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松贊林寺 (71)   

 

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  25.[雲南-香格里拉]-噶丹-松贊林寺-中

置頂照片: 高山中可愛的喵星.人

東南旅遊-台灣領隊-陳冠宇.大陸導遊-楊雪.卓瑪

旅遊時間:六天五夜-- 第四天早上

時間:民國104年 3月30日星期一

天氣:晴

溫度:6-15 度C.

 

 

噶丹-松贊林寺 (51)

 

噶丹松贊林-

漢名「歸化寺」,

位於中國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以北約5公里處,

海拔3380米,於1683年建成,為雲南省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屬格魯派。

號稱「小布達拉宮」。

原建築物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摧毀,1982年開始在廢墟原址重建。

 

噶丹-松贊林寺 (52)

 

歷史

該寺有多座建築以及田地,

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縣)駐地建塘鎮。

2001年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現已改為香格里拉市),以借「香格里拉」之名促進旅遊。

該地位於橫斷山脈群山環抱之中,是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但該寺並未被白雪覆蓋。

香格里拉縣同西藏自治區的東南部相鄰,北部和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

西邊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邊是雲南省麗江市。該縣人口主要由藏族、回族、白族、納西族、漢族組成。

該縣位於從四川省經雲南省到越南的南方絲綢之路上。

從香格里拉縣到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四川省理塘縣、雲南省大理市以及四川省各藏區均有公路相連。

該縣也有航班自迪慶機場飛往拉薩市和昆明市。但目前該縣尚無鐵路。

從香格里拉縣城步行至松贊林大約需要1個小時。

 

噶丹-松贊林寺 (53)

 

該寺的興建與清朝康熙帝時期吳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亂」有關係。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

五世達賴喇嘛同蒙古和碩特部丹增汗派蒙藏軍隊進入結打木(大中甸)、楊打木(小中甸),

平息了中甸嘉夏寺為首的本地噶瑪噶舉派寺院僧眾以及當地土司借吳三桂叛亂的機會發動的武裝叛亂。

率軍進駐該地的蒙藏軍隊將領巴圖台吉將中甸獻給了五世達賴喇嘛作為寺院莊園。

 

噶丹-松贊林寺 (54)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五世達賴喇嘛上奏清廷稱:「吳三桂曾取結打木、楊打木二城,今已發兵攻取,防守沿邊。」此後,

中甸興建了大量格魯派寺院。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經康熙帝恩准、五世達賴喇嘛選址並賜名的中甸「噶丹松贊林」在原來的噶瑪噶舉派孜夏寺的廢址上建成。

康熙帝敕賜該寺330份度牒,由西藏派木洛昂汪諾傑任掌教,將70戶農奴劃給該寺作為莊園的神民戶。

此外,西藏還派舉瑪頃則負責管理日常佛事活動及所需經費,將300戶農奴劃為供養該寺僧眾的教民戶。

寺內正中供奉金龍牌位,上書「皇帝萬歲萬萬歲」,前排正座供五世達賴喇嘛等身銅像。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蒙古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在青海發動叛亂反對清朝,戰事波及中甸。

雍正二年(1724年),清軍進駐中甸,中甸番夷頭目率眾投降,此後中甸正式劃歸雲南省管轄,並且建廳設治、「改土歸流」。

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下旨將該寺改名為「歸化寺」。

 

噶丹-松贊林寺 (55)

 

乾隆年間,噶丹松贊林的僧眾猛增到上千人,雲貴總督慶復上奏,稱針對中甸各寺「議將現在喇嘛酌留400名給與度牒

,余令還俗,並請裁減青稞口糧。」以便削弱中甸的僧眾勢力,加強流官的力量。

但清廷經過討論認為,在藏區實行「改土歸流」不宜冒進,應延續元朝的「以其俗而柔其人」,

在雲南藏區實行「土流並存」,並繼續康熙帝積極扶持格魯派(即黃教)的傳統。

 

噶丹-松贊林寺 (56)

 

