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VljLpC  

 

2019-亞德里亞-東歐趣 65-[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舊城區-四百年葡萄樹.01

置頂照片:舊城區之大教堂.

旅遊時間:10天7夜-(8-18到27)- 第8天.

時間:民國108年8月25日-星期日-上午

可樂旅遊-領隊-劉力源(劉導)

天氣:晴

溫度:15-24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3(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8(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1.

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出遊成員-斯斯+大姑姑+二姑姑+小姑姑+柳家二位大朋友(6位)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16-35L F4+28-70L F2.8+ RF 35 F1.8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EF-M 22mm+70-300L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 LED 126

腳架-FOTOPRO C-4i+Manfrotto PIXI

 

馬里博爾 (1).JPG

 因為昨天邊境海關的延誤.

 

所以我們還有一個在斯洛維尼亞的景點要去.

 

之後再經過260公里的長途跋涉回到最初的原點-維也納.

 

而這也表示我們此行的旅途也快要畫上終點了.

 

想想也是啦..畢竟斯斯偷懶.加上因為疫情不能出國.所以沒有動力寫遊記的關係.

 

都進入第二年快一年半了.也是斯斯寫最久的一次遊記(照片也不少啦.4865張照片)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們夫妻已經整整一年沒過國了.(還好之前有連續去了二次日本東北) 

 

馬里博爾 (2).JPG

 

 從我們昨晚住宿的飯店在回到市區約只有十多分鐘的車程..

 

馬里博爾 (3).JPG

 

 這是第八天的早上...天氣依然很棒..

 

馬里博爾 (4).JPG

 

 喜歡歐洲這樣的戶外住家環境..

 

馬里博爾 (5).JPG

 

 感覺像是回到了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脈....小蓮在嗎??

 

馬里博爾 (6).JPG

 

 希望人人都有一個美麗而溫暖的家.這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同.

 

沒有貧困.沒有戰爭.一家團圓.開開心心的生活..多麼美好的世界!

 

馬里博爾 (7).JPG

 

 喜歡這種被大自然包圍的居住環境....

 

在台灣能要付出相當昂貴的代價.

 

但是在這裡去世相當的容易..羨慕 

 

馬里博爾 (8).JPG

 

 接下來....

 

我們來介紹一下馬里博爾這個斯洛維尼亞的第二大城市唄!

 

(該不會接下來之後..你們就以為我會偷懶請大家自行觀賞唄??哈哈哈)

 

(有五篇文章.通常第一篇不會如此啦..) 

 

馬里博爾 (9).JPG

 

 

馬里博爾

(斯洛維尼亞語:Maribor;德語:Marburg an der Drau,

意為「德勞河畔馬爾堡」)位於斯洛維尼亞德拉瓦河畔,是該國第二大城市。

該市屬於南施泰爾馬克,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領地。

 

馬里博爾 (10).JPG

 

 

該區與奧地利接壤 一戰之前,該城市中80%人口為德意志人,

20%為斯洛維尼亞人,整個城市由德意志人控制;

德意志人主要聚居在該城中和附近的小城鎮內,

斯拉夫人聚居在周邊的鄉村里。

 

馬里博爾 (11).JPG

 

 

一戰之後未經全民公投隨著南施泰爾馬克被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國占領;

期間還爆發了斯洛維尼亞民兵對德意志居民和平示威的槍殺,

稱為「馬爾堡的血腥周日」。

之後,該地德意志人被被強制進行斯拉夫化,

德意志人的學校、俱樂部、各種組織被南斯拉夫當局強制關閉;

大批德意志人搬離該市撤到新的奧地利境內。

 

馬里博爾 (12).JPG

 

 

截止到1930年代,該市德意志人尚占25%。

1941年德國入侵南斯拉夫之後,南施泰爾馬克(包括馬爾堡)、克雷恩,

南克恩滕三個地區重新回歸德國;期間希特勒在馬爾堡市政廳發表演說,

宣布三個地區回歸德國,受到當地居民熱烈歡迎。

 

馬里博爾 (13).JPG

 

 

二戰之後,該地重新劃歸南斯拉夫,

大部分德意志人遭到驅逐;

未來得及逃走的老弱婦孺和兒童則被送入勞改營。

馬爾堡在戰後發展為斯洛維尼亞北部重要的工業和文化城市,

2012年還被定為歐洲文化之都。

 

馬里博爾 (14).JPG

 

 

歐洲文化之都

歐盟每年指定若干歐洲城市為歐洲文化之都

(英語: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以推廣該城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發展。

 

 

馬里博爾 (15).JPG

 


歷史

歐洲文化之都最開始被稱為歐洲文化之城,

它於1983年由梅利納·梅爾庫里構思,

並接著由希臘文化部開始舉辦。

 

馬里博爾 (16).JPG

 

 

Mercouri當時認為,文化並沒有如同政治和經濟那樣受到足夠的關注,

因此需要各成員國聯合開展一項計劃以宣傳歐洲文化。

歐洲文化之城計劃自1985年夏天於第一個擁有此頭銜的雅典開始運作。

從1999年德國舉辦期開始,歐洲文化之城改名為歐洲文化之都。

 

