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漂亮的老虎呀.雖然我是獅子.但我也喜歡老虎.尤其是我家那隻母的.....^^")
東北虎林園
東北虎如傳說的山神一般,擁有火一樣的神靈目光。
牠的身體厚實而完美,背部和前肢上的强勁肌肉在運動中起伏,
巨大的四肢推動向前,是那樣的平穩和安靜,
看起來就像在叢林中滑行一樣,它相對地擁有尖硬的鋸牙和鈎爪,
擁有5個非常銳利的虎爪,使用時伸出,不用時缩回爪鞘以避免行走時磨擦地面。
東北虎林園的對外開放,使其一躍成為旅遊熱點,因為觀賞方式奇特、刺激。
需乘坐特製的旅遊車穿行於虎群之間,遊客可以親眼目睹群虎捕殺獵物的驚心動魄場面,
使得外地遊人來到哈爾濱必然要一睹東北虎的風采,流連忘返。
東北虎林園位於松花江北岸,占地面積120萬平方米,
與著名的避暑勝地太陽島風景區僅一水之隔。
其中虎園占地36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東北虎野生自然園林,
是出於挽救和保護世界瀕危物種東北虎而建立的園林。
東北虎林園現建有成虎園、幼虎苑、科普展館各一處。
成虎園36萬平方米,散放著30只野性十足的斑斕猛虎,
遊人須乘專用旅遊車漫遊於群虎之間。
幼虎苑圈養著40多隻3歲以下的幼虎,活潑可愛,遊人可徒步在廊道裏觀賞。
在這裏,人們“漫遊”於群虎之間,領略那虎牛相鬥、群虎撲食、二虎相爭的驚險與刺激,
滿足了回歸自然尋求探險的心理。
老虎自古以來就給人感覺是很壯碩威猛的萬獸之王.
但我們對於老虎真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趁著本篇.讓我們來多了解一點老虎的習性呗.........
虎(學名:Panthera tigris),俗稱老虎,
是哺乳綱豹屬的四種大型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可達至306公斤,
大型貓科動物,有「叢林之王」之稱,是亞洲的特有種類。
虎是種獵食動物,有敏銳的聽力、夜視力,可自由伸縮的尖爪和粗壯的犬齒。
同時,它們也是自然界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除了龐大的體型與有力的肌肉之外,它們最顯著的特徵,
就是在白色到橘紅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條紋,
這有助於其在捕獵時隱蔽自身。
虎分布的範圍極廣,從西伯利亞針葉林到開闊的草地到熱帶沼澤都有。
它們的領地觀念十分強烈,會劃分屬於自己的地域範圍,而且是獨居的。
它們通常需要大面積的棲息地,以滿足相當的獵物數量。
伴隨這一事實而來的是,其對棲息地的偏好與地球上部份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相重疊,
從而導致了與人類利益的嚴重衝突。
現代虎的九個亞種中,三個已經絕種,其餘的六種都被列為瀕危,部份處於極危。
20世紀初虎的數量約有10萬隻,而現在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全球僅存3200隻虎。
殘存的虎雖多受到政府保護,但非法捕獵仍屢禁不止。
棲息地喪失和遺傳多樣性下降亦是其巨大威脅。
(先介紹一下東北虎.再回到虎的介紹)
東北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又稱西伯利亞虎、阿爾泰虎、滿洲虎、阿穆爾虎、烏蘇里虎、朝鮮虎。
是虎的一個亞種,分佈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朝鮮
(主要為兩江道的三池淵郡及大紅湍郡之長白山一帶)、和中國東北等地,
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08年,東北虎被美國網站《生活科學》評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稀有動物」物種之一。
特徵
毛色淺黃,條紋顏色比其他亞種淺,皮膚厚實,
野生成年雄虎體重平均約在180-276公斤之間 ,
平均體長約為1.9-2.5米之間。
野生成年雌虎平均體重約在150-192公斤之間,平均體長約為1.6-2.1米之間。
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成年東北虎尾長1米左右。
站立時肩高90-120厘米,略高於孟加拉虎。
可以跳5至7米遠,或很輕易地跳過2至3米高的障礙物。
習性
捕食
東北虎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在岩洞或草叢中休息。