乾隆帝乃以信黃教「所以順人情,安國俗也」,採納部議「中甸地方居民俱系番地唐古忒族類,

以供佛崇僧為務,不便將喇嘛無故逼勒還俗」,將松贊林的喇嘛數額定為1226人,並於1740年降旨,

除了不裁減松贊林等寺的喇嘛以外,保證松贊林原來享有皇糧數不變,此外每年額外「著加賞青稞三百石,即於歲征中甸額數內支給」。

這促使雲南藏區的土司、流官同宗教力量結成了「政教聯盟」,維護地方穩定。

乾隆十五年(1750年),御賜該寺和碩果親王允禮書寫的匾額,上書「慈雲廣覆」四個大字。現在掛的是「愛國利民」四個字


松贊林設有八大康村,管理中甸八大教區,同時還擁有大量田地、山林、牧場、牲畜、武器以及雄厚資本。

每年,該寺利用商業經營和放高利貸獲暴利。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217年,直到1957年實行民主改革。
 

噶丹-松贊林寺 (57)

 

1936年4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紅六軍團在賀龍、蕭克等領導下,在長征中轉入雲南中甸。

5月1日,賀龍等人在中甸縣城經堂會見了松贊林所派代表夏那古娃及其隨從烏呂丹巴喇嘛等人。

賀龍向夏那古娃一行講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的宗旨,

並請夏那古娃將信件轉交松贊林,信內稱:

 

噶丹-松贊林寺 (58)

 

掌教八大老僧台鑒:

(一)貴代表前來,不勝欣幸;

(二)紅軍允許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對貴喇嘛寺所有僧侶生命財產絕不加以侵犯,並負責保護;

(三)你們須即回寺,照安生業,並要所有民眾一概回家,切不可輕信謠言,自造恐慌;

(四)本軍糧秣,請幫助採辦,決照價支付金錢;

(五)請即派代表前來接洽。

賀龍

五月一日

 

噶丹-松贊林寺 (59)

 

5月3日,松贊林開3個糧倉,將2000餘斗(合6萬多斤)青稞出售給紅軍,喇嘛藏商也將鹽巴、紅糖出售給紅軍。

賀龍等軍團領導40人赴松贊林拜訪了活佛和僧眾,並將寫有「興盛番族」的紅綢錦幛贈給松贊林。

紅軍從中甸離開時,松贊林八大老僧還贈給賀龍茶葉及紅糖各兩馱,大米和豬肉各3馱,沙鹽一馱,但賀龍堅持支付了銀元。

 

噶丹-松贊林寺 (60)

 

1950年5月,中甸實現「和平解放」,松贊林僧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及黨政人員來到中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師師長廖運周、新任中甸縣縣長孫致和赴松贊林向八大老僧講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

宣布支持並保護該寺正常的宗教活動。

同年10月,松贊林住持松謀·昂汪洛桑丹增嘉措活佛當選麗江專區聯合政府副主席,後來他於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7年3月,松贊林部分僧眾由於反對和平協商民主改革,經西藏噶廈及其在康區的組織秘密支持下,

在松贊林召開了抵制民主改革的「布拉會議」,發動武裝「叛亂」,殺害人民政府幹部。

後來,經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並經各方面勸降,叛亂逐漸平息。

1957年9月,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松謀·昂汪洛桑丹增嘉措當選迪慶藏族自治州首任州長。

 

噶丹-松贊林寺 (61)

 

「平叛」結束後的1958年,中甸完成了和平協商民主改革。

中甸的農奴制被廢除,同時廢除了松贊林所有宗教及封建特權,該寺僧眾有的留寺,有的回鄉,

留寺僧眾約300人,約占松贊林僧人總數的37%,此後僧眾開始自食其力參加生產勞動。

松贊林開始實行民主管理,以寺養寺。松謀·昂汪洛桑丹增嘉措等寺院上層人士都獲得妥善安排。松贊林的建築及各種古蹟也受到很好的保護。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松贊林的經書被燒毀,佛像遭砸毀,建築及文物遭到嚴重破壞,寺院成為一片廢墟。松謀活佛、更覺活佛等人遭到批鬥。

 

噶丹-松贊林寺 (62)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的黨委和政府為松謀活佛、更覺活佛正式平反,

隨後對所有未參與「叛亂」的宗教界人士的「冤假錯案」均予平反。

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佛教協會先後成立。松贊林的崩主活佛當選為雲南省佛教協會理事,

迪慶藏族自治州佛教協會副會長、中甸縣佛教協會會長。

1982年,開始在松贊林的廢墟上建立簡易的宗教活動點。

 

