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從去北京回來之後.
我們夫妻就深深的愛上了普洱茶.
假日在家煮一壺普洱茶.就是一種享受了.
當然好茶不寂寞..因為吳老大一家也很喜歡普洱茶.
所以才有了今日的這一篇文章...讓我們慢慢的看下去唄....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
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
不但有保健減肥作用還有藥理作用,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普洱茶性溫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
苦澀逐痰,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本篇文章中之照片皆由 EOS M+22mm所拍攝)
目前我們在北京買的普洱茶還在存放當中.等待他更加有效的發酵....
而目前飲用的普洱茶大多來自於吳老大的贊助...
當然也從吳老大的口中我們學到了更多對於普洱茶的知識..
這是一塊重達八台斤的普洱茶塊.
是吳老大轉讓給我們的.聽說存放已經超過20年了...
有跟大嫂的朋友訂購一個大陶瓶.以後再來幫它甦醒甦醒..
這一摟是吳老大贊助的普洱茶...目前還沒開動
目前泡的這些普洱茶也是吳老大贊助的...真是謝謝啦...
但是最近我們才知道原來要讓普洱茶更為好喝..還需要讓它甦醒甦醒才是.
也就是要讓它發酵再發酵......
而要讓它有效的發酵就需要陶甕來存放....
而這支茶刀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
茶刀早年在台灣並不常見,直到近年來普洱茶消費人口增加,才在市場上普及。
茶刀功能為切開茶餅、茶磚,讓茶葉分開來好方便沖泡,是這類茶葉的必備工具。
普洱茶這類緊壓茶,為了品質及運送方便,通常會做成茶餅或茶磚,在喝茶前需先進行分解。
茶刀即為分解茶餅茶磚的功具,茶刀雖說為刀,通常並不峰利,且較厚。
因茶餅不適合用手解,用一般的菜刀又過利,因此茶刀可說是喝這類茶的必需品。
台灣的溫潤氣候非常適合普洱茶的存放...因為普洱茶就是要持續的發酵.
所以很多台灣人專門去大陸收購普洱茶回台灣存放.
等放個一二十年再以高價賣出....
除了訂製一個大陶甕外...我們還需要一個中陶甕來放茶.
所以專門跑了一趟鶯歌老街去尋寶......
沒想到一買就是二個...這是小小的陶甕.
放的是我們平常喝的普洱茶..
旁邊的是中型六號的茶甕...我們找了許多家才看到一個滿意價格又不錯的.
它有三個顏色...我覺得這個顏色最對味.所以才選了它..
買東西就是憑自己的感覺啦..自己喜歡就好.
開始動刀了....
這一塊北京的茶磚是林媽媽贊助的...感恩ㄡ..
慢慢的一刀一刀撥離..以利它將來快速的發酵...
沒想到只一半它就滿了.....^^:.果然買太小了..
再來將這一竹框的普洱茶慢慢地分離放置中型陶甕中...
希望它在陶甕中慢慢發酵...甦醒....放個一年半載的再來享用.
老婆說用青瓷喝普洱茶.查為更是香醇.....(普洱茶最好是用煮的而不是用泡的.味道差很多ㄡ)
收藏與存放
普洱茶越陳越香,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和增值空間,
普洱茶年代越久價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質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長率升值。
雲南西雙版納某廠出品7542號常規茶(干倉貨),當時一餅(七兩茶)才賣10元,6年後升到了150多元。
一塊重 350克 、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餅,身價甚至貴過一輛本田車。
「越陳越香」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主要決定於儲存的環境、茶的本質特性、陳放的年限等。
由於茶葉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過茶家品嘗斷定,沒有統一標準。
更有許多不法廠商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濕倉存茶,把茶葉放在通風不暢、濕度較高的環境中加速陳化炮製。
據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餅必須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是要區分生茶和老茶。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餅、生茶為主,即未經過人工發酵工序,
把采來的茶青萎凋、晒乾、蒸壓成型後乾燥而成的餅茶、散茶稱為生茶(青餅普洱),
讓其與空氣接觸,自然變化而產生後發酵,儲存時間越長,茶質越醇。
而通過加溫渥堆技術在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下使茶葉發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餅普洱)。
熟茶的發酵已經定性,儲存時間長短不會改變茶質本身。其次,要辨別儲藏位置。
1 、必須在干倉陳化
干倉不會發霉,轉化較為緩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濕」。
《茶錄》宋?蔡襄著。干倉指茶葉在濕度、溫度適中、通風透氣的環境中後發酵存放;
濕倉是指茶商為了獲取利潤,把茶葉放在通風不暢、濕度較高的環境加速陳化。
2 、溫度不可驟然變化
倉內溫度如果過高,溫差變化太突然,將會影響茶湯水性給予口感的活潑性,甚至倉內溫度太高,
形成悶熱,會將原本的生茶,轉變為熟普,此種情形在香港的茶庫時有發生。
3 、避免雜味感染
茶葉是最會吸收雜氣異味,灑一把乾燥茶葉,會吸清空氣中的異味,因外,應力求貯放環境清潔無雜味。
「喜蒻葉而畏香藥」。宋?蔡襄著;「喜清涼而惡蒸郁。喜清獨而忌香臭」。
明?聞龍著;「茶性淫,易於染著。區論腥穢有氣之物。不得與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
4 、利用竹箬包裝
「茶須築實。仍用厚箬填緊。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紙包之」《茶疏》明?許次紓。
這種傳統包裝的質料和方式,有助於普洱茶於後發酵時,過濾雜味以確保清純的功效。
常有人將已打開了的老茶,改用較低劣品質的塑料紙重包,時間一久,就會發出異味,直接破壞了普洱茶品味。
5 、注意茶齡壽命
普洱茶年代壽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數百年,沒有定論資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覺研判其陳化的程度。
如福元昌、同慶老號普洱圓茶陳化感已到了最高點,必須加以密封貯存,以免繼續快速後發酵,
造成茶性逐漸消失,品味衰退敗壞。故宮的金瓜貢茶,陳期已一兩百年,其品味是。
「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
普洱茶等級介紹: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
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
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
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