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JPG  
 
 
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 40-[捷克-布拉格]-城堡區-聖維特大教堂.下
 
置頂照片:雄偉高大的聖維特大教堂
 
旅遊時間:10天7夜-(12-08到12-17)- 第六天
 
 
時間:民國107年12月13日-星期四-早上
 
可樂旅遊-領隊-邵士立(小邵)
 
天氣:晴
 
溫度:3度-6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1(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4(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1.奧地利+1.捷克+1)
 
出遊成員-斯斯+大姑姑+二姑姑+小姑姑.(4位)
 
隨身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主機-CANON-EOS 5D2,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70-300L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CANON-EF-M 11-22mm+EF-M 28mm f3.5
 
閃光燈-CANON-EX-430+GODOX 神牛 V860二代+ GODOX 神牛 LED 126
 
輕型腳架-FOTOPRO C-4i+ Manfrotto PIXI
 
 
聖維特大教堂 (121).JPG
 
 
教堂是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
 
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稱為「天主堂」;
 
伊斯蘭教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稱為清真寺,
 
猶太教從事宗教儀式和其它活動的場所中文亦稱猶太教堂或猶太會堂。
 
 
聖維特大教堂 (122).JPG
 
 
歷史
 
公元10世紀至11世紀,歐洲各封建領主熱心於在自己的領地上修建規模壯觀的修道院和教堂。
 
教堂建築採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它是從古羅馬時代的巴西利卡式演變而來。
 
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
 
羅馬式教堂的雛形是具有山形牆和石頭的坡屋頂並使用圓拱。
 
它的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以堅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顯示教會的權威。
 
 
聖維特大教堂 (123).JPG
 
 
教堂的一側或中間往往建有鐘塔。
 
屋頂上設一採光的高樓,從室內看,這是唯一能夠射進光線的地方。
 
教堂內光線幽暗,給人一種神秘宗教氣氛和肅穆感及壓迫感。
 
教堂內部裝飾主要使用壁畫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牆和內部柱頭多用浮雕裝飾,
 
這些雕塑形象都與建築結構渾然一體。羅馬式時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氣魄,
 
較多運用變形誇張手法,但又不同於古代的寫實風格。
 
 
聖維特大教堂 (124).JPG
 
 
中世紀時期,天主教會統治歐洲。自12世紀到15世紀,
 
城市已成為各個封建王國的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中心。
 
教堂成為城市中最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建築,
 
這一時期興起了封建社會下壯麗發展的產物——哥德式藝s術 「哥德」是指野蠻人。
 
在歐洲人眼裡羅馬式是正統藝術,繼而興起的新的建築形式就被貶為「哥德」了。
 
第一個哥德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
 
之後整個歐洲都受到「哥德化」的影響。
 
 
聖維特大教堂 (125).JPG
 
 
哥德式教堂建築在藝術造型上的特點:首先在大小和高度上創造了新紀錄,
 
從教堂中廳的高度看,德國的科隆中廳高達48米;
 
從教堂的鐘塔高度看德國的烏爾姆市教堂高達161米。
 
其次是形體向上的動勢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
 
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劃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
 
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
 
不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築局部和細節的上端也都是尖的,
 
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衝力。
 
聖維特大教堂 (126).JPG
 
 
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世的宗教思想的體現,
 
也是城市顯示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精神反映。
 
如果說羅馬式以其堅厚、敦實、不可動搖的形體來顯示教會的權威,
 
形式上帶有復古繼承傳統的意味,那麼哥德式則以高聳削瘦 ,靈巧、上升的力量體現教會的神性力量。
 
它的直升的線條,奇突的空間推移,透過彩色玻璃窗的瑰麗斑斕的光線和各式各樣輕巧玲瓏的雕刻的裝飾,
 
綜合地造成一個「非人間」的境域,給人以神秘感。
 
有人說羅馬建築是地上的宮殿,哥特建築則是天堂裡的神宮。
 
 
聖維特大教堂 (127).JPG
 
 
哥德式教堂結構變化,造成一種火焰式的衝力,把人們的意念帶向「天國」,
 
成功地體現了宗教觀念,人們的視覺和情緒隨著向上升華的尖塔,有一種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
 
