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 55-[埃及-路克索]-帝王谷.上
置頂照片:漂亮的帝王谷.
旅遊時間:10天7夜-(2-23到3月3)-第七天
時間:民國113年2月28日星期四-上午
可樂旅遊-
台灣領隊-王建榳(小菲)
埃及導遊-趙雲
天氣:晴
溫度:15-28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8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2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2.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
土耳其+1.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義大利+1.西班牙+1.美國+1.埃及+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 小米12手機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
搭完高空熱氣球.再搭乘九人座回到岸邊.
時間來到07:10.等一下我們要先去吃早餐.
之後就整理行李.沒錯.我們要上岸了.
要離開這艘住了三個晚上的河輪了....
肚子餓了....可以大吃一頓了.
吃飽之後打包準備好行李...
今天我們下了船.就不會再上船了...大廳集合中
四天三夜的陪伴.要離開還真是有點依依不捨的....
下船了..
停一個時間點要離開的有好幾團.
只是每個導遊給的時間不一樣罷了.
聽說河輪有分三個檔次.
我也不知我們的是低檔.中檔.還是高檔.
不過餐飲我是覺得還不錯啦....
再會了...尼羅河河輪.
今天的遊覽車感覺是新車耶..
這幾年來...
我跟老婆喜歡最後倒數第二排.
如果可以我們一人一邊.一人坐二個位子...
九點多來到今日的第一個景點.
|
門農巨像
(阿拉伯語:el-Colossat 或es-Salamat )
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兩座巨大石像,
它們矗立在底比斯墓地群最大的神廟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遺蹟上。
自公元前1350年建成時,便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旅行者和埃及學家所熟知。
兩座巨像上面留有107個羅馬時代的希臘文和拉丁文銘文,
這些銘文可以追溯到公元20年至250年之間;
北面巨像上的許多銘文都提到了希臘神話中的國王門農,
以至於當時人們錯誤地認為這座巨像的原型就是他。
而學者們也正在研究將北方巨像當作「門農」
是如何與整個底比斯墓地群的希臘名字「門農」聯繫起來的。
巨像概況
這兩尊巨像是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約公元前14世紀)的坐像,
他的雙手放在膝蓋上,目光朝向東方(在現代方位中實際上是東南方)的河流。
在他雙腿旁邊的寶座上,雕刻有兩尊較小的人物雕像,
分別是他的妻子泰伊王后和母親姆特姆維亞,側板上則雕刻了尼羅河神哈皮。
製作兩尊巨像所用的石英岩是從現代開羅附近的el-Gabal el Ahmar開採的,
隨後通過陸路運輸來到了675公里外的底比斯(盧克索)。
據信,這些石頭非常重,以至於埃及人將其運往尼羅河的上游。
後來羅馬工程師用來重建北方巨像的石塊可能開採自自亞斯文北部的埃德富。
巨像腳下的石台高約4米,整體(包括石台)高約18米,
重約720噸,彼此間隔15米。
如今,這兩尊巨像都已嚴重受損,它們腰部以上幾乎無法辨認。
南邊的巨像由一整塊石頭組成,而北邊的巨像在下半部有一個很大的裂縫,
腰部以上則由五層石塊壘成,這五層石塊是後來羅馬人重建後留下來的。
英國考古學家威廉·阿布尼爵士(William de Wiveleslie Abney)
認為巨像的重建工作是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賽維魯主持進行的。
據信,儘管這兩座巨像的銘文和細節可能稍有不同,但兩者在建成時的樣子應該是完全相同的。
巨像最初矗立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第一塔門的入口處,
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是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在世期間建造的奇觀。
在當時,這個神廟建築群是整個古埃及最大、最華麗的建築群。
總占地面積達35公頃,即使是後來的競爭對手,
比如拉美西斯二世的拉美西姆神廟或拉美西斯三世的拉美西斯三世神廟,
在面積上也無法與它匹敵,就連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規模驚人的卡納克神廟在規模上都稍遜一籌。
然而,除了這兩尊巨像之外,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如今所剩無幾。
它矗立在尼羅河泛濫平原的邊緣,每年接連不斷的洪水侵蝕著它的地基——1840年代,
大衛·羅伯茨(David Roberts)在石版畫中描繪了這兩座巨像被泛濫的河水包圍的景象。
羅馬時代銘文
人們在巨像上發現了107個來自羅馬時代的希臘文和拉丁文銘文,
它們被刻下的年份在公元20年至公元250年之間。
這些銘文使現代旅行者能夠將雕像與古典希臘和拉丁文學聯繫起來。
其中的許多銘文都包含了「門農」這個名字。
法國考古學家讓-安托萬·萊特龍(Jean-Antoine Letronne)在他1831年出版的書籍
《La statue vocale de Memnon considerée dans ses rapports avec l'Égypte et la Grèce》
中首先對它們進行了詳細研究,然後在他的著作《Recueil des inscriptions grecques et》
的第二卷 (1848) 中把它劃到了編目latines de l'Égypte當中。
名稱
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的現代阿拉伯語名稱是Kom el-Hatan,
但它的羅馬名稱「門農神廟」更廣為人知。
門農是特洛伊戰爭的英雄,他是衣索比亞國王,
曾率領他的軍隊從非洲進入小亞細亞以幫助保衛被圍困的城市,
但最終被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所殺。
據說門農(其名字的意思是「忠誠的「或「堅決的」 )是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兒子。
據報道,北方巨像(見下文)會在黎明時發出哭泣的聲音,
這兩尊巨像後來便被人們稱為門農巨像。
最後,整個底比斯墓地群被普遍稱為 Memnonium ,
意為「西方的統治者」,就像被稱為西方之神的奧西里斯神一樣。
19世紀時,英國考古學家威廉·阿布尼爵士(William de Wiveleslie Abney)指出,
「阿拉伯人稱這兩尊巨像分別為為『Shama』和『Tama』,
當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它們則被稱為 Sanamat,即『偶像』」
09:25.來到了今日第一個景點-帝王谷.