噶丹-松贊林寺 (63)

 

1984年起,政府有關部門先後撥款100多萬元人民幣重建松贊林寺,

同時中甸縣的信教群眾也紛紛自願捐獻建築材料、糧食、食用油、現金,並義務參加重建工作。

松贊林的主殿「扎倉」已重建完畢,八大康村已重建恢復原樣,吉康(即宗喀巴大殿)也已重建。

松贊林西邊的護法神殿以及轉經路上的白塔,比原先的更加宏偉。

寺院前門及從前門到主殿的石階梯是舊時沒有的。

政府還投資修通了中甸縣城到松贊林的柏油公路,群眾稱之為「敬香路」。

 

噶丹-松贊林寺 (64)

 

政府還為松贊林安裝了5公里自來水管,使該寺僧眾不再需要到1公里以外背水。

政府退賠了文化大革命中查抄的該寺物款104719元,退還了法器271件。

1984年起,該寺恢復了藏曆正月十五日「米朗欽波祈願法會」、冬月二十六日、二十九日兩天的格冬節跳神會。

1985年後,該寺完全恢復了正常佛事。

1986年10月9日到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世班禪到迪慶藏族自治州視察。

其間,他兩次來到松贊林訪問,並進行了佛事活動。

 

噶丹-松贊林寺 (65)

 

到1997年底,松贊林僧眾達到580人,活佛共2位。

中甸縣黨委和政府還在該縣恢復了16處藏傳佛教活動點。

歷史上的全盛時期,該寺容納僧眾2000人;2010年前後,該寺已有僧眾約700人。

2014年5月16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到松贊林寺看望宗教界人士。

 

噶丹-松贊林寺 (66)

 

建築

 

該寺將藏式與漢式建築特點結合於一體。

該寺有6個主要建築,設有8個康村。該寺的大門位於山腳下,從大門到主殿共有146級石階梯。

主殿扎倉可容納1500名喇嘛念經。

該殿藏有大量貝葉經,8米高的釋迦牟尼鎦金銅像位於繪有佛本生畫像的主龕中。該龕常年供奉著酥油燈。

該寺有兩座主殿:扎倉、吉康(供奉宗喀巴),此外還有若干小殿。

周圍還有許多僧人的住房。主要建築均為藏式,並有金色的屋頂。其他建築多為漢式。

 

噶丹-松贊林寺 (67)

 

從香格里拉縣的老城到該寺的路上,有「古城藏經堂」,

以前該堂是紀念1930年路經此地的中國工農紅軍的紀念堂。

該堂背後,過了馬路是龜山公園,公園內有一座龜山寺,可從此眺望縣城及其周邊。

沿長征路(一條南北走向、長達2公里,同其他道路交叉的路)繼續走到最南頭,是另一座寺院。

穿過該路是一個花園以及一個亭子,再往北邊走是一座小山,有一座藏式窣堵坡。

東西走向的團結街通往縣城南端的許多小寺院。

 

噶丹-松贊林寺 (68)

 

節日
 
 
格冬節於每年藏曆11月29日在該寺舉辦。

節日裡舉行跳神活動,許多頭戴神、鬼、動物等面具的僧眾跳宗教舞蹈。

除了該寺的宗教節日外,香格里拉縣還舉辦許多世俗節日:

每年藏曆五月初五開始,連續舉辦三天的「賽馬會」(又稱「天馬節」)是香格里拉縣的重要節日。

除了賽馬以外,歌舞和美食也是該節的重要部分。

馬匹商人穿著他們最好的毛皮或絲綢服裝匯聚到這裡。

各個家庭都帶著帳篷到舉辦賽馬的海拔3288米的草甸上露營。

1990年代開始,每年9月舉辦的「少數民族節」是少數民族藝術的盛會,

臨近地區以及西藏的藝術家們都紛紛前來展示他們的藝術。

 

噶丹-松贊林寺 (69)

 

藏傳密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藏傳密宗(藏文:རྡོ་རྗེ་ཐེག་པ་,威利:rdo rje theg pa),

佛教宗派之一,是流傳在西藏地區的密宗派別,來自印度佛教。

它始於蓮花生與寂護,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有自己的密宗傳承。

它包含了四部密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

但是以無上瑜伽續為主,又可分成舊譯派的大圓滿傳承,

與新譯派的大手印,形成兩大主流。

 