從審美的層面看,羅馬式建築較寬大雄渾,但顯得閉關自守,
 
而哥德式建築表現出一種人的意念的衝動,它不再是純粹的宗教建築物,
 
也不再是軍事堡壘,而是城市的文化標誌,標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紀心靈上獲得的有限自由,
 
人們會發現一絲屬靈的光透進了現實黑暗的中世紀。
 
 
聖維特大教堂 (128).JPG
 
 
與哥特建築一起應運而生的是優美的彩色玻璃窗畫。這種畫也成為不識字信徒們的聖經。
 
圓形的玫瑰窗象徵天堂,各式聖者登上了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的舞台畫面。
 
當人們走近教堂不僅產生對天國的神幻感,也產生裝飾美感。
 
由於它是玻璃畫能依靠光線的穿透而生艷,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勝。
 
哥德式雕塑是教堂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它的人物形象開始保持獨立的空間地位,
 
追求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力求符合真實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動的塑造,
 
使人體逐漸豐滿起來,衣褶也隨之有了結構的變化,使人感到衣服裡面是實在的人體。
 
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攀模,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聖維特大教堂 (129).JPG
 
 
哥德式藝術接近生活和寫實,遍布歐洲,因此也稱國際哥德式風格。
 
晚期的哥德式藝術已明顯孕育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文藝復興時期,隨著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哥德式教堂不再受到建築師的親睞,
 
教堂更加成為一種建築師為自己樹碑立傳的好機會,
 
追求宏大的穹頂成為建築師的主要目標之一,
 
但是由於當時的建築力學和建築材料不夠先進,
 
真正能成功建成並保留至今的穹頂教堂為數不多。
 
現代的教堂不再局限於教堂的傳統形式,而是更注意宗教氣氛的創造。
 
玻璃、鑄鐵、木材、混凝土等各種新材料被廣泛運用在教堂建築中,
 
同時也湧現出大量的傑出作品,很多建築大師因設計出獨特的教堂而一舉成名,
 
如阿爾瓦·阿爾托的三十字教堂、菲利浦·詹森的水晶教堂、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會」、「水之教會」、「風之教會」等等。
 
 
聖維特大教堂 (130).JPG
 
 
花窗玻璃(英語:stained glass),
 
為西方建築裝飾品,常見於教堂,裝置於建物牆面上。
 
在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花窗玻璃藝術也很常見。
 
其作用原理是,當日光照射玻璃時,可以造成燦爛奪目的效果。
 
而在電燈時代,夜間從教會內放射出的彩光,更是氣象萬千。
 
早期花窗玻璃多以聖經故事為內容,以光線配合圖案的效果感動信徒。
 
而一些教會所在地本地的傳說和神話,也會進入其主題之中。
 
近代以來,花窗玻璃不僅出現在教堂,也在許多一般建築中獲得應用。
 
聖維特大教堂 (131).JPG
 
 
 
起源
 
玻璃製作最早見於埃及。
 
大英博物館仍保有紀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一隻藍色玻璃瓶,
 
羅馬共和時代西方已有大量的玻璃生產。
 
中國考古界在河北省古中山靖王墓發現的琉璃也已具備玻璃的效果。
 
玻璃本身是矽、鹼、石灰等原料高溫燒成。
 
 
 
聖維特大教堂 (133).JPG
 
 
布拉格城堡
 
(捷克語: Pražský hrad)
 
是位於捷克共和國布拉格的一座城堡,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國總統都在此辦公。
 
這裡保存著波希米亞王國的王冠。
 
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堡,占地七萬平方米,長570米,平均寬約130米。
 
 
聖維特大教堂 (134).JPG
 
 聖維特大教堂旁的小姑姑..
 
聖維特大教堂 (135).JPG
 
 大姑姑到此一遊照.
 
聖維特大教堂 (136).JPG
 
 右邊的建築是新皇宮..
 
聖維特大教堂 (137).JPG
 
 二姑姑..
 
聖維特大教堂 (138).JPG
 
 二姑姑到此一遊照.
 
聖維特大教堂 (139).JPG
 
 雄偉的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140).JPG
 
 
 
聖維特大教堂 (141).JPG
 
 黑白照..感覺特別不一樣.
 