在埃及.帝王谷可是大大有名.
往來的車潮真是絡繹不絕.
停車場停滿的好多的遊覽車.
要進去一樣的要經過一些考驗.
考驗你夠不夠有定力.不受外物的誘惑.
當然我們已經堂堂邁入第七天了.早已百毒不侵....
來吧!開始接受考驗唄!
看不到盡頭的無盡考驗..
說真的.我想買的只有棒球帽.
其它的....就算了吧!!
老婆出門會買得最多是絲巾.
不過是去歐洲時才會想買.
這裡的她也沒什興趣.....
所以我跟老婆除了拍拍照之外.真是心如止水呀!
而且這幾天一路走來..
它們賣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
對我們來說已經沒什稀奇了.
不過還好只有我跟老婆這樣想啦.
團員們想買的會買的還是不客氣地買...加油!
走了一會兒...似乎快到售票處了.
帝王谷似乎都是賣衣物為主.
賣紀念品的反而不多.
其實當地物價很便宜.
買件衣服當紀念也不錯啦...
來到帝王谷入口處了.
趙雲買票去...我們哈拉打屁中..
票來了....票價600
這裡距離那些古代帝王墓還有將近一公里吧!
其實走路也會到...不過今天中午真的有點炎熱.還是算了..
大陸用語這些叫-電瓶車.環保.
我們一行人跟著別的遊客渾搭.共搭乘二部車上去..
售票處..
放風中...
趙雲集合中...
我跟老婆先上車了...
團員們有的搭乘另一台..
出發.....
大約二分鐘就到了....
今天中午的太陽特別的熱情.
讓我們差點受不了....
好的...以下就來介紹一下-帝王谷(又稱國王谷)
帝王谷(阿拉伯語:وادي الملوك Wādī al Mulūk; 科普特語:ϫⲏⲙⲉ;
英語:Valley of the Kings)或被稱為國王谷
(阿拉伯語:وادي أبواب الملوكWādī Abwāb al-Mulūk')
是位於埃及的一個山谷,埋葬古埃及新王國時期18到20王朝的法老和貴族而聞名。
新王國時期是古埃及的一個時期,起於公元前16世紀至前11世紀,
涵蓋了第十八王朝、第十九王朝及第二十王朝。
此時埃及的國都已由孟斐斯移至尼羅河上流的底比斯。
最著名的對外擴張的國王是圖特摩斯三世。
他組編了一支強而有力的軍隊,自己做了大將,
把埃及的版圖向東邊擴張到亞洲的幼發拉底河,向南邊擴張到紅海的南口。
在新王國時期的埃及對外擴張勢力,強化中央集權,
但人民的精力卻為戰事所消耗,文化的進步也因此遲滯了。
宗教上,阿蒙神地位提升,阿肯那頓嘗試推行一神論改革。
建築成就包括盧克索神廟、卡納克神廟等雄偉建築。
帝王谷位於底比斯(現盧克索)對面的尼羅河西岸 ,
位於底比斯墓地的中心地帶。乾河由兩個山谷組成:東谷
(大部分皇家陵墓所在的地方)和西谷(猴子谷)。
隨著2005年發現一個新墓室和2008年發現另外兩個墓穴入口,
國王谷已知有63座墓葬和墓室(大小從簡單的KV54到擁有超過120個房間的KV5)。
它是埃及新王國主要王室成員以及一些特權貴族的主要墓地。
始於圖特摩斯一世時期終於拉美西斯十世或十一世時期,
皇家陵墓裝飾著埃及神話中的場景,
並提供有關該時期信仰和喪葬習俗的線索。
幾乎所有的陵墓似乎都在古代被打開和搶劫過。
自十八世紀末以來,國王谷地區一直是考古和埃及學探索的重點,
其墓葬和規模繼續激發著考古學家對此的研究和興趣。
自1920年代以來,該山谷以發現圖坦卡蒙之墓而聞名,
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
1979年,它與底比斯墓地的其餘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當代,山谷繼續進行勘探、挖掘和保護,最近開設了一個新的旅遊中心。
名稱
帝王谷的官方名稱是「The Great and Majestic Necropolis of
the Millions of Years of the Pharaoh, Life,
Strength, Health in The West of Thebes」,
或者更常見的「Ta-sekhet-ma'at」(The Great Field)。
地質
