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43-[荷蘭-鹿特丹]-小孩堤防+風車村
置頂照片:老婆大人與小孩堤防的風車.
旅遊時間:10天7夜-- 第七天下午.
時間:民國105年 4月1日-星期五.
可樂旅遊-領隊兼導遊-邵士立先生.
天氣:情天
溫度: 12-16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16(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去過的國家:7(日本+9.中國大陸+4.柬埔寨+1.
加拿大+1.法國+1.荷蘭+1.比利時+1...等)
離開布魯日之後也已經下午了..
而要回到我們第一天到達的荷蘭還需要一點時間.
所以....下午的放風時間又到來了....^^"
當然主要還是要來上上廁所...
之後依舊逛逛賣場..看有沒有甚麼好料的...
這一邊是熟食區....瞧瞧去.
這一邊是小菜區...
這一區是巧克力區....
讓人心動的甜點區...^^"
還好老婆拉住我..不然我就淪陷了...>"<
水果區...
冰品區.
主菜區..
還是水果區..
時間差不多了...上車去..
經過半小時之後.........
(我們今天最後一個景點)
小孩堤防(Kinderdijk)
是荷蘭西部南荷蘭省的一個村莊,
部分屬於新萊克蘭(Nieuw-Lekkerland),
部分屬於阿爾布拉瑟丹,
距鹿特丹東面15公里。
小孩堤防坐落在萊克河與諾德河交匯處,
為了排出水,1740年建立一個由19座風車組成的系統,
是荷蘭最大的風車系統。
小孩堤防風車群已成為成為荷蘭最知名的景點之一,
於1997年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得名
關於小孩堤防(Kinderdijk)的得名歷史有許多故事。
最初這個村莊的名字是「埃爾斯豪特」(Elshout)。
1.最著名的有關小孩堤防得名的故事上溯至1421年,
大聖伊莉莎白洪水(St. Elisabethsvloed)中。
在1421年的聖伊莉莎白洪水中,Grote Hollandse Waard被洪水淹沒,
而阿爾布拉瑟沃德(Alblasserwaard)圩田則倖免於洪水。
當最糟糕的風暴過去後,洪水消退之時,
有人去這兩個地區之間的堤防(levee)察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搶救回來。
他看見遠處有個木製的搖籃漂浮著。
沒人指望裡面會有什麼東西活著,但當它漂近時,有人看見它在搖動。
當搖籃漂得更近時,有人看見一隻貓在裡面跳來跳去試圖使它保持平衡,
以防止水進入搖籃。
當搖籃最終靠近堤防時,有人釣起它並發現裡面有一個安靜熟睡的未見水痕的嬰兒。
在一些版本的故事中,貓使其平衡並漂浮。
這個民間故事和傳奇已經被發表在一本英文書"The Cat and the Cradle"(Meder 2007; Griffis, 1918)中。
2.另一個故事說,小孩堤防是因由童工修造而得名。
3.還有一個故事說,過去有位Jan住在一個離這裡很近的大住宅里。
Jan有許多孩子,所以被稱為「Jan der Kindere」(小孩的Jan)。
後來,人們將他住過的這片地方稱為「小孩堤防」(Kinderdijk)。
4.又有一個解釋是該堤防比周圍其他的堤防要矮。
這個較小的堤防就被稱作「小孩」了。
這是我們夫妻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碰到荷蘭風車耶...^^"
當然要開心的拍上幾張照片了...ㄏㄏ
小孩堤防的風車群1997年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這19座風車,呈風車步間(molengang)的形式,是一個觀光地。
其中一個靠近小孩堤防村(the village of Kinderdijk)的風車在夏季供遊客參觀。
遊客可步行或騎自行車參觀這成排的風車。
荷蘭的風車有什麼用途?