主要以鹿、野豬、麝、狍子、斑羚、野兔、青鼬等動物為食,
偶爾捕食蛇類和魚類,也吃松子、胡桃、榛子、覆盆子等野果。
領地
除了交配、育子的虎之外,每隻虎都有自己的很大一片單獨活動的區域,
這也是東北虎的密度非常低的原因之一。
其在冬天可以移動數百至上千公里。
與其它獵食動物
在有蹄類動物減少時東北虎會嘗試捕食黑熊和棕熊,
事實上這兩者構成了東北虎5%-8%的食物來源。
儘管東北虎會捕食熊類,但在自衛或者食物爭奪過程中也有過少數棕熊擊敗甚至殺死虎的案例。
更有甚者有的棕熊會尾隨東北虎來奪取自己平時不能殺死的獵物。
東北虎對於狼的數量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在與狼共生的地方兩者的獵物種類高度一致,
造成生存資源的不相容以至於東北虎常常搶奪狼的獵物壓縮其生存空間。
在東北虎的地盤上狼的數量稀少並且很少能組成大型狼群。
東北虎會在某些情況下殺死狼,雖然一般不認為虎會把它們看成獵物。
當領地里中型或大型獵物密度降低時東北虎會驅趕東北豹並搶走它們的獵物。
在夏天獵物充足的情況下這兩種大貓的矛盾較為緩和,
而到食物短缺的冬天雙方獵物種類會有更多的重疊。
在共生的區域里東北豹會到山崖峭壁上棲息以避開平原上的東北虎。
生命週期
東北虎四歲左右性成熟。
一年之內任何時間都可能交配。
孕期為103至105天,一胎可生2至4隻,
兩三年生產一次,出生的同胞幼虎中的雌雄數量相同,
雖然成年以後雄性死亡率要高於雌性。
野生東北虎可活15至17年。
在人工飼養情況下壽命為20-25年。
基因研究
2009年的基因研究表明東北虎和已經絕滅的裏海虎有著相對別的虎亞種最近的親緣關係。
調查指出很可能兩種虎的共同祖先在大約一萬年前通過古中國絲綢之路去往中亞,裏海地區定居繁衍。
而其中一支橫穿西伯利亞來到現在的遠東地區形成現在的東北虎種群。
有猜想認為正是人類活動分隔開了這些本來屬於同一種群卻分布於不同地區的虎並最終讓它們分別走上了不同的進化道路。
這樣的調查結果引發了人們在中亞地區重新引入老虎的無限遐想。
同時棲息地調查也在阿姆河三角洲,伊犁河三角洲等地方進行著。
如果設想得到實現我們將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重新看到虎的身影。
在中國長白山地區,據估計還有8-12隻左右的野生東北虎活動。
黑龍江目前可能只有完達山脈和老爺嶺有野生東北虎活動,約有5-7隻。
黑龍江哈爾濱的東北虎林園(與橫道河子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是一個單位)
是世界最大的東北虎人工飼養繁育基地。2007年,
該基地的東北虎數量已經由最初的8隻種虎,繁育到了1000餘隻。
作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物種之一,中國政府為東北虎的保護制定了嚴格的管理辦法,
一方面以法律規定禁止生產、銷售以虎為原料的中藥,如虎骨膏、虎骨酒等,
堵塞應用市場,另外對牛羊被虎捕食的農民給予賠償。
在朝鮮,朝鮮虎(東北虎)被註冊為「357號自然保護物」,被加以保護。
1988年,在於韓國舉辦的漢城奧運會上,小朝鮮虎「Hodori」被定為大會的吉祥物。
(介紹完東北虎之後再回到之前虎的介紹)
虎是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動物之一,
它們出現在許多古代的神話和民俗傳說,
現代的電影和各類媒體中。
在許多的旗幟、戰袍、甚至運動會的吉祥物中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圖案。
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和印度的國家動物。
虎與豹外形或輪廓無別,雖爪都有五指,
然虎腳五指著地,腳印似人。
故《說文解字》虎,山獸之君,從虍從兒,虎足象人也。
甲骨文入字時虎豹同一甲骨版出現則虎字會附加人字,
人字訛變為幾(人伏狀),虍寫作虎了。
例如《甲骨文合集》10197「,,獲虎二兕一鹿二十一豕二麂百二十豹二兔二十三雉二十七十一月」。
中國文化尚虎,虎足象人也。商周青銅器的大部分紋飾為獸面紋(今人叫法),
饕餮紋(宋代叫法),當為虎面紋。
(要進入虎園必須先經過販賣部.我想都是商人的陽謀拉.)
形態特徵
虎為大型貓科動物,斑紋獨特,體長140~280cm,尾長60~110cm,
後足長30~40cm,肩高95~110cm,是現存貓科動物中最大者。
孟加拉和西伯利亞虎,是最大的虎亞種。
印度北部孟加拉和西伯利亞虎成年雄性比成年雄性獅子平均重多45.5公斤(100磅)。
(當然最多的娃娃都是老虎. 有可愛版也有像真版.)
