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 33.[雲南-麗江]-黑龍潭-下
置頂照片:麗江娃娃們.
(本篇照片不只為自己拍.為親友們而拍.為廣大鄉民們而拍.更為我親愛的老婆而拍...^^")
東南旅遊-台灣領隊-陳冠宇.大陸導遊-楊雪.卓瑪
旅遊時間:六天五夜-- 第五天中午
時間:民國104年 3月31日星期二
天氣:晴
溫度:6-15 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15(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去過的國家:4(日本+9.中國大陸+4.柬埔寨+1.
加拿大+1.....等)
麗江黑龍潭,也稱“玉泉公園”,
又名“玉水龍潭”、“象山靈泉”,
初建於清乾隆年間(西元1737年),
乾隆賜題“玉泉龍神”,
因此而得名。
黑龍潭位於麗江古城東北角的象山西麓,
象山語稱格姆居,距古城兩公里。
公園內有近76萬平方米面積的湖面,
形狀如一彎新月,湖中心有亭子,
亭與湖岸另一側有一珍珠泉出水口。
過去,黑龍潭的出水口為九眼洞,
本意為九龍治水,九眼洞上面覆有一水樓,
這座水樓是1985年修造下池時移到下池三孔出水口上面重修的。
而九眼洞則改造成五孔的石拱橋,即玉帶橋。
龍潭水質清如翠玉,水冬暖夏涼,養人肌膚,
每逢嚴冬零下天氣,滿潭飄浮著白霧似的水蒸氣,
使人渾身透著一股春天的暖酥氣流。
據說喝飲龍潭出水源的泉水,
可理療胃病和氣管炎症。
在大門的正面高懸“玉泉公園”四個字其筆法蒼勁有力,
氣韻非凡,為著名畫家吳作人先生所書。
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雄壯的石獅子,為蹲踞狀,顯得威武雄健。
進入公園門,沿左側五彩石鋪就的小道緩緩行進,
約數百米一外,便可看到一座長10余米的廊橋,即為“鎖翠橋”。
橋下有三個小瀑布,翠液飛迸,所以取名“鎖翠”。
站在“鎖翠橋”上躺北望去,
遠處銀雕玉塑的玉龍雪山懸浮在一片白雲之上。
近處泉水清澈,玉泉如一面碩大的明鏡,
藍天、白雲、雪峰、古樹,全都倒映在其中,景色迷人。
公園內建有龍神祠、得月樓、五鳳樓、解脫林、
一文亭、五孔橋等一批古樸典雅的建築,這些古建築,
造型內雅古樸,雕刻和繪畫技法高超,美不勝收。
黑龍潭距麗江縣城500米,行走即可到。
門票:60元
在這家紀念品店逛了一圈....
我又看到它了....
之前在松贊林寺有看到但沒有買.
不過這幾天一直後悔著..因為我蠻喜歡的.
沒想到在這裡又看到了....二話不說買了.
回台灣後這手鍊一直放在我車上.保平安的...^^
黑龍潭邊美麗的花卉努力綻放中...
美麗的花卉吸引了來自台灣的我們...^^"
這個季節是百花綻放的好時機...處處有美麗的花朵.
美麗的風景中有著悠閒的人們樂在其中..
或是含飴弄孫.或是小小休憩...或是拍照攝人..^^"
一大片花卉....人們總說:碩大便是美...這就是最好的寫照唄.
在這邊我們一邊逛著湖邊山色..
一邊挑著小楊說著她們的一些納西族禮儀跟納西族禁忌....
納西族禮議
納西族很重視人際關係,重感情交往,患難與共,講求禮尚往來。
尊老愛幼是納西族的美德。老人在家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倍受尊重。
凡遇天災人禍,婚喪嫁聚,親友村鄰都會主動接濟説明,不計報酬。
好客是納西族的傳統美德,若村中或家裡來了客人,
男女老少都會起來打招呼,熱情讓坐。
在家裡,年青人要先顧老人吃和睡,要給老人端洗臉水、洗腳水,
此種美德世代相傳,至今尤然。
納西族禁忌
小輩不得在老人座前走過;對長者忌稱名道姓;
有人出行時,家人忌爭吵,忌掃地;
大年初一忌掃地,梳頭,忌哭鬧爭吵,忌咒駡,忌污穢言語;
祭天時忌講其它民族之詞彙;正月十五日忌用刀爺、鋤犁、磨、碓等;
初一、初十五日忌出遠門;鼠日和龍日,忌出嫁及殯葬;
虎日及兔日忌誦經;蛇日忌娶新婦;馬日忌立屋架;
忌婦女在神龕前跨越火塘;忌反穿白衣服,忌白色物繞頭,忌麻皮系腰帶;
忌飯碗上插筷,忌用柳枝條當筷子;忌平時在家中念開路經、唱喪歌;
忌在家念打臘祭山神的禱詞和神名;忌在家說白事語言;忌戴孝者入別人家中;
忌孕婦進入新房;忌在家唱山歌,吹口哨;
客人造訪主人,出入須循一定的方位,上炕床就坐,腳不能伸向主人家的三腳架.
