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 (9)

 

 

居庸關  位于北京昌平縣境內,是長城的一道重要關口。

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居庸疊翠?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原有乾隆親自題寫的碑石一塊,現已不存在。


         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

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以險著稱。

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便于此設防,當時已稱"居庸塞"。

 

 

 

萬里長城. (2)

 

 

明朱元璋懼怕元順帝卷土重來,撥巨款修築,

增強軍事防禦功能,?居庸關建起水陸兩道關門,南北關門之處都有甕城。

關城外南北山險要之處,還築有護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禦體系。


         現存關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系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後又屢經繕治。

城垣東達翠屏山脊,西駛金櫃山?,周長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樓、敵樓等配套設施齊備。

關城內外還有衙署、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建築設施。
 

 

 

萬里長城. (3)

 

 

清末以後,居庸關關城建築逐漸荒廢,但雄偉的關城及?多的曆史遺?,

卻?人們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敞開了一個窗口。

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保護文物,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複,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關城附近自然景觀十分壯美,

早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

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劃入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

成?其中重要的景點。現存的居庸關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末以後逐漸荒廢;

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複,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居庸關附近,還有"仙枕石"、"五郎廟"、"六郎寨"、"彈琴峽"、

"望京石"、"天險"、"穆桂英點將台"、"詹天佑銅像"等景點,增添了這座雄關的風采。

 

 

 

 

 

萬里長城. (4)

 

 

 

交通: 遊1 開車時間:6:30---10:00 遊2 開車時間:6:30---10:30

              遊3 開車時間:6:30---10:00

 遊4 開車時間:6:30---10:00

景點門票:旺季成人45元/人,學生25元/人(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成人40元/人,學生22.5元/人。(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景點開放時間:08:30—17:00

景點電話:010-69771665

景點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南口居庸關

 

 

 

 

 

萬里長城. (5)

 

 

萬里長城萬里長 長城外面是故鄉
高梁肥 大豆香 遍地黃金少災殃

自從大亂平地起 姦淫擄掠苦難當
苦難當 奔他方 骨肉流散父母喪

沒齒難忘仇和恨 日夜只想回故鄉
大家拚命打回去 那怕惡寇逞豪強

萬里長城萬里長 長城外面是故鄉
全國的同胞心一樣 新的長城萬里長

 

 

 

萬里長城. (6)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征集了數十萬民夫,

於公元前214年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

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孟姜女萬裡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傳說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

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

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

到姜老漢的院裡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

等葫蘆熟後,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裡邊躺著個又白又胖、

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臺望外,奔走相告,村裡人聽說後,

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

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

"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裡,這女娃該是我的。

"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裡人調解為:

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萬里長城. (7)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

孟、姜兩家老人為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女婿叫範杞梁,

選定良辰吉日,準備成親。天有不測風雲,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

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範杞梁當民夫抓走了。

原來,當時由於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築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干,

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為了加快工程速度,

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範杞梁也被發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萬里長城. (8) 

 

 

轉眼一年過去了,範札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

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後,

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

她帶上乾糧和給丈夫特制的禦寒衣服上路了。

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饑寒交迫、步履艱難,

經過千難萬險的萬裡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

一打聽纔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範杞梁早就累死了,

並被埋在長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

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慟哭起來,

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

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裡塌到哪裡,足有八百裡長。

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

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後,

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

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

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

一要找到丈夫範札梁的尸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

三要秦始皇為範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

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

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築城而死的範札梁墳墓後,

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們所傳頌,人們為紀念她,

在山海關附近的一個山頭上,給她修了墳、建了廟,取名為"姜女廟"。

 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萬里長城. (10)

 

 

當然我們此行不是來哭倒長城的.

在我們心中萬里長城如同大陸同胞心中的阿里山.日月潭是一樣讓人思想起的地方.

來大陸不來看看這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萬里長城.等於白來了.