皮毛,顏色和條紋:
虎的身體被滿淺黃到紅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條紋,
可與草叢背景融為一體,是很好的保護色。
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白色或白里透黃。
夏日毛短而平滑,冬日毛明顯較長。
每隻虎臉上的斑紋都不同,類似於人類的指紋。
調查人員可據此判斷不同個體。
(當年連爺爺也來倒東北虎林園.聽說要抱到小老虎要夏天來.冬天老虎已經長大了.你敢抱嗎...>"<)
眼睛:虎的虹膜呈黃色,圓形瞳孔。
(除白虎為藍色眼睛)虎的夜視力是人類的6倍,
因為虎的視網膜後方有一種稱為視毯的特殊膜層,
可通過反射入射光線而增強對視網膜的刺激,從而提高夜視力。
這同時也是虎眼在夜晚發光的原因。
耳朵:虎的耳背為黑色,上有明顯的白斑,
有科學家認為這有助於幼崽在野外跟隨母親活動。
虎有敏銳的聽力,對高頻率音波尤其敏感,可達70KHz,
且兩耳可隨聲波來源而轉向。
在野外的森林中,虎能聽見2km以外的叫聲。
(看到老虎了.不過因為在車上且多晃動.真不好拍.還好我有帶小小白來.多少可以拍幾張)
鬍鬚:虎的鬍鬚很敏銳,能幫助虎在夜間探尋道路,
並能感觸到與物體的距離與寬窄。一般情況下,
凡鬍鬚的寬度能通過,虎本身就能順利通過。
牙齒:虎通過粗壯有力的犬齒攻擊獵物,
但通過直線排列的臼齒撕刮下獵物骨頭上的肉,
故其食肉時側著頭,且不咀嚼。
舌頭:成年虎的舌頭約30cm,正面布滿角質化的倒刺,
便於舔淨獵物骨頭上的肉。
同時,其還具有飲水和調節體溫的作用。
四肢:虎的前後肢十分有力,且前肢較後肢更有力。
因為有寬大的四肢,虎是為數不多的幾種會游泳的猛獸。
爪子:虎的前足有5個腳趾,後足有4個腳趾,趾端連有尖銳的虎爪。
虎爪可以自由伸縮,在行走或奔跑時,爪子會縮入骨質爪鞘中,避免磨損。
為了不刺破掌墊,虎常有磨爪的習慣。
掌墊:與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虎的掌墊為趾型,
柔軟而有彈性,從而行走時落地無聲。
其大小與虎的年齡有關。
在種群調查中,研究人員常以此鑒別個體。
尾巴:虎的尾較長,由25-30節尾椎骨組成,
長度約為1m(約為體長的一半),具環形斑紋。
尾尖沒有長毛,為灰黑色。
虎尾可作為防禦武器,還可在虎高速奔跑時保持平衡和控制轉向。
通過觀察虎尾的表現可判斷虎的狀態和心情:
尾尖翹起並不停抖動,還伴有低沉吼聲代表戒備狀態,
而尾巴輕輕擺動並伴有「噴,噴」的鼻音則是表示友好。
虎的全身骨骼有230~283塊,
可劃分為中軸骨骼和附肢骨骼兩大部分。
中軸骨骼包括頭骨、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柱由一系列脊椎(包括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尾椎)組成。
附肢骨骼包括肩帶、腰帶、前肢骨、後肢骨。
肩帶由肩胛骨、鎖骨組成。腰帶由骼骨、坐骨、恥骨三對骨片組成。
(眼睛閉起來真的跟貓沒倆樣.可愛吶....)
遺傳特性
虎的染色體二倍體數為 2n = 38。
東北虎有18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常染色體分為5組:
A組:2、4、7、11、13,為中著絲粒染色體(M)
B組:1、5、8、9、10、12、16、17,為亞中著絲粒染色體(SM)
C組:3、6,為亞端著絲粒染色體(ST)
D組:14、15,為端著絲粒染色體(T)
E組:18、為中著絲粒染色體(M)並有隨體
X、Y性染色體皆為中著絲粒染色體,X染色體較大,
Y染色體是其所有染色體中最小的。
(剛吃飽的東北虎.就變的懶的動了.前爪還有紅色的小小肉塊....>"<)
演化與分類
虎由古食肉動物進化來。
大型食肉類在距今700萬年的新生代第三紀上新世出現並逐漸發展。
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進化出多個分支,其中一種是古貓類,
古貓類又分化為恐貓、真劍齒虎類和真貓,經過第四紀冰川期,
只有真貓類存活下來,分化為貓族和豹族兩個分支。
現在的虎就是從真貓類中的豹族演化而來。在虎的各個亞種中,
華南虎是各亞種的祖先,它們的頭骨結構最接近於原始的虎。
(虎有王不見王的習性.所以每一隻虎王只能單獨的關在一個園區.每一隻虎王體重都在300公斤左右.超大隻的拉)
1758年,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將虎定名為「Felis tigris」,
模式產地為孟加拉,以後新的虎亞種陸續被發現。
1929年雷吉納德·波考克把名稱改為「Panthera tigris tigris」。
虎是多形種,1968年Vladimir Mazak認為虎分為8個亞種,其中3個已經絕滅。
目前普遍認為虎分為9個亞種,其中3個已經絕滅,
主要是由於人類獵捕以及生產活動造成它們的棲息地喪失。
(武松如果遇到這類300公斤的虎王.我想其下場就會不一樣了吧...)
