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 37.[雲南-麗江]-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中
置頂照片:麗江有名的大石橋..
(本篇照片不只為自己拍.為親友們而拍.為廣大鄉民們而拍.更為我親愛的老婆而拍...^^")
東南旅遊-台灣領隊-陳冠宇.大陸導遊-楊雪.卓瑪
旅遊時間:六天五夜-- 第五天上午
時間:民國104年 3月31日星期二
天氣:晴
溫度:6-15 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15(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去過的國家:4(日本+9.中國大陸+4.柬埔寨+1.
加拿大+1.....等)
麗江市是中國雲南省西北部的一座地級市,
2002年全市總人口111萬人,麗江自古以來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
麗江有始建於南宋的麗江古城,納西族名稱叫「鞏本知」,
「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歷史
麗江古城(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大研鎮或大研古城)始建於南宋時期。
明朝設「麗江軍民府」,清朝設「麗江府」。
麗江土司(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記》曾寫麗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宮邸「木府」「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城區則「居廬駢集,縈城帶谷」、「民房群落,瓦屋櫛比」。
麗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中國的納西族(擁有自己的象形文字)主要分布在麗江,
人口約為23萬(包含摩梭人,與大多數納西族人不同,母系氏族,當地人稱為走婚)。
還有彝族,傈僳族,花傈僳等民族。
1950年設麗江專區,專署駐麗江縣。
1961年4月10日麗江縣改設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1970年麗江專區改稱麗江地區,地區駐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1996年2月3日,麗江發生7級強烈地震,稱為「1996年麗江地震」。
震後修復的麗江古城區是保存相對比較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集中了納西文化的精華,並保留了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
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也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02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麗江地區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麗江市。
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古城區福慧路。麗江市設立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轄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黃山鎮、石鼓鎮、巨甸鎮、白沙鄉、拉市鄉、
太安鄉、龍蟠鄉、金莊鄉、魯甸鄉、大具鄉、寶山鄉、奉科鄉、鳴音鄉、石頭白族鄉、
仁和傈僳族鄉、黎明傈僳族鄉、九河白族鄉。縣人民政府駐黃山鎮。
地理
麗江處於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的銜接地段。
麗江兼有兩種高原地形特徵,地貌多樣,有雪山、草甸等自然景觀,氣候變化顯著。
麗江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
古城坐落在麗江壩中部,海拔2400餘米。附近有海拔5596米的玉龍雪山,有虎跳峽。
氣候
由於高原地形,麗江氣候宜人,
四季如春,屬亞熱帶高原型氣候(柯本 Cwb)。
氣候特點為:冬無嚴寒、晴朗,夏無酷暑、潮濕、相當陰沉。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6.0℃,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18.4℃。
民族
麗江有中國唯一的一個納西族自治縣,縣內居民以納西族為主,
兼有白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
其中納西族的東巴文化被譽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37893人,占總人口的43.21%;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06876人,占總人口的56.79%。
話說去過日本九次...知道日本人很喜歡甚麼百大名城.三大甚麼甚麼.....等.
那麼大陸當然也會有.因為大陸地大物博.歷史悠久..
我們所在的麗江古城也排名於中國十大古城之中..
接下來我們也來介紹一下這十大古城.看看你們去過幾個呢....^^"
(我只到過一個.也就是麗江古城.)
