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hw7VmF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 11-[埃及-開羅]-埃及國家博物館.4

置頂照片:四千多年前的雕塑壁畫.

旅遊時間:10天7夜-(2-23到3月3)-第二天

時間:民國113年2月24日星期六-下午

可樂旅遊-

台灣領隊-王建榳(小菲)

埃及導遊-趙雲

天氣:晴

溫度:16-25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8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2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2.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

土耳其+1.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義大利+1.西班牙+1.美國+1.埃及+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 小米12手機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1).JPG

 

 

美尼斯


古埃及第一王朝的統治者,可能是那爾邁或美尼斯

古埃及法老

美尼斯是傳說中第一位將古埃及統一起來的統治者。

通常認為他於公元前3100年前創立了古埃及第一王朝。

如同古羅馬的羅慕路斯,美尼斯被視為古埃及歷史的創建者。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2).JPG

 

 

歷史

根據傳說,將上下埃及統一成為一個國家的是一個名叫「美尼斯」的法老。

然而,這名字並沒有在現存的王名表(開羅殘片和巴勒莫石碑)上出現,

這些殘缺的王名表乃是刻於一塊第五王朝的石碑上。

作為埃及的第一個統治者,美尼斯是在較後期的史料上才出現的。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3).JPG

 

 

根據曼涅托的《埃及史》(Aegyptiaca),古埃及起初是神的王朝,

然後是神人和亡靈的王朝,接下來才是人的王朝,而在人王朝中,美尼斯就是第一位王。

就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世紀)的兩個王名表(阿拜多斯王名表及都靈王名表)而言,

記載的名稱為「美尼」(Meni),而公元前3世紀的埃及歷史學家曼涅托則稱他為「美尼斯」;

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第一位埃及法老為「米恩」(Min);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則稱之為米納斯(Menas)。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4).JPG

 

 

美尼斯亦出現在希臘羅馬時期的通俗小說中,

可見他在後期被視為重要人物。

美尼斯的功勞亦在於建立了孟斐斯以作為埃及首都。

根據曼涅托的著作,美尼斯在位共62年,

最後他是被一頭河馬殺死的。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5).JPG

 

 

考古證據

19世紀末發現的那爾邁調色板描述了當時還未被人所認識的法老那爾邁,

其所屬年份很有可能比美尼斯還要早,從調色板中可見,

那爾邁揮動權標頭打擊敵人,另外亦戴有代表上下埃及的紅冠和白冠。

有學者認為那爾邁(或其繼承人荷爾-阿哈)和美尼斯是同一人。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6).JPG

 

 

也有學者認為美尼斯從已經統一埃及的那爾邁手上繼承了國家;

另一種觀點人為美尼斯完成了統一,那爾邁只是開始了統一過程,

當中可能未竟全功又或者只是成功了一部分。

但無論如何,有大量考古證據證明有那爾邁這麼的一位法老存在,

而公認證實「美尼斯」存在的證據只得在涅伽達的一個大墓地所發現的

一塊象牙板上以兩女神名刻有其名字。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7).JPG

 

 

一般懷疑美尼斯或者是那爾邁的其中一個名字,

或者是那爾邁上一任的法老,也有可能是與那爾邁的繼任人荷爾-阿哈為同一人。

還有人認為美尼斯是埃及人所創造出來的傳說。另一些人認為那爾邁是美尼斯的父親。

學者無法確認美尼斯身份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同代文獻中並無美尼斯的名字;

其二是早王期的其他國王,如荷爾-阿哈、哲爾等的墓都已於阿拜多斯發現,

但屬於美尼斯的墓至今仍未發現。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8).JPG

 

 

法老的詛咒

(英語:Curse of the pharaohs)是指針對任何打擾木乃伊的人的詛咒,

據稱會導致厄運、疾病甚至死亡。20世紀中葉以來,

許多作家及紀錄片認為「詛咒」的科學解釋為細菌或輻射。

 

 

埃及國家博物館 (159).JPG

 

 

然而,「法老的詛咒」的現代起源及發展在歐洲文化中,

從原先的傳說轉變到科學解釋,又衍生出大量恐怖片,

可見「法老的詛咒」更多的是指一種文化而非科學現象。

偶爾也會在古墓中或周圍發現真正的詛咒,

如在薩卡拉的第六王朝Khentika Ikhekhi馬斯塔巴。

但在圖坦卡門墓中未發現詛咒,有關圖坦卡門法老的詛咒的證據極其少,

Donald B. Redford 認為這是「純粹的譁眾取寵的胡話」。

 