亞種
東北虎
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又稱西伯利亞虎、阿爾泰虎、滿洲虎、阿穆爾虎、烏蘇里虎、朝鮮虎,
分布於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以南、北韓以及中國東北等地。
西伯利亞虎體長160~390cm,尾長約1m,體重180~306kg,
是虎中與孟加拉虎同為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老虎亞種,較孟加拉虎為大。
在進入冬天的過程中,東北虎會大量進食而增加體重,冬天過後體重會漸漸回復正常水平。
其條紋常為赤褐色,較窄且稀疏,且腹部白毛較多,從而利於在北方地理背景下隱藏自己。
毛豐滿且柔軟,以抵禦嚴寒氣候。
兩眼上方各有一白斑,前額上有數條黑色條紋,形似「王」字,尾上具黑色環紋,尾尖黑色。
由於其生存環境較少人和大型動物,故性情較為溫順,膽量較小,
但也因為其環境食物不足,東北虎的領地要比其他虎大,野生東北虎的體重也及不上動物園圈養的東北虎。
華南虎
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又叫廈門虎、中國虎或南中國虎,是中國特有的品種。
其體形較小,體長約140cm,尾長約80cm,體重140~190kg。
其毛較東北虎短一些,毛色和條紋顏色也略深,濃而艷麗。
體側有條紋交匯而成的菱形紋。
華南虎生活在中國從山東半島到嶺南的廣大地區,
是虎現存所有種類中最為瀕臨滅絕的一種,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通場會成堆在一起的都是當年出生的小老虎.也 就是夏天來時可以抱的小乖乖虎.)
印度支那虎
馬來亞虎印度支那虎
印度支那虎(Panthera tigris corbetti)
體形較孟加拉虎小,大約有2.30-2.85m長。
與孟加拉虎相比,印度支那虎的體形較小,而毛色更深,
身上的條紋更短、更窄;而腹部、咽喉和兩頰有較大的白色斑痕。
其分布在中南半島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和泰國一帶。
馬來亞虎
馬來亞虎(Panthera tigris jacksoni)
分布在馬來半島的泰國南部與馬來西亞境內,
早前一直被視為印度支那虎的一個分支。
2004年,經過基因分析,馬來亞虎被確定為一個不同於印度支那虎的亞種,
親緣上與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及峇里虎更接近。
(仔細觀查.每一隻老虎的花紋如同我們的指紋.每一隻都不一樣.)
蘇門答臘虎
蘇門答臘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
是體型最小的一種老虎。雄性體重100-150kg,雌性體重75-100kg,指間有蹼。
和其他種類的虎比起來,蘇門答臘虎的條紋較為纖細,
可使牠們藏身於草叢中,雖然蘇門答臘虎體型較其他虎亞種偏小,
但性情卻是最為兇猛的虎亞種,具有非常高的攻擊性,
受攻擊致死的人數較其餘虎種加起來還要多。
其僅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
又名印度虎,與西伯利亞虎同為目前最大的虎亞種及貓科動物,
也是目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的亞種。
雄性虎體長2.7~3.1m,重200~265kg。
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黃及白色為底,
加上黑色的條紋,腹部為白色或淡黃色。
孟加拉虎主要生活在孟加拉和印度。
在尼泊爾、不丹和中國也有少量的孟加拉虎。
已滅絕亞種
峇里虎
峇里虎(Panthera tigris balica)
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峇里島,是身上條紋最多最密的一種虎,
條紋細密多達100條以上,於1930年代滅絕。
據報導,最後一隻峇里虎於1937年被獵殺。
(坐完車繞了一圈.要回到小圈養處去近看老虎或其它的猛獸了.)