荷蘭座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一年四季盛吹西風。
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
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
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
到了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
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
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
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
在荷蘭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
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木廠和造紙廠。
隨著荷蘭人民圍海造陸工程的大規模開展,
風車在這項艱巨的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根據當地的濕潤多雨、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
他們對風車進行了改革。
首先是給風車配上活動的頂篷。
此外,為了能四面迎風,他們又把風車的頂篷安裝在滾輪上。
這種風車,被稱為荷蘭式風車。
荷蘭風車,最大的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
有的風車,由整塊大柞木做成。
十八世紀末,荷蘭全國的風車約有一萬二千架,每台擁有6000匹馬力。
這些風車用來碾穀物、粗鹽、煙葉、榨油,壓滾毛呢、毛氈、造紙,
以及排除沼澤地的積水。
正是這些風車不停地吸水、排水,
保障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淪和人為魚鱉的威脅。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蒸氣機、內燃機、渦輪機的發展,
依靠風力的古老風車曾一度變得暗淡無光,幾乎被人遺忘了。
但是,因為風車利用的是自然風力,沒有污染、耗盡之虞,
所以它不僅被荷蘭人民一直沿用至今,
而且也成為今日新能源的一種,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目前,荷蘭大約有兩千多架各式各樣的風車。
荷蘭人很喜愛他們的風車,在民歌和諺語中常常讚美風車。
風車的建築物,總是儘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每逢盛大節日,風車上圍上花環,懸掛著國旗和硬紙板做的太陽和星星。
發電
主要是發電作用,現在也是荷蘭的一道風景線.
網路上很多人說這是一個無聊的景點.
但是我跟老婆卻一點也不覺得耶.
或許..那些說無聊的人是因為跟不對的人去的才會這樣子說吧....我想....哈哈.
它們並不難尋找。
這些忠實的風車仍然在荷蘭的各個角落運轉。
它們各個形狀大小不同,用途也不一。
磨穀子、鋸木頭或是在海埔新生地控制水流。
數百年前,荷蘭仍有一萬多個風車:
但是蒸汽引擎、內燃機引擎和電子控制引擎把這些風車都給淘汰了。
現在仍存留數千個風車。
有些風車已被當成房舍,而有些風車已改建成風車博物館。
你可以到下面2個地方看看它們:
<< 桑斯安斯風車村(Zaanse Schans):
(這是我們明天要去的景點之一)
位於阿姆斯特丹近郊。
到運轉中的風車內部參觀,仔細瞧瞧古老建築、房舍、商店。
看看全世界最大的木鞋,也參觀工匠的手藝。
<< 小孩堤防(Kinderdijk):
(我們目前所在的地方)
小孩提防位於鹿特丹近郊,是觀賞風車最好的地方,
19座典雅造型風車爭相吸引您的注意。
在七月和 八月的每個星期六,所有19具風車都會一起運轉!
美麗的荷蘭風車....^^
最重要的是幫老婆大人多拍幾張到此一遊照為先.
因為是今天最後一個景點了....
所以大家也都放鬆了心情..
溶入了此時此刻的情境....
人生真的是那麼的美好..好放鬆.
雖然只是一條約幾百公尺的小路..
但是卻給了我們無比沉靜的心靈..
眼前的人生道路感覺都變得光明了起來.
這就是旅行的魅力與影響嗎..
