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 (78)

 

  

2014-戀戀上蘇杭 12.蘇州博物館.下

置頂照片:誰的萬古忠義???

旅遊時間:六天五夜--第二天.下

時間:民國103年5月31日星期六

天氣:陰

溫度:23-26度C.

蘇州博物館 (47)

 

 

蘇州博物館為蘇州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

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國王府建築。

整座建築雄偉壯麗、曲折宏敞。

太平天國忠王府舊址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至今保存著400 余方秀麗典雅的蘇式梁 枋彩繪,

九幅清新雋秀的彩繪壁畫,以及渾厚 樸實的龍鳳紋窗相和神態生動的石獅等太平天國時期的藝術珍品。

 該館于1958年8月開始籌備,196O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全館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0余平方米。

該館館藏各種文物約30000件,以出土文物、古代書畫和古代工藝品見長。

 

 

 

蘇州博物館 (48)

 

 

館藏吳江海堤、吳縣草鞋山、蘇州越城等三個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一批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中,

有6000年前的稻穀凝塊,5000年前的大石犁、漆繪黑陶尊、骨匕、骨針、骨養等,

是文獻資料上未曾記載 的先吳文化的實物資料;館藏西周豪伯父乙鼎、曲竊紋大鬲,

商代百乳簋、史爵、父乙爵、祖辛觚,春秋戰國時期的曲竊紋鼎、吳者減鐘等,工藝十分精緻,

有不少器物從質地到器形,既有本地特色,又有中原文化影響的痕跡;

館藏從虎丘塔發現的五代越窯青瓷蓮花碗,造型精美別致,釉色晶瑩滋潤;

從瑞 光塔發現的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年)所制“真珠舍利寶幢”,

雖歷千年之久,仍然斑斕璀璨,富麗堂皇,體現了當時在雕刻、鑲嵌、漆工。

 金銀細工等方面高度的技術水準;

同時發現的寶幢內木函四壁彩繪 天王像和木刻版妙法經華經冊等,也是價值很高的文物。

 

 

 

蘇州博物館 (49)

 

 

 

館藏商代琰圭、玉琮,明代陸子崗琢玉,

唐代裴家瓷枕,宋鈞窯天藍小碗、龍泉窯雙耳環瓶、影青印花雙鳳折枝園盒,

元代釉裏紅托盞 盤,明代永樂白地青花雞心底碗、甜白刻花葡萄花果紋菱花四盤、

宣德纏枝牡丹大碗、青花海水白龍盤,宋代緙絲、刺繡,

明代羅香園刺繡 以及近代著名蘇繡藝術家沈壽繡的十二生肖瓶、濟公像,

清代制墨高 手程風地的鐫有“康熙乙亥”款的“千歲芝墨”等,都是價值極高的工藝類文物。

 

 

蘇州博物館 (50)

 

 


  書畫類是館藏文物的巨家,其中宋代夏口的《錢塘觀潮圖》團扇。

 無款《松下賞月圖》扇。《五王嬉春圖》條幅,元代王蒙的《竹石圖》條幅,為國內少見的珍品。

館藏70余幅清代蘇州地區狀元書扇,佔清代地區狀元數量的一半以上,是有地方特點的書畫扇。

  館藏革命文物有太平天國文物資料,其中主要是當年忠王李秀成開闢蘇福省的文物,

如軍中公函、文稿、花名冊、隨徵典木、減糧銀納照、千斤銅炮、軍隊武備等;

舊民主主義時期和新民主主義時期文物中,以孫中山、黃興、鄒容、章太炎的手跡,

抗日戰爭遊擊隊和中共 蘇州地下黨的文物比較珍貴。

 

 

蘇州博物館 (51)

 

 

 

該館舉辦有“蘇州出土文物陳列”、“太平天國蘇福省歷史文物陳列”。

“蘇州出土文物陳列”展出了館藏新石器時代至明代的出土文物400余件,

反映了蘇州歷史發展的大致歷程。

“太平天國蘇福省歷史文物陳列”,反映了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于1860年6月2日東征蘇 州後建立蘇福省,

三次進攻上海,打擊外國侵略者和清王朝封建統治,直至遭到失敗的鬥爭歷史。
  
  該館還經常輪流舉辦各種臨時專題展覽,如“明清繪畫展覽”。

 ”狀元書扇展覽”、‘清代絲繡展覽”、“古代工藝展覽”、“館藏瓷器 展覽”、

“蘇州新民主主義時期文物史料展覽”、“辛亥革命文物資料展覽”、“蘇州崑曲歷史陳列”等。
 

 

蘇州博物館 (52)

 

 還記得在斯斯的遊記中曾介紹過貝聿銘大師吧.