(我跟老婆看過另一個奇蹟-吳哥窟)

佔在這歷史上有名的一景中.心中不僅要吶喊著)))))))阿母.哇低家臘...

 

 

 

萬里長城. (11)

 

 

 


「居庸關」其實好像也是八達嶺的一段.

不過因為地勢很險.所以不好爬.

也因此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稱號.

當然好不好爬.等一下去爬看看就知道了....

 

 

萬里長城. (12)

 

 

當然最主要的是之前斯斯說過了.

今天是這幾天中溫度最低的.加上寒風陣陣.真的是有夠冷...

 

 

 

萬里長城. (13)

 

 

居庸關是萬里長城上最負盛名的雄關之一,

明代碑記中就稱其為“天下第一關”。

居庸關位於北京西北約60公里,南俯京師,

北拒塞外,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居庸關兩側高山聳立,中間一條峽谷,縱深約20公里,俗稱“關溝”。

居庸關關城即設於溝的正中。

城所在之山,屬太行余脈,是太行八徑中最北面的一徑。

兩山夾峙,一水旁流,艱折萬狀,車馬難行。

 

 

 

萬里長城. (14)

 

唐代詩人高適在描寫居庸關雄險時寫道“絕反水連下,群峰云共高”。

明人李贄過居庸關時寫下“重門天險設居庸,百二山河勢轉雄”之句。

正是因為這里的地勢險峻,決定了它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

所以古人稱居庸之地是“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

居庸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記載。

居庸設關始於漢代,但只是居庸縣和軍都縣兩縣之間的關日,還不是長城上的關口。

據長城專家考証,居庸關修築長城是自北魏才開始的,

到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自幽州北的夏口(今南口)

至恆州(今山西大同)修了長900多里的長城,後來又從這裡往東修至山海關。

 

 

 

萬里長城. (15)

 

 

這時居庸關才和長城有了聯繫,成為長城上的一處重要關口。

居庸關曾屢易其名,三國時稱西關,魏時稱軍都關,北齊改稱納款關,

唐朝稱薊門關、軍都關、居庸關。

遼、金、元、明、清各代都稱居庸關。

元代時,居庸關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今內蒙多倫)的重要交通大道。

因皇帝經常過往,因而,在關內設有行宮、寺院、花園等建築。

現存的云台就是元代修建的過街塔台基,當初上面建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時被毀。

 

 

 

萬里長城. (16)

 

 

 

明正統四年(1439年)在上面重修佛殿,名泰安寺,

寺於康熙年間焚毀,此後只剩云台保留至今。

其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圖像和梵、藏、西夏、維、八思巴、

漢等六種文字的經文有學術價值,是研究元代佛教、

古代文字和各民族間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

是現存元代雕刻藝術的精美傑作。

到了明代,居庸關進一步成為軍事重鎮。

原因是:朱元璋滅元之後,元順帝雖然被趕出了大都,

但仍想捲土重來,收復失地,恢復元朝統治。

而居庸關是他南下的必經之路,所以加強居庸關的防御設施是必要的。

 

 

萬里長城. (17)

 (居庸關城門石牆.)
 

 

洪武初年,朝廷派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修築居庸關城:

“跨兩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

自此後歷代都有修建,特別是景泰年間又將關城擴大加固,

設水陸兩道門.南北關門外都築有瓮城,

現南北關城券門上的匾額就是當年(明景泰十年)修居庸關的真跡。

所以在明朝時居庸關城建筑設施達到了最為完備的程度。

其關城防御體系自北而南由岔道城、居庸外鎮(即八達嶺)、

上關城、中關城(即居庸關城)、南口五道防線組成,而居庸關則是指揮中心。

 

 

 

萬里長城. (18)

 

 