馬里博爾 (17).JPG

 

 

馬里博爾

(Maribor)德文作Marburg,是全國的第二大城,

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早在石器時代,這裡就有原始人類居住,

羅馬帝國時期沒有明顯發展。

 

馬里博爾 (18).JPG

 

 

公元6世紀前後,此地由斯拉夫人所聚居,

當時只是德拉瓦河畔的一個小居民點,

後因地處交通要道,所以發展較快,

公元10世紀時曾名為馬克堡,

並淪為德國重要的殖民城市。

 

馬里博爾 (19).JPG

 

 

12世紀時,博恩哈德‧斯潘海姆公爵(Duke Bernhard Spanheim)

在皮拉米達(Piramida)山(金字塔之意)上,

建造了馬爾切斯(Marches / Marchbruch)城堡,

1254年時發展為城市。

居民以手工業者為主,後來又發展了商業。

 

 

馬里博爾 (20).JPG

 

 

13世紀後長期受到奧地利的統治,

直到1918年止才告結束,

其中的13~16世紀修築了防護城牆。

15世紀遭到土耳其軍隊的進攻;

17世紀殃及全城1/3人口的大瘟疫,阻礙了城市的發展。

 

馬里博爾 (21).JPG

 

 

19世紀時,從維也納途經此地再到的里雅斯特的鐵路通車,

使城市進入現代發展的新階段。

1859年,馬里博爾成為主教管區中心,

並且建造了主教教堂。

 

馬里博爾 (22).JPG

 

 

隨著經濟的轉旺,城市也得到迅速發展,

在往後的一段時間內,興建了德拉瓦河上的新橋樑、

市中心現代化的汽車站,並且在近郊修建了機場。

 

 

馬里博爾 (23).JPG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軍於1941年4月26日佔領這個城市,

第2天,希特勒就親臨這裡,下令使馬里博爾成為德國的邊境城市,

市內的一切完全按照德國的方式改造,就連街上的路標也換成德文。

 

 

馬里博爾 (24).JPG

 

 

但是過了沒有多久,

當地市民就開始反抗德國人的統治,

並且在同年7月組建了反納粹德國游擊隊,

一直堅持戰鬥到1945年解放時為止。

經過半世紀多的努力建設,

城市才有今日的新貌。

 

馬里博爾 (25).JPG

 

 

馬里博爾的經緯度為東經15度39分、北緯46度33分。

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國境東北部景色秀麗的德拉瓦河兩岸,

其中大部分在河的北岸,小部分在河的南岸。

北距奧地利邊境只有50公里距離,

東北與倫達瓦相呼應,東南界普圖伊,

西南與采列及韋萊涅對峙,西和西北與奧地利邊界接壤。

 

馬里博爾 (26).JPG

 

 

當地海拔275公尺,氣候冬冷夏涼,

平均氣溫為9.7℃,1月份為-1.3℃,7月份為19.6℃,

最高溫記錄為35.8℃,最低溫為-22.3℃,

年雨量為1046公釐。全市約有12萬人口。

 

馬里博爾 (27).JPG

 

 (離開飯店十五分鐘後我們抵達了在斯洛維尼亞的最後一個景點-馬里博爾舊城區)

 

這是斯洛維尼亞東北部的經濟、交通、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的中心,

也是北部的工業重鎮。對外交通相當發達,郊外建有一座機場,

有定期班機飛往盧比安納和其他大城市。

 

馬里博爾 (28).JPG

 

 

鐵路交通也非常繁忙,

往北經奧地利邊城萊布尼茨可以抵達維也納;

往西南經采列能夠通往盧比安納。

公路交通更是便利,不僅可以通往全國各地,

而且還可以和奧地利及匈牙利的公路網相連。

 

馬里博爾 (29).JPG

 

 

馬里博爾已經成為全國重工業基地,

主要工業產品有卡車、公共汽車、化工品、

機械產品、電器、電纜和鋁材等,

紡織工業也非常發達。

 

馬里博爾 (30).JPG

 

 

市內有一家全國最大的著名汽車製造廠,

擁有8000多名員工,生產塔姆(Tam)牌汽車,

種類很多,有3~22噸的載重卡車和40噸平板拖車,

並有長度分別為5、6、8、11和12公尺的各型大轎車,

還可以生產建築專用車、清潔車、

電力工業維修車、衛生保健車、消防車、

 

馬里博爾 (31).JPG

 

 

旅遊大客車和電視轉播車等,

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相當的銷路,

特別是塔姆牌卡車和公共汽車,

已經遠銷歐洲、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並在國外設立許多汽車零配件代理點,

展開定期維修服務。

 

馬里博爾 (32).JPG

 

 

這個城市也是文化教育的重心之一,

市內的馬里博爾大學建於1975年,

是一幢現代化的建築,師資整齊,

教學設備完整,有9個學系,

學生2.5萬多人,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

 