中國大陸十大古城:
在中國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中,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
經過幾千年的天災人禍,而能夠把古城完好保存下來的名城則為數不多。
第十:襄陽古城(當年郭大俠守城之地)
襄陽古城,位於襄陽市的襄城區,漢江從襄陽市穿城而過,
分出南、北兩岸的襄城區(漢江南岸)和樊城區(漢江北岸)。
襄陽古城的南、北、東三面環水,易守難攻,自古就是軍事重地,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
這也是一座充滿歷史故事的城池,《三國演義》中有三十一個章回裡出現過襄陽城、
《射鵰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很多情節也發生在襄陽古城。
準備去古城遊玩的遊客,不妨去之前瞄瞄這些小說,這樣遊玩時會更有趣味。
襄陽城約始築於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現存城牆基本上是於明代所建,外面砌有城磚,裡面用土夯築。
如今的襄陽古城以臨江的北城牆保護最好,東城牆的陽春門、西城牆的西成門、南城牆的文昌門已毀,
但整體上依然保留著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雙層防禦體系。
古城的臨江門,直接面對著漢江,建議遊客從北門進入襄陽古城。
穿過古城,是一條約300米的步行街,青石板的街道兩邊,是一幢幢仿古建築,絕大部分是售賣紀念品和餐館。
這裡的紀念品以「孔明扇」最為出名。因為襄陽與河南省南部接壤,所以這裡的飲食與河南比較接近,麵食比較多,口味偏重。
沿著步行街,一直向南走,就可以到達古城的昭明台。昭明台位於古城的中央北街,高大巍峨,
原本是為了紀念梁朝(公元502年)的昭明太子而建造的,
如今的昭明台是近年來重修的,昭明台內有免費的襄陽博物館,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去逛逛。
從北門(臨江門)至昭明台的步行街,是古城的精華所在。
北門前有一個廣場,晚上這裡人氣很旺,有時市民會在這裡點燃一盞盞孔明燈,在夜空中徐徐而上。
你也可以晚上來到這裡,吹吹江風,看看燈光照耀的古城牆。
古城內值得一去的景點有仲宣樓、綠影壁等。古城東南角的仲宣樓,
是紀念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樓宇,
這也是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樓內可以看到很多碑刻。綠影壁位於古城內的襄陽王府前,
是明代襄王府門前的照壁,上面的龍紋石刻非常精美,是國內罕見的大型石刻龍壁。
在襄陽古城北門的漢江對岸,就是樊城區,
有紀念北宋時期(公元960-1127年)著名書法家米芾的——米公祠,可以一併遊玩。
第九:寧遠古城
興城古城位於中國遼寧省興城市,古稱寧遠,是現存最完整的明代衛城,
主要明代遺蹟有文廟、祖氏石坊、鐘鼓樓、城牆,
其中興城城牆已於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它幾處文物於2006年作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合併項目與興城城牆合併。
興城文廟位於頭道牌坊東胡同24號,始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年),
坐北朝南,占地16800平方米,中軸線上有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崇聖祠,
兩側有下馬碑、角門、碑亭、更衣聽、祭器庫、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等建築。
祖氏石坊在延輝街,南北兩座,分別為祖大壽、祖大樂兄弟所建。
祖大壽石坊在南側,名「忠貞膽智」,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面闊13米,高11.5米。
祖大樂石坊在北側,名「登壇駿烈」,建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面闊5米,高12.6米。
兩石坊均為四柱三間五樓式,各樓均為單檐廡殿頂,明間兩石柱各有一對石獅相靠。
興城鐘鼓樓在古城正中,建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
樓台正方形,邊長21米,磚砌,辟十字券洞,券闊4.85米,高3.3米。
台上樓閣二層,卷棚歇山頂,面闊進深各五間.
第八:商丘古城
地址:河南商丘市
商丘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東部,隴海鐵路和京九鐵路的交匯處,是河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
東與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西與河南省開封市,南與河南省周口市、安徽省亳州市,
北與山東省菏澤市、濟寧市接壤。商丘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火文化的發源地,商人、商業、商文化「三商」之源。商丘也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有著十分發達的交通網。
歷史
商朝為商丘邑。明永樂年間稱朱集,是歷史上有名的商業發源地和物資集散地,有中原重鎮、豫東門戶之稱。
1916年隴海鐵路修通後,建立朱集車站,後改為商丘車站。交通發展刺激了城市發展。1950年析商丘縣朱集鎮置商丘市。1986年被列為對外開放城市。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據史載,商始祖契居商,後來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
商丘始封宋國,建都宋城(今睢陽區);隋、唐稱宋州;曾改為歸德郡;宋景德年間稱應天府,為宋朝陪都。
是為北宋之南京;金承安五年改稱歸德府,元、明、清朝襲之;民國十八年(1928年)起稱商丘。
1950年後建商丘專區,1968年改為商丘地區,1997年6月撤地設市。
商丘是至聖先師孔子的祖籍,古代文哲大師莊周和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里,是商人、商品、商文化的發源地。
全市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00餘處,景點3000多處。商丘古城(睢陽區)是全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1986年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永城芒碭山漢梁王墓群出土的金鏤玉衣,被評為1991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
漢墓壁畫被專家譽為「敦煌前的敦煌」。
第七:大理古城(段譽的故鄉)
地址:雲南大理市
大理古城[1]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
大理市(白語:Guiphet /kuḭ˦˨ xɯ˧˩/)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亦是該州的首府。
大理市地處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壩子(盆地),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