爪哇虎
爪哇虎(Panthera tigris sondaica)
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普遍認為自1980年代起已經滅絕。
裏海虎
(新疆虎)裏海虎(Panthera tigris virgata)
生活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亞地區一帶,
適應荒漠地帶生活,其獵食領地範圍更大。
據報導,最後一隻裏海虎在1986年被發現,
此後再沒有出現過,相信已於1970年代末滅絕。
有人認為,新疆虎(Panthera tigris lecoqui)也是裏海虎的一種,
但由於缺乏實據和早已絕跡,因而無從考證。
(可愛的老虎娃娃...^^)
雜交種
更多資料:獅虎獸和虎獅獸
雄獅與雌虎雜交後的產物稱為獅虎獸(英語:Liger),又稱彪,
與獅子和老虎一樣,同是貓科豹屬的一員。其樣貌與獅子相似,但身上長有虎紋。
雄虎跟雌獅的人工圈養混種後代稱為虎獅獸(英語:Tigon),是比獅虎獸更罕見的混種。
獅虎獸和虎獅獸極其罕見。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存活的獅虎獸、虎獅獸只有8-10隻。
(沒想到老虎也會裝可愛吐舌頭耶.....哈哈哈)
顏色變化
主條目:孟加拉白虎
孟加拉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種變種。
由於基因突變(但非白化病),
導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黃色底黑色條紋的毛髮轉變成白底黑紋。
白虎的皮毛呈很淡的乳白色,橫紋為深褐色。
兩眼在陽光下看似透明無色,在背光處則呈淡藍色。
第一隻野生孟加拉白虎於1951年在印度被發現並捕獲,被取名為「莫罕」。
世界上現有的幾百隻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孫。
(說不定以後只能在此看到東北虎了......>"<)
歷史分布與數量
18世紀早期,西至土耳其,東至俄羅斯和中國東南沿海,
北至西伯利亞,南至印度尼西亞峇里島都有虎棲息分布。
19世紀期間,雖然老虎捕獵猖獗,但其數量仍可維持。
20世紀初,全世界估計共有10萬隻老虎棲息在森林之中,
分布於世界各地,並未受到生存威脅。 其中,印度有4萬隻左右。
(一如小貓.小老虎也會打滾...)
在1887年、1906年和1970年,
虎相繼從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消失。
虎在中國的分布曾極廣,有二十多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在歷史上都曾發現過虎。
在地質年代,虎在台灣曾也有所分布。
(因為圈養的關係.老虎不缺乏食物來源.每一隻都很肥大...)
當然在這裡你想看老虎吃雞也不是問題.
只要你肯付錢買一隻雞(好像是人民幣250元一隻).
馬上就能看到兇猛的餵食秀.
不過我們不想殺生.
再則....養你們的老虎還要我們花錢.我们又不是笨蛋.你說是嗎..
(看到沒有.什麼叫不寒而慄.這種眼神就會讓人感到不寒而慄了....)
棲息地
虎的棲息地需具備三項基本條件:
1.必須具備足夠的動物資源,供它們獵食。
2.必須具備足夠的水源,供它們熱時洗浴和飽食之後飲水。
3.必須有足夠的林木或豐草,供它們隱藏。
尤其需注意第三條,若不具備,不但不利於虎的獵食,
更不利於它們躲避人類——所有野生動物的天敵。
東北虎喜棲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密林中,基本林型為針闊混交林。
東北虎也常到雜木林、高草灌叢、草甸中覓食。
華南虎主要分布在湖南、福建、江西、廣東、浙江五省的邊遠山區。
其活動範圍較大,約為100~200km2,活動在人煙稀少、動物資源豐富的林區。
印度支那虎主要棲息在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中。
孟加拉虎是山地林棲動物,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性極強,
在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中均能生活。
其也常出沒于山脊、灌叢和岩石較多的山地中。
獵食
一隻虎和它的獵物虎是一種大型食肉動物。
在野外,虎大多捕食大型和中型的動物。
如水鹿、野牛、白斑鹿、澤鹿、野豬、藍牛和水牛。
而在印度,馴養的水牛是老虎最喜歡的獵物。
有時,它們也捕食豹、蟒蛇、懶熊和鱷魚。
在西伯利亞,它們的主要獵物是駝鹿、梅花鹿、東北馬鹿、野豬、?和麝 。
在蘇門答臘島,則捕食水鹿、山羌、野豬和貘。
如果加上已滅絕的裏海虎,獵物則還包括賽加羚羊、
駱駝、高加索歐洲野牛、氂牛和野馬。
與許多食肉動物一樣,它們是「機會主義者」,
會吃更小的獵物,例如猴子、孔雀、野兔和魚。
成年大象太大,從而並不常是虎的獵物,
但老虎和大象之間的衝突有時的確會發生。
虎能夠殺死一隻成年印度犀牛。
偶爾年輕的大象和犀牛牛犢有時亦會被捕食。
老虎有時也捕食家畜,如狗、牛、馬、驢。
這些虎被稱為「偷牛賊」或「牛殺手」。
(美麗又威嚴的亞種猛獸-東北虎.)