噶丹-松贊林寺 (70)

 

概論

藏傳佛教中的密宗傳承,依宗喀巴大師《密宗道次第廣論》分為四部:

事續(雜密)、 行續(胎藏界)、 瑜伽續(金剛界)以及無上瑜伽續。

藏傳佛教屬密教,有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

更以上師為最重要的皈依,與漢傳佛教不同,

也與以金剛界、胎藏界兩部純密為主的東密、唐密不盡相同。

 

噶丹-松贊林寺 (71)

 

因為藏傳佛教是先傳入前三部密續,後傳入無上瑜伽續,

無上瑜伽續是藏傳佛教最高極的修行法門。

因此,西藏傳統上稱前三部為老密,而無上瑜伽續則稱為新密。

在佛教進入西藏之前,西藏原本就有苯教的傳統。

苯教近於蒙古的薩滿教,以役使鬼神為主。

蓮華生進入西藏之後,帶入的密宗,其中有許多部份與苯教類似,因此易於被西藏人所接受。

苯教的神靈與咒語,也部份被融入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事續的一部份。

 

噶丹-松贊林寺 (72)

 

蓮華生與寂護傳入西藏的密法,在朗達瑪滅佛之後,多數已喪失傳承,無法了解它的面貌。

以時間上來說,他們相當於開元三大士來到中國的時間,因此,他們所傳授的密法,很有可能是行續與瑜伽續。

在朗達瑪滅佛後,西藏再度派人至印度取回佛教經典,此時印度盛行無上瑜伽續。

因此,新譯派皆以無上瑜伽續為主要的密宗傳承。

新譯派形成,先有噶舉派與噶當派,後有薩迦派,但它們皆源自於那洛巴在那爛陀寺的大手印傳承。

寧瑪派雖然據說是傳承自蓮華生大士,但他們的九乘判教,認為無上瑜伽續才是最高的密宗,

很明顯的受到了後來新起的無上瑜伽續影響,最終形成了大圓滿傳承。

但部分人士認為藏傳密宗是印度佛教晚期衰落後逐漸被印度神教融合才產生,

所以有許多儀軌與咒術,與印度教相似,因此有學者認為其實這是印度神教復興,

而少數人認為藏傳密宗為左道密教。

 

噶丹-松贊林寺 (73)

 

歷史

主條目:藏傳佛教

據說佛教傳入西藏,大約開始於西元5世紀,吐蕃贊普佗土度時期。

據說當時從天而降「百拜懺悔經」、「舍利寶塔」、「六字真言」、「法教軌則」等四寶,

但已無法考據其真偽。佛教較大規模地傳入則是在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時期。

當時贊普松贊干布與唐朝文成公主及尼婆羅尺尊公主聯姻,佛教自中國與印度兩個方向傳入西藏。

與漢傳佛教相同,最初進入西藏的密教,是被稱為雜密的一些咒語儀軌。

 

噶丹-松贊林寺 (74)

 

到了西元770年左右,贊普赤松德贊邀請印度高僧寂護及蓮花生大師入蕃傳教,

建立了吐蕃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並為七位藏族貴族青年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覺士」)。

寂護是一位嫻曉三藏典籍的大法師,蓮花生則是一位精通密咒的大宗師。

蓮花生大師來到吐蕃之後,示現多種神通、降伏許多魔障,並傳下大量珍貴的密法。

此外,赤松德贊為了奠定佛教根基,也廣泛地翻譯經典。

其不僅從印度迎請多位譯師入蕃譯經,也派遣藏族才俊前往印度學習教典及翻譯。

 

噶丹-松贊林寺 (75)

 

但是,到了開成、會昌年間,贊普朗達瑪卻大肆摧毀佛教。

在這個時期,寺廟被毀、佛經被焚、僧人被迫還俗或殺害,

這使得藏傳佛教在往後的百年間陷入了黑暗期。

在這個百年間,佛教僧團在西藏絕跡,教理散失,

但是佛教咒語與密法仍然留傳在西藏民間,

因此蓮華生的地位逐漸提高。

 

噶丹-松贊林寺 (76)

 