納西族節日
迪慶納西族節日有正月春節、二月八、三月清明節、
五月端陽節、六月火把節、七月祭祖節等。
其中最有特色、最為隆重的節日為二月八。
二月八:
農曆的二月初八是迪慶納西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尤以三壩白地最為熱鬧。
又稱“朝白水”。日期間,遠近趕來的納西族、藏族、彝族、
回族等數以萬千會集於白水台,參加朝拜白水神盛會。
人們先燒香及殺雞祭天,祭祀各種神靈後便進行歌舞表演及賽馬,熱鬧非凡。
二月初八祭天的日子,看起來更像是一次大型的集體野遊活動。
這一天各村各寨的人們,穿上各民族的節日盛裝,
拂曉前就成群結隊地踏上了去白水台的道路。
到了白水台,首先以家支、家族為單位在台前的求子洞邊焚香磕頭,
然後到各自的火塘生火野炊。
從古到今,各自的火塘地點不變,
因為各家庭或各家族在火塘上方己設置神壇。
當天,納西人先要在火塘邊祭祖,
然後到白水台泉眼旁的大燒香壇進行祭祖。
祭祖完畢,則坐到各自家的火塘邊,
享用早已準備好的各種菜肴和糕點。
在這香煙綴繞之中,吾樹灣人首先邊唱邊跳起了“阿卡巴拉”舞,
隨著其他村寨的人也如人到舞隊當中。頓時,歌聲與舞蹈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納西族喪葬
迪慶納西族喪葬形式主要為火葬和土葬兩種。
中甸三壩納西族的喪葬活動比較複雜,程式較多。
一般情況下,一旦有人死了,就吹牛角號三聲,鳴火藥槍一響,向村人報喪。
村人聞訊,手持供飯趕來弔唁,幫助料理善後,舉行祭奠,招待來客。
請東巴念經“招魂”“送魂”,並講述死者生世經歷,指引“理路”,
告知死者返回祖先所在之地及沿途必經過的路程,讓死者順利到達昆侖山祖先之地。
根據死者遺願行土葬或火葬禮。火葬有固定的氏族火化場(台),火化後骨灰放入木盒安葬。
然後上墳祭奠,極為隆重。
納西族婚俗
納西族婚俗以中甸縣三壩鄉白地村最具特色,
其他地方納西族婚俗或多或少受漢文化的影響。
白地納西族婚姻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實行姑表舅婚和姨表婚,
保留公房制、男嫁女娶、女子婚後生育前不落夫家的習俗。
1949年後,這些舊俗只殘存而已,多已自由婚姻,
男娶女嫁,一夫一妻,但尚有濃郁的東巴文化色彩。
男女青年締結姻緣前要請東巴測算生辰八字,具體婚期也要由東巴占卜擇定。
婚禮中,男方家請來的東巴和男方族中長輩就坐于火塘邊的大床正中,
新郎新娘要向他們磕頭,東巴持酒誦祝婚詞,連接雙方家神、連接雙方命運的象徵性儀禮。
另外,雙方媒人須會唱納西族古老的婚歌,婚禮中要隔門對歌,
替男方讚頌女方,替女方問詢男方,常為婚禮增添無窮意趣。
婚禮過程中,迎新禮品要放在神龕前,媒人要在神龕上燒香,
新娘離家前也要在神龕上燒香點油。
進夫家後,同樣又往神龕上燒香,這一舉動無疑又富於濃郁的祖宗神靈崇拜意識,
如今迷信意識雖不強,但家宗觀念卻不變。
香格里拉的民間文化
民間故事傳說:
迪慶州有著神奇而深厚的民間文學的土壤,
折射著藏族等各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形態。
神話、故事、傳說作為遠古的、神聖的對人類本身、
對自然萬物的詮釋,在今人看來更意味深長。
藏族民間有歌體形式和散文體形式淬的人類起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人類再生神話,
有史詩《格薩爾王傳》以及各類英雄神話和各類降妖伏魔神話,
還有來源於經典的和民間的解釋自然萬物的神話。
迪慶境內各民族民間故事十分豐富,各民族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
從總體上看,有動物故事、魔法故事、生活故事、機智人物故事等,
蘊含著各民族的智慧與樸素的人生觀。
民間歌舞歌謠:
迪慶境內居住著26個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就有9個。
在迪慶這個“歌的海洋,舞的故鄉”裡,各民族的歌舞絢麗多姿,五彩繽紛。
有藏族的鍋莊舞、弦子舞、情舞、熱巴舞,傈僳族的阿遲目刮瓦克、瓦克克、阿樸比克,
納西族的東巴舞、阿裡利、滿達,彝族的跳樂、打歌,普米族的對歌比賽……。
每當雪山披上銀衫,草原穿上了月光織成的紗良,山寨燃起彤紅明亮的篝火,
隨著弦子的聲音或嘹亮的歌聲,人們彙集攏來,盡情歌舞,這裡便成了歌舞的海洋。
迪慶各民族世代蘊育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
