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awSC4u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 12-[埃及-開羅]-埃及國家博物館.5

置頂照片:四千年前古埃及人像雕塑.

旅遊時間:10天7夜-(2-23到3月3)-第二天

時間:民國113年2月24日星期六-下午

可樂旅遊-

台灣領隊-王建榳(小菲)

埃及導遊-趙雲

天氣:晴

溫度:16-25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8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2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2.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

土耳其+1.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義大利+1.西班牙+1.美國+1.埃及+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 小米12手機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1).JPG

 

 

雖然有推測說法老是被謀殺的,但其死因一致被認為是意外身亡。

CT掃描顯示圖坦卡門在死前患有複合左腿骨折,並導致腿部受感染。

2010年的DNA分析顯示他體內存在瘧原蟲,導致瘧疾和科勒病病發身亡。

2012年9月14日ABC新聞呈現了由講師兼外科醫生Hutan Ashrafian研究的

有關圖坦卡門死因的進一步理論,這位醫生相信顳葉性癲癇導致導致法老跌倒並摔斷了腿。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2).JPG

 

 

2010年6月,德國科學家提出他們相信法老是因鐮刀型紅血球疾病而死,

然而其他專家基於法老超過年齡5歲及缺血性壞死的位置,

因此否決了純合子鐮刀型紅血球疾病的理論,

因為這是弗賴貝格 - 科勒綜合症的病徵。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3).JPG

 

 

有考古學家、放射科醫生和遺傳學家在2005年進行CT掃描研究,

發現法老不是像之前所認為的頭部遭到一擊而死。

通過新的掃描圖像發現,法老患有因亂倫的先天缺陷。

同胞更容易傳遞有害基因的雙胞胎份,

這就是為什麼亂倫生出的孩子更普遍有明顯的遺傳缺陷。

有人懷疑他也有部分齶裂,另一種先天性缺陷。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4).JPG

 

 

用來作為法老早死原因的其他各種疾病,

包括了馬凡氏症候群、威爾遜-特納X染色體連鎖精神發育遲滯症候群、

弗羅利希綜合症(營養不良)、克氏症候群、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症、

和芳香過多癥結合的矢狀顱縫早閉綜合症,

以及安特利-比克斯勒症候群或者其變種病——顳葉性癲癇。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5).JPG

 

 

一個由來自開羅大學醫學院的Ashraf Selim和Sahar Saleem領導,

以及從國家研究中心調來的埃及科學家Yehia Gad和Somaia Ismail進行了進一步的CT掃描。

同時該小組也請了三位國際專家作為諮詢:來自的蒂賓根大學的Carsten Pusch;

來自義大利歐洲科學院的Albert Zink;以及來自博爾扎諾中央醫院的Paul Gostner。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6).JPG

 

 

基於DNA指紋分析與其他技術相結合的STR分析已經否決了男性乳房發育症和顱縫早閉

(例如,安特利 - 比克斯勒症候群),或馬凡氏症候群的假設,

但這可作為法老家族的的明顯積累畸形。一些病症,包括科勒病已被診斷出。

對於STEVOR、AMA1,或特定的惡性瘧原蟲MSP1基因的檢測透露包括圖坦卡門在內的四具木乃伊都有瘧疾跡象。

然而對於法老的確切死因仍有高度爭議。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7).JPG

 

 

如上文所述,團隊通過DNA證明了法老在短暫的一生中感染了多次最嚴重的瘧疾。

瘧疾可以觸發循環休克或造成身體的一個致命的免疫應答,任何情況下都能致死。

若圖坦卡門受到致殘的骨骼疾病,那它可能不會致死。

參與研究的考古學家兼埃及古物最高委員會秘書長札希·哈瓦斯寫到:

「他可能一直對抗著先天缺陷,直到瘧疾病發或是在事故中嚴重折斷一條腿而導致增加了一個疾病應變,

讓他的身體可能無法再承受負荷了」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8).JPG

 

 