聖維特大教堂 (142).JPG
 
 
基督來自於希臘語Χριστός或Christos,
 
是亞伯拉罕諸教中的術語,原意是「受膏者」
 
(中東地區膚髮易乾裂,古代的以色列王即位時必須將油倒在國王的頭上,
 
滋潤膚髮,象徵這是神用來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後來轉變成救世主的意思),
 
也等同於希伯來語中的'מָשׂ֧חׇה‎'彌賽亞,意思為「受膏者」。
 
在基督教、聖經當中基督是拿撒勒的耶穌專有名稱,或者是稱號,即「耶穌基督」。
 
 
聖維特大教堂 (143).JPG
 
 
基督一詞常被誤認為是耶穌的姓,
 
因為聖經中曾多次提到「耶穌基督」(Jesus Christ)。
 
相信耶穌基督的人被稱作基督徒,
 
因為他們相信並清楚知道耶穌是他們的救世主,
 
或在舊約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
 
 
聖維特大教堂 (144).JPG
 
 
大部分猶太教徒反對這一觀點,並仍然等待著彌賽亞的到來。
 
而所有基督徒現在正在等待基督耶穌的再臨,從而驗證彌賽亞預言餘下的內容。
 
基督教神學集中研究耶穌的身位、生活、教授、和工作。又被稱為基督學。
 
 
聖維特大教堂 (145).JPG
 
 
 
猶太教中的基督
 
主條目:彌賽亞
 
根據希伯來人的信仰傳統,被(其他人用油)膏立是一種特別宗教儀式,
 
意思指被選立的人,例如:祭司、君王及先知是神所選定的。
 
在某些場合下一些器具也被油膏抹,用以預備宗教儀式。
 
受膏的重要性,是因為設立聖職(代表會眾到神面前贖罪)的需要,而得以強調。
 
例如:『受膏的祭司要取些公牛的血帶到會幕』(利未記)。
 
在希伯來聖經之中,被稱為「彌賽亞」的多人不是神,無神性含義。
 
猶太教與基督教在彌賽亞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有分歧)。
 
聖維特大教堂 (146).JPG
 
 
基督教中的基督

主條目:耶穌
 
彌賽亞是《舊約聖經》中受膏者的意思,希臘文譯作基督。
 
《舊約》時代的猶太人之中,只有三種職份才可以受膏,
 
分別是君王,先知和祭司。不論在《舊約》或《新約》,
 
只有耶穌同時兼備這三個身份,正因為耶穌是君王,
 
是先知,也是祭司,所以耶穌就是真正的受膏者,
 
也就是希臘文中基督的意思,故用來指代耶穌。
 
在《新約聖經》中,基督是指等候已久而來臨的救世主。
 
聖靈如鴿子般降下,且有聲音被施洗約翰聽見,
 
見證耶穌就是基督、就是舊約所有 神的子民素來所盼望的那位——彌賽亞。
 
耶穌多次給他的門徒證明自己就是基督,並且在他受審時三次聲稱他就是基督。
 
 
聖維特大教堂 (147).JPG
 
 
伊斯蘭教中的基督
 
主條目:爾撒
 
伊斯蘭教穆斯林稱耶穌基督為耶穌(爾撒),他是基督,即彌賽亞,
 
更是一位早於穆罕默德的阿拉使者,儘管穆斯林相信耶穌是聖母瑪利亞所生,
 
但他們不相信爾撒是上帝之子,他們也不相信耶穌死於十字架後復活,而是直接被阿拉升上天堂了。
 
伊斯蘭傳統《聖訓》敘述爾撒會在世界末日時,由天國降臨俗世:
 
恢復正義、摧毀各種異端、叛教者與假彌賽亞(敵基督)以及伊斯蘭教的敵人。

 
聖維特大教堂 (148).JPG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
 
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
 
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
 
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
 
現今亦與伊斯蘭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
 
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
 
「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聖維特大教堂 (149).JPG
 
 
基督教的共同信仰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創造了世界,
 
並照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
 
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穌道成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
 
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
 
賜下聖靈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
 
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生。
 
 
聖維特大教堂 (150).JPG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
 
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靈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使徒建立,
 
之後耶穌的使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
 
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
 
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13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
 
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異化發展,
 
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天主教)、
 
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為首的正教會(東正教)。
 
 
聖維特大教堂 (151).JPG
 
 (聖維特大教堂-極為華麗的外觀,連小細節都超級精緻.)
 
