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JPG  
 
 
2019-新馬雙星-馬六甲 10-[馬來西亞-馬六甲]-雞場街文化坊.下 
 
置頂照片:假日的雞場街文化坊
 
旅遊時間:5天4夜-(4-19到4-23)- 第2天.
 
時間:民國108年4月20日-星期六-早上
 
可樂旅遊-領隊-張怡芬+馬來西亞導遊(王啟文)-小龜.
 
天氣:晴
 
溫度:25-28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22(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16(日本+9.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2.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1.
 
奧地利+1.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
 
主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16-35L F4+ RF 35 F1.8+70-300L(胖白)
 
備用機-CANON-EOS M5,鏡頭-CANON-EF-M 11-22mm(備而不用)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 LED 126 補光燈
 
腳架-FOTOPRO C-4i+Manfrotto PIXI 迷你三腳架
 
雞場街文化坊 (46).JPG
 
 
馬六甲雞場街文化坊是一條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馬六甲市,
 
結集古蹟、文化、休閒三體合一的古老街道。
 
這條作為甲市世界文化遺產核心的歷史老街自2000年成立,
 
如今已發展為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
 
雞場街文化坊 (47).JPG
 
 
雞場街原義取自於閩南語「街場街」,
 
因由早在600多年前中國明代著名外交使節鄭和七次遠洋航海,
 
並且六次駐節馬六甲時,在當地設立「官廠」,
 
也讓以雞場街為主幹的二十多條周邊街巷成為當時華人遷居南洋最早的集中聚居地區。
 
 
雞場街文化坊 (48).JPG
 
 
雞場街除了依然處處可見許多結合中式南洋建築風格的古樓林立,
 
包括百年華人同鄉會館以及寺廟,也在每逢周五至周日,
 
一連三天傍晚起至凌晨經營夜市,
 
擺攤展售各種地道美食、精美藝品、聞名土產等。
 
 
雞場街文化坊 (49).JPG
 
 
歷史
 
馬六甲雞場街文化坊是一條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馬六甲市,
 
結集古蹟、文化、休閒三體合一的古老街道。
 
雞場街原義取自於閩南語「街場街」,
 
意在形容其為繁忙的街道,而閩南語的「街場」與「雞場」同音,
 
因此漸漸將它演變稱為雞場街。
 
雞場街文化坊 (50).JPG
 
 
另外,由於馬六甲州曾被荷蘭殖民統治,
 
致使雞場街也被名為Jonker Walk,主要意指荷蘭貴族街。
 
雞場街如今打造成為著名繁華的文化旅遊景點,
 
因由早在600多年前中國明代著名外交使節鄭和七次遠洋航海,
 
並且六次駐節馬六甲時,在此就地設立「官廠」,
 
也讓以雞場街為主幹的二十多條周邊街巷成為當時華人遷居南洋最早的集中聚居地區。
 
 
雞場街文化坊 (51).JPG
 
 
然而,雞場街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走向沒落,
 
許多當地居民遷移新區,造成老街城區人去樓空,
 
失去原有的繁華景象。
 
當時,馬六甲州政府意識到危機,
 
並在2000年提出成立雞場街文化坊之倡議,
 
同時委任以馬六甲州資深行政議員拿督威拉顏文龍太平局紳博士為首的工委會,
 
領導開展雞場街的發展建設工作。
 
 
雞場街文化坊 (52).JPG
 
 
經過十八年的規劃經營之下,
 
雞場街以及周邊街巷的百年老房古建成功得以保留,
 
並獲注入新元素,包括辟設每逢周五至周日,
 
一連三天傍晚起至凌晨的夜市,
 
進而擺攤展售各種地道美食、精美藝品、聞名土產等,
 
造就無數商機,間接恢復過去的繁榮現象。
 
雞場街文化坊 (53).JPG
 
 
 
