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海之櫻木花道- (31)--夢幻星型~五稜廓公園.01
置頂照片-摸額頭就會變聰明ㄡ...
日語漢字 五稜郭
羅馬字 Gory?kaku
通稱 五稜郭
城郭構造 稜堡式
天守構造 無
建造者 德川幕府
建造年份 1866年
主要維修者 松川弁之助
主要城主 無
廢城年份 1869年
現存遺跡 土壘、石垣、堀
文化財級 特別史跡
經緯度 41°47′48.84〃N 140°45′25.06〃E
五稜郭
是日本江戶時代建造於現今北海道函館市的一個星形要塞城郭,
也是日本第一個以西洋建築格式所建造的一個城堡。
「五稜郭」原本是指這座建造呈五角星狀的城郭,
並非其城堡的本名。
日本共有兩座「五稜郭」式的城堡,
另一座是位於長野縣佐久市臼田町的「龍岡城」。
北海道這座城的正式名稱是「龜田役所土壘」
(?田役所土?)或「柳野城」,
後來大眾廣泛的直接稱呼為「五稜郭」或「函館五稜郭」,
是日本國指定的特別史跡,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西洋式城郭。
概要
1854年(嘉永7年)日本與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
(又名:日美和親條約)中決議開放北海道箱館港口,
為了增加防衛能力以及解決官方行政中心的設立問題,
由德川幕府的征夷大將軍下令建造五稜郭。
五稜郭塔
昭和39年(1964年)
由民間企業「五稜郭???株式?社」
(中譯:五稜郭塔股份有限公司)
以五稜郭築城100年紀念為由,
在五稜郭入口處旁建造高約60公尺的展望塔,
可由塔上觀望整個五稜郭的星型結構。
2004年(平成16年)開始新的五稜郭塔計畫,
由清水建設負責施工,並於2006年(平成18年)竣工,
同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舊塔也於2006年4月─6月拆除。
新塔體橫切面的構造為五角星形,
塔臺為五角形,全體高度達107公尺。
五稜郭是由當代知名的軍事學者武田斐三郎所設計,
於1857年開始動工建造,歷經八年多的時間,
終於在1866年建造完成。
當時的戰爭已經多數使用大砲,
所以採用了歐洲稜堡樣式的西洋要塞建築方式設計,
並且以5個V字狀打造成星型的型態建造。
歷史沿革
主條目:戊辰戰爭
五稜郭當時的建造目的最主要是因為開放港口,
所以需要減輕外國侵略的威脅。
不過威脅的情況並不嚴重,
後來建造的目的漸漸的演變成為了建立國家的威信。
同時也因為經費不足的關係,
大幅度的縮小了原本設計的樣式,
連半月形的堡壘也只造了一處而已。
後來爆發戊辰戰爭,五稜郭成為最終戰場,
導致大部份建物損毀,成為函館五稜郭唯一主要戰役是內戰。
1872年(明治4年)之後拆除了原本的奉行所,
五稜郭在當時轉由陸軍省接管,變成要塞與練兵之所。
五稜郭之戰
主條目:蝦夷共和國
1868年10月26日在箱館爆發了戊辰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箱館戰爭(又稱五稜郭之戰)。
戊辰戰爭後期時江戶幕府的海軍奉行榎本武揚拒絕交出江戶幕府的艦隊,
所以率領土方歲三、大鳥圭介等北上佔領箱館,
並以五稜郭為根據地,得到法國與英國領事的承認,
建立「蝦夷共和國」成為總裁,副總裁為松平太郎。
1869年5月11日當時的新政府軍隊開始對五稜郭發起總攻擊,
土方歲三槍戰中死亡。
同年5月18日由新政府軍陸軍參謀黑田清隆進行終戰調停,
終於使五稜郭開城降服,榎本武揚與大鳥圭介被捕後結束了這場內戰。
摧毀
榎本武揚像箱館戰爭結束之後終結了戊辰戰爭這場日本史上知名的內戰,
但是五稜郭也因為這場戰事,大部份的建築幾乎宣告摧毀。
原本設計是為了防止外海艦隊的砲擊,但是也因為火砲技術的快速進步與改良,
當時的新政府日本軍艦隊就在總攻擊時曾經砲擊到五稜郭。
由於大多數建築都遭摧毀,
在明治4年(1872年)開始動手拆除當時的行政中心「奉行館」,
並將拆下後的建築材料用於建造北海道開拓使的官舍。
大正2年11月(1913年)在同址種植了一千株以上的櫻花樹,
建造為「五稜郭公園」成為北海道知名賞櫻場所,
於大正3年6月(1914年)正式對外開放,
至今有1,600株以上的櫻花,並將糧倉改造為「懷舊館」展示箱館戰爭資料。
近代開發
昭和39年(1964年)由民間企業「五稜郭???株式?社」
(中譯:五稜郭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五稜郭築城100年紀念為由,
在五稜郭入口處旁建造高約60公尺的展望塔,
可由塔上觀望整個五稜郭的星型結構。
2004年(平成16年)開始新的五稜郭塔計畫,由清水建設負責施工,
並於2006年(平成18年)竣工,同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
舊塔也於2006年4月─6月拆除。
新塔體橫切面的構造為五角星形,塔臺為五角形,全體高度達107公尺。
雖然導遊韻絜給了我們二個多小時的時間.
