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楓紅名城-美加東 54-[美國-華盛頓DC]-國會大廈.下
置頂照片:二姑姑-2023-美國國會大廈.
旅遊時間:12天9夜-(10-04到10月15)-第八天
時間:民國112年10月11日星期三-中午
可樂旅遊-領隊-楊麗豫小姐(小楊)
天氣:晴
溫度:10-21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7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1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2.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
土耳其+1.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義大利+1.西班牙+1.美國+1)
本次參加人員-斯斯.彤彤.二姑姑.小姑姑-4位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
+70-300L(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腳架-Marsace DT-1541T + DB-1 碳纖維三腳架套組
(接下來這幾天都會在美國接觸一些重要的景點跟建築)
美國國會大廈
(英語:United States Capitol),中文又譯為國會山莊,
是美國國會所在地,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
坐落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東端。在地理上,
美國國會大廈位於華盛頓特區偏東處,
但常被看作華盛頓特區及美國的政治中心。
因為是國家最重要的建築,華盛頓特區建築物地址的東西南北,
都是以國會大廈作為基準。
名稱
Capitol這一名稱來源於羅馬七丘之一的卡比托林山(Capitolium),
拉丁語言的頭部和首都(capital)也具有相同詞根。
這一名稱意在致敬古典民主和共和。
(幫二位小姑姑多拍一些美照唄!)
它是一個典型的新古典式建築。
國會大廈是一幢全長233米的3層建築,
以白色大理石為主料,中央頂樓上建有出鏡率極高的3層大圓頂,
圓頂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銅雕像。
由於電視新聞報道華府作出決定時多出現的是國會大廈,
加之經常配合有「白宮方面宣布」的言辭,且其風格巍峨挺拔,
導致不了解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國會大廈認為是白宮——美國總統官邸暨辦公室。
公眾可免費參觀國會大廈,但每天的名額有限;也可旁聽參議院或眾議院議事,但須經申請。
建造
1792年春天,美國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提議舉辦設計競賽,
徵集國會大廈和「總統府」的設計,並設定了四個月的期限。
比賽的獎金是500美元,在聯邦城市中是很多。
至少有十個人為國會大廈提交了設計;
然而,這些圖紙被認為是粗糙和業餘的,
反映了當時美國的建築技術水平。
最有希望的提交是由訓練有素的法國建築師史蒂芬·哈雷特
(Stephen Hallet, Étienne Sulpice Hallet)提出的。
然而,哈雷特的設計過於花哨,受法國影響太大,被認為過於昂貴。
1793年1月31日,業餘建築師威廉·桑頓(William Thornton)
提交了一份遲到的參賽作品,華盛頓稱其「宏偉、簡單和美麗」,傑斐遜亦贊不絕口。
桑頓的靈感來自盧浮宮的東面,以及巴黎萬神殿的設計中心部分。
桑頓的設計在1793年4月5日來自華盛頓的一封信中得到正式批准,
桑頓擔任國會大廈的第一任建築師(後來成為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第一任主管)。
為了安慰哈雷特,委員們任命他審查桑頓的計劃,
制定成本估算,並擔任建築主管。
哈雷特對桑頓的設計進行大刀闊斧的解析和修改,
他認為建造成本高昂且存在問題。
1793年7月,傑斐遜召集了一個由五人組成的委員會,
將哈雷特和桑頓以及詹姆斯·霍本(James Hoban)
(「總統府」的獲獎建築師)召集在一起,
以解決和修改桑頓的計劃的問題。哈雷特建議對平面圖進行更改,
這可以由桑頓安裝在外部設計中。修改後的計劃被接受,
除了傑斐遜部長和華盛頓總統堅持在東線的中心開放休會,
這是桑頓最初計劃的一部分。
桑頓最初的設計後來被英裔美國建築師班傑明·亨利·拉特羅布
(Benjamin Henry Boneval Latrobe)和查爾斯·布爾芬奇(Charles Bulfinch)修改。
目前的鑄鐵圓頂和眾議院新的南擴建部分和參議院新的北翼由
Thomas Ustick Walter和德國移民August Schoenborn在1850年代設計,
並在Edward Clark的監督下完成。
建造過程
L'Enfant於1791年11月在維金頓島和弗吉尼亞州的 Aquia Creek 獲得了採石場的租約,
用於國會大廈的地基和外牆。在國會大廈的傑斐遜會議計劃被接受後不久,測量工作開始了。