寂護與蓮華生傳入西藏的密法,因傳承斷絕,現今已不可知其原貌。

但因他們與開元三大士約在同時,因此他們傳入的有可能是胎藏界與金剛界傳承。

直至西元970年左右,佛教在西藏開始復興。

為了彌補先前的損毀,於是西藏民間再次前往印度學習佛典或迎請高僧入藏。

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以仁欽桑布譯師、阿底峽尊者、卓彌譯師、瑪爾巴譯師為主。

 

噶丹-松贊林寺 (77)

 

在仁欽桑布之前所翻譯的經典被稱為「舊譯派」與「舊密咒」,

而於此之後所翻譯的經典被稱為「新譯派」與「新密咒」。

由於有了新、舊之分後,故教派也形成了有舊譯派及新譯派。

在此時,無上瑜伽續在印度興起,成為密宗的主流,那爛陀寺為其中心。

由那洛巴傳承的密法,進入西藏,形成大手印傳承,新譯派皆以此為主流。

舊譯派在吸收無上瑜伽續之後,與先前舊有的密法整合,形成了大圓滿傳承。

 

噶丹-松贊林寺 (78)

 

接著,至中統元年(西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薩迦派法王八思巴為國師,授與玉印,統領吐蕃(西藏)。

於是,薩迦派在當時成為隸屬於宣政院的吐蕃政治與宗教領袖。

雖然往後由於元朝的衰敗,薩迦的政治勢力也逐次漸縮,但至現今,薩迦王室在藏人的心目中仍有皇族的象徵。

到了永樂五年(西元1407年),明成祖冊封噶舉派「噶瑪噶舉」第五世法王德行謝巴為「大寶法王」。

噶舉派勢力逐漸抬頭,而「大寶法王」這個封號,至今也一直被「噶瑪噶舉」歷代法王所專用。

然而,此時格魯派在宗喀巴的領導之下,聲勢也發展迅速,並不斷擴展。至順治九年(西元1652年),

清世祖冊封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為「西天善自在佛統領天下釋教」。

 

噶丹-松贊林寺 (79)

 

宗派

寧瑪派(舊譯派)

寧瑪派一直以來遵循蓮花生大士與寂護上師最初所傳的舊密咒,

即便是朗達瑪滅佛後,寧瑪派的教法傳承也與藏傳佛教前弘時期的法統一脈相承。

在禁佛時期是採取更為隱蔽的方式進行傳授。

寧瑪派的教法傳承,主要有三種:一遠者經典傳承,二近者埋藏傳承,三甚深淨境傳承。

寧瑪派的教法全部包括在九乘三部裏,九乘包括顯三乘〈一聲聞,二獨覺,三菩薩〉、

外密三乘(四事乘,五行乘,六瑜伽)和內密三乘(七大瑜伽乘,八無比瑜伽,九無上瑜伽)。

寧瑪派以大圓滿傳承為主。

 

噶丹-松贊林寺 (80)

 

新譯派

新譯派分成噶當派、噶舉派、薩迦派三個主流。

後起的格魯派綜合前人的傳統,成為最強盛的派別。新譯派以大手印傳承為主。

噶舉派

所謂「噶舉」即「口耳相傳」,此派極為講究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

其創始者為公元十一世紀西藏瑪爾巴大譯師,又經瑪爾巴大譯師之徒米拉日巴大師,

米拉日巴大師之徒岡波巴大師相傳使得以發揚光大繁盛一時。

瑪爾巴大譯師、米拉日巴大師及岡波巴大師並稱為「噶舉三祖」。

噶舉派支派繁多,有「四大八小」之說,又因瑪爾巴大譯師、米拉日巴大師說法時皆遵循印度、

尼泊爾密教傳統身著白袍,所以又被稱作「白教」。

 

噶丹-松贊林寺 (81)

 

薩迦派

西藏佛教薩迦派得名自昆族成員之一的恭卻嘉波(1034-1102),

於1073年在西藏西南部薩迦(原義為灰土之地)一地所建的寺院。

在對昆族父子血脈傳承的授記中,珍貴上師蓮花生大師和阿底峽尊者,

均曾親見薩千貢噶寧波為文殊師利的化身們所環繞—這表示所有昆族血脈中的子孫都是至高神聖的。

關於薩迦的建寺,釋迦牟尼佛曾在「文殊師利本續」中預言授記:薩迦寺將使佛法在西藏盛開;