負責關城守御的是隆慶衛,配有盔、甲、長槍、弓、箭等軍械和火器。

不僅關城建築完備,還設有衙署、倉儲、書館、神機庫、廟字、

儒學等各種相關設施,文化內涵極為深刻。

元、明、清三代皇帝都從此關經過,

作為政治地位和軍事要塞是獨一無二的,無以倫比的。

居庸關不僅地勢險要,而且風景宜人,從南口進入關溝以後,

兩側山巒重疊,溪水長流,春、夏、秋三季植被繁茂,

山花野草郁郁蔥蔥,登高遠眺,好似碧波翠浪,

早在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流傳古今。

清乾隆親筆題寫“居庸疊翠”四字,並建了御筆碑,

民間還流傳關溝72景之說,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

 

 

 

 

萬里長城. (19)

 

 

每個人都包的跟粽子似的.就知道溫度有多低.天氣有多冷.

我只知道溫度是低於零下十五度左右.(有看手機的溫度錶).

 

 

 

 

萬里長城. (20)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長城始建於秦始皇時期,

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長城幾乎都是明代所建。

登上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

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

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

 

 

 

萬里長城. (21)

 

 

 

構築法則

長城的構築,以「因地形,據險制塞」為基本法則。

「因地形」,即指根據地形條件而構築工程,

和充分利用在地的自然資源選擇合適的建築材料。

「據險制塞」,主要是指利用地理天險禦敵。

此原則有利於防守,也可以節省建築材料。

 

 

萬里長城. (22)

 

 

居庸關內的建築.

今天真的很冷很冷.所以遊客不多.

聽說夏天是如擠沙丁魚似的人多吶.

 

 我們的台灣導遊遠遠的看起來包的跟一隻企鵝差不多.

 

萬里長城. (23)

 

 

建築材料與構築方法

長城的修築從春秋到明後期,持續了兩千餘年。

由於各個時代的生產力、技術水平不同,

也由於各個政權所面臨的軍事形勢不同,

歷代修建的長城在構造、建築方法及形制方面都互有不同;

而由於各處地理條件的差異,即使同一時代所修的長城面貌也有不同。

 

 

 

萬里長城. (24)

 

 

 

就不同歷史時期和築城技術的發展而言,

北魏以前各朝所修的長城,以版築夯土為主,

北魏時出現了磚石結構的長城,

明代長城則廣泛運用了石砌法、磚砌法、磚石混砌法,

從橫切面之觀察更含三角學上的應用,

特別在陡坡上的鞏固方面起了作用。

 

 

 

萬里長城. (25)

 

 

 

(爬到上面.風越是強烈.真的粉冷粉冷......)

就長城沿線各地的地理條件之不同而言,

建造長城所需的材料均按「因地制宜」的原則就地取材解決。

崔豹《古今注·都邑》說:「秦所築長城,土色皆紫,漢亦然,故云紫塞焉。」

在山地,則開山取石壘牆;在黃土地帶,則取土夯築;

在沙漠,則用蘆葦或柳條,加以層層鋪沙修築。

此外,砌牆所用的磚、瓦、石灰和木料等,

除就地設窯燒制或砍伐外,官府還設有專門部門供應。

 

 

萬里長城. (26)

 

 

長城形制與體系

長城從來就不是一道孤立的城牆,

而是由大量建築組成的嚴密體系。

統而言之,越到後期,長城體系就越完善、越嚴密,

整體防禦能力不斷增強。

長城體系主要由關隘、城牆與樓台、烽燧三部分組成,

此外還包括其他附屬設施。

城牆與樓台又可以分為城門、城樓和城牆三部份。

 

 

 

 

萬里長城. (27)

 

家族人除了我以外.

其它的通通都受不了酷寒的吹襲.(連老婆也一樣)

紛紛力馬下城堡去.躲在遊覽車中了.

但是...

身為中華健兒的我怎能如此輕易低頭呢.

 不管.我一定要去爬長城.......