1793年9月18日,喬治·華盛頓總統和其他八位身著共濟會服飾的共濟會成員一起奠定了由銀匠卡萊布·本特利製作的基石。
哈雷特在詹姆斯·霍班(James Hoban)的監督下進行施工,他也忙於建造「總統府」(後來也被稱為「行政官邸」)。
儘管傑斐遜和總統有意願,哈雷特還是繼續修改桑頓對東線的設計,
並創建了一個從中心突出的方形中央法院,其側翼將容納立法機構。
哈雷特於1794年11月15日被傑斐遜部長解職。
喬治·哈德菲爾德於1795年10月15日被聘為建築總監,
但三年後於1798年5月辭職,
原因是他對桑頓的計劃和工作質量不滿意到目前為止完成。
1846年國會大廈東側的達蓋爾銀版照片,約翰·普倫貝(John Plumbe),
展示了布爾芬奇的圓頂。參議院(北)翼於1800年完工。
參議院和眾議院在北翼共享宿舍,
直到在眾議院翼的未來場地上豎立了一個臨時木製涼亭,
供眾議員會面使用了幾年,直到眾議院(南)翼最終於1811年完工,
有一條有蓋的木製臨時走道將兩個翼與國會會議廳連接起來,
未來的中心部分最終將成為圓形大廳和圓頂。
然而,眾議院在1807年很早就搬進了他們的眾議院。
儘管參議院的大樓並不完整,
但國會大廈還是舉行了美國國會的第一屆兩院會議於1800年11月17日舉行會議。
在約翰·亞當斯總統的敦促下,國家立法機關過早地搬到了華盛頓,
希望在選舉人團中獲得足夠的南方選票以便再次當選總統。
圓頂
1850年的擴建使美國國會大廈的長度增加了一倍多;
它使1818年由查爾斯·布爾芬奇( Charles Bulfinch )
設計的原始木結構銅板低圓頂相形見絀。
1855年,決定將其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婚禮蛋糕式」鑄鐵圓頂。
同樣由Thomas U. Walter設計,新圓頂的高度是原來圓頂的三倍,
直徑為100英尺(30m),但必須支撐在現有的磚石墩上。
就像曼薩特在巴黎榮軍院的圓頂(他曾於1838年參觀過)一樣,
沃爾特的圓頂是雙層的,內部圓頂有一個大圓孔,
通過它可以看到華盛頓的神化畫在一個懸掛在支撐肋骨上的貝殼上,
它還支撐著可見的外部結構和支撐自由女神像的tholos ,
自由女神像是一座巨大的雕像,於1863年升到圓頂頂部。
雕像召喚女神密涅瓦或雅典娜。圓頂的鑄鐵重8,909,200磅(4,041,100公斤)。
圓頂的鑄鐵框架由鑄鐵廠Janes, Fowler, Kirtland & Co.提供和建造。
國會山莊遊客中心
美國國會大廈遊客中心 (CVC) 於 2008 年 12 月 2 日開放,
位於國會大廈東面及其廣場下方,位於國會大廈和東第一街之間。
CVC 為所有遊客提供單一安全檢查站,包括殘障人士,以及美國國會的擴展空間。
該建築群包含 580,000 平方英尺(54,000 m 2)的地下三層空間,
並為遊客提供美食廣場、洗手間和教育展覽,
包括一個 11 英尺的比例模型國會大廈圓頂。
它還設有天窗提供實際圓頂的視圖。長期處於規劃段,於 2001 年秋季開始施工。
估計建造 CVC 的最終成本為6.21 億美元。
沿革
現在的國會大廈實際上是美國的第四個國會大廈。
在1783年到1784年間,美國國會的開會地點是位於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的馬里蘭州議會大廈。
1789年到1790年期間,使用紐約的聯邦國家紀念堂作為開會地點。
1790年到1800年期間,開會地點是費城的美國獨立紀念館國會廳。
現在的國會大廈始建於1793年9月18日。
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為它安放基石,
但是確切的安放地點現在卻已經無法考證。
其早期的建造由班傑明·亨利·拉特孟彼和查爾斯·布爾芬奇等人監制。
當政府於1800年將其臨時首都從費城遷到華盛頓特區時,
等待他們的國會大廈仍是尚未完成的磚石結構。
上院一側在1800年完工,下院一側在1811年完工。
在1812年戰爭中,建築曾被破壞,後修復。
後來隨著美國州數與議員數的增加,國會大廈也大幅擴建,
並且建設位於中央的巨型穹頂。
政治意義
國會大廈是美國政治的象徵,
1800年以來就是國會會議的召開地。
國會議員聚集在此制定法律,
可以說是美國的大腦,美國總統亦在此宣誓就職、
並且宣講每年的國情咨文。
合眾國國會
(英語:United States Congress),
通稱為美國國會,是美國憲法規定的立法機構,位於國會大廈。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
其中立法權力歸於國會;行政權力歸於美國總統;司法權力歸於美國最高法院。
美國國會是美國的權力中樞,
由經直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議員與眾議院議員組成的兩院制度,
每個議員代表其選區內的選民;但是作為一個整體,
國會議員代表整個國家的選民,通過立法來規範政府與人民的行為等。
歷史
美國國會大廈,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合眾國國會創立於1789年3月4日,它的前身是邦聯議會(1781年-1789年)。
美國憲法第一條指明國會的結構、權力和運作方式。
國會的兩院制是康乃狄克妥協的結果,
試圖在大州所擁護的維珍尼亞方案和小州所擁護的新澤西方案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兩院制也代表美國制憲會議代表對直接民主的不信任。
在美國憲法第一條的第二款和第三款中,