而蓮師的授記則是預言該寺建寺之前,將有四座舍利塔被豎立在四方以清淨地基,使其成為吉祥之地。

 

噶丹-松贊林寺 (82)

 

西元1040年,尊貴的阿底峽尊者(982-1053)從印度至西藏行經此地時,曾做了多次頂禮及供養。

他在山邊接連感知種子字「啥」、七個種子字「迪」及種子字「吽」,

因而授記該地將出現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七位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以及一位金剛手菩薩的化身,

使之成為一切眾生幸福的泉源。

在這個佛陀與蓮師授記的地方,昆恭卻嘉波創建了薩迦寺,從而出現了今日所傳稱的薩迦巴。

 

噶丹-松贊林寺 (83)

 

此時昆族在修學寧瑪傳承之外,也研習流傳於十一世紀西藏新傳密法的理論與方法,

特別以卓彌大譯師(994-1078)與其弟子所傳持的「道果」最為重要。

十二、十三世紀時,薩迦傳承在西藏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中,

躍升至顯著的地位-這大部分要歸功於薩迦初祖-薩千貢噶寧波(1092-1158)、

薩迦二祖索南策莫(1142-1182)、薩迦三祖扎巴蔣稱(1147-1216)、

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1182-1251)及薩迦五祖-法王八思巴(1235-1280)在弘傳教證二法上的努力。

 

噶丹-松贊林寺 (84)

 

昆恭卻嘉波之子-薩千貢噶寧波,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是殊勝的大菩薩、三界之尊,及尋求解脫者的導引。

當他十二歲時,依止上師拔日大譯師(1040-1111),專一不移地修持了六個月,

感得文殊師利菩薩親自現身,賜給他「離四執」的教法,於是薩千貢噶寧波於剎那間,

了悟一切圓滿佛道之要點皆攝含於此教法中。

他還精通一切當時所有西藏、印度聖人與成就者所傳授的顯密教法,特別是他持有印度大成就者毘瓦巴道果遠近傳承。

 他的兒子索南策莫證悟一切成就之內相,親見諸多本尊並擁有天眼通,能同時在不同地方示現六種色身傳法與灌頂,

圓寂時化為虹光身消失在一片光明中,即身圓滿究竟佛果。

 

噶丹-松贊林寺 (85)

 

索南策莫的弟弟扎巴蔣稱,十一歲時即昇座說法、辯才無礙;

每日毫無間斷地禪修七十種密法,曾以神通阻止日蝕發生,具足前往不同佛剎的能力。

扎巴蔣稱的姪子—薩迦班智達慶喜幢,是薩迦派和漢地淵源之始。

他是文殊師利的化身,能立刻通曉一切教法,並獲得清晰的理解,對其他知識亦然。

他從無數印度、尼泊爾、喀什米爾和西藏上師處受教。

透過研習、深思和禪修,成為一位深廣的智慧藏者,與精通一切教法的大師,

並進一步透過教授、辯論和著書立說顯揚正法。

 

噶丹-松贊林寺 (86)

 

薩迦班智達是第一位在辯論中,大敗印度外道學者的西藏人,聲譽因此遍揚全印度。

他同時也是西藏第一位三因明和十明的邏輯探究傳承之創始者。

 法王八思巴是賢劫千佛第五十五佛的化身,他和叔父薩迦班智達一起到漢地,

後來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邀請,在漢地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有次對七萬僧侶傳法時,八思巴藉著精湛的辯論,擊敗七位精通仙術的外道,並使之轉而皈依佛法。

元世祖忽必烈在帝師之外,另封大寶法王,使八思巴首開大寶法王冊封先例,

並為元明二朝沿用為冊封西藏佛教領袖的最高封號。

 

噶丹-松贊林寺 (87)

 

使八思巴成為藏區三地的宗教和政治領袖,薩迦王朝由此確立。

 從那時起,薩迦傳承和它的兩個主要支派-由哦千貢噶桑波(1382-1457)創立的哦支派,

和茶千羅桑嘉措(1494-1556)所創立的茶支派,便以無數赫赫有名的瑜伽士和學者以為嚴飾。

現在的薩迦傳承,在第四十一任薩迦法王(1945-)的慈悲領導下,

正往西藏以外的印度、東南亞、北美和歐洲等地播種紮根。

 