最新的醫學調查結果審查發現圖坦卡門患有輕微脊柱後側凸、

右腳扁平和趾骨缺少、左腳第二根腳趾和第三跖骨骨壞死、瘧疾,

以及在死前右膝蓋複合骨折。

2013年後期,埃及學家Chris Naunton醫生與來自克蘭菲爾德學院的科學家進行了對於圖坦卡門的「虛擬屍檢」,

揭示出了法老身體一側的傷口形狀。汽車事故調查者利用電腦模擬出戰車事故。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9).JPG

 

 

Naunton斷定圖坦卡門死於戰車事故。戰車砸入了他的膝蓋,

搗碎了他的肋骨和骨盆。Naunton也引用了霍華德·卡特對法老屍體燃燒的記錄。

Naunton與人類學家Robert Connolly博士及法醫考古學家Matthew Ponting博士

做出了法老遺體被密封在棺材曾燃燒過的證據。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0).JPG

 

 

防腐油、氧氣及亞麻布產生了化學反應,導致裡面溫度提升超過200度。

Naunton說:「炭化的可能性在一具防腐拙劣的木乃伊埋葬後不久導致自發地燃燒,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2014年的進一步的調查顯示法老似乎不是死於戰車事故。

掃描發現其中一處骨折,包括頭骨處,是在死後所造成的。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1).JPG

 

 

掃描還顯示出他還有著內翻足且無法自行站立,

這意味著他不可能會騎在馬車上;這也解釋為什麼在他的陵墓里發現了這麼多拐杖。

相反,這被認為與遺傳缺陷有關,他的父母是親兄弟姐妹,

從斷腿到瘧疾併發症,都是導致他死亡的原因。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2).JPG

 

 

後續

隨著圖坦卡門和其兩個早夭女兒的死去,這也意味著圖特摩斯家族已經絕嗣。

阿瑪納信件表明圖坦卡門的遺孀曾寫信給西臺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一世,

要求他讓其中一個兒子嫁給她。信件中沒寫明圖坦卡門是因何而死。

信件中,安赫塞那蒙說明她很害怕,不願嫁給下人。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3).JPG

 

 

然而西臺王子還沒娶到安赫塞那蒙就被殺死了。

不久之後,阿伊娶了安赫塞那蒙,並對戰西臺,結果埃及戰敗。

安赫塞那蒙後來的命運不得而知,

但她的紀錄在阿伊的原配鐵伊成為大王妻後就消失了。

阿伊死後,霍朗赫布篡奪了王位並對阿伊策動了除憶詛咒。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4).JPG

 

 

圖坦卡門的父親阿肯那頓、繼母娜芙蒂蒂、

妻子安赫塞那蒙、異母姐姐及其他家族成員也身受其中。

就連圖坦卡門本人的畫像和漩渦裝飾也被去除。

最後霍朗赫布無嗣而終,

並傳位於後來建立第十九王朝的普拉美斯。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5).JPG

 

 

陵墓

2016年6月,報告提到了關於與圖坦卡門陪葬的匕首是由鐵隕石製成,

這個隕石與一個隕石有著類似比例金屬(鐵,鎳和鈷),

這顆隕石發現於哈里傑綠洲附近並以此命名。

匕首的金屬據推測是來自於同一流星雨的隕石。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6).JPG

 

 

根據Nicholas Reeves的說法,

圖坦卡門大約80%的陪葬品都源自娜芙娜芙魯阿頓的陪葬品,

其中包括了他著名的木乃伊面具、中棺蓋、

卡諾匹斯罐、幾個鍍金神龕面板、巫沙布提俑、

藏寶箱子、皇室珠寶等等。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7).JPG

 

 

Reeves於2015年公布顯示法老著名黃金面具的寫著「安赫何魯·梅里-娜芙何魯」

(阿肯那頓親愛的安赫何魯)的較早渦卷裝飾的證據;因此,

黃金面具原本是給娜芙蒂蒂所用,娜芙蒂蒂是阿肯那頓的大王妻,

她可能在丈夫死後繼承皇位並使用「安赫何魯」這個王室名字。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8).JPG

 

 

