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亞德里亞-東歐趣 57-[克羅埃西亞-扎格雷布]-奧匈帝國舊城區.01
置頂照片:Zagreb聖母升天教堂前的衛隊演練儀式.
旅遊時間:10天7夜-(8-18到27)- 第7天.
時間:民國108年8月24日-星期六-下午
可樂旅遊-領隊-劉力源(劉導)
天氣:晴
溫度:18-26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3(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8(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1.
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出遊成員-斯斯+大姑姑+二姑姑+小姑姑+柳家二位大朋友(6位)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 RF 35 F1.8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EF-M 22mm+70-300L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 LED 126
腳架-FOTOPRO C-4i+Manfrotto PIXI
吃過午餐之後...我們又要來逛街了..(不能出國就快要沒有修圖寫遊記的動力了)
逛逛這個曾經的世界最強帝國的奧匈帝國的舊城區..即將要映入我們的眼簾..
建城歷史悠久的札格雷布(Zagreb)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一大城,
同時也是克羅埃西亞境內交通樞紐、政治與商業文化中心。
體驗舊城區風光、吸睛特殊的馬賽克教堂、
品嘗道地南歐料理就是造訪札格雷布的不可錯過的三大亮點!
札格雷布(Zagreb)市區的範圍並不大,
著名景點大多集中於舊城區,
在市區住宿一晚並以步行方式悠閒散步就是旅遊札格雷布最棒的方法。
札格雷布
(克羅埃西亞語:Zagreb[zǎːɡreb]
;德語舊稱:Agram,阿格拉姆;匈牙利語:Zágráb)
是克羅埃西亞的首都和札格雷布縣的首府同時也是全國最大城市、一個直轄市。
札格雷布位於海平面122m(400英尺),
它位於克羅埃西亞的西北部的梅德韋德尼察山南坡,境內有薩瓦河流過。
在2011年的正式人口普查中,札格雷布市人口是792,875人。
連同札格雷布縣總人口達到了1,110,517。
是克羅埃西亞唯一一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區。
(超級喜歡用這個角度來拍拍美麗壯碩的建築)
札格雷布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從古羅馬時代到現在)。
1094年在東部的卡普托爾主教教區內「札格雷布」這個名稱始見於史籍。
在1845年揚科·卡毛夫成為札格雷布的第一位市長。
在1945年,隨著人口快速的膨脹和城市的擴張,
札格雷布成為了克羅埃西亞的首都。
(個人是真的很喜歡歐洲式建築.美麗.藝術更具有文化氣質特色)
札格雷布在克羅埃西亞行政區劃中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直轄市)。
被管理細分為17個區域,它們大多是都位處低於海平面的薩瓦河山谷。
札格雷布是克羅埃西亞全國、西歐和地中海和東南部歐洲的的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札格雷布還有通往其他國家的國際列車。市內還有有軌電車。
歷史
在公元一世紀時,現在札格雷布的城市地區是安達通尼亞
(Andautonia)的一個古羅馬城鎮,位於今天的什奇塔爾耶沃。
「札格雷布」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1094年的記載中,
當時札格雷布有兩處中心。
(劉導跟此站的當地解說員)
東部的卡普托爾,是札格雷布大教堂所在地,
主要為聖職者布道之地。而西部較大的格拉代茨,
主要為農民和商人居住。
格拉代茨和札格雷布在1851年被約西普·耶拉契奇總督統一。
(美麗又深具氣質的歐洲美女導遊)
同樣耶拉契奇總督廣場也是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
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時期,
札格雷布是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和全國第二大城市。
克羅埃西亞在1991年立公投中,宣告札格雷布為其首都。
(為我們解說跟翻譯的劉導跟當地導遊)
經濟
克羅埃西亞的工業大部份集中在札格雷布,
包括金屬、電器設備、紡織、化工、製藥、印刷、皮革等,
服務業方面有金融、旅遊業、貿易等。
札格雷布在2004年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23,730美元(歐盟平均為28,114美元)。
2005年平均失業率約8%,為國內平均失業率之一半。
(在舊城區隨處可見的教堂-聖母升天大教堂)
氣候
札格雷布屬海洋性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中的Cfb),
鄰近與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的邊界。札格雷布有四季。
冬冷夏熱,沒有可感知的旱季。
冬季平均氣溫為−0.5 °C(31.1 °F),
夏季平均氣溫為22.0 °C(71.6 °F)。
每年夏天平均有17天氣溫在30 °C(86 °F)以上。
(因為此行並沒有進入教堂的規劃.所以只有在外面講解.沒想到......)