16世紀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
 
馬丁·路德(路德派)、約翰·喀爾文(喀爾文派)、
 
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
 
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中東,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
 
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
 
加上西方國家自地理大發現以來對世界經濟及文化發展上強勢的影響力,
 
使得基督教的傳布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
 
粗估統計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信仰基督教,至今信徒人口逾24億,
 
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
 
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當地人口的75%..
 
 
聖維特大教堂 (152).JPG
 
 聖維特大教堂是非常經典的歌德式教堂,是布拉格總教區的主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153).JPG
 
 它鼎鼎大名的金色大門、外牆.高聳的尖塔及波西米亞風格裝飾都令人為之驚艷!
 
聖維特大教堂 (154).JPG
 
 建造了六百多年才完成的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155).JPG
 
 冬天的豔陽下..金色的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156).JPG
 
 教堂外的聖誕節裝飾..
 
聖維特大教堂 (157).JPG
 
 精緻鐵門..人物栩栩如生.
 
 
聖維特大教堂 (158).JPG
 
 聖維特大教堂側門.
 
聖維特大教堂 (159).JPG
 
 聖維特大教堂側門.
 
聖維特大教堂 (160).JPG
 
 聖維特大教堂側門.
 
聖維特大教堂 (161).JPG
 
 (新皇宮大門...)
 
羅馬帝國國教
 
君士坦丁之後有一位羅馬皇帝尤利安被稱為叛教者,重新恢復羅馬宗教,
 
但他執政時間不長,到了380年,狄奧多西皇帝公布了一道諭旨,
 
基督宗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這道諭旨在米蘭諭旨的基礎上,
 
指出基督教的信仰是值得全羅馬帝國人民、值得所有有思想的人、
 
值得所有有智慧的人去接納的一個信仰。
 
 
聖維特大教堂 (163).JPG
 
 
它雖然沒有明確的說,要定基督宗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但它作為皇帝的命令方式發布,結果帶來許多人不得不成為基督徒的氣氛。
 
羅馬帝國漸漸衰落,公元410年羅馬城被日耳曼人攻陷,
 
476年最後一位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廢,西羅馬帝國滅亡。
 
有一種理論認為基督教為國教削弱了羅馬帝國的武力,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之一,
 
可是同以基督宗教為國教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力量卻仍舊很可觀,直至1453年才滅亡。
 
這時期著名的基督徒有聖奧斯定,聖熱羅尼莫、聖巴特利爵等。
 
聖維特大教堂 (162).JPG
 
 
基督教經典
 
主條目:聖經、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
 
基督教的基本經典是聖經,由《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兩大部分構成,
 
有四十餘位執筆作者,前後寫作時間跨越約1千6百年。
 
舊約聖經
 
《舊約聖經》源流自耶穌在世時代以前所寫成的《希伯來聖經》,即猶太教的《塔納赫》。
 
全書記載了從耶和華創造天地到公元前5世紀為止以以色列人為核心的歷史,
 
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摩西五經,記載了神給以色列人的律法,
 
另外還有歷史書、智慧書、先知書等內容,原文以希伯來語和亞蘭語寫成。
 
成書約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500年。
 
現今,有7卷被天主教和東正教承認的舊約經書未被列入現在猶太教和新教承認的聖經,
 
被基督新教稱為次經,不同教派間另外還有一些較小的差別,包括分卷、排列。
 
天主教舊約聖經46卷,東正教50卷,新教39卷。
 
 
 
聖維特大教堂 (164).JPG
 
 
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是耶穌升天以後由耶穌的門徒寫成,內容有福音書(記載耶穌言行生平)、
 
使徒行傳、保羅書信、大公書信及啟示錄等27卷書,原文以通用希臘語和部分亞蘭語在1世紀寫成,
 
從2世紀開始被編排成典。同時,猶太教並不承認新約,也不相信耶穌為神的獨生子,
 
也不是一個先知,而穆斯林則認為耶穌為一名先知,並不是神的獨子。
 
 
 