噶丹-松贊林寺 (88)

 

噶當派

噶當派創建於1056年。藏語「噶」指佛語,「噹」指教授。

「噶當」意為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的意思,故稱「噶當派」。

覺囊派

因在覺囊縣建立的覺囊寺,發展起來故紀念叫覺囊派。

覺囊派所持之法是釋迦牟尼佛親自傳授的一切密法,

因而覺囊派也是釋迦牟尼佛所講一切密法精華重要的一支。

 

噶丹-松贊林寺 (89)

 

格魯派

15世紀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賈曹傑、克主傑等創立格魯派。

下傳達賴、班禪兩大系,為現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

藏密三昧耶戒

藏密修學,也首依持三昧耶戒,一般在接受灌頂時受持此戒,但其所出經典與漢傳密教不同。

格魯派三昧耶戒取自德光《律經》、慧賢《律經注》與宗喀巴《秘密戒頌》。

宗喀巴認為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的灌頂都需要遵守十四根本戒,而在他的密宗道次第廣論中,

講事部、行部道次第則以蘇悉地經和大日經所宣講的三味耶為主。

 

噶丹-松贊林寺 (90)

 

寧瑪派則認為下三部密法的灌頂各有其戒律,

十四根本戒僅為無上密三部共同遵守。

在此十四條戒律的基礎上,不同的灌頂又有不同的戒律。

如《大幻化網》的戒律,包括五條根本戒與十條支分戒;

大圓滿則有二十七根本戒。無論那一派,也以尊師為根本戒。

 

噶丹-松贊林寺 (91)

 

喇嘛教(德語:Lamaismus;英語:lamaism)

是對藏傳佛教的一個民間稱呼。

喇嘛(藏文:བླ་མ,藏語拼音:lama,威利:bla-ma)

一詞原是對西藏藏傳佛教僧侶或上師的尊稱,

如達賴喇嘛(藏語:ཏཱ་ལའི་བླ་མ་,藏語拼音:Dalai Lama)。

不過,喇嘛教這個稱呼在藏語中和學術界被廣泛認為是一個輕蔑語或貶義詞

(即暗示這種宗教是喇嘛揑造,而非傳承於佛教),

中國或相關當局打算棄用這一詞,「目前多採用藏傳佛教代稱喇嘛教」。

 

噶丹-松贊林寺 (92)

 

喇嘛,音譯自藏語 bla-ma、lama,藏傳佛教術語,

意為上師、上人,為梵文Guru的譯名。為對佛教僧侶之尊稱,

長老、上座、高僧之稱號。

中文喇嘛教一詞來源於「喇嘛」一詞,

西藏佛教是由顯入密的大乘佛教,密教依止師尊第一,

故被外人稱為喇嘛教。

有證據顯示歐洲語言中「喇嘛教」

(德語:Lamaismus;英語:lamaism)一詞來源於漢文。

歷史上,「喇嘛教」一詞被用來描繪:

藏傳佛教
密宗
流傳於卡爾梅克人與布里亞特地區的藏傳佛教

 

噶丹-松贊林寺 (93)

 

歷史源流

參見:藏傳佛教

唐代以前未見西藏佛教於中國史籍。

其地原有一種巫術信仰,藏人稱為奔教(Bon)。

到藏王松贊幹布時,先與尼泊爾公主通婚,再娶唐之文成公主,

兩位公主始將佛法經像,隨往西藏,藏地始聞佛教正法。

西藏亦派人至印度學習梵文,求佛經,歸而仿梵文而造藏字,並翻譯佛經。

當時佛教雖在藏王及藏後之提倡下,實際影響不大,所譯寶雲、寶篋等經,今亦無傳。

當赤松德贊(743年~797年)在位時,從印度請來持律比丘二十人,派藏族才俊子第,赴印度求法,佛教事業繼起有人。

西藏佛教於此時真正建立,由顯入密。

 

噶丹-松贊林寺 (94)

 