克羅埃西亞首都 ─ Zagreb與其他鄰近國家首都
(像是羅馬、布達佩斯、布拉格)相較之下,比較沒有知名的景點,
不少遊客搭飛機進Zagreb後,就直奔十六湖國家公園(上湖區、下湖區)
或亞德里亞海岸旁的沿海城市(例如:Pula, Dubrovnik),
或許就在這樣的狀態下,Zagreb沒有人擠人的慘況,
反而走在這城市街道裡,有一份屬於旅人追求寧靜。
Zagreb可以分成舊城區 (Upper Zagreb)與新城區 (Lower Zagreb),
兩區之間有纜車連接,纜車旁也有階梯可走,以便於往返兩區。
「舊城區」主要以「聖母升天教堂」做為地標,
不論在哪個街道都可以看到尖尖的哥德式尖塔,
甚至像我們迷路時,也是看尖塔找路,就可以找到我們要的方向囉!
今天的天氣還算OK.不會太熱.很適合逛逛街走走路..
當地有很多的百年以上建築.
跟著劉導的腳步慢慢往前推進...
札格雷布(Zagreb)市區漫遊中!
在這因為疫情影響而不能出國踏青的時代.
才能深刻的體會出這種說走就走的出國旅遊是一件多麼開心又幸福的一件事.
希望明年可以早一日開放出國旅遊.不然我都快要沒有動力寫遊記了...(為脫稿找一個不可推託的理由.嘿嘿)
奧匈帝國
(英語:Austria-Hungary;德語:Österreich-Ungarn;
匈牙利語:Ausztria-Magyarország)
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立憲制二元君主國,
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
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
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而解體。
奧匈帝國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匈兩國分別管理內部事務,
雙方在法定意義上是平等的,兩國在立法、行政、司法、
稅收、海關、鑄幣等領域分別享有自主權,
外交和國防事務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
奧匈帝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國土地跨東歐、中歐和南歐,
面積為歐洲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國,
人口總數居歐洲第三,次於俄羅斯和德國。
1908年,奧匈帝國兼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
為帝國存續期間少有的領土擴張,釀成波斯尼亞危機,
間接為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的爆發埋下禍根。
事件中,皇儲約瑟夫·斐迪南大公被19歲的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進民族主義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
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和德國同屬同盟國一方,
於1918年戰敗而解體,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和匈牙利王國成為奧匈帝國的法理繼承國,
而在奧匈帝國故土上建立起來的獨立民族國家還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人、
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國等;亦有部分領土被波蘭第二共和國和羅馬尼亞繼承。
奧匈帝國還是多民族國家,
其內政事務常需要由其國土範圍內12個民族代表共同商議決定。
其存續末期期間歐洲民族主義思潮逐漸盛行,各地民族獨立思想已趨至成熟,
國內民族起事和民族糾紛不斷,民族問題嚴重,
由之產生的語言分歧也使得戰時軍隊指揮效率低下。
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
但在它所存在的約50年間整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
實現了近代化,許多開明的改革得以施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奧匈帝國保有世界規模第四大的機械製造業體系,
次於美國、德國和英國,尤其是軍火製造業中異常發達;
其家用電器、電力工業設備及發電廠發電裝置的製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
次於美國和德國。
克羅埃西亞-斯拉沃尼亞王國
(克羅埃西亞語:Kraljevina Hrvatska i Slavonija;
匈牙利語:Horvát-Szlavón Királyság;
德語:Königreich Kroatien und Slawonien)
是奧匈帝國的一個自治王國。
為奧匈帝國中外萊塔尼亞的組成部分之一。
創建於1868年。領土范圍包括了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及塞爾維亞一部分。
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後,該王國變成了塞爾維亞人、
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的一部分。
這個表演吸引了許多人的駐足觀賞拍照....
機會難得我當然也多拍了幾張....
「聖母升天」在天主教、東正教教義中,
提到耶穌的母親 ─ 聖母瑪莉亞在8/15這天去世後,
其靈魂和肉體都會一併被接到天堂。
為紀念此事蹟,天主教國家在8/15這天會放假,
這是與聖母瑪莉亞有關的節日裡,
是個最古老、神聖的節日!
所以在歐洲到處都可以看到”聖母升天教堂”唷!