聖維特大教堂 (165).JPG
 
 
 

對聖經內容的觀點與論述
 
傳統的基督教教義認為聖經是神啟示,由人寫下來的,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信仰根據。
 
但不同教派和思潮對聖經的觀點有所不同。天主教對教會的聖諭也給予很高的地位,
 
新教則提出「唯獨聖經」,19世紀出現的自由派神學否定聖經是神的啟示,與之對立的基要派則提出「聖經無誤」。
 
聖經本身多處宣稱自己是神的啟示。聖經常常直接引用神的話語,
 
「神吩咐這一切的話」(出埃及記20: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耶利米書1:4),
 
新約福音書直接引用耶穌的話語,保羅對自己書信的內容宣稱「我不是從人領受的,
 
也不是人教導我的,而是藉著耶穌基督的啟示而來」(加拉太書1:12)。
 
聖維特大教堂 (166).JPG
 
 
保羅總結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後書3:16)。
 
此處「聖經」原文應該是指《舊約聖經》,因為這封書信本身是新約聖經的一部分,
 
寫的時候新約聖經還未正式成典,但新約成典以後,基督教將這句話的意思推及整本聖經。
 
4世紀的聖奧古斯丁著有「論基督教教義」,專門講讀聖經的方法論和由此所得到的對神的認識,
 
他認為聖經是教義的根本基礎。在第四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以後,
 
教會逐漸形成一些增補的教導、禮儀,後來教會認為也是神所啟示的基督教信仰的必要部分,與聖經一樣重要。
 
16世紀宗教改革,以馬丁路德、喀爾文、慈運理為代表,提出「唯獨聖經」,
 
基督新教只承認《聖經》為信仰的唯一正確、不變經典,並且反對羅馬公教教會與教皇有詮釋聖經的最高權威。
 
 
聖維特大教堂 (167).JPG
 
 
19世紀開始出現自由派神學思潮,認為聖經最多來說是神對當時的人的一些啟示,
 
有歷史的時限性,而且記載中有很多錯誤,中間很多東西根本可能只是傳說、寓言、想像,
 
認為聖經中有很多,甚至絕大部分,是錯誤、過時的內容,比如童女懷孕、耶穌復活、行神蹟等,
 
因而反對用聖經作為信仰的基礎,只使用聖經中一些他們認為可取的道德教訓。
 
這種思潮影響到不同教派。現代福音派基督徒反對這種看法,
 
稱自由派神學的人根本就是不信基督教教義。
 
福音派中間的一些對聖經的權威性進一步強調,提出「聖經無誤」,一般這些人被稱為基要派。
 
 
聖維特大教堂 (168).JPG
 
 再看最後一眼...聖維特大教堂.再會了..
 
聖維特大教堂 (169).JPG
 
 
 
聖維特大教堂 (170).JPG
 
 
布拉格舊皇宮
 
(捷克語:Starý královský palác)
 
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建築,位於布拉格城堡之內。
 
布拉格舊皇宮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2世紀。
 
 
聖維特大教堂 (171).JPG
 
 
 
 
聖維特大教堂 (172).JPG
 
 又是一個聖誕市集..
 
聖維特大教堂 (173).JPG
 
 
 雖然才早上.不過有些市集的攤販已經在營業了.
 
聖維特大教堂 (174).JPG
 
 二位小姑姑..
 
 
聖維特大教堂 (175).JPG
 
 二位小姑姑於聖維特大教堂合影留念-2018
 
聖維特大教堂 (176).JPG
 
 二位小姑姑於聖維特大教堂合影留念-2018
 
聖維特大教堂 (177).JPG
 
 
聖喬治教堂 St. George’s Basilica
 
參觀完舊皇宮後,接著到布拉格城堡內非常古老的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Basilica),
 
西元920年就開始建造,歷史悠久,而紅磚色羅馬式立面的外觀超引人注目!
 
現在教堂主要作為音樂會使用,加上有音響效果超好的木造天花板,
 
更是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表演場地之一!
 
 
 
聖維特大教堂 (178).JPG  
 
 
 繼續往下一站-黃金巷...GO!!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8張照片.
 
本次-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共已上傳2312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8-聖誕奧捷-布拉格.大約有70篇文章.45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