不過我們還是都在平面上逛逛.
沒有上去五稜郭塔.或進入箱館奉行所.
一來怕時間不夠.二來怕浪費錢.
因為我們最主要來此的目的還是以看櫻花為主.
那二個地方以後有來再看看吧....
箱館奉行所復原計畫
2006年7月日本政府發表箱館奉行所的復原建設,
並於同年開始基礎建設的動工,
2007年進行奉行所的建造。
總預算約33億日圓,要再現江戶時代末期完成的奉行所,
預期在2010年完成。
這個計畫主要復原的是1866年五稜郭初建造時的模樣,
當時的建物約佔地3,000平方公尺,其中奉行所內辦公的部份約1,000平方公尺,
以及其他屋瓦、樑柱、建材等結構都將以當時的狀況進行復原。
結構
五稜郭建造的當時是為了抵禦外來的侵犯,
武田斐三郎參考歐洲以城郭發展的都市,
加上當時法國的軍官指導西洋式城堡的建造方式而築成。
這種城郭的建造方式日本人稱之為「陵堡式築城」,
是當代早期著名的法國軍事工程師沃邦元帥所創。
特徵是利用尖角的形狀的「陵堡」減少周圍的防衛的死角,
亦可預防敵人左右來襲時的炮火,
再利用半月形狀的堡壘來掩護大門以及護城橋樑的作用。
五稜郭缺少了一般日本城堡有的天守閣,
最主要的是預防遭到強大火力攻擊時成為主要攻擊目標。
外郭的下方是以石頭堆積成的垣牆,上方是其壘牆,周圍有寬約30公尺的護城河。
總面積:約252,000平方公尺
總周長:約1,800公尺
護城河:寬度約30公尺,深度約4公尺
壘牆高約6公尺,底部厚度約30公尺(包含垣牆部份)
地理位置
函館市古稱「箱館」,是位於日本北海道南方的主要城市,
也是個重要的天然港口。原本在幕府時代寬永年間發布的鎖國令之後,
日本除了長崎市與平戶市之外的港口都不對外開放。
自從「日美和親條約」之後對外正式開放函館港與下田港(靜岡縣下田市),
正式瓦解了江戶時期的鎖國政策。
五稜郭就建造於函館市內,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護函館港開放之後的威脅。
五稜郭現今的地址位於日本國函館市五稜郭町44番地,
交通方面可以由JR函館車站搭乘函館市電(路面電車)
到「五稜郭公園前」下車約步行10分鐘;
或也可以由函館車站搭乘市營巴士到「五稜郭公園前」下車。
評論
土方歲三像建造五稜郭之初的構想是以抵禦火砲攻擊的概念為主,
除了沒有天守閣之外也沒有建造樓櫓。
江戶末期的時候火炮發展迅速,射程也大幅度的提升,
五稜郭變成海洋艦隊的射程範圍之內。
另外,外郭城牆部份也比一般低,
四周圍又是廣大的平原地形,防禦的能力相對的也降低很多。
如果以日本本島的多數城堡來比較,
五稜郭只能充當一個以政治為目地的城堡。
榎本武揚、松平太郎等人佔據五稜郭之後並未對其城堡不良之處做過任何修改或建設,
可見當時他們對於海軍實力的過信,而所倚賴的海軍軍艦卻也因為大部份的故障損毀,
加上惡劣的氣候環境影響都沉船了。
五稜郭之戰一役,當代日本武士代表新撰組主力成員土方歲三戰死之後,
舊幕府軍隊投降退出五稜郭不但是終結了江戶幕府長年的政權,
同時新撰組的解散也代表了日本武士時代的瓦解。
寬度有30公尺的護城河兩岸都種植有美麗的櫻花.
這種場面已經算是很可觀了.
然而還是排不進日本賞櫻100大名所.
因為櫻花數量還是遠遠不足呀.
要進入100大.沒有個5000棵起跳是不行的.
不像我們的三芝天元宮.一百多棵就就吸引很多人了.....
今天的櫻花還不是最壯觀的時刻.
我看了看約只有六分滿多一些.
不過我們已經很開心了.
畢竟已經貢孤四天了.
今天能看到此等壯觀.真的好開心了.
要進入五稜郭塔.要再付錢的.
也因為沒出大太陽.所以吸引不了我們.
等以後有空再來我們再上去瞧一瞧吧.
雖然沒有豔陽天.
不過我們已經很滿足於現況了.
相對於昨日的大雨不斷.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有時間有閒情逸緻.
可以帶著家人友人或情人來此渡舟.
享受一下美麗人生....
這一次的修片採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
讓老婆的皮膚白一點也紅潤一些.
感覺比較不像黃黃的亞州人...
要逛景點.請跟著斯斯走就對了.
出國十次.還沒有走錯路的經驗呢.
這一點我親愛的老婆就非常的信任我.
走過大小護城河.
我們就算進入五稜廓內了...