此外,雞場街如今除了依然處處可見許多結合中式南洋建築風格的古樓林立,
 
包括百年華人同鄉會館甚至寺廟之外,
 
也在周末封街之夜以及華人佳節時期富含各種精彩活動,
 
例如:除夕迎春倒數、春節布置盛會、龍獅大鬧元宵等,
 
形成一股蘊含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
 
雞場街文化坊 (54).JPG
 
自2008年7月7日,
 
雞場街老街城區成功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列世界文化遺產,
 
每年吸引超過2000萬名遊客到訪觀光。
 
2017年3月19日,南京市人民政府贈送一對漢白玉獅予馬六甲市,
 
並將這對漢白玉獅安置在雞場街世遺公園入口處,
 
作為兩市自2008年締結成為友好城市的友誼象徵。
 
 
 
雞場街文化坊 (55).JPG
 
 
同年5月26日,
 
雞場街也同江蘇周莊古鎮正式結為友好合作景區,
 
並在雞場街舉辦華夏周莊文化周,
 
繼而推動兩地文化旅遊交流。
 
2018年5月19日,
 
雞場街隨後再與四川寬窄巷子正式簽署締結成為友好合作街區。
 
 
雞場街文化坊 (56).JPG
 
 
 
活動
 
每逢周五、周六和周日,一連三天傍晚起至凌晨,
 
該街道會封鎖交通,
 
以讓路給觀光夜市進行擺攤展售各種地道美食、精美藝品、聞名土產等。
 
 
雞場街文化坊 (57).JPG
 
 
 
雞場街文化坊 (58).JPG
 
 
 
 
雞場街文化坊 (59).JPG
 
 
峇峇娘惹
 
(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
 
又稱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
 
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後裔。
 
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
 
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1960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馬來西亞是土著身份(Bumiputra),
 
但由於某些政黨政治因素而被馬來西亞政府歸類為華人(也就是馬來西亞華人),從此失去了土著身份。
 
峇峇娘惹今天在馬來西亞憲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紀後期來的新客無分別。
 
相較於馬來半島的峇峇娘惹,華人與納閩、沙巴土著的混血族裔稱為華嘉族。
 
 
雞場街文化坊 (60).JPG
 
 
概論
 
馬來西亞這個社區的成員將自己稱為Baba Nyonya。
 
娘惹(Nyonya)是指女性,峇峇(Baba)是指男性。
 
這個人群分類特別適用於馬來亞英國海峽殖民地的漢族人口和荷蘭控制的爪哇島以及其他地方,
 
這些人群已經部分或全部採用了馬來世界(Nusantara)的習俗,並部分被吸收到當地社群之中。
 
許多人是新加坡的精英,對英國比對中國更忠誠。大多數人在馬六甲海峽生活了幾代人。
 
他們通常是商人,是英國人和中國人,或中國人和馬來人之間的的中間人,反之亦然。
 
因為他們大多是受英國教育,因此,他們幾乎總是能夠說兩種或更多種語言。
 
 
雞場街文化坊 (61).JPG
 
 
這些峇峇人,主要是在明代鄭和下西洋之後開始移民到東南亞,
 
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國福建或廣東潮州地區,
 
小部分是廣府和客家籍,很多都與當地人混血。
 
雖然峇峇娘惹們不懂中文,但是他們卻秉承著中華文化的美德。
 
例如他們注重孝道,而且尊卑有序,
 
對於身教與禮教更代代相傳。
 
 
雞場街文化坊 (62).JPG
 
 
因為他們認為沒了中文,自己應該更加的注重這些禮俗的傳承,
 
所以他們的紅白喜事都是以中華傳統為主的。
 
服飾方面,年輕的娘惹會身穿可巴雅與紗籠做搭配、
 
而較為年老的娘惹們會著較寬鬆的長衣(馬來語:Baju Panjang)。
 
 
雞場街文化坊 (63).JPG
 
男士們大多會以襯衫與紗籠做搭配,但是到了比較正式的場合裡,
 
他們才會穿上唐裝 。
 
直到英國統治馬來半島時,峇峇們才開始穿上西裝而娘惹們才開始穿上洋裝。
 
頭飾方面,娘惹們在未結婚之前會綁起兩個髮髻。
 
直到她們結婚之後,她們就會把頭髮綁在一起,束成一個髮髻。
 
前期的峇峇們是綁著辮子的,隨著清朝閉門鎖國的政策與英國統治下,
 
漸漸的峇峇們不再綁辮子了。
 
峇峇人的通用語稱為峇峇話,並非單純的福建話,在使用漢語語法的同時,
 
也會參雜使用馬來語與其它方言。但是根據不同的區域,詞彙的使用也會不一樣。
 
 
 