自元朝開始,藏傳佛教隨蒙古入侵者傳入中原,

漢人習慣上以喇嘛來泛稱所有的藏傳佛教僧侶,

藏傳佛教因此也被稱為喇嘛教。

中文中「喇嘛教」一詞現在可查的最早出現在明代張居正所撰北京番經廠碑文中。

 在清朝,漢人用於將藏傳佛教從漢傳佛教中區分出來。

有觀點認為,漢人用一個新教名來區分與漢傳佛教相同,

但是在中國藏蒙等少數民族地區流行的佛教「並不確切」,

因為相同的標準並沒有用於稱呼漢傳佛教中不同的派別。

 

噶丹-松贊林寺 (95)

 

這樣的稱呼就意味著他們的宗教不應當稱作「佛教」,是喇嘛捏造。

這個稱呼還意味著藏傳佛教與印度佛教的斷裂。

歐洲文獻里,1822年在德國博物家學比德·西蒙·帕拉斯

(Peter Simon Pallas)的報告中第一次出現「喇嘛教」一詞。

書中提及「喇嘛的宗教」和「喇嘛教的信條」。

1825年,雷姆薩(Jean Pierre Abeil Remusat)在他的《論喇嘛教的起源》中,

使用了「喇嘛教的」術語。歷史上一些包括黑格爾、喬瑪、斯文·赫定、

安德烈亞斯·格魯施克,韓素音在內的西方和西藏學者都曾經用過這個詞。
 

噶丹-松贊林寺 (96)

 

活佛稱謂

活佛是一個漢語的藏傳佛教術語,

為藏傳佛教地區轉世修行者的尊稱。

與活佛一詞的差異是,

祖古一詞沒有任何暗示這是佛或現世的佛。

也有祖古(比如祈竹仁波切)認為將祖古或仁波切稱為「活佛」是非常錯誤的。

 

噶丹-松贊林寺 (97)

 

漢族民間有的還將活佛該詞與仁波切、法王等同。

最早使用活佛這個稱謂的,是漢地的文獻,可以追溯到明朝,

可見於《明史》與《韓邦靖詩集》。

《明史》記載,正德元年在烏斯藏地區出現一位被人稱為活佛的僧侶,

但是烏斯藏僧的身份,我們並不了解,此為活佛名稱首次出現在文獻中。

 

噶丹-松贊林寺 (98)

 

同書也記載了萬曆七年,達賴三世索南嘉措被人稱為活佛。

因此,「活佛」這個用語最早應該是來自元明之際的民間俗語,

達賴則是目前可知最早被稱為活佛的人。

清朝時,康熙封二世章嘉為「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雍正時,封章嘉活佛,

此為官方正式使用活佛作為封號的開始。

活佛中最為著名的,是格魯派(黃教)的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世系,

他們與外蒙的哲布尊丹巴、內蒙的章嘉呼圖克圖,合稱格魯派四大活佛。

之後漢地人民普遍使用活佛一辭來指稱蒙藏地區的轉世修行者。

 

噶丹-松贊林寺 (99)

 

法王稱謂

法王也是為佛教徒對於轉世喇嘛的稱謂。

傳統上,佛教以釋迦牟尼為法王,菩薩為法王子。

為尊崇佛陀,一般的佛教信徒及僧侶不會以法王來自稱。

在中國,從元朝開始,法王被當成是一個特別的官方頭銜,用來封賞蒙藏地區的佛教僧侶。

通常這些僧侶都兼有轉世祖古的身份,因此,法王逐漸被當成是活佛的同義詞。

最早擁有法王封號的是薩迦派的僧侶,元代的八思巴。

 

噶丹-松贊林寺 (100) 

此後,朝廷以法王之名來策封蒙藏地方的重要僧侶,

用來彰顯他們政教合一的獨特地位,但在元朝時,法王仍是非常設的榮譽職銜。

明朝永樂年間,對蒙藏地區設置僧官制度,分成法王、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禪師、都綱等不同等級。

在西藏設置了三大法王(大寶法王[至今第十七世]、大慈法王、大乘法王[至今第二十五世])

及五大國王(闡化王、護教王、贊善王、輔教王、闡教王)。

自此,法王成為常設性的官銜,只有少數高級的佛教僧侶能夠使用這個頭銜,

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格魯派達賴、班禪,噶舉派的噶瑪巴(大寶法王)。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50張照片.

本次-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共已上傳1450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5-玉龍雪山-麗江城.大約有35篇文章.24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