經過一排排的花木架..
夏天時一定很清涼吧..
我們跟著大多數人的行進方式行走.
不過我們並沒有馬上往城牆上的櫻花林上去.
而是先去五稜廓中央點瞧瞧去.櫻花等一下再看.
反正有1660棵.還怕看不夠嗎.
(第一張是因為林小姐在幫媽媽拍照.所以.......)
武田斐三郎記念碑
為什麼武田斐三郎的額頭會那麼光亮呢.
因為據說他是當代日本最聰明的人.
如果想跟他一樣聰明就摸摸他的額頭.
(這讓我想到 天滿宮的那頭牛了....)
就會跟他一樣聰明了....
這邊有一整排的百年大松柏.
碩大果真是美呀..
箱館奉行所
函館舊名為:箱館 此棟建築物即是以前的奉行所
其位置剛好位於五稜郭的中心點
箱館奉行入內參觀需付門票 成人¥500
裡面多展示觀於箱館戰爭的歷史
由於都是木質地板 入內時需脫鞋
入口處的工作人員會提供塑膠袋 裝入自己的鞋子
並沒有提供鞋櫃放置鞋子
沒時間進去.拍個照也好.
此次拍最多的當然是姐妹檔合照了.
因為時間地點的差異.一生也只有一回拉...要珍惜.
140年の時を超えて今ここに甦る
日本最初の開港地のひとつ函館で、幕末の北辺警備と対外折衝の重責を担った箱館奉行所。
日本初の洋式城郭・五稜郭にあった奉行所の広壮な建物は箱館戦争終結の2年後、明治4年(1871年)解体。
そして約140年。
4年間の工期をかけて、材料を吟味、最高の技術を駆使して往時の建築を忠実に再現した箱館奉行所が今オープンします。
箱館奉行所は、日本の北辺防備の拠点として設置された江戸幕府の役所です。
当初は箱館山の麓に置かれましたが、内陸の地に移転が計画され、
その外堀となる五稜郭と共に1864年(元治元年)に完成しました。
1868年(明治元年)戊辰戦争最後の戦いとなる箱館戦争の舞台となり、
旧幕府脱走軍降伏2年後の1871年(明治4年)に解体されました。
地上に存在した期間はわずか7年。
2010年(平成22年)、可能な限り建築当時の材料・工法を使用し、
庁舎の1/3の規模を復元。
幕末から明治維新にかけてのピンと張りつめた時代の空気が感じられる貴重な歴史遺産の空間です。
大景也拍了...
額頭也摸過了....
接下來要去哪裡呢.
當然就是賞花摟...
這些松柏真不是普通的高大.
人在其下又是何等的渺小.
所以做為一個人才要懂的謙卑.
櫻花都種植在城牆上的草地中.
所以要慢慢的往前進.
聽說全世界有好多的地方都有類似五稜廓的建築.
你們一定想不到在台灣也有吧.
它在台南.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億載金城.
不信可以去姑茍一下ㄡ.斯斯不會騙人的.騙人的也一定不是斯斯...
如果不懂得何謂五稜廓的形狀.
那看一下這張路觀圖就可以明白了吧.
我們等一下會延著護城河上的櫻花林道去走走.
算看看...我們差不多走了剛剛好半圈多一些些....
往上爬到城牆上就是美麗的櫻花林了.
因為昨天有下過雨.有點泥濘.
所以要慢慢小心的拾級而上.
一上來就看到二隻可愛的拉不拉多.
看到牠們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我的臭NIKE呀....
這邊的櫻花約只有5分滿.
但是已經讓我們很開心了....
總算沒讓這次的五天四夜賞櫻之行全貢孤.
來到此等美景.
當然要好好的來拍些美美的照片才不會對不起自己了.
所以...美景要有美人.一個還不夠要二個...
舉目所望.都是美麗的櫻花..
十棵百棵感動不了你.
那就來個1660棵吧...看到讓你都眼花撩亂了..
此時的氣溫應該在十度上下.
因為我們都有穿外套.
所以是個蠻舒適的溫度.
慢慢的跟著家人悠遊其中.
真乃人生一大樂事也..
這一區的櫻花約三分滿開.
不過對我們一點也不影響賞花的情趣.
還是那句千古不變的老話-人對了.其它的也就對了..
尤其樹下綠意盎然.
更是增添了許多春意.
讓人陶醉在其中..
就讓一切都放空吧......我的天...
聽說新北市在去年也種植了有一萬多棵的櫻花樹.
期待有一天在台灣也能有此等美景.
而不是只有那醜到不行的山櫻.
當然除了多種櫻花外.
還有別忘了更重要的楓樹跟銀杏呀...
此篇在此美美的驚嘆聲中要悄悄落幕了.....
請期待更美麗的下一回ㄡ....
(因為圖片眾多.本景點共分四篇介紹約188張圖片)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0張照片.
本次-2013-北海之櫻木花道-共已上傳1254張照片.
因為奇摩部落格照片會壓縮.上傳照片會有些失真.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
由於修圖時間有限.本次-2013-北海之櫻木花道-.大約有30篇文章.15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一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並衷心感謝您的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