風車對於荷蘭是最具象徵意義的事物,
幾乎所有荷蘭人都對風車有著特殊的感情,
甚至把風車看成民族和國家的象徵。
風車首先在荷蘭出現主要取決於荷蘭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荷蘭人對動力的迫切需求。
荷蘭地處歐洲西部海岸,與大不列顛島遙遙相望並構成漏斗形尾部的地理特徵,
大西洋季風從北海長驅直入,荷蘭正處風帶要衝,長年受益,風車也就應運而生。
在18世紀,荷蘭風車達到了鼎盛時期,
全國有18000座風車,風車除了用來排水灌溉外,
還用來磨米發電,荷蘭人依靠這些風車變滄海為良田,建設美好家園。
一代又一代的荷蘭人,修築了堅固的海堤和溝渠,
他們採用了風車逐級提水的方法,把倒灌的海水排入大海。
然後通過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
把大片的鹽鹼地逐步改造成了茂盛的草場和鮮花的種植園。
如今的荷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鮮花輸出國,
人均奶牛擁有量居世界第四,乳酪生產名冠全球。
今天荷蘭的大風車,已經成為了荷蘭人精神的象徵。
它默默地矗立著,向每一個來到那裡的人,
無言地訴說著前人們艱苦創業和建設美好家園的動人故事。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荷蘭的風車節,
這一天,全國的風車一齊轉動,舉國歡慶,
而其中最熱鬧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要屬鹿特丹市東南幾十公里遠的肯德代克村。
這裡擁有19座自十七世紀遺留下來的風車,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風車群。
節慶期間,整個村子張燈結綵,村民們紛紛身穿十七世紀的服裝載歌載舞,
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
最叫人驚喜的是連風車也都披紅掛綠,被裝飾得充滿節日氣氛。
而村長則會身著古代部落族長的服裝,親自向遊人介紹風車的點點滴滴。
風車節舉辦期間,除了欣賞各式各樣的風車,
也可以在阿姆斯特丹的許多商店裡買到造型精緻的風車工藝品。
這一個角落.好像也是網路上每人到此必拍照之景點...^^"
多拍幾張....
黑白拍一張...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一路往回走了...
在荷蘭到處都有水道跟運河..當然也有很多小碼頭..
離開了小孩堤防了....
荷蘭...是我們的故鄉耶..
以後如果可以我想定居在荷蘭..^^"
鄉親呀..這地方是不是很眼熟呢?
原來是我們第一天吃中餐的地方呀.
我們又回到原來的地方了.
一個星期這麼快就過去了...
你們說.一個星期能有多大的變化呀..
這顆盛開的櫻花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也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因為一個星期前沒人知道這是棵櫻花樹.還是染井吉野櫻.
處處充滿著小小確幸..這就是人生呀...
因為是在歐洲看到的第一棵櫻花樹(好像是吧...我也不是很確定..真的是老了.)
所以大家都很開心...拼命的多拍了幾張..^^"
再拍一張....進去吃晚餐了..
吃飯吃到一半...小邵推出蛋糕來..
原來這一團有一對團員夫妻是真正的蜜月旅行.(我們是混的...^^")
特別叫廚房師傅做的蛋糕...
小倆口..要幸福一輩子ㄡ.
再一張.....^^"
吃飽喝足之後....
一樣再到外面拍拍這顆滿滿盛開的櫻花樹.
染井吉野櫻
(學名:Prunus x yedoensis),
又名東京櫻花、日本櫻花,
是一種櫻花的園藝品種,
為薔薇科櫻屬櫻亞屬的植物,
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北京、南昌、西安、青島、南京等地。
於江戶時代末期到明治時代初期,
由江戶染井村(今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植木造園師經由人工育種而成,
隨後以奈良縣中部的日本賞櫻聖地吉野山為名。
一般認為可能是由大島櫻(Cerasus speciosa)
和江戶彼岸櫻(Cerasus spachiana fo. ascendens)雜交的結果。
但也有學者根據遺傳分析的結果,
認為染井吉野櫻是由大島櫻和小松乙女櫻雜交產生。
染井吉野櫻是一種高度約5至12公尺的落葉樹。
花朵有五枚花瓣,花色在花朵剛綻放時是淡紅色,
而在完全綻放時會逐漸轉白。
因為是人工育種,它無法自然結果繁衍,
只能以插枝移植,但也保持所有吉野櫻花瓣的形狀與色澤相同,
其花期也相同,可以同時綻放與凋謝。
在日本的關東地區的花期大約是三月底到四月上旬。
由於在日本全國有著廣泛的分布,每年三月日本氣象廳所發表的櫻前線預報,
也是採用本種作為基準。
染井吉野櫻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觀賞植物,在全世界的溫帶地區都被廣為栽種。
染井吉野櫻在1902年被引進到北美洲及歐洲,在華盛頓特區等地都有著廣泛的種植。
我們真的又回到荷蘭了....
明天有整整一天滿滿的行程都在荷蘭....期待唄...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9張照片.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共已上傳2895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大約有45篇文章.4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