是雲南省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雲南省第三大城市,滇西第一大城市,亦為雲南最早建市的地區(昆明、大理、箇舊、東川)之一,
是滇西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大理作為古代雲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五百餘年。1982年,
大理被中國政府列為第一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市為中國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
大理市是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全市人口52萬人,其中白族占65%。
除了通用漢語外,白語較為通行。全市轄10個鎮、1個民族鄉:下關鎮、大理鎮、鳳儀鎮、
喜洲鎮、海東鎮、挖色鎮、灣橋鎮、銀橋鎮、雙廊鎮、上關鎮、太邑彝族鄉。
共有20個居委會、109個行政村。市政府駐下關鎮。
第六: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較完好的荊州古城牆,
城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0.5公里,
高8.83米,共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
荊州古城牆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曾是楚國的官船碼頭和渚宮,後成為江陵縣治所,
出現了最初城廓。經過三百五十多年的風雨,現存的古城牆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築。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
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大陸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
第五:歙縣古城
地址:安徽黃山市
徽州古城——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
主體建築有仁和樓、得月樓、茶樓、惠風石坊、徽園第一樓、過街樓、古戲樓等以及鑲嵌其間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樓百餘間,
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築。徽州“一府六縣”格局始於唐大曆五年。
自從晉太康元年新安郡轄黟、歙、海寧、黎陽、遂安、始新六縣以後,歷有變動。
南朝宋大明八年,黎陽縣併入海寧縣,新安郡轄歙、黟、海寧、遂安和始新五縣。
梁普通三年,划吳郡壽昌縣歸新安郡。梁承聖二年,分海寧、黟、歙三縣各一部分置黎陽縣,
四縣劃出新安郡置新寧郡,治所海陽。古城中的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
明萬曆十二年建,坊石質為礫凝灰岩,八柱,口字形平面,南北長11.56米。
南、北二面依二柱三樓式,東、西二面依四柱三樓衝天柱式,結構穩固,造型豐滿。
石坊施以仿木構建築彩繪的雕飾,圖案典雅,刀法嫻熟。
許國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傑出的代表,綜合體現了石坊建造技藝的最高水平,
其四柱三樓衝天式石坊形制,垂明清數百年,在石坊建築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全國獨一無二。
第四:閬中古城
地址:四川省閬中市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中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向為古代巴蜀軍事重鎮。
閬中土肥水美、氣候適宜、物產豐富。閬中漢為巴郡,隋時改稱閬內縣,
宋以後稱閬中,歷代多為州、郡、府治所。
古城閬中的建築風格體現了我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
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築群體,
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
古城中的古街巷是巴蜀古建築的實物寶庫,古城的古街巷命名也挺有歷史文化底蘊:
有以名木佳卉命名的白果樹街、古蓮池街、槐樹街;有以名人、重大歷史事件命名的迎恩街、狀元街、三陳街、良牧街;
以商貿命名的廣東會館、浙江會館、陝西會館;有以地理風水命名的管星街、筆向街;
有以手工業發展內涵命名的機坊街、醋坊街、蒸饃巷……它們各有風貌特點和悠久的歷史。
此外還有着眾多的古院落和古窗花。
第三: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之所以迷人,最畫龍點睛的一筆,就是那穿城而過的沱江。
沱江之於鳳凰,就如同漓江之於陽朔,江如青羅帶,創造了古城多彩多姿的旅遊氣氛與旅遊活動,
從而使一座深沉的千年古城,轉而處處充滿輕快、歡樂、典雅與浪漫的氣氛!
一條 東北岸〔外側〕的沿江步道,可以看盡江面風光與充滿民族風情的江邊民居─吊腳樓。
那沿江而下的小遊船,從北城門一路飄往東城門外的萬名塔,是沱江風光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筆!
尤其穿過虹橋、到了萬名塔旁的江面, 只見對岸吊腳樓客棧、餐廳的店招、紅燈龍高掛。
右側虹橋的三個半圓橋拱倒映江中,形成了三個半沒江中的圓橋洞!左側江岸,
高大的梧桐樹枝葉扶疏,滿樹燦爛的金黃〔或翠綠〕,掩映著江面上的小船,
伴隨者萬名塔的江中倒影,這幅畫面,最是令人神往!!
第二:麗江古城
地址:雲南麗江市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坐落於玉龍雪山下。
麗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大陸首批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城。
它是以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多元融合的文化為特點,
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為主體的「建築群」類型世界文化遺產。
是一座至今還存活著的文化古城
PS:玉龍雪山是聖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
第一:平遙古城
地址: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
也是目前大陸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面包磚。
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
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
圖片眾多...以下就不多作介紹了....請自行慢慢觀賞.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76張照片.
本次-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共已上傳2216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大約有35篇文章.24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