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戀戀上蘇杭 22 .海寧-海神廟
置頂照片:國泰民安之香爐
旅遊時間:六天五夜--第四天.早上
時間:民國103年6月2日星期一.端午節
天氣:艷陽天 .
溫度:28-32度C.
剛到海神廟.導遊問我們知不知道海神是誰呀..
幾乎同時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媽祖.
心想這答案似乎應該百分百正確吧.
結果光頭導遊說不對ㄡ.
那到底這裡的海神是誰呢.
幾時換人做了.為什麼沒通知我們呢.
別緊張.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海神廟又稱廟宮,
位於下鹽官鎮春熙路東端,清雍正八年(西元1729年)
九月浙江總督李衛(鄉親呀李衛是真有其人ㄡ) 奉敕興建,
雍正九年十一月竣工,佔地四十畝,耗銀十萬兩,
其結構倣故宮太和殿,故有其“銀鑾殿”之稱。
全廟共分九院,均為清朝宮殿式建築,
其中中軸線上有歌舞樓、慶成橋、山門殿、儀門殿、正殿、禦殿、禦碑亭、寢宮等。
東側有天后宮,宮前為齋廳,後為道院,西側為雷神殿,殿後為池,
池上築平台,過橋為高軒,軒西為道士棲止之所,後又有戲台,
水仙閣及敞廳、耳房等,是江南稀有的古典宮殿式建築,全廟規模宏麗壯觀,有若禁恒。
咸豐十一年(西元1861年)曾毀於兵火,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後重建,
現在保存有山門殿、正殿、石坊、石獅、禦碑亭等並於1992年起開始進行全面的整修。
在海神廟中正殿建築最為雄壯,倣故宮太和殿構造,
為重檐歇山頂式宮殿建築,五楹陛四齣七級。
正脊為雙龍搶珠,並書有“保厘東海”、永慶安瀾”字樣。
脊梁兩側有高大的鴟吻,正脊、博脊、重脊,
上均塑有金剛人物堆像和寓風調雨順等與水有關的典故。
海神廟是祀傳説中是“浙海之神”,正殿中設一無名之神,
錢 鏐、伍子胥享配左右。在正殿後有八角重檐攢尖頂禦碑亭一座,
亭內禦碑通高約五米,為漢白玉石質。
碑額浮雕飛龍朱雀,雙龍搶珠。
碑身及碑座周刻飛龍、如意、萬字及海水圖案,精美絕倫。
碑身陽面為雍正《海神廟碑記》,陰面為乾隆帝的《閱海塘記》。
在海神廟門前石築廣場上河承石梁,
兩側有漢白玉石獅一對、旗桿二方、兩側有漢白玉石坊(俗稱牌坊)兩座,
高8.7米,下設四柱,上按三樓,東側坊上額曰“仁厘東海”,
“作鎮南邦”;西側石坊上額曰“雨陽時若”,“仁智長寧”。
額枋及柱子均浮雕海潮紋和雲紋。石獅、石坊通體雕工精細,
造型優美,人稱“江南獨步”,諸建築形成整體群,居城一隅,
宏麗壯觀,氣魄非凡。
城市:海寧市
位置:鹽官鎮春熙路東端
海神廟占地40畝,規模宏闊,建築布局嚴謹。
主要建築分布在三條軸線上,
主軸線依次有慶成橋、儀門、大門、正殿、御碑亭、寢殿。
儀門前廣場兩側分別建有一座漢白玉牌坊。
正殿為五開間歇山頂建築,下部是漢白玉台基,左右配殿以歷代潮神水神從祀。
左軸線為天後宮;右軸線為風神殿、水仙閣等。
漢白玉石獅
海神廟初建時正殿祀主神武肅王錢鏐,吳英衛公伍子胥。
正殿的建築面積546平方米,高20米。
陛四出七級,廊柱、臺階、石欄板全部用漢白玉精琢而成。
石欄板上還雕刻龍虎花鳥雲水之紋。
像這樣高大精美,用這麼多漢白玉石作建材的殿宇、
至少在浙江還找不出第二座!