往往就體現在世代蘊育、常盛不衷的民間歌舞歌謠中。特別是藏族,
在俯娛樂時要歌舞助興,在人生禮儀中以歌舞貫穿,在勞動生產中以歌相伴,
在山野原野中也常常綽吭高歌,年輕人談情說愛更離不開歌。
民間工藝美術:迪慶各民間對工藝與美術情有獨鍾,
在藏傳佛教寺院與藏族民居中,可要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壁畫,
所表現的多為佛教內容,宗教色彩濃厚。
有佛像、菩薩像、宗教人物像、說法圖、寺廟圖、佛經故事,
以及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等。
還有各種雕塑、唐卡畫、酥油花、東巴畫、地毯、土陶等。
豐富的民間工藝美術充分表現了迪慶各民族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我們一行十幾個人就這樣大概繞了黑龍潭一圈....
公園紀念石碑...
快來到出口處了....
別忘了我們一直在納西族人的生活區域....
屬於納西族人的石雕...^^"
在大陸看到最多的樹木之一應該算是柳樹了...
柳,或柳樹,是對柳屬(Salix)植物的統稱,
其下共有四百多種物種,常見於北半球的寒帶及溫帶的濕潤泥土。
柳屬植物要進行雜交非常容易,不論是天然或是人工的混種都很普遍。
舉例: A well-known ornamental example is the weeping willow
(Salix × sepulcralis) 就是由來自歐洲的白柳(Salix alba)跟來自中國的垂柳雜交而得。
文化
古代的中國人視柳為軍營之樹,或者是與隱士相伴的一種樹。
因為柳的生命力強,生長得也快,經常種在軍營周圍來作屏障。
所以將軍的軍營營帳又被稱作柳營。
如今,中國各地都有以柳城為名的。
軍事象徵
由契丹建立起來的遼,有射柳之禮之王朝儀式。
清朝初期,為抵擋蒙古人的入侵,修建了小規模的城牆,
植柳為棚,稱作柳條邊牆。
隱士象徵
垂柳因其鬱鬱蔥蔥受到古代隱士的喜愛。
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既是隱士也是個叛逆者。
夏天時,他喜歡在院中大柳樹周圍擺上水,然後蹲在樹陰底下鑄劍,
司隸校尉鍾會盛禮前去拜訪他,他照樣埋頭冶煉,不理不睬。後被鐘會構所陷害。
柳也是很多詩人所愛引用的對象,如東晉詩人陶淵明著《五柳先生傳》以明志。
唐朝李白、宋朝陸放翁等皆有與柳樹相關的詩句。
文學作品
因「柳」與「留」、「九」 二 字諧音,所以古人常以此暗喻離別很久。
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句中表現了柳永對高雅戀人或雅士英才的思念。
古時人常以楊柳作和朋友道別之用,因為楊柳枝葉細長,代表友情的長久。
柳多種於檐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徵。
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藉。
柳的有很多用途:
建築、家具、日常用品,柳製老鷹風箏,以至棺材都可用柳木製造。
一整個河岸邊都是如此美麗巨大的柳樹....美呆了.
又看到這美麗的櫻花了....漂亮.
另一塊石碑.
這是今天中午的餐廳.也在黑龍潭旁邊而已...
餐廳門口有二位著少數民族衣服的女孩兒們在迎接著我們....
餐廳很大一間....
這些水池中養著許多的魚.要吃哪一條再撈起來就可以了.
等著上菜之時到處走走拍拍著....
不知老婆大人可有起床吃午餐呀...>"<
這不是龍蝦ㄡ.
有一大對大剪刀的叫做鰲.
大螃蟹跟比目魚..
準備上菜了....但我沒甚麼胃口....>"<
拍拍我最喜歡的燈飾....
很特別的菜色..
但是相信我..真的好好吃.
就算沒心情.不餓得我都吃了許多...^^"
最後在這水果販中..我要結束這一篇了..下一篇再見了...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9張照片.
本次-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共已上傳1903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大約有35篇文章.24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