/tmp/phprfapsF  

 

(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圖坦卡門面具)

((這個面具禁止拍照.此圖來自於網路))

接下來讓我們來介紹一下

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圖坦卡門面具

 

圖坦卡蒙面具,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圖坦卡門

(公元前1334-1325年在位)的金色面具。

它於1925年由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帝王谷的KV62墓中發現,

現收藏於開羅的埃及博物館。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0).JPG

 

 

圖坦卡蒙面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品之一,也是古埃及的象徵,

在古埃及展覽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圖坦卡蒙面具具有埃及死後生命之神俄西里斯的面容,

高54厘米(1.8英尺),重量超過10 公斤(22 磅)

或 321.5金衡盎司,並飾有半寶石。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1).JPG

 

 

一個來自《死者之書》的古老咒語以聖書體刻在面具的肩膀上。

其2.5公斤(5.5磅)的辮狀鬍鬚在2014年脫落,

在被博物館工作人員匆忙粘上後,於2015年進行正式的修復。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2).JPG

 

 

根據埃及古物學家尼古拉斯·里夫斯的說法,

這個面具「不僅是圖坦卡蒙陵墓的典型形象,

它可能是古埃及本身最著名的物品」。

自2001年以來,

一些埃及古物學家認為它最初可能是為妮斐妮斐魯阿吞女王準備的。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3).JPG

 

 

發現

圖坦卡蒙的墓室於1922年在帝王谷的底比斯墓地被發現,並於1923年開放。

在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領導的挖掘小組能夠打開包含圖坦卡蒙的沉重石棺之前仍有兩年時間。

最終木乃伊於1925年10月28日被發現,卡特一行人打開了三個棺材中最裡面的一個後,

發現了自3,250年來第一次看到的金色面具。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4).JPG

 

 

卡特在日記中寫道:

移去銷釘,抬起蓋子。倒數第二個場景被揭開——一具包裹得很整齊的年輕國王木乃伊,

帶著悲傷而寧靜的金色面具,象徵著俄西里斯……面具帶有神的屬性,

但又像圖坦卡門平靜而美麗,與我們在雕像和棺材上發現的特徵相同。

面具微微後退,目光直視蒼穹。

1925年12月,黃金面具從墳墓中取出並置放在板條箱,

運送至635公里(395 英里)遠的開羅埃及博物館,向公開展出。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5).JPG

 

 (歷經幾千年的風霜.眼神依然炯炯有神)

說明

黃金面具高54厘米(21英寸),寬39.3厘米(15.5英寸),

深49厘米(19英寸)。它由兩層高細度金所製成,

厚度從1.5到3毫米(約0.059到 0.118英寸)不等,

重量為10.23千克(22.6 磅)。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6).JPG

 

 

在2007年進行的X射線晶體學顯示,

面罩主要由銅合金23克拉金製成,

以進行塑造面具的冷加工除理。

面罩表面覆蓋有兩種不同金合金的薄層(約30奈米):

面部和頸部較輕約18.4克拉金,其他部分則為22.5克拉金。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7).JPG

 

 

黃金面具的臉型代表了法老的標準形象,

挖掘機在墳墓的其他地方發現了同樣的形象,

特別是在守衛雕像中。

面具戴著專屬法老佩戴的尼美斯頭巾,

並戴著瓦吉特和奈赫貝特的皇家徽章,

分別象徵著圖坦卡蒙對上下埃及的統治。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8).JPG

 

 

耳朵被刺穿以固定耳環,

不過在幾乎所有保存的古埃及藝術作品中,

這一特徵似乎都是為王后和孩子而保留的。

埃及前文物部長、埃及古物學家札希·哈瓦斯則新聞網站Al-Monitor道:

「關於打耳洞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因為十八王朝的統治者在統治時期都戴著耳環。」

 

 

埃及國家博物館 (169).JPG

 

 

面具鑲嵌有彩色玻璃和寶石,

包括青金石(眼睛周圍和眉毛)、

石英(眼睛)、黑曜岩(瞳孔)、紅玉髓、

天河石、綠松石和彩陶。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0).JPG

 

 

鬍鬚

當圖坦卡門面具在1925年被發現時,

同時也發現面具裝設有2.5公斤(5.5 磅)的細金鬍鬚,

鑲嵌著藍色玻璃, 使其具有編織效果,

儘管發現時鬍鬚早已與面具分離,

但後1944年則被修復並重新連接面具。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1).JPG

 