雞場街文化坊 (64).JPG
 
 
有些受華文教育的華人也稱那些從小受英式教育的華人為「峇峇」,
 
這個用法有藐視的意思,表示此華人已經數典忘祖或者不太像華人了。
 
此外,當地的閩南人亦有句俚語叫作「三代成峇」,
 
根據這句話的定義,所有在馬來西亞出生的第三代華人也都成了峇峇,
 
但這句話沒有藐視的成份,只是意味到了第三代的華人,
 
由於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的緣故,其文化難免帶有當地色彩。
 
 
雞場街文化坊 (65).JPG
 
 
此外,「峇峇」亦特指一個自稱並被稱為「峇峇」的早期華人移民族群,
 
也就是今日在馬六甲以及馬來西亞獨立前在檳城和新加坡的峇峇,
 
峇峇華人講馬來語,他們也自稱Peranakan或者僑生——馬來語中「土生的人」,
 
故「Cina Peranakan」即土生華人,這一詞本用來識別「峇峇人」與
 
「新客」——也就是清末民初以來從中國來的華人。
 
雞場街文化坊 (66).JPG
 
 
在19世紀的馬來半島,這樣的分別很明顯也很重要,「峇峇」是土生的,
 
而「新客」是移民的,兩者的生活習慣和政治意識不太一樣。
 
雖然現在的馬來西亞華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
 
可是Peranakan一詞已成為「峇峇人」的專用自稱。
 
 
雞場街文化坊 (67).JPG
 
 
在今天的馬來西亞,由於政策的因素,
 
一位馬來西亞華人男子如取一位馬來女子為妻,
 
他自己也要皈依伊斯蘭教,取穆斯林名字
 
(其實可以保留原名,但多數人都被官員誤導而放棄原名),
 
他們的子女也不是峇峇娘惹,而是馬來人。
 
峇峇娘惹可謂當世產生的特殊族群。
 
(所以華人很少會娶馬來西亞人)
 
 
雞場街文化坊 (68).JPG
 
 
中古時期
 
由於海上絲路和後來鄭和下西洋的關係,
 
位於華南尤其是閩南一帶的人經常通過南海航行通過馬六甲海峽,
 
不少口操閩南語的人因此來到了馬來半島,
 
而當地原住民見到華南來的閩南人時總是聽到男性被稱呼為「阿爸(a ba)」,
 
女性卻被稱呼「阿娘(a nya)」,久而久之原住民便把這些人的男性稱做「峇峇(ba ba)」,
 
而女性便稱之為「娘惹(nyonya)」。
 
雞場街文化坊 (69).JPG
 
 
英國殖民時代
 
由於英國殖民統治馬來西亞,故當年大多數土生華人接受英語教育,
 
懂得三種語言能夠同時接觸華人、馬來人和英國人,
 
也因為他們懂得三種語言的緣故,
 
在英政府統治期間有大部分土生華人從事國家行政和公務員職位。
 
 
雞場街文化坊 (70).JPG
 
 
由於長期和英國人交往,有很多土生華人皈依基督教。
 
漸漸地土生華人也就成為了海峽殖民地(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
 
有影響力的一個團體,並也被稱為「King's Chinese 」
 
(屬於國王的華人),同時也效忠英女王。
 
由於土生華人「土生土長」的身份又受到英政府的重用,
 
生活基本上已經屬於富裕,故把後期到來的華人和華工區分為新客。
 
 
雞場街文化坊 (71).JPG
 
 
文化認同
 
一般具有較強烈中華意識的人士經常批評峇峇娘惹「數典忘祖」,
 
雖然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的創始人陳禎祿本身是誕生於馬六甲的土生峇峇華人,
 
但他也曾經有如下想法:
 