是得.沒錯我們幾年前去京阪神之時曾去過的MIHO (美秀)美術館就是他的傑作.

如今讓我們再來好好的介紹一次呗.....

 

 

蘇州博物館 (53)

 

 

貝聿銘(「聿」,拼音:yù,注音:ㄩˋ,粵拼:leot6,英文:Ieoh Ming Pei,

署名:I. M. Pei,1917年4月26日-),美籍華人建築師,

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貝聿銘為蘇州望族之後,出生於民初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

生母姓莊,清廷國子監祭酒之後,於貝氏13歲時罹癌過世,

繼母蔣士雲,為中華民國駐外使節蔣履福之女。

 

 

蘇州博物館 (54)

 

 

貝氏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妻子盧淑華(Eileen Loo)為中國留美學生,

他們育有3兒1女(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其中貝建中(Chien Chung (Didi/弟弟) Pei)

與貝禮中(Li Chung (L.C.) (Sandi/三弟) Pei)皆是美國著名建築師。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

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

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

近期作品有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55)

 

 

生平

早年生活

民國初年,貝聿銘之父貝祖貽參與籌組中國銀行。

民國四年(1915年),貝祖貽調任中國銀行廣東分行,

攜妻女離開故鄉蘇州,遷往廣州市,兩年後(1917年)的4月26日,貝聿銘於廣州出生。

民國七年(1918年),貝祖貽為逃避政爭,舉家移居香港,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出任總經理,貝聿銘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他在香港度過童年,入讀聖保羅書院。

 

 

 

蘇州博物館 (56)

 

 

民國十六年(1927年)貝祖貽獲政府諒解,

出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一家人就搬到上海。

貝聿銘初中就讀上海青年會中學,高中畢業自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

應祖父貝理泰要求,貝聿銘每年暑假會回蘇州,入住祖宅獅子林。

蘇州園林的生活經驗,影響到貝聿銘日後的設計哲學:「人與自然共存」、

「家庭的真正含義:內聚力和歷史」。

 

 

蘇州博物館 (57)

 

 

貝祖貽公務繁忙,貝聿銘與姊弟妹主要由母親負責照顧教養。

貝祖貽之母是虔誠的佛教徒,待人熱情,交友廣闊,貝聿銘深受其影響。

民國十八年(1930年)貝聿銘13歲時,母親罹癌過世,對他及其家人帶來重大打擊,

其父為忘亡妻傷痛遠走歐洲,後奉派出任中華民國駐義大利公使。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8歲的貝聿銘負笈美國,先在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學,

後轉往麻省理工學院,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士學位,

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1954年成為美國公民。

 

蘇州博物館 (58)

 

 

職業生涯

貝聿銘自哈佛大學畢業後,1948年加入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Webb and Knapp),

擔任建築部總監(Architecture Director)一職。

1955年,貝聿銘取得齊氏集團的協議成立I.M. Pei & Associates聯合事務所,

經兩度更名後成為Pei Cobb Freed & Partners聯合事務所。

事務所共從事過114件設計案,其中66件是貝聿銘負責。

 

 

 

蘇州博物館 (59)

 

 

貝聿銘早期的作品有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的影子,

不過他不像密斯以玻璃為主要建材,而是採用混凝土,

如紐約富蘭克林國家銀行,鎮心廣場住宅區,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

到了中期,歷練累積了多年的經驗,貝聿銘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

作品趨向於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當以全國大氣研究中心,

達拉斯市政廳,等皆屬此方面的經典之作。

 

 

蘇州博物館 (60)

 

 

貝聿銘擺脫密斯風格當以甘迺迪圖書館為濫觴,

幾何性的平面取代規規矩矩的方盒子,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

身為齊氏威奈公司專屬建築師,貝聿銘有機會從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設案,

並從這些開發案獲得對土地使用的寶貴經驗,使得他的建築設計不單考慮建築物本身,

更關切環境提陹到都市設計的層面,著重創造社區意識與社區空間,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費城社會嶺住宅社區一案,

而他們所接受的案子是以辦公大樓與集合住宅為主。

 

 

蘇州博物館 (61)

 

 

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主導著貝聿銘一生的作品,

如全國大氣研究中心,伊弗森美術館、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與康乃爾大學姜森美術館等。