聖母升天
(又稱聖母蒙召升天、聖母被提升天),根據天主教信理,
是一個有關聖母瑪利亞的神學觀點,這個神學觀點相信耶穌的母親瑪利亞,
在結束今世生活之後,靈魂和肉身一同被上升到天堂。
天主教、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和部分聖公會團體承認這個神學觀點,
天主教將其作為正式教義的一部分。
絕大多數的新教教派,則強烈反對這個神學觀點。
天主教會在教理中敘述道,「無染原罪天主之母,
卒世童貞聖母瑪利亞,在完成了今世生命之後,
肉身和靈魂一同被提升至天上的榮福。」
這條信理由教宗庇護十二世在1950年11月1日,
應世界基督徒信眾的要求,在其通諭《廣賜恩寵的天主》
(Munificentissimus Deus)中,正式確定為教義,
並欽定8月15日為聖母升天節。
東方正教會也有類似的信理,
聖母安息日(Dormition of the Theotokos),
在儒略曆中於8月15日慶祝,不同的是,
東方正教會相信聖母瑪利亞如常人般經歷了死亡,
之後靈魂立即升天,而肉身於三日後復活升天。
在通諭《廣賜恩寵的天主》中(item 39),
教宗庇護十二世引用了《創世記》(3:15 「我要把仇恨放在你
(指魔鬼)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
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
作為聖母戰勝罪惡和死亡的證據,
同時在《格林多前書》(15:54 「那時就要應驗經上所記載的這句話:
『在勝利中,死亡被吞滅了。』」)
在接受這條信理的教會中,聖母升天節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普世於8月15日慶祝。
在許多國家中,這一節日被作為當守瞻禮。
歷史
雖然「聖母升天」在1950年才被天主教會宣布為信條,
但是這個神學思想卻由來甚久。
薩拉米斯的伊皮凡尼烏斯是最早涉及這個問題的教父之一。
他認定《啟示錄》第12章所說的婦人是聖母瑪利亞,
這項認定為後世的「聖母升天」奠定了一個理論基礎。
但是,伊皮凡尼烏斯本人並沒有明確地聲稱「聖母升天」。
天主教教義
主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後,聖母就住在耶路撒冷的使徒
神學家若望家裏。提前三天,天使長加俾厄爾就通知了她的
安息之日。根據她的願望,主的力量使除了多默(Thomas)以
外的所有使徒聚集到了耶路撒冷。在安息的那一刻,一種非
比尋常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房間;主耶穌基督親自顯現並接受
了她至潔的靈魂,而她的身軀則被使徒們埋葬在了革責瑪尼園
(Gathsemane)的墓穴裏,那裏安息著她的父母和義人若瑟。
三天後使徒多默趕到並想敬拜聖母的遺體。但打開墓穴後,並
未發現聖母的遺體。使徒們都迷惑不解。突然聖母親自顯現並
說:「你們歡喜快樂吧!我將永遠在主面前為你們祈禱。」
聖公會觀點
於廣派與低派教會中,因基督新教觀點較強,
主張不合聖經教導,故並不同意。
於高派教會中,因天主教傳統色彩較更滲入教義中,
故亦有同意此觀點。
新教觀點
絕大多數基督新教因秉持「惟獨聖經」-聖經為最高判定權威原則,
而非傳統或教宗通諭,故「馬利亞升天」若屬實,
聖經不可能無記載,事實為:聖經無論新舊約正典或舊約次經皆無明言馬利亞升天,
絕大多數基督新教主張,天主教是因先公布了聖經亦未明言的「聖母始胎無原罪」為信理,
才直至20世紀半葉宣告聖母升天為當信的道理。
(表演結束了....)
爭議
「聖母升天」的爭議,主要源於《聖經》對此沒有明確記載。
支持「聖母升天」的教派主要依據聖傳,而非聖經去接受這個神學觀點,
雖然天主教同時宣稱聖經是這個神學觀點的終極依據。
聖母升天節紀念於每年的8月15日,
在厄弗所大公會議基於肯定耶穌是真天主又是真人,
宣認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的信理。
此後聖母敬禮便在各地蓬勃發展起來。
至教宗本篤十四世,宣布瑪利亞升天為可靠意見,
1950年頒定:「童貞瑪利亞靈魂肉身升到天國的榮耀」為羅馬天主教信理。
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及聖公會對這條信條的理解有不同之處,
一般認為東正教宣認童貞聖母瑪利亞的靈魂升天,
而非天主教認為的靈魂肉身同時升天,
所以在正教會一般使用聖母安息節的名稱。
在聖公會高派教會對這條信條的理解接近於天主教,
而聖公會低派教會則基本不承認此信條。
在很多天主教國家,聖母升天節是國家公共假日。
這些國家包括比利時,喀麥隆,法國,義大利,波蘭和西班牙等。
拍照時間開始了.....柳家母子三人
拍照時間開始了.....柳家母子三人
三位姑姑跟柳家姊弟..
三位姑姑跟柳家姊弟..
三位姑姑跟柳家姊弟..
大姑姑... (未開閃燈)
二姑姑... (開閃燈)
大姑姑..(開閃燈)
柳小弟.身高超過190....
聽說身高174左右的柳小姐...
標準的模特兒身材..
ㄟ....跳過...
對拉就是那個愛吃的小姑姑...
跟後面的升天聖母像拍照..二姑姑
小姑姑..
大姑姑:「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星的榮冠」的女人.
沒錯.那就是聖母瑪利亞...阿門!!
對了...這個時候我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
平時不開放的教堂今日免費開放耶...
劉導給我們半個小時進去瞧瞧..
走...讓我們進去聖母升天教堂瞧瞧去唄!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5張照片.
本次-2019-亞德里亞-東歐趣-共已上傳3550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19-亞德里亞-東歐趣.大約有77篇文章.4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