他們指定眾議院的眾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
但是參議院的參議員則由各州立法機構選舉
(後一條款在1913年通過了美國憲法第十七條修正案之後,改為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
憲法還規定眾議員的任期為兩年,每兩年全部改選一次,而參議員任期是六年,
每兩年改選大約三分之一的議員。在總統選舉兩年後所進行的國會選舉,稱為中期選舉。
國會任務
美國憲法規定國會具有立法、代表選民發言、監督、公眾教育、
調解衝突等不同任務,其中立法和代表權是最重要的兩個任務。
立法任務
國會的主要職責是立法。在美國國內,國會是最高級的立法機構,
制定影響每一個美國人的法律。
立法經常需要在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上作出決定,
例如聯邦預算、醫療保險改革、槍枝控制,以及戰爭和和平。
但是,國會並不發起它最終考慮的大部分提案。
大部分提案來自於執行機構,而很多其他的來自政黨和利益集團。
通過一系列妥協和利益交換,以及大量的辯論和討論,
提案的擁護者嘗試建立一個占據多數的聯盟來制定國家政策。
代表任務
代表任務包含表達議員所在選區或者州的選民的意願和需求,
也包含並代表了更廣範圍內的國家利益,例如環境保護。
因為選民意志經常和國家政策發生衝突,
代表人物經常和影響國家的立法任務發生衝突。
例如,雖然實行反傾銷稅可能對保護某些州內的產業有利,
但是國家的出口可能會因為面臨報復性反傾銷稅而受到損失。
考慮到對於國家利益的代表,以及黨派和團體之間的政治交易,
議員有時也會做出與所在選區或者州的選民意志相背的行為。
例如,儘管聯邦黨在紐約州占據多數,但是馬丁·范布倫在任職紐約州參議員期間,
經常投票擁護民主共和黨對英國的軍事行動。
但是,為了成功選舉連任起見,議員也經常傾聽選民的心聲來決定自己的立場,
以及在投票時反對其所在的政黨和團體。嚴格而言,議員既不完全代表國家,
也不完全代表所在選區或者州的選民,而是代表兩者之間的混合體。
服務選民
議員及其雇員在面向選民的個案服務中,耗費大量時間。
通過個案服務,議員幫助選民處理一些事務,
例如和政府部門之間的糾紛、推廣本地商業、
解釋特定提案的含義和對本地選民的影響等等。
監督任務
執行機構負責執行國會通過的法律。
為了監視執行機構的施行,國會採取一系列行動來確保通過的法律得到執行。
這是通過舉行聽證會和執行調查、改變某個機關的預算,
以及對總統提名的執行機構和執法機構候選人進行審查來進行的。
公眾教育任務
公眾教育任務是國會舉行公開聽證會、執行監督政府的權力,
或者在舉行針對重要問題的公開辯論時執行的任務。
通過執行這個任務,國會在影響到全國的問題上,給公眾提供各方不同的意見。
國會也決定是否以及何時舉行聽證會和辯論。這種日程控制也是公眾教育任務的多面性之一。
調解任務
國會被認為是解決國內衝突的主要機構。
代表各種種族、理念、性別、經濟團體的利益集團向議員遊說來表達不滿和尋求幫助。
這使得國會在通過法律的時候儘可能滿足各種利益集團的要求,解決各方的衝突。
在獲得多數利益集團的支持的過程中,國會建立了民眾對於國家的支持。
國會權力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到第一條結束的條文,
賦予國會在制定政策中所必需的權力:
包括徵稅、貸款、規範州際和對外貿易、創建移民程序、
立法規範破產、發行貨幣、規範度量衡、懲罰偽幣製造者、
設立郵局和驛路、保護版權、建立法院系統、懲罰海盜、
宣戰、募集、維持和規範陸軍、海軍和民兵、鎮壓叛亂和擊退侵略等等。
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徵稅、規範州際和對外貿易和宣戰。
其它的憲法條款賦予國會規範其自身、規範美國選舉人團、
推翻總統的否決的權力。國會也可以規範州際關係、
最高法院覆審案件的範圍以及提出美國憲法修正案。
後續的憲法修正案增加了一些國會的權力,
例如在總統選舉中沒有候選人獲得多數選票時,
選擇總統和副總統(第十二條)、徵收所得稅(第十六條)、
在總統死亡或失去工作能力時決定代理總統(第二十和第二十五條)
和統治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第二十三條)。
國會的兩院各自擁有部分權力,例如
參議院:
批准或拒絕批准條約、解除已簽署條約、
批准或者拒絕批准總統提名的大使、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以及其他執行部門官員、在總統及下屬官員被彈劾時進行審判。
眾議院:
提出和財政有關的動議、宣戰權、終戰權(又稱撤兵權)、
在總統選舉中沒有候選人獲得多數選票時選擇總統和副總統、彈劾總統、首席大法官及主要官員。
必要且適當條款
除了這些憲法規定的權利之外,憲法還授權國會通過必要而適當的立法,
來確保實施這些明示的權力。在很多憲法修正案中,也加入了這樣的條款。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39張照片.
本次-2023-楓紅名城-美加東-共已上傳2511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3-楓紅名城-美加東.大約有86篇文章.42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