老虎善於游泳 ,經常在池塘 、湖泊或河邊洗澡。
在極熱的天氣中,他們常在水中降溫。他們能夠穿越水域去捕捉獵物。
老虎通常是不吃人的,一般來說其吃人多是因為太老或太虛弱,
無法獵殺野生動物,或是因為人類入侵其領地。
不過,孫德爾本斯是一個特例,
在那裡即使是健康的老虎有時亦捕食在森林中搜尋林產的漁民和村民,
人類由此構成了老虎飲食的一小部分。
印度農民用頭後戴假面具的方式避免遭受老虎攻擊,
因為虎以為假面具是人以正面對它,它決不會從正面攻擊獵物。
虎偶爾吃植物來獲得膳食纖維,火繩樹的果實頗受其青睞。
老虎是夜間活動的食肉動物,常在夜晚狩獵。
然而,在無人區,人類通過遠程控制的隱蔽相機發現虎在白天亦會捕獵。
和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他們一般單獨捕獵,
伏擊他們的獵物,用自己的身體和力量讓大型獵物失去平衡。
即使老虎的體重很重,其仍可達到每小時約49-65公里(35-4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
但他們只能短時間保持這種速度——因為他們的耐力相對較小。
因此,在暴露自己之前,老虎必須十分接近自己的獵物。
老虎有很強的跳躍能力,已有報告稱其能一次水平跳躍10米,
雖然較為典型數值是該數額的一半左右。
然而,平均來看,虎在20次捕獵中只有一次成功。
(在荒郊野外中.你最不想遇到的猛獸.....>"<....裝死也沒用ㄡ)
狩獵大型獵物時,老虎喜歡咬喉嚨,
並用他們的前肢抓住獵物,將其拖到地面。
老虎始終咬在獵物的脖子上,直到獵物被勒死為止。
通過這種方法,重量超過一噸的印度野牛和水牛能被重量僅為其六分之一的虎所殺。
對於小型獵物,老虎往往咬住頸背 ,
打破脊髓 ,刺入氣管 ,或切斷頸內靜脈或頸動脈。
雖很罕見,但有記錄稱一些老虎用爪子殺死獵物,
它們的爪子強大到足以粉碎馴養水牛的頭骨, 並打斷懶熊的脊椎骨。
(斯斯個人喜愛老虎甚於獅子....一語雙關...ㄏㄏㄏ)
保護老虎國際論壇
更多資料:全球老虎日
該論壇於2010年11月21日至24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市舉行,
是迄今為止舉辦的最高級別的國際老虎保護會議。
中國、俄羅斯、孟加拉國、寮國和尼泊爾5國政府首腦以及世界銀行、
全球環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在內的數十家國際組織及政府機構派代表參加了會議。
這次國際論壇的議題包括交流各國老虎恢復計劃、
資金保障機制和全球老虎恢復計劃等。
會議通過了《全球野生虎分布國政府首腦宣言》和
「保護老虎和恢復老虎數量全球戰略」。
(可以看到老虎清澈的眼睛.)
在該論壇上,俄羅斯總理普京表達了俄羅斯拯救老虎的熱情和信心,
且指出俄羅斯和中國已制定共同行動計劃並建立了專門的跨國保護區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了中國政府對野生虎保護的高度重視和進一步加大野生虎保護力度的趨勢。
該論壇確定每年的7月29日為全球老虎日。
(希望自私的人類別再危害老虎了....)
拯救中國虎
更多資料: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
2002年,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局簽署中國虎野放計劃協議,
獲許可將一些人工飼養繁殖的華南虎運往南非進行野化訓練。
該項目中的華南虎已成功野化,完全具備了狩獵和獨自生存的能力。
這個項目在野化華南虎的繁殖上也是成功的。
5隻幼崽已在該項目中出生。
這些第二代的幼崽將能夠直接從他們野化的母親學習生存技能。
拯救中國虎基金會最終須將野化訓練成功的華南虎後代在中國野放。
(一群新生的幼虎.很可愛ㄡ.跟貓一樣的溫馴.獸性少了許多....圓滾滾的身子)
作為捕獵對象
印度, 1808主條目:老虎狩獵
虎一直是亞洲的五大獵物之一。
在有老虎分布的國家,獵殺老虎獲取皮毛、虎骨、器官已經有悠久的傳統,
獵殺這種大型貓科動物成為力量和勇氣的象徵。
不過,真正把獵虎當作一項專題做系統研究是從上世紀初開始,
二三十年代達到高潮。
這時印度出現「獵虎熱」,各種獵虎的經驗介紹和專著相繼問世。
這種運動被印度殖民地上的英國人以及印度獨立前土邦的王公和貴族階層認可和推崇。
當時歐美各國的狩獵界有一種風氣,似乎誰沒有參加過獵虎就算不上是個「大狩獵家」,
印度王公貴族間也有類似的風氣。
(小東北虎.但已經有虎王的威嚴了....)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風氣就終止了。
戰後獵虎運動一度復興,但聲勢已不如前。
老虎狩獵有時是徒步進行的,有時是在狩獵台上進行並將山羊或水牛作為誘餌。
騎象獵虎僅盛行在印度和尼泊爾。
這種方法需僱傭大批馴象和幫手,故只有貴族和富人才能辦到。
英國國王和公爵們到印度獵虎總是採用這種方式。
在某些情況下,村民們敲鑼打鼓,把虎趕向捕獵地帶。
老虎剝皮有著詳盡複雜的方法,還有專門剝製虎皮的剝製師。
(剛吃飽喝足之後正睡午覺中的幼虎....)