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內庭,內庭將內太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

到晚期內庭依然是貝聿銘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著重於自然光的投入,

使內庭成為光庭,如香山飯店的常春廳, 紐約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廳,

香港中銀大廈的中庭,紐約賽奈醫院古根漢館,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與比華利山創意藝人經濟中心等。

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

 

 

蘇州博物館 (62)

 

 

身為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建築物四十餘年來始終秉持著現代建築的傳統,

他堅信建築不是流行風尚,不可能時刻變花招取寵,建築是千秋大業,要對社會歷史負責。

他持續地對形式,空間,建材與技術研究探討,使作品更多樣性,更優秀。

他從不為自己的設計辯說,從不自己執筆闡釋解析作品觀念,

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蘇州博物館 (63)

 

 

貝聿銘個人所獲的的重要獎項包括1979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

1981年法國建築學院金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

1989年第一屆日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及年雷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Medal of Liberty),

2009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等等。

 

 

蘇州博物館 (64)

 

 

主要作品

1956年-1963年:台灣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1961年-196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1962年:加拿大蒙特婁瑪莉亞城廣場 (Place Ville-Marie)

1968年-1974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基督科學教會中心

1968年:美國紐約州雪城埃弗森藝術館

1969年:美國印地安納州哥倫布克萊奧羅傑斯紀念圖書館

1971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海港大樓(Harbor Towers)

1972年: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達拉斯市政廳

 

 

蘇州博物館 (65)

 

 

1973年:美國紐約州伊薩卡康乃爾大學約翰遜藝術館

1974年-1978年: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1976年: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羅徹斯特大學,

紐約時報選為當時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

1977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漢考克大廈,

當時單塊玻璃面積最大的全玻璃幕牆建築,由於當時玻璃幕牆的技術不夠成熟,

大廈建成初期曾經出現過玻璃脫落的事故,後經過技術改進得以解決。

1978年-1982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大學美術館

1979年-1986年:美國紐約州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

 

 

蘇州博物館 (66)

 

 

1981年: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摩根大通大廈

1982年:中國大陸北京香山飯店,該飯店是外國建築師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件作品,

也掀起了中國大陸建築界對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大討論。

1982年-1990年:香港中銀大廈,當時的香港第一高樓,

建築面積是諾曼·福斯特設計的香港滙豐總行的兩倍,而造價不及其五分之一。

1985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威斯納館(Wiesner Building)

1989年: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

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

 

 

蘇州博物館 (67)

 

 

1990年:德國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

1995年:中國大陸北京中國銀行總行

1996年-1997年: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美術館

1998年: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搖滾音樂名人堂

2002年:中國大陸江蘇蘇州蘇州博物館

2004年:美國華盛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

2006年:澳門澳門科學館

2006年-2008年: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68)

 

 

貝聿銘在從求學中到踏入業界其中的重要論點其實不多,

而有名者如上海美術館的論述,是他不多餘辯論自己作品的額外一章,

之前有談過他認為建築物就是為自己詮釋的最好佐證,

的確如此,從他的作品就能夠了解他的基本想法,如大量體的雕塑手法既是.

但是他仍然有不少談話有助於明瞭他的作品,藉以解讀貝聿銘思考方式 ....

         第一個作品是他在哈佛大學求學時代的一個博物館設計《此作品乃貝氏的碩士學位畢業設計----上海美術館》,

當時葛氏(葛羅闢斯)正執教哈佛大學,極力倡導國際建築,

他認為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工業的世紀,鋼鐵和混凝土日益普遍發達,必可使世界各地的建築,

彼此交相融會,他相信亞洲非洲等工業落後國家,遲早也得接受歐美的建築,貝聿銘對於他的這項主張,不能完全同意,

因為物質的條件決不能決定一切,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除了物質條件以外,還有歷史和文化等精神條件,

因此地域性的限制和民族精神特質的表現是不能加以抹煞的,貝聿銘並不以為戴上一個中國的帽子便可以稱為中國建築,

而應從空間的紋理和周圍的環境氣氛著手,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法。

而從貝聿銘在學生時代即有此正確的設計方針不難想像他在對於他的觀點的執著對他未來的設計有重要的影響.