「華人若不愛護華人的文化,英人不會承認他是英人,巫人也不會承認他是巫人,
 
結果,他將成為無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豬牛雞鴨這些畜生禽獸是無所謂祖籍的,
 
所以,華人不愛護華人文化,便是畜生禽獸」。
 
雞場街文化坊 (72).JPG
 
 
「失掉自己文化薰陶的華人,絕對不會變得更文明。
 
一個人的母語,就像一個人的影子,不能夠和他本身分離。」
 
陳禎祿逝世後,他的墓碑上刻著「民國四十九/庚子年十月二十五日仙逝」。
 
當時距離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遷台已經十年之久,
 
加上馬來西亞已於1957年獨立,
 
馬來西亞華人普遍上為了避免其他種族質疑效忠程度已採用西元紀年。
 
陳氏家族採用民國紀年為正朔,也證實峇峇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具有中華意識。
 
雞場街文化坊 (73).JPG
 
 
馬六甲三保山墓地達二十五公頃,有一萬兩千個墳墓,
 
許多墓碑就是明、清、民國三代遺存的。
 
其中一塊墓碑可能以明朝為正朔刻了「皇明顯考維弘黃公妣壽姐謝氏墓。
 
壬戌年仲冬穀旦、孝男黃子、辰同立」,這一墓碑受不少學者在馬六甲研究上引用。
 
對於中國籍先祖留下來的禮儀,馬六甲峇峇娘惹社群雖不懂涵義卻保留下來,
 
讓三保山成為中華風格濃厚的地方。
 
 
雞場街文化坊 (74).JPG
 
 
影視作品
 
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劇:《小娘惹》
 
《小娘惹》故事從30年代展開,橫跨70年,直到現代。
 
此劇帶出古代足不出戶的娘惹們在家庭為了爭寵而產生一系列的明爭暗鬥,
 
以峇峇娘惹文化精緻地帶出整部劇的故事。
 
 
雞場街文化坊 (75).JPG
 
 
名人
 
辜鴻銘,他是檳城出生的峇峇,曾經留學英國、德國和法國。
 
後來回到中國,成為一代大師。
 
曾錦文,從事翻譯工作,將中國古典小說
 
(如:《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翻譯成峇峇文。
 
陳禎祿,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的創始人。
 
雞場街文化坊 (76).JPG
 
這邊也有許多家賣海南雞飯相當有名的店家.
 
海南雞飯是一道雞肉配香飯的菜餚,
 
作法起源於海南島文昌縣的家常飲食,
 
當地人稱之為「文昌雞飯」,
 
從移民到新馬等地的海南人傳入,
 
開始成功的商業化普及推廣。
 
海南人會以被稱爲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文昌當地出產的文昌鷄的白斬雞做法,
 
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20世紀初期,隨著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等地。
 
 
 
 
雞場街文化坊 (77).JPG
 
 
在馬來半島的流傳
 
海南雞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移民潮中,
 
隨著印度的移民,傳入馬來亞、暹羅與印尼一帶。
 
在馬來西亞,海南雞飯多被簡稱為「雞飯」,
 
在各城鎮的美食中心、茶餐室見其蹤影,
 
一般售價多介於3.50至6.50令吉之間,
 
在食用時都會搭配特製的辣椒醬與黑醬油。
 
 
雞場街文化坊 (78).JPG
 
 
通常售賣雞飯的店家也會提供燒雞、燒肉、叉燒、滷味等,
 
讓顧客有多樣化的選擇。甚至在馬六甲被演化成雞飯粒。
 
根據資料及口述歷史的記載,
 
馬來半島一帶海南移民較多的城鎮如馬六甲、檳城、新加坡,
 
甚至是吉隆坡已經出現一些沿街販賣「雞飯」的海南籍小販,
 
挑擔或雙手拿著竹籃,一邊放白斬雞肉,一邊裝油飯。
 
雞場街文化坊 (79).JPG
 
 
為了招攬生意,有些還設置了「賭大小」的消遣遊戲,
 
小販隨身帶了3顆骰子與空碗,以雞飯來跟人賭輸贏,若賭贏了,
 
則送出雞肉及飯;若賭輸則給錢,這種有趣的叫賣方式,
 
認為是當地售賣海南雞飯的雛形。
 
雞場街文化坊 (80).JPG
 
(雞場街的街尾,這間三叔公也有賣不少伴手禮..)
 