馬里博爾 (33).JPG

 

 

市內另有大學圖書館、各種高等學院、

研究所、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和劇院等文化設施。

美麗的德拉瓦河靜靜地從市區流過,

舊城區坐落在河的左岸,

這裡有許多古老的日耳曼風格建築,

可供參觀的名勝古蹟有12世紀修建的大教堂,

建於1288年的聖瑪大勒納教堂和1680年修建的大瘟疫紀念碑等。

 

馬里博爾 (34).JPG

 

 

新城區位於德拉瓦河右岸,這裡街道寬敞,

綠樹如茵,風景優美,並有許多現代化高樓大廈。

19世紀城市交通的發展,使古城牆和古城門遭到破壞,

保留下來的只有水塔(現在已是葡萄酒窖)、

法庭塔(Judicial Tower)、切利吉塔(Celigi Tower)

和猶太塔(Jewish Tower)。

 

馬里博爾 (35).JPG

 

 

猶太塔附近是15世紀後期猶太人的居住區,

猶太人聚會地方後來變成為萬聖(All Saints)教堂。

在被稱為蘭特(Lent)的市中心,

有著一直延到德拉瓦河畔的水上碼頭,

那裡匯集著許多各種木筏和貨船,

因此有時也被稱為「德拉瓦河上的威尼斯」。

 

馬里博爾 (36).JPG

 

 

位於沃亞什尼契卡(Vojasnic-ka)街8號的小酒店前面,

生長著全歐洲最古老的葡萄藤,已有400多年之久,

現在每年還能製造出60公升的葡萄酒。

這一帶還有中世紀自由民的住宅、狹窄的街道,

以及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每年都吸引著大批遊客。

馬里博爾 (37).JPG

 

 

馬里博爾曾在15世紀建造過三個城堡,

其中兩個已不存在,只有一個由哥特人建造的古城堡,

仍然被保留下來,現在部分室內已成為地區博物館。

這個古城堡內部有一座建築精美的洛雷特(Loretan)小教堂,

內部有精緻的繪畫、裝飾華貴的大廳,

以及巴洛克式的樓梯;古城堡外的廣場上,

還遺留有17世紀的雕花柱。

 

馬里博爾 (38).JPG

 

 

古城堡內另一個小廣場上,佇立著16世紀的哥德式燈柱,

並有一座約翰大教堂(Cathedral of John),

是屬於新教浸禮會的教堂,

內部也有許多哥德式和巴洛克式的雕塑。

 

馬里博爾 (39).JPG

 

 

城市的主要廣場也是馬里博爾最古老的部分,

廣場上有1743年巴洛克風格的雕塑,

中間是高聳的白色石柱,頂端是金黃色的瑪莉亞像,

石柱後面還有6尊塑像陪襯著。

在廣場後面是阿洛伊修斯(Aloysios)教堂,

以及藝術畫廊等。

 

馬里博爾 (40).JPG

 

 

波諾里耶山,是市郊著名的冬季運動中心和遊覽勝地,

遊客在此可以搭乘空中纜車登山遊玩,

這裡闢有滑雪跳台和大坡度速降滑雪道,

可以舉辦大型的國際比賽。

 

馬里博爾 (41).JPG

 

 

山上還有一座「人民解放博物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這裡成為南斯拉夫游擊隊基地,

游擊隊員們經常下山,

神出鬼沒地打擊納粹德軍。

 

馬里博爾 (42).JPG

 

 (大姑姑與主教教堂)

博物館中陳列有當年游擊隊營地的模型、

游擊隊用過的手術台和當年繳獲的納粹德軍槍支;

館中的烈士名單中記載著100多位陣亡游擊隊員的名字,

當年納粹德軍曾派出兩個步兵團圍剿山上的游擊隊,

但是最後仍然無法澈底消滅他們。

 

馬里博爾 (43).JPG

 

 

  姑姑與主教教堂

 

馬里博爾 (44).JPG

 

 舊城區的公車站亭..

 

 

馬里博爾 (45).JPG

 

 跟著劉導跟當地解說員一起前進中...

 

 

馬里博爾 (46).JPG

 

 真的是走在歐洲的任何國家中..

 

隨時都充滿著驚喜與讚嘆.

 

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我們即將迎來北歐五國之旅..期待中.. 

 

 

馬里博爾 (47).JPG

 

 宏偉的大教堂.

 

雖然我不信天主教.但是我喜歡任何美麗的建築.

 

這種觀念跨越了宗教信仰.... 

 

馬里博爾 (48).JPG

 

 

 美麗的大教堂..

 

馬里博爾 (49).JPG

 

 前方有一個特別的建築...瞧瞧去.

 

馬里博爾 (50).JPG  

 

 本次舊城區之旅共有五篇文章近三百張照片.請慢慢觀賞唄!!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0張照片.

本次-2019-亞德里亞-東歐趣-共已上傳4052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19-亞德里亞-東歐趣.大約有77篇文章.4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斯斯 的頭像
    斯斯

    斯言彤語-旅行攝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