亞洲虎文化
更多資料:虎爺和白虎
虎的象徵意義在亞洲文化中得到最大的體現,
被看作是美麗、嚴肅、勇猛的象徵。
孔子曾慨嘆「苛政猛於虎」;
形容威猛的女人也用「母老虎」或「母大蟲」。
(每一隻毛色紋路都不同.你們看的出來嗎.)
在中國,虎的形象隨處可見,許多神明信仰以虎為象徵,
如西王母、保生大帝、玄壇真君騎乘黑虎將軍等。
在台灣民間信仰,則奉城隍、山神、土地公所乘之虎為神,謂曰虎爺,有驅邪之能。
中文的「虎」字起源極早,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虎字,其寫法很像一隻虎。
民間傳說,漢字中的「王」就來自於老虎前額上的斑紋,
還有許多成語、民間俗語中都有虎出現。
(牠的眼神似乎在對我說.拍山小.再拍老子吃了你....怕怕.....)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三位,在十二地支配屬「寅」。
《後漢書·宋均傳》載,宋均任江西太守時,九江多虎患,
官府招募獵者布陷阱捕殺老虎,虎害卻有增無減。
鍾傅早年喜歡搏虎,晚年卻告誡其子說:「士處世尚智與謀,勿效我暴虎也。」
《水滸傳》的武松上景陽岡打「大蟲」,被稱為「英雄武二郎」;
林沖遭人陷害,誤入白虎堂,闖下大禍。
由於虎被視為勇猛的象徵,故在古代軍事中常有出現:
勇猛的戰將稱為「虎將」、「五虎上將」;調兵的兵符稱為「虎符」;
盾牌上常出現虎的圖案以示威武;衙門前立「虎頭牌」。
(嘻戲中的小老虎....^^")
在中國民間還有很多與虎有關的習俗,
如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睡虎頭枕等,
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地長大。
中國還有虎這個姓氏。
據《風俗通義》,虎姓是上古八元之一伯虎的後代之姓。
(全世界最大的東北虎保育中心.值得來看一看.)
在南亞,早在5000年前的印度河(今巴基斯坦一帶)古文化中,
就發現有雕刻在圖章上的虎的形象。
在印度教中,有一個騎虎的女神杜伽(Durga),
其形象多見於印度的火車兩側。
在朝鮮半島神話中,朝鮮文化的起源就跟虎有關。
韓國人常將朝鮮半島形容成一隻猛虎,
而有「槿域江山猛虎氣象」之名。
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朝鮮虎被定為吉祥物。
在臺灣,虎發音與「福」相近,被人們視為傳統神獸;
在各地廟宇人們有供奉虎爺公文化;
1895年成立的台灣民主國國家象徵即是「日夜雙虎」。
許多民間文化藝術題材也與虎有關,如童話故事虎姑婆。
只是有一點斯斯不太懂.
這些壯骨酒的虎骨來源是...????
一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二來還是用死老虎的骨頭去製酒????
繁殖
交配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從11月到次年4月一般比較常見。
雌虎的動情期只有幾天,並在此期間頻繁交配。
虎的交配與其他貓科動物一樣頻繁而喧嘩,懷孕期約為16周。
產仔數通常為每窩約3-4崽。
出生時幼崽體重為1.0(蘇門答臘虎)~1.2kg(東北虎)不等,
產下後6~8周斷奶,此時體重為12~27kg。
幼崽剛出生時不具有視覺且不能自立。
雌虎獨自撫養他們,將他們隱藏在巢穴,如灌木叢和岩石縫隙中。
(哈爾濱下午大約四點20分左右天就會黑了...)