 

 

蘇州博物館 (69)

 

 

第二個論點是罕為人知的圓形螺旋公寓理論,特點在於每層樓面較其左右相鄰兩單位的樓面各低落或高出半層,

如此一來,房間彼此相關的位置,遂使從平面的關係變為立體的關係,在其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房間都可以和它發生直接關係。

比方有一住戶,其女兒出閣後,空出的一房間,則其上下左右鄰居,有需要加添房間時,均能隨時轉租。

圓形螺旋公寓的中心為一機械設備供應中心,公寓所有垂直交通及冷熱水管電氣煤氣導管均集中此供應核心,經濟非凡。

此外每家均有獨立的陽台。只可惜此案未能實現,否則必能為不少人解決住的問題.

 

 

 

蘇州博物館 (70)

 

 

第三個值得介紹的論點是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

甘迺迪夫人就是因為非常欣賞他的三個建築的圖案與相片。

一個是當時正在建築中的伊弗森美術館,一個是仍在設計中的科羅拉多山中的全國大氣研究中心,

而另一個則是已建成的臺中東海大學路思義禮拜堂。這個幾乎成為東大註冊商標的小教堂,

是以黃色的面瓦為外,露面的混凝土為裡的兩片曲殼架起。

堂內牆上由低往高,越來越細的菱形框骨,更增加了戲劇化的力量。對這設計,貝聿銘仔細的加以解說:首先那是一個崇拜祈禱的地方。

貝聿銘認為古代哥德式的建築常能代表這種崇拜的精神,那種高超昇騰的空間,啟人深思。

貝聿銘多少受了哥德式的影響,但時代不同了,貝聿銘認為不能再回到十一、十二或十三世紀,建造出不合時宜的建築。

因而東海的教堂,他試著用現代建築方法與形式來表現這種精神。貝聿銘採用這造型的另外作用,是在防範颱風與地震。」

「採用面瓦,我是就地取材。剛好臺灣仍在製造這種美觀、經濟而又富地方色彩的瓦,而且也有這種建築手藝。

如果在美國,我就沒有辦法使用面瓦了,因為沒有人會造,也沒有人會蓋。其實以瓦來建築不是最傳統的方式嗎?北平許多有特色的建築都是用瓦建的。」

「每一個建築都得個別設計,不僅和氣候(地點有關,而同時當地的歷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慮。

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建築仍各有其獨特風格的原因。)貝聿銘如是說.他認為做一個建築師的最大的考驗是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風格,

另一方面要與整個環境調和,要美觀,同時也要故到實用.

 

 

蘇州博物館 (71)

 

 

 

第四個論點是全國大氣研究中心(美國柯羅拉多洲圓石市的洛磯山山腳.1967) 在那附近,有S.O.M.設計的美國空軍學院。

那個房子全用玻璃,和周圍環境形成強烈的對比。貝聿銘設計的大氣研究中心、相它不同,用的是“結合”的手法。

當地的印第安紅人喜歡就地取材,造出的房子和環境很和諧,貝聿銘很喜歡他們的東西。

這個大氣研究中心的設計意圖,也就是和環境相協調。石料是就地取材,經破碎後加在混凝土裡當骨料。

混凝土不做飾面,骨料露在外面,紅褐的顏色就和山石的顏色一樣,過多少年也不會改變。

房子由許多簡單的幾何形體組成。科羅拉多州有點像大陛型氣候,所以窗子很少。整個房子遠看像一組山石,像長在山上一樣。


第五個是影響貝聿銘一生做設計的重要論述---------廣場.

以下幾個案例可知從早期到晚期貝聿銘對於廣場的認知對於他的設計有著正面的影響.


 費城華盛碩廣場東部小區的改建,根據市政當局的意見,要把一些歷史上留下來的建築保留起來,

還要為所有遷出來的住戶就地解決住房問題。

根據後面這個要求,貝聿銘設計了幾棟高層公寓,但是公寓放在小區的兩端,中間只安排一些低層住宅,使它們和古建築協調起來。

這也許是解決新建的高層建築和低矮的古建築相互協調的一個辦法。

《此即貝氏公寓設計中最有名的社會嶺公寓》

 

蘇州博物館 (72)

 

 

1977年蓋的達拉斯市政廳,貝聿銘花了很大力氣說服市政府,讓他們多買一些地,

目的是在建築物前面形成一個廣場,把注意力集中在廣場上,形成人們活動的中心。

在這裡,貝聿銘認為室外空間比建築實體更重要,因為它服務的人數更多。

建築為什麼做成傾斜的V字形的呢?這樣可以使建築物和廣場有相互親近的氣氛,而不像是背對著廣場,不理睬它。

另外,那個地方陽光很強烈,這樣能形成大片陰影,便於人們活動。

廣場上有大水池與噴泉,噴泉裡有鮮紅的裝飾。

廣場上還有音樂堂,每年至少有12次利用這個廣場。

最後證明貝聿銘作廣場的論點是對的.