根據新加坡學者的透露最早在新加坡售賣海南雞飯的是王義元 ,
 
他在1936年南下新加坡討生活,並開始拎竹籮在新加坡一帶叫賣,
 
後來有了儲蓄,便開始在茶餐室內開檔賣起雞飯來。
 
由於王義元所售賣的海南雞飯非常著名,便開始在馬來半島各地流傳。
 
跟根據馬來西亞的說法,最早把海南雞飯發揚光大的是來自海南島的王義元,
 
在20年代,他開始在馬六甲與同鄉一同學藝做雞飯,
 
並在30年代移居至雪蘭莪的巴生開檔售賣。
 
 
 
雞場街文化坊 (81).JPG
 
(馬來西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建交45周年了..)
 
另外,位於吉隆坡蘇丹街的知名海南雞飯店——南香,於1938年開業,歷史也相當悠久。
 
不過關於這個海南雞飯起源的問題,美食家蔡瀾在他的《海南雞飯研究》之中提到:
 
「海南雞飯該歸功於新加坡「瑞記」餐廳的老闆莫履瑞這個人。
 
莫履瑞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從海南島到新加坡以賣雞飯為生,
 
他與一般小販不同,用雙手提著兩個竹籠:一個裝雞,
 
一個裝飯,圓圓胖胖的飯球頗有特色」。
 
 
 
雞場街文化坊 (82).JPG
 
 
 
目前爭論那個城市是海南雞飯在馬來半島的發源地,已沒有多大的意義;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後期隨著新加坡的獨立,當地以華人為主導,
 
比起馬來西亞,新加坡政府對於當地傳統華人美食較為注重,
 
同時運用各種資料為海南雞飯進行包裝及推銷,
 
讓當地海南雞飯得以成為世界知名料理。
 
雞場街文化坊 (83).JPG
 
 
煮法
 
宰好雞後雞油和內臟切出備用,以食鹽、薑汁,
 
花椒及八角擦在雞內外,待用10-30分鐘左右,
 
然後把水煮滾,把醃好的雞放入滾水中;
 
待水再滾起後關火蓋鍋蓋將雞浸熟,然後放入冰水浸10-20分鐘。
 
洗淨的米在乾鑊上小火炒香,加小量蒜碎、雞油和浸雞水,煮成雞油香飯。
 
把先前切下的雞內臟和白菜乾或紅棗乾煮成湯配飯同用。
 
上桌時,通常配以老抽、薑茸及蒜蓉辣椒醬三小碟醬汁。
 
內臟(通常是肝和胃)有時侯也和雞肉一起煮熟上桌,是一常見的吃法。
 
 
雞場街文化坊 (84).JPG
 
民國108年4月20日-星期六-早上.我跟老婆在馬來西亞-馬六甲-雞場街
 
 
 
雞場街文化坊 (85).JPG
 
馬六甲-雞場街
 
 
 
雞場街文化坊 (86).JPG
 
熱鬧的雞場街
 
 
 
雞場街文化坊 (87).JPG
 
快中午了...我也好想吃一份道地的海南雞飯呀.
 
 
 
雞場街文化坊 (88).JPG
 
 
 
雞場街文化坊 (89).JPG
 
幫老婆拍張到此一遊照..民國108年4月20日-星期六-早上 
 
 
 
雞場街文化坊 (90).JPG  
 
 
路上的車不少.雞場街真的熱鬧.
 
雞場街走到這裡也快要結束了.
 
不過這裡可以走到馬六甲的荷蘭紅屋.
 
再往前走一點過了馬六甲河的小橋.就可以到達.
 
那裏可以坐很有趣的花車.
 
也就是我們等一下的目標....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5張照片.
 
本次-2019-新馬雙星-馬六甲-共已上傳474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9-新馬雙星-馬六甲.大約有45篇文章.24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斯斯 的頭像
    斯斯

    斯言彤語-旅行攝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