一般來說,幼崽的父親不會撫養它們,
在附近徘徊的無血緣關係的雄虎甚至可能殺死幼崽來使雌虎接受它。
如果確實如此,雌虎將在5個月內再生一窩。
虎崽的死亡率相當高,約一半的虎崽壽命不超過2歲。
每胎中通常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幼崽,
其往往是雄虎,但雌虎也有可能。
這隻幼仔通常支配它的兄弟姐妹,
且往往表現更積極,離開母親的時間也較早。
雖然幼崽在長大之前不會與母親一同漫遊領土,
但8周時,它們就準備好跟隨母親離開巢穴。
幼崽獨立大約需要18個月的時間,
但它們直至長到2至2歲半時才會離開他們的母親。
雌虎達到性成熟約需3-4年,而雄虎則需4-5年。
在雌虎的生活過程中,生出雄性和雌性幼仔的數量一般大致相等。
老虎可以很好地進行圈養繁殖,美國的圈養種群數量可媲美全世界的野生虎數量。
(斯斯最喜歡的夕陽餘暉加減影...^^”)
領地行為
成年虎過著獨居生活,只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
比如說豐富的食物下,它們才會短暫地聚集起來。
它們建立和保持其領地範圍。
每個虎佔領一塊領地後,
就會將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動物如狼、豹等趕走,
所謂「佔山為王」。
成年虎無論性別,都趨向於將自己的活動限定在一定的區域,即領地內。
這片領地需能滿足它們的生活需要,而對於雌性虎而言,則還需滿足其子女所需。
共享同一塊地盤的虎會對對方的活動了如指掌。
老虎活動範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獵物的豐富度。
對雄性虎而言,還包括與雌性虎接觸的機會。
當雄性虎的領地很大時,將可能與雌性虎的領地重疊。
一隻雄性虎的領地往往與數隻雌性虎的領地重疊。
虎的個體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
在領土權利和侵犯領土的問題上,虎似乎並不遵循某種確定的規則。
例如,雖然大多數情況老虎會避開同類,
但雌性與雄性的虎都被發現存在共享獵物的現象。
喬治·夏勒博士觀察到了一隻雄虎與兩隻雌虎和4個幼崽分享殺死的獵物。
雌虎往往不願意讓附近的雄虎靠近它們的幼仔,但夏勒博士發現,
這兩隻雌虎並沒有保護幼崽或不讓幼崽接近雄虎的表現,
這表明雄虎可能是幼崽的父親。
雄虎允許雌虎和幼仔先吃獵物,這點與雄獅恰好相反。
此外,在共享獵物時,虎們往往表現得相對友善,
而獅子們卻會發生爭執和打鬥。
並無親屬關係的虎也被觀察到一起進食獵物。
以下引用來自史蒂芬·米爾斯的書《虎》 ,
他描述了沃米克·塔帕和法塔·赫辛格·拉索爾
在蘭泰姆霍爾國家公園中目睹的事件:
一個占支配地位的雌虎「帕德米尼」殺死了一隻雄性藍牛——一種很大的羚羊。
他們在黎明發現帕德米尼在捕獵現場,她的3隻14個月大的幼崽跟隨著她。
只見他們在接下來的10個小時里不間斷地看守著獵物。
在此期間,這個家庭加入了兩隻雌虎和一隻雄虎——都是帕德米尼前一胎的後代,
和兩隻沒有血緣關係的虎——一隻是雌性,另一隻性別不明。
在下午三點鐘之前,有不下9隻虎圍繞在獵物周圍。
當年輕的雌虎先建立一塊領土時,他們往往使其接近於它們母親的面積。
雌虎與其母領土間的重疊,往往隨著時間而減少。
然而,雄虎比雌虎走得更遠且出發更早,來標記自己的領地。
一隻年輕的雄虎將尋找一塊沒有其他雄虎的地盤來建立領地,
或短暫地居住在另一隻雄虎的領地內,直到他成熟和強大到足以挑戰這隻雄虎。
成年虎死亡率最高的時期(每年30-35%)是在剛成熟時。
這時年輕的成年虎離開他們的故土,去尋求自己的領地。
雄虎比雌虎更不能容忍其領土內其他相同性別老虎的出現。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領地糾紛不是通過赤裸裸的侵略,
而是通過威脅和恐嚇來解決。
人們觀察到,較弱的虎通常通過翻倒在地,
用一種恭順的姿態露出肚皮來表示服從。
一旦主導地位確立,雄虎是可能容忍一個下屬在他的範圍內的,
只要不居住得離其太近。
最猛烈的爭鬥往往發生雌虎發情時的兩隻雄虎之間,
有時甚至導致其中的一隻雄虎死亡,不過這種現象十分罕見。
雄虎通過噴洒尿液和肛門腺的分泌物來標記其領地,
同時也通過排泄物在蹤跡上留下記號。
當通過嗅雌虎的尿液標記來判斷其發情狀態時,
雄虎會將唇部後翻使其臉部狀似「扭曲」,
這種現象稱為「裂唇嗅反應」。
同其他的大型貓科動物一樣,虎也會咆哮,
但老虎的咆哮不一定是出於侵略性的原因。
虎還有其他的聲音交流,比如呻吟聲,嘶嘶聲,咆哮聲和噗噗聲。
人們使用了多種技術來研究野生虎。
在之前,老虎的數量通過用石膏印下腳印來估計。
這種方法被批評是不準確的。
人們嘗試過使用相機來捕獲蹤跡。
同時以它們排泄物中的DNA為基礎的新技術也正在評估中。
在野外研究中,通過無線電項圈跟蹤他們是一種流行的做法。
以上資料來自於唯基百科.不知是否讓大家對於老虎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呢.....
希望人類別再當周楚了.不然人類終要走上滅亡之路呀....
PS: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6張照片.
本次-2013-東北三省-情繫哈爾濱-共已上傳615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驚人.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3-東北三省-情繫哈爾濱.大約有40篇文章.23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