這種發現意味著,娜芙娜芙魯阿頓(可能是娜芙蒂蒂)可能在權力鬥爭被廢黜,

她可能被剝奪了王室墓葬資格(依照王后的墓葬方式),

或者她可能使用了另外的法老陪葬品,

再或者可能圖坦卡門即位後讓娜芙娜芙魯阿頓使用阿肯那頓的陪葬品。

根據娜芙娜芙魯阿頓的陪葬品在法老墓穴的情況來看,

圖坦卡門從娜芙娜芙魯阿頓那裡繼承了王位。

 

埃及國家博物館 (219).JPG

 

 

其他

1927年6月,林獻堂環球旅行時抵達開羅,

目睹圖坦阿蒙的木乃伊及純金棺材,

看到木乃伊「面目如故並無朽爛」,然而卻沒有頭髮。

林獻堂詢問原因,

說明的人指出是這因為煩惱摩西憂慮過度而禿頭,

而林獻堂根據自己的觀察持保留態度。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0).JPG

 

 

木乃伊-

木乃伊或不腐屍是人工防腐情況下或自然條件下可長久保存的屍體。

「木乃伊」一詞源自波斯語「مومیایی‎」(mumia'yi),

歐洲人用此詞來指古埃及塗抹防腐香料保存至今的屍體。

《輟耕錄》中錄: 古稱「蜜人」,

源自屍體防腐處理過程「生前服蜜﹐死後以蜜浸泡」。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1).JPG

 

 

世界各地的木乃伊

古埃及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可以復活,而復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身體,

因此必須保存遺體以供死者來生所需。

古埃及人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起碼始於公元前3700年到公元前3500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2).JPG

 

 

製作木乃伊需要先將遺體挖去內臟,

在腹腔填以乳香、桂皮等香料,縫合後以乾燥泡鹼覆蓋遺體,

經35天取出,再裹上麻布,填以香料,塗上樹脂,就做成了木乃伊。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3).JPG

 

 

古代阿拉伯人認為木乃伊可以治病,將它視為藥材,並曾經傳入中國。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經轉載相關傳聞。

埃及木乃伊有時會被阿拉伯人挖出來當作燃料使用。

無論是法老,又或是法老的妻子,甚至是牧師、奴隸的木乃伊,

都一樣會被無情地劈開、剁碎——就像砍木頭那樣。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4).JPG

 

 

用來防腐的樹膠和香脂,

使得木乃伊成為了很好的煙煤替代品。

2021年4月30日,波蘭國家博物館收藏的

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被認為是發現的首具懷孕木乃伊。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5).JPG

 

 

拉美西斯一世

古埃及法老

統治期 1295-1294 BCE,第十九王朝

前任 霍朗赫布(第十八王朝)

繼任 塞提一世

法老王名

配偶 西特拉

子女 塞提一世

去世 約公元前1294年6月

葬於 KV16


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 I,-公元前1294年6月)

又名門帕提拉,原名普拉美斯,生於埃及東北三角洲的阿發里斯城。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創建者(約公元前1295年—約公元前1294在位)。

他不是王族,而是第十八王朝末代法老霍朗赫布的庭臣。

他一直跟隨國王霍朗赫布參加戰鬥,得到霍朗赫布的信賴,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6).JPG

 

 

他是一名出色的指揮官,也是尼羅河口的管理人,

得到了埃及首席大祭司和阿蒙高僧的頭銜,

最後在大約公元前1295年霍朗赫布去世時,

任命了普拉美斯登上王位,成為了拉美西斯,

他在位時改組軍隊,招募外族僱傭兵,

續建底比斯的卡納克神廟。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7).JPG

 

 

拉美西斯一世加冕後僅僅一年零四個月就去世了,

被葬於帝王谷,赫列姆赫布墓的附近。

拉美西斯一世在位的時間雖然較短,

卻標誌著統治埃及的法老由穩定埃及發展的霍朗赫布

轉移至如塞提一世及拉美西斯二世等強權的法老—

—這兩位法老將埃及的國勢推至頂峰。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8).JPG

 

 