 

2014年8月,當面具從陳列櫃中取出清洗時意外弄斷鬍鬚脫落。

負責的博物館工作人員沒有按照程序修繕文物,

而是使用快乾樹脂試圖修復它,因手法拙劣粗糙,

最終使鬍鬚偏離中心軸的位置。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2).JPG

 

 

該面具的損壞在2015年1月發現後,

隨後交由一批德國-埃及團隊修復,

他們使用蜂蠟重新將鬍鬚連接到與面具一致的位置,

蜂蠟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種天然材料。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3).JPG

 

 

2016年1月,

埃及博物館宣布旗下8名員工因無視科學和專業的修復方法並造成面具永久性損壞,

而被罰款並面臨紀律處分。罪名為怠忽職守、違反職業道德。

此外博物館的前任館長和修復的前任館長都面臨紀律處分。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4).JPG

 

 

面具背面

面具背部和肩膀上以十條垂直線和兩條水平線中,

刻有以聖書體撰寫的保護咒語。

該咒語最早出現在中王國時期的面具上,

比圖坦卡蒙早500年,

並在《死者之書》的第 151 章中使用。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5).JPG

 

你的右眼是(太陽神的)的的駁船,

你的左眼是白晝的的駁船,你的眉毛是(那些)九柱神,

你的額頭是(那)阿努比斯的,你的後頸脖子是荷魯斯的,

你的頭髮是卜塔和塞克的。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6).JPG

 

(你是)在俄西里斯(圖坦卡蒙)面前。

他感謝你,你引導他走上正確的道路,

你為他打擊了塞斯的同盟者,

以便​​他可以在王子的偉大城堡中推翻你的敵人,

上埃及國王Nebkheperure [圖坦卡蒙的王位名稱],

已故,由拉賦予生命。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7).JPG

 

俄西里斯是來世的埃及神。

古埃及人認為,以俄西里斯的形象保存下來的國王將會統治死者王國。

然而他從未完全取代更古老的太陽崇拜,

死去的國王複活為太陽神拉,

其身體會由黃金和青金石製成的信仰。

這種新舊信仰的融合導致圖坦卡蒙的石棺和墳墓內混合了各種標誌。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8).JPG

 

 

珠子項鍊

雖然它通常在面具展示時被移除,

但圖坦卡門面具實際擁有一條由金色和藍色彩陶圓珠組成的三串項鍊

帶有蓮末端和聖蛇烏賴烏斯的標誌。

 

埃及國家博物館 (179).JPG

 

 

圖坦卡蒙墓中的一些物品被認為並非由圖坦卡蒙所使用,

而是位最初在他之前短暫統治的兩個法老中的任何一位製作的,

包括妮斐妮斐魯阿吞女王,或是娜芙蒂蒂和斯門卡瑞。

埃及古物學家尼古拉斯·里夫斯認為面具打耳洞的特徵,

表明這個面具可能是為一位女法老準備的,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0).JPG

 

 

而妮斐妮斐魯阿吞女王就是其中最可能的人選,

此外面部底層合金(23.2 克拉)的成分略有不同,

表明它是獨立於面具的其餘部分(23.5 克拉合金)製成的;

並且面具上的圓形裝飾顯示出從妮斐妮斐魯阿吞女王的名字變成圖坦卡蒙名字的跡象。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1).JPG

 

 

里夫斯辯稱,面具的頭巾、項圈和耳朵是為妮斐妮斐魯阿吞女王製作的,

但後來添加了作為單獨金屬片製作,

並以圖坦卡蒙或是其他描繪相匹配的臉以取代了原來的臉型,

然而在2015年進行修復的金屬保護專家克里斯蒂安·埃克曼(Christian Eckmann) 表示,

沒有跡象表明面具的面部是由不同於其他部分的黃金組成,

也沒有跡象表明面具已經改變。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2).JPG

 

 

圖坦卡門

(前1341年—前1323年)

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

(在位時期大約是公元前1332年-前1323年)。

他原來的名字叫圖坦卡頓,意思是「阿頓的形象」,

後改為圖坦卡門,意思是「阿蒙的形象」,

這也說明了他的信仰從崇拜阿頓神轉向崇拜阿蒙神。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3).JPG

 

 