(沒辦法-健人總是腳勤ㄇㄟ....ㄏㄏㄏ)

 

 

 

 

 

萬里長城. (28)

 

 

關隘

在出入長城的咽喉要道上一般都設有關隘駐守。

關隘一般建在狹窄的通道上,如兩山之間的最窄處,

山水之間的狹長走廊,以及溪流、河谷的相交處。

由於關隘于軍事的重要意義,此處的長城有著更為堅固、完善的防禦體系。

關隘一般由關口的方形或多邊形城牆、城門、城門樓、瓮城組成。

有的還有羅城和護城河。

城門:城門是進出關口的通道。

元以前多用木過梁,後來改用磚或石塊砌成拱券形的門洞,稱為「券門」。

門洞內裝有巨大的包鐵木門,門外側用巨釘嵌鑲,

門內側裝有門閂及鎖環,有的還裝有機關。

城樓:城門上方築有城樓,是重要的觀察所、指揮所和戰鬥據點。

城樓為三層以下的木結構或磚木結構建築。

 

 

 

 

 

萬里長城. (29)

 

 

烽燧

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為情報傳遞系統。

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

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電報。

烽火台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

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傳遞訊息。

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和實地考察可知,

烽燧數量眾多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很遠的地方。

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四組:

設在大漠深處的烽火台是發出警訊的最前線,

沿長城兩側設置的烽火台向沿線傳遞情報,

由長城通往京師的系列烽火台與王朝中央聯繫,

還有一組烽火台與長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駐軍聯繫。

 

 

 

 

 

萬里長城. (30)

 

 

(前面就是等一下斯斯要爬上去的長城.真的很陡峭.)

 

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

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

在50公里的長城沿線上,共發現烽火台80餘座,

間隔距離平均約3公里,最遠的不超過5公里。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兩種信號,白天放煙叫「烽」,夜間舉火叫「燧」。

 

 

 

 

萬里長城. (31)

 

 

後面的這一段.斯斯看了看.

算了...還是不要讓自己難看....

等我有了環島後的勇腳再說吧...

 

 

 

萬里長城. (32)

 

 

烽火台的建築早於長城,但自長城出現後,

長城沿線的烽火台便與長城密切結為一體,

成為長城防禦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長城上,

特別是漢代,朝廷非常重視烽火台的建築。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

即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烽),夜間來犯就點火(燧)

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與上級報警。

烽火台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稱作烽台,

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台,

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

大的還有禦敵之功能,小的則只有望而無點烽火之功能)。

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離5里左右的,

守台士兵發現敵人來犯時,立即於台上燃起烽火,

鄰台見到後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

 

 

 

 

萬里長城. (33)

 

 

文化意義


長城是中國古代建造的最為宏大的工程之一,

1987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以後的歷朝歷代都發揮了很重要的防禦作用。

長城的存在,對古人來說,也是一個防禦入侵的精神防線。

尤其在近代,中國人更是以長城作為中國的象徵。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中,

有「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歌詞,

號召在國家最危急的時刻,抵禦入侵。

 

 

 

 

萬里長城. (34)

 

 

對長城的負面評價自古就有,

例如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

負面觀點認為古代長城勞民傷財,是「閉關鎖國」的象徵,

如Beyond樂隊的歌曲〈長城〉中所唱。

作家鮑昌曾撰文《長城》,描述古代長城是「凄婉的歷史」、

「文化愚鈍的標誌」,並樂於見到今天的長城的開放局面。

在中國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中,傳說秦始皇時期,賦稅勞役繁重,

有一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才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

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也被埋在長城牆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千辛萬苦,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

得到的卻是丈夫已經死去的噩耗。她在長城下痛苦,三日三夜不止,

城牆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的屍骸,孟姜女於因絕望而投海而死。

 

 

 

萬里長城. (35)

 

 

 

長城也是中國各種產品、企業廣泛使用的品牌名稱之一。

1937年時,著名荷蘭裔美籍歷史通俗讀物作家房龍在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測:

「中國的長城是月球上的太空人唯一能看得見的建築物」。

關於能否從近地太空或月球上用肉眼望見長城一直存在爭議。

但據一般研究與邏輯,長城寬度4~5公尺,遠小於四線道或以上之公路,

如高速公路等,且其本身並非發光體與反光體,

在數百公里以上不藉助儀器用肉眼觀察是不可能的。

另外,神舟五號的太空人楊利偉也稱其在2003年的太空之旅中沒有看到長城。

 

 

 

 

萬里長城. (36)

 

 

大陸人真是沒品的居多.