拉美西斯一世的木乃伊在19世紀60年代被文物走私販子用7埃鎊

(一美元兌換大約6埃鎊)的價格賣到國外。

幾經波折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加拉瀑布博物館。

1999年,美國的卡洛斯博物館花費200萬美元買到這具珍貴的木乃伊。

埃及政府隨後要求美國方面立即歸還。

經兩國政府密切磋商,美國在2003年決定無償將木乃伊歸還給埃及。

 

 

埃及國家博物館 (229).JPG

 

 

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

大帝

古埃及法老

統治期 前1279年5月31日-前1213年7月或8月,第十九王朝

前任 塞提一世

繼任 麥倫普塔

法老王名

配偶 妮菲塔莉

伊塞諾費特

瑪特妮斐魯麗

梅利塔蒙

賓塔娜特

荷努特美拉

妮貝塔威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0).JPG

 

 

子女 拉美西斯二世子女名單

父親 塞提一世

母親 圖雅

出生 約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

去世 約公元前1213年7月或8月(90歲)

葬於 KV7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1).JPG

 

 

拉美西斯二世或拉姆西斯二世

(Ramesses II,約前1303年2月21日—前1213年7月或8月),

聞名於世的還有他的希臘名奧茲曼迪亞斯[I](Ozymandias,

通用希臘語:Οσυμανδύας,羅馬化:Osymandýas,

源自其尊號Usermaatre Setepenre),

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約前1279年5月31日-約前1213年7月或8月),

法老塞提一世之子,其名在古埃及語中意為「拉神之子」。

在拉美西斯二世執政的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2).JPG

 

 

拉美西斯二世進行了一系列的遠征,進入黎凡特,以恢復埃及對迦南的統治。

他在敘利亞與同時代的另一強大帝國西臺發生利益衝突。

雙方在前1274年發生一次著名的戰役(卡疊石戰役)。

約前1258年,西臺王國的國王病逝,新任國王哈圖西里三世繼位,

兩國締結和約,成為軍事同盟。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3).JPG

 

 

埃及西臺和約可說是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國際協定,

其埃及文本與西臺文本均被保存下來,並為近代考古學者所發現。

可能是出於對西臺軍事力量的擔心,

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東北尼羅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為首都,

並將其命名為培爾—拉美西斯(意為拉美西斯的家)。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4).JPG

 

 

拉美西斯二世也許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

根據庫班石碑的記載,他10歲就擔任軍隊首領,

年少便輔佐父親,公元前1279年(此年代仍有爭議)就已登基,在位67年。

他對龐大土木工程的熱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跡:

他在阿比多斯和拉美西姆興建許多廟宇;

為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增添新結構;

興建了以宏偉著稱的阿布辛拜勒神廟。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5).JPG

 

 

許多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築也被刻上了他的名字。

拉美西斯二世擁有一個同樣龐大的家庭。

拉美西斯二世經常被認為是古埃及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法老之一。

當他以90歲高齡過世時,已成了埃及的代表人物。

然而他統治的時代已是埃及衰落的前夜,

國家巨大的開銷加快了國力的下降。

拉美西斯二世死後,埃及開始走向下坡。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6).JPG

 

 

拉美西斯二世

早年

當他的祖父即第19王朝創始人,拉美西斯一世登基時,

他仍然是一個孩子,而拉美西斯的母親圖雅則是出生自貴族家庭,

拉美西斯二世大概是塞提一世和圖雅的第二或第三個兒子,

然而,塞提一世為了能確保兒子能順利繼承王位,

便讓拉美西斯在15歲時成為輔政,在塞提一世過世後,

年輕的拉美西斯二世成為埃及唯一的統治者。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7).JPG

 

家庭

拉拉美西斯二世是法老塞提一世與皇后圖雅的兒子,

他有兩個姐姐荷努特美拉與梯奧公主,

在他長達幾十年的統治里有過八名王后近兩百名妃子以及超過一百多名的兒女,

其最著名的妃子為第一位大皇后妮菲塔莉。

妃子中也包括拉美西斯的女兒、他的姐妹、西臺的公主、數名高官和貴族的女兒。

大部分妃嬪身份名字家世父母仍有待考察,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8).JPG

 