父親阿肯那頓曾經進行過一次宗教改革,

樹立阿頓為主神,削減寺廟,減少崇拜的神,

甚至逐漸走向一神教,以削弱傳統宗教祭司勢力。

圖坦卡門即位3年後(前1331年),

在多神教傳統宗教祭司的慫恿下,

也可能是實際掌權者復辟,重新樹立阿蒙神,

恢復寺廟,並把首都遷回底比斯。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4).JPG

 

 

根據近期研究,圖坦卡門死時年僅19歲,他的陵墓尚未準備完善。

其大臣瑪雅也為圖坦卡門的陵墓里添加了一個巫沙布提俑。

由於事發突然,墓中的陪葬品有許多疑似自某位女性死者的陵墓中置入,

加上位置因素使得他的墓穴入口在其他工程中被掩埋。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5).JPG

 

 

而由於他父親充滿爭議,以及圖坦卡門早逝,

他在後來的古埃及人口中很少被提及與記載,

卻讓他變成最為現代人熟知的法老,

因為這種種要素得以使他位於國王谷的墳墓在三千年的時間內從未被盜,

直到1922年才由英國人霍華德·卡特發現,

挖掘出近五千件珍貴陪葬品,震驚了西方世界。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6).JPG

 

 


由於有幾個最早進入墳墓的人早死,

被媒體大肆渲染成「法老的詛咒」,

圖坦卡門的名字在西方更為家喻戶曉。

對於這種「詛咒」,有一解釋是陵墓長期密封,

滋生了不少細菌,致使最初進入的人員因此患病。

在圖坦卡門的墳墓牆壁上刻著這麼一句話:

「我看見了昨天;我知道明天。」

(I have seen yesterday, I know tomorrow)。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7).JPG

 

 

親屬

據最近的研究指出圖坦卡門的父親應是阿肯那頓,

母親則是墓室中年輕的女性木乃伊年輕女士,

而較年長的則是他的祖母泰雅,

年輕女性木乃伊則透過DNA證明是阿肯那頓的姐妹,

也就是說她既是圖坦卡門的姑姑也是母親,

她在圖坦卡門幼年就去世。圖坦卡門由泰雅撫養長大,

並將自己的孫女安赫塞娜蒙許配給圖坦卡門。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8).JPG

 

 

家庭

圖坦卡門與阿肯那頓和娜芙蒂蒂生的第三個女兒─安克姍海娜曼,

也就是自己的異母姊姊結婚(在古埃及王室,近親通婚是十分普遍而正常的現象),

雖然是異母姊弟,但是兩人卻是彼此深愛著對方,

感情很好,婚姻也很幸福,他們有過兩個孩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圖坦卡門的兩個小孩都有先天性不足,

死去時僅僅兩個月和八個月大;且安克姍海娜曼難產,

兩個女兒死亡原因是早產或死產。

 

埃及國家博物館 (189).JPG

 

 

特色

圖坦卡門出生即被視為法老接班人,

當他順利成為法老後,在位掌權則約十年。

從歷史上看,圖坦卡門與其他法老有相當不同。

首先,他結束了阿肯那頓提出的激進宗教革新;

另外,他的墓穴是現今被發現的古埃及皇家陵墓中保存最完整的。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0).JPG

 

 

他擁有黃金假面。他英年早逝的經歷也吸引了歷史學家、文學家、戲劇家的注意。

圖坦卡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法老,主要是因為他的墓保存完好,

並持續進行相關文物展出。正如喬恩懷特寫過:「圖坦卡門的被發現,

讓『法老王』從埃及國王成為最負盛名。」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1).JPG

 

 

圖坦卡門陵墓的發現,是1920年代的重要新聞。

此後圖坦卡門從古埃及的一位法老躍為一個現代化新詞以及普遍流行文化。

較有名的例子有美國作曲家Harry Von Tilzer在1923年創作的流行歌曲「老圖坦卡門」,

當時著名藝術家瓊斯野兔(Jones and Hare)和蘇菲·塔克(Sophie Tucker)都曾翻唱此曲。

「老圖坦卡門」其後更成為產品名稱、企業商標,甚至美國總統胡佛都以此命名自己的愛犬。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2).JPG

 

 

健康和外貌

圖坦卡門的身材屬於矮瘦,並約有157公分(5英尺6寸)高。

他有著圖特摩斯家族獨有的大門齒和覆牙面。

在2007年9月至2009年10月間,不同的木乃伊在圖坦卡門網家族計劃中進行詳細的人類學,

放射學和遺傳學研究。研究表明法老也曾有「輕微的唇顎裂」並且可能有不嚴重的脊椎側彎。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3).JPG

