪梨歌劇院 (122)

到處都是很特別的建築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真的不得不讓人讚嘆.

難怪它會成為有史以來從建成到獲得世界遺產最短時間的建築物.(1973-2007)

 

雪梨歌劇院 (123)

從歌劇院內部望前港灣大橋處..

 

雪梨歌劇院 (124)

(裡面是不能拍照的..我是盲拍的.... )

 

歌劇院建築總面積八萬八千多平方米,

包括一個有約二千七百座的大音樂廳,

一個有一千五百多座的歌劇廳,

一個可容五百多人的劇場和一個370 座的小音樂廳。

此外,還設有排演廳、接待廳、展覽廳、錄音廳

以及戲劇圖書館和各種附屬用房(如餐廳、售品部等),

共九百多個房間,同時可容六千多人在其中活動。

 

雪梨歌劇院 (125)

 

施工過程中整個外牆採用不反光的白瓷磚,

貝殼曲率弧度都為 47 度和 49 度,

用鋼筋在平臺上固定後拉出,鋼筋在內,

外面看不到,以玻璃鑲嵌,

因有空隙而不怕熱脹冷縮。

 

雪梨歌劇院 (126)

 

為研究和設計這些殼片結構,

用了八年時間,施工也費時三年多。

內部牆壁為便於吸音採用本土的樺樹作料,

座椅用案樹材質和小羊皮羔包制,效果隆音。

工程預算 700 萬美元,實際費用達1億2000 萬美元。

 

雪梨歌劇院 (127)

 

歌劇院規模宏大,陳設講究,演出頻繁。

 

除聖誕節和耶穌受難日外,每天開放16小時,

 

平均有10個不同的活動項目,可同時容納7000餘人。

 

歌劇院已成為澳大利亞最熱鬧的場所,

 

旅遊者、觀眾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入夜,到這裏來的人,不只是看演出,

 

還來貝尼朗餐廳吃飯和觀賞夜景

 

 

雪梨歌劇院 (128)

 

每年在雪梨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

 

約二百萬觀眾前往共襄盛舉,

 

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

 

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

 

並經過特殊處理,因此不怕海風的侵襲,

 

屋頂下方就是雪梨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所─音樂廳

 

(Concert Hall)和歌劇院(Opera Theater)。

 

 

雪梨歌劇院 (129)

 

音樂廳是雪梨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

 

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

 

流行樂、爵士樂等多種表演。

 

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

 

由澳大利亞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

 

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

 

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

 

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大利亞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

 

 

雪梨歌劇院 (130)

 

雪梨歌劇院的面板為三組巨大的殼片,

 

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

 

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

 

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

 

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歌劇廳。

 

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裏面是餐廳。

 

其他房間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寬97米的大台階。

 


車輛入口和停車場設在大台階下面。

 

 

雪梨歌劇院 (131)

 

歌劇院整個分為三個部分:歌劇廳、音樂廳和貝尼朗餐廳。

 

歌劇廳、音樂廳及休息廳並排而立,

 

建在巨型花崗岩石基座上,各由4塊巍峨的大殼頂組成。

 

這些“貝殼”依次排列,前三個一個蓋著一個,

 

面向海灣依抱,最後一個則背向海灣侍立,

 

看上去很像是兩組開啟蓋倒放著的蚌。

 

 

雪梨歌劇院 (132)

 

高低不一的尖殼,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鋪蓋,

 

在陽光照映下,遠遠望去,既像豎立著的貝殼,

 

又像兩艘巨型白色帆船,飄揚在蔚藍色的海面上,

 

故有“船帆屋頂劇院”之稱。

 

 

雪梨歌劇院 (133)

 

那貝殼形尖屋頂,是由2194塊每塊重15.3噸的彎曲形混凝土預製件,

 

用鋼纜拉緊拼成的,外表覆蓋著105萬塊亮白色的瓷磚。

 

據設計者晚年時說,他當年的創意其實是來源于橙子。

 

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了他。

 

 

雪梨歌劇院 (134)

 

而這一創意來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雪梨歌劇院前,

 

供遊人們觀賞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偉大構想。

 

歌劇廳較音樂廳為小,擁有1547個座位,

 

主要用于歌劇、芭蕾舞表演;內部陳設新穎、華麗、考究,

 

為了避免在演出時牆壁反光,牆壁一律用暗光的夾板鑲成:

 

地板和天花板用在地出產的黃楊木和樺木製成;

 

彈簧椅蒙上紅色光滑的皮套。

 

雪梨歌劇院 (135)

 

採用這樣的裝置,演出時可以有圓潤的音響效果。

 

舞台面積440平方米,有轉台和升降台。

 

舞台配有兩幅法國織造的華麗幕布。

 

一幅圖案用紅、黃、粉紅3色構成,

 

猶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

 

另一幅用深藍色、綠色、棕色組成,

 

好像一彎新月隱掛雲端,稱“月幕”。

 

舞台燈光有200回路,由電腦控製。

 

 

雪梨歌劇院 (136)

 

雪梨歌劇院坐落在雪梨灣,三面臨海,環境開闊,

以特色的建築設計聞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個三角形翹首于河邊,

屋頂是白色的形狀猶如貝殼,因而有“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之美稱。

 

雪梨歌劇院 (137)

 

 

雪梨歌劇院 (138)

不同於之前我們所看到的歌劇院角度.

 

 

雪梨歌劇院 (139)

雪梨三寶之二寶-港灣大橋跟歌劇院.

有一點捨不得...我們今晚較要離開了. 

 

 

雪梨歌劇院 (140)

這就是我們此刻要離開之時的心情寫照...一片黑白..

 

 

雪梨歌劇院 (141)

那就不再客氣了...就趕快多拍幾張唄..

 

 

雪梨歌劇院 (142)

彤彤於雪梨歌劇院前-2017

 

 

雪梨歌劇院 (143)

拉近一點..再一張.

 

 

雪梨歌劇院 (144)

 

 

 

雪梨歌劇院 (145)

多拍一張....老婆換我了...我想也跟歌劇院合照.

 

 

雪梨歌劇院 (146)

曾經的小鮮肉上場... (現在是老鮮)

 

 

雪梨歌劇院 (147)

既然是老婆拍的..沒對到焦也是正常的. 

 

 

雪梨歌劇院 (148)

拍完港灣大橋.再跟歌劇院合照唄.. 

 

 

雪梨歌劇院 (149)

多拍幾張... 

 

 

雪梨歌劇院 (150)

彤彤:阿呆...你以為歌劇院小小一座嗎.. 

 

 

雪梨歌劇院 (151)

最後一張...準備收工.

 

 

雪梨歌劇院 (152)

要離開廣場了....細雨也跟著下來.... 

 

 

雪梨歌劇院 (153)

再會了港灣大橋..再會了歌劇院...

轉身一走...也許...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們夫妻將會再回來.... 

 

雪梨歌劇院 (154)

車子來了....

 

 

雪梨歌劇院 (155)  

在此..我們在澳洲雪梨的所有行程都結束了..

等一下逛完精品店.吃完晚餐之後就要直奔機場了....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0張照片.

本次-2017-澳洲雪梨-無尾熊 -共已上傳2143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7-澳洲雪梨-無尾熊.大約有40篇文章.25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斯斯 的頭像
    斯斯

    斯言彤語-旅行攝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