帝王谷中的岩石質地不一。
陵墓的修建需要穿過多層不同質地的石灰岩。
這使得現在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和當時的陵墓設計師面臨著相同的問題。
修建計劃因此需要不斷的修改。最嚴重的問題是頁岩層。
這種材料遇水會膨脹。這將毀壞許多陵墓,特別是在發洪水的時候。
重要陵墓
陵墓以從拉美西斯七世 (KV1)到妮赫美斯·貝斯特(KV64)的發現順序編號,
儘管一些陵墓古時就被發掘,而 KV5 最近才被重新發掘。
有些陵墓是空的,有些的主人仍然未知,還有些只是用來儲物的坑。
下面只列舉主要的陵墓(向公眾開放的或著名的)。
東谷
許多發掘出的陵墓都坐落在東谷,
這裡也是遊客最多的地方。
拉美西斯七世的陵墓。與其他二十王朝的墓葬相比規模較小。
墓道內的裝飾有《地獄之書》、《洞穴之書》和《地球之書》的插圖。
現開放遊客參觀。
KV2
拉美西斯四世的陵墓。陵墓內的雕刻幾乎完整無缺,
刻有的銘文包括有《拉之連禱》、《洞穴之書》、《亡靈書》、
《陰間書》、《天堂之書》及《地獄之書》等,現開放遊客參觀。
拉美西斯四世的木乃伊後來於KV35發現,目前藏於開羅的埃及博物館。
KV4
原拉美西斯十一世的陵墓,該墓最初是為埋葬拉美西斯十一世而建的,
但該墓穴後來遭到廢棄。
KV5
拉美西斯二世之子的陵墓,儘管部分結構早在1825年就已挖掘,
但其真實範圍則在1995年由肯特·R·威克斯和他的勘探團隊發現的。
這座陵墓現在被認為是國王谷中最大的陵墓。
該陵墓現知有120個墓室。並未向公眾開放。
KV6
拉美西斯九世的陵墓。考古證據和它所包含的裝飾表明,
這座陵墓並沒有在拉美西斯去世前及時完工。現開放遊客參觀。
KV7
拉美西斯二世的陵墓
KV8
麥倫普塔的陵墓。墓室位於160米長廊的盡頭,
原本安放著一套四具嵌套的石棺。現開放遊客參觀。
KV9
也稱為Tomb of Memnon或La Tombe de la Métempsychose,
是拉美西斯五世和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
這座陵墓擁有國王谷最多樣化的裝飾,現開放遊客參觀。
KV10
阿蒙麥西斯的陵墓。
KV11
拉美西斯三世的陵墓 (或Bruce's Tomb, The Harper's Tomb)
是國王谷中最大的陵墓之一,它位於中央休息區,
通常是遊客必經的陵墓之一。現開放遊客參觀。
KV14
塔沃斯塔王后的陵墓,後來被塞特納赫特使用。
後來的擴建使該墓成為最大的皇家陵墓之一,
超過112公尺。現開放遊客參觀。
KV15
塞提二世的陵墓。現開放遊客參觀。
KV16
拉美西斯一世的陵墓。
KV17
塞提一世的陵墓,也被稱為Belzoni's tomb,
the tomb of Apis, 或the tomb of Psammis,
son of Necho.,這是國王谷中規模較大也是最深的墓,
同時保存的壁畫也是最完整的,而為了保護墓中珍貴壁畫,KV17未曾開放參觀,
甚至連研究人員要進入都必須經過申請,直到2016年重新向公眾開放。
KV18
拉美西斯十世的陵墓,其結構較不完整。
KV20
圖特摩斯一世與哈特謝普蘇特的陵墓,
陵墓的佈局不同尋常,由一系列五個彎曲的下降走廊組成。
KV34
圖特摩斯三世的陵墓。
KV35
這個陵墓最初是阿蒙霍特普二世的陵墓。
大約幾十個木乃伊,多數是皇家的,被重新安置在此 (see list).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4張照片.
本次-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共已上傳2686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大約有70篇文章.3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一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