這座大殿是依照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形式建造的。
據地方誌記載,宋元以後海寧潮情加重。
清雍正年間,海寧潮災猖獗,塘岸屢遭沖毀,
良田、民宅毀壞無數。
雍正多次派遣朝內重臣和地方總督、
巡撫等趕赴海甯督辦塘工,搶修固塘。
這位皇帝在朝13年,共修築海寧塘工18次,
計各類塘工54080丈,用銀34萬餘兩,
並為後世開創了浙西海塘的歲修制度。
雍正敕令建造海神廟共耗銀10萬兩,
當時正是承繼康熙之後,
國運、國力都還是強盛的時期。
他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神廟導游看點:
號稱“江南紫禁城”
舊時在中國南方,皇家式樣建築一般是不允許建造的,
但是在鹽官,以祀運德海潮潮神,
卻破例由中國清朝雍正皇帝下旨、國家撥款、
政府要員監督,建造了這麼一個規模龐大的建築群。
這座供奉海神的廟宮,地位相當地高,
號稱“江南紫禁城”。
海神廟位於鹽官觀潮景區鹽官鎮東,
又稱“廟宮”,
是一座專門祭祀“浙海之神”的宮殿式建築。
這地方似乎只有觀光客會來.
因為還要收門票.當地人應該不會來此....
有專人解說.介紹此廟的大大小小......
格局還蠻大的.不愧是江南紫禁城..
正中午....
還有一點點熱呢....
由於斯斯跟彤彤都已看過北京故宮紫禁城了.
所以對於這裡倒是感覺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戶外的大香爐..
風調雨順
永慶安瀾.
保釐東海
國泰民安.
這位就是浙海之神拉...
但因為它是虛構的人物.所以沒有名字拉.
所謂:心誠則靈.名字不重要拉....
武肅王錢鏐
錢鏐 (音留,liú)(852年3月10日-932年5月6日),
字具美(一作巨美),浙江杭州臨安人。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創立人。
唐末跟從石鏡鎮將軍董昌鎮壓農民反抗軍,任鎮海節度使,
乾寧年間,擊敗董昌,佔有兩浙十三州,後梁開平初年被封為吳越王。
907年至932年在位期間,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
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
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有利於這一地區的農業經濟。
由於吳越國小力弱,又同鄰近的吳、閩政權不和,妥靠中原王朝,
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先臣服後梁,又臣服後唐。
後唐明宗時因惹怒樞密使安重誨,被削去官職,安重誨死後又恢復。
長興三年(932年)病死,葬安國縣衣錦鄉茅山。
廟號太祖,諡號武肅王。
吳英衛公伍子胥
伍子胥(-前484年)(胥,音須),
名員(員,音雲),字子胥,以字行。
春秋時期楚國椒邑(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伍楊村)人,
後來吳國封他於申,因此又叫申胥。
伍子胥先袓伍舉,以正直進諫楚莊王而得名聲,
因此其後代於楚國亦有名聲。
由於伍子胥屍沈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
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划龍舟與食粽子。
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沈屍水底,
後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
王充《論衡》也說:「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
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
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
浙海之神的由來與典故.
一切都是雍正皇的授意.
這是御碑亭..有清朝二個皇帝的旨意...
當心一點.別亂來ㄡ...要砍頭的.
之前有介紹過.
在正殿後有八角重檐攢尖頂禦碑亭一座,
亭內禦碑通高約五米,為漢白玉石質。
碑額浮雕飛龍朱雀,雙龍搶珠。
碑身及碑座周刻飛龍、如意、萬字及海水圖案,精美絕倫。
碑身陽面為雍正《海神廟碑記》,陰面為乾隆帝的《閱海塘記》。
所以這面是雍正爺所書之海神廟碑記..
除了氣派.還是氣派.
除了皇帝老兒家誰有這麼大的能耐呀....
黑白配也不錯看..
因為是皇帝老兒的傑作.
所以要有所防衛.不然...
你知道大陸人會幹出什麼樣的傻事來的...
這應該都是後來新蓋的吧...
在當時....
斯斯沒有聽導遊解說.
所以沒拍到乾隆爺的-閱海塘記.
就走了.....
此處真的值得好好的觀賞一番.
體會一下古人的風雅....
格局氣派大方....
說真的.來過大陸之後.
我的心真的跟大陸地區緊緊的連接在一起.
小日本對我來說好像已經可有可無了.
再也不會想移民日本了說..
左右倆邊都有的碑文.
大家都準備離開了...
斯斯在後面做最後的巡視...
看看有什麼漏拍的沒有....
大門入口處精美的漢白玉石..
大門另一隻漢白玉石獅..
在江南一帶只有這一對而已.
海神廟大牌樓.....
準備上車了...
下一站距離此地約五分鐘而已...
很特別的古橋.
中間的水泥地當然是近代的.
但是倆旁的古樓卻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木造橋樓ㄡ....
看的出來大陸當局最近幾年來很懂的維護文化整修古蹟.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我們也樂觀其成拉.....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7張照片.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共已上傳1251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4-戀戀上蘇杭.大約有45篇文章.3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