 

 

蘇州博物館 (73)

 

 

貝聿銘在「城市空間的性質中說」:「古代的哲學家老子說過,

一個容器的精華在於其空(老子原語:挺植以為器,當其無而有器之用。)一個城市,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容納人和生活的容器。

而城市的精華,正如容器一樣也正在其空,也就是在於它的公共場地……它的街道、廣場、河流和公園,。」

無怪貝聿銘那麼重視房屋之間的場地設計。那麼,怎樣才能把它們設計好呢?

貝聿銘說:「首先要明材料與色彩和質感的一致,門窗與部件在比例與節奏上的一致來考慮問題的。

但是,各個作品又按它的具體情況而有所獨創。例如漢考克大樓的新舊聯繫通過反對,

而印第安那州哥倫布的克立羅杰紀念圖書館(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1971年)是通過前面廣場一座亨利摩爾的雕塑,

把四幢屬於不同時期的建築和遠處的工廠區聯繫起來的。

基督教科學教會中心的五幢建築雖也通過廣場聯繫,但廣場周圍的建築在節奏感上特強並節拍一致。

東廂是所有任務中最棘手的,它前後有兩個非常顯赫的鄰居,它自身又不能默默無聞,以及那特別難弄的三角形地形……

無怪貝聿銘說:「我們責任重大,思想負擔很大。」結果他們變不利為有利,從老館的軸線入手,在三角形上做文章,

終於使新館與老館取得一致,並在藝術造型上也做出了超越於一般處理的特殊效果。

誠然,設計人是要冒一定風險的,這樣的任務對建築師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考驗。


而貝聿銘在所經歷的「繼承與變革」風險中,大羅浮宮博物館的入口設計,可以說是最凌厲最嚴峻的了。

貝聿銘也把他對於廣場的詮釋在這裡發揮的淋漓盡致. 

 

 

蘇州博物館 (74)

 

 

 

太平天國忠王府

 

所在 江蘇省蘇州市
分類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 1860年—1863年
編號 1-3
登錄 1961年

 

蘇州博物館 (75)

 

 

太平天國忠王府是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於1860年6月2日

(庚申年四月二十三日)—1863年統治蘇州期間,

佔用拙政園部分地基,為自己建造的一所豪華的王府建築,

位於今江蘇省蘇州市東北街。

李鴻章率領淮軍攻佔蘇州以後,這裡改為江蘇巡撫衙門,

現在是蘇州博物館館址的一部分。

這裡是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太平天國時期建築遺存中規格較高的一座。

 

 

蘇州博物館 (76)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原名李以文),

中國廣西籐縣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為忠王,稱榮千歲。

在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

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擊破清軍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

天京被清軍攻陷後,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清軍捕獲,

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

 

蘇州博物館 (77)

 

 

早年

李秀成是漢族客家人。

幼時貧寒負債尤多,十歲後便要工作幫補家計。

少年曾隨舅父讀過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當時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演義》,

之後也曾從洪秀全研讀四書。

到了二十六至二十七歲間,聽到洪秀全開始傳教,李秀成也信了教。

軍事生涯

1851年金田起義。1853年李秀成被升為軍帥,同年改任監軍,其後屢次升職。

1858年天王洪秀全再設五軍主將,李秀成被封為後軍主將,於隔年被封為「忠王」。

 

 

蘇州博物館 (78)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

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於蘇州建忠王府,遺址現為旅遊景點。

同年下半年,在援救安慶的軍事行動中,李秀成率軍西進,

次年上半年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

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

這次退兵可以說是一個重大錯誤,錯失了與陳玉成聯攻安慶解圍的良機

(後來李秀成被清軍囚禁時,曾國藩的幕僚曾就退兵一事問李秀成,

並說李如果進攻武昌,安慶之圍便可解除了,李初時答兵力不足,最後說希望攻佔杭州以鞏固後方)。

1861年底,李秀成攻下杭州,浙江巡撫王有齡懸樑自盡,太平軍陸續攻佔浙江大部份地區。

 

 

蘇州博物館 (79)

 

 