 

 

在法老的身體檢測中也發現他的左腳因骨組織壞死而變形。

這些病痛可能迫使圖坦卡門使用拐杖行走,而在他的墓室里發現了很多拐杖。

在木乃伊的DNA檢測中,科學家發現了蚊子傳播寄生蟲導致的瘧疾DNA。

這是疾病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遺傳證據。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4).JPG

 

 

還發現了不止一個瘧原蟲的突變,

這表明圖坦卡門患有多種瘧疾感染。

根據國家地理報導,「瘧疾會減弱圖坦卡門的免疫系統,

並影響腳傷的癒合。年輕的國王可能因這些因素

(包括2005年科學家發現的左大腿骨骼斷裂)而死亡。」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5).JPG

 

 

世系

有一支團隊於2008年對圖坦卡門及其家族的木乃伊進行DNA檢測。

DNA樣本結果終於平息了法老家族的謎團,這證明了法老的父親是阿肯那頓,

而母親並非父親已知的任何一位妻子。

他的母親是父親五個姐妹中一個,但仍然身份未明。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6).JPG

 

 

團隊證明了阿蒙霍特普四世99.99%為國王谷55號墓木乃伊(即圖坦卡門的父親)的父親。

法老母親的木乃伊是年輕女士(KV35YL),她的木乃伊與泰伊的木乃伊被放在35號墓

(阿蒙霍特普二世的墓室)側室。DNA證明年輕女士也是阿蒙霍特普三世與泰伊的女兒;

因此,圖坦卡門的父母是兄弟姐妹。泰伊在丈夫死後影響了她兒子的統治並成為他的顧問。

一些遺傳學家對這些研究結果有疑議,認為其「團隊使用不恰當的分析技術」。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7).JPG

 

 

雖然數據仍然不完整,但研究顯示在法老墓室中的一個胎兒是法老的女兒,

另外一個也可能是法老的孩子。到目前為止,

21號墓室兩具女性木乃伊的基因只獲得了一部分。

其中一具木乃伊,KV21A可能是胎兒的母親;也就是說她可能是安赫塞娜蒙。

根據歷史得知,她是阿肯那頓與娜芙蒂蒂的女兒,並是圖坦卡門的異母姐。

在2014年進一步的屍檢和遺傳學證據確認了2010年的調查結果,

圖坦卡門是兄弟姐妹通婚的產兒。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8).JPG

 

 

死亡

目前沒有關於圖坦卡門最後日子的記載。

圖坦卡門死亡的真實原因也是當下眾多研討的話題。

主要的研究成果也在致力於找到死亡原因。

有些由哈佛大學微生物學家Ralph Mitchell提出的證據顯示法老的墓葬可能被匆匆地處理。

Mitchell的報告提到在圖坦卡門墓室牆壁出現的黑褐色斑點可能是在還未乾之前,

法老遺體就被埋葬了。

 

 

埃及國家博物館 (199).JPG

 

 

考古學界對他的死因有多種推論,

因為暗殺、被人毒死、得痲瘋病死掉或是被蛇咬死的。

但據埃及考古學家最新研究,圖坦卡門自小足部有問題

(有可能是近親通婚造成的先天畸形問題),也因此經常需要拐杖走路,

事實上在描繪他的生活的壁畫裡,有不少出現他拄著拐杖的畫面,

這極不尋常,而後出土的遺物中有大量的拐杖,

且均有使用過的跡象,從而佐證此一推測,因為一次意外跌傷腳,

再感染了瘧疾死亡,英年早逝,年僅18歲。

 

埃及國家博物館 (200).JPG  

 

 

也有研究人員說,三千三百多年前死掉的埃及法老圖坦卡門應該是被高速戰車軋死的。

最近,埃及探險學會理事長「諾頓」看了卡特沒公佈過的筆記,

同時檢視了四十多年前共五十張的圖坦卡門X光片。

諾頓說,圖坦卡門的屍體相當不整,頭跟身體是分開的,有一根肋骨斷了,

胸骨和心臟也都沒了。諾頓說,經過驗屍人員檢驗,

證明他的死因是遭一個很窄的戰車輪子重重的輾過身體。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0張照片.

本次-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共已上傳532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大約有70篇文章.3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一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