這幾天下來.

看到許多許多的古蹟都被這些沒品的大陸人刻字留念.

這真是要不得呀....心痛中.....

 

 

 

萬里長城. (37)

 

 

 

 古時的長城,有它一日,外族就難踏足中原一步,

到今天,長城基本上巳失去防衛的意義,只剩下供人遊覽的作用,

對著坦克、飛彈只可徒然興嘆。

若果沒有它的存在,試問一聲,中華民族能夠如今日一樣嗎?

也許中國早巳給強悍的遊牧民族所入侵,將之分割若干份,

匈奴佔這方、突厥佔那方、蒙古的又佔那一方……

像歐洲一般四分五裂,若非有它,中國再非是一個大一統的中國了﹗

 

 

 

萬里長城. (38)

 

 

居庸關為四面均建有城牆,

設南北兩道關門,

關門外均築有瓮城。

兩側架設有敵樓與烽火台,方便傳訊。

作為京城西北之要塞屏障,居庸關擁有完善的防禦體系。

自北而南分別由岔道城、居庸外鎮(八達嶺)、

上關城、中關城(居庸關)及南口五道防線組成,

而居庸關則作為整個體制之指揮中心。

居庸關、八達嶺及附近的長城被稱為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疊翠。

 

 

 

 

萬里長城. (39)

 

 

 真的好冷好冷...冷到人都不知躲哪去了...

 

 

 

萬里長城. (40)

 

 

 

下了城堡的階梯.林夫人還在城上.

我則一個人慢慢的要去爬長城了.

因為我想當好漢呀....

 

 

 

萬里長城. (41)

 

 地面上還有一些地面是很滑的.上下樓梯都要很小心..

 

 

 

萬里長城. (42)

 

 

 

走吧....

斯斯的一小步.代表著家族的一大步.

來到萬里長城而沒有去爬一爬我會很遺憾的.

 

 

萬里長城. (43)

 

 

上篇說到:不爬長城非好漢.是誰說的.

如今答案揭曉.是毛.....主席拉.(害我差一點說出匪字來.好加在.我以後還要去大陸耶.)

 

 

 

 

 

萬里長城. (44)

 

 

城下如今有一條高速公路經過.

跟萬里長城也形行一個古今中外的強烈對比.
 

 

 

 

 

萬里長城. (45)

 

 

我以經在剛剛對面的長坡上了.

如今正背著重重的背包努力的往上攀爬當中.

好冷的天.好陡的階梯.好厚的衣服.我裡面在流汗了......

 

 

 

萬里長城. (46)

 

 

 

這階梯不是都一樣高的.

有的約十來公分.有的確要近三四十公分高.

開始有一點後悔了.........

 

 

 

 

萬里長城. (47)

 

 

 

 

 

萬里長城. (48)

 

 

 

 

 

 

萬里長城. (49)

 

 

此時的斯斯一個人正慢慢的.一步一腳印的往前邁進.

心中充滿著無比的激動.是的.真的是激動.

從小就知道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不存在於教科書中.

而是切切實實的呈現在我的眼前.在我的腳底下.

你說我怎麼能不激動.不開心.不繼續往前邁步呢.

真的是要一步前進.一步唱起歌來..

 

 

 

萬里長城. (50)  

 

 

不爬長城非好漢.但是爬過長城之後心中會很難過.

你看看對面那一排排熊偉的長城.

是要犧牲多少的百姓的性命所換來的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