 

以下列表為能夠考證的妃嬪:

妮菲塔莉(奈非爾塔莉)(Nefertari):拉美西斯二世第一位皇后,

拉美西斯二世最早與他結婚兩位妃嬪之一,

也是拉美西斯二世王后中迄今唯一被發現了神廟的王后。

她至少生育了六名子女,沒有發現王族稱號,貴族出身但家世不詳,

在拉美西斯二世第24年(公元前1255年)病逝。葬於王后谷QV66。

 

 

埃及國家博物館 (239).JPG

 

 

伊斯諾弗萊特(Isetnofret I):拉美西斯二世的皇后,

拉美西斯二世最早與他結婚兩位妃嬪之一。家世不詳,記載蘚少。

至少生育了四名子女,主要子女全部先後擔任過太子和皇后。

沒有發現貴族和王族的稱號。在位時間未知,有可能是在妮菲塔莉去世之後成爲王后,

但更有可能早於她去世。法老麥倫普塔的母親。至今沒有發現墳墓,

被懷疑在帝王谷拉美西斯墓KV7和麥倫普塔墓KV8的中間,或被水淹沒。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0).JPG

 

 

瑪特妮斐魯麗(Maathorneferure):西臺公主,原名待考,

西臺王哈圖西里三世(Hattusili III)與蒲杜海芭(Padukhepa)王后之女。

公元前1246年在卡迭石戰役後,於公元前1245年2月被送到埃及與拉美西斯二世聯姻,

因難產而去世,生下女兒妮斐魯莉(Neferure)。

梅莉塔蒙(Meritamen):拉美西斯二世與妮斐塔莉的女兒,

後成為皇后,為拉美西斯二世女兒之中最出名的公主,

常和賓塔娜特一起出現,可能和她分享皇后權力。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1).JPG

 

 

賓塔娜特(Bintanath):拉美西斯二世與伊斯諾弗萊特的女兒,

拉美西斯二世的大女兒(也可能是第一個孩子)。

第一個嫁給拉美西斯二世的女兒,在妮菲塔莉在位末期(王22年)成為皇后,

活至兄弟麥倫普塔統治時期,約60-70歲去世,生一個不知名的女兒(可能與賓塔娜特本身同名),

常和梅莉塔蒙一起出現,可能先後和多個皇后分享王后權力。

妮貝塔威(Nebettawy):拉美西斯二世的女兒,母不詳。後成為皇后。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2).JPG

 

 

荷努特美拉(Henutmire):可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姐姐,

塞提一世與圖雅的女兒。後成為皇后

蘇特拉瑞(Sutererey):側妃,皇子拉美西斯·西普塔之母,待考

伊威(Iwy):側妃,公主皮普伊(Pypuy)之母,待考。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3).JPG

 

 

子女

主條目:拉美西斯二世子女名單

拉美西斯二世擁有一百多個孩子,部分孩子有待考證,

部分孩子常和拉美西斯二世出現於部分文獻記載,壁畫與文物。

拉美西斯二世的身高為170公分(5尺7寸),

拉美西斯二世擁有鷹鉤鼻和紅髮的特徵。

另外,學者認為拉美西斯二世擁有淺膚色。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4).JPG

 

 

趣聞

1881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發現。

1975年,法國醫生莫里斯·布卡耶在開羅博物館檢查了這具木乃伊,發現它狀況不佳。

法國總統瓦萊里·季斯卡爾·德斯坦成功說服埃及當局將木乃伊送往法國接受治療,

埃及政府將他的木乃伊送往法國修復,還為此特別發給其木乃伊一本國民護照,

職業欄上註明「國王(已歿)」,以盛大的軍禮替他舉行出國儀式。

而法國對其木乃伊,也在巴黎勒布爾熱機場以元首待遇隆重歡迎。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5).JPG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6).JPG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7).JPG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8).JPG

 

 

 

埃及國家博物館 (249).JPG

 

 

 

埃及國家博物館 (250).JPG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0張照片.

本次-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共已上傳582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大約有70篇文章.3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一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