1862年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

太平軍雖然有些進展,兵至現今上海思南路一帶,久攻之下仍未能佔領上海。

此時清軍開始包圍天京,李在下半年時奉命調集大軍回救天京,

猛攻四十多天仍未能擊退清軍,被迫撤退。

因為李用兵上海自華中抽調過多兵力,導致陳玉成在廬州缺兵陷入重圍到不支遇害,殊為可嘆李亦被人譴責。

賴文光、洪仁玕對李攻上海即頗不以為然(洪力主上海是外交問題應與英法外交談判處理,不應軍事攻佔,李不聽勸,不幸洪預見言中)。

1863年上半年,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軍渡過長江攻安徽,企圖以進攻清軍後方迫使包圍天京的清軍撤退,

由於軍中糧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圍據點接連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軍在該次出征損失慘重,

「前後失去戰士數萬餘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軍亦超過10萬以上,

導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隊嚴重不足僅3萬殘兵[來源請求],故湘軍得增益7萬兵力圍攻天京。

蘇州失守後,天京形勢更為危急,年底時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轉向內陸發展,被拒絕。

自此時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留守天京。

 

 

蘇州博物館 (80)

 

 

後記

1864年初湘軍完全包圍天京並於7月19日破城,李秀成帶領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

李秀成於危急時將座騎駿馬讓給洪天貴福,自己改乘劣馬而被追上逮捕。

失散後走到一座山上,因財物露白而被人發現,最後被人捉送至曾國荃的清軍營。

曾國荃動用割其臂股肉的殘酷刑罰。

 

 

蘇州博物館 (81)

 

 

李秀成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全書無結尾。

自述原稿卷末第74頁以後的內容部份被撕去,

有傳言謂他在被囚期間曾經遊說曾國藩反清自立但未遂。

 1864年8月7日,被曾國藩下令於南京江寧處刑,終年42歲。

在臨刑前,李秀成毫無戚容,談笑自若,並寫有十句絕命詩敘其盡忠之意。

李鴻章在寫信予曾國藩,表示在閱覽完《李秀成自述》後,

也感動讚譽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蘇州博物館 (82)

 

 

太平天國(其中「天」字的兩橫上長下短;「國」字寫作「囯」內為「王」字),

是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經過多年傳播拜上帝教,

在廣西金田村組織團營,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後建國號「太平天國」,

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

太平天國武裝力量先後發展到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直隸、山東、

福建、浙江、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諸省,攻克過600餘座城市。

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虜。

1872年5月12日(同治十一年四月初六日),最後一支打著太平天國旗號作戰的太平軍部隊,

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

 

 

蘇州博物館 (83)

 

 

因清朝推行薙髮易服,太平天國蓄髮,故太平軍被稱作「長毛」,

清廷蔑稱其為「長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等。

又因洪秀全於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起事,其他的太平軍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

故清廷亦蔑稱其為「粵匪」、「粵賊」等,平定事件後,清廷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就《禁止誣衊太平天國案》,

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訂立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

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從此將「太平天國」、「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

 

 

 

蘇州博物館 (84)

 

 (彤彤於太平天國之忠王府大門處.....)

 

 

意識形態

洪秀全受到了西方基督新教的思想啟發和影響。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反清活動,

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長江中下游數省。

中共官方認為太平天國是農民運動。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

《原道醒世訓》、《天父詩》等幾本書之內。

蘇州博物館 (85)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

不過,太平天國排斥孔子孟子儒家,稱儒家經書爲「妖書」。

他們聲稱接受基督教上帝,教名為「拜上帝教」。

他們的宗教思想,是取基督教《聖經》部份內容再結合他們自己的思想經過修改而形成的。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政治綱領,要求廢除舊有土地所有制。

《資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被一些學者認為是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

由於客觀上與清軍作戰的周邊環境以及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愚昧無知及漠視,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蘇州博物館 (86)

 

 來一張藝術風...

 

 

蘇州博物館 (87)

 

 路邊的藝術家..

 

 

蘇州博物館 (88)

 

 遊客真的很多很多....

 

 

蘇州博物館 (89)

 

 走到哪都可以看到的水上人家景色...後面的文章我們會來好好的介紹一番.....

 

 

蘇州博物館 (90)

 

 這邊有販賣很多當地的水果..

 

 

蘇州博物館 (91)

 

 最多的是藍莓.只不過我們沒時間停下腳步來仔細品味一番....

 

 

蘇州博物館 (92)  

 

 等一下我們還有一個行程.

咱們下一篇再來好好的介紹一下蘇州的地理位置了....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6張照片.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共已上傳710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大約有45篇文章.3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arrow
arrow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